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5篇)

作文7.28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5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是戰國時期儒家大師孟子寫的。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它的篇幅雖短,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同時我也體會出這樣一個道理;逆境使 人立志,順境使人喪志。

不是嗎?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這六位個人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克服重重的困難,銳意進取,成了有所作為的人,雖然原來他們並不為人們所知。其實,這種人是很多的.。

大家都聽說過“臥薪嚐膽” 這個故事吧。它說的是春秋時代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帶著妻子到吳國去給吳王當差當奴僕。回國後,勾踐為了不致讓安逸的生活把自己報仇的決心消磨掉,夜間睡在柴草上,並在住處懸掛著苦膽,吃飯睡覺之前經常嚐嚐那膽的苦味,以激勵自己的鬥志。經過長期準備越國打敗了吳國,雪了國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身處逆境,只要勇於拼搏,有堅強的毅力,是可以戰勝困難的。

但是如果安於享樂,不奮發向上,就會一落千丈無所作為。 我國古代有一位秀才叫江淹,他很有才氣,他的詩 也曾轟動一時,但由於後來做了大官在順境中生活,喪失了學習之志,整天安於享樂,結果使自己的才氣衰退到和平常人無異。後人為了不重蹈江淹的覆轍,總結出一句話成語叫“江主才盡”。可見,安於享樂危害之大。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 ,因為一直處在逆境之中,也曾

經在學習上鬆懈過。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我得了全班第一名,就開始飄飄然了,老師要求我們背古文《曹劌論戰》,我只是草率地看了兩遍,結果默寫時有好幾處默不出來。第二次單元測試,許多同學都取得了好成績,我只考了近八十分。這次考試使 我的頭腦清醒了,我為自己沒有樹立遠大和理想而感到羞愧,同時我暗暗地給自己鼓勵,千萬不能洩氣,應該在逆境中奮發向上,百折不撓地向前邁進。我總結了考試中不好的原因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確了學習目的在畢業考試中,我的語文成績終於獲得了全班第一名。可是我並不滿足,因為我知道海水舀不盡,知識學不完,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說過:“一個人總要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會不知不覺沉下去的”。是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些在逆境中不懈努力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對社會做出貢獻,。

我學習了這篇文章,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會得到最深還是這兩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2

曾經有個故事:沙丁魚生性不好動,經過長途運輸後,往往缺氧而死。倘若放入幾條它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不得不拼命遊動,如此反倒不因缺氧而亡。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放眼世界,小到個人、團隊的進取,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的發展,無不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對於個人而言,“生於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勾踐臥薪嚐膽就是這樣的楷模。而紂王建酒池肉林,是“死於安樂”的典型。海爾張瑞敏常說“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微軟比爾蓋茨亦有言:“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正是強烈的憂患意識使他們常備不懈獲得成功。“安不忘危,盛必慮衰”,讓我們在憂患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不能在享樂中走向衰敗。對於團隊而言,憂患意識促使團隊不斷進取,反之,團隊則將“死於安樂”。昔日的諾基亞,雄霸天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公司對市場的變化不以為然,公司仍固執地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優勢,公司對iPhone的發展是那麼置若罔聞,最終導致今日的諾基亞四面楚歌。古人云:“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在自我陶醉中,危險必然悄然降臨;不能居安而思危,就不能防範於未然;沒有高瞻遠矚,就容易“死於安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優酷和土豆處安而不沉溺,雖居前而不鬆懈。2個月前,驚蟄剛過,優酷和土豆就宣佈合併,這一不亞於春雷的聲音立刻震驚我們。是什麼迫使這對排名前二的網路視訊冤家牽手合作?是激烈的商業競爭,更是骨子裡強烈的憂患意識。商海沉浮的危機感、緊迫感,促使兩家大佬強強聯手。“畏亡者存,畏危者安”,團隊要時刻警惕未來的困境和危難,才能不斷進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

地震高發、資源稀缺的日本,將花期短暫的櫻花作為國花,來告誡國人美好易瞬間即逝,要有憂患意識,要把握當下。當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時,他們不談“崛起”,仍在談論《日本沉沒》等科幻小說和“列島沉沒、資源匱乏、生存危機”等,人人持續強化憂患意識。金融危機的當下,冰島、希臘因過度安樂而破產。

而我國亦曾經類似。 “萬方來朝,海內承平”的康乾盛世中,憂患意識日漸消磨,武備不修,防務廢弛,終在帝國主義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擊下,喪權失地,生靈塗炭,蒙受百年國恥。而如今在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國際大都市”等政績工程中,又尚存幾許“憂患意識”?為此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兩個清醒”,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一個國家要如此未雨綢繆,才能立於不敗。同沙丁魚一樣,時刻想著桶裡的危險,才能不斷進取,立於不敗。

讓我們默唸“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亡則存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3

憂患可以使擔當大任的人經得住苦難的考驗,可以促進人類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

經受磨練,方能“稱王”球王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採訪他:“您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也是《孟子》中的一段話。這番話說的是:承擔重任的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藉以提高他的競爭能力。做一個人,一個發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要用"憂患"做為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傑做出的豐功偉績,都缺不了"憂患"意識做為精神支柱,這也體現出憂患的重要。

比如愛迪生,為人類做了巨大貢獻,而他小時侯卻家境貧寒,所以,他省吃儉用、積攢零錢、購置儀器、配件,創出一千三百多項發明,才得以人類社會發生了鉅變。這又憑著什麼?還不是憑藉他的智慧與刻苦鑽研精神,而這精神從哪兒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就是憂患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憂患的思想,只有抱著這樣一種態度,自己的學業就會有成,自己的事業才會成功!

但又如一個退休老幹部,年輕時飽經風霜,現在過上好日子後整天只想怎樣養生,如何享受,最終墮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人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何在?原因在於他心中沒有憂患做支撐,結果就像那些鹿一樣敗下陣來,最終被社會淘汰。

因此,我認為只有抵制不正之風,發揚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經久不衰,繁榮富強!若想做到這些,就必須有"憂患"精神來做我們的立國之本!

那就讓我們憂患起來,懷著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壓力的挑戰。要有恆久的毅力和登上人生舞臺前的那平和的心境,不求登峰造極,只求問心無愧;做人須經得起風雨,得意、失意都不必在意;戰勝心中的壓力,相信自己,以平常心挑戰到底,堅持到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4

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有高遠的目標,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大部分人都習慣將自己圈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往往不願意邁出一步,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享樂,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了。這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舒適區總有一天會被別人闖進,自己也會被別人超越,等到那時,他才會明白,走出舒適區,探索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有憂患意識是何等的重要;而自己的只顧玩樂,不思進取,最終讓自己悔恨不已,只是那時為時已晚。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當今社會,這一道理處處都有體現。許多年輕人往往滿足於當下,沒有向上奮鬥的意識,整日貪圖玩樂,這樣的結果便是自己的位置被別人取代。可那些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們身處逆境甚至困境中,卻不消極,他們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做得出色後,再去探索新的領域,攀登新的高度,他們學習新的知識,讓自己做到最好,把潛力發揮到極致,他們一步一步向上走,最終成為無人可敵、無可替代之人。優秀不是指某一領域的出色或突出,而是指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試看那些成功了的人,哪一個不是做到了極致,並繼續學習呢?

在我們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每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伴隨著我們之間的良性競爭不斷髮生變化。有的同學取得了好成績後,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不想著為下一次的進步而繼續努力,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可有些同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反而謙虛謹慎,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我,讓自己無可匹敵,他們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他們正是眾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自打體育成績計入會考總分後,同學們的學習重心也有所偏移,由全身心投入文化課轉向體育課也需要好好學習。深知自己體育是弱項的就更需加把勁,一點點地學習,一點點地進步。可也有一些明知自己實力不如人,卻深信“臨陣磨槍”,說會考前再練來得及,孰不知身體素質就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結果他們的成績自然與功夫下在平時的人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憂患意識不是指對所擁有的東西患得患失,被擾得心神不寧,而是指對未到來的卻已預知的`事物做好充分的準備,那樣即使突然到來也能冷靜面對,正所謂“未雨綢繆”。

一味地享樂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一味的患得患失會使自己身心俱憊,只有將兩者平衡好,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探索新事物,才能做得更好,目標才有希望、有可能實現。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平時的榮耀中,得意忘形,還不如腳踏實地,做好自我,那時當我們看著後面洶湧而來的波濤,我們沒有懼怕,有的只是加快步伐,昂首闊步,追趕甚至超越時光的腳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文5

翻開歷史的長卷,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無比強大的朝代掀起塵土衝我咆哮著,卻又帶著哀怨慢慢遠去。

遙想始皇當年,君臨天下,意氣風發,自比三皇五帝,以為萬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長城,建麗陵,阿房宮雄偉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數日不熄。

這不就是安樂的好處嗎?

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如此看來,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礪的嗎?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時創《離騷》,左丘失明後著《國語》,韓非子囚秦寫《說難》,司馬遷遭宮刑完《史記》。縱觀千古,有幾個偉人又不是“苦命人”?

於是,孟子又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歐陽修所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這個道理?

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犯錯誤時)在內心受到困擾,思慮阻塞以後才能奮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現到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才被人瞭解。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像這樣的)國家經常會滅亡。

縱觀千古,哪一個朝代又不是這樣?難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難嗎?不,不難。只是那一顆顆勵精圖治的心,在長年累月的紙醉金迷中,失去了當年銳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邊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軟體動物體內發生病變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進入貝殼而形成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講,珍珠只是一種奢侈一點的裝飾品而已,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條件——那是血與肉的代價啊!

所以,孟子又說:“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還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沒嘗過坐船的苦,哭鬧得讓人心煩,大家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一位哲學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幾經沉浮才拉他上船。從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頓,有說有笑。原因何在?哲學家說,歷經滅頂之災的憂患,才知安樂的`價值。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沒去過地獄的人,永遠都不認識天堂!如今,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輩辛勤闖下的一片天地,揮霍乾淨。也許,他們的父輩給他們了許多財富,但獨獨就忘了一件寶貝——磨礪。自古英雄多磨礪,不是嗎?磨礪不也是成功必須的一塊基石嗎?我們才不是要做溫室之綻放,而是想在藍天中搏擊!

只聽得孟子喃喃自語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