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集合九篇

說課稿9.38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集合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解讀

1、教學內容與教材分析:

《小松鼠》是生本教材國小語文第一冊中第六單元的課文。整首兒歌僅僅五行三句話;16個要求會認字;4個要求會寫字以及9個詞語。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兒歌,朗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本實驗教材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因此,教學總的原則是:排除干擾,把注意力集中在識字上。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認識,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徵,及已有的學習基礎上,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鬆、鼠、乖、巧”等16個生字。

(3)體會小松鼠的活潑可愛,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課外蒐集和閱讀有關資料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有序、有趣、有效的遊戲中識記和鞏固生字。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難字的分析與識記。

二、設計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中的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本體,生本教育的特徵之一,就是真正認識和把握學生這個本體,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價值原則。兒童的天性是活潑的,富有創造力的。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激勵者。因此,在本課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而有趣的遊戲中快樂識字,領略漢字的魅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設計思路

“意義識字,推進閱讀”是生本教育實驗教材研究的主題,所以識字就是教學重點。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經意間有趣,有效識字。基於學生意志力薄弱,易分神的原因,學生很難一節課保持高昂的興致識字,所以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有序、有趣、有效地識字。在教學中,我以活潑可愛的“小松鼠”為線索,創設了與課文相關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童話世界中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輕鬆識字;而且我設計一些輕鬆愉快的遊戲形式啟用學生識記難字,在遊戲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從而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為了能讓學生有趣,有效識字,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或個人學,小組學,玩遊戲,反覆認讀,達到有趣、有效識字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我將側重採取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第一,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我以活潑可愛的小松鼠為線索創設活潑、歡快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輕鬆、愉悅地學習,讓識字課堂走進童話世界。

第二,“自主閱讀、遊戲識字”的教學方法。一心一意奔識字,充分利用邊邊角角的時間進行識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流程預設

一、激趣匯入

1、看彩圖說話

2、讀課題。

(用彩圖開課,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對彩圖的描述,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認識了“鬆、鼠”兩個生字。)

二、讀文展示

1、教師範讀,學生手點著字。

2、四人小組讀

要求:

A、採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

B、小聲一點,組內同學聽得見即可

3、請兩組上臺交流(評價)

(教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語音和正確的感情範讀在前,可以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感,幫助學生模仿標準讀音,讓學生有樣可循。小組內讀,充分發揮小組成員資源,讀得好的帶動不太會讀的,並且形式由學生自選,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展示是為了向全體學生彙報小組學習成果。通過展示,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

三、詞語過關

“要想和小松鼠成為好朋友就得先過詞語橋,有信心嗎?”

1、貼上詞語,讓學生自由讀

2、小老師上臺來領讀

3、分男女生讀

(詞語是認讀記憶生字的語境之一。先過詞語關,能夠為識字做好鋪墊。“小老師”是學習的先行者,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帶領學生認讀詞語,能讓快生更自信,讓慢生樹立想當“小老師”的目標,從而積極學習,爭取當上光榮的“小老師”。)

四、遊戲識字

“恭喜大家,小松鼠已經答應和我們成為好朋友啦!它鑽到了我們的抽屜裡,快去看看吧!”

1、小字卡,兩邊分,左邊我會認,右邊問別人

(每個生字讀三遍,讀完後將不會的生字拿去請教小老師)

2、收小松鼠(拿起一張小字卡讀給同桌聽,讀對了即可收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生本教育的一大任務。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是可以自主學習的。因此給一定的時間安排學生自主識字,旨在逐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教師採訪,組長彙報,貼上難字,進行分析“你有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

A、請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B、齊讀難字

4、開火車讀字(帶上拼音)

(依託學生資源來進行教育,而獲得事半功倍之效。組長在遊戲中進行檢測並彙報,找出學生普遍覺得較難記的幾個生字,將生字遊離出課文,突出字形,整體攝入,形音聯絡,形成識記生字的形體支架,找出記憶方法,能夠加深對難字的印象,突出並解決教學重難點。再通過一輪帶拼音“開火車”讀,進一步鞏固。)

5、“小松鼠送給我們一個小禮物,它就是……快樂魔方,轉轉轉”(教師轉動魔方,學生讀生字)

6、小組玩識字魔方(組長扔魔方,哪面朝上,小組裡的同學就齊讀那一面的生字三遍。)

“冬天快到了,小松鼠必須儲存很多的松果才能熬過寒冷的冬天。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我們去幫松鼠摘松果好嗎?”

7、玩接力賽遊戲(將字卡發給學生,學生拿字卡上臺來帶全班同學讀,教師相機將字卡貼上在黑板上。)

8、玩摘松果遊戲

(A組學生站臺上,B組學生在臺下。B組問:“鬆字鬆字在哪裡?”A組指出生字答:“鬆字鬆字在這裡!”其他學生拍手答:“摘到啦!鬆鬆鬆,松鼠的鬆)

9、送松果回家(小組輪讀生字)

(郭思樂教授說過:玩和學是不矛盾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在於把學轉為玩,讓學生在玩中學。這特別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而把“學”轉為“玩”,就是在教學中採用豐富多彩的遊戲創設快樂的識字活動。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遊戲,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多個遊戲讓學生來鞏固識字。在遊戲中會照顧到每位學生,如果學生有困難,我會鼓勵大家來幫助他(她)。不光是比賽中的學生,要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享受識字的快樂!)

五、拓展練習

1、出示短文

2、學生自由認讀

3、齊讀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碧螺春》是國小語文蘇教版十二冊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來以及採摘、製作和品嚐的生動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

課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國詩人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這是作者的匠心獨運,藉此既抒發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條理清楚,內容生動,語言優美,描寫細膩,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所處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認知與技能目標: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標: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背誦,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學難點:能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二、說教法、學法。

自主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自主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使學生主體真正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本課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以優化課堂教學:

計算機 多媒體 輔助教學法。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它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現代網路技術能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資訊,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它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舞臺。魯迅曾經預言:“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碧螺春》這篇課文的內容較生動,也是學生十分興趣的。學生的興趣來自對採茶和製作茶葉的興趣。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精心編輯了文字、影象、聲音、視訊等,利用網上相當豐富的有關焙茶的資訊資源,創設了一個有美麗風光,輕鬆活潑的學習課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單一的讀文、理解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誦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文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意味深長,可以針對學生實際,瞭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韻律、情緒等的處理上著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教師表情範讀、學生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分男女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課文當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在思想意義,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掌握。

啟發式教學法 教師應以啟發法、引導法貫穿全課,特別是在指導上更應以啟發為主。教師應真正落實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發揮出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過程理論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啟發地位,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優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採用“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帶著“你讀懂了什麼?”“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為什麼?”“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較大的問題自學課文,同時可以觀看相關的'錄象;接著,讓學生在彙報自學成果;然後,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總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最後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句型來模仿聯絡

多種方法的綜合,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鍛鍊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活躍了課堂氣氛,優化了課堂教學。我想,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能真正實現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學習方法的自主性、體驗感悟的自主性、問題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與慾望,再加上現代網路強大的互動功能,能實現學習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興趣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動力。一開始以“輕聲讀一讀,細細品一品‘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是否能讀出些什麼?” 這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所學知識暢談,既能開啟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於說話,有話可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繼而以“同學們,這是你們的真實感受,相信走進課文後你們會有更多的體會、感受。”自然地匯入了新課。

(二)學文,自讀感悟。

順著“作者的足跡一起走進江南明媚的春光,走進清晨採茶圖。”這個話題,讓學生感悟:“結合欣賞課文中的插圖,看看你能看到什麼、能聽到什麼。”。因為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也就能理解,從而體會採茶姑娘的勤勞靈巧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三)交流,體會中心

應該說,六年級的學生對大自然的美景已有了相當多的表象儲備。此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和音樂,將學生帶到了藍天、白天、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情境之中,美麗的採茶春景,使學生心曠神怡,優美的音樂又激起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在這一過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侖美奐的畫面,會有力地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學生的思緒為放飛,飛出了狹小的課堂,飛進了廣闊的生活,原先積累的關於事物的表象和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一下子從記憶的閘門中奔流而出,並在不同的描述中相互補充啟發,在強烈的表現欲的驅動下,滔滔不絕的佳言妙語就成為學生再現生活、表達情感的渠道,更成為課堂教學中閃耀的閃亮點。

(四)作業,自主選擇

在作業設計上,我也力求體現自由度。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加強思維訓練,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我設計的第一個作業是口頭練習,補全: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

第二個作業是接著在茶園中,除了書上描寫的,你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第三個作業是選用一些詞語,根據程度的不同分別說一句話,一段話,一大段話。學生們自由發揮,自主訓練,取得了很好的練習效果。

在《高山流水》的伴奏中,同學們朗讀讚美茶的名言詩句。在朗讀中,孩子們對其中的許多句子又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自由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說課稿 篇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刷子李》。

《刷子李》是人教版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主人公“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裡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絕妙的粉刷技藝無人可比,文章通過 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在刻畫人物形象時,採用細節描寫,抓住寫刷子李刷牆的動作和效果,以及通過曹小三的視角展現四次“黑衣黑褲”這些描寫,把刷子李這個人物形象寫活了,使讀者對此留下深刻印象。本文生動有趣,幽默風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傳奇色彩.是一篇藝術性和趣味性都較強的文章。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相當多的寫人的文章,而且這一類的文章比較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也感興趣。本文的主人公具有神祕的傳奇色彩,文章突出這個“奇人”具有高超的刷牆技藝,渲染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起了學習的熱情。基於文章語言的特色,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趣、易懂。

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因此,我在這課的教學設計定位在讀寫結合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字的解讀,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突破難點——領悟刻畫人物的不同手法。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師傅、刷漿、包袱、透亮、清爽、搜尋、威嚴、露餡兒、發怔、發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技藝。 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領會這位普通的手藝人的高超技藝。

教學難點: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涵蓋了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著三個維度。

基於上面的預設,以下是我的教學流程,一個課時,4各板塊:

一、初讀課文,感知奇人

(一)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紅樓夢》中的一位大人物,人稱“鳳辣子”的王熙鳳,她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今天我們將要去認識一位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大智慧,這小人物啊是位手藝人,他就是——刷子李。(板書——刷子李),怎麼會叫刷子李呢?你能從題目裡得到了什麼知識資訊?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這位小人物的相關情況?由學生來介紹相關內容。

(二)這樣一位小人物,他的粉刷手藝到底如何呢?自己朗讀課文先去看一看。按照學習要求完成。

接著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這裡由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興趣圍繞著課題慢慢延伸開來,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朗讀作批註,並且談體會,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合作探究,認識奇人

(一)“孩子們,你們讀了課文,又讀了那麼多自己喜歡的句子,那麼現在李師傅給你留現了什麼印象?結合課文大概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學生大概能說出技藝高、派頭十足、認真仔細等詞。老師引出“俗世奇人”。“那麼這是個俗世奇人,他到底奇在哪裡呢?”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找出“奇”的地方,並朗讀所找句子,做閱讀批註。在這裡作者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由這三個問題來完成這一自然段的教學。

(二)“關於李師傅刷將的高超技藝只是一個傳說,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行外人沒見過不信,行內人生氣愣說不信。那麼就讓我們隨著李師傅的徒弟曹小三,一起來見證李師傅的高超技藝,看看這到底是個傳說,還是真的是位“俗世奇人”?”通過教師帶領學習第一自然段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找出李師傅技藝高超的句子,邊讀遍思考並作一些批註。全班一起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學習的成果。

學生重點會找到第五自然段的正面描寫李師傅的句子(①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③啪啪聲裡,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開啟一面雪白的屏障.)“順學而教”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深層引導句子的動作奇,顏色奇,聲音奇,感受刷子李的動作嫻熟和把牆刷得很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些重點句子。

(三)曹小三做學徒的第一天,看到了李師傅刷牆得如此高超技藝,他心裡都有些什麼想法,從他那裡,你有沒有感覺到李師傅的“奇”?學生一般能列舉相關的句子(①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開啟,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的一桶白漿較上了勁。②他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③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體會關鍵詞如“必穿”、“果然”、“居然”、“神聖不可侵犯”等詞的表達效果,讓學生談談,從中看到了個怎樣的李師傅?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有理即可。本環節的學習,讓學生認識李師傅這個俗世奇人,刷牆技藝高超。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發展了學生的多角度考慮問題,持了一種讓學生可持續學習的發展觀。

三、品讀課文,研討寫法

“孩子們!在你們的引導下,老師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李師傅站在我面前,大家注意了去朗讀體會句子,有自己的理解,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再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在剛才學習的基礎上,你還看出,文章

在刻畫人物形象時,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李師傅的奇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作者的細節描寫,文中正面描寫李師傅的手藝,包括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側面描寫是通過曹小三心理的變化過程,襯托李師傅的“奇”,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讀讀文中的句子,讓學生學學這樣的人物細節描寫,寫寫生活中的家人,同學。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用讀悟文章的寫法,用讀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用讀鋪墊後面的寫作,學生得法才會寫,使得學生的能力得以遷移。

四、點面結合,拓展延伸

這樣一位俗世奇人,他對曹小三說:“好好學本事吧!”曹小三當學徒的第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我們也要好好學本事。把剛才的小練筆完成一篇小作文,閱讀相關的文章《泥人張》、《快手劉》等。在訓練學生抓住細節描寫去刻畫人物形象的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拓寫成篇,更好地達到習作的教學階段性目標,相關作品閱讀,使學生加深對這類人物的感受,對擴大學生的視野,便於學生較全面地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我的說課就是這些,謝謝老師指點!

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說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說教法《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現代詩歌,文字優美。學詩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讀。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把讀貫穿課堂始終。

說學法

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教學準備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將文中部分精彩段落製作成課件,以便在教學時及時地呈現。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

作業

設計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理清詩歌的脈絡。同時引導學生分析1、8小節,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特點,從而拎出“荒山野嶺“青山碧嶺”兩個重點詞語,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主要分五步來教學(一)複習匯入、(二)學習三-七自然段、(三)學習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五)朗讀背誦全詩

(一) 複習匯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拎出的兩個詞語,再讓他們想像“荒山野嶺”和“青山碧嶺”兩幅畫面,從而在學生腦中形成一種對比。

(二) 學習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教學這一部分時,著重以學生自學為主,先引導他們讀,在讀中感悟,再說說令自己印象深的場景,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通過這些場景的體會,來感受植樹造林給自然、環境帶來的變化。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調換了次序來理解的,主要是想通過3-7小節的學習,感受到了自然的變化,從而順利引出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讓學生更深的感受植樹造林的好處。教學時,還讓學生再次補充植樹造林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保護自然,共同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四) 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在學生學完了整首詩歌后,讓他們再次看開頭結尾,從而更好地來理解學生在一開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含義。

(五) 朗讀背誦全詩

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朗讀背誦是讓文字中的美好情感,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經驗,去發現更多的美好。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城裡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徵作為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裡給大家帶來麻煩和快樂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穫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容淺顯,易於幼兒理解。

二、說學生:

從學前階段到國小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能夠正確地說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在閱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係,並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展。

《城裡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在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片語: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誇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在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裡,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以及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的引導有關,因此,把這點作為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驗上的準備,可以為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境裡學習。

1、幼兒經驗準備:對恐龍相關知識的瞭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五、說教學方法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為主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的語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誇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隻恐龍嗎?為什麼?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帶來了麻煩,這是他願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麼做?等。

2、說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生。

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講述都是基於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複出現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採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徵、猜測故事的發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開始部分:欣賞激趣,談話引出。

展示圖片--提問--談話

展示恐龍圖片,吸引幼兒。恐龍是遙遠時代的動物,活動前幼兒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活動一開始出示大恐龍的圖片,讓故事的主人公出現在兒童面前,集中幼兒注意力。

提問:這是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一些特徵,教師提煉,突出重、大、長等特徵。

談話:如果恐龍來到城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講,然後教師提出學習內容故事《城裡來了大恐龍》,幼兒會思考:故事的內容和自己講的一樣嗎?這樣幼兒就帶著好奇心去欣賞故事。

2.基本部分: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完整欣賞,加深印象--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根據需要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在聽聽、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感知恐龍來到城裡後帶來的麻煩和便利,以及其中的原由。

展示第一幅圖,然後提問:恐龍來到了什麼地方?它是怎麼走路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過多次提問,為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景,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結合已有經驗,運用講述法講述發生的事情,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提煉語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恐龍“啪噠啪噠”地走路,身體很大,堵塞了交通。在講述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突破活動的難點。

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講述第二、三幅圖。第二幅圖突出,恐龍身體太重,鐵路發出“吱咕吱咕”聲音。第三幅圖突出:恐龍脖子太長,把房頂掀翻。

前三幅圖的內容,都是恐龍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教師在此引導幼兒講述“恐龍製造麻煩後,他的心情會怎樣?”

接著,引導幼兒看第四幅圖“恐龍變成立交橋,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體驗恐龍此時的心情,提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突出教學目標。

完整欣賞,加深印象。

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完整展示故事圖片,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

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提問“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依照恐龍的各種形體特徵說出與眾不同的回答。幼兒把自己當成恐龍,設身處地去思考講述,更能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會快樂。

3.結束部分:幼兒閱讀故事,自由講述。

兒童在看故事,聽故事後,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再讓幼兒自由看書,拉近幼兒與讀本的距離。個別表達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在這一環節個別指導,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有研究者指出,要讓幼兒成長為一個流暢的閱讀者,需要具備反思、預期、質疑、假設的策略技能,不同的策略技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次活動,我就有意識的發展幼兒相關的閱讀技能。

比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發展幼兒反思的策略技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第一幅圖觀察講述後再講述其它幾幅類似的圖,發展幼兒的預期策略技能,有利於幼兒快速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為什麼會給人們製造麻煩,它願意嗎?”發展幼兒的質疑技能,在助於深入準確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就是發展幼兒假設的策略技能等等。

這些策略的逐步發展,將有利於今後的閱讀。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的說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我選擇的這個故事《珍珍的小黃傘》,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故事中能讓幼兒知道下雨前的天氣變化。

活動目標:

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能瞭解故事內容,並試著講述故事情節。

2、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3、能夠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準備

小黃傘、教學掛圖

教法: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兩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教學掛圖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活動的設計時注意了問題的設計,從而讓幼兒有慾望說、敢說、有機會說。

活動過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小黃傘”。提出的問題是:出示實物,問:這是什麼?小朋友用過雨傘嗎?什麼時候用的?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麼呢?通過此環節能讓幼兒知道更多下雨天的用具。

基本部分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麼?2、下小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通過此次談話讓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會對下雨有不同的感覺,有好的感覺也會有不好的感覺,下小雨時撐著雨傘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戶、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而下大雨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不便,鍛鍊幼兒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交流彼此之間的生活經驗。此環節還運用課件來讓幼兒瞭解更多下雨天可以做的事。第二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問來分段理解故事的內容,在觀察教學掛圖時,教師提出的問題留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大膽的去猜、去說,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欣賞完故事後教師做小結:故事中的珍珍一直很希望能夠“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日禮物 -----小黃傘和雨鞋。但是,怎麼等雨還是不來,於是珍珍就不停的問媽媽,媽媽都是怎樣說的?小朋友來想一想

教師小結:原來下雨前有這麼多的天氣變化(烏雲→閃電→打雷→下雨)。此環節是鼓勵幼兒試著講述故事的情節,能更瞭解到故事的內容,同時也回顧了下雨前會有的一些天氣變化。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同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第四個環節是教師將故事做總結,向幼兒解釋下雨前會發生的一些天氣變化。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嗎?下雨前會有哪些天氣變化呢?這一環節是讓幼兒知道夏天為什麼會下雨的原因,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和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瞭解到“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另外還運用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更深一步的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的結束部分是:教師通過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這一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下大雨時不應出去玩,會有危險,培養幼兒下雨天應有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學生分析

本課的題目為《鉛球的最後用力和身體練習》,其中“鉛球的最後用力”為主教學內容,“身體練習”為輔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田徑運動模組田徑必修單元投的基礎知識、技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後用力技術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鉛球成績的遠近;間接影響學生對成功感的體驗和對田徑這門相對枯燥一些的課程的學習興趣;並且也影響投擲學時間的相互銜接和教學質量。同時,本課的教學可以融運動技能、運動體能、身體健康和合作、參與為一體,符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運動愛好與專長的要求”;符合新課程設定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為:

讓全班同學瞭解鉛球最後用力的基本技術和關鍵點,形成正確的最後用力意識。

本課的技能性目標為:

讓85%以上的同學基本掌握鉛球的最後用力的技術,減少錯誤和多餘的最後用力動作。並能在其後的學習中和今後的體育活動中自覺的運用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和練習方法有針對性的鍛鍊身體。

本課的.情感目標為:

發展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興趣和主動性、探究性;培養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優良品質;形成良好的團隊和競爭意識。

三、本課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學習爆發式的最後用力技術;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成功體驗。

四、教法、學法設計

本課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學法定教法。

在學習過程中,突出老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以小組為教學單位,充分發揮小組中團結、協作以及團隊間的競爭、對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的學習。

在鉛球最後用力的學習中,採用分組不輪換的教學方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技術重點,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練習。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提問、思考、分析、對比、總結、示範等,讓學生基本掌握最後用力技術,減少多餘和錯誤動作,完成教學任務。

在身體練習教學中,採用集體分組遊戲的方式,把體能練習融入團隊間的競爭和對抗中,讓學生既能提高體能,又能體會到合作、參與的樂趣。寓教寓樂的完成教學任務。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15分鐘)

1、 各組長帶領組員(共六人)自由活動10分鐘。

2、 10到15分鐘完成教學常規和準備活動,重點是上下肢關節和腰的活動。

3、 提出教學任務、目標,並通過小黑板的形式明確(文字、掛圖)。

設計思想:

六個人為一組的分組符合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和發揮組合的最佳效果並便於管理和組織教學。同時,也能夠充分突出體育骨幹帶頭的作用。

把準備活動時間放給學生自己熱身,不但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練習的有效時間。學生的自由活動監督由各組組長完成。對於不能自主完成準備活動的學生,特別是女生,由教師統一安排熱身。此間,教師要提供學生足夠的熱身器械(如足球、籃球、跳繩等)。

二)、主要內容 (25分鐘)

1、 教師邊做示範,邊用“順口溜”的方式說出鉛球最後用力技術要點,並把寫有口訣的黑板和技術掛圖擺放在固定位置。最後提出激勵、引導練習的問題和競爭動員,以及安全要求。

2、 以組為單位進行實心球的練習,練習方式和練習密度由小組自定。(15分鐘)

3、 教師巡迴指導、示範、答疑、幫助各組解決問題並強調重點、關鍵點,同時要用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信心。

4、 每組選出技術和成績最好的一名同學進行示範練習,組與組間相互評價和競爭。(5分鐘)

5、 身體練習遊戲,抱球接力。成績落後者做俯臥撐。(5分鐘)

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任務的明確是學生主動、探究、創新學習的目標和界限。

以上的內容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課堂中主體和主導的相互作用;用各組推選優秀同學的方法突出榜樣帶頭作用。並把榜樣的成功感擴大到組。而對於落後的同學同樣把落後分散到組,能夠有效的激勵組之間的鬥志,有利與學習和形成良性的競爭。同時,組之間的自評和互評能夠強化技術要點,形成同學間良好的自我監督、自我評價的學習風氣。有利於整體達到教學目標。

身體遊戲練習以接力形式出現,能夠變枯燥為熱鬧,提高練習的有效性,達到鍛鍊體能的目的。

三)、放鬆總結(5分鐘)

1、 以組為單位進行放鬆。

2、 教學小結

3、 收器械。

設計思想

在學生放鬆中,進行教學小結。

六、心率預計和練習密度

心率最高140-150/分 估計第35-38分鐘出現

練習密度45-55%

七、場地設計和器材

用1/3個田徑場

器材:

實心球 10-12

標誌物 4個

小黑板 兩塊

教學掛圖 一張

最後用力順口溜:

雙腳肩寬球放好,

側身重心壓右腳。

左肩扣,看腳面,

右腳蹬轉急送髖,

還要快把腿來換。

要想成績遠,

腰要立住不能軟(轉),

爆發用力使關鍵。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則童話,寫於1845年,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傳世之作。課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為線索,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划著火柴,使小女孩產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

 二、說學生

從學生基本素質看,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課堂比較活躍,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相當部分男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不夠。在對一些問題的思考上,個別學生的思維特別寬廣、新穎。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倡導學生的經歷、感受、體驗學生學習的過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教師抓住情感線,步步深入,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會制度的黑暗,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中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基於現實合理想象進行片段練習。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高段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根據以上理念,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美好的幻像。

與此同時,基於六年級學生年齡段的特點,理解含義深的句子,體會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的強烈不滿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法分析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因此,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合作學習法——涉及到課文中關於重點、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共同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交流討論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

質疑探討法——通過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學策略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點撥引導法,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形式,運用“假設”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在本課所採用的教學策略,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方面:一、溫故、感知;二、理解、體會;三、運用、討論;四、交流、強化;五、對比、昇華;六、拓展延伸。

(一)溫故、感知

閱讀教學中各個環節都要特別重視創設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開課時,運用“假設”創設課文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以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看到風雪中的小女孩,你覺得她怎樣?”引入新課,把學生極快地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然後讓學生談談“如果你遇到小女孩,會為她做些什麼?對她說些什麼?” 這樣的引入為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句子,體會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調。

(二)理解、體會

1、引導、授於學法

《課標》中提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因此,開課後,讓學生自由讀書,讀出自己的初步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重點讀文中寫賣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後看到了什麼?想一想小女孩為什麼會看到這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課文中寫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點句子,體會感情。

在學生朗讀和了解了課文這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此時應抓住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學重點,攻破教學難點。這時,抓住關鍵問題:“小女孩手上抓著成把的火柴,為什麼一根也不敢擦呢?”“為什麼她又終於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點的詞句,然後讓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評議讀的情況。

3、小結學習方法

通過對文中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部分的學習,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剛才的學習方法:一、默讀課文,瞭解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麼;二、接著輕聲讀課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後為什麼會看到這些事物;三、最後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後面的課文起到指導作用。

(三)運用討論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提到:語文教學應注重能力的培養,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培養。於是,我讓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默讀、瞭解內容;輕讀,體會含義;朗讀,情感表達。這樣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朗讀,寫出自身獨特感受,即作批註。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四)交流、強化

通過剛才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把學習的收穫進行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抓住每一部分重點詞語、句子進行理解,體會小女孩感情的變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燒時是高興之情,熄滅後是失望之情。讓學生在幻象與現實的對比中,發現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沒有寒冷、飢餓、享受著快樂與疼愛。她是幸福的。當火柴熄滅時,她又會回到冷酷的現實,學生此時認識到小女孩這時的幸福是可憐的。

教師緊接著創設情境:讀到這裡,我彷彿聽到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什麼?學生從小女孩的角度說自己聽到了什麼,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小女孩所處的社會冷酷有了初步的認識。

學生有了理解與情感的積澱,教師引導學生引深原問題:為什麼說小女孩凍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嗎?配著音樂,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幻燈片。學生靜靜的聆聽,細細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燈片播放結束後,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如果小女孩沒有被凍死,她活了下來,接下來她的命運會是什麼樣的?

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最終發現: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現實只會帶給她寒冷、飢餓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讓她擺脫這一切。死對小女孩來說是幸福的,這個幸福是悲慘的。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接觸到問題的實質,理解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情感,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對比、昇華

此時,學生的心靈已有所撞擊,並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產生了深切的同情心,於是,教師接著創設情景:此刻你想對誰說些什麼?學生可以對小女孩說,可以對安徒生說,學生還可以對社會說。在學生多角度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時可以層層深入到對社會制度的認識: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像小女孩這樣的窮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閱讀教學與習作訓練的有機結合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延伸訓練:以“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為線索續編故事,這樣的設計,為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果。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背影》選自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這一單元都是回憶性敘事散文,本文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異常真摯與至誠的親子之愛。

2,、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學會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並賞析其在語言環境中的特殊意義和作用;領會文章情感。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融於字裡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並溝通個體體驗,體會天下至情--親情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融於字裡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學難點:把握文中對父親背影的細節描寫,體味父子之間濃厚的深情。

4、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方式,具體的學法有:

探究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

合作交流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1、匯入本課時新授內容

2, 討論交流

第一步是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兩個問題⑴ 文中四次寫到背影,都出現在哪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哪一次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為什麼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學生通過簡單的思考討論,不難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領會本文的.構思角度“背影”,從而直接進入到本課的分析難點而不至於偏離。

第二步學生自疑討論。在這一過程裡,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相關語段,寫出自己設計的問題,並自由發言,師生共同篩選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創新的問題來進行探討。如:

⑴父親爬月臺的動詞中,為什麼用攀而不用抓?

⑵作者為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比如皺紋、白髮等等,而只寫了背影呢?

⑶文中寫一見父親的背影就流淚,是什麼原因呢?

⑸最後作者又寫到背影,有什麼作用呢?……

這樣安排的目的 ∶

⑴學生通過質疑、解疑,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讓學生認識到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的結合的重要性。

⑶通過篩選總結問題串,分散重難點,突出關鍵。

3、深入語言、體會真情

從本文的語言特色看,本文語言樸實。通篇寫父親多麼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麼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尤其是父親的那幾句話。因此我會這樣引導:

“本文的語言十分樸實,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找出來讀讀品品。”

都讀過後再來品,讓學生感受與單獨的一句的不同感覺,放在一起品味,也許容易品出味道來。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裡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適當引導、點撥。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一句叮嚀,把二十歲的兒子當孩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遠是孩子!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裡面沒人!”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到達北京、擔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這樸實的語言都充滿了對兒子的體貼之情。這一環節仍把重點放在了對課文語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語文課“語味”的特點,繼續指導朗讀。

4、課堂小結

為改變課堂小結成為知識機械重複這種現象,教師先讓學生回憶重點內容,由學生總結,教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5、佈置作業

讓學生聯絡自己生活實際,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寫出一篇表現與父母親情的短文交流。

標籤:說課稿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