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範文彙編5篇

說課稿1.5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範文彙編5篇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未來的房子》是大班下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節美術教育活動,主要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造能力。《綱要》中藝術領域目標提出 :"能初步的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以及要"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二、說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1、瞭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過欣賞各式建築物,提高審美能力。

3、根據已有經驗想象設計未來的房子。

本次活動重點為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由於幼兒年齡小,本園是鄉村幼兒園,幼兒接觸的新鮮事物不多,特別是各地各種有趣的房子。所以重點就是讓幼兒多瞭解各種各樣的房子,在這方面我準備了課件,裡面有大量的房子圖片。而活動難點就是根據已有經驗想象設計未來的房子。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三、說活動準備

1、《房子大觀》ppt課件

2、繪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四、說教法、學法

1、演示法:通過ppt出示各種房子的形象,使幼兒獲得感知。

2、講解法:直觀形象加上教師的語言指導,幼兒才會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如總結房子共同特徵環節,教師必須藉助淺顯易懂的語言加深幼兒印象,以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3、交流討論法:幼兒在活動中能夠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與發現表明他們真正融入了課程,才會發揮其積極主動性,也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

4、賞識激勵法:活動過程中我會積極運用賞識激勵法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展開想象,創造獨一無二的房子。

四、說活動過程:

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談話進入——欣賞課件——暢想作品——設計作品——交流分享。

1、談話進入。出示老房子的圖片。

知道這是哪些地方的老房子嗎?我們一起來認一認?(湘西的吊腳樓、安徽的老房子、福建的土樓、陝北的窯洞) 激發幼兒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之上讓幼兒更快的進入到主題之中。圍繞著幼兒與教師的交流與對話,活動的開始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入,並創設情境"認一認",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吸引幼兒參與活動中來。

2、繼續欣賞課件: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你看到了哪些形狀的房子,它們像什麼?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房子嗎?有趣在哪裡? 你從哪裡能看出它是房子?

小結:雖然這些房子都有不同的形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功能,但他們都有一個房子共同的特徵:有屋頂、牆壁、門窗。

在平時的積累中,孩子在藝術活動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構圖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創作時還是會主題不鮮明,作品表現內容太零散。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我們應該在每一次活動中找到一個突破點,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據已有的經驗,這裡面就是希望幼兒能根據大量的有趣房子,發散性的想象創造出更多的房子。思維一定要開啟,要不然就會侷限在一個個死衚衕裡面。讓幼兒逐步看到各種各樣的房子,大量的房子是為下面的環節打下基礎,加強了幼兒對各種各樣房子的瞭解,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的枯燥講解。

3、暢想作品。

看了這麼多的房子,有老房子,有我們現代化的建築,還有各種有趣的房子,那麼未來的房子有可能是怎樣的呢?

幼兒暢想,自由發言。這裡採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綱要》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

4、設計作品。

提出要求:要考慮新穎、美觀和它的作用是什麼。但不管是什麼房子,都要有房子的共同的特徵:有屋頂、牆壁、門窗。

幼兒設計房子。《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會過多地去說教,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孩子。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來,在肯定大部分幼兒創作的`基礎上,重點觀察指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許他臨摹範例上的有的內容,也可以允許他學習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師用語言去幫助他開導思路,"你平時會畫什麼,今天想畫什麼樣的房子""你想畫什麼?老師幫你看一看怎樣能讓房子變得更加漂亮。"這個環節,要善於觀察操作過程中主題較鮮明創作內容典型的案例同全體幼兒分享,引導幼兒完成作品。到大班了,幼兒的繪畫水平應該是能有目的的安排畫面,表現一定的情節。這裡的房子創作不是簡單的繪畫房子,同時也要幼兒加以一定的情節。同時也要根據畫面的需要,恰當運用顏色,冷暖色的搭配等,這些也是需要老師現場指導的。

5、交流分享。

你設計的是什麼房子?它的作用是什麼?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作品完成後,讓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創作的意圖,能增強幼兒總結的能力,強化幼兒在本次活動中技能技巧的掌握。《綱要》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喜歡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並期待別人給予的讚賞。"我們知道,作品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載體,是幼兒表達情感的特殊語言,我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誰願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呢?"為孩子們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幼兒在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整個活動,我遵循著讓孩子"做得開心,做得自由"的理念為原則,以《綱要》精神為依據,以"來之幼兒,還之幼兒"為突破口,使幼兒的想象能力、創作能力、語言表達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我們不一定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創造家,但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創造的精神,讓我們人人都愛上創造。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首先說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當我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首《秋天多麼美》的時候,孩子們就用好奇的眼睛看著我,認真地問:"老師,你還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秋天的故事嗎?"因為大班小朋友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還有小班、中班的基礎,那麼,我覺得把《歡迎秋爺爺》這首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詩帶給小朋友就太合適不過了。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這一豐收的景象。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境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切合的聯想,顯得又具體又形象。詩中最後描寫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為秋爺爺照明,讓幼兒充分體會了愛心的美好。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鮮明的結構特點和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能更好的為大班幼兒所接受。

(二)活動目標

根據我園內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式方法,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情緒,體會散文的美,並能創造性的學習散文詩歌。

2、引導幼兒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

3、學習仿編散文詩,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技巧。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學習仿編散文詩的技巧,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多媒體資料,創設了一種積極的語言活動,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想象,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二、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方面:

1、積累幼兒對秋天的相關經驗。

2、幼兒事先對一些比喻擬人等形容守法的接觸。

教具方面:多媒體課件、錄影、水果實物等。

三、分析教學方法:

1、分析教法

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情景創設法

(二)情緒感染法

(三)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

2、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突出的特點,學習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學習;

(二)藉助錄影、課件等多媒體手段、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四、分析活動程式

綜上所述,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匯入活動中,我想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很快走進秋天的情景,對秋天更加感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散文詩中來呢?首先我設計了"秋爺爺做客"的環節。當我扮成"秋爺爺"提著水果籃,來到小朋友中間的時候。孩子們都眼前一亮,睜大眼睛上下打量我,興奮極了!我學著"秋爺爺"的聲音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小朋友!你們好啊!"幼兒立刻產生了極大興趣,小朋友和秋爺爺馬上生生互動起來。此時所有孩子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神情流露出對接下來內容的無限好奇和猜想,也由此引入了課題。根據幼兒之前對秋天的生活經驗,採用提問法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那秋天是什麼樣的呢?"小朋友紛紛舉手回答:"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金黃色的"……

接著,我出示實物——各種水果。"小朋友們看,秋爺爺給咱們帶來了那麼多禮物,快來看!"這裡採用情景創設法,依據是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秋天,進入情境。幼兒通過直觀地看,很快就能說"蘋果像紅紅的臉蛋""石榴像在咧嘴笑"這裡實物的出現更能讓幼兒直觀清楚地瞭解水果的外形特點,滲透散文詩的內容,為幼兒在之後學習散文作了鋪墊。

小朋友!今天秋爺爺還為咱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呢!你們想不想聽啊?此時幼兒情緒高漲,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散文詩內容。

第二個環節就是基本活動,欣賞學習散文詩。

1、首先請小朋友第一次欣賞散文詩。

我瞭解,動畫片、FLASH動畫,小朋友都非常感興趣,那優美的畫面和動態的.形象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所以我根據散文內容,也製作了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課件。在這裡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主要是依據藉助多媒體教育環境,創設意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習、認知的興趣,使其如臨鮮明的活動畫面,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幼兒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較快地進入到詩歌意境中。

隨著生動有趣的畫面,優美的背景音樂。我看到孩子們完全被那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和豐收的喜悅所感染吸引了。如果說剛才的愉快情境為孩子們上演了一出生動的童話劇,那此時的FLASH課件就帶幼兒走進了一本精緻的童話書。孩子們幾乎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有的跟隨音樂擺動身子,有的跟著畫面裡的卡通形象模仿動作,已經完全沉浸在美麗的畫面和詩中了。這時幼兒已經對散文詩有了一定的瞭解,並通過視、聽對散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接著是第二遍欣賞散文詩,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

"詩中都提到了哪些水果娃娃?"水果娃娃們高興地有了怎樣的變化?""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又做了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小朋友開始有目的的欣賞第二遍散文詩。

這遍欣賞孩子著重於畫面中各種水果在顏色、形狀上的區別,有的已經開始憑著模糊的印象跟著唸詩。在欣賞完畢之後,孩子們便就他們通過觀看課件的發現紛紛爭先恐後的回答我的問題。告訴我他看見了什麼,"紅紅的蘋果""彎彎的香蕉"告訴我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幫助秋爺爺照路……

在這裡看課件的目的是幫助幼兒記住散文詩的內容,有利於讓幼兒抒發感情,通過觀看讓幼兒情感得到昇華,藉此向幼兒情感教育。"我們要做有愛心的好寶寶。接下來反覆學說,跟讀原句熟悉散文詩結構。

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動作表演。

這時幼兒通過對散文詩有所瞭解後,需要更深刻理解體會散文詩,這時,我採用情緒感染法為幼兒做示範朗誦,依據是針對大班幼兒情緒波動比較大,易受成人情緒影響的特點,利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使幼兒能更好的領會散文詩的美,使幼兒在理解上與我產生共鳴。我是這樣為孩子朗誦的。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影響了小朋友,並沒有生硬約束制止他們。在他們之後分組朗誦的時候就顯得自主輕鬆了很多。

第三個環節是創編散文詩

在這一環節,我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錄影。我利用課餘時間把我們農科院蔬菜瓜果成熟的景象和在南部山區拍到的自然風景以及紅葉谷的紅葉有近及遠的做成了錄影資料,為孩子們在腦海裡營造了一個更加豐滿多元的豐收景象。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這裡再次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小朋友,我們現在已經是秋爺爺的好朋友了,他也要帶我們去看看他的家!"

在看過錄像之後,小朋友分組進行討論,你在錄影中還看到了那些水果娃娃蔬菜娃娃?能不能把他們也寫到我們的詩中來?在小夥伴中間,小朋友顯得更加興奮投入,這裡使用分組討論法的依據,也是想讓"討論"這種多向立體的輸出取代單純的對話,使幼兒更加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給別人。我在為小朋友做巡迴指導的時候,也發現了不少小朋友極富亮點的句子。我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編的詩句。他們很快說出"金黃的橘子""像小葫蘆似的鴨梨""竹子一樣的甘蔗".

這時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全體總動員。小朋友成為了真正的活動的主人,從而解決了難點。小朋友說起自己編的散文詩句,顯得自豪又興奮,大大增強了自信心。

最後一個環節結束部分還是以秋爺爺為線索,緊扣主題,整個過程一直圍繞從秋爺爺做客到秋爺爺送詩再到參觀秋爺爺的家。"小朋友,秋爺爺看到我們小朋友學知識編詩歌,這麼聰明,想邀請我們到院子裡做遊戲,好不好?"這時,響起歌曲《小樹葉》,幼兒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走出教室。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3

幼兒對於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而心臟作為身體內隱的一個重要器官,對於幼兒來說更是一個未知的迷。於是創造必要的學習情景,將心臟以直觀的方式巧妙地顯現出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特設計本次主題活動,想通過幼兒的觸控,談話,繪畫讓幼兒瞭解自己的'身體,當幼兒親身感受到心臟跳動之後,幼兒也能

學會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來表現心跳和心臟部位。

在活動準備中我選取快、慢兩種音樂及剪刀和筆紙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和幼兒一起做一個心跳舞蹈。此時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感受心臟快速劇烈的跳動。幼兒還可以兩兩結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動。然後用談話的形式來進行心跳咚咚咚的環節,引導幼兒用象聲詞咚咚咚,撲通撲通,及拍手,跺腳,用手拉動胸口的衣服等方式來表現心跳。最後用手工製作的方式來結束活動。

在活動中我主要運用肢體的放鬆,和動手操作等方式來溶入語言、音樂、美術、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目的。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圖形找家》,下面我將會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說教法、活動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理念

幼兒們在生活中,他們會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麼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為了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瞭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麼特點。活動中教師一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一個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出自貴州人民出版社,新編學前班教材數學上冊27頁。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三、活動目標

通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為滿足幼兒們的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為:

1.充分調動幼兒他們的積極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讓他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為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麼(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麼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眾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動物吃什麼》是省編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五:有趣的動物中的活動內容。本活動是在瞭解了動物的外形之後,繼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觀察動物,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選取《動物吃什麼》作為活動素材是因為:

(1)幼兒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能和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內容易激發幼兒興趣。

(2)幼兒的知識水平。進入大班,幼兒對一些動物吃什麼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動物種類繁多,他們瞭解還很膚淺,而對草食,肉食,雜食知道的應該更少。《綱要》中說:教育內容的選擇即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

(3)靈活性強。本活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執教者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準備。有足夠的空間收集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只要本活動留著,什麼時候都可以執教。

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瞭解不同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本活動就是為達到目標1、2,這也是教材提出的目標要求。為什麼我又加上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目標呢?因為我有時感覺到雖然實施素質教育了,也啟發了,也探索了,然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卻沒有同步發展。半句話,一個字,一個詞的說,我覺得利用本次活動在充分完成目標1、2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空間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動物小狗,開始小狗來動物園了——我想給小狗送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它喜歡吃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我把它放在3號桌上,因為它喜歡吃骨頭。《綱要》中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興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本活動就為幼兒提供了語言交往的平臺。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

難點: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為了突破重點、分散難點,我做了如下準備。

1.動物卡片。20多種動物卡片。

青草、竹子、桃子、骨頭、玉米等圖片

2.動物聚餐餐桌圖三幅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本活動把幼兒帶入動物園參觀動物為情景,瞭解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討論法。

討論法是教師與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思維碰撞或思維發散,本活動中討論的內容是由教師發起的,動物園還有許多動物,它們喜歡吃什麼呢?這樣運用已有的`經驗,聯絡實際,發揮想象。對於吃雜食的動物也逐漸認識起來。

3.示範法。

即有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也有能力強的幼兒為其它幼兒提供的範例。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效果會更好。

當然教學中還靈活運用了其它教學法:如:提問法、觀察法、操作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開通了幼兒多種感知通道。這也正象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認識物件的體驗也就越細緻,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三、說學法

淺顯的謎語,逼真的動物叫聲,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和說的習慣。活動情景的設計把幼兒帶入一個動物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動物,精練的提問:你想給誰送什麼?你的好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在這樣有梯度的提問中,幼兒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語言表達的內容呈螺旋上升,表達能力自然提高。聽的習慣、說的習慣也在培養。小動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分類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即得到樂趣,又活躍了思維,即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過程

《動物吃什麼》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其基本目的是通過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為:設定懸念、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發現——組織討論。擴散思維——動物分類。提升經驗——活動延伸,擴充套件視野。

1.設定懸念,引起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一半。動物園又來了新朋友。誰來動物園了?緊緊吸引了幼兒,通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動物們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

2.找朋友,感知發現。

(1)飼養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它們是什麼?

教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說出這是什麼。

(2)你給誰送什麼?

幼兒說出給誰送什麼,並動手操作。然後扮演動物的老師說謝謝小朋友。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用謝。這裡的師幼互動,即為下面的語言訓練提供了示範,也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也為下面幼兒之間的互動打下了基礎。

(3)你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

部分能力差的幼兒,有了前面的語言示範,也能試著說出來。這裡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麵向全體。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通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即瞭解動物吃什麼又發展了語言。

3.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動物的種類繁多,前面幾種只是代表。經過幼兒討論想象,會說出更多的動物,能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使本活動重點得到突破。還有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它又吃什麼呢?當老師問討論結果時,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有些動物只吃草,有些動物只吃肉,這樣就為下一步動物分類打下基礎。

4.動物分類,提升經驗。

如果簡單的讓小朋友給動物分類,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動物聯歡、共進午餐的場景。你的朋友是誰?它應該在幾號餐桌上,為什麼?為了減少盲目性,每號餐桌上先送上兩個小動物。老師簡單總結,幼兒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放置其它小動物。每位幼兒都非常興奮和愉快。興奮和愉快是幼兒活動的最佳背景。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敢說,敢做,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積極性比較高。在這裡把零碎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認識了許多動物,瞭解到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落實化解了難點。

5.活動延伸,擴充套件視野。

動物範圍的廣大,讓探索沒有止境。如果就此結束。剛激起的興趣也持續不了多久。本活動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動物不同,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同。請小朋友注意收集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