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熱門】

說課稿3.36K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熱門】

國小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荷葉圓圓,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學生特徵、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評價設計、板書設計、教學感言,九個方面談一談本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語言活潑清新,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特別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豐富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文中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可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詞語訓練。課後我會認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安排,則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二、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並認清字形;

2.會寫是、朵等6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

3.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進一步掌握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提問、引導、交流、反饋的學習經歷,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能夠用摩仿、創編的方法來表演,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意識。

三、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我既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是課程資源與課堂學生的連結者。起著一個橋樑的作用,連結著課程資源與學生,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孩子們與課堂資源產生互動,維持40分鐘的學習熱情,成為學生的真正主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優質資源,高效利用,才能夠充分享受現代遠端教育課程資源帶給我們的無限精彩!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的層面,以現代遠端教育課程資源為輔助教學的基本環境,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創造學習情境,營造"課程資源教者學生"的三維教學空間。本課教法採用創設遊戲情境,進行識字教學,採用情感導讀,體會小精靈快樂的心情,讓情感誦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本課學法採用自主合作學習策略,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識字,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情感,通過合作表演來訓練語感,力求讓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達成統一。

四、 說學生特徵

我執教的班級有43人,都是農村孩子,他們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綻開了笑臉,小夥伴們在小河裡捉魚摸蝦,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學生識字興趣比較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學生摩仿能力較強,能夠根據要求或一定的情境性表演。但是,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讚許。另外,學生的語言表達,還不夠規範,為了使他們正確運用理解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做了以下的'教學準備。

五、說教學準備

教學環境屬於多媒體環境,我充分的運用了農村國小現代遠端教育資源的優勢,因此我準備了荷葉圓圓課件,還準備了生字卡片、圖片和頭飾。下面我較為細緻地說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由六個環節組成:(一)謎語匯入、初讀課文;(二)設定情境、識字寫字;(三)看圖讀文、品味欣賞;(四)編臺詞、演一演;(五)課堂拓展、詩畫欣賞;(六)小小練習、快樂完成。

(一)謎語匯入、初讀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良好學習的開端,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猜謎語,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邊欣賞荷葉圖邊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課。上課伊始,我先出示資源:一把大傘綠又圓,夏天站在水裡邊。讓學生猜謎語,欣賞荷葉。再說一說荷葉的樣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題,荷葉圓圓,然後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美麗的池塘裡有哪些可愛的小精靈呢?播放情感誦讀,孩子們小聲朗讀。從而完成初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用謎語匯入,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優美的情境,更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設定情境、識字寫字。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我創設了青蛙寶寶學生字的情境,用簡單有趣的遊戲,把整個識字過程串聯起來,符合兒童心理特徵,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

遊戲①和生字娃娃打招呼,比一比,看誰認識的生字多。讓會認的小朋友講講,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生字的?給這些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幫助其他的小朋友來識字。

遊戲②捉迷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來,作上記號,把生字多讀幾遍。遊戲③加上動作來識字,如我分別出示搖、蹲的生字卡片,學生邊讀邊迅速做出這個字表示的動作。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加深了對生字意思的理解。寫字指導,由課件演示筆順,清楚規範。寫字時播放舒緩音樂,孩子易於接受,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識字環節,以青蛙寶寶學生字為引子,把整個識字過程串聯起來,將生字的學習過程放置到,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澱,歷經讀準字音,分辨字形,嘗試運用的認知過程,還識字教學為生動可親。青蛙寶寶學會了生字,到荷塘裡找他的朋友去了,朋友們在做什麼呢?

(三)看圖讀文、品味欣賞

進入教學第三個環節,看圖讀文、品味欣賞,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孩子們學習小水珠的段落,出示課件(小水珠段落),聽朗讀、自由讀,自由發表意見,小水珠說什麼了?小水珠為什麼說荷葉是他的搖籃呢?小水珠躺在搖籃裡心情怎樣?好,我們來演示學著小水珠的樣子。我來描述:一陣風吹來,荷葉晃到左邊來,晃到右邊去,小水珠在裡邊滾過來滾過去,小水珠舒服嗎?好玩嗎?請你們把心中的高興讀出來。然後總結出學習小水珠段落的方法。讀文、提問、交流、演示、再讀文。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分別學習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段落。孩子們在小組內讀給大家聽,幫同學糾錯,相互提問、討論交流,學習彙報時,老師加強情感誦讀指導,讓孩子們在讀中,體會小精靈們快樂的心情,順勢完成詞、句訓練,用"透明"說一句話,給小青蛙的歌編上歌詞唱一唱。這個設計既是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訓練,也是在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還是針對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的心理特徵,做的一個轉移。比較一朵與一朵朵,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孩子們想象"美麗的荷葉還是哪些小精靈的什麼呢?"孩子們會想到很多很多,如"荷葉是小蝌蚪的家園。""荷葉是小蝦的雨傘。""荷葉是小朋友的遮陽傘。"讓孩子們想象飛起來,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潛能。先扶後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個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資源、教材資源、課堂生成資源、多媒體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自主交流、合作探究,體現了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的新課程理念。荷葉帶給大家這麼多的快樂,我們來演一演。

(四)編臺詞、演一演

進入教學第四個環節,編臺詞,演一演。表演之前讓孩子們美讀課文,再對照板書背誦課文,課件出示情感誦讀,孩子們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評一評朗讀小能手,讓文字意義和作者情感,在朗讀中自發建構起來,為後面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礎。接著讓孩子們編臺詞,一組編一段,推薦一名上臺表演。快樂的表演開始了,播放音樂,老師旁白:荷葉圓圓,荷塘里長滿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大夥兒都喜歡荷葉。你們看,亮晶晶的小水珠來玩耍啦,小蜻蜓也迫不及待地飛來了,四個小朋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演一演,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交流合作,從而在鍛鍊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課堂拓展、詩畫欣賞

荷葉真美啊!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畫吧,播放詩畫欣賞"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圖精美典雅,寫荷詩雋永幽芳,在不經意中對孩子們進行了美的啟迪。

(六)小小練習、快樂完成

欣賞了美麗的圖畫,小朋友們該做作業啦,(課件出示)作業,詞語練習、句子練習,作業量適中,能有效地檢查學習效果。小小練習由(課件出示),既能吸引學生,又能及時地訂正答案。

(七)、說評價設計

對於本課教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將評價融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評價學生的情感目標,是否實現收集反饋資訊,採取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認知目標是否實現重視形成性評價,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從正面加以引導。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將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簡潔、美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層次,還有助於學生的背誦。

(九)說教學感言

這堂課趣味性強、活動性強,充分利用了各種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孩子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通過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若有學生讀不好的時候,會再給他們機會,進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裡,我和孩子們共同渡過了一個美麗、清涼的夏日。我的說課完畢,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解析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閱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讓學生初步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三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認知能力,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還有待加強,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獲得啟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通過人物對話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獲得啟示。

難點: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通過人物對話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感悟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通過有層次、有取捨、有詳略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薰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三、教法、學法:

教法: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學法: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如果你跟你的小夥伴約好了週末要一起去圖書館,但是爸爸媽媽週末要帶你去公園玩,你會怎麼辦?

生:跟朋友打電話或發訊息說下次再去圖書館,或者請朋友一塊去公園玩,或者跟爸爸媽媽說已經約好了小夥伴了,下次再去公園吧!

師:大家都說的很棒了。我們今天來看一位偉人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我不能失信》(課件展示宋慶齡資料)

師: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也可學生自己提)

預設:我是指誰?失信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揣摩思考,說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字搭建一個平臺。】

(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板書課題:《不能失信》

(二)讀通課文,疏通字詞:

1.自由讀課文,不會認的字同桌間交流解決。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相機正音。

2.檢查自讀情況。(課件展示詞語)

隨機: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我”又不能失信於誰?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設計意圖: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三)感知學習,研讀課文

1.瞭解課文脈絡。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件展示)

2.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宋慶齡誠實可貴。(課件展示)

你從哪些語言讀出她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在書中作上記號。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指點、引導)

(1)“‘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感嘆號的作用)

(2)“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並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堅決、果斷)

(3)“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隻呢!”(側面描寫)

(“特別高興”和“早就盼著”表示慶齡很想去伯伯家;“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寫出鴿子的漂亮;連用兩個感嘆號,表現出慶齡對鴿子的喜愛之情。)

小結:那麼漂亮的鴿子等著慶齡去,可為了等小珍,慶齡還是決定不去了,真是信守諾言的孩子啊!

(4)“慶齡點點頭,甜甜地笑了。”為何笑得那麼甜?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通過紮紮實實讀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語言印象。】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宋慶齡,你想用什麼詞?

(四)拓展昇華

1. 回扣課題:如果請你給這篇課文的題目加一個標點符號,你會加什麼符號?為什麼?(齊讀課題。)讀完宋慶齡的故事,你明白了什麼?分角色朗讀課文。

2.你有過失信於他人或他人失信於你的經歷嗎?

總結:宋慶齡不光是個一諾千金的人,她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我們的教材中還有一些關於宋慶齡事蹟的課文。同學們可以去搜集關於宋慶齡的資料,瞭解她的可貴品質,更好地瞭解宋慶齡。

【設計意圖: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五)課文小結:

《我不能失信》寫了宋慶齡為了等朋友而留在家裡,沒有跟隨爸爸媽媽外出的事,讚揚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

國小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3.學生藉助網路瀏覽資訊,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字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裡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b.霧氣是從哪裡來的?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資訊。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字)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國小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課文以“男人”的散步為線索,緊扣小魚的處境和命運,自然展開場景敘寫,最終使我們看到了他那迥異於成人的童心世界,喚起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新審視,小中見大,意蘊深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的內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小男孩對弱小生命的關愛,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關愛的光輝。

三、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的內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感受小男孩對弱小生命的關愛,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關愛的光輝。

五、教學準備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這條小魚在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什麼?這些小魚面臨死亡,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二、學習課文2-6段

1、孩子們,小魚的心裡話,被同學們讀懂了,也被書中的小男孩讀懂了。(板書:小男孩小魚)請同學們出聲朗讀課文2-6段,邊讀邊畫一畫,從哪看出小男孩讀懂了小魚的心裡話。(生自由讀)

2、彙報:引導學生抓“他走得很慢扔回大海”課件出示這句話,引導學生抓詞理解(1)不停地為什麼不停地扔呢?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如果讓你不停地去做某件事時,你覺得怎麼樣?多麼感人呀!我們就來讀讀小男孩不停地撿起水窪裡的小魚。(2)用力為什麼用力?感受到什麼?

3、是呀!小男孩不僅要不停地撿,還要用力去扔,現在,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吧!(課件)(師用語言渲染)同樣一個動作,他要重複幾十次

4、看到這樣的畫面,此時此刻,同學們,你們感動嗎?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讀讀這部分。

5、孩子們,那麼多魚,你覺得能救得過來嗎?(不能)是呀,文中的男人和我們一樣,他是怎麼說的呢?(讀文中男人的話)

(1)從男人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魚太多,救不過來)你們看這是個什麼句子?(反問句)

(2)男孩怎麼回答的?男孩的話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肯定)指名讀

(3)此時,我就是這個男人,我想問:“你明知道救不過來,為什麼還在救?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為什麼說這條小魚在乎?

(4)你們看,這些小魚在我們的眼中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而在小男孩的心目中呢?它重不重要?此時的小男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5)多麼善良的小男孩呀!(讀小男孩與男人的話)

三、總結昇華沙灘上不止這一條小魚,還有成千上萬條小魚在等著小男孩去拯救,不管多累小男孩都要堅持到底,因為他相信他一定能夠拯救更多的小魚。讀最後一段。昇華:生命無論大小都是可貴的,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哪怕是一根草,一朵花,讓我們關愛每個生命,給弱者儘量的幫助,讓所有的生命快樂、幸福吧!

七、教學反思

課堂上通過抓住小男孩對弱小生命的關愛這條線索貫穿全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抓住重點詞語將上下文聯絡起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體會小男孩的善良,並進行感情朗讀,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存在著不足:

1、研讀教材,備學生還要加強。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設計的,教學中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時應引導學生去呈接,但在課堂中我沒有靈活調整,說明對學生研究的不透。

2、教師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不及時。

3、教師沒有適當的提升。這節課也考慮到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和思想感情的滲透,但由於2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有些事先設計好的環節,在課堂中就刪減了,就象課堂最後一個環節,由於都已經打了兩三次鈴了,所以最後部分就沒有再一次昇華文章的主題。

國小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則》是兩篇文言文。《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列子創作的散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出決斷的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本單元的關鍵字是“科學、機遇、思考”,閱讀要求是“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本課的兩個故事一個說明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另一個說明要善於思考實事求是,都是發現科學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讀準字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絡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據課後註釋聯絡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難點: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這篇課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誦,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較長或教難的句子,因此我採用學生跟隨範讀去讀,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進行斷句朗讀,分角色朗讀等。

2、講解點拔教學法

文中雖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這兩個故事學生早已知曉,六年級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我採取互動講解學習,約束學生結合註釋逐字逐句講解,點撥發現古今異義的字,和蘊藏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思維和方式。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孔子、孟子等任務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畫出古今異義的字,對不理解的字詞做出標記並互相交流。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劃分長句子停頓,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兩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通讀兩則文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2、畫出古今異義字,劃分文中長句子停頓。

3、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說到我國古代有名的'老師,你們會想到誰?孔子、孟子,很棒,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關於他們的文言文。

二、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文言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畫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幾個字的讀音:弗,辯。

三、學習《學弈》

1、課件出示孟子簡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題目,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通國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繳/而射之為(wèi)是/其智/弗若與?)

3、範讀,學生跟讀,引導發現朗讀文言文的方法。(朗讀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註釋,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內容。弈秋是誰?兩人是怎麼學的?結果怎麼樣?為什麼會“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理解“為是其智弗若與”的意思。

5、學習“之”的不同。

6、齊讀課文,聯絡生活,深化認識,引導總結: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鞏固背誦。學生一起復述故事內容,根據譯文完成課文挖空。嘗試背誦。

8、板書設計:

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習要專心致志

一人→開小差

第二課時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明白了學習時要專心致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家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麼呢?

二、學習《兩小兒辯日》

1、理解課題,出示列子、孔子簡介。

(《列子》中儲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等)

2、學生用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瞭解大意。

3、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鬥”dòu,“滄”cāng)

4、範讀,跟讀。指名讀。

5、學習課文出示註釋,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引導講述故事內容。

6、逐句學習,理解字意,學習課文。(把握古今異義字,課件展示條理)人物、起因、各自觀點、各自依據

7、體會“孔子不能決也”,理解孔子實事求是態度。孔子被尊稱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孩子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卻說自己無法判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自由發言,說說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道理。

9、歸納總結:課文采用答問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並闡明道理。兩小兒說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他們善於觀察、天真可愛的特點,而孔子的態度表明了他實事求是的謹慎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要不斷探索。

10、科學拓展:早晨的太陽看上去大是因為大氣層折射,放大了太陽的像。中午熱是因為中午太陽光直射地面,受熱最強。

11、板書設計:

日始日中

一兒:近→如車蓋遠→如盤盂(遠小近大)善於思考

一兒:遠→滄滄涼涼近→如探湯(近熱遠涼)實事求是

孔子不能決也

國小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課精選《三字經》的兩個片段進行識字教學,共八行,四句。第1個片段講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個片段講述了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也是古代蒙學教材中教有代表性的一種,它以三字斷句,句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

二、說學情

一方面,學生喜歡《三字經》這種短小的韻文形式,這本身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是另一方面,課文就意思的理解上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雖不要求學生能逐字逐句的理解,但需要大致理解意思。而對文字的理解也有利於學生對文字的認識和課文的朗讀,因此本課教學存在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認讀“初始、初夏、性格、個性”等8個詞語,複習“不”的變調規律。聯絡生活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說教法

從活動入手,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在課堂中讓孩子們表演故事,配樂朗誦,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加深對《人之初》的理解。教師講和學生說相結合,使學生對《三字經》的認識更系統、完整。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訊,激趣匯入。

1.教師引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麼呢?(播放《三字經》的音訊檔案,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2.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3.播放《三字經》的視訊檔案(帶有字幕),學生看字幕,跟著聲音誦讀。

4.教師引言:同學們,在剛才的視訊中,你發現《三字經》開頭一句怎麼背了嗎?(學生齊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兒歌,先圈出本課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藉助拼音識字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反覆讀幾遍。

2.找學生試著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讀音,集體訂正朗讀。

3.自由讀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讀音,多讀幾遍,注意三字一停頓。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樣才能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彙報:大聲領讀生字,並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種方式認讀:學生領讀、自由讀、開火車讀。

(四)師生互動,感知韻文。

1.先學後教,理解第一節韻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第一節內容,朗讀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對讀。要求注意字音,讀得流利標準。

同桌交流第一節韻文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請教老師。

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彙報自己的理解。

(2)多媒體出示本課相關畫面,教師口述韻文大意。

(3)學生結合課文,自主說出第一節韻文大意。

2.先教後學,理解第二節韻文大意。

(1)教師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第二節。(師生對讀、拍手讀、齊讀。)

(2)導學:多媒體出示第一句,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意思。

在這一句中,請你找出一組反義詞。(幼和老)

教師導學:“幼不學,老何為”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小朋友們能結合老師的解釋把這一句完整地解釋一下嗎?

(3)多媒體出示第二句,結合圖片理解意思。

教師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圖片,解釋:玉不經過打磨雕琢,是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學:人也和玉一樣,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確要領,指導書寫。

1.強調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

2.課件出示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寶寶:之、近、遠、義、相、習、玉。(喜歡哪個生字寶寶就學寫哪個字。)

3.師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六)小結

教師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聰明的小朋友們回家給爸爸媽媽背誦這篇課文吧!比一比誰背誦的《三字經》最多。

國小語文說課稿7

一、設計理念

本課1、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即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體是憑藉文字的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2、還語文字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二、教材解讀

(一)教材簡說

《給予樹》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二)教材處理和課時目標

教材處理: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並教學課文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悟中體會金吉亞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依據以上的理念和教學法,以及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理解“如願以償、援助、善良、同情、仁愛、體貼、誠摯”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關鍵詞句的理解,一層一層加深對“給予”“給予樹”內涵的感悟。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與文字對話、朗讀感悟,體會金吉亞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4、拓展目標:學生根據對“給予”的理解,結合生活實際,仿寫一句“給予是……”的句子,然後集體創作一首小詩,更加深對“給予’”的理解,並能運用。

三、教法學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依據學的法子”。教與學要高度統一。結合三年級的已有基礎和本文的特色,確定以下教法學法:

①語句的理解:聯絡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藉助生活體驗等方法。如“援助、同情、體貼、誠摯、善良、仁愛、如願以償、”等詞的理解。(這是課標對中年級的要求)②語文實踐——即採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學生也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即在大量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如朗讀感悟,讀寫結合等。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一、整理感知,把握“給予”; 二、研讀文字,感悟“給予” ;三、學習結尾,深化“給予”; 四、拓展延伸,昇華“給予” 。下面我就依託這四大環節,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一、整理感知,把握“給予”

(一)上課伊始,我說:同學們,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給予樹》,誰能告訴我“給予”是什麼意思?請你圍繞課文的內容用“誰給予誰什麼”說一句話。(這樣聯絡課文內容理解“給予”匯入新課,不僅幫學生整理了課文內容,還為學習金吉亞的給予做了鋪墊。)

(二)接著,課件出示一幅絢麗多彩的聖誕樹,我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並問:引述:這明明是一棵聖誕樹,可書上卻給它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 ”。讀課題,這是為什麼?【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走進文字,讓問題起到導向作用,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

二、研讀文字,感悟“給予”

1、請學生自由朗讀第4、5自然段,找一找課文哪裡提到了給予樹?學生反饋後,請學生讀一讀這兩句話,說說哪個詞語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教師隨機抓住“援助”作為重點,進行識字教學,力求音形義並藉助字形使學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給他溫暖。

之後教師進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這麼一個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請學生再好好讀讀第4自然段,說說金吉亞眼中的小女孩是怎麼樣的?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字,憑藉語言文字,讓學生置身於文字的情境中,通過引導學生與文字多次對話,讓學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麼都沒有,藉機我追問:“小女孩什麼也沒有。你能想象她沒有什麼?”讓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體會小女孩什麼都沒有。然後為了加深體會,教師出示出示窮苦女孩的圖片,配上悲傷的背景音樂,教師解說。聽完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使學生走進金吉亞的內心,體會小女孩悲慘的生活著,她什麼都沒有。在學生體會深刻的時刻,再次指導朗讀。接著教師引述,是啊,小女孩什麼都沒有,她發出了一個求助之聲,她多麼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擁有一個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幹什麼呢?她會怎樣一直盼望呢?帶著這幾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洋娃娃對小女孩來說太重要了,指導學生讀出她迫切的心願,讀完後引述:面對這麼可憐的小女孩,金吉亞是怎麼做的?讓學生再次品讀課文,找出(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的句子,指名讀再齊讀,來體會金吉亞的快樂,並結合情景讓學生理解 “如願以償”板書:如願以償。

1.接著教師講述:以給予是快樂的,可金吉亞在向媽媽講這件事時,說話的聲音卻很低,顯然還很難過,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快速默讀全文。並抓住“沉默不語、聲音很低、像樣的禮物、到處逛、我的錢……”等詞語詞句來體會金吉亞難過的心情,之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語文課要給學生留下什麼?首先是語言。如何留下呢?楊再隋先生說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所以以上環節,我引導學生立足文字,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指導讀通、讀順、讀懂、讀好,讀中留下語言,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為一體。】

三、學習結尾,深化“給予”

師:媽媽瞭解了整件事情後,看到難過的金吉亞,會怎麼安慰她呢?接著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交流,個別交流等說話訓練,引領學生走進金吉亞的內心世界,使作者、文字、讀者三位一體,與人物產生共鳴,然後請學生帶著激動的情感讀最後一段,明白為什麼把援助中心的聖誕樹叫做“給予樹”。知曉給予樹也是 樹。(給予愛心、溫暖、快樂、幫助、希望、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讓人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的樹……)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四、拓展延伸,昇華“給予”

師說:給予樹不僅在援助中心,更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給予無處不在,給予是快樂的,有時……

出示小詩:給予是快樂,給予是給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讓出座位;給予是給下班的爸爸媽媽送上一杯熱茶;給予是向遇到困難的小夥伴伸出溫暖的雙手;給予是……是的,給予永遠比得到更快樂!

讓學生根據學生實際,仿寫一句,教師巡迴,選擇優秀的集體創作一首詩。

【這個環節的設計課堂練筆緊緊圍繞文字進行,,圍繞“給予”展開,由扶到放,從簡到難,融言語形式與言語內容為一體,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了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31 給予樹

援助

善良 同情

如願以償

仁愛 體貼

國小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火車的故事》是國小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屬於科學知識專題。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說學生

一年級國小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為什麼,愛看《少兒十萬個為什麼》、《兒童千百問》等科普類讀物,對一些科學知識很感興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他們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已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小夥伴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多機會表現自己,幫助他們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學會與人交往。但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還是短缺,好動,好玩,老師要及時靈活地調控課堂。

三、說目標

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識字、寫字是學生的學習重點,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觀察、發現、交流。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一年級小朋友對科普知識感興趣,但由於人生閱歷淺缺,生活經驗侷限,他們在認識火車種類,感受我國鐵路建設成就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課教學,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會寫“成、晚”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

其中,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積極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生活認知與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感受科技進步。教學難點是: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四、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國小生最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新課開始,老師用課件展示形態各異的四種火車圖片,這樣一下子就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學生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剛開始,老師就讓這四種火車與學生見面,使學生對火車的種類有一個整體感知,這樣就能使難點易化,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有禮貌地和小火車打招呼,說出它們的名字,讓品德教育順其自然地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二)初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

學生應該充分與文字接觸,多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一年級的國小生讀書時還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引。老師應該在每一個讀書活動中向學生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讓學生每次讀書都有所得,不斷學習、掌握朗讀方法、技巧!初讀課文部分,我讓學生讀文兩次。第一次要求是: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第二次要求是:朗讀時做到“四不”即“不錯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兩次朗讀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先易後難,要求清晰明瞭,讓學生易於執行,達到訓練效果,提升朗讀技巧!

(三)自主學習生字

生字以生字寶寶的課件形式出現,讓學生愉快地與生字見面,認讀生字。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老師創設情景,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積極性。在反饋交流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評選出識字小能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以後更主動地投入到識字學習裡面!

(四)指導書寫

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範字,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說說哪個字難寫,怎樣才能寫好!然後全班交流,互相補充提醒,在訓練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接著學生試寫“成、晚”兩個難寫好的生字,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指導,挑選出典型性的作業,然後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集體評價。學生在分析別人作業的同時,對生字的筆畫、結構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有所感悟,提升書寫水平。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課件出示課後“我會讀”的詞語,讓學生認讀,達到複習鞏固生字,防止回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合作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是本課時教學的設計理念。

課文精讀環節以帶著問題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欣賞課件,說話訓練等形式進行,讓學生在有效、自主的學習中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目的。

1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讀、想和做記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我的設計如下:我先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接著學生彙報,老師相機按順序在黑板上貼出四種火車名稱。清晰明瞭的板書能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記住這四種火車。接下來我以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是“綠色環保型”火車為切入點,讓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學生很快就能從書本中找出它們“速度快,汙染小”。一些預習充分,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可能還會說出蒸汽機車會冒出濃濃黑煙,內燃機車不會冒出多少煙的特點,所以它們不是“綠色環保型”火車。這時,老師引導: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它們是一個比一個速度快,一個比一個汙

染小,這就是“科技進步”的成果。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科技進步”。“科技進步”是《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主線,前半部分介紹世界火車發展的科技進步,後半部分介紹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所以“科技進步”一定要讓學生知道。

2感受國家火車事業的科技進步,進行說話訓練。

①感悟第4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嘗試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可能不明白“提速、夕發朝至”的意思,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說出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一年級小朋友詞彙量不太豐富,對“夕發朝至”這個詞語的理解可能還是存在困難。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把四個字拆開理解,如“夕”指晚上,“發”指出發,“朝”指早上,“至”指到了。再將這四個字的意思合起來想一想,就是“晚上出發,早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意思。這樣做不光讓學生理解了詞語,還讓學生學到一種分析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掌握了語文的學習技巧。

語文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生成,應該融入每一節語文課中,使學生的每一次上課能力都有提升。用“因為……所以……”把課文中的兩句話連起來,就成了一句有因果關係的話:“因為我國的火車不斷提速,所以現在從北京到上海,可以夕發朝至。”這教學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感悟第5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由於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的貧乏,青藏高原與青藏鐵路遠離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青藏鐵路建設的艱難和偉大,使他們明白“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併為自己國家驕傲、自豪!就成為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我們用課件展示高遠廣闊的青藏高原,呈現青藏鐵路緊張修建的圖片,背景音樂是頌揚青藏鐵路修建的《天路》。學生看到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的圖片,聽著高昂、雄壯的音樂,彷彿來到青藏高原,加入熱火朝天的青藏鐵路建設一般!他們的心一下子就被征服!

當老師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時,回答精彩極了!“青藏鐵路兩旁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我坐上火車旅遊,我一定不會亂丟垃圾!”“那條鐵路一會兒下坡,一會兒上坡,工人叔叔修鐵路時一定很辛苦了!”“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看著鐵路在笑,她一定很喜歡這條鐵路。”在暢所欲言當中,學生對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時,老師用課件顯示文中一句話:“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讓學生說說對這句話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不理解“創舉”的意思。老師不急著說出答案,讓學生回到課文裡,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詞語。如“海拔最高、世界屋脊”等。這時,老師出示圖片,解釋青藏鐵路由於修建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路況非常複雜,所以它的修成是史無前例具創造性的事情!幫助學生理解“創舉”一詞,讓他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接著引導學生用高興、自豪的心情朗讀這一句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

(三)課外拓展及作業

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限的,團結合作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學生在小組裡一同設計一列未來的火車,一起出謀劃策,合作創新,共同進步!

課堂上學生整理出具體方案,課後用圖畫的形式把新型火車畫出來,第二天拿回班上張貼,與大家分享集體智慧的勞動成果!

(四)板書設計

火車的故事

蒸汽機車

內燃機車

電力火車

磁懸浮火車

老師根據學生反饋貼出四個種類的火車名稱,接著從“綠色環保型”火車切入,重點認知它們速度快、汙染小的優點,由此推斷出火車發展的原因是“科技進步”這一結論。板書設計清晰明瞭,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合情合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

國小語文說課稿9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什麼是搭石,為什麼搭石。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手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情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的作者劉章是一位以詩歌著稱於文壇的作家,他的作品既質樸純真,又簡約大氣,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本文就通過描寫農村生活中看似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以及農村生活中鄉民們質樸的生活小細節,讓讀者體會到平凡中的美麗,樸素中的高尚。對於即將學習本篇文章的四年級學生來講,已經有了三年的`國小語文學習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藉助工具書理解詞句,能夠聯絡實際生活對課文發出自己的感想。特別本班的學生多來自農村,生性樸實,更易理解鄉民們的淳樸。

3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手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4教學過程

活動1【匯入】圖片匯入

1、(出示PPT)看,這就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數目,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可是每當作者劉章爺爺回憶起自己的家鄉的時候,覺得家鄉最美的並不是這些景物,而是家鄉的搭石。

2、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活動2【講授】明確目標,初讀課文

1、“搭石”這個詞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一定非常陌生,學生提出看到課題所產生的疑惑,教師適時引導,歸納問題。

A.什麼是搭石?

B.為什麼要搭石?

C.人們是怎麼過搭石的?

D.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2、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並且試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活動3【講授】細讀課文,答疑解惑

(一)什麼是搭石

1、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什麼是搭石?(進入秋天……)

2、用課文中的話說一說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的呢?(山洪過後……)

3、以“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句式反覆操練,熟悉掌握“脫鞋挽褲”,並體會沒有搭石時的不方便。

4、再讀課文,談談搭石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家鄉的一道風景)

(二)走搭石

1、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寫人們走搭石的句子,並想像當時的畫面。

2、按順序交流找到的句子。

A、一行人走搭石:每當上工、下工……

(1)讀通句子,學習多音字“行”。以男女生,前後組等方式讀句子,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協調有序”的意思。

(2)請生單獨朗讀,讀出情感,讀出詩意。

(3)以句悟情,體會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美。

B、兩個人走搭石:如果有兩個人……

(1)請學生兩人表演,再現兩個人走搭石的情景。

(2)再讀悟情,體會兩個人走搭石時的謙讓美。

C、青年人與老人走搭石:假如遇上老人……

(1)模擬表演,情景再現。

(2)細讀語句,體會詞語“理所當然”、“伏”所表達的意思。

(3)反覆朗讀,體會鄉親們走搭石是的互助美。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學生就這一課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悟,體會時間會改變,但家鄉的搭石美、鄉親美,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活動5【作業】作業佈置

日常小練筆:把自己發現的平時生活中的平凡的美的事物或者場景寫下來。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程序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檢查預習(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檢查預習情況,瞭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後的熱鬧是孩子們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裡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2、王老師在今天的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總結全文後,進入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設了課件"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

培養能力 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蜜蜂引路》第一課時說課設計

第二實驗國小二年級語文教研組 譚榮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當嚮導引領著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蜂人!本課是課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傳統教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準確認讀本課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教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交流資料,輔墊教學。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磁的知識。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國小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國小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質疑問難,激趣讀文。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上課伊始,我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下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3、發展語言,提高思維。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第二自段時設計了讓學生運用"因為…可是…所以…"說說本段意思,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為什麼會親自去找養蜂人,達到思維與語言的統一發展,從而積累語言,在學習第三段時,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麼一邊想象,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找到養蜂人,讓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裡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5、口語訓練,延伸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設計了下次課續編故事的活動,想像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他會說些什麼?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怎樣進行交談?這樣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自由組織語言,準備口語交際練習。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廣泛瞭解資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6、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為線索,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列寧住處和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利用"一詞,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寧找養蜂人之間的聯絡和區別,也體現了列寧善於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今天我要說的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人物的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技能目標 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並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二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啟發誘導法。“思起於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啟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 情境創設法。“入境始於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著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為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促情激趣。

1.組織“幸運大抽獎”的遊戲活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遊戲後,詢問“中獎者”:你的心情任何?讓中獎者發表“中獎感言”。

2. 板書課題“中彩那天”,誘導:今天老師要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與中獎有關的故事。

3.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普通農民的生活狀況。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本環節中我以遊戲開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體會中獎者的心情,為感受父親形象打下基礎。)

㈡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說說對父親的印象。

3.學習生字詞。

(“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遵循認識規律——“感知——重現——理解”)

㈢梳理經過,複述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準備複述課文。

2.指名複述課文,進行評價。

(本文的故事性較強,適宜進行復述訓練。學生在複述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進一步領會人物的品質作鋪墊。)

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組織探究:在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母親、我、父親的情感有什麼變化?從哪看出來?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組織探究:“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道德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4.組織探究: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麼又沒有留下?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為什麼?(小組討論,各組代表彙報)

5.組織討論:母親的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為什麼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人一旦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

7.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問題,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了什麼是“道德難題”,並感受父親解決道德難題的不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㈤迴歸整體,領悟寫法

1.讓學生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2.提問:這三段之間有什麼聯絡?

(通過讓學生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領悟作者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旨,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好的板書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層次清晰,主題明確,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又能幫助學生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高興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準時的登陸表演》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冀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和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奧祕等著我們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總體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建立起仙企鵝登陸的表象,並能用語言表達文章主要內容和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2)切實體會到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能從內心對這種登陸感到驚訝和讚歎。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讚歎不已”一般詞語的意思,和“準確無誤、奇蹟、奇觀、紳士、步履蹣跚”這些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讚歎。

(3)瞭解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原因,初步瞭解生物鐘現象。

B、能力目標:

(1)能在老師引導下蒐集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2)會在學習中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

C、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諧,懂得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4.教學重點: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奇觀的由衷讚歎。

5.教學難點:把對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感到的神奇、驚歎讀出來。

6.課時安排:2課時。

7.教學準備:CAI課件;安排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通過抓重點段落、詞句,組織並引導學生探究和體驗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質疑問難:有對文章題目的質疑問難:誰做登陸表演?怎樣的登陸表演?真的那麼準時嗎?有隨文閱讀中的質疑問難:仙企鵝的絕技到底怎麼樣?它的登陸表演真的是準時無誤,一分不差嗎?為什麼仙企鵝會準時無誤的做登陸表演呢?

學生在疑難問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解決疑問,深入領會課文內容,並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閱讀獲取的知識和感受。

三、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第一個步驟:提示課題,質疑問難,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登陸?怎樣登陸?)

第二個步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在隨文閱讀中解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包括4個小環節。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瞭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3)檢查生字,認讀、書寫和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培養並提高學生隨文認讀生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教師給出的提示性詞語即要求學生理解的那些詞語敘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第二課時

第一個步驟: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25課《準時的登陸表演》,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你印象中的企鵝是什麼樣子?而文章介紹的仙企鵝又是什麼樣子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第二段。

由此進入教學的第二個步驟,反覆讀,抓重點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1.提問:仙企鵝什麼樣子?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從“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兩詞中,你獲得了什麼感受?這一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仙企鵝的樣子有直觀表象,即體態小巧,不笨拙,走起路來很輕盈,有一種飛的感覺,很討人喜歡。

課件出示句子:它們不僅走起來飄飄欲仙,有一個很優雅的名字,而且能準時無誤地做登陸表演,天生一身絕技。

讓學生反覆閱讀,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獲得了什麼知識?你是從哪裡感知的?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不僅……而且……”這個關聯詞中,感知到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和樣子相比,絕技更吸引人。

2.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到底什麼樣兒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內容,並將介紹仙企鵝準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的詞語勾畫出來,進入第二個教學步驟的第二個環節,抓重點詞句,反覆讀,深入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1)“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南部的菲利浦島上,每天都有一大群遠方遊客被小小的仙企鵝吸引到海濱。”從這句話中,你感知到了什麼?

(2)看到海邊的.告示牌上寫的“本月仙企鵝登陸時間為下午8時5分”時,你心裡怎麼想?遊客的心情和表現又是怎樣呢?

(3)當手表向人們報著八點零五分來臨時,海面上出現了什麼奇蹟?

(4)第四段主要講什麼?

(5)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學生從準時、秩序井然、步履蹣跚而又整整齊齊的樣子三個方面感受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

(6)“白胸黑翅的仙企鵝,彷彿身著燕尾服紳士,步履蹣跚,卻又整整齊齊。”從“紳士”一詞,你獲得了什麼感受?(白胸黑翅的顏色搭配,不搶灘登陸的禮貌,都像紳士。)“步履蹣跚”一詞在說仙企鵝走路是什麼樣子?(走路搖搖擺擺的樣子。)

(7)什麼使遊人如醉如痴、讚歎不已?“奇觀”一詞是什麼意思?

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提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對這一奇觀感到由衷地讚歎,突破教學重點,結合學文體會,運用反覆朗讀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3.“小傢伙這麼守時!是有誰在暗中指揮著它們嗎?”由提問引入第三個環節的教學,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生物鐘現象的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第三個教學步驟是:課外延伸:設計海報為仙企鵝做宣傳。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結合課文的學習把學生引導到課外的語文學習上來,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領域,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板書設計:

25、準時的登陸表演

小巧玲瓏 飄飄欲仙 (形態)

仙企鵝 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 步履蹣跚 (神奇)

生物鐘 (原因)

設計目的:用主要詞語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蘊涵了寫作的指導!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古文,選自晉代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內容為三國時期蜀將關羽被毒箭射中,請醫生為其刮骨療毒。古文共4句話。第一句是事情的緣由,第二句起寫治病的經過。其中“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關羽的動作和神態,表現了一代名將的'英雄氣概。

二、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對古文已有過初步的接觸,因此對古文字詞的理解,學生可以運用以往的學習經驗與知識基礎,藉助工具書和譯文進行自主學習。但是,由於古文與現代白話文的表達有著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學生剛開始學習古文,因此在理解上還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指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藉助工具書等理解“嘗”“炙”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今詞義不同。

在閱讀中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能讀準“鏃”和“炙”,藉助註釋瞭解“嘗”和“炙”的意思,初步感悟古今詞義的不同。

目標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

學習古文重在讀,如何將古文讀通,讀順是重點,只有會讀才能讀懂。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這篇古文雖然內容簡短,但要讀正確讀出感情並不是件易事。文中的多音字較多,如“為、中、創、血、將”等,只有知道每個字的意思,才能讀準字音。其次,讀古文還要注意句中的停頓。本節課就是希望通過多次不同形式地朗讀幫助學生一步步讀好。

目標三: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全文內容簡短,僅僅85個字卻將關羽的英雄氣概刻畫得淋漓盡致。如何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呢?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古文內容,結合圖片展開想像,說說自己彷彿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隨後再讓學生扮一回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幫助學生融入課文,體會情感。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操場上》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比多比少”的一節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在第二單元學習了比較,其中包括比多比少、大小、高矮、長短與輕重等,這些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從形的方面進行比較,比較直觀,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解決減法問題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10以內的加減法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解決加減法問題,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解決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圖片觀察和學生操作直觀教具,初步瞭解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形象的比較,才能理解和掌握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難點的依據: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較抽,通過圖片觀察和學生操作直觀教具,初步瞭解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評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3—5分鐘)

大課間時,我們的操場上有踢毽子的、跳繩的、踢球的等,可真熱鬧。看!在這個操場上老師正在和同學們一起玩踢毽子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操場看一看。

設計意圖:通過在操場上進行活動的場景,在形象比較的基礎上,以便學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2、探究新知:(30分鐘)

(1)小組合作交流。

觀察情境圖,找出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提供觀察、動腦思考、交流的空間,進行自主探究。體現了課堂上生生主動學習、互相學習的濃厚的學習氣氛。

(2)全班彙報展示。

請學生彙報觀察的數學資訊與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動手操作。

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能比較清晰地看出“多多少”與“少多少”。

教師有2人,就擺2個小圓片,學生有8人,就擺8個小圓片,讓學生清晰地看出“多多少”與“少多少”是指哪一部分。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能形象地理解這一類問題的本質特點,指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學具進行分析。

(3)列式計算。

根據學生所擺學具,列出算式並解答。

算式:8-2=6,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資料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把實際情境和減法意義聯絡起來,並列出算式,不要讓學生機械地套用比多比少的接替型別,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積累直觀經驗。

(4)完成書上44頁試一試。

先擺一擺。再填空。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會“多多少”與“少多少”的解題方法。

3、鞏固練習。

完成書上44頁練一練第1、2、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練習解決比多、比少的減法問題。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師總結:通過觀察、操作,你們理解了有關多多少、少多少的問題,並能根據圖意提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並能嘗試解決問題。既鍛鍊了觀察能力,也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5、板書設計:

學生有()人,老師有()人。

學生比老師多()人。8–2=6

老師比學生少()人。

6、佈置作業。

完成《課時達標》19頁。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說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敘事散文記錄了作者許地山小時候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以小見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雖然文章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從新課標出發,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技能目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懂得什麼是借物喻人。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花生的默默奉獻的可貴品質,理解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裡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

說教法、學法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法和學法的和諧統一。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根據教學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選擇了多種教法和學法配合實施,體現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特點,努力追求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內涵。

2. 談話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課本和學生應是對話和交流的關係,談話法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樑,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

3. 朗讀法。語文課程應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感受課文的深刻含義。

4. 練習法。好的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並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師生互動,解決重點問題。 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本課採用以上五種主要的教法與學法,既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活潑簡單的謎語匯入新課: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誰能猜出謎底是什麼?學生猜出謎底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花生,讓同學們觀察,隨後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花生成長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課題: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學上稱之為“落花生”。我這樣設計匯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整體感知,探究學習

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記敘,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分析課文結構,然後師生交流,把課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後):寫父親和我們品花生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點導讀,讀中悟理

注重閱讀體驗,加深理解,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是新課標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閱讀教學策略。為了突破“由表及裡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這一教學重點,我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第三段品花生議花生:首先,學生齊讀,初步體會。並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父親又說到了哪些?(兄妹們說“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說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卻是最重要的特點: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第二,多媒體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是否露在外面來比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的品格。其中“鮮紅嫩綠”“高高的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裡”“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鮮明對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它們的對比圖片,並在圖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花生雖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美,卻具有內在的可貴品質。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課文設計成填空,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附:填空練習: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讀,深入體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後,我再次拿出花生讓學生們觀察,直觀的體會花生的樸實無華,感受它的可貴品質。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未來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父親說的“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兩句話的含義。學生討論完之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觀點,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外表美和心靈美面前,應該更看重心靈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這時,我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地告訴學生課文由議花生講到做人,以小事物闡述大道理,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這時,我在多媒體上打出兒歌: 姐弟種花生,居然收穫豐。 父親巧教誨,影響“我”一生。 我這樣做,目的是想利用淺顯易懂的兒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點,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佈置作業: 思考題:

1. 文中寫“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議花生”四個過程,想一想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2. 聯絡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想一想我們周圍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樣,樸實無華卻默默奉獻? 動手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會用好詞造句。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迴歸生活世界。我的作業有助於學生對生活進行反思、體驗,進而提升、完善。併為本課的第二課時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準備,幫助學生深度把握課文。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