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3篇

作文1.8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3篇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1

孟子在一名篇中講述了安逸與存亡之間的關係,他總結為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丘明也有一句名言:“宴安鳩毒,不可懷也。”由此可見,在先賢的眼中,貪圖安逸無異於慢性自殺,是成功的大忌。

貪圖安逸其實就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想法,只會讓人在蜜糖中被膩死,迎來毀滅。傷仲永的故事無疑是一聲響亮的警鐘聲。只因小時的才華便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沉醉於眾人的讚賞,迷失在榮華的迷陣,安臥於安逸的現狀。最終的結局,只有王安石的一句嘆息:“泯然眾人矣。”

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無疑也是一個絕佳的例子。清政府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對世界的發展有所察覺卻自欺欺人認為自己如盛世的唐朝一般,天下第一,四方來潮。在虛假的榮華美夢之中,清政府迎來了終結。八國聯軍侵華,一條條賣國條約的簽訂,一記記重拳打在這曾經的東方巨人身上。置之死地而後生,新中國從腐朽中重生,只是曾經的傷疤,終難抹去。

於個人而言,貪圖安逸是成功登頂的最大挑戰。假如居里夫人在拿到第一個諾貝爾物理獎後便只顧安享榮譽,滿足於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不再願意進行艱苦而又枯燥的科學實驗,她還能拿到第二個諾貝爾化學獎嗎?假如如今人盡皆知的中國富豪馬雲沒有不甘於現狀,大膽拼搏,我們今日還能看到淘寶網這個電商平臺嗎?電子商業的未來又會在那裡呢?人們常說不經風雨,不見彩虹;不佔荊棘,怎摘紅玫。雛鷹不摔下山崖永遠學不會飛翔,幼獅不經生死搏鬥永遠成不了草原霸主,未受過自然磨折的溫室花朵只能永遠呆在溫室之中。一味貪圖安逸,只會使自己曾經的雄性壯志被磨滅掉,曾經的遠大理想被扼殺掉,山巔就在眼前,卻永不能到達。

懷著一顆憂患之心,不滿足於現狀,是拒絕安逸的'最佳方式。微軟公司的創始人,微軟董事長、CEO和首席軟體設計師比爾·蓋茨對他的員工們這樣說:“所有的員工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了!”也許在有的人看來這是個笑話,比爾·蓋茨似乎是杞人憂天。其實並不是這樣,比爾·蓋茨所強調的,正是一種憂患意識。他希望他的員工們不會安於現狀,而是具有憂患意識,這樣子整個公司才會有持續發展的動力於繼續進步的活力。

沒有了狼群,鹿群在短暫的蓬勃發展後迎來滅亡;而失去了憂患意識的的人便如同鹿群一般終將迎來滅亡。一個人貪圖安逸緻使一個人的墮落;一個團隊的人貪圖安逸導致一個團隊的失敗;而一個國家的人貪圖安逸迎來的則是一個國家的毀滅。

我輩青少年如同初升旭日,代表了祖國的未來,實不應當貪圖安逸,置個人、集體、國家於不利之境。為從根本上拯救中國,梁啟超先生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望我等青少年人謹記此言,不圖安逸,但求“潛龍騰猿,鱗爪飛揚”。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2

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有高遠的目標,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大部分人都習慣將自己圈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往往不願意邁出一步,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享樂,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了。這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舒適區總有一天會被別人闖進,自己也會被別人超越,等到那時,他才會明白,走出舒適區,探索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有憂患意識是何等的重要;而自己的只顧玩樂,不思進取,最終讓自己悔恨不已,只是那時為時已晚。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當今社會,這一道理處處都有體現。許多年輕人往往滿足於當下,沒有向上奮鬥的意識,整日貪圖玩樂,這樣的結果便是自己的位置被別人取代。可那些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們身處逆境甚至困境中,卻不消極,他們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做得出色後,再去探索新的領域,攀登新的高度,他們學習新的知識,讓自己做到最好,把潛力發揮到極致,他們一步一步向上走,最終成為無人可敵、無可替代之人。優秀不是指某一領域的出色或突出,而是指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試看那些成功了的人,哪一個不是做到了極致,並繼續學習呢?

在我們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每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伴隨著我們之間的良性競爭不斷髮生變化。有的同學取得了好成績後,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不想著為下一次的進步而繼續努力,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可有些同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反而謙虛謹慎,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我,讓自己無可匹敵,他們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他們正是眾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自打體育成績計入會考總分後,同學們的學習重心也有所偏移,由全身心投入文化課轉向體育課也需要好好學習。深知自己體育是弱項的就更需加把勁,一點點地學習,一點點地進步。可也有一些明知自己實力不如人,卻深信“臨陣磨槍”,說會考前再練來得及,孰不知身體素質就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結果他們的成績自然與功夫下在平時的.人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憂患意識不是指對所擁有的東西患得患失,被擾得心神不寧,而是指對未到來的卻已預知的事物做好充分的準備,那樣即使突然到來也能冷靜面對,正所謂“未雨綢繆”。

一味地享樂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一味的患得患失會使自己身心俱憊,只有將兩者平衡好,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探索新事物,才能做得更好,目標才有希望、有可能實現。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平時的榮耀中,得意忘形,還不如腳踏實地,做好自我,那時當我們看著後面洶湧而來的波濤,我們沒有懼怕,有的只是加快步伐,昂首闊步,追趕甚至超越時光的腳步。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作文3

翻開歷史的長卷,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無比強大的朝代掀起塵土衝我咆哮著,卻又帶著哀怨慢慢遠去。

遙想始皇當年,君臨天下,意氣風發,自比三皇五帝,以為萬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長城,建麗陵,阿房宮雄偉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數日不熄。

這不就是安樂的好處嗎?

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如此看來,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礪的嗎?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時創《離騷》,左丘失明後著《國語》,韓非子囚秦寫《說難》,司馬遷遭宮刑完《史記》。縱觀千古,有幾個偉人又不是“苦命人”?

於是,孟子又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歐陽修所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這個道理?

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犯錯誤時)在內心受到困擾,思慮阻塞以後才能奮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現到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才被人瞭解。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像這樣的)國家經常會滅亡。

縱觀千古,哪一個朝代又不是這樣?難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難嗎?不,不難。只是那一顆顆勵精圖治的心,在長年累月的紙醉金迷中,失去了當年銳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邊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軟體動物體內發生病變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進入貝殼而形成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講,珍珠只是一種奢侈一點的裝飾品而已,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條件——那是血與肉的`代價啊!

所以,孟子又說:“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還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沒嘗過坐船的苦,哭鬧得讓人心煩,大家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一位哲學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幾經沉浮才拉他上船。從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頓,有說有笑。原因何在?哲學家說,歷經滅頂之災的憂患,才知安樂的價值。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沒去過地獄的人,永遠都不認識天堂!如今,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輩辛勤闖下的一片天地,揮霍乾淨。也許,他們的父輩給他們了許多財富,但獨獨就忘了一件寶貝——磨礪。自古英雄多磨礪,不是嗎?磨礪不也是成功必須的一塊基石嗎?我們才不是要做溫室之綻放,而是想在藍天中搏擊!

只聽得孟子喃喃自語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