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師說說課稿

說課稿5.73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師說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師說說課稿

師說說課稿1

拔蘿蔔——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加與減(一)》中的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並非讓學生全部掌握,學生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在學了加法計算之後,讓學生試著計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個蘿蔔?”以促使學生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上去。這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最大不同。

學生分析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為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對於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自己探索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從加法計算方法遷移得出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誰能用一個好聽的故事把它講給大家聽?

生:森林裡住著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見一片蘿蔔地,這兒全是它喜歡吃的蘿蔔。它趕緊跑回家叫來妹妹,一起拔蘿蔔。兔哥哥一下拔了36個蘿蔔,兔妹妹拔了23個蘿蔔。

(師生掌聲起,該生很高興,甜甜地笑了。)

【在這個環節中,力圖創設一種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討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A:為什麼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師: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B:因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為兔哥哥長得壯,比兔妹妹力氣大。

師:(對生A)他們的回答,你滿意嗎?

生A笑著點點頭。

生D:為什麼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蘿蔔分給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長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兩個人的蘿蔔剛夠自己吃。

生F:它們兩個是一家人,拿回家後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個?

(教師將生G、生H、生I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懂圖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三、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的咱們已經解決了,這兒還有三個問題(指黑板),咱們來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的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拔蘿蔔 教師說課,標籤: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國小數學說課稿,

生:36+23=?(有的學生已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同學自己想辦法計算36+23的結果,可以用小棒、算盤、練習本等。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幫助。)

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後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說),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並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師:很好。在列豎式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加數中個位的兩個數上下要對齊,十位上的兩個數也要對齊。然後再計算:個位上6+3=9,把9也寫在個位上,和上面對齊,十位上3個10加2個10是5個10,5寫在十位上,和上面對齊。

師:以上四種方法: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列豎式,你認為哪種最簡單?

生A:我認為列豎式簡單。

生B:我認為口算簡單。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己探索計算36+23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演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又注意了演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學生還根據自己的實際靈活處理,在口算與豎式中任選一種。】

四、探究類推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後面還有兩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四個人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並討論解決問題。

小組長彙報:

組A:我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蘿蔔,我們的算式是36-23=13。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36-23的?

組A:我們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組B:我們列豎式(邊寫邊說),先寫第一個數36,再寫第二個數23,6-3=3,3-2=1。

師:是3-2=1嗎?

生:是3個10減2個10等於1個10。

組3: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讓學生自主選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再一次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總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

生A:我認為自己表現得很好。

師:哪一點表現得很好?

生A: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而且我講的故事很好。

生B:我認為自己表現得還可以,我也積極發言了。

拔蘿蔔 教師說課,標籤: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國小數學說課稿,

生C:我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我把36+23算錯了。

師: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

學生踴躍發言,都很注意發現其他學生的長處。

師:在這節課中,有好多同學都表現得好,他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而且把小組活動組織得很好。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好好地去學習,個別同學沒積極思考,老師希望你下一節課有所進步。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評、他人評,評自己、評別人和教師評、學生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

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

1.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好。

本節課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再只是聽,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動起來,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學生並沒有刻意調整自己注意力的舉動,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思考了問題。整節課都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是課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爭著搶著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2.本節課打破了學科界線,關注了學生的發展。

現在的學科理念是:學科本身並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髮展的媒介。本節課中學生看圖編故事、從圖中提問、對於問題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計算過程、課後對錶現的評價,全是關注學生的發展,這已不能簡單地將它僅僅劃入數學學科的範疇。

3.本節課讓學生自己經歷、體驗知識、結論形成的過程,自己去探索方法,並從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由此可以看出本節課並不只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樣也關注過程和方法、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師說說課稿2

說教材:

《最後的姿勢》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新增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讚歌。課文以動人的筆觸,記敘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級老師、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的剎時,伸開雙臂,用本身的身材保衛四論理學生,而本身卻獻出了名貴生命的動人事蹟,顯現了他恪盡職守、同心專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文章淳厚動人,字裡行間飽含著對這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師的歌頌與崇拜之情。全文共12個自然段,定時間次序分為四個部門:第一部門第1自然段,寫5月12日,譚千秋老師和尋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第二部門第2-7自然段,寫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來暫時,用本身的身材掩護四個學生的動人顛末;第三部門第8-10自然段,寫地震後救濟職員、得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門第11-12自然段,寫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蜜意歌頌。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2個二類字,聯絡課文語境理解"生死攸關"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理解"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悟譚老師深沉博大的師愛,從而受到心靈的盪滌,真切感受"忠於職守、大愛無疆"的內涵。

說學法:

1.朗讀貫穿法。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理解譚千秋老師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捨己為人的精神。

2.品詞析句法。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4.讀寫結合法。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寫話訓練,使讀寫結合,深化對文字的理解。

說課時安排:

本課共教學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簡介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譚千秋老師的生平,瞭解課文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提挈主線

1.揭示課題,問:課文寫的是誰?板書:譚千秋

2.問:這"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最後姿勢的句子,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是靈魂句,所以一開始就把它提挈出來,作為貫穿教學的一條主線,使教學一直緊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細讀句子,分層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動山搖,大難來臨

1.引:譚老師為什麼要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呢?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個句子:①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災情即將來臨,平靜中隱伏著不平靜,指導讀得低沉。②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這是地震剛開始,出人意外,指導學生關注兩個感嘆號,讀得緊張、急促;③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地震越來越強烈,引導學生讀好句子;④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極。

2.指點:這四句話描寫了當時的地震情況,讓我們感受到地震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瞬間把大地上的一切生靈都推向死亡的邊緣。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語句讀一讀,有助於學生了解故事發生的特殊背景情況,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客觀原因。這部分重在讓學生關注環境與場景描寫,

重在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與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盡職守,大愛無疆

1.引:大難來臨,生死之際,正在教室裡上課的譚老師是怎樣守護學生的呢?讓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動作的語句,想想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批註。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體會譚老師反應靈敏,有豐富的地震經驗,懂得如何保護學生,當機立斷地指導學生立即疏散。理解後指導學生朗讀。

②行:"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讓學生找出句中的三個動詞"拉""撐""護"和另一個詞語"立即"細細品悟。老師補充介紹:譚老師本已和大多數學生向樓下疏散,但當他得知還有四個學生沒有離開時,立刻從三樓返回四樓,衝進教室。此時,已經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裂成兩半,逃生的路斷了,譚老師連忙拉學生躲在課桌下。由於太驚慌,學生們躲進桌子下面時,竟然將課桌擠翻了。眼見頭頂的水泥板即將掉在孩子們的頭上,譚老師就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扶正課桌,並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這一壯舉,再說說從譚老師的行動中體會到什麼,以此體會譚老師在危難時刻一心為學生著想,捨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個教師的職責。設問:如果沒有譚老師這樣保護,這四個學生會怎樣?再次體會譚老師用無私的大愛撐起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後指導學生朗讀這個句子。師相機點撥:這是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學生的姿勢。

3.整體朗讀2-7自然段。

設計意圖:課文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特別是第4、第6自然段具體生動地刻畫了譚老師的'言行,折射出譚老師在災難來臨之時本能地保護學生,不但沒有隻顧自己逃命,還為了保護學生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捨己救人,有高度的責任心,有無私的大愛。教學過程中重點抓住這兩點品讀相關語句,特別精讀描寫譚老師護生姿勢的一句,以突出重點。

(三)感受評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師述:就在譚老師用身體護住學生的時候,樓上的水泥板塌了下來,重重地壓在了譚老師身上,譚老師的右臂頓時血肉模糊,鮮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還不停地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要堅持住……餘震不停地在發生,水泥板、爛磚、灰塵一次次地墜落到譚老師的頭上、手上、背上,不知什麼時候,譚老師停止了呼吸。當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員前來營救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什麼?引出句子:"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讓學生找出和這一句照應的一節,讀一讀。問:譚老師犧牲時的姿勢有改變嗎?不同的是什麼?是後腦深凹、血肉模糊,但他還"死死地"護著。問:從中體會到什麼?體會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崇高精神。指導朗讀這個句子。

2.指導學生讀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飛身"一詞,體會譚老師面對危難,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把死亡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3.點撥:課文引用了三個人的話語,有什麼作用嗎?體會側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4.引:在學生眼裡,譚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指導學生關注§11句1和§1,並老師補充介紹相關資料,體會譚老師的愛女兒愛學生愛工作。師再述§11後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張開手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後的姿勢。"問:這"最後的姿勢"詮釋著什麼?引導學生聯絡§12讀,()理解詮釋著一個老師的愛與責任,一種高尚的師德,所以課文以"最後的姿勢"為題,飽含著對譚老師捨己救生壯舉的讚頌和敬佩之情。帶領學生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5.問;譚老師曾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點:他不但言傳,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懂得大難來時要捨己為人,不能只顧自己。問:因此人們讚頌他什麼?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譚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誓死護衛學生的高大形象,這生命中最後的姿勢,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千秋萬代永放光芒!(在板書的"千秋"兩字上描紅)指導齊讀,瞭解最後一節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詮釋人名涵義。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部分寫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分還寫了學生對譚老師的印象,結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側面烘托出譚老師豐滿、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主觀原因。因為譚老師一直是那麼愛學生,一直有那樣的人生的價值觀,所以他在大難之際,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作出了英雄壯舉。教學這兩部分時緊扣主線,巧妙勾連,以此深化主題,突破難點。

三、拓展激情,昇華情感

1.介紹:在地震災難中,譚老師用生命之軀挽救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態化作了一尊永恆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讀的湖南大學校園裡(出示圖片,形象感受)。

2.問:此時,當你站立在"大愛千秋"的豐碑前,你最想說什麼?讓學生結合文字語言,用筆表達,傾吐內心真情

3.交流。

4.佈置作業:課後蒐集幾個抗震救災中的動人事蹟,跟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實現文字語言的遷移運用,體現閱讀與表達的緊密結合。另外讓學生蒐集相關事例,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師說說課稿3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健體,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採用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思維、情緒、活動同教師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發展學生敢於動腦,大膽實踐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翻滾是學生喜愛的體育專案之一。它是學習較複雜技巧動作的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和身體柔韌性,是貫穿了整個國小階段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專案。同時也是生活中遇到危險時自我保護的方法,碰到危險能及時地、靈敏地進行翻滾則能有效的保護自己避免傷害。前滾翻動作重點是翻滾時低頭、含胸、團身、難點是動作協調,滾動圓滑。

三、學情分析

本堂課授課年級為三年級。根據國小生體育課程標準,三年級學生屬於水平二的範疇,因此對於前滾翻還是第一次接觸新鮮感較強但對於前滾翻這一技巧沒有什麼概念,因此本堂課的內容應是使學生建立基本概念能基本進行前滾翻的內容。三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好奇心和表現欲都很強,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組織教學。但同時三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教師在授課時對於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挫折和自卑心理要正確引導和鼓勵。對調皮不守紀律的學生在教育時要注意語言和方式,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四、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學習前滾翻,使學生了解完整的過程,知道翻滾在生活中的作用並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80%的同學基本能完成前滾翻的完整動作;發展學生柔韌、靈敏、協調素質和控制身體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活動的意識和行為,感受互助合作的`快樂,充分展示自我。

五、教學方法

教法:

1、設疑激趣法

上課時提問學生如果走路不小心拌到石頭或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跤時怎麼辦?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臺階向下摔怎麼辦?如同學間開玩笑向後推你怎麼辦?等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教師介紹翻滾的作用,引出本堂課學習重點:前滾翻。

1、示範講解法

教師示範標準動作,講解動作要點。教師標準、完整的示範動作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國小生具有超常的模仿力,教師示範,對於其學習標準動作有很大幫助。

學生示範,同學標準的動作能激發自身好勝心,而示範同學動作中出現的一些錯誤,經過老師指出糾正後,也會引起其它學生的重視,避免出現類似錯誤。另外,示範的同學也能從老師、學生的建議中吸取經驗,改進動作。

3、觀察評價法

學生在示範動作或自由練習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的一些錯誤及時給予指正,並將一些典型錯誤在所有同學面前提出,以引起同學的注意,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動作要領,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也有助於學生增強學好動作的信心。

4 、啟發法

教師對於在教學過程發現的一些問題,如有的同學翻不過去,有的同學翻過去後站不起來等一些問題可以啟發同學尋找解決辦法,例如在教學時可以提問學生,一個磚塊和一個球進行賽跑,讓學生思考誰跑的快?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肯定能說出球跑的快,這時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為什麼球跑的快呢?最後得出結論,因為球是圓的,所以我們在滾動的時候也要把身體團成一個球才能滾動,這樣就解決了“團身”這一教學重點,使學生牢牢的記住這一動作要點,團身緊後蹬充分那就不會出現站不起來這樣的問題了。另外,對於低頭這一教學重點,也可啟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學可能會想到在下顎夾一個東西,那樣就不得不低頭了,這時教師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海綿讓學生夾在下顎進行翻滾,以強化“低頭”這一動作要領。

學法:

1、嘗試學習法

在一次次的嘗試改進中提高動作正確性、連貫性。

1、觀察法

學生觀察老師及同學的動作,從觀察中領會動作要領,培養學生生活的觀察能力。

1、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分小組後讓學生自由練習,組員間可相互學習並相互指正對方動作中的缺陷,有助於動作的學習,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

六、教學過程

1、課堂常規

上課鈴響後,由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學生成四列橫隊排列。教師檢查課堂常規執行情況,體育委員整隊完畢後向教師報告出勤情況,整個部分要求學生動作迅速、整齊、安靜、精神飽滿。

2、熱身部分

按人體運動規律,人體的運動狀態是一個逐漸增強的過程。課開始的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狀態適應下面的課的運動強度,預防運動損傷。前滾翻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技巧。如在練習過程中身體沒有充分開啟,不但可能對學習技巧造成障礙,還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特別是頸部、腰腹部容易造成傷害。因此針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特點我安排了六節準備操,分別是頭部運動、上肢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下肢運動、手腕腳腕運動。通過這部分低強度的運動,使學生身體充分開啟,以適應下成課的學習。教師在安排好本節課內容後,學生在原有隊型基礎上,向兩邊散開,適當調節前後距離,左右對齊,教師在隊伍前方講解示範,提出動作要求並喊口令,每節四個八拍,學生隨教師一起練習,完成後恢復到原隊形。

1、學習技能部分

設疑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辨析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對本課技能學習的興趣。

嘗試練習

在學生思考或找到解決的方法之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給學生自由學習空間,讓師生、同學之間互動學習。因此我安排4人為一組每組分配一個課前安放在指定位置的墊子,進行自由練習,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學生動作,組員之間也可相互觀察、評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教師示範

在學生自由練習,對於動作有所熟悉後,由教師示範標準動作,激發學生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心,而後講解動作要點,即低頭、含胸、團身、動作協調,滾動圓滾。並提出學生在自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沒有低頭、蹬腿不充分、蹬腿後沒有及時團身等引起學生重視,並啟發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儘量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示範後由學生練習鞏固。

學生示範

國小生表現欲強,在嘗試練習、示範後,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充分展示其學習成果,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予以適當表揚或鼓勵。

翻滾比賽

分四組進行比賽,每組分配一個墊子,要求動作標準、迅速,隊員間銜接連貫,教師裁判,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動作進行比賽,通過學習和比賽,使學生從中獲取掌握動作技能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互助精神。

障礙接力賽

接力賽一直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運動專案,對於培養學生團結精神,競爭意識有很好的幫助,本堂課安排的障礙接力賽規則如下:學生分成四路縱隊站同一起跑線後,每隊間隔2.5米,距每隊隊首5米處放置一個墊子,15米處放置一個欄架(高50釐米),25米處立一個木樁,以教師哨聲為令,學生出發,前滾翻通過墊子,跨過欄架饒過木樁後,鑽過欄架後再以前滾翻通過墊子回到起點,第二位同學在與第一位同學擊掌後出發,完成相同動作返回,依次類推,直至所有隊員完成,以每隊最後一名隊員完成的先後順序為依據,進行排名,在組織好學生分組後,教師先講解接力規則,然後指導一名學生示範接力過程,使所有學生明白接力規則,最後開始遊戲,教師裁判,共進行兩次,使學生在接力過程中,鞏固所學技巧,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 。

恢復身心部分

學生經過上面的練習,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心肺功能都處在較高的水平,為了使學生的這種狀態降下來,我安排以下放鬆練習

1、原地小跳20次

2、原地甩手甩腳15秒

3、深呼吸5次

在教師示範動作後,學生自由練習

最後簡要小結本課學習過程,感謝同學與老師積極配合完成一堂豐富的體育課,希望同學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應用到今天所學的技能。

七、場地器材:

墊子15張 木樁4個 欄架4個 小海綿快若干

師說說課稿4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

讓學生們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得英語課堂,是我最大得願望,讓學生們在我得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得。我為實現自己得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著。今天,借電子白板這一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得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得內容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得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國小英語是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得。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們得語言能力訓練,內容貼近學生們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容

2B第三單元得核心內容是"你看見了什麼交通工具",要求學生們通過自己得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得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並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得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們生活中看到得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得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們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得學生們,注重培養他們得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得態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得自信心;通過單元中得詞和基本結構句型得操練,提高學生們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得能力,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創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並能在適當得情景中自由運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們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們能綜合所學內容,根據所提供得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為:成功感是人得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們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得緊密聯絡,使學生們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得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得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和保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得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得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為了能充分得調動學生們得求知慾和好奇心,創設良好得英語環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通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匯入課堂,隨後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得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們,用自己得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們進行交流,用恰當得語言激勵學生們。創設一種親和得語言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們得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得感性材料,容易激發學生們得興趣,開啟思維得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們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得情景,讓學生們進行真實語境下得交際對話,讓學生們在聲、文、圖、象得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得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得對話要注重語言得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通過電子白板所提供得情境,讓學生們進行真實得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們得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通過複習匯入、新課呈現、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後作業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得教學所必須得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們得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們學習得強大動力,是學生們參與教學活動得基礎,激發學生們得興趣是新課匯入得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得開端是成功得一半。

複習匯入分兩塊: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們進行每天都要操練得基本得問候語得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複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得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複習學過得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得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這一首優美得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得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得英語氛圍,使學生們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得學習狀態中。

新課呈現分兩部分:

①在前面唱歌曲得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得放大鏡功能,讓學生們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們What can you see?讓學生們通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節唱得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於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聚光燈功能,讓學生們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們保持新鮮感。為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得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得尾部,讓學生們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覆問,同時學生們反覆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為接下來得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創設相應得情景。前面涉及得都是單詞得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們反覆聽,有最直觀得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為學生們創設了相應得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這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得教學,又讓學生們在情景中學習本節課得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們跟著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們模仿正確得語音語調

②做一做,低年級學生們集中注意力得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們在有效得教學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得問題。為此,我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設計了讓學生們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得練習,發揮學生們得積極性。

③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得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得容器功能,讓學生們來點一點,練一練。

④演一演,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得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選自己要說得圖片,並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得圖片,問學生們在鉛筆盒裡看見了什麼。然後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麼。

2.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們觀察一下我們得教室,問學生們在教室裡你能看見什麼?學生們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們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得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們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佈置課後作業部分:

讓學生們課後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得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得呈現,還是單詞和句型得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們,吸引學生們,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們學習得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得教學,充分讓學生們主體參與、情景體驗、遊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得。

師說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頭像作畫》,現在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素描》第四章第二節內容。本教材共分為八章。其中基礎模組內容包括概述、石膏幾何體寫生、靜物寫生、頭像寫生、結構素描和速寫與默寫。選學內容包括風景寫生、半身人像寫生。教材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實踐性原則,每章均採用基礎知識,技能訓練程式和表現方法要點“三段式”結構。並將結構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充分體現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和注重技能訓練、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要求,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本教材是工藝美術專業的專業教材,是必修課程。也是平面廣告專業的專業課程。通過學習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能強化技能,發展思維,提高素描造型的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中專一年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中專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堅持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思想為指導,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根據上述教材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裡特徵,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各種物體造型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激發學生更熱愛本專業。 知識目標:掌握頭像寫生步驟並加以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頭像作畫步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形體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定基本形 把難點定為:形體塑造階段主要任務----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表現

五、教法與學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學生特點,我主要採用提問法、欣賞法、展示法、教師示範法、討論法、實踐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

依據靜物寫生知識運用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圍繞上述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案例賞析—引導—示範”的三步驟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例項為主線,不斷採用賞、析結合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聯絡所學素描知識,在例項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強烈的求知慾,使整節課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配合中完成,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原因在於首先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

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藝復興無論在時空方面遠離學生的`生活,只有採用鮮活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情感。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和比較分析來啟發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提高審美能力。

B學法闡述

頭像作畫步驟的準確性及運用是學生較難把握的,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真正起到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參與到案例的賞析活動中,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學法:

1、“提問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這也是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嘗試操作法”增強互動性,掌握頭像作畫步驟的實際運用

3、“學中練、練中學”使學生最終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4、“觀察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然後提出難點、凝點,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程式

根據素描課的特點,本節課由作業評講、匯入、授新課、課間巡迴輔導、總結五個環節組成。

1、作業評講:評講前次課的作業,在互動中展開評價,採用多表揚、鼓勵的評價方式。

2、匯入:展示歷屆美術大學聯考優秀頭像作業,鼓勵學生學好美術

3、新授課:傳授新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以伏爾泰石膏像為例,講解頭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①構圖階段(打基本輪廓):這時主要任務是觀察物件,打好輪廓。多媒體課件展示伏爾泰頭像,引導學生去觀察物件。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多次被流放,我們常用的伏爾泰石膏像是翻制烏東的雕塑伏爾泰坐像,雕塑家刻畫高齡的伏爾泰被流放回來的情景,寬鬆的長袍遮蓋伏爾泰瘦弱的身軀,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滿智慧的光芒。讓學生感知伏爾泰的特徵。(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前額高而寬,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對敵人的譏笑。

②形體分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定基本形,這是本課的重點。依據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的作畫原則,運用幾何形體的歸納法,將複雜的頭部形體結構進行概括。邊觀察,邊分析。複習頭部結構,人的頭部是對稱的,要將左右對稱的對應部分聯絡起來畫,還要準確地把握其透視變化。可用輔助線(學生回答垂直線、水平線和傾斜線),尋求對應的相互聯絡和透視變化。準確地把握頭部結構和五官位置。這時要學生學會整體觀察、整體作畫的方法。要畫左邊看右邊,畫上面看下面。最後用線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將物件的形體結構確定下來。不斷分析、比較。在石膏像寫生中應該強化這一階段的訓練,作為單獨的重點的訓練課題,以提高對頭部形體結構的認識,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現力。

③形體塑造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與表現。基本形體塑造主要以形體結構、明暗交界線為依據,以暗部色調為重點,通過明與暗兩大部的對比關係去完成。在暗部色調基本畫好的基礎上,接著畫明暗交界線亮部一側的中間色調。這一個變化豐富、微妙的色調區域,必須認真對待。在不斷深入刻畫表現的過程中,不斷觀察、不斷深入、不斷修改。五官的刻畫要始終保持相互照應、同時並進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還要注意虛實變化。

④調整統一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回到客觀形象上來,恢復到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認真分析、提出問題,調整修改。這時要將作業放到頭像旁,退到一定的距離,整體的觀察比

較,提出幾個問題,在作業中逐一尋求答案。根據提出的問題,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多思考,找準主要問題,找到解決辦法。修改的“點”一定要找準,否則將不可收拾。調整,要從整體出發,抓住整體。將區域性調整的過程變為充實整體的過程,使畫面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4、作業練習

寫生或臨摹伏爾泰頭像,讓學生進行素描打形練習,掌握和應用本課頭像作畫的方法步驟。要求學生主要以結構分析為主,在四開素描紙上完成作業。

教師巡迴輔導:由於學生理解及掌握靜物的寫生步驟的知識層次不同和素質參差不齊,在巡迴輔導時,可以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再進行其他頭像的拓展練習。根據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會出現的情況及時輔導。

5、總結: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學習,提高塑造形體的能力。以欣賞,示範,實踐等方法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七、簡述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主要以頭像寫生的步驟為主,並在每個步驟中,註明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簡單的系統,使學生更容易掌握。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上儘可能說明白“教什麼”和“怎麼教” 以及“為何教”。這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老師評委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師說說課稿6

教學目的: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麼。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象的方法。

3.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4.感悟文化與文化現象。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

通過複習前一課內容,由道家引到儒家,引到孔孟二人的區別。

二.介紹作者:黃仁宇(見教材框文)

三.詞語積累:

(1)注音正確有誤的一項是( D )

A.曾皙xi 浴乎沂yi 舞雩yu 庖pao廚

B.馬廄jiu 餓殍piao 老羸lei 溝壑he

C.譎jue詐 桴fu筏 經筵yan 商鞅yang

D.贈儀yi 篡chuan位 熱忱chen 貴戚qi

(2)判斷解釋有誤的一項( D )

A.形影相隨(跟隨) 毫不諱忌(忌諱) 斬釘截鐵(砍斷)

B.禮尚往來(崇尚) 不為已甚(太) 改弦更張(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無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針見血(看見)

D.百家爭鳴(發表意見) 截然相對(界限分明) 融會貫通(懂得)

(3)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提示:課前提示內容。把孔孟二人加以精細比較,找出二人的差異,進而研究造成這些差異的時代根源。

四.內容板書:

相同點相異點個性原因間接原因

孔子儒家聖人,形影相隨,宗旨相配。生活態度輕鬆愉快對人性看法性惡來自先天對“禮”的看法重視閒雅熱忱春秋時期,不至於完全失望

孟子凡事緊張人性本善不重視革命性戰國時期,國君草菅人命

五.討論:作者認為,孔孟的差異,折射了春秋戰國時期間劇烈的變化,中國古代社會如此早熟,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特點。你認為應該怎樣結合中國歷史地理特點來解釋這種現象?

(教師不說標準看法,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難句理解:(可穿插於內容清理中)

1.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麼?

提示:所謂“緊張”,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凶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2.“雖為聖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從這個話裡怎麼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3.“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的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表因果關係,用“針對”一詞是否恰當?

提示:不恰當。“針對”一詞不表原因,而上文內容也並不是什麼“條件”。應改為“因此”。

4.“他的閒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麼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都比較閒雅,孔子的閒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

5.為什麼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相保。“什伍”又是古代軍事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6.為什麼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覆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7.何謂“低水平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8.“可是今日我們讀《孟子》和《四書》全部,卻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一定也要考究他們的歷史背景,有時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說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並不是句句話都適用於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9.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象?

提示:1.善於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3.研究歷史文化現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並以之為依據。

七.完成課後練習。

師說說課稿7

一、走進文字

《孔子拜師》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精讀課文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扇大門,是學生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是敘事性文章,線索非常清楚。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通過對孔子和老子的語言、心裡和動作的描寫,來突出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質,。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僕僕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文章的語文樸實易懂,應該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品讀課文,積累語言。

二、走進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膚淺了。這個單元是很好的學習內容,所以上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孔子、老子的資料,對他們有初步的瞭解,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課堂上,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通過廣泛地閱讀實踐,讓學生走進孔子、老子。並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多層次,多角度地去解讀文字。

三、教學目標

針對文字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規範書寫“聞”等12個生字,通過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瞭解孔子的求學經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學會藉助課外資料學習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四、預設教學流程

板塊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ǐ)

2、播放2008。8。8日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廣場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吟誦《論語》,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影一起走進孔子。

3、交流:看了這段錄影,你想說些什麼?關於孔子,你還知道什麼?(展示蒐集的孔子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看看、議議、說說等途徑,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仰之情,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板塊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遇到難讀的生字對照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

(2)規範正確書寫:“聞”等12個生字,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一般已達到自己正確數學的要求,但規範書寫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寫字的環節中,可讓學生歸類擺放生字,引導按類記字。重點指導:塵、迎、等、境、授。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麼事?

【通過各種多種形式學習生字、新詞,為學生解毒文字掃除一切障礙】

板塊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2說說人們對孔子和老子有怎樣的印象呢?(佩服、尊重)

出示文末一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齊讀句子,找“敬重”近義詞,理解“敬重”板書:敬重

(2)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他們有怎樣的品行?從課文中那些語段可以看出他們的品行很優秀而得以人們的尊敬呢?請大家再細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學生交流讀書收穫。根據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位語言,體會情感,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的優秀品行。

本人預計做以下的重點指導學習:

一方面:研究敬重孔子的原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謙虛好學〕

這一部分我準備這樣來教學。(重點體會:遠近聞名還不夠淵博)

(1)一讀,找出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提“淵博”怎麼理解?引導查字典(知識深廣。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聯絡上文“遠近聞名”,

(2)二讀,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說說你的感受?(板書:謙虛好學)

(3)指導朗讀。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求知若渴不畏艱辛〕

(1)學生想象一下,在這幾個月裡的路途中,孔子會遇到哪些困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餓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幾個月。

(3)相機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明白孔子為求學不怕吃苦。

(4)讓我們讀讀這句話,讀出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精神。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從“上前行禮”一詞中體會)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抓住“特地”、“請”兩詞理解)〔謙遜有禮〕

(1)抓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引領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表現孔子當時的心情。

(2)利用課件交換詞語“拜見”、“拜訪”。對比朗讀句子,用換詞法在朗讀中聯絡上下文區別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拜見”是客人一方說的,“拜訪”是雙方都可以說的,有訪問的意思,更有敬重的意味。)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謙遜有禮、勤奮好學〕

(四言片語:學無止境。生活中你見過“學習沒有止境”的事例嗎?請你說說這樣的一個事例。談理解。如:學習了課文裡的,還要經常看課外書)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勤奮好學〕

(1)什麼叫隨時請教?(什麼時候有問題就什麼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麼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

(3)從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樣的優秀品質?(勤奮好學)

師小結:通過品讀文章,偉人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樹立起來了,他(求知若渴、吃苦耐勞、勤學好問、謙遜有禮)。

另一方面:研究敬重老子的原因: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謙虛、有禮、熱情(“迎候”體會有禮、熱情,後一句話體會謙虛。)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誨人不倦(理解“毫無保留”)

(1)當孔子隨時隨地向老子請教,老子會怎麼說?

(2)當孔子打破砂鍋問到底,老子會怎麼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

(3)這種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叫“誨人不倦”)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詞句,就是找關鍵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悟、思、說,藉助重點詞句,搭建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張揚學生的個性。】

板塊四:聯絡實際,昇華情感

1、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讀了課文的感受。

3、進一步體會最後一段的意思:課文最後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板塊五:拓展實踐,延伸活動

1、積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話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編輯成了《論語》,廣為傳誦。你能說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嗎?學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師相機投影相關的名言(摘錄課文內的名言)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收集。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的儒家、道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課後去搜集他們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是對學生通過多渠道獲得知識起到引領的作用。

板書:17、孔子拜師

有禮敬重

孔子拜師老子

曲阜——————不畏艱辛——————洛陽

求知若渴

謙虛好學毫無保留

勤學好問誨人不倦

學無止境

師說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考官,X午好!(鞠躬)

我是應聘國小音樂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保衛黃河》,我將從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題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首先是我對教材的理解。《保衛黃河》是人教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節唱歌課。它是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歌曲為2/4拍,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鏗鏘有力的節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形象地刻畫了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黃河,它以英雄的氣概出現在亞洲的原野,高唱著民族的讚歌,也描繪了抗日英雄們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對教材要有所瞭解,還應該對本學段的學生情況有一定的把握,接下來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一階段時期學生的基本情況。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這一時期有的學生已經進入變聲期,在教唱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聆聽學唱《保衛黃河》,感受歌曲描繪的黃河風貌及抗日鬥爭場景,學習中華兒女們的頑強鬥爭精神。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加強對輪唱的認識,提高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輪唱及其特點,能夠背唱歌曲,並能完成二聲部輪唱,注意力度的變化。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背唱歌曲。難點是瞭解輪唱及其特點,完成二聲部輪唱。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以達到較好的學教學效果。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為五個環節:新課匯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本環節我採用了音訊匯入的方式。通過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並提問:在這首歌曲中都聽到了中國的哪些地方?學生進行自由搶答。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個總結:有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跟其中一個地方有關。從而引出新課《保衛黃河》。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新課教學。

第二環節為初步感知環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我會為同學們播放歌曲《保衛黃河》,並提問學生聽完是什麼感覺。學生自由回答。通過初聽,學生大致可以說出音樂的力度堅定有力,節奏短促跳動。隨後復聽歌曲並提出問題:歌詞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適當補充:剛開始描繪了黃河兩地的面貌,隨著歌曲高潮的逐步邁進,描繪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場面雄偉、激昂、熱烈。對於這樣的一部作品,學生對於曲作者也會想有一定的瞭解,我再趁熱打鐵,介紹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樂家,廣東番禺人,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絃樂曲,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國,其中《黃河大合唱》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而《保衛黃河》選自《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通過初聽、復聽及提問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資訊,充分發揮音樂的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環節,我將以教師範唱,學生跟唱、背唱以及學習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變枯燥為生動,引導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會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幫助學生開啟嗓子。

其次,我會範唱歌曲,學生小聲跟唱,體會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來,我彈奏鋼琴,學生視唱樂譜,並自主找出節奏比較難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會發現樂譜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點節奏需要把握,我會帶領學生單獨練習這些地方,並提問學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總結:是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層層推進的感覺,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學生熟悉了樂譜,就帶著歌詞完整演唱,並嘗試著背唱歌曲。

最後,我會帶領大家學習二聲部輪唱。先通過聽的方式以及我的一個總結了解輪唱及特點。接著,通過一個口號遊戲的方式體驗一下輪唱的演唱方式。學生了解並練習了以後再融入到歌曲中試著輪唱第一句,並注意每個聲部的力度處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輪唱的結尾兩聲部一定要同時結束,我會單獨請學生練習結束句,先唱的聲部到“保衛華北”的地方可將這幾個字重複唱一遍。之後,就是學生完整進行輪唱。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輕鬆的學會表現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的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識,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我會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黃河大合唱》的其他幾個樂章,然後進行總結: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第四樂章《黃水謠》、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第六樂章《黃河怨》以及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每個樂章都有獨特的演唱形式,如詩朗誦、混聲合唱等。最後,我會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編創小活動。每個小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將《保衛黃河》演出來,可以用詩朗誦、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後,小組上臺表演,進行組組互評及教師點評。

這樣做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帶領每一位同學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於音樂課程的興趣。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環節,我會進行情感的昇華,與學生共同總結:《保衛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過去人們不怕犧牲,保衛著我們的祖國,才有現在我們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為建設美好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最後請同學們課下聆聽《黃河大合唱》的其它樂章。

師說說課稿9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駕駑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結合主題活動《愛我荔灣》中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自己所身處的社群,瞭解該區域的風土人情,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合作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美術教學多為實踐,操作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美術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鞋子是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在開展活動前,我發現孩子們對新鞋子特別感興趣,尤其是那群女孩們,總喜歡圍著別人的新鞋子轉個不停,因此,經過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開展這一美術活動,是以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設計木屐。在動手做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也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木屐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自己的家鄉——荔灣,熱愛荔灣區的民俗文化之情。

能力目標:學習設計木屐,發揮創造性,樹立自信心。

知識目標:瞭解荔灣區的風土人情,加深對自己所居住的地區的認識。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瞭解荔灣區的民俗文化之情,還要注重培養幼兒熱愛自己的家鄉——荔灣之情。2、鞋子是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也顯得尤為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新《綱要》,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活動通過使幼兒瞭解荔灣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難點:學習獨立設計木屐的顏色和款式,提高動手能力。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對事物的感知特別直觀,動手設計能力的水平有限,獨立設計木屐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各款木屐的款式、顏色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收集各種款式的鞋子,舉辦一次鞋子展示會,能更好地引起幼兒的興趣。

2、自制多媒體課件:蒐集各款木屐的樣式,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鞋子的發展歷程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設計活動中,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並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施加一定的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定幼兒感興趣的情境。把鞋子的發展史直觀地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木屐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慧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各款鞋子進行展示,引導幼兒瞭解鞋子的發展過程。活動中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木屐製作成形象直觀的畫面,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析比較,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鞋子的發展和荔灣區的風俗人情。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有關木屐的故事,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瞭解荔灣的風土人情,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木屐的形象。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插播相關的木屐的圖片,從而較好的突出木屐的外形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如何設計木屐。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運用在鞋子展示的過程中。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欣賞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他人的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體驗別人的所設計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獨特的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小小鞋子展示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討論,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動手設計,通過這樣,引導幼兒設計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主題

參觀鞋子展示會,瞭解鞋子的發展過程。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瞭解木屐的小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同時伴以課件演示,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刻意調動幼兒的注意力,伴以課件演示,引起幼兒對木屐的興趣。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動手製作木屐,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欣賞作品。

我依據幼兒設計的作品,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設計木屐的:(1)顏色搭配(2)材料選擇(3)獨創性。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進而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解決了本活動的重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最後把自己的作品與真的鞋子一起展示,讓活動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師說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瞭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於以後學生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3.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能碰到和數學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去書店買課外書,看看在那裡會碰到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買書”這一情境匯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主題圖。

第一步,讓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條件提數學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這一環節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和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2.探討演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演算法,試算28+4=(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思考同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快就能得出結論,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後來的分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時,他們才會勇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2)分4人小組交流演算法,要求組長統計演算法。在全班評選想出演算法最多的小組。

【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3)全班學生交流演算法。

演算法一:數小棒,先擺28根,再擺4根,然後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邊加,一邊數,數出最後的結果。

演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演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演算法四:列豎式:

學生已經學會了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就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後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演算法則。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分組進行交流,並說明自己選這種演算法的原因。

【通過學生比較,選演算法,分組交流,使他們明白選擇演算法是為了計算更快速、更準確,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

三、練習“試一試”。

1.“你想買哪兩本書,需要多少錢?”

先請學生獨立做題,然後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做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全班交流時也會很積極地參與發言。】

2.“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分4人小組交流,組長統計計算方法,評選出每個小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四、自由練習。

師:你今年多少歲?算一算再過16年你多少歲?

你媽媽今年多少歲?再過8年多少歲?

你爸爸今年多少歲?再過7年多少歲?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分4人小組交流計算結果。

【以學生及其父母的年齡為材料進行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地參與練習與討論。】

五、小結。

師: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數學問題,試著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存入“問題銀行”以後再解決。

【再次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六、學生自評。

要學生說一說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如果好,好在哪裡?如果不好,以後打算怎麼做?

【通過學生自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評析

在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在分組交流學習時,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鬥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還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去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師說說課稿1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國小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於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讚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髮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用教唱法,以唱為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採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為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採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為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匯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匯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匯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而與暴風雪搏鬥的`英雄事蹟,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並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麼?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唸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為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範唱歌曲,大螢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並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並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貼上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通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採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唱!並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國小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後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夥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後,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資訊,並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主線”的思想,並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著眼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師說說課稿12

課標解讀:

《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對“造型表現”的主題內容提出了“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可以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進行簡單的裝飾和組合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的內容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理解生活中的蔬菜、菜餚,強調創作過程中的團結協助”的學習要求。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美術二年級上冊第十四課造型表現中的一個板塊。教材以文字資料與圖片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呈現,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不同菜餚、食材。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橡皮泥創制菜餚,以橡皮泥製作這一形式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情景,將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把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橡皮泥是一種色彩豐富極適合於立體造型的材料,也是學生熟悉的材料。二年級的學生以往所學過的橡皮泥知識和技能掌握得比較牢固,再加上蔬菜、菜餚的造型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因此可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創制一道自己喜歡吃的“菜”。學生在創造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橡皮泥的特性,體會動手創造美的樂趣。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同學,已經學過一年的美術,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但是由於年齡小,在動手方面和身體協調方面不是很熟練,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等原因┭生對於菜餚瞭解地不會很豐富,對於菜色的搭配也非常缺乏經驗,這些都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使整堂課淪為教師的獨角戲。這就需要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課堂上利用創設情境、補充資料、合作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學習過程中收穫到知識。根據學生的情況,努力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採用探究學習法: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瞭解菜餚特點等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感受創作樂趣。合作學習法:師生合作完成示範過程,並組織學生之間共同研究討論,合作完成橡皮泥菜餚。學會評價與爭議:在欣賞學生創作的作品時,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提高本學科的審美能力。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的:

1、瞭解蔬菜、菜餚的色彩和造型的特點,學習泥塑的製作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彩泥表現生活中的蔬菜、菜餚,激發學生學習泥塑的興趣,體驗材料的美感,體驗“做菜”過程中的自主感、快樂感、成功感。

2、在學習與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培養和發揚團結協助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菜餚”的製作方法和想象的啟發。

教學難點:

“菜餚”的色彩搭配和大膽有趣的造型設計及擺法,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觀、生動、新穎。

學生課前準備:

通過讀書、看報、上網等方式蒐集菜餚製作的資料;墊板、尺、剪刀、牙籤、彩泥、盤子等。

教師課前準備:

製作課件,各種菜餚的圖片、彩泥、範作、廚師的衣帽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快樂遊戲,組織教學(1分鐘)

“我有一雙巧巧手,一隻左來一隻右;我有一雙巧巧手,會穿衣服會梳頭,我們都是好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輕鬆的走進課堂】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2分鐘)

我們都有一雙巧巧手,老師的這雙巧巧手會變出什麼來呢?變變變,(師穿上廚師的衣服和戴上廚師帽)經過老師的巧手裝扮,老師現在變成了一名什麼?(廚師)。再來變變變,看,又變出了什麼?一盤香噴噴的美味佳餚。你們想不想吃呀?看來本大廚師的手藝就是高,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名巧手小廚師呀?板書課題——14、巧手小廚師

【設計意圖: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老師改變自己的裝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輕鬆地走進課堂】

三、步步引導,講授新課(10分鐘)

(一)引導回憶,瞭解選單

交流討論:首先,我們把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向大家介紹介紹?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適當補充。

(二)交流探討,總結特點

老師這裡也有一些豐盛的菜餚,我們來看看,(課件展示圖片,展現不同品種的美味菜餚)你們最想吃哪道菜?為什麼最想吃這道菜?

學生自由回答。

師:看來,大家很會挑啊,你們最想吃的都是顏色搭配漂亮,擺放花樣豐富的菜,老師好像也聞到香味啦。

【設計意圖:播放一組精美的飲食圖,引導學生感受美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從造型和顏色方面分析其中菜餚的動人之處。為進一步的學生創作做好鋪墊。】

(三)欣賞特色,開闊視野

老師這裡還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菜,我們接著來欣賞。

1、播放課件,展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菜餚,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圖片。

2、教師有重點的指導學生欣賞菜餚的造型特點、色彩配置、擺放及菜名寓意。

【設計意圖:屏顯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美食圖片,開拓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創作慾望】

(四)範作激趣、探究方法

欣賞了這麼多好吃漂亮的菜,是不是很想知道這些菜都是怎麼做的呀?那我們趕快來研究一下吧!

1、出示老師的彩泥範作(實物投影展示),老師的這道菜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橡皮泥),這道菜菜名叫做“龍騰虎躍”,就是祝願我們班的同學個個生龍活虎,學習龍騰虎躍,你們喜歡嗎?那大家知道這道菜是怎麼做成的嗎?都用了些什麼方法?

比如:“胡蘿蔔”是怎麼做的呢?先請同學們拿出橡皮泥來自己試試看會不會做?

找學生交流“胡蘿蔔”的做法,師指導補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

教師演示“胡蘿蔔”具體的操作技法:揉軟→團成圓球→搓搓長→一頭搓尖→剪出根鬚→用尺壓出斑紋→按上蘿蔔纓

2、師生總結補充其它技法:捏、切、刻、印等。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範作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通過探討、發現、總結橡皮泥的製作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加工方法。採用學生探究發現的方法突破解決“製作方法”多樣化的教學重點。】

四、合力比拼,創造美食(20分鐘)

1、大家學會了嗎?今天我們要來個比賽,先介紹一下四支參賽隊伍,分別是:“福滿多”餐飲店、“香可口”餐飲店、“好運來”餐飲店、 “忘不了”餐飲店,歡迎大家!各參賽隊同時要喊出自己的口號。

【設計意圖:把課堂設定成四家餐館比賽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師生都共同融入到這樣的情景當中。】

2、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比賽要求:(大螢幕顯示)

(1)各店分別用彩泥做一道自己的招牌菜(特色菜)來吸引顧客,最後哪家顧客多哪家就是勝家,同時我們還要評選出一名最佳小廚師。

(2)“店長”組織協調好各店成員,合理分工共同合作。

(3)各店成員共同為菜餚起個好聽的名字並寫在菜簽上。

(4)作品完成之後,想一想怎樣把菜餚的精彩之處介紹給大家。

3、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各家餐飲店先討論一下你們準備製作一盤什麼樣的菜?都有些什麼主料和配料?”

4、各餐飲店的店長進行簡短的彙報,老師及時作出調整和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有序地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表達能力。】

5、在做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其他小朋友的美食作品(課件展示)。

他們做的好不好呀?那你們有沒有信心比他們做得更好呀?那就趕快一顯伸手吧!

【通過欣賞同齡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創作慾望】

6、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輕音樂,創設輕鬆的氛圍。大螢幕上顯示一些菜餚和蔬菜的圖片供學生參考。】。

五、展示作品,體驗成功(6分鐘)

(1)作品介紹。

各店推選一名代表對自己店的這道特色菜進行介紹推銷。

(2)作品評選。

進行投票選舉,每人只能選一道自己最喜歡的菜,不能重複投票。

(3)公佈比賽結果。評出最佳餐飲店和最佳小廚師。

六、總結全課,拓展延伸(1分鐘)

這節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巧巧手變出了一盤盤美麗的菜餚,精彩地當了一回小廚師,收穫大不大?希望同學們在家裡,也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事,學會做真正的菜餚,做一名愛勞動的好孩子。

七、收拾和整理

提醒學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衛生、整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板書設計:

14、巧手小廚師

胡蘿蔔:揉軟→團→搓→剪→壓→按

其它技法:捏、切、刻、印等

師說說課稿13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程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運動”第三課時——“地球公轉與季節”中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兩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運動”是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運動變化的基礎,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地球公轉與季節”是在介紹完“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地球自轉與時差”之後進行的,從這點上說,此內容是“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一個延伸。同時,對後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氣》的學習,特別是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注重“雙基”的三維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注重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全球各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律;懂得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前後關聯知識點層層遞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圖表來分析地理問題,並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天文四季劃分的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所以這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高一學生經過國小、國中的學習,具有一定知識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對於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

2.學習能力:教材內容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圖型分析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3.學習動力:本節知識在生活、生產上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所以求知慾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

三、說教法

1.探究式教學法

精心設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生活動或多媒體輔助分析問題

師生共同歸納探究結果(主要採用“讀圖、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地球的公轉本身就是一個運動過程,如果僅僅記住一些結論,不去研究它的過程,學起來會覺得很困難。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轉過程就成為突破難點的必要手段之一。

3.對比教學法

比較法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一種,也是認識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使知識內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說學法

要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學法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和知識結構的特點,遵循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學法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掌握識圖、讀圖、用圖的方法

識圖、讀圖、用圖是學生學習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時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於地球運動的動畫之中,多且複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2.指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

“學以致用,用以致學”,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於理論更好的掌握。

3.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各種地理事物的規律,都是通過觀察、比較而得出的,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並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程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設計 目的

聯絡生活,展示作息時間表,設疑匯入 不久前,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調整:早上上課的時間推遲了,而下午上課和晚自習的時間提前了,為什麼呢? 暗示學生通過以下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激發求知慾

師說說課稿14

一、說教材與目標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這個活動將語言與繪畫整合。詩歌富有童趣,具有豐富的想象,各種顏色變出的物體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教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為此我選擇這個教材,嘗試將詩歌與繪畫結合,使幼兒多通道的參與。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依據《綱要》中“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的要求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了2個教育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使幼兒喜歡朗誦兒歌。2、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顏色,能大膽想象用畫筆表現並根據自己畫的內容進行仿編詩歌。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並學會朗誦。難點是用畫筆表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並進行自己畫的內容仿編詩歌。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如下活動準備:

1、 為此次活動設計了課件、製作了魔術箱。

2、為幼兒提供了蠟筆、紙張等。

三、說教學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

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為此我設計了兩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首先在學習詩歌時我以看顏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蠟筆畫畫時,我設計了遊戲“變魔術”,讓幼兒體驗生活中的色彩。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透徹。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課件。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說是魔術師?哪幾種顏色在變魔術?等。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活動中集體講、個別講等形式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

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3、互動法: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究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及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觀察戶外事物讓幼兒切身體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

2、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說課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動手變魔術,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嘗試著用不同的色彩作畫,大大激發幼兒的思維,為接下來的.仿編詩歌打下基礎。

五、說活動程式:

(一)自由探索色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找顏色,萌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知道一種顏色可以變出多種物體,為下面學習詩歌埋下伏筆。

(二)學習詩歌。

此部分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遊戲“顏色變魔術”,教師依次用各種顏色的蠟筆變魔術,讓幼兒再次感受周圍生活色彩的豐富。第二環節是幼兒完整欣賞詩歌。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欣賞詩歌,欣賞後啟發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表現形式。第三部分是利用課件讓

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說課

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直觀形象的課件充分刺激了幼兒的感觀,引導幼兒更細緻的觀察,更深刻理解詩歌內容。第四環節是幼兒學習朗誦詩歌。首先讓幼兒跟著課件朗誦,接著組織幼兒集體朗誦,最後請個別幼兒朗誦,這樣注意到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動起來。第五環節是拓展幼兒思維,讓幼兒想想詩歌中的顏色還可以變什麼,為以後的仿編詩歌埋下伏筆。

(三)遊戲“變魔術”。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五種以上的色彩作畫,讓幼兒帶著已學過的詩歌到繪畫中體驗、感覺。在理解詩歌的同時學習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加強幼兒對詩歌的理解,特別是對色彩的感覺。兩者相輔相承。

(四)仿編詩歌

出示自己畫的圖片讓幼兒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什麼顏色變出什麼?”“有幾種顏色變魔術?”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五)結束。

在此環節教師讓幼兒一起收拾活動材料與詩歌結尾“回到盒子裡,親親熱熱在一起”相呼應,旨在教育幼兒用完的物品要歸位。最後為了鞏固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的掌握,我設計了延伸活動,把材料投放在區角中讓幼兒繼續作畫仿編詩歌。

師說說課稿15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

讓學生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得英語課堂,是我最大得願望,讓學生在我得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得。我為實現自己得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著。今天,借電子白板這一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得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得內容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得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國小英語是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得。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得語言能力訓練,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容

2B第三單元得核心內容是"你看見了什麼交通工具",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得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得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並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得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生活中看到得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得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得學生,注重培養他們得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得態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得自信心;通過單元中得詞和基本結構句型得操練,提高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得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創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並能在適當得情景中自由運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能綜合所學內容,根據所提供得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為:成功感是人得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得緊密聯絡,使學生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得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得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和保持了學生學習英語得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得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為了能充分得調動學生得求知慾和好奇心,創設良好得英語環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通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匯入課堂,隨後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得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用自己得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進行交流,用恰當得語言激勵學生。創設一種親和得語言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得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得感性材料,容易激發學生得興趣,開啟思維得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得情景,讓學生進行真實語境下得交際對話,讓學生在聲、文、圖、象得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得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得對話要注重語言得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通過電子白板所提供得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得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得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通過複習匯入、新課呈現、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後作業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得教學所必須得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得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得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得基礎,激發學生得興趣是新課匯入得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得開端是成功得一半。

複習匯入分兩塊: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進行每天都要操練得基本得問候語得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複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得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複習學過得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得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這一首優美得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得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得英語氛圍,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得學習狀態中。

新課呈現分兩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得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得放大鏡功能,讓學生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節唱得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於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聚光燈功能,讓學生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保持新鮮感。為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得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得尾部,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覆問,同時學生反覆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為接下來得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 創設相應得情景。前面涉及得都是單詞得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反覆聽,有最直觀得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為學生創設了相應得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這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得教學, 又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本節課得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 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跟著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模仿正確得語音語調

② 做一做,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得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在有效得教學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得問題。為此,我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設計了讓學生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得練習,發揮學生得積極性。

③ 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得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得容器功能,讓學生來點一點,練一練。

④ 演一演,讓學生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得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選自己要說得圖片,並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得圖片,問學生在鉛筆盒裡看見了什麼。然後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麼。

2.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下我們得教室,問學生在教室裡你能看見什麼?學生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得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佈置課後作業部分:

讓學生課後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得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得呈現,還是單詞和句型得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學習得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得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情景體驗、遊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