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7篇

說課稿3.95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7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說預設】

教學目標:

1.藉助詞典、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於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著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麼。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已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問問周圍的同學,把字音讀準。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出示自學討論題,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1.自讀課文,填表格。

手指名稱 優 點 缺 點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無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3、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有什麼想法嗎?

4.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兩遍。

5.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四、檢查自學,深化理解

1.學生彙報對自學題中前三題的理解。

2.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讀一讀,想想短文蘊含一個什麼道理?

六、作業設計:

1、照樣子,寫詞語

隨時隨地 有聲有色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2、填寫合適的字

( )算盤 ( )螺絲 ( )藥末 ( )脂粉 ( )鋼琴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內容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分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口算(含估算)的綜合實踐課,適合北師大版五年級的學生或九義版六年級的學生,主要是讓學生把學到的口算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同時發現學生在口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糾正,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

二、教學目標

1、創設“逛超市”這一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口算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

2、讓學生在口算正確的基礎上,明白演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並養成自覺觀察資料和運算子號的特徵,選擇靈活的方法進行口算,培養口算的能力。

3、在學生能精確口算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時只需要估算價錢,不必精算,學生能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並進行估算方法的優化。同時讓學生感受估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礎上。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培養學生會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口算的能力。

2、以口算為基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難點:估算策略的選擇

四、教學方法

1、口算(含估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互交融

本課以“逛超市”這一現實生活的情境貫穿始終,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逛超市時,不可能把紙筆或計算器都帶在身上,因此算價錢時基本上都是採取口算的形式,而對資料稍微大的就可能採取估算的方式。因此口算能力在逛超市算價錢的過程中顯得比較重要。學生感受到學好口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對學習產生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這真正把口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合在一起了,實現口算教學的情趣化。

2、口算(含估算)方法在多樣化的基礎上要優化

學生在用口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學生用的口算方法不同,學困生可能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按部就班的程式進行口算,速度慢而且答案不一定準確。而優生可能會去發現數據和符號的特徵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速度快準確率較高。為此,我們不能為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這句話,而讓學困生停留在原有的起點上,因此要給學困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比較中優化方法。

3、獨立思考與合作流交相輝映

在口算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而不能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從而造成課堂上一問一答的形式居多,而一些學困生由於跟不上速度就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這樣的口算教學是失敗的。因此,當口算題出來以後,要讓全體學生都獨立算一算並把結果記錄在本子上,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困生以後,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困生在同桌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把問題解決。

4、把學生的差錯作為教學的生長點

本節課是一節綜合實踐課,學生在口算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是教學的生長點。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問題,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並及時糾正。

5、自評、互評與點評相得益彰

到了五六年級,學生除了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外,還在乎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為這關係到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進行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口算,口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口算的方法是否最優,學生會反思自己的口算能力,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是比不可少的,在評價他人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中自己有什麼收穫,應該引起什麼樣的注意,被評的學生也能從中受到啟發。對學生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老師應該點出來,讓學生能來評。通過自評、互評與點評,學生對計算方法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五、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一:出示“店長推薦”圖片,練習口算

欣欣文具店

名稱

單價

文具盒

12.60元

橡皮擦

2.50元

鋼筆

7.50元

圓珠筆

4.40元

書包

40.00元

尺子

2.40元

問題1:買1個文具盒、1個橡皮擦和1支鋼筆多少元?

說明:這是口算加法的運用,簡便算式為12.60+(2.50+7.50)=22.60(元),用了加法結合律。

問題2:買書包可以打八折,如果買1個書包要付多少錢?

說明:這是口算乘法的運用,算式為40×8/10=32(元),簡便演算法體現在先約分在計算。

問題3:買圓珠筆採取買1贈1活動,相當於1支圓珠筆多少錢?

說明:這是口算除法的運用,算式為4.40÷2=2.2(元)

問題4、淘氣買1把尺子和1個文具盒,付了50元,找回多少元?

說明:這是口算加減法的運用,簡便的演算法為50—(12.60+2.40)=35(元)

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算式並計算。老師巡視:一是發現學生的計算是否正確;二是看看學生用的.什麼方法,哪些學生用的口算方法,哪些學生是採取筆算或脫式計算。請做完的學生舉手,如果同桌兩個同學都做完了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演算法,並告訴學生:“如果我很優秀還要讓我的同桌跟我一樣的優秀,老師看看哪一桌的學生都很優秀”,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共榮辱的意識。等全班同學都舉手後,老師請開始做錯後來經過同學幫助又改對的學生說說自己的錯誤原因並友情提示完成這道題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1、創設逛超市購物的情境,問題裡涉及加減乘除的口算方法,包含的口算方法較全面。2、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互動交流中養成自覺優化演算法的習慣。學生在解決此問題的過程中,學困生可能是按照常規的方法筆算,優生可能是用簡便方法口算的。因此,老師安排同桌學生獨立做完後進行相互交流。平時學生喜歡對答案,老師利用這種心理,創造機會讓學生對答案,並相互交流演算法,進行相互評講。最後全班點評,老師把展示機會給學困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完成這道題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創設情境二:出示日常購物單,學會估算。

1、提出問題,獨立思考,互動交流

**超市

果汁

16.00

火腿腸

13.00

蔬菜

8.00

洗髮水

23.00

洗衣粉

6.00

牙膏

3.00

問題: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錢嗎?說說你的方法。

學生獨立思考,並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寫在本子上,想出一種辦法的同學再想別的辦法。老師巡視。學生都有一種辦法後,老師再請學生小組交流,看看哪組的辦法最多。最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關注學生的自評、互評,並注意比較各種辦法的適用條件。

設計意圖:1、學生面對問題能主動想辦法去獨立解決;2、學生獨立解決的方法比較有限或者沒有辦法能主動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3、在全班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時學習別人的方法。

2、閱讀教材,向書本學習。

最後讓學生開啟教材第79頁,閱讀教材看看書上有哪些估算的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剛才想到的,哪些是沒有想到的,這個辦法有什麼好處。

(1)淘氣估算的購物的價錢一定超過40元,他的估算對嗎?

說明:淘氣是將最高位加起來,得出至少需要多少錢,這種策略稱為“去尾法”。

(2) 媽媽帶了100元錢,她夠嗎?

16→20

13→20

8→20

23→30

6→10

3→10

說明:這個方法是將個位上的數字進一,變成整十數進行運算,得出最多需要多少錢,這種策略是“進一法”。

運用以上兩種策略可以估算出結果的範圍。這兩種極端的情形靠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學生不容易想到,需要學生向書本學習,因此安排閱讀教材十分必要。

(3)淘氣又估算了一次,他用的是什麼方法?

16 + 13 + 8 + 23 + 6 + 3 ≈ 70 (元)

↓↓↓↓ ↓ ↓

20101020 100

說明:這種“四捨五入”的辦法,學生容易想到,這種估算的結果接近準確值。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時,學生彙報後就可以及時總結。

(4)媽媽是這樣估算的:

16+23≈40(元)

13+8≈20(元)

6+3≈10(元)

40+20+10=70(元)

爸爸是這樣估算的:

16+13≈15+15=30(元)

6+8+3≈15(元)

30+15+25=70(元)

說明:以上兩種估算的策略是湊整(包含湊五或湊十),學生也容易想到,這個估算的結果也比較接近精確值。

2、方法小結,比較異同。

小結:這些策略很難判斷誰優誰劣,生活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策略。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的估算策略,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1、學生利用口算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情境,明白估算的重要性;2、知道估算有哪些策略,每種策略適應的問題情境;3、這些策略沒有優劣之分,主要要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運用口算方法與估算策略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牛排每千克12.60元,小明買了2千克,店主收了小明26.20元,對嗎?

說明:引導學生看懂情境,單價不到13元,2千克應不到26元,所以店主錯了。

上衣每件55元,現八折出售,爸爸帶了50元,夠嗎?

說明: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八折”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對打折後的服裝價格進行估算,用60元打八折後是48元,因此原價55元的服裝八折後不到50元,爸爸帶的錢夠了。

3、李阿姨在超市買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魚。李阿姨帶了100元,夠嗎?

說明: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估算的,注意學生之間不同策略的交流。可採用“去尾法”,兩袋米超過70元,牛肉和蔬菜超過20元,魚超過10元,加起來超過100元,所以不夠。

設計意圖:各種估算策略的具體應用,讓學生明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同時鞏固口算的方法。

五、教學預評

本節課創設了寬鬆、有趣的學習氛圍。首先是提供“店長推薦”的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口算方法和技巧進行口算價錢,並關注學生的口算方法是否正確、合理、分析產生的原因並幫助改進。第二,提供“淘氣一家的購物單”,讓學生運用口算方法和估算策略進行估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在各種方法和策略的比較和運用中,讓學生明白方法和策略的選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後,讓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把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連,增強了計算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了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了運用口算(含估算)的各種策略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計算教學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鄉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課文以兒童的筆觸描繪了鄉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語言生動而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作者通過對鄉下孩子游戲、勞動等童年生活的豐富描寫,抒發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全詩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生活在爸爸媽媽懷抱裡的情景;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裡歡快遊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歡樂;最後一小節是對鄉下孩子在農村廣闊天地裡幸福成長的讚美。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認真聽講,能積極發言。他們思維活躍,敢於發表個人觀點,最大的特點是想象豐富。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膽子小,性格內向,不善於表現自己,在課堂上變現的不夠積極,基本處於聽眾的狀態。

三、說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瞭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③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試寫兒童詩。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教學難點在瞭解鄉下有趣的事情,並能仿照書上的詩句創編小詩。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有表達個人觀點的'強烈願望,因此,本節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播和指導,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主要有:情境教學法,講授法,點撥法。

五、說教學流程

1.開門見山,直奔課題,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激起興趣,培養書寫習慣,自然進入課堂。

2.複習鞏固生字詞。二年級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識字,課上通過小老師領讀、指名讀等形式鞏固生字詞,又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小主人,學習興趣濃。

3..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他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讓學生反覆誦讀,掃清閱讀障礙,積累感性材料,完成教學目標1、2。

第一遍:聽老師讀課文,在心中樹立讀書的標準與目標。

第二遍:自由閱讀,感知課文內容,做到讀對、讀好、讀美。

第三遍:檢查朗讀效果。

4.精讀課文,感受樂趣。

(1)在學習第一節時:讓孩子們回憶自己幼小時在媽媽懷裡、爸爸背上時的感覺,再抓住“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指導學生朗讀和換起孩子回憶幼小時的情景,把學生帶入情境中,讓他們感受到在父母關愛下的幸福、快樂,從而把這種快樂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在理解第二、三節時,抓住想象點:想想孩子們會怎樣捉蝴蝶?捉到了蝴蝶,會編織什麼美麗的故事呢?他們用草葉會吹出什麼樣的曲子?進行想象說話,學生思如泉湧。在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來指導朗讀。

5.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1.說說鄉下還有哪些趣事呢?

2.模仿說一說:割一籃青草,()。採一束野花,能幹()……

6.拓展閱讀

採用本節課學到的“讀——想——創”的方法閱讀兒童詩《小腳丫》《夢中》,感受兒童詩的樂趣。

六、說板書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總結性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勤奮成才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這樣,使道理說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通過讀文感悟兩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 難點:理解“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說教法

關於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採用討論法啟用學生的思路,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朗讀訓練作為突破口,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通過上一次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師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

(4)、換一個說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這句話什麼意思?

(6)、指導朗讀第一段。

2、細讀第二段。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中心,作

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2)、學生自讀課文,圈圈、劃劃。

討論交流。

(3)、兩位名人成功的事例說明了什麼?

(4)、齊讀課文第二段。

3、細讀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

(2)、默讀課文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教師小結。

(三)、背誦課文。

學生選擇背誦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檢查背誦。

(四)、課外作業。

蒐集有關名人成功的事例。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1.顛球(毽子)練習2.遊戲:打電話

二、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通過情境、遊戲、競賽等形式提高參與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並且在活動中掌握顛球方法。

2.身體健康目標:通過教學,發展學生靈敏、柔韌、速度素質,提高學生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3.心理健康目標:通過各種玩球方法的創編和遊戲教學,建立學生自信──我能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語言激勵,匯入課題[1′]

教師: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要用手中的.器材來創編一些玩法,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把你們創編的最好玩法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看,你們有沒有信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二)仿生練習,提高創造能力[3′]

1.設情景:今天有一些動物們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它們都是誰呢?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來想象一下是什麼小動物?先說出動物名字,然後再模仿。看一下哪些小朋友想象力最豐富,而且模仿最形象。

2.學生先聽音樂,說出動物的名稱,然後進行模仿。

3.教師參與活動,並且指導評價學生的模仿。

(三)乒乓模仿,感受動作[3′]

1.教師領做模仿操,語言提示,並適當口令。

2.學生隨音樂節拍進行各種模仿動作練習。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和學情

《我的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交往能力的培養,本課則著重於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鍊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於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範圍並不廣泛,有侷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瞭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2、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並願意持之以恆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為目標: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能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集體服務。

三、說教法

在本課中,我採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為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為。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故事討論、案例辨析、愛好展示等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於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採用我校武術班學生練武的一組鏡頭引出課題,這也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啟發。在案例辨析中,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動的發展。

四、說學法

比較多地採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匯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並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我校武術班學生晨練的幾組鏡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後又出示這些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哪些興趣小組活動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將興趣活動初步分類,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鬆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故事討論 明白意義

出示文中故事《圍棋迷——昊昊》的插圖,同時播錄音故事。在講故事前,出示兩個問題:1、昊昊的興趣愛好是不是健康的?為什麼?2、昊昊是怎樣堅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取得成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導向性。要求學生聽完故事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回答問題。

然後由這個事例引申到學生實際,提出:你覺得有益的興趣愛好會對你有什麼好處?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走向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交流,做到有所準備。之後,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代表從不同種類的興趣愛好來闡述“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兩點。此時,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樣,本課的認知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3.辯論分析 加深認識

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檢驗其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由此,學生通過判斷分析來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接著,教師展示學校及教室環境佈置的圖片、書法作品、板報等畫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為班級服務,為學校爭光,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人的成長,學會正確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來自主觀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我根據文中以及來自學生實際的四個小故事創設四個情境,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結合實際 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快板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這會使學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觸動的同時,內心也受到震撼,因為現實中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後讓學生說說今後如何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道德意識得到了強化。接著,出示兒歌《興趣愛好》,既起到了歸納知識點的作用,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昇華。

6.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要求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侷限於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是高中數學第十章排列、組合的第一節課。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是排列、組合的基礎,學生對這兩個原理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成為學好本章的`一個關鍵。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計數的兩個基本原理,並能正確的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計數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面對現實生活中複雜的事物和現象,能夠作出正確的分析,準確的判斷,進而拿出完善的處理方案,提高實際的應變能力。

3、重點、難點

重點是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難點是正確運用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二、說教法

啟發引導式

三、說學法

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討論總結的學習方法。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

五、教學程式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佈置作業

知識拓展

提出課題引入新課

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比較歸納深化概念

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