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教師說課稿(15篇)

說課稿1.5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說課稿(15篇)

教師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XX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可愛蜻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可愛蜻蜓》是大班幼兒美術領域的內容。新《綱要》提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可愛的蜻蜓是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畫可愛的蜻蜓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畫出可愛的小蜻蜓並進行著色。

技能目標:通過給小蜻蜓著色,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標: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美感。

(三)活動重難點

為了更好的實現以上三維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美感。本節課的難點為通過給小蜻蜓著色,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二、說學情

為了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我還對學情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喜歡與同伴交往,同時,他們的思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在本活動中,我非常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經驗,運用了大量的直觀材料,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引導他們在以遊戲為主的活動中獲得社會經驗。

三、說活動方法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得知識,獲取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將採用遊戲法、觀察法、視聽講結合法以及表演法進行本活動的教學。通過多種感官的調動,幫助幼兒理解本活動的意義,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從中獲得生活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珍視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教育要遵循的規律和特點。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為幼兒創設一個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根據這一特點,在活動中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背景音樂以及圖書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培養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好和求知慾。

五、說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上課之初我將以律動的形式整理紀律:“一二三,我坐端。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小手小手放哪裡?小手小手,放這裡(腿上)。”通過師幼互動做動作的方式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整理了紀律。

接著以自創的兒歌進行匯入:“我是一個小蜻蜓,飛行本領強;我要在那藍天下,自由的飛翔。我是一個小蜻蜓,飛行本領強;我要飛到教室裡,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演唱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輔之圖畫和音樂,以此來匯入本活動。充分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將他們吸引到活動中來。

(二)基本部分

首先,要求幼兒描述圖片中小蜻蜓的特徵,幼兒邊描述教師邊板畫。大班幼兒的思維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蜻蜓圖片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其次,讓幼兒自己動手畫一畫,在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之前,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例如:給小蜻蜓著色、畫背景、多畫幾個小夥伴等。在幼兒進行繪畫時,我會走到他們身邊,進行個別指導,以此來體現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最後是作品展示環節。在這一環節我將先引導幼兒對他人的作品進行點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鑑賞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然後我再給予稱讚和鼓勵性的評價。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動的最後我將會延伸到區域角,讓幼兒到區域角表演匯入中的兒歌,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繼續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教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芭蕾基訓在舞蹈練習者必不可少的一課,它在舞蹈表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芭蕾基訓,可以加強舞蹈特長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體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訓以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為特點,經過“開、繃、直、立”的嚴格要求,逐漸讓學生形成挺拔、均勻、完美的體態,在意念與感覺的延伸中,使氣質得到培養。對完成舞蹈作品,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學生分析

對於我們學校的舞蹈特長生來講,她們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簡單的舞蹈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更加專業和稍高難度的舞蹈卻只能讓她們望而興嘆。芭蕾基訓因為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可以訓練舞者們的`身體肌肉及素質能力,以及一些細節,例如腳背、外開、膝蓋、延伸感等訓練。所以,我們的學生想要成為好的舞者,或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夢想,都要認真、踏實的學習芭蕾基訓這一門課程。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完整的芭蕾集訓課,它分為把上、把下、手位、旋轉和跳躍練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動作組合時,要做到親自示範、講解細緻。在教授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講清楚練習的重點和要

點,避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拉傷韌帶或受傷。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記憶和練習動作組合,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四、教學方法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個舞蹈如果音樂選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也是如此,每個舞蹈組合我都選用了旋律優美,適合這個組合動作節奏的音樂。用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組合第一步。組合動作學習我採用的是口傳身授,教師規範的動作示範,和細緻和動作講解,學生才能夠由初步的模仿發展到自我表現力的延伸。

五、教學過程

1、基本功軟、開度訓練:基本功練習是舞蹈所有課程的基礎。所以在進行芭蕾基訓之前,必須讓學生有基本功熱身運動,主要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既為後面的芭蕾基訓練習打下基礎,又可以減少訓練受傷的可能性。

2、學習組合:組合學習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師教授的過程是將動作分解開來,直至每個動作學生都完全掌握後,再合音樂練習。組合分為把上、把下、跳躍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個組合,分別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為動作組合和跳躍組合,共13個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線轉;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單一 A la seconde;小跳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組練習:在集體學會組合以後,把學生分為二組進行練習。一是可以讓教師的注意範圍縮小,更精確的看到每個學生所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二是可以讓學生們互相觀摩學習,自我完善。

4、背向練習:長期對著鏡子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而且眼睛盯著鏡子看也容易造成動作不到位、不規範的缺點。所以在課堂中設定這一環節,讓學生脫離鏡子,真正做到無干擾、投入用心的完成每個組合。

5、行禮下課、佈置作業:總結這堂課每個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規範學生的課堂習慣,培養她們的舞蹈修養,提高她們學習舞蹈自信心。作業佈置以督促她們課後進行自我練習,自我提高。

教師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肥料》,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中的第十一單元鹽化肥中的課題二,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 說教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肥料”一節內容是安排在最後一個單元《鹽化肥》中的第二節,是學生認識了酸、鹼、鹽之後要學習的內容,是對鹽的進一步認識,也是把化學知識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一個典型課例,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題材,學好本節內容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⑵鑑別幾種常見化肥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資訊進行加工;

(2)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道化肥、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學種田”的道理;

(2)通過分析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利弊,樹立關注環境、熱愛自然、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

3、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儘管“化學肥料”在教學中,會考的要求較低,但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探究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體現化學知識聯絡實際,是我們農村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認識化肥對農作物的作用,以及對化肥的鑑別,是本節課的重點。

學習化肥的簡易鑑別,瞭解這些鹽的物理、化學性質是前提,鑑別的思路和實際操作是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從常見氣體,常見酸、鹼、碳酸鹽的鑑別經驗中,總結鑑別物質的基本思路。化肥鑑別涉及到的物質種類比較多,方法和步驟也比較複雜,缺少專用的試劑(像酸、鹼)和固定的方法(像碳酸鹽),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活動和探究”,指明鑑別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感受,從而在教學中降低和化解難點。

二、 說教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採用實驗探究、問題討論、展示交流、閱讀討論、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素養。

三、 說學法

教與學是雙邊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師如何教,更要看如何指導學生更好的學,主要採取以下方法:1、重視課前預習;2、做好課堂實驗;3、課堂師生互動,解決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投影出示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圖片,提出問題:在一派欣欣向榮的農村景象中,多姿多彩的植物給美麗的自然畫卷,增添了無窮的活力。植物生長需要哪些元素?

投影出示農作物最需要的營養元素,指出農作物最需要補充的是N、P、K,因此,人們把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含有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肥料施入土壤。這種肥料就是化學肥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時間約1分鐘)。

2、檢查學生的課前調查情況:先讓學生分組交流整理結果,然後讓小組代表把組內的整理情況在全班進行交流,並展示化學樣品,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把化肥的名稱和組成列在黑板上,然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來認識化肥的類別和對農作物的作用以及化肥的鑑別方法。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明確學習目的(時間約3分鐘)。

3、進行新課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明確教學內容。本節課第一標題——化肥簡介,安排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本76——77頁(時間約3分鐘),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化肥到底如何促進作物的成長嗎?”學生非常好奇,“請大家自己尋找答案吧!”同時教師把表格用大螢幕出示,讓學生在看書的同時歸納填寫。然後師生交流歸納重點,讓學生把剛才列舉在黑板上的化肥按氮肥、磷肥、鉀肥分類,同時教師設問“硝酸鉀屬於哪類化肥?”引出複合肥的概念。

(2)學練結合,邊學邊鞏固:投影出示3幅分別缺乏氮、磷、鉀元素的植株,讓學生根據症狀說明缺乏哪一種營養元素。讓學生思考討論後作出回答,接著投影出示缺乏氮、磷、鉀元素的典型症狀,讓答錯的學生閱讀。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再投影出示2、3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時間約5分鐘)

(3)、再創情景,匯入使用化肥與農藥的利弊的學習:“上世紀70年代剛使用化肥時,生產隊裡種黃豆,為確保增產,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時,黃豆苗生長非常旺盛,農民很高興。結果,到了秋天,黃豆的結實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黃豆結實卻較豐厚,令人哭笑不得。”你能幫他們分析一下原因嗎?這樣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同時指出“種田也必須學習科學知識,否則就要付出代價”讓學生閱讀課本78——79頁的有關內容,思考: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如何合理使用化肥?投影出示討論問題:

(1)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利與弊;

(2)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在化肥與農藥的使用方面,你應當給父母做哪些宣傳?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合理答案。(時間大約8分鐘)

(3)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小結,匯入“化肥的簡易鑑別”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為保護我們的家園而努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化學肥料在農業生產中廣泛的應用,我們在座的'同學中在將來可能會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那麼我們怎樣鑑別常見的化學肥料呢?這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老師乘機提出活動與探究的要求,投影出示探究一的要求及表格,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表格。教師深入小組,瞭解實驗情況,適時指導。

交流實驗結果,提出問題:

通過實驗一能不能把氮肥與鉀肥區別開?要想區別開請同學們再做實驗二。投影出示探究二的要求及表格。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表格。教師巡迴指導。讓學生先在組內自由交流實驗結果,然後小組代表彙報交流,同時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好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總結出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投影出示思考題:

現在你們桌上有四包編號為1、2、3、4的化肥,它們是硫酸鉀、氯化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中的一種,請你將它們區分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小結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步驟和方法(投影出示)(時間大約15分鐘)

(4)課堂小結:你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起來說出自己這節課的收穫。(時間大約3分鐘)

(5)形成性測試:投影出示本節課的鞏固練習題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時間大約3分鐘)。

(6)佈置課後作業:

1、調查你的父母在貯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問題,並給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

2、課本習題4、5題

五、 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採用瞭如下的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謝謝!

教師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 下午好!

我是高中數學__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高中數學(必、選)修_《_______》第__課時。 我嘗試利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主要對_______的學習,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是在_______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_______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同時它也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2、 教材重、難點

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目標的制定和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____在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_______等概念;能運用_______解決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_____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基於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

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我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目的明確的設計方式,給學生最大的思考空間,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引導探究,建構概念。

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於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

(3)自我嘗試,初步應用。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識的再次深化。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注重知識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必做題

(2)選做題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程序,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絡;能指導教師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程序更加連貫。

(2)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採

用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____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並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教師說課稿5

各位評委: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側向推鉛球和快速跑。下面我分六個部分來論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課新授內容是側向推鉛球,它是建立在正面推鉛球的基礎上的,為今後側向滑步推鉛球打好基礎。

2、本課複習內容是30—50米快速跑,它是屬於本學期的考核專案。

3、教學重點是:推鉛球的最後用力和快速跑的蹬伸。

4、教學難點是:推鉛球的蹬地送髖與最後用力的銜接和快速跑的蹬地技術。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青春發育期,是生長髮育的第二突增期,處於波浪式生長髮育速度的峰期。生理上各系統的發育不完善,心理上不夠穩定。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喜動、好勝、好表現自己,但易疲勞且自控能力差,難以承受大強度的運動負荷和維持長時間的學習興趣。

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不喜歡鉛球這個專案,再加上由於受場地、器材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鉛球專案技能基礎不夠好,所以在教鉛球時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重點、難點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今天上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認知目標:瞭解原地側向推鉛球和快速跑的技術原理,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

(二)、技能目標:初步掌握側向推鉛球的動作技術,進一步掌握快速跑的技術,發展協調、力量、速度等素質,提高技能水平。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培養知難而進、刻苦學習的意志品質和作風,發揚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集體主義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我將分四個部分來完成:

(一)、開始部分(2—3分鐘):

除了常規部分以外,我在開始部分主要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練習(如口令相反的轉動、叫號練習等)為主。

(二)、準備活動(4—6分):

我將指導學生做充分的熱身和有針對性的關節活動以及向側向推鉛球過渡的入門輔助練習,並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三)、基本部分(31—35分):

1、側向推鉛球的教法與學法:

我準備以講解、示範並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方式進行;學生學習主要是由聽、看、思維、體會、練習幾個步驟組成,教師在學生練習時巡迴糾正指導。

要求是:學生練習時必須聽哨聲推鉛球、撿鉛球。

2、快速跑的教法與學法:

由於是複習教材,我準備以學生練習、教學比賽的形式進行。

(四)、結束部分(4—5分):

1、放鬆(主要是有針對性的肌肉放鬆練習):

2、小結(主要是表揚本課中學生普遍做的較好的地方和較好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同時一般不點名的指出不足之處)。

3、收器材。

總之,整堂課教學中必須始終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始終以遵循循序漸進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採用講解、示範、練習、及時糾錯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創造力。以順利的達成教學目標。

五、預計教學效果:

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和我今天的組織、教法以及要求學生的學法,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預計本課的心率最高可達到18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可達130次/分左右。

六、課前準備:

為了確保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預計效果的達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課前準備:

1、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並備好課。

2、始終繃緊安全教育這根弦,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3、充分考慮上課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對解決這些問題做好準備。

4、周密安排場地和器材。

所需場地是:略

所需器材是:略

教師說課稿6

一、說活動內容: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但是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蛙跳是一種能夠有效地鍛鍊幼兒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運動專案,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些現象,使起跳、落地動作更流暢,跳躍的距離更遠,跳起的高度更高,從而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所以我設計了“小青蛙,捉蟲子”這一體育活動,讓孩子們變身小青蛙,在自由、寬鬆、愉快的環境中體驗蛙跳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懂得遵守遊戲規則,培養團隊精神。

(2)能力目標:發展肢體動作的協調靈活性。

(3)知識目標:通過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嘗試用雙腳用力蹬地進行蛙跳。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原有經驗,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小青蛙雙腳用力蹬地向前跳;難點定位於:動作協調靈活地向前跳。

四、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紙板做成的綠色荷葉若干,綠色、紅色的紙蟲子若干,綠色、紅色的青蛙頭貼紙每人一個。紙板做成的荷葉和紙蟲子是體育遊戲活動的主要材料,它便於捉蟲遊戲環節的進行,青蛙頭貼紙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經驗準備:首先幼兒要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有大概的瞭解,其次,幼兒具備簡單的跳躍能力。幼兒已有的一些跳躍動作經驗和對青蛙的瞭解,有助於教師遷移新的動作經驗,也有利於幼兒更快地學習蛙跳。

五、說教學方法:

1、提問法:在體育活動中採用提問法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思考,啟發他們積極大膽地想象並模仿青蛙跳。活動開始時通過提問青蛙是如何跳的,鞏固了幼兒對青蛙跳的認識,從而解決了練習蹲跳的過程中,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不容易學會的問題。

2、情境創設法:活動的'主體環節創設了小青蛙比賽捉蟲子的情境。這使整個體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味,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積極熱情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此外我還採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重複練習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經驗。

六、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環節,包括:1、開始部分:進場,活動身體2、基本部分:由探索蛙跳方法,用遊戲形式鞏固動作經驗3、結束部分:放鬆活動

(一)開始部分:進場並活動身體

教師將幼兒帶到戶外,引導幼兒模仿池塘裡的小魚,小鴨子,小青蛙等小動物的的運動方式活動身體。愛模仿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的設定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兒的這一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達到活動前的熱身效果。

(二)基本部分:由探索蛙跳方法,用遊戲形式鞏固動作經驗

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有意識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問題:“小青蛙是怎麼跳的?”

此時,儘量啟發鼓勵幼兒自主探索並模仿青蛙跳的方法,我重點觀察,提取幼兒說出的青蛙跳比較關鍵的方法。同時關注幼兒的動作情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2、我用兒歌《我是一隻小青蛙》形象生動的總結蛙跳的方法

3、念過兒歌后,我請幼兒再一次互相模仿青蛙跳,並請跳的遠的幼兒和我一起進行示範,此時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雙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時候要往下蹲。

4、集體根據兒歌練習蛙跳,總結可以跳遠的方法

在這兩個環節,我重點關注幼兒的動作是否協調靈活,著重提示幼兒模仿青蛙蹲跳時要注意哪些動作要領,讓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

5、捉蟲遊戲

這一環節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練習蛙跳的動作。在開始遊戲前我雖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幼兒往往會記不住,所以就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指導。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的現象。我會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在此主要還是採用提問法。

七、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相互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幼兒的潛能,能較好地“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和“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全面發展”。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小青蛙為主線,突出“玩”字,並一次又一次地啟發、引導,同時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因此每個孩子都把自己充分融入到小青蛙這一角色中,從把自己變成小青蛙到探索小青蛙跳躍方法從而提高了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實現了全面發展。但同時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孩子過度的融入了小青蛙這一角色,不能認真傾聽我做出的引導。作為新教師經驗不太豐富,在捉住孩子興趣點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經驗有待提高。

教師說課稿7

課程介紹: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我叫趙豔,來自於鎮江市第四中學。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的分類》。生物分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形態學知識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對該部分要求“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意在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而不是對生物進行屬或種水平上的鑑定。如何讓教學重點從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改變為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的指導。

對於生物的分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式、綜述”這樣7個方面進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徵的複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瞭解,並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徵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具體內容標準定為“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課時的安排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生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為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為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為給植物分類。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

2、能力目標:

①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②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學生前面學過的動物知識為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學生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再通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學生的認識。

b、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的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通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並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通過為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學生親身體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c、通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過對生物標本室裡各種動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並~~)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藉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學生拖動動物圖片,為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有趣,但是要求學生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徵);第二個是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根據主要特徵)。這樣的2個活動,學生很樂於參與,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採用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資源,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情境匯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課通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呈現】

(組織學生觀看並說出其名稱)

b.優點:由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入手,通過精美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併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基調。

2、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根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後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麼?【呈現】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學生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呈現】)

b.優點:由淺入深,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認識。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

3、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根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徵,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許多不同的類群。然後提問:你能根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麼?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為什麼?

(組織學生拖動魚類圖片,並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徵。【呈現】)

同樣的方法,組織學生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並講出主要特徵。【呈現】

b.優點:通過填寫表格,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所瞭解。拖動圖片很有趣,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學生既樂於參與,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

4、分組對生物標本室裡的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6分鐘)

a.處理:發出請求:生物標本室裡的脊椎動物標本弄亂了,你能根據這些動物的特徵重新分類整理嗎?【呈現】然後強調進標本室的注意事項。【呈現】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明確分工。然後到標本室,觀察標本,記錄。)

b.優點:使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親身體驗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這種走出課堂,使學生與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是對學生熱愛動物的一種情感教育,並且充分利用了學校資源。

5、表達和交流分類成果(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組織1~2個小組交流分類成果,其他組進行補充或糾正。【呈現】

b.優點:檢驗學生的實踐成果,使學生享受到實踐的喜悅。

6、疑難解析(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提問:鴨嘴獸、蝙蝠、白暨豚、海龜各屬於哪類動物?為什麼?【呈現】

(組織學生辯論、得出結論)

b.優點:使學生對脊椎動物的各類群有進一步的認識,學會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

㈦綜述

以上是對“生物的分類”這一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著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大膽的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鬆的掌握了分類的基本方法。整堂課,生動活潑,學生由始至終處於一種興奮好奇的狀態,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師說課稿8

一、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是圍繞"電能"這個概念展開的。課文開始既用兩幅組合圖,從供電和用電兩方面展現了電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接著介紹了電能的單位及計量電能的儀表──電能表,最後引出電功的概念。

教材注重讓同學們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內容上循序漸進,逐步上臺階,從而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同時教材也體現了注重全體同學們的發展,滲透科技意識等課標中的新理念。

現代生活與電的聯絡是最為密切的,因而物理教學有必要也有責任把電學知識作為提高全體同學們科學素養來處理。本節教材就是在同學們瞭解了一些基本電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素材來激發同學們們的求知慾望,進而學習電能的。同時由於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較多接觸"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因此突出"能量"會使同學們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發揮生活經驗的作用,更有利於同學們的學習和探究。因而對於這個更深層次上反映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本質的能量的單位及電能表的使用是本節的重點,而電功的概念則是本節的一個難點。但教材沒有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概念的嚴密性,降低了傳統物理學中歷來受到重視的知識的難度要求,所以對"電功"概念的要求不必過高,這樣才有助於同學們在學習中獲得自信。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視屏資源為同學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它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導向作用,併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材特點以及同學們實際等因素,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目標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能的單位是焦耳,另一個單位是千瓦時。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瓦或千瓦。

2、會讀家庭電能表。

(二)過程與方法

體驗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1、瞭解電能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

2、認識節約用電的重要性。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以同學們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方法為主的綜合啟發式,同時充分發揮資訊科技與物理學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以同學們為本的教育思想,貫穿以同學們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線索的原則,堅持啟發式。在教學各個環節不斷地為同學們創設問題情境,設定懸念,適時點撥誘導。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同時也為了使教學內容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有效的節省教師講解、板書、板畫時間,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而利用Authorware自制了具有互動功能的CAI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學是一種精神交流活動,教學內容只有放進一定的教學環境,才能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應。將章首語配上圖片和朗讀配音,播放給同學們看:廣袤的戈壁灘、勁舞的狂風、轉動著扇葉的風車田……把同學們課間休息時還尚未安定的心帶進神奇的物理世界,讓他們在聽和觀察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進電能的大門。 (二)提出問題

當同學們還沉浸在驚奇和遐想的氛圍之時,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今天的人類已經離不開電能了,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所使用的電能是通過那些方式獲得的嗎?

問題是思維的動因,有了適宜的問題就反覆一石激起千層浪,必然在同學們思維的海洋裡激起軒然大波。

(三)同學們分組討論

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而社會分工的細化則又限制了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範圍。因此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小組討論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思考,熱烈討論,並把交流結果寫在草稿紙上。

(四)小組展示討論成果

可讓某一小組推薦一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幫助指出不足並進行補充,培養同學們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尊重他人的品質。作為教學資源的提供者、設計者的教師要及時展示各種獲取電能途徑的視屏材料和圖片資料,讓同學們身臨其境,體驗發現的歡樂,為人類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同時還要捕捉同學們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提出問題二

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教師要設計好問題線索,讓同學們思維的漣漪一圈圈盪漾開來。

問題二: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看見電能的存在,同學們能列舉出電能被我們利用的例項嗎?

(六)小組合作交流後展示成果

"莫以善小而不為"雖然電能被廣泛應用的'例項非常之多,但讓同學們們依然交流討論並展示,一方面潛移默化地讓同學們感受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全體同學們,特別是一些困難生對於物理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七)多媒體展示

利用圖片及視屏展示電能的應用例項,並從能量轉換的角度引導同學們分析人類是如何應用電能的,同時也為電功的引入埋下伏筆,做好鋪墊。

(八)提出問題三

用電是要付電費的,同學們都知道你們家的電費是怎樣被計量出來的嗎?對於電能表,同學們有哪些瞭解?又想了解些什麼?

(九)同學們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小組藉助課本和課前收集的電能表說明書對電能表的功能、規格、讀數等進行交流探討。允許個別好奇心強的同學上講臺查閱教師製作的有關電能表的課件資源,資源有:

(1)電能表在家庭電路中安裝位置的視屏素材;(2)演示電能表工作時的Flash動畫;

(3)能夠進行互動操作的有關電能表銘牌上資料和單位的物理意義;

(4)有關電能表讀數及電費計算的例題;

(5)IC卡電能表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電的作用的圖片(可對同學們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教育以及節約用電關心科技發展意識的培養)。

(十)小組彙報探究結果

可採取由一個大組專門找問題,另一大組進行答辯,其它大組進行補充,而教師則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潤色、強化和拓展。

(十一)介紹電功

利用多媒體再次展示、引導同學們回顧人類從能量轉換的角度應用電能的例項圖片,歸納出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是電流做功的過程,有多少電能發生了轉化就說電流做了多少功。並讓同學們再補充列舉一些電流做功的例項。

(十二)反思與小結

在臨近下課時,師生可共同對探究內容進行反思,討論本節課究竟學了哪些知識,為什麼學這些知識,學的過程中有什麼經驗與失誤,下一次怎樣改進才能做得更好。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強化和潤色。最後,留一些方法具有多樣性或問題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可研究性的作業,使同學們的探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作業為:假設生產的電能只供家庭使用,那麼請你查閱資料,我國20xx年的發電總量可供應多少個家庭?

五、板書板圖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搞好教學的一項必備的基本功。由於本節課採取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因而可在反思小結環節,將板書內容完整、清晰地展示出來,力求能直觀地顯示教材的思路,同時也對同學們養成整潔、美觀,有條理的書寫習慣產生一個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板書如下:

六、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電能"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在實際執行教學結構中的各個程式時,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因素的干擾,這就要求教師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排除干擾,適時適度地調整原定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以求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說課稿9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

讓學生們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得英語課堂,是我最大得願望,讓學生們在我得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得。我為實現自己得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著。今天,借電子白板這一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得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得內容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得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國小英語是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得。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們得語言能力訓練,內容貼近學生們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容

2B第三單元得核心內容是"你看見了什麼交通工具",要求學生們通過自己得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得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並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得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們生活中看到得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得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們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得學生們,注重培養他們得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得態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得自信心;通過單元中得詞和基本結構句型得操練,提高學生們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得能力,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創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並能在適當得情景中自由運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們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們能綜合所學內容,根據所提供得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為:成功感是人得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們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得緊密聯絡,使學生們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得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得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和保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得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得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為了能充分得調動學生們得求知慾和好奇心,創設良好得英語環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通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匯入課堂,隨後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得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們,用自己得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們進行交流,用恰當得語言激勵學生們。創設一種親和得語言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們得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得感性材料,容易激發學生們得興趣,開啟思維得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們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得情景,讓學生們進行真實語境下得交際對話,讓學生們在聲、文、圖、象得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得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得對話要注重語言得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通過電子白板所提供得情境,讓學生們進行真實得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們得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通過複習匯入、新課呈現、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後作業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得教學所必須得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們得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們學習得強大動力,是學生們參與教學活動得基礎,激發學生們得興趣是新課匯入得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得開端是成功得一半。

複習匯入分兩塊: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們進行每天都要操練得基本得問候語得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複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得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複習學過得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得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這一首優美得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得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得英語氛圍,使學生們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得學習狀態中。

新課呈現分兩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得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得放大鏡功能,讓學生們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們What can you see? 讓學生們通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節唱得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於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聚光燈功能,讓學生們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們保持新鮮感。為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得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得尾部,讓學生們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覆問,同時學生們反覆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為接下來得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 創設相應得情景。前面涉及得都是單詞得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們反覆聽,有最直觀得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為學生們創設了相應得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這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得教學, 又讓學生們在情景中學習本節課得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 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們跟著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們模仿正確得語音語調

② 做一做,低年級學生們集中注意力得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們在有效得教學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得問題。為此,我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設計了讓學生們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得練習,發揮學生們得積極性。

③ 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得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得容器功能,讓學生們來點一點,練一練。

④ 演一演,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得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選自己要說得圖片,並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得圖片,問學生們在鉛筆盒裡看見了什麼。然後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麼。

2.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們觀察一下我們得教室,問學生們在教室裡你能看見什麼?學生們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們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得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們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佈置課後作業部分:

讓學生們課後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得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得呈現,還是單詞和句型得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們,吸引學生們,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們學習得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得教學,充分讓學生們主體參與、情景體驗、遊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得。

教師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瞭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於以後學生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3.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能碰到和數學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去書店買課外書,看看在那裡會碰到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買書”這一情境匯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主題圖。

第一步,讓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條件提數學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這一環節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和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2.探討演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演算法,試算28+4=(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思考同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快就能得出結論,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後來的分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時,他們才會勇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2)分4人小組交流演算法,要求組長統計演算法。在全班評選想出演算法最多的小組。

【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3)全班學生交流演算法。

演算法一:數小棒,先擺28根,再擺4根,然後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邊加,一邊數,數出最後的結果。

演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演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演算法四:列豎式:

學生已經學會了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就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後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演算法則。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分組進行交流,並說明自己選這種演算法的原因。

【通過學生比較,選演算法,分組交流,使他們明白選擇演算法是為了計算更快速、更準確,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

三、練習“試一試”。

1.“你想買哪兩本書,需要多少錢?”

先請學生獨立做題,然後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做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全班交流時也會很積極地參與發言。】

2.“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分4人小組交流,組長統計計算方法,評選出每個小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四、自由練習。

師:你今年多少歲?算一算再過16年你多少歲?

你媽媽今年多少歲?再過8年多少歲?

你爸爸今年多少歲?再過7年多少歲?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分4人小組交流計算結果。

【以學生及其父母的年齡為材料進行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地參與練習與討論。】

五、小結。

師: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數學問題,試著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存入“問題銀行”以後再解決。

【再次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六、學生自評。

要學生說一說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如果好,好在哪裡?如果不好,以後打算怎麼做?

【通過學生自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評析

在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在分組交流學習時,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鬥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還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去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教師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後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

二、說目標:

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

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並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

2、嘗試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養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

三、說重點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中班的幼兒對於向下跳並不陌生。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從高處往下跳,但卻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動作,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動作還不夠熟練和鞏固,在複雜的變化的條件下,動作易變形,從而出現有些幼兒落地時臉、身體,膝蓋著地,影響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繼續鞏固和提高已掌握動作,使動作更加熟練和不斷提高。根據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活動中,著力鞏固幼兒向下跳的正確姿勢,以增加落地時的安全性。

四、說難點

活動難點:嘗試用椅子桌子搭高跳。

五、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物質準備: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墊子。

六、說教法

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從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姿勢。教師把正確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後,激勵幼兒嘗試更高的難度,提議幼兒幾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滿足不同程度的幼兒的學習要求。

3、交流討論法:通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

5、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時對勇敢的幼兒加以鼓勵。

6、對比法:此外我還採用了重複練習法、問題設定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七、說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當然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跳下的時候姿勢的掌握。選擇跳的位置的合適性,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鑑同伴的經驗。嘗試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從高處往下跳。

2、體驗法:

八、說過程

活動流程為:

熱身運動——嘗試花樣跳——各種高度跳——搭高跳。

1、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在“椅子操”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韻律操。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為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通過以嘗試不同高度、難度的跳為主線開展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往下跳,著重練習並腳跳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合作搭高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

教師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好奇心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更是幼兒求知、探索、創新的動力。幼兒與生俱來就有好奇心,凡是新異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他們產生好奇。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而且喜歡動手學著做。所以,我設計了藝術領域的摺紙活動《紙杯》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試一試的機會。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情趣、啟用興趣;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並樂於與同伴交流。對於小班幼兒來講,各方面都處在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初步接觸摺紙活動,學著自己動手摺疊紙杯,是培養小班幼兒對摺紙興趣的開端,而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在平時的發展中又是最為薄弱的一方面,那麼這次摺紙活動不僅可以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且也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需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三點:

(1)通過本活動萌發對摺紙活動的興趣。

(2)鍛鍊手部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3)初步學習摺紙杯的方法。

重點:萌發對摺紙活動的興趣。

難點:學習摺疊紙杯。

3、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和特點,我做了一下準備:

摺紙步驟實物掛圖;紙杯範例;正方形彩紙人手一張;展板。

二、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以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根據幼兒的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一下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第一環節中,我通過變魔術的遊戲吸引幼兒的眼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教師通過談話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使幼兒說出想要自己動手摺紙杯。

3、實物演示法:教師出示摺紙實物步驟圖展示給幼兒,讓幼兒更直觀的觀察摺紙的步驟、初步瞭解學習摺紙杯的方法。

4、講解示範法:教師按摺紙步驟圖的順序直接講解、示範紙杯的摺疊方法,使幼兒進一步的學習摺紙的技能。

5、賞識激勵法: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活動的快樂的同時,並樂於與同伴交流,相互欣賞、評價。教師給予鼓勵。

多種教學方法整合,達到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幼兒的學法有:

1、觀察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觀察色彩鮮豔的摺紙步驟圖,配上五顏六色的實物紙杯範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動手的慾望。

2、操作法:是幼兒進行動手探索的基本方法。幼兒喜歡動手學著做,在激發了幼兒對摺紙活動的興趣和慾望後,給幼兒自己操作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與需求。

四、說教學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始終處於積極參與的狀態。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變魔術:彩紙變紙杯)

興趣使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我進行遊戲魔術表演,將彩紙變成紙杯,激發幼兒參與摺紙活動的興趣。而後又通過對幼兒的提問,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要自己動手摺紙杯。

(二)觀察學習,掌握方法

根據幼兒好奇心的特點,教師出示摺紙步驟圖解祕彩紙是如何變成紙杯的。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幼兒通過觀察步驟圖並在老師的示範講解下,一步一步按摺紙步驟圖的順序講解示範,激發動手摺紙的慾望,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三)動手操作,巡迴指導

根據小班幼兒喜歡動手學著做的特點,我安排了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嘗試獨立摺紙,教師巡迴指導。這一環節中讓幼兒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及時給與指導和鼓勵,樹立幼兒的信心。

(四)欣賞評價,創設環境

貫徹《綱要》精神,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展示,可使幼兒體驗到自己動手摺紙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教師對摺得認真、對得整齊的幼兒提出表揚,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教爸爸媽媽摺紙杯。

教師說課稿1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引導學生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使學生張揚個性,激發習作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擁有放鬆的心態,樂於表達。

一、說教材

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難忘童年》,追隨著作者的童年足跡,孩子們很容易產生共鳴,勾起對自我童年時光的回憶。說起童年那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可以說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但也正是因為它的豐富,在寫此類文章時,孩子們往往會因為內容寬泛而顯得無從下手,或是泛泛而談。這次的作文教學,我力圖抓住一個點——童年的一個表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樂,由一個表情引發學生對童年往事的回憶,突出其中的難忘,進而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2.選擇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表達出真情實感。

(二)重、難點:通過回憶童年的一個表情,引導學生把童年中最難忘的畫面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三、說過程

我把這節課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回憶我們的童年——記錄我們的童年——分享我們的童年。

(一)課前談話

我在課前播放了一些兒童表情的圖片,讓學生猜猜表情背後的故事,創造輕鬆的氛圍。然後,自然地引出這樣的表情你有過嗎?你想起了哪件事?勾起孩子們對自己童年的回憶。

(二)回憶我們的童年

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開啟話匣子,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回憶最難忘的帶有表情的一個畫面。

(三)記錄我們的童年

1.在寫作前,對孩子在寫法上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在孩子交流後,引入了我小時候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把我寫的下水文作為例文,通過交流提出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敘述清楚、注重細節、感情真實)並進行板書。

2.寫片斷

現在的.孩子習作的另一個缺點就是記流水賬。本節課我讓孩子把頭腦中最珍貴的畫面寫出來,也就是寫出習作的精彩部分。

(四)分享我們的童年

這一部分也包括了對作文的評改。我的想法是把這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1.把學生的作文作為例文,放在投影下。師生結合板書的要求,也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評價,激發學生想修改的慾望。

2.同桌互相評改,共同進步。激發孩子參與的慾望。

3.自己為自己評分,交流精彩部分。

(五)板書設計

我力求體現課堂的重點,寫作環節板書是學生努力的目標,評改環節板書又是評改的依據。

教師說課稿14

《老人與海鷗》是安排在“人與動物和諧篇章”的第一課。學習這篇課文為學習其他課文打下學法基礎和情感基礎!

主要內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的和諧。

文字結構:課文條理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兩大部分之間呈因果關係。

【說學情分析】

知識水平: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速度,繼續圍繞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提高閱讀速度。本課時學生已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準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捕捉關鍵詞句體味情感的能力,繼續鞏固這一學法。

情感態度:抓住興趣點——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引導學生呵護動物!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文段,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體會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時數】

2課時

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地突破目標,本課教師教法先扶後放,以讀為本,創設情境;學生學法自讀悟情、激情美讀, 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昇華中,抓重點文句,品重點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感悟和諧之美。

【教學統覽】 1.入境,再現感人故事;(預設5分鐘)

2.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預設18分鐘)

3.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預設15分鐘)

4.入心,化作實際行動。 (預設2分鐘)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入境,再現感人故事。

1.美讀詞語。(撮嘴呼喚 應聲而來 、親暱說話 抑揚頓挫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瞻仰遺容 肅立不動)

2.畫面呈現。老師引導學生說出腦海裡浮現的四幅畫面;老師板書:餵養、呼喚、交談、送別。

3.串講故事。老師請個別學生串講畫面,再現一個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給學生回顧故事提供有效的幫助,旨在讓學生在直奔重點段落前,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基調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課文的第一部分)

畫面一:老人喂海鷗。

1、範讀,談感受。在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很小心”、“退開一步”、“撮起”、“呼喚”這幾個詞。

2、朗讀指導.課件出示“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師引讀:(引語中要定準節奏,讀出味道!)

海鷗來的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

3、想象畫面.“海鷗飛成的樂譜能唱出一支怎樣的歌?”(課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學生可能會說“快樂之歌”、“飛翔之歌”等等。

4、配樂齊讀.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是一篇有聲有色的和諧樂譜,讓畫面和音樂融為一體,讓靈動的畫面唱起美妙的歌。

5、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採用體味關鍵詞句,讀中感悟,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

畫面二:老人呼喚海鷗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讓學生抓住爸媽給孩子取名來理解老人為海鷗取名.拉近生本距離.

2.語言文字訓練.(“抑揚頓挫”.)先與形近字區別,再解釋詞語的意思,最後造句。

3.師引讀,生接讀.師生一起用親暱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呼喚海鷗的名字。

4.教師總結過渡到畫面三。

畫面三:老人談論海鷗。

1、學生同桌對讀:練習老人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2、指導朗讀。(以讀代講,師及時指導朗讀)彙報時,引導學生留意文中描寫的老人“生動”的眼神,“親暱”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營造出和諧之聲,感受濃濃的愛。

3、小結板書:十多年的來,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生: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他們的——生: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生:親人。(板書:親人)

[設計意圖] 這裡有含義深刻的文句,教學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字裡行間尋覓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此,通過教師範讀、創設情境引讀等,學生悟讀、練讀、男女生對讀、美讀,入情入境讀。在讀中體會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導讀出節奏,讀出味道!同時抓住“抑揚頓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畫面一詳細指導,學法總結,為後文學習做了學法指導和打下情感基礎。

三、 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課文的第二部分)

1、結合老人感人的報道創設導語:(出示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教師引讀13、14、15自然段,出示四個場景的句子)。

場景1——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場景2——海鷗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

場景3——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場景4——我們收遺像時,海鷗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1、結合平時積累。談談海鷗心情:戀戀不捨、難捨難分、焦急萬分、心如刀絞……

2、結合插圖理解想象。師:這一幕就像發生在親人生死離別場面,你感受到了什麼?(相機指導讀出個性化體會和感受)

3、句子對比,體會用詞準確。首先師問:這裡用了“撲”這個字,為什麼不用“飛”呢?(換詞對比談感受,相機指導讀)

4、小練筆“如果你是白色旋渦中的一隻海鷗,你會鳴叫什麼?(目的是讓學生把前面的課文和自己的感受說進去)”。

5、寫法習得。請你仔細研讀這幾個場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場面寫具體的呢?☆ 動靜結合 ☆ 細緻描寫 ……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挖掘“撲”字的運用之巧妙,旨在體會作者如何準確用詞來表達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重了讀寫的有機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麼。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昇華的過程。

四、 總結全文,延伸情感

1、師指著板書小結:因為老人與海鷗的情誼,所以才有了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場面,雖然老人走了,但是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由我們傳承!

2、佈置作業。學生所感悟到的這種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情感不應該隨課的結束而結束,應及時的進行拓展。所以我還佈置了課後練筆內容:寫一寫生活中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課文,我們希望這節課能結束在感情的至高點,所以我們在學生激情滿懷的美讀之後,用一段真情告白來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句點,當然,課是結束了,這種情感我們卻希望它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在作業中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這是學生學文後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與心聲來傳學生學文之後的感受,融情感昇華與文字訓練於一體,這是小練筆應承載的一項功能,在本處,我想這種功能是必要的。

教師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小說,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對於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表達得深刻,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字詞,

②、理清的情節結構,

③、瞭解人物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

①、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②、整體感知,理清脈絡,把握構思巧妙地故事情節

③、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④、把握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

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主題思想。

【突破方法】:設定問題情境,對比于勒的稱呼變化,體會於勒的地位變化,進而牽出小說的情節發展線索:趕一一盼一讚一見——躲。尋根究底色,挖掘變化的根源,學生自然而然歸納出結論:金錢。這樣步步深入,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的重點。

◇難點:

開闊思維,多角度把握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髮現獨特的見解。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深入小說,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主題進行讀角度探究。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擁有閱讀小說的生活體驗,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過對主題的把握比較單一。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聯絡時代背景與生活實際,從情節或者人物的多個角度體味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2、教學設想:解讀《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徑有很多,但人們普遍認為萬變不離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如果站位稍高,從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來再看,我們會發現,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挖掘。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以人物為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再進一步揭示小說主題。我讓學生自己瞭解小說的人物以及相互關係,人物稱呼以及態度的變化,進而挖掘小說的主題,並且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角度分析小說的多元化主題。

3、教法指導:

(1)整體感知法:這是一節智慧技能訓練課,重在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設計情境促進知識的遷移,因而整體感知是重中之重。我採用默讀法讓學生進行整體把握。

(2)啟發式教學法:教師以精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探究的話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分析、理解小說主題。

(3)發現探究法: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互學形式,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課堂如果只讓學生獨自思考,部分學生會無得,因此要組織學生討論,促成學生對話,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這就是以學為本,以學論教。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運用閱讀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來掌握知識並深化對教材的認知。關注學生學習的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來構建立體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講述過程中,運用圖片和材料等教學手段,再現豐富多彩的人文畫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其展開討論,一則可加深印象,二則可提高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2、學法指導:

過程:理解——品味——感悟。

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要求學生圈劃出稱呼變化的詞語,進行一定的分析;並且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最後感悟課文,感受作品中的主題。

具體方法:

①。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做好標記

②。合作探究法:對本文設計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分析情節為突破口,探討小說多元化的主題。

③、比較法:于勒三次變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迥異的態度變化等,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深入理解主題。

④、辯論法:引導學生對主題多角度的分析與把握,圍繞文字內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探究作品主題,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⑤、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預習交流———整體感知————多角度探究主題————拓展延伸

(一)匯入新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說“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看大螢幕)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準確犀利的闡釋了這種關係。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吧。(大螢幕)

【這一環節能夠激盪出學生內心的波瀾,有利於學生醞釀感情,進入小說的情境中去。】

(二)預習交流

1、字詞情況(小組展示預習情況)

2、走進作者一小組說,其餘小組補充,最後看大螢幕加深印象。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個環節:自學

1、快速閱讀課文,明確人物關係,熟悉小說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2、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後對於勒稱呼的詞語。

第二個環節:合作交流。學生小組討論,之後陳述,然後大螢幕展示。

第三個環節:看投影,根據情節複述小說。

【這個步驟主要是在理清情節的基礎上把握情節變化的動因,也為下面的領悟小說的主題作鋪墊。】

(四)再讀課文,多角度探究主題

第一個環節:再讀課文,深入思考

1、找出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前後後對於勒不同的稱呼。(用文中的相關詞語作答)

2、給這些稱呼分類,看看哪些稱呼是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說的,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第二個環節:交流閱讀成果。

第三個環節:探究主旨

第四個環節,多角度探究小說主題。首先明確要求(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從情節上或者文中的不同人物入手。)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之後小組成員展示。

【這步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揚個性、創造性,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五)拓展延伸

1、名人對金錢的評價: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著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對金錢的看法!

2、想像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展開聯想,試著加以描述。

【學生在完成對於情節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題的理解之後,再進步就是把握小說的語言,抓住小說寫人的手法,利用改寫,既可以遷移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進一步加深對小說的主題的理解,因此,對於小說仿寫,就出現了可喜的一些創新思維。】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這篇小說以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性的扭曲。一節課的時間是短暫的,而作品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永久的。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能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做一個擁有美好心靈的人。

(七)佈置作業:想象作文完成。

五、說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為此,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幾個教學活動,積極營造了民主的教學氛圍,並且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既培養了能力,也發展了個性品質,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適當延伸遷移,將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認識到:在新課程下,教師要由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構者,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建構適合實際教學情景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