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麵條》閱讀答案

語文2.99W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什麼型別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麵條》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麵條》閱讀答案

《麵條》閱讀答案 篇1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種麵食簡單而平常,卻風靡已久,這就是麵條。

②若問麵條的問世時間,科學的定論為時尚早。有資料記載,1991年,考古學家在我國新疆一處兩千年前的墓葬裡、發現器皿中盛有又細又長的食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麵條。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歐洲人,他們可能是最早製作麵條的先人。

③麵條橫跨亞歐,它的普及與商貿密切相關。我國宋代的開封曾有“麵條天堂”的美譽,這與其繁華開放的國際商貿大都會的地位不無關係。有文字記載,當時阿拉伯商隊長途báshè穿越絲綢之路來到開封經商,能夠儲存6個月的乾麵條就是他們最喜愛的食品。在經商途中,他們將乾麵條技術傳播到了其他國家。後來,麵條又以開封為起點,傳播到蒙古、韓國、日本等國。商貿的繁榮客觀上促進了麵條的普及推廣。

傳說中世紀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義大利的西西里,於是阿拉伯麵條就隨著伊斯蘭文化傳入西西里,促成了義大利麵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為傳播中國文化來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麵食――“面遲”。有學者認為“面遲”是對中文詞語“麵條”的異讀,也是兩國文化交融的見證。可見,麵條的發展與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關。

⑥在麵條普及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賦予它豐富的象徵意義。僅以亞洲為例:在日本,人們在農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徵著好運連連。在泰國,人們在歡慶的日子裡吃麵條象徵著喜事不絕。在我們中國,生日吃麵條的傳統綿延千年,它象徵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細長的麵條蘊含著人們對好運綿長、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麵條豐富著我們的飲食文化。它是一種“美味粘合劑”,內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麵條記錄著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它在不同地域間傳遞文化,連線起全世界。

13、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báshè___

14、第⑦段畫線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

15、麵條的普及與發展有哪些原因?請概括。(6分)

16、下列對本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麵條出現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發明乾麵條的。

C、全球年消費方便麵100億塊左右。

D、人們經常在歡慶的日子裡吃麵條。

17、下列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請具體闡明理由。(5分)

在一幅歐洲中世紀時期的油畫上,有一名婦女正在揉麵,而另一名婦女在把又細又長的生面條掛在架子上準備晾乾。這表明距今1000年前,麵條又神祕地出現在地球的另一端――歐洲。

參考答案:

13、跋涉

14、麵條這種食物豐富了飲食文化,並在不同地域間傳遞文化,連線世界。

15、商貿的繁榮促進了麵條的普及與推廣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進了麵條的發展,人們賦予面最美好的象徵意義促進了麵條的普及

16、C

17、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2段末。這段文字闡述了距今1000年前面條在歐洲出現的情況。

從內容上來看,是闡述麵條的歷史,與第2段的內容相同。此外,這段文字中“又抻祕地出現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的“又”“另一端”是相對於第2段中說明的最早的麵條出現在新疆來說的,從結構上看,這段文字也照應了第3段韻首句“麵條橫跨亞歐”。

《麵條》閱讀答案 篇2

麵條的前世今生

周大新

中國人喜歡吃麵條。在中國,很少有沒吃過麵條的人。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麵條種類,像山西的刀削麵、蘭州拉麵、北京炸醬麵、臺灣的擔仔麵等。如今中國的麵條已有500多個種類。

吃麵條的也不止咱們中國人,義大利人愛吃義大利麵,日本人愛吃日本拉麵,朝鮮人愛吃朝鮮冷麵。歐洲人吃的麵條,據說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拉麵是由遣唐使從中國傳過去的。

人為什麼會吃麵條?人類最初只知道把採摘的`植物的果實。春秋末期,公輸般創制了石磨,麥子、穀物等粉食的推廣才成為可能。有了麵粉和米粉之後,怎麼做得好吃,又在考驗著人們的智慧。有的人把麵粉、米粉炒炒吃,叫吃炒麵;有的聰明人把麵粉、米粉加水和成團,再捏成片放在湯中煮,叫吃湯餅;還有手巧的人,把麵糰搓成長條放進湯裡煮,這樣雖還叫吃湯餅,實際上就是吃麵條。

關於麵條的起源國,義大利人說是他們發明的,阿拉伯人也說是他們發明的。我們中國人拿出關於麵條的文字記載讓他們看,義大利人拿出他們關於麵條的壁畫照片讓我們看。還好,中國考古人員在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遺址上,發現了一個倒扣著的碗裡躺著一團鮮黃色的線狀物,經鑑定,這是小米粉做的麵條。這碗麵條為中國人贏得了麵條發明者的殊榮。

麵條不僅做起來簡便,營養豐富,而且有的還被演繹成故事,被賦予了人文內涵,比如長壽麵。傳說漢武帝時臣子閒談長壽之事,有人說臉長可以長壽,有人說人中長可以長壽,有人說耳垂長可以長壽,君臣們的議論傳到民間,把臉傳成了面,說成面長可以長壽,人們為圖吉祥求長壽,就逐漸形成了在生日這天吃麵的風俗,而且這天的麵條要擀切得越長越好,以面長寓意壽長。又比三鮮伊麵。傳說伊尹的母親常年臥病,伊尹特意用雞蛋和麵,揉擀切條之後,先蒸熟,後油煎,這樣即使他不在家,母親也能很方便地吃麵,而且久放不腐。吃麵時澆的湯是用雞、豬骨頭和海鮮燉制而成的。伊尹母親在兒子的悉心照料下身體康復,所以這種面又叫孝子面。

麵條的前世今生告訴我們:一種吃食不是在短時間內偶然出現的,而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逐漸創造出來的,有無數人蔘與其中。一種吃食所普及地域的廣度,是和創造者的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相關的。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麵條之所以能傳至義大利和日本、朝鮮,擴充套件至歐洲和阿拉伯世界,是因為我們民族的經濟文化影響力曾經很大。一種吃食、一種吃法一旦在某一地域行成習慣和傳統,便會和人們對該地域的愛及對該地域人的愛交匯在一起,成為鄉情、民族情的一種重要成分,成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內容。

(有刪改)

1、根據文意探究中國人喜歡吃麵條的原因。(4分)

2、作者從麵條的演化廠史中得到哪些啟示?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4分)(1)種類多;(2)做法簡單;(3)營養豐富;(4)有人文內涵(或:寓意豐富,圖吉祥求長壽)。(每個要點各1分)

2、(6分,每點2分)示例:(1)一種吃食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逐漸創造出來的;

(2)一種吃食的普及與創造者的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相關;

(3)一種吃食或吃法在某一地域行成習慣和傳統後,會成為地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內容。(或:一種吃食或吃法在某一地域形成習慣和傳統後,會成為鄉情、民族情的重要成分。)

《麵條》閱讀答案 篇3

《人生的一碗麵》閱讀

劉同

(1)回家第一天是表弟考上大學的慶功宴,站在他旁邊看他從一個街頭的籃球少年老老實實安靜長成一個大學生。穿的還是往常的街頭服裝,只是又小心翼翼地在外面套了一件米白的馬甲,上面綴了一朵胸花以示重視。

(2)他母親看了很好笑。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看他遞煙,看他發口香糖,面對陌生的長輩侷促的樣子。怎麼想象得出他一個月長時間的曠課,一個星期便穿壞一雙NIKE的籃球鞋,一天也不願好好看書的過去。

(3)爺爺奶奶從姑爹的車上下來,顫顫微微,幾乎讓人看不出精神狀態,離我上一次看見他們,似乎已經有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4)我走過去扶他們,他們從我身邊經過沒有任何反應。我愣生生喊了一句奶奶。她也只是看了我一眼。在旁人的提醒之下,她才恍然大悟,面前的我是她的長孫。她非常歉意地握著我的手,說我變胖了,頭髮剪短了,連說話語氣都變得跟以往不同了。上次見面只是在半年前,半年我的變化不足以陌生,半年她的變化卻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懼。那是有感知地面對至親,因為生命逐漸衰落而暫時遺忘世事的現實。

(5)味覺是最易存留在內心的東西。

(6)去年春節,奶奶一動不動坐在沙發上,看著她看不清楚的電視,聽著她聽不清楚的聲音。與旁邊喧譁嬉鬧的家族其他人硬生生地隔離成兩個世界。突然想起她曾經給我做的面,裡面放了無數的小料。那是隻有她才知道的小料,每年回家都會吃上好幾碗。其他人在吃大魚大肉時,只有我會要求奶奶給我做一碗簡單的面,然後過一個滿足的除夕。

(7)那一刻,她靜靜地坐在那兒,我突然對她說,我想吃一碗麵。

(8)於是她站起來,摸摸索索走到了廚房,開始為了我,重新做起味道永遠不會變的那碗麵。

(9)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無心地按動著相機的快門。我知道,或許她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是她給我做面的最後一次動作。我不知道那天之後,我是否還可以再吃到她給我做的放了油渣放了蒜姜小料的面。

(10)也許,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關心這個問題之外,不會有人再關心是否世界上還有同樣味覺的`面。奶奶不會。父母不會。至親不會。至於我的晚輩們,他們已經可以在麥當勞肯德基裡安排他們的除夕晚餐了,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奶奶原來可以做出那麼好吃的面。

(11)一碗麵的歷史,長達十幾年,一一紮根在了一個人的記憶裡,略顯寂寞。熱氣騰騰的清麵湯水,油濘黑厚的窗臺塵埃,映著奶奶那張已分不出悵然所失或歡喜滿心的臉,內心有了重重的失落。就像小時候,在夕陽遍野的下午,第一次考慮到死亡時的惘然。

(12)再翻出九個月前的相片,說不出是慶幸還是難過。但總歸是有了一個回憶的由頭,有一處私人的紀念得以保留。奶奶已經很難認出我了。這是事實。

(13)外公離開的時候,我在幾千裡之外的北京。一個人獨處時號啕大哭。對於離開,我仍不似大人般可以對自己寬慰。對於奶奶生命逐漸的緩慢,突然在飛機落地那一刻在《素年錦時》這本書裡找到了打破胸腔、長久以來內心呼喊出的迴應。

(14)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人健壯時有多麼輝煌,而是在它逐漸凋落時,有明白她的人在一旁靜靜地陪著她,不言,不語,屏息中交換生命的本真。任憑四周的嘈雜與糾紛。

(15)陪著她一直下去。靜靜地。

(選自《讀者》2013年第10期)

13、請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分)

13、(3分)表弟考上大學再次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回憶奶奶為我做面的情景,由此感悟到人生的意義。(1.5分)表達了作者對面的特殊情感,對親人的思念及人生的感悟。(1.5分)

14、請結合文意,理解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在旁人的提醒之下,她才恍然大悟,面前的我是她的長孫。

14、(2分)恍然大悟指形容人對某事一下子明白過來,突然醒悟、豁然開朗。這裡指奶奶因為年齡大了一下沒有認出來孫子,經過別人提示才想起作者。說明奶奶記憶力衰退。(聯絡內容解釋得2分,只解釋詞語得1分)

15、請從描寫或修辭等角度,賞析文章第6段劃橫線的句子(3分)

去年春節,奶奶一動不動坐在沙發上,看著她看不清楚的電視,聽著她聽不清楚的聲音。與旁邊喧譁嬉鬧的家族其他人硬生生地隔離成兩個世界。

15、(3分)(1)一動不動坐、看、聽等動作描寫,看出奶奶年紀大了懶得動,看不到,聽不清,表現出奶奶的身體日漸衰老了,無法融入到那喧譁嬉鬧的世界。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傷痛。

(2)對比的修辭手法。奶奶家的冷清與別人家的熱鬧形成對比。

(3)硬生生使用了疊詞,增強了文章的音韻美。更突出了奶奶家的冷清。(答出一方面得1分)

16、仿寫第6段劃線的句子: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而是在。(3分)

16、(3分)略。要求仿寫要形成對比。(2分)語言優美(1分)如: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人成功時有多麼榮耀,而是在它失敗時,有摯愛的人在一旁默默地支援著她,不聲,不響,沉默中領悟生命的本質。任憑世間的喧囂與熱鬧。

17、冰心在《談生命》中曾說:“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請你結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生命的感悟。(4分)

17、(4分)略。要求結合文章談(2分),聯絡自己談(2分)如:“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人健壯時有多麼輝煌,而是在它逐漸凋落時,有明白她的人在一旁靜靜地陪著她。”一位很平凡的奶奶,一碗普通的面,能長久紮根在作者的記憶裡,這是因為奶奶為作者做的是一碗飽含慈愛的面。生命之所以有意義,不是因為你在這一生中做了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在於你留給後人人性的光輝。所以我們不僅要學好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品格的修養,這樣的人生才是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