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揠苗助長》說課稿

說課稿8.62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揠苗助長》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揠苗助長》說課稿

國小語文《揠苗助長》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並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讀懂故事內容,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說、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紮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字內容……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後揭題。目的在於理解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並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看見題目你讀懂了什麼?”“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節讓學生帶著課題中的疑問,反覆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1、通過對文字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過急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麼?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四)文字延伸,明理,表演創編故事,訓練語言。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習。

國小語文《揠苗助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本單元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這個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焦、喘、截”3個生字,會寫“焦、望、費、算”4個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二、教法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上課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訊)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同學們,我們剛才看的動畫片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是一個寓言故事。接著在學生討論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我簡單介紹: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那麼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這什麼道理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字的學習中。

(二)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交流方法。《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不過本課生字並不多,而且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識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教互評,教師點撥等方式,鼓勵學生採用多樣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區別比較法、部件分析法,動作演示法、自編兒歌法等。

2.學生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同時體現尊重學生選擇,以生為本,體現個性化閱讀。

3、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用這個句式,說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有了這個淺層次的理解。為下面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準備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抓住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交流討論,同時以讀貫穿始終。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著這種著急的心情讀一下”如: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說”“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著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說些什麼呢?”。就這樣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字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字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國小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國小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為學生複述課文降低了難度,三全其美。

(五)文字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五、說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為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

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

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

3、以讀為本,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