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安塞腰鼓》說課稿(通用15篇)

說課稿3.0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說課稿(通用15篇)

《安塞腰鼓》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為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為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通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為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為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為: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為: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匯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匯入新課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 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訊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巨集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裡,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絡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著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湧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為鼓槌、以桌為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著”“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 這裡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著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為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裡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絡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著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安塞腰鼓》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來自廣安實驗中學, 我叫周璐。我的說課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程式”等多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為主題,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儘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對安塞腰鼓的熱切的讚美,更是對陝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讚美。學習本課要積極投入的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有張力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理論依據】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覆修辭等,感受充沛的語言氣勢,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感受西北漢子的.奔騰力量,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理論依據】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1、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充沛的語言氣勢。

2、 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安塞腰鼓的的恢弘氣。

四、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字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朗讀鑑賞法、美文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將感受體驗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進入文字,讀出感受,發表見解,全情投入。對於發現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1、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2、收集作家以及課文資料

七、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內容: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過渡: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巨集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裡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過渡:剛才**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過渡: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裡。)

過渡:文中主要描寫的內容有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在寫作?

(分組交流、合作討論)

明確、板書

第一部分:(1--4)擊鼓前的預備階段,蓄勢待發。

(5--13)火烈的場面。

第二部分:(5--27)表演安塞腰鼓。 (14--17)沉重的響聲。

(18--22)擊鼓的後生。

(23--27)夢幻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鼓聲戛然而止,以動襯靜,意境幽遠。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四、品味語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範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標籤: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 《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過渡: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個人體會,暢所欲言)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八、課堂小結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

九、佈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教學回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將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主體性,只有注重個體的閱讀和心靈的感悟,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請評委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安塞腰鼓》說課稿3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抽到是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它是人教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安塞腰鼓》借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啟發對生命的體悟和思考。

由於本文是西北漢子忘情地、狂野地傾斜激情的安塞腰鼓,帶給人們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適合在大聲地朗讀中,體會它恢巨集的氣勢和鏗鏘的節奏,所以,設定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滲透朗讀方法的指導與實踐,因此,也把學會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作為又一個教學目標。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確立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意圖是:在朗讀中,習得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突破的方法是:教師先示範,再讓學生學讀,通過反覆實踐,掌握朗讀方法,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

根據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我主要依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短板,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確立了朗讀法。朗讀的過程也是品析的過程,在朗讀中,適時地帶動語言的品析,因此,又採用了品析法。

為幫助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突破,將課堂教學的線索,用ppt展示出來,清晰而直觀。

基於教法,學生學法的構思是:學生先朗讀,初步體會和感受,然後由教師示範、引導,完成朗讀品析。這樣做的意圖是:學生先朗讀,形成朗讀初體驗,這種體驗或是美好的,或是遺憾的,都會在教師的示範和不斷地實踐下,得到優化。這樣選擇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短板,確立了朗讀法。學生只有與他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分享,才能取長補短,最終得到進步,因此,採用了合作學習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匯入環節:從特點、成就、影響出發,迅速引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面兩個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說初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關注學生閱讀文字後的最初感覺,也是對的整體感受。主要構思是:先做示範,然後讓學生表達。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徵,一方面對活動進行示範,另一方面,從課文中找詞語短語和句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話可說,從而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說朗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教師先對的脈絡進行闡釋,主要是明確5—27段的重點,只有朗讀好這一部分,才能真正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然後在示範與實踐中,習得朗讀方法,最後,對課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進行擴充套件,表達朗讀後的體悟。主要構思是:先闡釋思路,明確方向;然後朗讀實踐,體會特點;最後句式說話,表達感受。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採用示範、引導,反覆實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安塞腰鼓》說課稿4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情分析、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分析這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散文家劉成章先生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傳達出勃發的生命激情,是對我們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教學本文,宜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下,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欣賞文章的陽剛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並激發學生對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為:品味語言,感受恢巨集氣勢。

語文源於生活,最終也必將要融入生活,所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南方的中學生,大多對其缺乏形象的直觀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四、說教學過程(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匯入設計:問學生:“咱們大家有誰見過腰鼓嗎?”等學生回答後,老師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什麼地方嗎?”。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匯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為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字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為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落,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安塞腰鼓》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文章是文化藝術方面的,要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二、教學目標

坐在劇場,你現場觀看來自西北漢子的腰鼓,也許都無法用語言來清晰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可讀了本篇文章後,卻發現作者成功地為我們描述了現場的氣氛:有畫面,有聲音,有動作,有神情,有思想。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所以學習本文最重要的是學到作者的以下幾點:

(一) 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西北特有的藝術奇葩:

運用比喻,使看不到、聽不到的舞蹈動作、音樂聲音,以熟悉的形式呈現於我們眼前;

運用排比,使那茂騰騰的舞動後生如在眼前,使那充滿生命力的鼓聲猶在耳邊;

運用短句,使語言變得鏗鏘有力,使文章要表達的強大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二) 通過對文章語言的把握,體會文章中呈現的陽剛之氣,感受生命的律動。

(三) 通過對全文的把握瞭解文章要表達的內容。

真正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美,對教學目標的其他兩點也自然而然可以把握住。

三、教學重點

1、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自主學習,師生互動,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及運用。

五、學情分析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特點,使用分組研討式教學,或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探究來達到教學目標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仍是不可或缺的。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5—10分鐘)

欣賞“安塞腰鼓”的視訊,讓學生對其有個直觀的印象,看完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安塞腰鼓時的感受。

第二步:(10—15分鐘)

閱讀這篇課文處理陌生字詞,並同時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來描述,看完文章後在他腦中形成怎樣的畫面,可以藉助課本中的原句,同學間相互補充說明。對比,與自己剛才對“安塞腰鼓”的描述哪個更好?

第三步:(10—15分鐘)

教師範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短句的鏗鏘和排比的激昂,把文中的“茂騰騰”的氣勢讀出來,把“後生”如日中天,光輝耀眼,沸騰的生命激情讀出來,同時還有文章中展示的西北人的強大的力量讀出來。再找學生多次練習、誦讀。

第二課時(40分鐘)主要是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第一步:(10—15分鐘)

再閱讀文章,分清結構層次,並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作者是用直白的語言來描述那些場景的嗎?還是使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修辭?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再思考使用這些修辭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步:(10—15分鐘)

通過對本文語言的把握,讓學生了解到了文中所呈現的陽剛之美。這節課就由學生來討論、思考:陽剛之美體現在什麼方面?文章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第三步:(5—10分鐘)

通過前面一系列對文章的把握,可以試著讓學生來發表對全文主旨的把握。最後老師做結(這篇散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於詩意中追求永恆的精神力量的安塞腰鼓,已成為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的象徵,它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頌歌,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七、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安塞腰鼓》說課稿6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說課稿,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學習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安塞腰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於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為:品味語言,感受恢巨集氣勢。

由於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在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3、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匯入設計:同學們: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人稱“天下第一鼓”。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匯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為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字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在教學中弱化了字詞的講解,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為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安塞腰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著名散文家劉成章先生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傳達出勃發的生命激情,是對我們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教學本文,宜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下,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欣賞文章的陽剛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意圖,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聽讀課文,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

2、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能品味關鍵語句,體會排比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3、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中我把引導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陽剛之美,體會其所宣洩的蓬勃生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培養學生品析文句的能力,體會排比修辭的作用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時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本,即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有學生。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都來自附近的農村,視野相對狹窄,對腰鼓藝術缺乏感性的認知和體驗,此外,他們的朗讀水平和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也較低。這都是我制定教學目標所必須考慮的。當然,作為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畢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畢竟有了一定的語文素養,這則是我進行教法選擇的重要依據。

三、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本是互動的一體化的過程,老師教的過程本應就是學生學的過程,在這兒我把教理解為示範、引導、點撥與鼓勵,把學理解為仿效、質疑、闡述與內化。

基於文章本身的特點,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選用朗讀法,品讀法和討論法。除了配樂範讀外,品讀和討論的主體全是學生。老師只是創設情景進行必要的組織和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深入鑽研教材,細緻研究學生,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的話,那麼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關於本課的匯入,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先在黑板上寫下“腰鼓”兩個字,然後問學生:“咱們大家有誰見過腰鼓嗎?”等學生回答後,老師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什麼地方嗎?”根據學生的反應相機匯入新課,板書課題和作者。這樣匯入,一是生活化,非常自然;二是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可能擁有的生活積累。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十分切合本文的內容,使學生的思維能儘快的活躍起來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整體感知

匯入新課後,我會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將課文範讀給學生聽。要求他們聽準字音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我一直認為對一些文質兼美的好文章,當老師的是應該在課堂上範讀或朗誦給學生聽的。且不說老師本身就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只從技術層面講,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所創設的濃郁學習氛圍,對有效展開師生互動也極為重要,更何況老師的朗讀會給學生一杆標尺,樹立一個榜樣。

朗讀結束後,我會設計三個問題來檢測學生的聽讀情況:

第一、讓學生認讀生字詞,以完成對重點詞語的積累。

第二、讓學生根據文中對安塞腰鼓的描述說話,說一說在劉成章先生的眼中安塞腰鼓是怎樣的一種舞蹈藝術。促使學生再次展開與文字的對話,並通過言說來呈現閱讀的成果。

第三、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安塞腰鼓留給自己的最真切的感受是什麼,以此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悟安塞腰鼓所傳達的生命的激情與活力。

(三)精讀句段

在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後,我們將目光由全篇聚焦至句子和段落,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記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然後朗誦給大家聽,並且要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這篇文章有許多意蘊深厚而精警的美句,完全應該讓學生積累到自己的記憶倉庫中,而學生若能說出自己喜歡某些句子的理由,就已經是對文句的鑑賞了。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朗讀予以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示範,對學生的賞析及時的做出點評和鼓勵。

(四)賞析表達

對一篇文章的解讀,除了引導學生明晰其寫了什麼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意圖是怎樣實現的,只有把這個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稱得上紮實深入。

在完成了對句子的積累和欣賞後,我會創設情景讓學生思考:腰鼓是有聲的藝術而文字是無聲的',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無聲的文字把有聲的腰鼓藝術展示給我們的呢?而且展示的那樣完美、那樣逼真、那樣的氣勢恢巨集。這個問題會促使學生再次走進文字,通過討論探求文章在修辭上的精妙之處,體會排比、比喻等修辭的表達作用。

(五)課堂小結

在既定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

已經擂響了兩千多年的安塞腰鼓還要響徹下去,因為它代表著我們民族血脈裡那股最原始、最純粹、最自然、最強勁的生命力。讓我們在對二十五至二十七段的齊讀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再次感受那振奮人心的旋律。這樣總結既突出了本文的人文內涵,又與初上課時老師的範讀遙相呼應,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更加圓融。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完美結合。

本課教學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旨在通過品讀、討論與言說引導學生學習積累語言,感受安塞腰鼓所傳達的旺盛的生命激情,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學生活動成為課堂主體。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因而,本課板書將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板書的形式為課前預設而其內容將遵從學生的意見。

《安塞腰鼓》說課稿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板書)。

【說教材】

本文位於以“民間文化”為主題的單元之中,學生通過學習“領略豪放粗獷的西北文化,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這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本文是選入七年級下冊的,面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該教什麼呢?新課標第三學段有個重要目標:“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鑑於此,我將“從關鍵句段入手,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作為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

【說教學法】

這篇像詩一樣的散文被稱為“奇文”,六年級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難度。本課我將運用情境教學、對比閱讀、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方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先對安塞腰鼓有感覺,再對課文有感覺,對語句有感覺,最後,對錶達有感覺。學生在學習本課時,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默讀、批註、交流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說過程】

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教學過程

一、視訊匯入——對腰鼓有感覺

本節課我將以安塞腰鼓的視訊作為匯入,舞姿飛揚,鼓聲陣陣,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巨集氣勢,激發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對課文有感覺

接著,檢查預習情況,一查寫字,二查讀文。先全班聽寫黑板上這些詞語(貼詞),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段來朗讀。讀書展示完畢,請學生用文中的話再來談談: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從而實現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文字細讀——對詞句有感覺

文字細讀的環節包含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將圍繞一句話,抓住一個詞,緊扣一個“讀”字,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1.提綱挈領——圍繞一句話展開討論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是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板書)於是我引導學生再次默讀6——17段,邊讀邊做批註,扣住“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兒?”展開探究。

你聽,安塞腰鼓好在他的“鼓聲響”(第9——11段)(板書):這鼓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指導學生讀好“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這句話,感受鼓聲的.震耳欲聾,體會反覆這種修辭手法在表達上的妙處。

你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舞姿”(第15——16段)(板書:舞姿):欣賞一段江南舞蹈,與安塞腰鼓對比。江南舞蹈優美,安塞腰鼓奇麗;江南舞蹈雅緻,安塞腰鼓奇偉。奇麗、奇偉,安塞腰鼓好在一個“奇”字!(板書:奇)

你再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氣勢”(第6——8段):第六段的排比句,我這樣引導:這五個短句好像不太好理解,我來把它改一改:“驟雨一樣,是極速的鼓點”改成“急促的鼓點像傾盆大雨一樣”,你們來改改後面幾句。同學們,我們再把兩段比較一下,你覺得作者寫得好還是我們寫得好?為什麼?“改一改”加深了對“亂蛙”“鬥虎”這些陌生化喻體的理解,“比一比”讓學生懂得了整齊的排比能夠增強氣勢。(板書:氣勢壯)

正所謂“學以致用”,在此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作者這種排比方式來描寫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把課文所學的表達技巧真正地運用起來,提高寫作能力。

2.文眼尋根——抓住一個詞深入思考

作者難道只是寫“腰鼓”嗎?當然不是。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2——14自然段)抓住12段中“搏擊”這個關鍵詞語,(板書)為什麼打鼓不用敲擊,而用“搏擊”呢?後生們還要與什麼進行搏擊?

配著沉鬱的音樂,我出示黃土高原圖片和著名油畫《父親》,飽含深情地介紹這片被認為人類無法生存的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感情渲染,讓學生們懂得:黃土高原人民還用勤勞與惡劣的環境——搏擊;用堅韌與命運——搏擊;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這片黃土地上——搏擊。作者不僅在寫安塞腰鼓,更是在讚美那不屈不撓大寫的“人”,以及孕育這人,這腰鼓的“土地”。最後,有感情誦讀課文,讀出搏擊之強。(板書:強)

3.有感發聲——緊扣一個“讀”字型會情感

這篇語言鏗鏘,氣勢恢巨集的散文曾被二十多位著名的朗誦家朗誦過,我們學生不好好誦讀,就太可惜了!因此多種形式的有感情誦讀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品詞句,讀中感氣勢,讀中悟感情。

四、迴歸整體——對錶達有感覺

崔巒老師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品析句段後,再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體會文章“靜——動——靜”的寫作結構,並藉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讚歎,體會作者那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情感。

【說板書】

磅礴沉重鼓聲響,歎為觀止舞姿奇,豪放火烈氣勢壯,驚心動魄搏擊強,跟

隨這句“好一個安塞腰鼓!”我和學生走進了那片孕育文明的土地,認識了那群勤勞拼搏的人們,領略了獨具魅力的西北文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板書設計:

好一個安塞腰鼓

磅礴沉重鼓聲響

歎為觀止舞姿奇

豪放火烈氣勢壯

驚心動魄搏擊強

《安塞腰鼓》說課稿10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為“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為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匯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訊片段匯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著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為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著,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訊,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匯入;

課件匯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匯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

《安塞腰鼓》說課稿1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文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這樣的文字對於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極有幫助的,因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重點,難點: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老師不僅要奉獻,更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文作為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 “三讀”之後的“一寫”,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

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洩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型別,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 整體感知安塞腰鼓藝術形象,到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氣勢、節奏與激情,再到解讀難句,合作探究,領悟文中寫意語句的內涵,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三讀”之後的“一寫”(廣告創意),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既體現了讀寫結合、學用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的教學原則,又由於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富有時代氣息的寫作情境,給了學生馳騁想像力的較大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不少學生作品宣傳意象準確,語言簡潔明快,構思富有創意,使本節課由於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而顯得較為豐實。

《安塞腰鼓》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7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引發的對人生的認識與思考。本單元的課文側重於通過重點句段的分析,對作者表達方式的認識,請學生聯絡實際,發揮自學能力領悟文章中的道理。語言豐富生動,富感染力。《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劉成章通過對安塞花鼓表演的描寫,展現了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本著“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備課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基本詞彙、修辭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對於散文這種文體,他們也接觸過。但由於生活經驗較少,對散文這種文體的語言和情感的分析還不夠精準到位。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設定口語表達及寫作的環節,學生可通過實踐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重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以安塞腰鼓為代表的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談話、討論法、PPT輔助教學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進語文學習的氛圍中來,因此,匯入新課可以採用求新求奇的方式。因此,我用PPT出示安塞腰鼓的完整視訊,補充安塞腰鼓的相關知識。之後請學生分別描述安塞腰鼓的聲音、舞姿、舞者是什麼樣的(稍作互動,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然後引題: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板書標題)

(二)初步感知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朗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感受,可加強語感;默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框架的整理能力,可訓練學生的邏輯性。因此,在本課開始,我會給同學們3分鐘,請他們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初讀課文,同時用PPT出示本文的生詞“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並要求學生要注意包含這些詞的句子,並反覆朗讀。

初步熟悉課文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文章描寫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劃出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學生可以依據以前課上講到的劃分層系的方法找到答案。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對文章框架有了整體上的把握,為我們下一步從細節上深入做好了準備。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是如何支撐邏輯框架的,並且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細節資訊是如何通過邏輯框架服務於主題。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PPT展示出幾個與結構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同學們已經找出了全文的描寫重點放在“動”這個部分,那麼這部分的寫作結構是如何的?

2.在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舞者、鼓點、舞姿進行了融合性的描述的語言中,有什麼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

3.結合反覆出現的句子的位置,來想想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文章詳寫的部分的分析,通過思考,學生可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層面對文章的主要部分切入分析,這三個層面都分析清楚後,就把握好文章的主題了。

(四)鞏固提高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我會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文章主旨所指向的不同的方向,之後再針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並利用我們本節課的思路:結構、內容和語言的分析。分析的過程也是學生一種自學方式,口頭表達又是訓練交際能力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對於文學性比較強的文章,我會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內容和語言特色。尤其是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在結尾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作業課程實踐性地拓展延伸,也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

基於此,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排比、比喻、擬人等句子來仿寫三個。下節課點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文章的關鍵字句和情感走向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安塞腰鼓》說課稿13

教材簡析:

《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民風民俗”這一主題中。課文為我們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共20個自然段,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通過表現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等來讚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安塞腰鼓》一文,其最大特點是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大氣磅礴、豪情萬丈、氣吞山河的陽剛美。學習《安塞腰鼓》,絕不是為了記住“安塞腰鼓是怎樣一種鼓?這種鼓怎麼打的?姿勢怎樣?”等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劉成章如何抓住關鍵詞句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言語表現出來的,如何將黃土高原上男兒的激情淋漓盡致的宣洩出來,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

針對課文的特點,我在教案中作了以下安排。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並在朗讀中,逐步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並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策略:

1.構建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追索主線,奠定教學的情感基調,引領學生一步步深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奇偉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我藉助各種形式的朗讀,意在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感悟到文章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結合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讀、說、寫等能力的特點,我抓住“好”字,組織學生和課文展開對話,以“生命之勁”為情感主線,設計了“感好鼓”“品好句”“讀好文”“寫好詞”四個教學環節。

“看好鼓”環節是一個課前與課上相融貫通的部分,由於生活中學生對安塞腰鼓缺乏基本的感知,因此,我首先在課前以國慶60週年慶典上安塞腰鼓舞蹈畫面和熱烈的音樂,在視覺上感知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壯闊,再在回憶課文內容——(

)的安塞腰鼓中,讀一讀帶“勁”兒的詞中,初步形成情感基調:安塞腰鼓強盛的“生命之勁”。

“品好句”環節,則主要藉助範讀、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分聲部讀、理解後讀等各種方式的朗讀,給學生設計了一系列去文字中尋找“生命之勁”的活動步驟:找一找帶“勁”兒的句段、品一品帶“勁”兒的文章結構。不動筆墨不讀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畫出富於感染力的語句,並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誦讀,感受排比、反覆的作用。第六自然段“驟雨一樣,是……”,句式極為特別,我設計了一處小練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排比中含比喻句子,被描寫物件顯得形象生動、句式特別整齊有力的特點。藉助反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讚美及對黃土地上的人們的讚美。議一議難句環節,則嘗試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讀好文”環節,師生合作朗讀演練,更是對文字進行全面把握並充分表現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本色演繹。

最後的“寫好詞”,則是在訓練並檢驗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歸納、情感的把握、文字語言的運用情況。解說現場的真實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親歷其中的興奮,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巨大感染力的體驗也能更加真切。再輔以“從《安塞腰鼓》中,我讀到了……”為話題交流閱讀感受或體驗”等作業,讓這一環節成為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的一個考驗,更是對作家劉成章散文《安塞腰鼓》文字體驗之旅的又一次昇華。

基於種種原因,感覺自己對文字及教學的把握還不是特別到位,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出。

《安塞腰鼓》說課稿14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著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二、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到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

2、新課標對必修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

3、 新課標關於必修課程中常用應用文教學的建議:“應藉助文字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

4、單元學習指導與目標:“注意抓住演講詞的主旨和特點,分清邏輯層次,體會其中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領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1、刪掉“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讀(讀4):“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另一部分生讀(讀5):“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為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學生齊讀第二段。

讓學生體在朗讀中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

1、語言有氣勢。

2、感情充沛。

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眾受到鼓舞。

反覆誦讀

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排比句式,找出來大聲地誦讀,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採用個別朗讀與齊讀相結合的方式(必要時教師範讀),在反覆朗讀中體會本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感受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拓展訓練

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不少於四句)。幾分鐘後指定兩生讀自己的作業,師讀自己寫的,師生互評。

學以至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佈置作業

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一篇演講稿,並試著把它演講給家人聽。(如條件允許,可舉辦一次班級演講比賽)

學寫演講詞,切實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學會演講。

感謝你閱讀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教材體系:國中語文教材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即第一、第二學期,要求是聯絡生活,著重培養一般的閱讀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九義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中。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整體領悟,發表見解。

文章內容:本單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鼓盪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港臺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們追星火熱的時候,本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

目標制定: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大綱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標(人文目標):通過對文章的綜合性學習,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3:能力目標:鞏固運用整體與區域性相結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文的學習重難點是通過對文章的揣摩朗讀,感悟其中的深意與情感。

二:教法設計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學法設計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創新學習的思想,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準備

為了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體現大語文觀,實現綜合學習,在上課之前首先佈置兩項任務:

1: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錄相、音樂、文字等等)

2:仔細聆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寫一篇感悟文章。

教具準備:掃描器、多媒體課件(1: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2: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五: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由匯入新課、學習新課、創造性作業設計三個環節組成。我準備用大約三課時時間完成本文教學,具體課時劃分將根據課堂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確定。

(一):匯入新課

傳統的新課匯入幾乎都是老師的表演或導演開始,學生處於一種觀看者、參予者的地位,師生位置區分明顯,而本課匯入,我則從作品欣賞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我則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議論學生作文,打破了傳統匯入的侷限,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學生在欣賞了自己的作文以後,迫切想知道同樣型別的文章,作家劉成章又是怎樣寫的呢?他在文章中又要表達些什麼呢?這種求知的渴望與需要,產生了學習的強大動力,使學生主動、自覺的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新課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轉變師生角色,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上,我將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予者,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機點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及模式,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我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發揮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及小組、班級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覆讀書、討論而領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課件1,創設文章情境。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讀文章,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實在不能解決的,再留到以後的學習中處理。利用課件的情境,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式練習,提倡合作交流,從整體與區域性的結合中初步把握文章,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學生將被本文深深的震撼,不知不覺實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對文章進行初步鑽研,有了整體的感知以後,學生們都想更深入的研究,這,就進入了精讀階段。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教師點撥: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並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後練習,集小組的智慧於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器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鑽研的熱情,培養合作與深入鑽研的.精神。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明瞭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現在,同學們最想的,就是將自己心裡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說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

1:展示課件2,對於學生們的研究成果作必要的補充完善。使大家對安塞腰鼓的認識更深入,體會更深刻。

2:展示課件1,播放課文的朗讀伴音。

聽了課文的朗讀錄音之後,借鑑朗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處理讀法。讀書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然後,可配合畫面表演讀。同學們給以評價。

3:質疑:說說現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現(問題)。

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造性、多角度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與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我將無比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並將給以高度的評價與鼓勵。

最後,進入第四板塊: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教師點撥:結合自己的作文談談學了本文之後,自己有些什麼收穫?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器將學生收集的文字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螢幕上。對於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著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可是,假如我們滿足於以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新教育思想,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三):創造性作業設計

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我設計了以下富有創新精神的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展。

1:論文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在班上舉行作品釋出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後,《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在學生們的暢談中結束。

現在我說說本文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文我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以學生的思想為課堂主線,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我的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板書,使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