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語文1.4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

木假山記

蘇洵

木之生,或孽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於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齧食之餘,或彷彿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後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不夭,任為棟樑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於斧斤,出於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後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慄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於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籲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殤 殤: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沒於湍沙之間 汩:湧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則非徒愛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後兩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不幸而為風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師

B、則為人之所材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C、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 故木受繩則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第一段盡述了樹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種種不幸遭遇,目的是為了說明最後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樹木中的幸運者。

B、作者在文中詠物抒懷、借題發揮,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為喻,抒發了自己鬱郁不得志而又不願與世浮沉,力圖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運用託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讚美一種巍然自立、剛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後一段裡說:我喜歡它們,是因為它們的形狀與山相似,特別是它們的魁岸踞肆,意氣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

② 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

1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4分)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慄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於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籲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參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長到能夠擔當起棟樑之任的,便被砍伐。(給分點分別是幸為則伐。幸譯成幸運的,為譯成動詞擔當,則伐譯成被動句便被砍伐。)

②每當想起它們,我就懷疑其中有命運定數。(給分點分別是之其數。之譯成它們,指三峰,其譯成其中,數譯成命運的定數。)

11、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慄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於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籲!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2

文言文,完成4~7題。

餘闕,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俄召入,應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復入翰林,為修撰。出為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會莫徭蠻反,右丞沙班當帥師,堅不往,無敢讓之者。闕曰:“右丞當往,受天子命為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語固是,如芻餉不足何?”闕曰:“右丞第往,此不難致也。”闕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守安慶。於時南北音問隔絕,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卻之。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築堡寨,選精甲外捍,而耕稼於中。明年,春夏大飢,人相食,乃捐俸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眾。民失業者數萬,鹹安集之。升副元帥。十五年夏,大雨,江漲,屯田禾半沒,城下水湧,有物吼聲如雷,闕祠以少牢,水輒縮。秋稼登,得糧三萬斛。俄升都元帥,守安慶。十月,賊薄城下。戊申,賊並軍攻東西二門,西門勢尤急,闕身當之,徒步提戈為士卒先。士卒號哭止之,揮戈愈力,斬首無算,而闕亦被十餘創。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闕知不可為,引刀自剄,墮清水塘中。闕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樓,自捐其梯曰:“寧俱死此,誓不從賊。”焚死者以千計。闕號令嚴信,與下同甘苦,然稍有違令,即斬以徇。當出戰,矢石亂下如雨,士以盾蔽闕,闕卻之曰:“汝輩亦有命,何蔽我為!”。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卒時年五十六。 (節選自《元史·列傳》,有刪改)

4.對文中加點詞相關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例如貞觀、靖康、元統、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後來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會時,牛、羊、豕(豬)三牲具備為太牢,只有羊、豕(豬)則為少牢。

D.古代人們用天干地支來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5.下面對文中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餘闕正直敢言。莫徭蠻反叛之時,右丞沙班以糧草不足為藉口,不願征討叛軍,官員們都讓著他,只有餘闕敢站出來,直言右丞應當出征。

B.餘闕體恤民情。百姓遭遇饑荒,甚至人吃人的時候,餘闕捐出俸祿賑濟災民;洪水淹沒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當年秋天取得豐收。

C.餘闕與下屬同甘苦。在戰場上,餘闕不理會士兵們的阻止,身先士卒,殺敵無數;餘闕還拒絕士兵們用盾牌為自己遮擋落下的箭矢和壘石。

D.餘闕政令嚴明。餘闕執政泗州時,即使是經驗閱歷豐富的官吏們都很怕他。餘闕治軍也很嚴明,如果有人違背軍令,他就會將其斬首示眾。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闕曰:“右丞第往,此不難致也。”闕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5分)

(2)城中民相率登城樓,自捐其梯曰:“寧俱死此,誓不從賊。”(5分)

參考答案:

(一)(19分)

4.D.(“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錯誤。原文是“十月,賊薄城下。戊申,賊並軍攻東西二門”,根據上下文推斷,這裡的“戊申”應是用來紀日的。)

5.A.(原文是“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6.A.(“官員們都讓著他”錯誤,原文“無敢讓之”的意思是“無人敢責備他”。)

7.(1)餘闕說:“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糧草的事是不難達成的。”他下令催促糧餉,三日後全都齊備,沙班出師。

(5分。譯出大意給2分;“第”“致”“趣”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城中的百姓相繼登上城樓,然後自己撤掉了登樓的梯子,並說:“寧願全部死在這裡,也誓不投降敵人。”

(5分。譯出大意給2分;“相率”“捐”“死此”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餘闕,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餘闕年少就喪父,以收授門徒來贍養母親,與吳澄弟子張恆交遊,文學造詣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執政嚴明,經驗閱歷豐富的官吏都忌憚他。不久奉詔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諛權貴而棄官歸家。不久因為朝廷修遼、金、宋三史,餘闕奉詔再入翰林院為修撰。後又出京擔任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適逢莫徭蠻造反,朝廷右丞沙班應當率軍去鎮壓,但他堅持不肯去,無人敢責備他。餘闕說:“右丞應當前去,你受天子之命為重臣,不想著出兵討賊,是想圖安逸嗎?”沙班說:“郎中的話固然是對的,但糧草不足怎麼辦?”餘闕說:“右丞只管出徵,這糧草的事是不難達成的。”他下令催促糧餉,三日後全都齊備,沙班出師。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理淮西,起任餘闕為副使、輔助籤批都元帥府事宜,分兵駐守安慶。當時南北音信隔絕,兵力糧草都很缺乏,餘闕到任僅十日反元義軍就來進攻,餘闕領兵回擊,敵人被擊退。他召集官吏和諸將商議屯田與戰守之計,(決定)環繞轄境周圍修建堡寨,選精兵對外禦敵,在堡寨之內耕種糧食。第二年,大鬧春荒,人相食,餘闕將其俸祿用來買米施粥,賑濟災民,得以存活的災民很多。有數萬失業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夏天,天降大雨,江水上漲,屯田稻穀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湧入,有什麼東西吼聲像雷鳴一般,餘闕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糧(得以)豐收,得糧三萬斛。不久,餘闕升任都元帥,駐守安慶。十月,叛軍逼至安慶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賊攻打安慶東西二門,西門形勢尤其危急,闕迎敵而上,提戈抗敵,身先士卒。士卒們哭喊著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揮動長戈,斬首了無數敵人。但是餘闕身受十幾處創傷。中午時分,城池被攻陷,城中著起了大火,餘闕知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便引刀自殺,倒落在一處清水池塘之中。餘闕的妻子耶卜氏、兒子德生、女兒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繼登上城樓,自己撤掉了登樓的梯子,並說:“寧願全部死在這裡,也誓不投降敵人。”燒死的人以千計。餘闕治軍號令嚴明,與下屬同甘共苦,但軍士稍有違反軍令的,就會馬上處斬示眾。當他出戰之時,箭矢壘石紛紛落下如同下雨一般,軍士們用盾牌為他擋遮,餘闕回絕說:“你們也有命,為什麼要擋遮保護我呢?”平時稍有空閒,就註解《周易》,率領各位學生到郡學(郡國的最高學府)集中講授,令軍士站在門外聽講,也使他們明白尊君親上的義理,確有古代良將的遺風。餘闕死的時候五十六歲。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3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小題1】判斷下列句子後面的括號內對“之”所指代物件說明的正誤。(2分)

(1)箬蓬覆之(指代“船艙”) ( )

(2)石青糝之(指代“一種青色顏料”) ( )

【小題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句子。(2分)

【小題3】解釋下列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1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____

②詘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

【小題4】第一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簡答: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麼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① ( √ )②( X )

【小題2】略

【小題3】①高高的帽子②通屈,彎曲

【小題4】①體積小②容量大

【小題5】通過讀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遊於赤壁之下”。印證了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解析

【小題1】瞭解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學會辨別識記。

【小題1】學會名句填寫,填寫文言詩詞有特徵的句子。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容,提高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能力。

【小題1】理解時,突出彰顯主題的作用。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4

郭琇面劾權臣

康熙間,山左①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正。瑞卿名琇。當明珠②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目。郭剛直性成,嘗於明珠壽日,臚舉③其劣跡,列人彈章上之④。旋復袖草疏,乘車至明邸,踵門⑤投刺⑥。明以其素倔強,來謁不易,肅冠帶迎之。及入,長揖不拜,坐移時,故頻頻作引袖狀。明喜問曰:“御史⑦公近來興致不淺,豈亦有壽詩見賜乎?”郭日:“否、否。”探袖出視,乃一彈章。明取讀未必,郭忽拍案起曰:“郭琇無禮,劾及故人,應受罰。”連引巨觥⑧狂吸之,疾趨而出,座客大駭愕。未幾而廷訊明珠之旨下矣。

(選自近代·徐珂《清稗類鈔》)

[註釋]

①山左:指山東。

②明珠:滿人,當時主持朝政。

③臚(1ú)舉:列舉。

④列入彈章上之:列(明珠的罪行)入彈劾的奏章送給皇上。

⑤踵門:親自上門。

⑥投刺:遞上名片。

⑦御史:指郭琇,時任左都御史。

⑧觥(gōng):古代盛酒器。

[文言知識]

“移時”及其他。文言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較多:俄、頃、旋、須臾等表示一會兒;移時、未幾、食頃等表示不多時;久、良久等表示較長時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

①柄_______②恣_______③邸_______

④以_______⑤易_______⑥肅_______

⑦見_______⑧探_______⑨旨_______

2.翻譯:

①朝野多側目:

②旋復袖草疏:

③故頻頻作引袖狀:

參考答案:

1.①同“秉”,掌管②放縱③官家住宅④認為⑤輕視⑥整⑦我⑧伸⑨皇帝的命令

2.①朝廷內外多敢怒不敢言;②一會兒又在袖子裡藏了草擬的奏章;③故意一再裝出拉袖子的樣子。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5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①餘為董文恪公作行狀,盡覽其奏議。其任安徽巡撫,奏準棚民開山事甚力,大旨言與棚民相告訐者,皆溺於龍脈風水之說,至有以數百畝之山,保一棺之土,棄典禮,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於叢山峻嶺、人跡不可通之地,開種旱谷,以佐稻粱。人無閒民,地無遺利,於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啟事端。餘覽其說而是之。

②及餘來宣城問諸鄉人皆言未開之山土堅石固草樹茂密腐葉積數年可二三寸,每天雨從樹至葉,從葉至土石,歷石罅滴瀝成泉,其下水也緩,又水下而土不隨其下。水緩,故低田受之不為災;而半月不雨,高田猶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鋤犁疏其土,一雨未畢,沙石隨下,奔流注壑澗中,皆填汙不可貯水,畢至窪田中乃止;及窪田竭,而山田之水無繼者。是為開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無稅之傭,而瘠有稅之戶也。餘亦聞其說而是之。

③嗟夫!利害之不能兩全也久矣。由前之說,可以息事;由後之說,可以保利。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記棚民事 〔清〕梅曾亮 )

22、第①段中當地百姓反對棚民開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

23、本文前兩段均用“餘覽(聞)其說而是之”作結,試分別概括“其說”內容。(2分)

24、分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2分)

25、對第③段劃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前後兩種觀點各有優點,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觀點能夠平息棚民與“相告訐者”之間的衝突。

C、後觀點能夠避免開山所致損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後觀點都是作者認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26、作者對“棚民開山”有沒有明確的觀點?對此你如何評價?(4分)

參考答案:

22.(1分)他們沉迷風水迷信,擔心開山破壞好風水。

23.(2分)第1處是指董文恪認為開山具有使閒散百姓開荒獲利避免紛爭的益處(1分)。第二處其說是指鄉人認為開山導致水土流失以致貽害能生長糧食的田地具有害處(1分)。

24.(2分)作者將複雜的意思濃縮為對偶句,對偶中又有對比(1分),突出棚民開山所導致的後果嚴重,實則是有害而無利之舉(1分)。 (評分說明:如從整句的角度來分析亦可。)

25.(3分)B

26.(4分)沒有明確觀點(1分)。只是對兩種情況作客觀分析(1分),分別指出棚民開山的利弊(1分)。這種客觀的不妄下結論的態度,值得肯定(1分)。提出問題供人討論,也為真正解決問題起到很積極的作用(1分)。 (評分說明:判斷沒有明確觀點1分;後四點答到三點即給3分)

補充答案: 文章實有觀點(1分)。作者的觀點實在最後:養民術需習民事者推行(1分)。作者在1、2節看似通盤肯定兩種觀點,但其實都有對民事不可兩全的無奈。可以說,作者所有的主張都是”為百姓著想”這一觀點服務的(1分)。從作者看似矛盾的主張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百姓的'理解,以及對官員”習民事”的呼喚,體現了憂民所憂的平民情懷(1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6

一、思考與探究

1、<<木蘭詩>>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一說木蘭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尾一段是吟唱,以兔為喻,讚揚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對木蘭從軍一事是如何評價的?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木蘭替父從軍,千百年來這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原因是什麼?

二、閱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1、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話的段意

2、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動詞填寫

①描寫爺孃: ②描寫阿姊: ③描寫小弟: ④描寫木蘭:

3、選文中連用四個“我”的作用是什麼?

4、品味“開”、“坐”、“脫”、“著”、“理”、“帖”這6個動詞的表達作用。

5、分析“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這兩句詩的表達作用。

《花木蘭》答案

一、1、寫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和思親、辭官不就,團聚的歡樂等,都比較詳細;對於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

理由:敘述的詳略,是由主題的需要決定的。請的重點不在於謳歌主人馳聘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頌揚勇於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從軍緣由,辭官還家詳寫,而對征戰的艱辛,生活的寒苦,便幾筆帶過。

2、木蘭是一個雲鬢黃花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後,返回家鄉,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蘭的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3、讚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

4、略

5、木蘭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郎,在國家危難之際,她能衝破種種阻繞,毅然代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懷,又有英雄的氣概;既有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純潔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原因。

二、1、木蘭回家的歡樂情景。 2、①扶將 ②理 ③磨 ④開 坐 脫 著 理 帖 3、與家人團聚、重溫和平的女兒生活的喜悅心情。 4、歸家的喜悅和故物的親切。

5、不僅寫出了夥伴驚訝情態,還從側面寫出了木蘭的英雄氣概

《木蘭詩》理解性默寫

1·描寫木蘭勤勞孝順的詩句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描寫出徵前的準備的詩句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描寫北方戰場寒冷,環境艱辛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4·描寫戰事頻繁持久,戰鬥激烈悲壯的詩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詩句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6·表現木蘭高尚品質,也反應北朝人民熱愛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詩句是: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7·表現木蘭從軍謹慎、機智的詩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成語“撲 朔迷離”出自本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1木蘭詩描寫木蘭奔赴戰場時矯健英姿的句子是------------,------------。 2描寫邊塞夜景,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句子是-----------,-----------。 3用比喻作結,抒情議論的句子是---------------,--------------。--------------,--------------。

4描寫木蘭軍營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5有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木蘭詩中有相似的兩句詩是--------------,---------------.

6寫木蘭從軍後艱苦戰地生活的對偶句是-------------------,

------------------。

7讚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於男子的議論句是-------------,----------。-------------,-------------。

8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

9寫木蘭經歷戰爭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緊張戰鬥的句子是------------,------------。

10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 答案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6.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8.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9.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0.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7

孫臏①減灶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②者蹶③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註釋】①孫臏:春秋戰國時代有兩位孫子,都是傑出的軍事家。孫武:春秋齊國人,也稱孫武子。著《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孫臏:戰國齊人,孫武的後代,著《孫臏兵法》,後失傳,1974年發現。②趣利:去爭利。趣,通“趨”,趨向。③蹶:挫敗,使……受挫折。

【譯文】十三年後,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訊息,離開韓國趕回魏,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子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孫子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功了!”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的意義。

(1)去韓而歸 (2)素悍勇而輕齊 (3)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4)孫子度其行 (5)龐涓自知智窮兵敗 (6)遂成豎子之名

2、與“士卒亡者過半矣”的語法現象不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B、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C、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D、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3、與“期曰”的“期”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期年之後,時時而間進。 B、期頤之年。

C、與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

4、靠著孫臏的計謀魏軍大敗,孫臏的依據是什麼?(用原文語句回答)

5、如果你來參戰,怎樣才能識破減炤計?

參考答案:

1、(1)離開 (2)向來,一向 (3)率領 (4)估計,盤算 (5)用盡 (6)使……成功

2、D(A、B、C:定語後置)

3、C(約定)(A:期年,一週年/B:期頤:百歲之人/D:期望)

4、“齊號為怯”

5、即使定下計謀也不能大意;如果能就灶裡的爐火殘燼作細細分析,當能重新謀略。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8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線句子所寫的景物。(l分)

11.這段文字描寫的內容是什麼?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二)

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後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再四改訂,最後乃添兩“而”字。作《醉翁亭記》,原稿處有數十字。粘之臥內,到後來又只得“環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於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餘字。旬日以後,至萬無可去,而後脫稿⑤示人。此皆後學所當取法也。

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⑤脫稿:(著作)寫完

12.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句:富貴而歸故鄉

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1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於壁,逐目熟視,輒去十餘字。

14.“此皆後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0.(1分)山朗潤起來了

11.(4分)描寫滿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蘊含了作者欣喜愉悅的感情。

(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12.(2分)B

13.(4分)每寫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貼上在牆壁上,天天仔細閱讀,每次總會刪除十多個字。(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

14.(3分)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後成文。

(可用自己的話表述,意思對即可得滿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9

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後依李密,署為內軍驃騎。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自衛,號為內軍。自雲:“此八千人可當百萬。”知節既領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決戰,知節領內馬軍,與密同營在北邙山上,單雄信領外馬軍,營在偃師城北。世充來襲雄信營,密遣知節及裴行儼助之。行儼先馳赴敵,□流矢所中,墜於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於是與行儼俱免。

及密敗,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節謂秦叔寶曰:“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及世充拒王師於九曲,知節領兵在其陣,與秦叔寶等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僕託身之所,今謹奉辭。”於是躍馬與左右數十人歸國,世充懼,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統軍。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並領左一馬軍總管。每陣先登,以功封宿國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構之於高祖,除康州刺史。知節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六月四日,從太宗討建成、元吉①。事定,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食封七百戶。

貞觀中,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代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永徽六年,遷左衛大將軍。顯慶二年,授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以討賀魯②。師次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遂即遠遁。軍還,坐免官。未幾,授岐州刺史。表請乞骸骨,許之。麟德二年卒,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賀魯:西突厥沙缽羅可汗。

5.對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 簡:挑選

B.與密同營在北邙山上 營:安營,駐紮

C.構之於高祖 構:陷害

D.表請乞骸骨,許之 表: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隸四驃騎,分為左右□自衛 ②行儼先馳赴敵,□流矢所中,墜於地

③世充軍披靡,□抱行儼重騎而還

A.以 因 則 B.而 為 乃

C.以 為 乃 D.而 因 則

7.下列各組中,停頓最合理的一項是( )(3分)

A.世充器度淺/ 狹而多妄/ 語好為咒誓/ 乃巫師/ 老嫗耳/ 豈是撥亂主乎

B.世充器度淺狹/ 而多妄/ 語好為咒誓/ 乃巫師/ 老嫗耳豈是/ 撥亂主乎

C.世充器度淺狹/ 而多妄語/ 好為咒誓/ 乃巫師老嫗耳/ 豈是撥亂主乎

D.世充 /器度淺狹/ 而多妄語/ 好為咒/ 誓乃巫師老嫗耳/ 豈是撥亂主乎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程咬金有膽識。他在隋朝大業年末社會動亂之際,組織聚集了數百人來保護鄉人,防止其他盜賊來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為內軍驃騎,統領內軍八千人。他的隊伍都是猛士,可抵擋百萬人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幾易其主。李密被敗後,被王世充所得,後又與秦叔寶商定,離開難成亂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轉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頗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勞也有過失。他幫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為朝廷立下功勳;但是後來因罪被免官,而後不久又被任命為岐州刺史。

9.(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僕託身之所,今謹奉辭。(3分)

②師次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遂即遠遁。(4分)

(2)選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現程咬金“有遠見”?(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參考答案:

5.D(表:上表)6.C 7.C 8.B(他率領的是左右內軍中的一支,4000人)

9.(1)①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動蠱惑之人,不是我等託身之處,如今恭敬請求從此分別。(“扇惑”“辭”各1分,句意1分)

②軍隊駐紮在怛篤城,有數千家胡人開啟城門出來投降,程知節(程咬金)殺戮全城的人而後離去,賀魯於是立即逃得遠遠的。(“次”“胡人數千家”“遁”各1分,句意1分)

(2)①認為王世充性格多猜疑,不是亂世英主,離開他歸順唐軍 ②李世民左膀右臂被剪除時,建議他果斷保全自己,助其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為朝廷立下功勳。

參考譯文:

程知節,本名叫咬金,是濟州東阿縣人。年少時候驍勇善戰,善於騎馬用槊擊刺。大業年末,程咬金聚集了數百人,共同護衛鄉里,來防備其他盜賊。後來歸附李密,任命為內軍驃騎。當時李密在軍中挑選出八千個特別優秀的勇烈之士,隸屬四位驃騎將軍,分為左右來保護自己,號稱內軍。李密自己說:“這八千人可以抵得上百萬大軍。”程咬金管領四驃騎之一,所受恩遇特別隆厚。

等到王世充與李密在城外決戰,程咬金率領內馬軍,與李密一同於北邙山上紮營,單雄信率領外馬軍,於偃師城北紮營。王世充襲擊單雄信營壘,李密派遣程咬金與裴行儼前去救援。裴行儼率先驅馬奔向敵軍,被飛箭射中,摔到地上。程咬金馳馬救援,連殺數人,王世充軍隊後退,於是抱起裴行儼再次騎上馬回奔。被王世充騎兵追趕,追兵用槊刺傷程咬金,程咬金轉過身去折斷其槊,又斬殺追兵,方才與裴行儼免於此難。

後來李密失敗,王世充俘虜(得到)了程咬金,王世充對待他很是優厚。武德二年,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才識風度淺薄狹隘,卻愛亂說,喜歡賭咒發誓,這不過是老巫婆而已,哪裡是撥亂反正的君主!”王世充在九曲與唐軍交戰,程知節帶兵在陣上,與秦叔寶等在馬上向王世充行禮,說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別優待,總想報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動蠱惑之人,不是我等託身之處,如今恭敬請求從此分別。”於是騎上馬與左右數十人前來降唐,王世充害怕,不敢追趕。李淵授予他秦王府左三統軍,程咬金擊敗宋金剛,擒獲竇建德,使王世充投降,同領左一馬軍總管。每逢出征舉旗先登,因屢建戰功被封為宿國公。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忌恨他,向唐高祖李淵進讒言陷害他,派他出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告知李世民說:“大王左膀右臂被除掉,保全恐怕不能長久。知節在死的時候也不離開大王,希望大王快些保全自己。” 六月四日,跟隨李世民討伐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授予他太子右衛率,升任右武衛大將軍,賜給食封七百戶。

唐太宗貞觀年間,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等職。與長孫無忌等人暫時代理刺史之職,改封為盧國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又轉為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事宜,加封鎮軍大將軍。高宗永徽六年,知節遷左衛大將軍。顯慶二年,授蔥山(蔥嶺)道行軍大總管來征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軍隊駐紮在怛篤城,有數千家胡人開啟城門出來投降,程知節(程咬金)殺戮全城的人而後離去,賀魯於是立即逃得遠遠的。大軍回師之後,知節因罪被免官。不久,授為岐州(治所今陝西鳳翔)刺史。程知節上表請求歸養,朝廷許之。麟德二年病逝,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在太宗昭陵。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0

李浩,字德遠,其先居建昌,遷臨川。浩早有文稱。紹興十二年,擢進士第。

時秦熺①挾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見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調饒州司戶參軍、襄陽府觀察推官,繼調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尋兼光祿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軍五百人,訓練官貪殘失眾心,不逞者因謀作亂,忽露刃於庭,浩謂之曰: 汝等欲為亂乎?請先殺我。眾駭曰: 不敢。乃徐推其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無事。除直祕閣。並海有宿寇,久不獲,浩募其徒,自縛贖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農少卿。時朝廷糴米八萬,董其事者隱克官錢,戶部不敢詰。浩白髮其奸,下有司窮竟。戶部欲就支稽見數,大理附會之,浩爭曰:非但惠奸,且虧軍食。上是其言。會大理②奏結他獄,上顧輔臣曰: 棘寺官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已而卿缺,又曰: 無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至郡,舊有靈渠通漕運及灌溉,歲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賴其利。邕管所隸安平州,其酋恃險,謀聚兵為邊患,浩遣單使諭以禍福,且許其引赦自新,即日叩頭謝過,焚徹水柵,聽太府約束。

浩天資質直,涵養渾厚,不以利害動其心。少力學為文辭,及壯益沈潛理義。立朝慨然以時事為己任,忠憤激烈,言切時弊,以此見忌於眾。平居未嘗假人以辭色,不知者以為傲,或譖於上前,上謂: 斯人無他,在朕前亦如此,非為傲者。小人憚之,誘以祿利,正色不回。謀害之者無所不至,獨賴上察其衷,始終全之。為郡尤潔己,自海右歸,不載南海一物。平生奉養如布衣時,風裁素高,人不敢幹以私雲。

  ——(節選自《宋史·李浩傳》)

【注】①秦熺:秦檜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獄,又名大理寺、棘寺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其事者隱克官錢 董:監管,主持

B.浩白髮其奸,下有司窮竟 窮竟:追究到底

C.浩遣單使諭以禍福 諭: 口諭

D.不知者以為傲,或譖於上前 譖: 誣陷

2.下面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時秦熺挾宰相子以魁多士 王好戰,請以戰喻

B.不逞者因謀作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C.戶部欲就支稽見數,大理附會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在朕前亦如此,非為傲者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能表現李浩正直的一組是()

①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②汝等欲為亂乎?請先殺我

③浩爭曰:非但惠奸,且虧軍食 ④棘寺官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

⑤命疏而通之,民賴其利 ⑥平生奉養如布衣時,風裁素高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4.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並海有宿寇,久不獲,浩募其徒,自縛贖罪,即得其魁。(4分)

(2)會大理奏結他獄,上顧輔臣曰:棘寺官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4分)

(3)平生奉養如布衣時,風裁素高,人不敢幹以私雲。 (4分)

 參考答案:

1.C(諭:曉諭,諭示。)

2.D

3.A(②是說李浩不懼死,有勇氣;⑤表現李浩的治理才能;⑥表現李浩生活節儉風格很高。)

4.(1) 並海地區有多年的賊寇,很長時間都沒有捕獲到,李浩收買他們的嘍羅,讓他們自己綁著自己贖罪,很快就抓獲了賊寇頭領。

(2)正好趕上大理寺上奏判決另一起案子,皇上轉頭對大臣們說:棘寺官一定要讓像李浩這樣正直的人擔任。

(3)他平時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時一樣,風格很高,人們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文言文譯文:

李浩,字德遠,他的祖先居住在建昌(今四川西昌),遷居到臨川(今江西撫州)。李浩早年就因為文采著稱。紹興(宋高宗年號)十二年,考中進士。

當時秦熺憑藉宰相秦檜兒子的身份考中狀元,招攬讀書人,同年考中的進士都去拜見他,有人拉李浩同去,李浩毅然沒有去。被任命為饒州司戶參軍、襄陽府觀察推官,因為父母相繼去世守孝,守孝後擔任金州教授,又改任太常寺主簿,不久兼任光祿寺丞。

李浩請求到地方任職,被任命到台州。台州有禁軍五百人,訓練禁軍的官員貪婪殘暴不得人心,不滿的人圖謀作亂,忽然在廳堂土掏出兵刃,李浩對他們說:你們要作亂嗎?就先把我殺了吧。眾人害怕的說:我們不敢。李浩於是從容的查出為首的四個人,處以臉上刺字並流放的刑罰,於是事情就平定了。升任直祕閣。並海地區有多年的賊寇,很長時間都沒有捕獲到,李浩收買他們的嘍羅,讓他們自己綁著自己贖罪,很快就抓獲了賊寇頭領。

第二年,升任為司農少卿。當時朝廷買糴米八萬石,主持買米的官員偷偷剋扣國家的錢,戶部不敢過問。李浩揭發了他的罪行,皇帝讓有關部門追究到底。戶部打算湊一個數目矇混過去,大理寺(刑法部門)跟著附和,李浩爭論說:這不但給作奸犯科的人得到了好處,而且損害了軍糧。皇上認為他說的對。正好趕上大理寺上奏判決另一起案子,皇上對大臣們說:監獄官一定要讓像李浩這樣的人擔任。不久大理卿空缺,皇上又說:除了李浩沒人能擔當。於是李浩升任大理卿。

李浩到任後,從前用來漕運和灌溉的靈渠,年久失修,他命人去疏通,百姓得以享受它的好處。邕管(地名,在崗西境內)所管轄的安平州,這裡的酋長依賴地勢險要,打算聚兵在邊境作亂,李浩派了一個使者對他們說清了厲害關係,並答應赦免他讓他改過自新,酋長當天叩頭謝罪,焚燒並撤銷了水上的柵欄,聽從上級地方的約束。

李浩天生正直,涵養深厚,不因禍福改變自己的意志。從小勤奮學習文辭,長大後更加沉迷研究義理。在朝廷做官慨然的把時事當成自己的責任,忠憤激烈,議論切中時弊,因此被眾人忌恨。平時從來不給人好臉色看,不瞭解的人認為他孤傲,有人在皇上面前誣陷他,皇上說:他沒有什麼,在我的面前也是這樣,不是孤傲的那種人。小人都害怕他,用金錢誘惑他,他板起臉不予理睬,圖謀害他的人什麼方法都用了,只是幸虧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終保全庇護他。在地方做官尤其潔身清廉,從海右地區回朝做官後,沒有帶來南海的一件東西。他平時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時一樣,風格很高,人們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1

謝 瞻

謝瞻,字宣遠,一名簷,字通遠,陳郡陽夏人,衛將軍晦第三兄也。年六歲,能屬文,為《紫石英贊》、《果然詩》,當時才士,莫不嘆異。初為桓偉安西參軍,楚 臺祕書郎。瞻幼孤,叔母劉撫養有恩紀,兄弟事之,同於至親。劉弟柳為吳郡,將姊俱行,瞻不能違,解職隨從,為柳建威長史。

弟晦時為宋臺右衛,權遇已重,於彭城還都迎家,賓客輻輳,門巷填咽。時瞻在家,驚駭謂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歸趣乃爾。吾家以素退為業,不願干預時事,交遊不過親朋,而汝遂勢傾朝野,此豈門戶之福邪?.乃籬隔門庭,曰:“吾不忍見此。.及還彭城,言於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過二千石。弟年始三 十,志用凡近,榮冠臺府,位任顯密,福過災生,其應無遠。特乞降黜,以保衰門。.前後屢陳。高祖以瞻為吳興郡,又自陳請,乃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語瞻,瞻輒向親舊陳說,以為笑戲,以絕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憂懼。

永八年級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於不永。晦聞疾奔往,瞻見之,曰:“汝為國大臣,又總戎重,萬里遠出,必生疑謗。.時果有訴告晦反者。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於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瞻曰:“吾有先人弊廬,何為於此!.臨終,遺晦書曰:“吾得啟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厲,為國為家。.遂卒,時年三十五。

瞻善於文章,辭采之美,與族叔混、族弟靈運相抗。靈運父瑛,無才能。為祕書郎,早年而亡。靈運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謂瞻曰:“非汝莫能。.乃與晦、曜、弘微等共遊戲,使瞻與靈運共車;靈運登車,便商較人物,瞻謂之曰:“祕書早亡,談者亦互有同異。.靈運默然,言論自此衰止。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將姊俱行 將:帶著

B.而人歸趣乃爾 趣:奔赴,奔向

C.志用凡近 凡:平凡

D.與族叔混、族弟靈運相抗 抗:爭鬥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於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B.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於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C.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於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D. 瞻疾篤還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於晉南郡∕公主婿羊賁故第∕在領軍府東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謝瞻知恩圖報。叔母把他們弟兄養大成人,他們對叔母也如同親生母親一樣,甚至叔母要到吳郡去,謝瞻也辭官跟了過去。

B.謝瞻有先見之明。向高祖要求對自己的弟弟謝晦降職,結果高祖很爽快地答應了他。

C.謝瞻重視手足之情。臨終的時候,還寫信要求謝晦多加勉勵,一心為國為家。

D.謝瞻受人推崇。族叔謝混請謝瞻對族弟謝靈運進行教育,結果謝靈運改變了原來評價別人的毛病。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晦或以朝廷密事語瞻,瞻輒向親舊陳說,以為笑戲,以絕其言。(5分)

(2)靈運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分)

4.D 抗:匹敵,相當

5.A

6. B(高祖沒有爽快地答應。此,無中生有。)

7.(1)謝晦有時候把朝廷隱祕之事告訴謝瞻,謝瞻總是向親人朋友敘說,把那些話當成戲言,來禁絕(或禁止、杜絕)他的言論。

(譯出大意給2分,“或.“語. “絕.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謝靈運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謝混很擔心這件事,想對他加以壓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沒有辦法。

(譯出大意給2分,“臧否.“患. “方.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文言文各段重要詞語解釋】

1段:能屬文:綴緝文辭,寫文章。當時才士:德才兼備的人,有才華的人。叔母劉撫養有恩紀:恩情。

2段:乃爾:居然如此,竟然這樣。不願干預時事:干涉。交遊不過親朋:(1)交際,結交朋友。(2)有交往的朋友。此處為結交的人。而汝遂勢傾朝野:竟然。晦遂建佐命之功:輔佐帝王創立帝業。

3段:吾得啟體幸全:猶“啟手足.,言善終。

4段:靈運好臧否人物:褒貶人物,評價優劣。裁折:抑止;摧折。便商較人物:研究比較;便,比之現代漢語的“便怎麼.,於上下句意,連得更緊,可以譯成“立刻就.。

參考譯文

謝瞻,字宣遠,一名謝簷,字通遠,是陳郡陽夏人,是衛將軍謝晦的三哥。他六歲時,就能寫文章,寫了《紫石英贊》、《果然詩》,當時有才華的士人,沒有人不 驚歎他的奇異。他起初擔任桓偉安西參軍,楚臺祕書郎。他從小失去父母,嬸嬸劉氏撫養他很有恩情,謝瞻兄弟侍奉嬸孃,如同對待親生母親。劉氏的弟弟劉柳調任吳郡太守,帶著姐姐一同赴任,謝瞻不能違揹他們的意願,便辭去職務隨同前往,在劉柳手下任柳建威長史。

謝瞻的弟弟謝晦當時任宋臺右衛,權勢顯赫,恩遇寵厚。謝晦從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時賓客車馬聚集,填塞門巷。此時謝瞻正在家中,(見到這種情景)很是驚駭,他對謝晦說:“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歸依奔向你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家以清淡謙退為家風,不願干涉政事,結交的人不過是親戚朋友,而你現在竟然勢傾朝野,這難道是家門之福嗎?.謝瞻於是用竹籬隔開門院,說:“我不願意見到這種場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說:“我本來是寒素之士,父親、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沒有超過二千石的職位。弟弟年紀剛剛三十歲,志行淺薄,能力平庸,但在臺府榮顯居於首位,職任清顯重要,福氣失去災禍來臨,恐怕應該不遠。我特地請求你把他降職貶官,來保住我們這衰微的家門。.前前後後屢次向高祖陳請。高祖命謝瞻任吳興郡太守,謝瞻又親自陳情請求辭退,於是改任豫章太守。謝晦有時候把朝廷隱祕之事告訴謝瞻,謝瞻總是向親人朋友敘說,把那些話當成戲言,來禁絕(或禁止、杜絕)他的言論。謝晦終建輔佐帝王創立帝業的功勞,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謝瞻更加擔憂害怕了。

永八年級年,謝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醫治,希望就此死去。謝晦聽到他生病的訊息急忙趕去,謝瞻見到他,對他說:“你是國家大臣,又掌管軍機大事,老遠地到我這裡來,一定會招致懷疑,產生流言。.當時果然有人稟告謝晦反叛。謝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為謝晦掌管禁軍,不可出宮住宿,就叫謝瞻住在晉南郡公主夫婿羊賁的舊宅,地點在領軍府東門。謝瞻說:“我有祖先留下的舊房子,為什麼住在這裡!.謝瞻臨終的時候,留下遺書給謝晦說:“我能夠善終,僥倖保全,歸埋家鄉,葬于山麓,哪裡還有什麼更多的遺憾呢?弟弟你要勉勵自己,既為家,也為國。.於是死去,死時三十五歲。

謝瞻善於寫文章,辭采之美,可以與族叔謝混、族弟謝靈運相匹敵。謝靈運父親謝瑛,沒有才能。做過祕書郎,早年就死了。謝靈運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謝混很擔心這件事,想對他加以壓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沒有辦法。謝混對謝瞻說:“不是你的話沒人能做到(制止他)。.就與謝晦、曜、弘微等一起遊玩,讓謝瞻與謝靈運坐一輛車;謝靈運一上車,就開始評價人物,謝瞻對他說:“你父親死的那麼早,談論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謝靈運沉默不言,評價的言論從此停止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2

曹州①於令儀者,市井人②也,長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為盜耶?”曰:“迫於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爾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慚,卒為良民。 (摘自《澠水燕談錄》)

【註釋】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東曹縣。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長厚:為人忠厚。 ④ 忤:觸犯。 ⑤ 寡悔:很少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萬銅錢。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如其欲與之 ( ) (2)既去 ( )

(3)盜大恐( ) (4)夜負十千以歸(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為盜耶?

3.從於令儀身上你學到了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4分)(1)給 (2)離開 (3)很、非常 (4)背、揹負

2.(3分)你一向很少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為人小心謹慎,很少做錯事的),(如今)為什麼做起小偷來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語言通順1分)

3.(3分)教育別人要講究方法。或:用寬大的胸懷挽救失足者。(意思對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慮問題要周到等,只得2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3

【古文閱讀】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樑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即恆楚將”。是時恆楚亡在澤中。樑曰: “恆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樑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樑復入,與守坐,曰: “請如籍,使受命召恆楚。”守曰: “諾。”須臾,樑睨④ 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於是樑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時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樑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

(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註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樑: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

【小題1】下列句中的“之”,與“輟耕之隴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2分)

A.此亦天亡秦之時也B.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 C.獨籍知之耳 D.送孟浩然之廣陵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

①於是樑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②聞陳王敗走()

③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 ()④今欲舉大事()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譯:

② 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譯:

【小題4】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2分)

答案

【小題1】D

【小題2】①巡行、攻取②逃跑,跑③派④發動

【小題3】①我聽說先動手可制服別人,後動手就被對方所制。

②於是大家聽從他的話,帶領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

【小題4】項梁叔侄奪取會稽郡守之位,進而渡江西擊佔領東陽。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首先要弄清例句中“之”的用法是“動詞,去,到”,然後和選項一一對應即可。A項中“之”的用法是“結構助詞,的”,B項中“之”的用法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中“之”的用法是“代詞”,D項中“之”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故選之。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中第一個“徇”較難解釋,需結合上文來分析,上句中提到“於是樑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很明顯此字有“攻佔,奪取”之意,其他三詞結合課內掌握的重點詞語來解釋即可。此類題要想做好,必須有一個堅實的文言文基礎,要求我們在學習課內文言文時,要牢記重點詞語的意思與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等基礎性知識。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第一句話不難翻譯,第二句中“以兵屬項梁”一句稍有困難,特別是“以”不能單純以其原義來翻譯,要結合上下文整體理解句子含義。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概括文言文故事梗概時,可借鑑現代文中記敘文概括方法,即按“什麼人做了什麼事”這一格式來概括即可。選文主要人物明顯是項梁和項籍,事件就是奪取會稽,佔領東陽。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4

文言文閱讀(22分)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則不若,偝①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

人之所以為人者,何以也?曰:以其有辨也。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於分②,分莫大於禮,禮莫大於聖王。聖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③久而息,節族④久而絕。故日: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捨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⑤;欲審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故曰: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夫妄人曰:古今異情,其以治亂者異道。而眾人惑焉。彼眾人者,愚而無說、陋而無度者也。其所見焉,猶可欺也,而況於千世之傳也。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也,久故也;禹、湯有傳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無善政也,久故也。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略則舉大,詳則舉小。愚者聞其略而不知其詳,聞其詳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

(節選自《荀子·非相篇》)

【注】①偝(bèi):背向。

②分:名分。它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流行的一種道德範疇。

③文:禮儀制度。

④族:音zòu,通奏;節族:音樂的節奏。

⑤周道:周王朝的治國之道。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為下則好非其上 非:責怪

B.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 粲:明白

C.禹、湯有傳政而不若周之察也 察:觀察

D.欲知億萬,則審一二 審:審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為上則不能愛下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 人之所以為人者,何以也?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C. 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 勞苦而功高,未嘗有封侯之賞

D. 禮莫大於聖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列舉了三種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種必然陷於困厄的情況,含有危滅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不在於人二足而無毛,而在於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婦等社會倫理關係的能力。

C.對事物的區別比不上確定名分更重要,而與制定禮法相比,確定名分又顯得不太重要,而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聖王之下。

D.文章最後用五帝禹湯的例子來說明禮儀制度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湮沒,故應抓緊對古代禮儀制度的整理工作。

9.用/給文中打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 分)

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3分)

譯文:

(2)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3分)

譯文:

(3)夫妄人曰:古今異情,其以治亂者異道。而眾人惑焉。(4分)

譯文: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5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小題1:(2分)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少頃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4分)把下面兩旬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⑵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小題3:(3分)“善”是什麼意思?請你在文中找到反映賓客都認為口技人“善”的兩個句子。

參考答案:

小題1:(1)一會兒 (2)不久,緊接著

小題2:(4分)(1)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2)各種聲音同時發出,都模仿的很像(各種妙處都具備)。

小題3:(3分)善於,擅長的意思。滿坐寂然,無敢譁者。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小題1:

試題分析: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本著“題在課外,答在課內”的原則,課內的文言實詞和幾個常用的虛詞解釋要牢記在心。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彙的理解、識記和積累。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做到具體、精確。如這裡“少頃”應理解為“一會兒”。

小題2:

試題分析: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關鍵性詞語,瞭解句子間隱含的語意關係、有關的指代以及與本句有關的文中的其他資訊。翻譯力求表達準確為好。其中“妙”等重點詞語要理解準確。

小題3:

試題分析:要先審題幹,再找內容。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話表述,那麼找到原句之後還要將原句轉化成現代漢語的方式表述出來。這裡要求學生用原文找出體現技人“善”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