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大先生閱讀理解答案

語文3.21K

大先生閱讀理解答案1

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裡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大先生閱讀理解答案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裡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隻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裡餵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飯的來了,給口吃的吧。”三嬸仔細一瞧,是個討飯的。只見他端著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從那裡發出來的。給完吃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裡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後,他見磨坊裡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給口吃的就行。三叔尋思,正好僱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櫺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聊著聊著,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個先生。

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凌先生。“手藝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貴,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裡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裡的學問也便像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於是越講越糊塗,化簡單為複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後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說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鬨堂大笑,床就是床,怎麼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像是要爭辯,說:“你們想想,床在屋裡,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裡,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背井離鄉嘛!”

講到這裡,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後,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裡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渾濁的目光向我投來讚許之意,似乎還唸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農村撤點並校後,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閒下來,不知所措,於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裡的舊課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變成一口棺材,嚴絲合縫。漆了好多遍,晾乾,放到廂房裡,是留給自己的。不教書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認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著哪天躺進去了,身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卻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這一件。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後,給大先生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裡,不幹了,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在不教了,怎麼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支書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沒講明白,命令道:“國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後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買了好多木料,做了結實的課桌椅,給鎮上的學校送去。再後來,還設了助學金,村裡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製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海》,其中一條寫:“床,井上圍欄。”

(選自《人民日報》20xx年2月22日)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本文開頭描寫大先生卻以“能把戲裡的場景搬到木頭上”的“絕活兒”呈現其木匠形象,頗能吸引讀者,並引出下文對大先生不平凡經歷的敘述。

B.文中寫大先生“見磨坊裡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可見其精明能幹,有學問,這也是他成為村裡人心中尊貴的好藝人和先生的契機。

C.本文多次描繪大先生眼睛“變得渾濁”,分別表現了他對三嬸的感激之情、李白詩句觸動了他思鄉之情、對國家給他發放退休工資的感恩之情。

D.文中寫大先生退休後的第一件作品是將舊課桌搬回家,拆掉,打磨,變成一口棺材,留給自己用,這雖表現了他節儉的美德,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

E.文中的“我”僅是線索人物,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更加真實地表現了一個鄉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我”沒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2)大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3)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手法來描寫大先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4)文末寫大先生:“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製的棺材。”請結合文字,探究大先生“心滿意足”的原因。(8分)

試題答案:

11.(1)答A給3分,答C給2分,答B給1分;答D、E不給分。(B這一句看不出“有學問”;D“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不符合本文的主題;E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①落魄的乞討者:早年逃荒乞討,寄住他鄉。②手藝精湛的木匠: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櫺花飾、門簪頌語,更能把戲裡的場景搬到木頭。③有知識有學問卻不善言辭的教書先生: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有高見,肚子裡的學問像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④知恩圖報的慈善家:用每月領到的錢做了結實的課桌椅送到學校去,還設了助學金。(6分,答出三點即可。)

(3)①正側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運用動作描寫(“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丁……繼而是一個身影”)、外貌描寫(“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纏著破布條”)和語言描寫(“大娘啊,要飯的來了,給口吃的吧。”)。側面描寫:描寫“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4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無路的窘況,與下文形成受人尊重,國家供養的幸福人生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

(4)①落魄時,有人及時相助;②木工手藝精的很,得到認可;③受人尊重,任教書先生;④享受上了退休的待遇,給學校做善事,還設立助學金。(8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大先生閱讀理解答案2

笑談大先生(節選)

①我問自己:為什麼我這樣子喜歡魯迅呢?我來試著以一種私人的方式,談論魯迅先生。

②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間我弄到一本日記本,裡面每隔幾頁就印著一位中國五四以來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樣子,各有各的性情與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適之、梁實秋、沈從文、張愛玲的照片,也公開發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點,尤其胡適同志,真是相貌堂堂。

④五四那一兩代人,模樣就擺在那裡。前些日子,我在三聯買到兩冊抗戰照片集,釋出了陳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諸民誼押赴公堂,負罪臨刑的照片,即便在喪盡顏面的時刻,他們一個個都還是書生文人的本色。他們丟了民族的臉,照片上卻是沒有丟書生相貌的臉。我斗膽以畫家的立場對自己說:不論有罪無罪,一個人的相貌是無辜的。

⑤這時我就想到魯迅先生。老先生這張臉非常不賣帳,又非常無所謂,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骨子裡卻透著風流與俏皮

⑥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麼矮小,那麼瘦弱,穿件長衫,一付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他要是長得跟肖伯納一般高大,跟巴爾扎克那麼壯碩,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可他要是也留著于右任那把長鬍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樣光腦袋,古風是有了,畢竟還是不像他。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國,又其實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為西洋的強大,固然在模樣上佔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見優異的中國人,那種骨子裡的儒雅凝鍊,脫略虛空,那種被彼得盧齊準確形容為高貴的消極的氣質,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氣逼人,然而一點不囂張。

⑦我這不是以貌取人麼?是的,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說法只是我對老先生的一廂情願,單相思,並不能證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見不必證得同意,不過是自己說說而已。

⑧我喜歡魯迅,還因為老先生好玩,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⑨好玩這個詞,說來有點輕佻,這是現在小青年隨口說的話,形容魯迅先生,對不對呢?我想來想去,還是選了這個詞。

⑩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來,崇拜魯迅的人,說他是憤怒激烈、疾惡如仇、沒有半點媚骨的人;厭惡魯迅的人,則說他是心胸狹窄、不知寬容、睚眥必報、有失溫柔敦厚的人。總之,這些正反兩面的印象與評價,都彷彿魯迅是個很凶、很嚴厲、不通人情的人。

16.閱讀全文,說說作者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所在。(2分)

17.第④段中寫道五四那一兩代人,模樣就擺在那裡,仔細閱讀③④兩段文字,概括五四那一兩代人的模樣的特點。(3分)

18.第⑥段中劃線的句子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請加以賞析。(3分)

19.中國古語說相由心生,西方的諺語說只要看見你的容顏,我便彷彿來到你的心靈深處,對於相和心,結合以上文章,談談你的想法。(4分)

參考答案:

16.①魯迅先生長得好看。②魯迅先生很好玩。(2分)

17.①各有各的性情與份量。②各有各的可圈可點。③一個個都是書生文人的本色(3分)。

18.①運用了比較的手法。②更加突出了魯迅先生骨子裡的儒雅凝鍊,脫略虛空,高貴的消極的氣質,和西方文豪比,文氣逼人,然而一點不囂張。(3分)

19.①相和心有必然的聯絡,一個人的外在表象常常反應著他的內心狀態。(老師有老師的範,屠夫有屠夫的範。)

②相和心有必然的聯絡,一個人的容貌體態並不能判斷他的心靈是高尚還是卑鄙。(卡西莫多模樣醜陋,心地善良)(從任一方面回答,或兩者兼顧,能自圓其說均可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