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閱讀理解答案

語文5.64K

閱讀理解答案1

(1)深秋的清晨,踏著淡霧,走進市郊的田野,準備晨練。不一會,便發現自己的褲腳上有一些潮溼,這才意識到,田野的草上盡是露水。

閱讀理解答案

(2)我蹲了下來,好奇地審視著一棵小草上發亮的小東西。綠綠的小草,兩片長葉一片小葉,長葉的葉尖上各垂吊著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勁生長而冒出的汗珠,如同農民們頂著烈日在田頭勞作時臉上滲出的那樣,圓圓的,晶瑩剔透。於是,我感嘆大自然的傑作,想象著大自然將那些人類反覆弄髒的汙水塘中的水、汙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著的水,用怎樣無聲的呼喚和無聲的拍打,將它們一個分子一個分子地喚醒,一個分子一個分子地動員到空中,超凡脫俗,成為露的志願者,並隨緣組合成一個一個的分子團,吊掛在草尖上、樹葉上,小草小樹頓時像戴上了晶瑩的項鍊,變得賞心悅目、楚楚動人。遠遠看去,無數顆露珠在田野匯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們藉助張力在一臉嫩綠的草尖上撒嬌,將草尖熱含在嘴中,猶如多情的少女正在親吻一位風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體會著它們之間的言笑和他們的輕輕吟唱。我聽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潤中一齊生長髮育的聲音,就像當年我們大學聯考的考場上一片安靜,只有寫字的“唰唰”、“唰唰”的聲音一樣;就像我每日晨練使勁時,骨頭的關節咔咔作響一樣。我一下子意識到,周圍充滿了音樂,一種莫名的美妙的音樂,一種大自然發出的、催促世界萬物生長奮進的愛的音樂。

(3)太陽升起,晨練歸途,再來尋找剛剛欣賞過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時,露珠已無影無蹤,不知它們都去了哪裡?或許它們已修成正果,沿著一縷縷陽光升騰到了天堂,匯聚成了頭頂那一朵淡淡飄逸的雲;或許剛才的那一陣風把它們統統接走了,啟程到了別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樹需要滋潤的地方;或許,不是風帶走了它們,而是我打擾了它們,它們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陣微微的溫情的風;更或許,它們為了躲避人類浮躁與喧囂的塵埃,像候鳥一樣飛走了……

(4)我突然為我看過的那兩顆露珠以及千千萬萬顆露珠的消失而有些傷感。我不知道這世界上是露珠多還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們的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他們如今都在哪裡?剛剛飄去的、再難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們的身影;不僅他們,若干年後,今日的我以及千千萬萬的賞露之人,勢必也將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練人的眼皮底下,不聲不響地飄向天涯海角……

(5)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難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說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爭純潔不染,一心滋潤草木。誓不讓自己空飄忽、染塵埃。

(6)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飛走了,但它們在草尖上的那份熱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卻始終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裡。它們在黑夜中那份寧靜的情操和對草木的慈愛,那份在草尖上蕩著鞦韆的愜意,那份為雲、為霧、為雨的順勢而為的心態……它們沒有雨的泛濫,也沒有霧的散漫,更沒有云的那種高高在上的隨意,它們用心滋潤著世界萬物,一輩子凝心聚力地只做這一件事,默默地來,默默地去,沒有輝煌,鞠躬盡瘁。雖然,它只是一個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觸即潰的水珠,但卻濃縮著世間最珍貴的寧靜、純潔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讓我被一顆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質同化。

(7)人們都說“荷”出汙泥而不染,難道“露”不也是嗎?!(選自《散文選刊》

問題:

1.聯絡上下文解釋詞語.

(1)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繼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這篇文章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現“露珠精神”的句子.

——————————————————————————————.

5.這段話主要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

6.舉三個例子說明你認為什麼職業的具有“露珠精神”?

答案:

1.聯絡上下文解釋詞語.

(1)炫耀 ;顯揚;誇耀

(2)夜以繼日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2.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多麼像我們敬愛的老師,伏案燈下夜以繼日地工作,把畢生的心血滴滴灑在孩子們的心田裡.

3.找出這篇文章的中心句 ;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

4.找出表現“露珠精神”的句子.

當夜幕籠罩的時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嬰兒一樣滋潤著禾苗;每當黎明,它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隱身於空氣中;夜晚,無聲無息地在黑暗中工作.

5.這段話主要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表面上看是對露珠的讚美,通過

後文可以看出,是表達對老師的崇敬和讚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一種短暫平凡卻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6.舉三個例子說明你認為什麼職業的具有“露珠精神”?

教師,警察,戰地記者

閱讀理解答案2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

牌坊,也叫牌樓,古已有之 ,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化標誌之一。關於牌坊的最早記載見於《詩經》,那時稱為衡門。衡門的結構是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樑。唐代,我國的城市都採用裡坊制,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為若干塊方形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唐代稱為坊。坊是居民居住區的基本單位,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後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實際作用,於是老百姓也逐漸稱這種墳門為牌坊。

牌坊的建築材料多為木質的,也有石質的,琉璃的或磚砌的。木質的牌專多不延年,現存的有些仿古牌墳,看上去似木質的,實際是後人用鋼筋水泥或鋼管建造的。

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牌坊是朝陽門外神路街牌坊,設置於東嶽廟山門之前。東嶽路始建於元文宗天曆年間,有人說初建時,山門前就有牌坊,可能是木質的,到明萬曆三十五年,改建成一座三間四柱七稜的綠琉璃牌坊。雄峙若城朝,歇山頂,正春兩端施吻。接頂正中飾火焰寶珠。北面石額為永延帝祚,南面石額為秩祀岱宗。相傳多為明朝嚴蒿之筆墨,意為皇圖永固,江山綿延。

首都博物館大廳內現有一座古牌坊,被稱作品級最高的牌坊。該牌坊是一座三間四柱的木質彩繪牌坊,原設定在歷代商王廟的廟門外,牌坊旁置有一座石碑,上書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早年,無論是多商品階的官員,至此必須下馬,步行者從牌坊下面走過。若不如此,就犯有欺君之罪,會被衙役收監的。牌坊上的題額是景德街三字。現在此街被稱作阜內大街。這座牌坊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首都博物館建成後,又把它重新豎立起來,供公從觀賞。

文丞相祠牌坊坐落於現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明洪武九年,北京按察司副使劉崧為紀念文天祥這位南宋民族英雄,在他被關押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文丞相祠,並在祠堂所在道路的兩端各立了一座牌坊,東口題教忠坊,西口題育賢坊。這兩座牌坊成為弘揚文天祥的民族氣節和凜然正氣的象徵。人們從牌坊下經過,無不滿懷崇敬之情。

牌坊是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困此,長期以來,在世界各地,牌坊是一形象化的標誌已成為古老的中華文明和歷史悠久的中國的象徵。

(取材於王銘珍《北京牌褸趣話》等,有刪改)

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牌坊的名稱是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形成的,牌坊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化標誌之一。

B.北京現存的最古老的神路街牌坊,元朝初建時為木質,明代時又改建成琉璃牌坊。

C.歷代帝王廟廟門外的古牌坊品級最高,只有高品階的官員才能從它下面步行走過。

D.世界各地都把牌坊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賦予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2.根據文章內容,分條概括牌坊的作用。(5分)

答案:

【小題】(3分)A

【小題】(5分,答對一點給2分,兩點4分,三點5分)

要點一:唐代的牌坊(坊門),方便居民通行。

要點二:用以祈禱、祝福。

要點三:作為街道或重要建築物的標誌。

要點四:用以表彰、紀念。 答案解析: 【小題】(B項中,元朝初建時為木質有誤。C項原文說:無論是多高品階的官員,至此必須下馬,步行者從牌坊下面走過,並不是說只有高品階的官員才能從它下面步行走過。D項中,因果倒置。)

【小題】無

閱讀理解答案3

1.下面四句話是對短文的理解,正確的一句是:()

A.短文記敘了兩天內發生的事情.B.短文的主要人物是偉偉.

C.短文的情節是借傘、議傘、退傘.D 短文記敘的線索是“傘”.

2.對短文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A.“媽媽”是一個反覆無常,辦事老成的人.

B.短文可分為①②/③一⑨/⑩ ( ②② ) 三部分.

C.“雙腳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門”中的“挪”字從動作上寫出了人物的心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D.第四自然段主要運用了心理、動作描寫.

3.“傻丫頭,就是死心眼兒!”其中“死心眼兒”所照應的內容是:()

A.“今後,要跟珍珍好一點”的勸告.

B.珍珍的爸爸現在是副廠長了.

C.“這,有必要嗎?我和珍珍好,從來沒互送過東西.”

D.媽媽已經理解我們之間的友誼.

4 “你跟他女兒是好朋友,今後……”句中省略的內容是:()

A 對偉偉有利.B.對工作有利.C.對友誼有利.D.對媽媽有利.

5.“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是她生日,快給她送去!”’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 體現出媽媽對“我”的好朋友珍珍非常關心.

B.說明了“媽媽”在想方設法討好珍珍的爸爸.

C.因為“媽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不該討厭珍珍,所以用“送傘”來求得諒解.

D.反映出“媽媽”很珍視女兒與朋友之間的情誼.

6.從短文中找出三個成語,寫在下面.

① ____ ②_③_

7.簡答.

聯絡偉偉的性格特點,分析偉偉為什麼沒有給珍珍送傘?

答:_

答案 :1 D 2A 3 C 4.D 5.B

6.無可奈何不由自主語重心長莫名其妙輕描淡寫

7.因為偉偉是正直無私的,她和珍珍的友誼是建立在不互送東西基礎上的真摯的友誼,她對媽媽的這種作法很反感,所以她不去給珍珍送傘.

閱讀理解答案4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個線團,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個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它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闢新的遊戲場所。它們到院子裡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們在花盆裡摔跤,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可是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的,因為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這一段是圍繞“ —————— ”來寫的,中心句是——————。

“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作者把貓當做人來寫,表達了作者對小貓的————。你還能在上面的語段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嗎?用波浪線畫出來。

1、圍繞小貓淘氣來寫,中心句: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

2、①喜愛 ②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個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

很簡單,望採納提問者評價

謝謝!

滿月的小貓。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

喜愛之情。

(波浪線)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個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

圍繞毛的淘氣,中心句是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表達了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個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

閱讀理解答案5

大夥兒唱得最熱鬧的叫“金滿鬥會”。有一次由村子裡人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矮方桌,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聽曲子。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蕩動中舒捲張弛不定,有點龍吟鳳噦意味。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來會的婦女佔多數,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使人不敢認識。我以一個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隨後才想起這裡是村子口擺小攤賣酸泡梨的,那裡有城門外挑水洗衣的,打鐵箍桶的工匠,小雜貨商店的管事,鄉村土醫生和閹雞匠。更多的自然是趕馬女孩子、不同年齡的農民和四處飄鄉趕集賣針線花樣的老太婆,原來熟人真不少!集會表面說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由老一代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反覆唱下去,到大家熟習為止。因此在場年老人格外興奮活躍,經常每桌輪流走動。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規矩傳歌,那麼不問唱什麼都不犯忌諱。就中最當行出色的是一個吹鼓手,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愛情故事,此外嘲煙鬼,罵財主,樣樣在行,真像是一個“歌庫”(這種人在我們家鄉則叫做歌師傅)。小時候常聽老太婆口頭語,“十年難逢金滿鬥”,意思是盛會難逢,參加後才知道原來如此。

1.“金滿鬥會”是“最熱鬧的”,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一句中的“這個唱法”指的是怎樣的唱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麼要召開“金滿鬥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語句使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你對“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蕩動中舒捲張弛不定,有點龍吟具噦意味”一句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進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來源:江蘇期末題 答案 1.(1)參加的人員很多,場面巨集偉,氣勢壯觀。

(2)唱歌的時間長,一連三天才散場。

(3)參會的婦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

(4)老年人在場上格外興奮活躍。

2.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矮方桌,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聽曲子。

3.表面說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是傳歌,由老一代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4.肖像描寫,表現了老人的興奮活躍,熱情專注。

5.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歌聲的起伏變化,突出了歌唱場面的巨集偉,氣勢的壯觀。表達了作者對民間文化的由衷的讚賞。

閱讀理解答案6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用“福事”“禍事”分類概括歸納文中所寫之事。(用原文回答)

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禍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①此何遽不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說的的道理表現了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福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禍事:馬無故亡而人胡;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2.①這為什麼就不能成為福事呢?

②青壯年拿起武器作戰。

③唯獨他兒子腿腳有毛病,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3.禍福相生。(或:禍福相倚)

(意對即可)

閱讀理解答案7

①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麼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並不複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餘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②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侯,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③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選文中母親只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是: ,我們可以揣測出當時母親

的心理。

2、第②段中說“看到了母親的棺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足見“我” 之深。《三國演義》中也有在棺材旁掉淚的一幕,那是 (人名)悼念 (人名),死者的死因是 ,可見三國之爭情勢複雜。

3、作者在文中寫到:“這就是我‘永久的悔’”。那麼作者永久的悔是什麼呢?(用選文的原句回答),劃線的文末句在文中從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著什麼作用?

答:(1)作者永久的悔是:

(2)作用:內容上

結構上

4、作者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即使整天吃紅的。”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說說你的認識。

答:

5、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天,兒女們要送康乃馨給母親,以表達對親的感激之情,那麼今年的母親節你想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寫出你心中最想表達的話。

答:

參考答案: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無盡的思念和後悔。

2、悔恨;諸葛亮;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3、(1)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2)在內容上,結尾扣題進一步突出“永久的悔”;在結構上,呼應開頭,照應題目。

4、示例:同意;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不同意;從“忠孝”兩難全來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略”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閱讀理解答案8

街市和寺廟裡擁擠著人群,書房裡擁擠著書籍,為了擺脫擁擠,我們來到曠野。

擁擠是一種生命的奢侈,在奢侈中很難懂得珍惜。薩特說“他人就是地獄”,也許他很少來到曠野。不是田園別墅、遠郊牧場,而是渺無人煙的真正曠野,一眼望去,平沙漠漠,地老天荒。

真正的曠野是生命的負面,連一根小草都吝嗇著自己的蹤影。對人群來說它是一種陌生,但對地球來說卻是一種巨大的真實。被人類墾殖的地盤實在只是一種狹小的偶然,偶然之外的必然便是曠野。

這種漫無邊際的曠野比之於茫茫大海也只是小土一片,再把土地和大海加在一起,放到宇宙間立即又變成一粒塵埃。宇宙的無限空曠已經進入人們的想象,越想象越覺得即便是點滴生命也是最大的奇蹟。點點滴滴的生命居然能發育成長得像模像樣,真不知該如何來歡呼,如何來呵護,如何來珍愛。

前年,我與賈平凹先生同去新疆,在沙漠會合以後,見面他就說:“我被震撼了。”他說的是沙漠裡的胡楊樹。“沒有一滴水的,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枯死後又挺挺站立一千年,倒下後不散架、不腐朽又是一千年!”由此,我又想到歷代的佛教旅行家。他們長年累月跋涉於曠野,說是去取經,而最大的經典便是有關生命的證言。我想,在茫茫曠野裡,他們對惜生護生、善良慈悲的體驗比哪兒都要強烈。於是他們義無反顧地向另一個生命聚集地走去,把散落各地的生命聯結起來,一起投向“同體大悲”。無論是法顯、玄奘還是鑑真,居然都以柔弱的軀體把生命群落之間的萬水千山一一打通,這實在是一種至情至愛的精神實踐。早年讀譚嗣同的《仁學》,見他把“仁”的第一義定之為“通”,通中外、通上下、通人我,不甚明瞭,而當我追尋了佛教旅行家的足跡,便大致有所領悟:只有通,才有一種博大的仁愛;仁愛而不博大,就算不得真正的仁愛。

但是,當旅行家們為了關愛生命面在曠野問跋涉的時候,又必須付出慘重的生命代價。在生命最危急的關頭還在祈禱生命,這種發生在曠野裡的故事大多隨風飄散、亙古不知,而偶有傳聞則總會把忙於世俗的眾生驚醒。前些年上海旅行家餘純順在獨身徒步行走了整整八年之後葬身羅布泊,訊息傳來,一條長迭數千公里的無形槓桿立即架設起來了,槓桿的一端是一個孤獨的生命,另一端則是這個星球上最密集的生命聚合地之一——上海。冷漠的上海人被這條槓桿輕輕一撬竟然深切感應,一個小小的遺物展覽成天人如潮湧。當時我站在一邊曾經困惑:按照這座城市歷來極其講究實利估算的思維邏輯,餘純順沒有做出任何實利貢獻,展覽中的零星物件也沒有什麼審美價值.他們這是怎麼了?一時間全都變得痴痴迷迷?我想這隻能歸因於生命訊號的深層祕密。

敬畏生命必然慈悲。試想我們天天嫉妒和輕視的物件,也同樣是天地間奇蹟般的造化,居然與我們存活於同時同地,又同路同行,這實在是太大的緣分。“百年修得同船泣”,這種說法不僅毫不誇張,在我看來還說得不夠。請看遼闊的曠野連一點生命的蹤跡都找不到,等一隻飛鳥都要等上多少年,而要在宇宙f尋找生命,一開口就是多少光年,以光的速度搜索千年萬年還未曾搜尋到一點依稀的痕跡,我們只修個區區百年竟然能遇到與我們精確對應的生靈同船共歡。萬般珍惜還來不及呢,怎捨得互相糟踐!為了阻止糟踐,我們有時也要高聲斷喝,甚至施行懲罰,但這全然是出於對生命群體的慈悲。

人類也就是宇宙間一群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宇宙是我們的曠野,我們是宇宙間的法顯和玄奘,或者是個餘純順,但我們的身影比蚊螻還要細微萬倍。曾聽到過《出埃及記》那悲愴的歌聲,簡薄的行囊,粗糲的衣履,蒼涼的目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不清楚.在這樣的長途聞,我們除了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關愛,還能做什麼呢?

人類,偉大而又無奈。只要時時仰望太空,面對曠野,就會什麼也不在乎了,最後只剩下兩個字:善和愛。我們因此而還能跋涉,因此而還有喜樂,因此而還叫人類.既嘆行路難,又作逍遙遊;身寄星雲,愛及八荒;雖然微若蟻螻,卻也圓融安詳——能夠如此,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餘秋雨作品集》有刪改)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折和概括,不準確的兩項是( )(4分)

A.被人類墾殖的地盤只是一種機緣狹小的偶然,而曠野才是確定不移的必然。

B.與無限空曠的宇宙相比即便是漫無邊際的曠野加上茫茫大海也好像一粒塵埃。

C.歷代的佛教旅行家們長年累月跋涉於曠野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有關生命體驗的探索。

D.在無限空曠的宇宙之中,我們能同活於此時此地,又同路同行,實在是一種很難得的緣分,所以我們彼此要慈悲珍惜。

E.人類就是宇宙間一群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長途跋涉中,我們只有互相挾持、互相援救、互相關愛,否則什麼事都很難做成。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E 解析:C項,“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有關生命體驗的探索”有誤,“有關生命體驗的探索”只是他們取經過程中跋涉曠野、遭遇危機時的行為和精神的表現以及感受,不能說是最終目的;目的應是“關愛生命”。(“旅行家們為了關愛生命而在曠野間跋涉”)E項,“……什麼事也做不了”理解有偏,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應該做。作者意思是人類除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關愛外,再做其他事也沒有意義了。

【思路點撥】回答本題,先在文中分別找到備選項內容的對應語段,採用比對方法,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

16.文章由“曠野”聯想到了哪幾件事?作看將兩者結合起來寫有何作用?(6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聯想到了沙漠裡的胡揚樹,法顯、玄奘等佛教旅行家,上海旅行家餘純順。(2分,答對2處1分,答對三處2分)作用:作者之所以選用這些事例,一是為了渲染宇宙曠野的浩瀚偉大與廣博(2分);二是為了襯托生命個體的渺小、孤獨與頑強(2分)。 解析:本題的答題區間在文章第5、6段;先要理解“曠野”的含義,再結合聯想事例談作用“襯托生命個體的渺小、孤獨與頑強”。

【思路點撥】做“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類題目,首先要確認與題目要求有關的資訊區間,然後把所給選項的資訊與原文中的內容進行對應比較,最後緊扣語境,結合題幹中的相關要求準確篩選。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第二步,把握題幹,確定答題區間。閱讀題乾的設定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性的,而後者是隱性的,但又是最關鍵的,審題時要通過分析前兩者把握命題意圖。資訊篩選的主要依據是題乾和文字。

17.結合全文,理解文中畫線句的含意。(6分)

(1) 只有通,才有一種博大的仁愛;仁愛而不博大,就算不得真正的仁愛。(3分)

(2) 為了阻止糟踐,我們有時也要高聲斷喝,甚至施行懲罰,但這全然是出於對生命群體的慈悲。(3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鑑賞評價)。

【答案解析】(1)只有把柔弱的軀體同與生命群落密切相關的社會與自然一一聯絡起來,通徹中外、上下以及人我之後,那才是一種至情、至愛、至理的仁愛。(3分)(2)作為渺小生靈的人能“修得同船渡”,的確不易,所以我們要努力維護人生百年的和平,和諧共處,惺惺相惜,對破壞人類和平、和諧的事情,要敢於阻止並與之鬥爭。(3分) 解析:根據題幹“結合全文”,因此要先將句子迴歸文字;理解句中關鍵詞的意義如“通”的含義是“把柔弱的軀體同與生命群落密切相關的社會與自然一一聯絡起來”,“慈悲”的含義是“我們要努力維護人生百年的和平,和諧共處”。

【思路點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的方法:①關鍵句——定位解意。所謂關鍵句,就是對顯示文章結構或揭示文章主旨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定位解意就是根據關鍵句在文段或全文中的位置來判斷它的作用,從而理解其含意。②複雜句——語法解意。語法解意主要用於理解結構比較複雜、內涵十分豐富的句子或句群。③修辭句——還原解意。這裡所謂“還原”,就是根據語句的修辭方式對句子的內意和外意進行解析。例如根據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透過句子的字面意義揭示出作者想表達的實在意思或句子的深層含意。理解這類句子,第一步是先確定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格,第二步再將句子“還原”。④含蓄句——依境解意。含蓄句,指的是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的句子。依境解意的“境”包含兩層意思:寫作背景和語言環境。有些語句不能只看其表面含意,只有聯絡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瞭解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在文章主旨的關照下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語句,才能理解那些含蓄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文章結尾,作者說:“只要時時仰望太空,面對曠野,就會什麼也不在乎了”,請結合文字和下面的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要求觀點明確,闡述合理,有說服力。(6分)

阿爾貝特·史懷哲認為:

(1)敬畏生命、生命之間的休慼與共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2)善能儲存和促進生命,惡能阻礙和毀滅生命。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探究散文的意蘊和創作意圖的能力,能力層次為F(探究)。

【答案解析】我們要敬畏生命,懂得慈悲為懷,互相扶持和關懷。(觀點2分)在宇宙長河中,人類只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十分卑微的流浪者,在人類艱難的長途跋涉中,我們唯有的生命意義和價值也就是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關愛了。(2分)曠野何其博大,人類何其渺小,因此我們既感嘆行路難,又要作逍遙遊,既要身寄星雲,也要愛及八荒,人雖微若蟻螻,卻要懂得安詳,既要敬畏生命,更要懂得慈悲為懷。(2分) 解析:這是道開放題,意思相近,合理即可。先要明確觀點,再要聯絡文字,注意條理性,邏輯性。

【思路點撥】評價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方法:①利用文章的結構讀懂文章,把握全文,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些文章的結構是極富有層次感的,它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是讀者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的突破點。只要讀者能簡單勾勒出文章的大體結構圖,分析出文章段落層次之間的關係,就易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這是閱讀理解題的第一步,也是評價作品最關鍵的一步。②從小處入手,抓重點語句,篩選關鍵資訊。現代文命題的方式是小中見大,即選取文中一個很小的切入口,或一句話、一個動作來考查你的評價能力。因此,我們解題的時候就要相應的抓住一個場景、一個細節、一句道白,利用關鍵性的語言揭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並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③做到一個結合,遵循兩個原則。一個結合指的是尊重原文與自我發揮相結合,兩個原則指的是一分為二和知人論世兩個原則。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分析和評價要以正確的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辯證法為基本的分析法,並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特有的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

閱讀理解答案9

盼望

海子媽從村長家出來,細腳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邁得特別輕快。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螞蚱紛紛向深草裡飛濺。海子媽手中緊緊地攥著一封信,是海子從部隊寄來的。海子當海軍已兩年,新兵時來信很勤。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懶惰了,有時兩三個月來一封信,有一次,還把給戰友的信裝錯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媽把沉甸甸的信捏了個遍。

海子媽路過自家的油菜地也沒顧上看花開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裡趕。

其實,家裡這會兒沒人。海子是老么,哥姐們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鎮上的國小當民辦教師,還沒放學。但海子媽還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讓老頭子一進門就得到這個喜訊。她知道,老頭子盼得厲害,雖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該來信了咋還不來時,他總是平平淡淡地說:“來了來,不來罷。”但她還是發現,好幾次老頭子對著相框子裡的海子呆望。那張相片是海子年前探親時帶回來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學擠了一屋子,其中一個叫婭妮的閨女長得真水靈,像畫里人似的。

海子媽回到家,就徑直從堂屋的櫃子上抱下那隻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裡面共有16封信,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總要他爹連念三遍,一字一句聽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樣放到匣子裡,等想海子了再拿出來溫習。時間一長,她幾乎能準確地複述出匣子裡任何一封信的內容。

海子爹一進門就聞到了油潑辣子的香氣,當下飢腸轆轆。一邊洗手一邊問:“老婆子,今兒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媽把表情裝得平靜,邊說邊將辣子、醋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幾下沒猜到,就從鍋臺上抱起老碗麵呼呼嚕嚕起來。海子媽上前把碗口一捂:“先念信,先念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過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細細端詳了一遍,眼圈就發紅了。這幾天他老夢見海子,在槍林彈雨中海子受了傷,他和海子媽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他們,跟著那個叫婭妮的姑娘走了。這個夢折磨著他,但他不敢說給老伴兒聽。

拆開信,信封裡有好幾張照片,藍瑩瑩的海水,雄偉壯觀的軍艦。海子站在戰艦上咋看咋英武,咋看咋帥氣。海子媽的熱淚沿著滿臉錯亂縱橫的皺紋落在了相片上。她沒有見過海,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確是個美地方,倏然間她感到老頭子給娃取“海子”這名字很有文化。

海子爹展開信陡然有些驚慌,看著密密麻麻的字跡,他卻支支吾吾念不出音來。

“念,快念呀,別光顧自個兒高興。”海子媽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個寒顫,高聲而動情地念了起來:“親愛的爹、媽,孩兒在部隊一切都好……”唸完長長的信,海於爹已經淚流滿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學校。海子媽還想聽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剛剛國中畢業的栓娃給她念,栓娃照著信一字一句認真地念了起來:“親愛的婭妮,我在部隊很想念你……”

(選自《解放軍文藝》,有刪改)

1.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在具體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2分)

①海子是老么,哥姐們都有了自己的光景。 光景:

②每次收到信,她總要他爹連念三遍,一字一句聽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樣放到匣子裡,等想海子了再拿出來溫習。溫習:

2.請你找出本文的線索,概括本文主旨。(5分)

①線索:

②主旨:

3.細讀畫線句子,揣摩海子爹複雜的心理,並作簡要分析。(4分)

4.選出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螞蚱紛紛向深草裡飛濺。”屬於景物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海子媽急於趕回家報喜訊的激動和喜悅心情。

B.文章的結尾在栓娃的讀信聲中戛然而止,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C.海子媽感到海子爹很有文化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個民辦教師。

D.文章有許多出色的細節描寫,從海子媽“緊緊地攥著信”,可以看出她視信如珍寶。

5.假如遇見了海子,你會提醒他什麼?(要求用上1個與父母有關的俗語)(3分)

參考答案:

1.①家庭、事業。(1分)②重複看,重複想。(1分)2.①海子的信。(2分)②通過父母對兒子的熱切思念與兒子對父母的忽視進行對比.(1分)委婉批評年輕人不懂關心父母的行為。(2分)(意對即可)3.“打寒顫”和“淚流滿面”寫出海子爹很激動,因兒子錯寄的信而傷透了心,(2分)把信的內容念成兒子的想念,是不想讓海子媽傷心,寫出他對妻子的愛。(2分)4.C(海子媽是從相片看到海,然後才想到的。)5.示例:海子,“兒行千里母擔憂”,出門在外,多給你父母一份關心、一份問候!(俗語1分.表達合理1分)

閱讀理解答案10

……我留意臺階兩旁是他手栽的兩株垂楊柳,草坪中央有個睡蓮池。他感慨良深地對我說:“栽垂柳的時候,我那小子才五歲,如今在一條核潛艇上當總機械長了。姑娘在哈佛教書。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可能性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長甸,想隆福寺。這裡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

接著,他又指著花園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說:“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那是我們家的‘北海’。”

……

他告訴我,時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兒並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1.用一句話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

2.從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並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3.朋友雖久居海外,仍稱自己的兒子是“小子”,女兒是“姑娘”,用一句唐詩來概括這種情景。

4.仿照“這裡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用“一……,就……”造句。

5.朋友懷念家鄉,具體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把它們找出來,並予以歸類。

所想:①

所做:①

6.文中友人到了外國,要“我”從中國帶幾顆棗核,而且把家裡也佈置得像以前在家鄉的模樣,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

參考答案:1.朋友向我傾訴思鄉之情。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3.鄉音無改鬢毛衰。

4.例如:一到暑假我就要約上幾個好朋友去游泳。

5.所想:①有地方特色的場所和建築:廠甸、隆福寺、衚衕

②家鄉的風俗習俗:過舊曆年

③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棗樹;

所做:①堆假山

②種垂柳、養睡蓮、植棗樹

6.“略”

閱讀理解答案11

水亭

蔡確(宋)①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注]①這是蔡確夏曰遊車蓋亭時所作的十首絕句中的一首,又題為《夏日登車蓋亭》。車蓋亭,位於北宋時安陸境內,蔡確在哲宗元祜年間被貶到此地。

②蔡確,北宋人,神宗年間做了宰相。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被罷,出知陳州,徙安州、鄧州,又因《遊車蓋亭》詩語涉譏訕朝廷而被追貶英州別駕、新州安置,後卒於貶所。

8.全詩描繪了什麼樣的生活場景?請做具體分析。(4分)

答:

9.《楚辭?漁父》中道:“漁父莞爾而笑,鼓榿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言。”此詩中用到了其中兩個典故,請指出並說說用典的藝術效果。(4分)

答:

參考答案:

8.紙屏風,石枕頭,竹製床,詩人獨臥看書,倦意襲來,隨手把書拋在身旁沉沉睡去。醒來精神一振,獨自莞爾一笑,聽到江上傳來幾聲漁笛。(2分)全詩描繪了一幅悠然、清閒的生活場景。(2分)

9.詩中用了“莞爾而笑”和“滄浪”兩個典故。(1分)詩人以漁父自比,表現了雖身處官場,卻嚮往自由,親近自然,追求自在隨意的生活。(2分)含意深沉而貼切自然。(1分)

閱讀理解答案12

題壁

無名氏

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

爭似滿爐煨榾柮,漫騰騰地暖烘烘。

[注]①題壁:據(宋詩紀事)卷九十六記載,這是題寫在嵩山峻極中院的法堂後簷壁間的詩。本詩選自《千家詩》。②爭似:怎似。③榾柮 (gu duo):樹根。

(1)本詩以燒火為喻,通過描寫自然景觀闡述人生的哲理,勸諭世人。本詩蘊含著怎樣的哲理,請作簡要概述。(3分)

(2)這首詩對比手法的運用很有特色。試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3分)

參考答案

(1)(3分)這首詩描寫了茅草火勢大、頃刻而滅和樹根暖烘烘、時間持久的不同特點(1分),勸諭世人為人處世不能虛空而要紮實(2分)。(意思對即可)

(2)(3分)①茅草燃燒前後情況的對比。兩個驀地強調其時間之短、反差之大。②燒茅草與燒樹根不同狀態對比。驀地燒天與漫騰騰地突出茅草的轟轟烈烈與樹根的不動聲色。③驀地空與暖烘烘對比,強調二者結果一虛空、一實在。(答對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即可。)

閱讀理解答案1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開鐮

周克武

①夏天剛走,秋色就悄悄點染了山村萬物。

②高梁紅了,瓜果熟了,巖坎上的野山菊搖盪著粉黃的花朵,遠遠地就聞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動的是滿壟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風拂動下,身姿搖曳,泛起一層層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齊刷刷地勾下頭,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樣。

④這時候,父親最忙,一天幾次往田邊跑。晨曦裡,看幾回;夕陽下,又看幾回。(甲)他走上田埂,彎腰捋一束稻穗,攤開手掌吹吹,然後瞪大眼睛默默地數著飽滿澄黃的穀粒:一、二、三……一抹落日灑在他臉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將呱呱落地一樣陶醉。

⑤稻香氤氳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圓潤。月光裡,我又看見父親蹲在老屋的牆根磨刀。他輕輕給鐮刀濺上水,彎彎的刀葉開始在磨刀石上有節奏地滑動,隨著父親的雙臂一屈一伸,鏽跡漸漸褪去。月色下,鋥亮的刀口銀光閃爍。

密封裝訂線⑥“老倌子,喝口水。”母親遞上一杯涼茶。

⑦“等一等”,父親擺擺頭,“明天開鐮啦,還有好幾把呢!”

⑧聽得出,“開鐮”二字是從父親的心底迸出來的,他喜凝眉梢,滿臉愜意。

⑨父親一年到頭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滿倉。還是在大雪紛飛的除夕夜,父親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語:好啊,瑞雪兆豐年。緊接著焚香秉燭,祭拜天地神靈,祈禱來年五穀豐登。早春的日子,濛濛細雨像篩糠似的下。父親頭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掛只盛滿了種子的小蘿筐,伸手從筐裡抓一把剛剛生出嬌黃嫩芽的種穀,在秧田的上空丟擲一條條弧線,播下一年的豐收夢。六月天,烈日當空,田裡的禾苗被炙烤得無力地垂下了頎長的葉片。他跳上水車,拼命蹬動車軲轆,流水和著他的汗水,嘩嘩地灌滿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過去,田壟裡青了又黃,父親倚門遠眺,滿壟的稻香彷彿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終於開鐮了。

黃澄澄的田疇上,“嚓嚓嚓嚓”的割禾聲由近而遠,彷彿在頻頻傳遞泥土的回報。父親彎腰挑起剛打下的第一擔新谷,試試,覺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擔擔帶著泥土香味的穀子,伴隨父親吱吱呀呀晃動的扁擔,漸漸堆滿了老屋前面的晒穀坪。

秋陽如虎,偏西的日頭還是那樣熾熱灼人,父親渾身沒剩一根幹紗。許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羅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樹蔭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卻一直定定地盯著晒穀坪裡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臉寵上溢滿了自信。

我知道,此刻在父親心裡,他收割的不只是耕雲播雨的回報,也是來年的踏實與祥和。

(乙)父親躬身捧起一把穀子湊到鼻尖聞了聞,沉思片刻,又慢慢張開五指,任由俗粒從指縫間簌簌地灑落下來。也許他又在盤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綠了。

突然,父親掐滅菸蒂,霍地走起來,把我叫到他身邊問:

“看問了嗎?”

“看見什麼?”我一臉茫然。

“你看坪裡大堆小堆的谷,這就叫堆金積玉。”父親讀過私塾,常常搬出舊書上的這類句子教育我。

我笑了笑,不以為然。他的臉霎時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種田沒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說,“其實,你想想嘍,泥巴一尺深,翻過來有黃金呢!”

一陣清風掠過,驅散了周身的燥熱。我呆呆地站立,半晌無語,抬眼望望對面那片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的梯田,一種感覺倏忽而生:父親沒有傳奇,一生的精彩長在地時。(選自《湖南日報》,有刪改)

1.分析文中第⑨節畫線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多處運用了細節描寫,請從(甲)(乙)中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全文,簡要分析第節中“其實,你想想嘍,泥巴一尺深,翻過來有黃金呢!”這句話的含義及其對“我”的影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文章結尾“父親沒有傳奇,一生的精彩長在地裡”這句話,談談你對文中父親形象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運用環境描寫,寫出了天氣的炎熱,表現了父親的辛勞。

2.(甲)本句用“走”“彎”“捋”“攤”“吹”“瞪”“數”等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表現了父親在開鐮前對豐收的期盼。

(乙)本句用“躬身”“捧”“湊”“沉思”“張”等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表現了父親在豐收後的喜悅和滿足之情,以及對於土地的深深的愛。

3.含義:只要你對土地有付出,土地就會給你回報。影響:通過這句話讓“我”由瞧不起種田到對一生“耕雲播雨”的父親充滿了敬意。

4.父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農民,他在一生中並沒有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勤勞、淳樸、厚道,把一生的理想、執著、渴望、歡樂都寄託在土地上,抒寫了精彩、豐厚的人生,是廣大農民形象的代表。

閱讀理解答案14

 朋友

(1)據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天到公園遊春,這公園裡恰巧有動物園,順路就去拜訪一次朋友。逛了一圈發覺,我們的動物朋友雖然個個安居無憂,但骨子裡卻並不快樂。

(2)鴕鳥眼窩深黑,像紋過眼線塗過眼影的時髦女人,只是少了在沙漠鄉下時的那份活氣,心事重重,是鄉愁吧?藍孔雀昂首踱步,依然美麗依然驕傲也依然虛榮,囚禁中也不忘爭豔之能事,籠外有亮麗的衣物閃動,它立即開啟金碧輝煌的屏。可惜較少丁奇花異草的熱帶風光的烘托,雀屏很黯淡,好像從箱底翻出一段陳年織錦。

(3)說黯淡,梅花鹿最黯淡。鹿之美,是動態的美:大大的溫柔的雙眸,警覺的耳,細瘦有力的腿,一盤丫丫杈杈的角像一盤漂亮的灌木,稍有風吹草動便四蹄生風絕塵而去,真神仙中物,我們的壽星和老外的聖誕老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它。而如今梅花鹿有些懨懨的,望望天嗅嗅地,有什麼值得再奔跑一回呢?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梅花鹿的神采飛揚之美是死於安樂了。

(4)①獅籠前人聲喧譁,一對慵怠的獅子對人們的熱情呼喚,置若罔聞,誰也別想聽到人們振聾發聵的吼聲。②到了受制於人的田地,英雄懶尋舊夢。③獅子的近鄰是東北虎,山大王失去了山林也就失去了他的王位失去了威嚴。④鐵柵外的人們敲擊叫喊扔果皮扔瓶蓋隨手撿起的東西。⑤籠中有一方小水池,雜物漂在水中,人們在自身絕對安全的條件下總欣賞大王之怒。⑥山大王終於被惹怒了,它奮身而起邁著虎步圍著小池不停地兜圈子,同時甩出有力的虎尾橫掃水面,水花潑濺開來濺溼了人們的頭腦衣衫,人們更加興奮地扔更多的雜物。⑦山大王想跳澗,想過崖,想縱身一躍,想一撲一剪,但是這小小的鐵籠不是蒼莽的大山,它只好潛伏爪牙忍受,只有更激烈的甩尾巴兜圈子。⑧虎落平陽困獸猶鬥這兩條人類辭典中的成語,此時令我身受同感。

(5)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居高臨下把朋友弄來因中關著供養,磨滅它們個性,供我們收藏觀賞甚為戲耍,朋友們的骨子裡真的很不快樂呢。

1.(1)段開頭句中,劃線的據說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段劃橫線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2)段的語言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段說鴕鳥心事重重,你猜猜它的心事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描寫孔雀的藍屏,好像從箱底韶出的一段陳年織錦,作者用這樣的比喻意圖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梅花鹿的神采飛揚之美是死於安樂了一句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梅花鹿因為神采飛揚而死了。

B.梅花鹿因生活安逸而失去了神采飛揚之美。

C.梅花鹿因為美而死了。

D.梅花鹿因生活安逸而死了。

7.給(4)段劃分層次正確的-項是( )

A.①/②⑧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8.(5)段結尾,重複朋友們的骨子裡真的很不快樂呢,其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月考題

答案 1.不能,因為人類並沒有真正把動物當作朋友,只是說說而已。

2.點明中心。

3.生動,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4.想念沙漠裡的生活。

5.生動表現了籠中孔雀失去了往日的豔麗,令人深思。

6.B

7.B

8.突出中心,引起人們反思。

閱讀理解答案15

水飯阿成說來有趣兒。昔年的伏日,滿世界通亮。小崽時的我,隨母親過那個街肆,見了那個中年哥哥的涼粉擔子,心裡一下子就沒了本分,說:“媽,我餓。” 、“什麼?”

母親厲起了眼睛。我立即改口,說“我熱”。

母親說,好寶,媽傍晚給你淘水飯吃。

母親對我們一干兒女是很愛的。但愛得很原則,眼睛是容不得沒有分寸的孩子的。

路上,母親就對我講:“六子,給媽早些長大,長成大小夥子,拉煤,伐木,放山,掙了錢,請媽媽好好吃頓涼粉兒,讓媽也闊一回。行嗎?”

我說,行呀行呀。

媽臉上幸福得不行,使勁摩挲我的頭,笑著說:“兒呀,好大的口氣吆!傻小子,到時候,怕你媳婦捨不得給媽花這份閒錢啦。”

水飯,大約為東北所獨有。南方庶民消夏的主食是怎樣?吃茶泡飯嗎?或是吃涼粉?實在在腦子裡揣不出個模樣採的。

東北的水飯,於我,只吃過兩種。一種是小米水飯,一種是高粱米水飯。偶然還聽說過,有大米水飯。這一宗,我卻不敢說,大米在當時的東北,是很珍貴的,每人每月只配給二斤。用它來做水飯,吃了不心疼嗎?平日裡吃了它,年節又吃什麼?

水飯的做法,均是把米煮好(但不要煮過了。

太爛,粉了。那樣的水飯,男人要責罵的),然後,搖上一桶乍涼乍涼的井水(那時沒人知道自來水),在簸筐裡,反反覆覆地淘,直冰得兩手通紅,再兌上適量的井水,水飯便成了。

吃水飯,菜要特殊些。平日裡的燉豆腐呀,烀土豆呀,就不能做。也不對路。倘真要擺到飯桌上,男人的臉就看不得了,話罵得很難聽。吃水飯,總要有一碟稀醬。這種醬,是黃豆醃成的醬,噴香,是自家醃的,一家一缸,家家的婦女都暗裡使巧。等醬成了,王家李家,張嫂劉嫂,比一比!誰家的味道最好,女人的臉上就多幾分wu mei____,幾分怡情。

吃水飯,要有蔥。需是新蔥。水洗了它,順著齊了刀,碼在碟裡(有道是:大蔥zhan____大醬,越吃越白胖)。還有一種東北人稱“生菜”的東西,天生水質,隔夜不成。還要有幾碟鹹菜,成黃瓜呀,芥菜絲呀,蒜茄子呀(蒜茄子最棒了。兒女們的筷子上要有出息。蒜茄子多是給父輩佐酒的)。

飯桌,院子裡,濃陰下,擺正了。一桌錦繡!

父親上座。有燒酒一壺。吃哎吃哎。父親糙手一揮,一干兒女,勾頭便造。乍涼乍涼的水飯,竟然出滿額的汗。

日頭優美地落下去了。

三十年過去。母親早已辭世了。當年的小崽,成了父一輩了。沒有去拉煤,沒有去伐木,反倒弄成了可憐的寫手。

母親的祭日,我備好多種米,做了水飯。恐其涼度不夠,又在冰箱裡降了溫,飯桌上瀟瀟灑灑擺妥。新潮的女兒便問:“爸,這是什麼?”“水飯。”

“水飯?!上帝,太原始了——”

女兒早早地下了桌,只有老婆一旁訕訕地陪著,奇怪地瞅著我。世界一下子侷促得不行。

我慢慢地吃著水飯,直到昔年的那輪金透逢的大月,飽飽地升了起來。

(1)根據拼音,寫出文中應填入的詞語。(2分)wu mei____ zhan____

(2)本文以____ 為線索,由開頭的“我”想吃涼粉引出水飯,接著寫____,再寫____,最後寫_____。(4分)

(3)根據語境,解釋畫線句子的含意。(2分)

兒女們的筷子上要有出息。

(4)簡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2分)

飯桌,院子裡,濃陰下,擺正了。一桌錦繡!

(5)本文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性?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表現了胡適先生的母親怎樣的品性?(4分)

①本文母親的品性:

②胡適先生母親的品性:

2.(1)嫵媚蘸(2)水飯怎樣做水飯一家人吃水飯“我”用水飯祭奠母親(3)兒女們要懂道理,守規矩,好菜要先讓父親吃,不能自己先搶著吃。

(4)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吃水飯時飯菜的豐盛,表現了一家人吃水飯時的喜悅心情。

(5)①勤勞儉樸、善於持家、愛兒女但愛得有原則。

②嚴師慈母;寬容、溫和、善良;“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