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觀潮》說課稿15篇

說課稿2.93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潮》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潮》說課稿15篇

《觀潮》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觀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全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刻畫了錢塘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可以說這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物件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裡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匯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 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裡,我利用國小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匯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裡,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 節,要 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

四、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為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弄清錢塘江的`地形特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雄偉。並引導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語句,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1、出示錢塘江地形圖。

教師進行介紹: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湧潮河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錢塘江邊一睹湧潮的景象吧。

2、播放錢塘江大潮視訊,板書“觀潮”

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在作者眼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最能體現錢塘江潮特點的詞語

3、理解奇觀

教師板書“天下奇觀”,並引導學生理解“奇觀”

【意圖:此環節通過圖片和視訊資料,給學生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理成章地引出關鍵詞“奇觀”。】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採用多媒體形式出現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重點強調“罩”“鼎”“崩”三個字的讀音。再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 那個字記起來有困難。幫助學生解決難字。

3、多種形式讀,如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這樣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意圖:預習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預習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更要有指導,預習的基本要求是

1、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詞語,遇到難讀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不能解決的畫問號。

2、大聲朗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程度好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寫下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意圖: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好的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實現以讀代講的目的。】

2、學生模仿讀。

3、指名讀,然後進行評議,看好在哪兒,不足在哪兒,如何改進?

【意圖:評價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讀了,才能評價別人,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後

【意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把握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彙報過程正是體現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字,逐步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還保持了讀的興趣,更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能獨立識寫大部分的生字,教師只需指導難寫、易錯字,為此,本課我重點指導了“蒙”“薄”“昂”三個字。

七、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在力圖簡潔明瞭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突出文章脈絡,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

《觀潮》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端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端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端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啟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影象、視訊、及文字等資訊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啟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端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端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觀潮》說課稿3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匯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影,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絡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湧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潮來時的奇特景象。

3.背誦3、4自然段,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感受潮來時奇特壯觀的景象,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同學們,今天王老師要帶大家去錢塘江邊觀觀潮,齊讀課題《觀潮》。

2.錢塘江就在我們浙江省,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總有很多人慕名來觀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

“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4.課文已經預習過了,請拿出練習紙,我們來聽寫幾個詞語。王老師聽說( )班的孩子寫字寫得特漂亮,我來看看是不是名不虛傳。(籠罩、薄霧、沸騰、橫貫江面、依舊、恢復)

5.反饋:都寫對了嗎?檢查一下,把寫錯的馬上訂正在邊上。這位同學的字也寫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體感知

1.好,把練習紙放在一邊。現在老師再請大家仔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作者去錢塘江邊觀潮。看,課題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呢!)

(時間順序)

那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你怎麼知道的?(你在預習的時候關注了課後習題,可真會學習!)

2.作者就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時間順序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三、研讀3、4自然段,感受“奇”

1.這三個部分,哪個部分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潮來時)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潮來時的景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在寫潮來時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讀3、4自然段,哪些詞語和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呢?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預設:(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哪裡能讓你感受到奇?

猶如,這是個什麼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我們來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請你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還有誰找到了這個句子?從“浩浩蕩蕩”中體會氣勢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開了,這聲音真是震耳欲聾啊!請你讀一讀。

指導朗讀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你為什麼找到了這個句子?(因為響聲越來越大,響聲越來越大,就說明潮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請你讀一讀這個句子。

這句話還有哪裡能讓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壯觀?

“一條白線”,請看,這就是著名的一線潮。出示圖片。看了之後你又什麼感覺?請你讀一讀吧!

指導朗讀: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裡。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橫貫江面”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指導朗讀:

師: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

師:一丈約3.33米,兩丈相當於兩層樓房那麼高呢!多麼奇特,多麼壯觀啊!我們一起閉上眼睛,邊想象畫面邊讀一讀吧!

(5)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你為什麼找到這個句子?

師:作者把大潮的聲音比作什麼?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男生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3.這兩個自然段學完了,現在你知道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在描寫潮水的變化的嗎?是的,作者就是從聲音、形狀、顏色三個方面寫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的。

四、體會順序,背誦3、4段

1.剛才我們再學習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是。不小心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

2.填一填。我們班哪位同學讀書特別棒,我請他來填一填,讀一讀。

出示: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3.觀察一下括號裡的詞,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從遠到近)

4.作者不僅按照時間順序寫清楚了觀潮的整個過程,還運用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把潮來時的奇特壯觀形象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5.現在老師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錢江潮!(播放視訊,教師解說)

6.欣賞完了,你想說什麼?

7.從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壯觀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詩人蘇軾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

五百多年前,王在晉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王在晉)。

8.讓我們把這種種的感嘆,再化為優美的文字,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齊讀、背誦)

9.同學們真能幹,才讀了幾遍就會背了呢!

五、結課

1.寫話:你們知道嗎?海寧市一直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要求將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列為世界遺產。為了幫助錢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們來給錢塘江大潮寫寫廣告語吧!

2.交流。生在練習紙上寫廣告語

師:可以交流了嗎?誰來把你的廣告語與我們分享

生:八月十八錢江潮,壯觀天下誰不知

師:有個詞語叫“知曉”曉也是知的意思,建議你把知改為曉,你讀讀

生:

師:讀起來押韻,就更朗朗上口了。

(通過改字,使表達效果更好。指向運用語言)

生:此潮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

師:你真了不起,活用古詩詞的句子,寫出了這麼有水平的廣告語。

生:你若不觀錢江潮,枉在人間走一趟。

師:建議把趟改為遭,能說說為什麼嗎?

生:押韻

生:錢江大潮,讓心潮和浪潮一同起伏!

師:多好的廣告語呀,如果你能讀好,就更好了

生:

(指向朗讀指導)

師:多麼精彩的廣告語呀!真是神來之筆。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奇特壯觀,那作者為什麼還要寫潮來前和潮頭過後的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觀潮》說課稿5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型別——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訓練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認識瞭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於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並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製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說話,以利於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鑑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採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觀潮》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裡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影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馬

浩浩蕩蕩

潮過後

平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專案,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資訊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程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觀潮》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觀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全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刻畫了錢塘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可以說這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逐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重點: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文字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將自己想象成觀潮人群中的一個,身臨其境地融入學習活動中。同時我還採用了“朗讀法”,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實現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為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弄清錢塘江的地形特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雄偉。並引導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語句,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1、出示錢塘江地形圖。

教師進行介紹: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湧潮河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錢塘江邊一睹湧潮的景象吧。

2、播放錢塘江大潮視訊,板書“觀潮”

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在作者眼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最能體現錢塘江潮特點的詞語。

3、理解奇觀

教師板書“天下奇觀”,並引導學生理解“奇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圖片和視訊資料,給學生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理成章地引出關鍵詞“奇觀”。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採用多媒體形式出現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重點強調“罩”“鼎”“崩”三個字的讀音。再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那個字記起來有困難。幫助學生解決難字。

3、多種形式讀,如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這樣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設計意圖:預習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預習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更要有指導,預習的基本要求是1、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詞語,遇到難讀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不能解決的畫問號。2、大聲朗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3、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程度好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寫下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設計意圖: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好的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實現以讀代講的目的。

2、學生模仿讀。

3、指名讀,然後進行評議,看好在哪兒,不足在哪兒,如何改進?

設計意圖:評價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讀了,才能評價別人,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後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把握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彙報過程正是體現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字,逐步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還保持了讀的興趣,更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能獨立識寫大部分的生字,教師只需指導難寫、易錯字,為此,本課我重點指導了“罩”“頓”“震”三個字。

六、作業設計。

聽了獅子媽媽的話,還有小朋友的話,懶獅子會怎麼想,怎麼做?請你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1、愛編故事的你,可把這個童話故事,繼續往下編,講給同伴、老師、家人聽。

2、假如課文有第3幅插圖,會畫些什麼?愛畫畫的你,請接著往下畫。

3、假如課文有第8自然段,會寫些什麼?愛寫文章的你,請試著寫一寫。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在力圖簡潔明瞭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突出文章脈絡,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

佈局謀篇的能力。

江面寬闊

潮來前

薄霧籠罩

萬馬齊奔

觀 潮 潮來時 天下奇觀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潮頭過後

風號浪吼

《觀潮》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著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湧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於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訊),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裡。最後叫同學們開啟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並彙報結果,接著請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牆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後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說說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通過同學們的讀與找,瞭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並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觀潮》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六組的第22課《觀潮》。

《觀潮》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有序。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體會課後題3兩處比喻的好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4、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

由於本組既是繼第五組《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專案,又是第七組《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過渡,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學生很難見到,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四、教法、學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本照片、掛圖、影視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掛圖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裡。最後叫同學們開啟課本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後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賞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向我們移來”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從近處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指導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這樣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效果很好。

《觀潮》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絡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 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說教學程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裡,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 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 平靜 漲水

六、說效果

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說課稿1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教學《觀潮》。現在就本課的一些教學設想與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觀潮》,它是六年制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景象。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觀。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形象生動,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說目標

依大綱要求,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情感世界的豐富及學生的實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領悟作者的觀察力,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寫出景象特徵。本篇課文屬於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圖畫,形象直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觀。

3、學習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記述景物寫法。

4、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豐富學生的見識。

5、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是本文的重點。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記述景物的寫作方法是本文的難點。

三、說教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在本課中我將實行抽單個學生朗讀,再齊讀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美。

四、說學情

通過見習,我感覺學生對圖文結合的課文比較感興趣,尤其是描寫自然景觀的美文,學生更是充滿了好奇,喜愛有加。所以,像《觀潮》這樣的精美文章,我認為十分值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五、說教法、學法

1、首先,應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即一條主線。

即以觀潮的時間先後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景象為主,進行講解。

2、其次,感受課文中語句的形象生動,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景象,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3、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錢塘江大潮的氣勢。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悟情,以讀達情,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框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朗讀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感受。採用以讀悟情,以讀增情的方法。

《觀潮》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專案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裡,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專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影等)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巨集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影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絡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式安排

(一)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後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讚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

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

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

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

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匯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麼?板題(11、觀潮)“觀”是什麼意思?“觀潮”是幹什麼?回憶2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麼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麼?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裡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係,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並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麼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麼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說?(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於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後,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麼?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麼?“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麼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於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後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影、說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後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麼?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麼。為什麼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麼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句聯絡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麼會是“白色城牆”?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說一說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麼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後呈牆狀,至此則呈“萬馬並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裡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後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後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著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複述重點段落。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能複述出來嗎?再放錄影,先看著畫面,師生共同複述,再讓大家各自試著複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後要求複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後作業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麼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麼?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說明了什麼?“依舊”、“恢復”各是什麼意思?能否用“恢復”說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麼壯麗,那麼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麼作者會寫得這麼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讓我們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迴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表述學習成果(歸納主要內容),質疑問難

5、佈置作業: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圖片,互相交流,這是我們今天作業中的一個必做題;另一個選做題是:查詢資料,探討錢塘江東寬水深,西窄水淺的地形與浪潮的形式有什麼關係?

作業的佈置安排了兩種題型,即:必做題與選做題,這是為了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也是教學中分層優化的一個體現。

課堂教學到此結束。

(四)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於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觀潮》說課稿13

一、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課的內容,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三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變化;難點是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幾類材料的習慣

為了更好實現以上的教學理念,我在課前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知識,為更好地學習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定具體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即設疑自探。然後組織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共同解決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即解疑合探。接著,讓不同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即設疑再探。最後,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分別編擬基礎性和拓展性習題,讓學生訓練運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設計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課,老師要考考你們字詞掌握情況。 用複習進行匯入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上節課對字詞掌握情況,而且自然的過度到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

2、設疑自探

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整體感知了觀潮的大體內容,那麼每一段都寫了哪些內容呢?帶著這個問題自主探究,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出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環節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結束後,我組織學生以全體討論的形式來檢查學生自探結果情況。並且幫助學生總結,這幾段主要講的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江面的變化。即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聲音:潮來時: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接著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最後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起頭並進。潮來後:江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才恢復平靜。並且重點講解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讓學生在評價和傾聽的過程中,發現、感悟,從而得到提升。

4、質疑再探

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將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例如,你能結合本篇內容說一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探究的精神。

5、拓展運用

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為藍本,以插圖和錄影為依託,融進自己的感悟“現場直播”,培養學生創造性複述的能力,解說詞可以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中”的順序講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處。

6、小結

我讓學生說一說,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讓學生大膽的發表見解,給學生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體現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又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既讓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注重了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

22、觀潮

天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人山人海)

下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來時

觀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恢復平靜

《觀潮》說課稿14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第一篇課文《觀潮》。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闡述說課的內容。

一、 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2、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二、 說教法。

本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

三、 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講了什麼,引導學習生字,並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於時間關係,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 質疑匯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裡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 (齊讀課題)

這一環節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學生在課前已經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接下來

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

1、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後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複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按自然段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後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2、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頭過後)

這樣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後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後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他們彙報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並說說“人山人海”說明了什麼?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語文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藝術,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我將虛心接受,認真思考,以求進步。謝謝大家!

《觀潮》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

(2)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說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四、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物件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裡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匯入法: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裡,我利用國小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匯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裡,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五、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瞭然,中學生養成閱讀註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瞭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覆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閱讀課文。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註解、自我圈點、自我評註,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六、說教學程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首先我在螢幕上展示國小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國小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瞭解大意。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於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

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裡得到解決。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係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並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後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並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為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角色,我在螢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最後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穫了知識,那麼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裡,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複習鞏固、佈置作業。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後佈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並學習其寫作技巧。由於時間的關係,這道題可以在課後完成。

七、板書設計: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