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2.6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通用1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之前聽人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寫的不錯,暑假就借來看看。看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守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並淡然悅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說“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有讓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我們費力的在別人和外界尋求答案,結果卻徒勞無功,因為我們找錯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內心。生命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是在身處逆境茫然徘徊之時還是看盡繁華歸於平淡之際,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珍惜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就難怪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國民,好子女,好媳婦,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然而這些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戴上一些面具,既然得演戲就好好演,演一個百花獎金雞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你的正能量帶動身邊的人事物。讓身邊具有和你一樣磁場的人事物帶動你。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最近朋友給我推薦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修身心靈小說,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讀後頗有感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覺得疲憊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的變換著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痛苦的根源就在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落日出,雲起雲滅,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醜陋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裡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遠!

《遇見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痛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這本書並沒能治癒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傷痛,我依然在事情來的時候應激性的感到痛苦,陷於其中,但是我覺得它教給我的理念能讓我把痛苦的長度和深度大大縮短和降低,我想這已足夠。人生旅途繁雜紛沓,置身其中才知道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或豐饒或貧瘠的內在?讓我們就像那隻看見彩虹的狗一樣,在谷底驚見陽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風裡,蔚藍的天空下,看著我,輕輕微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近兩週來,通過在寧靜中的思考和對一些零散記憶的回憶聯想,我心裡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油然升起了一種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聽說這本書,但卻在最近兩週才開始閱讀。

開始我用了一週時間只讀了50頁,我把自己對書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對自己以往回憶碎片的串聯和反思,使用辯證的思考方法和對以往閱讀過的一些書籍、看過的一些電影等等之類的聯想,沒想到我在一週內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沒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愉悅感。

再次拿起這本書時,用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頁,發現剩下的內容竟然和我這一週心裡想的東西不謀而合,這種驚喜使我在半個月中一下成長了很多,我開始變得輕鬆自信,也不會再以取悅別人而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時那個簡單快樂的自己,也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和曾經愛過我的人,因為幸福和傷痛都讓我成長。傷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內心深處,進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獨中學會反思和覺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將會是一種成熟和幸福。

剛剛讀完第一本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感悟,還有剩下的四本,我準備在未來三個月內讀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種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我已經在迫不及待中期盼著遇見“未知的自己”那天的來臨。

最後還要感謝,去年在我生命裡最脆弱和迷茫時期,出現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書中很多東西歸屬同宗,只因當時自己的執迷和一種慣性思維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沒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現在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需要一頁一頁反覆琢磨,如果沒經歷過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領悟書中講述的那些東西,不過至少可以使我們對生命有些釋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戲,白天我們扮演各種角色應付各類人群,可是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只有在夜幕降臨一個人靜坐在電腦前時,那種迷茫的失落,才讓我們開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都在取悅別人而生活?外物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想擁有的那些東西,其實也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有很多東西,擺著沒有任何意義,用過才算是擁有,做過才是得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讀上了好幾遍,對書的內容卻也沒能真正地透徹。

驚喜,竟會碰見這樣一本書,以小說的形式,以白領的角度,以老人的口吻,將生活如此地透明。

我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快樂,自己的人生,卻不知覺地做了生活的傀儡,成了“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重複著的,單調著的生活,早已將我們的尋找淡化,早已將我們格式化,早已將我們迷離了方向。

無意中探知到了這種本質,不知所措,抱怨?抱怨?還是抱怨。我們似乎早已不能用一種平靜的態度去對待,早已失去了這種淡定。

老人說:“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老人彷彿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了我們所有人這種心態的不合適。我們總是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衡量、批判他人,探討著別人的不當,生活的不公,卻忽略了自己。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但我們早已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要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在瑣碎的細節中,天性的純真被蒙塵,踏入社會,我們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外在,物質,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若菱所言“活著好累!”,於是我們漸漸累到失去自我。於是我們便就只會去追求那些並不代表我們本身的東西了。

放下吧,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次與自己心靈的交流,一次就足矣。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是朋友推介給我的,讀了好幾遍,真的很有感觸,希望你也能真正地去閱讀這本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人生一輩子,每個人都在追求,金錢,權力,健康,快樂……總結起來不外乎是愛,喜悅,和平。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別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說到底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霧,才能在谷底驚見陽光。

生活中許多事情會讓我們憤懣,痛苦,傷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沒考上大學,好朋友在背後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親人離世而走等等,這些事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自己心裡多麼心如刀絞別人不會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還只有自己。

“臣服”。破解情緒障礙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對已發生的事臣服,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生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而希望把他撞開。因此在這種時候自己能做的就是隻有臣服,從心底接受他,並想著去解決它,不要讓情緒矇蔽自己。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所謂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驚喜反而會更多。而且,正因為你把注意力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而不至於讓情緒左右自己。

臣服已發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誘惑下,矇蔽了自己的內心,迷失自我。()撥開情緒的迷霧,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緒只是一種發洩,真正需要我們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確的路。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從自我情緒中走了出來,找到了前進的路,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情緒的矇蔽下徘徊不前。

管是人生的大挫折,還是日常的小事情,懂得接受,懂得臣服,懂得找到真我,才能儘快走回“正道”。人生一輩子,最大的成功不在於獲得了多少金錢、名譽,而是心靈的滿足、寧靜,不管是去追求,還是滿足當下,問問自己的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被現實矇蔽,找回失落的真我,找到人生的平靜,即使波瀾壯闊也會倍感平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教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已》,很快從網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我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當說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說自我的心態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我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並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研究,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理解,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其實我明白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但讀完後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明白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明白原理,讀了這本後,明白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明白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裡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著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期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我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夢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我,自我給自我上課,自我給自我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快從網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該說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但讀完後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後,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裡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著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有很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但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這本書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

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

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我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去信心,你也許永難挽回。可見,一個人失去信心是多麼可怕,但是幫助他恢復信心更是重要。在《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中,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失去了信心的人,然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教授卻用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幫助了這位作者,讓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主要圍繞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和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兩條線索展開,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用愛心無私的幫助下,從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文章中,一句詩一般的語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欣賞的快樂,而這恰恰就來自於老人的陪伴與誇獎。老人並沒有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只是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其實,如果沒有老教授每天的這句話,也許作者就永遠也沒有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機會,可見,老教授的語言是多麼的重要。這句話也反映了老教授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位真誠有愛心的`高明老教授,一位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讓我們明白信心的重要,更讓我們明白,如果失去了信心,恢復信心更是重要。然而,作者的變化就是來自於老教授的愛護、關懷,她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人,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感化他人,使作者成才。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呢?他能使你擺脫困難、困境、困惑嗎?我想、這很少。其實,文中的作者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用愛心幫助他的老教授,雖素不相識,但是依然無私的幫助他。

我相信,如果我們大家都永遠用愛心幫助他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其實讀這本書已經三天了,現在已經是第二遍了。之所以現在才想起來要寫點東西是因為剛開始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所縈繞,感覺每一處,每一章,每一個過程都與目前我的心境如此的吻合,就好像一個雜亂的毛線球終於有人要來重新整理了。你說他是雪中送炭也好,久旱逢甘露也罷,總歸是為我這將要窮途末路的人點燃了明燈。

而當下這種興奮的情緒有些些的平復,再加上考慮到目前的我所處的狀況,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以激勵,以共勉,學以致用。

當下的我常常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每當看到可疑的事情發生,心中總會產生懷疑,被欺騙,憤怒,傷心,被侮辱的情緒。書中說這是我的一種固有模式造成的`,是我體內的那個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負面情緒的胜肽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種惡性迴圈。自己不斷地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試圖從這些事情中找到可以懷疑的,被欺騙的事情,然後產生憤怒,傷心,不平等等負面的情緒。

那麼按照書中所說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消除胜肽的這種毒癮:首先是靜坐,唸經,靈脩;或者瑜伽,工作坊;這兩種似乎對我來說也不是那麼合適,我也沒有宗教信仰,更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練什麼瑜伽,更別提什麼工作坊了。所以我也採取最貧民,也最實在的一種方式,寫下一句話:我看我在尋求XXX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自己的潛意識聽的,從而讓自己看到它,接納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於我來說這句話就應該是:我看見我在尋求懷疑,被欺騙,被侮辱,被忽視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他的需要。

另外一種消除胜肽這種毒癮的方法就是寬恕。這對於我來說不陌生。因為在事情發生後我就是這麼做的,懷著感恩的心去寬恕一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相應的功課要做,而曾經背叛你的那個人就是幫助你完成功課的。看看目前你的周圍,你的一切肯定有很多東西是因為她(他)而來的。所以懷著這樣感激的心去原諒別人,從而使你的心胸更加開闊,讓你的潛意識變成表意識。

書中還提到如何應對小孩子的情緒,其實成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你遇到某些事情,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同樣要接納它,理解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1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說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2

書的扉頁上記載著買書的日期,20xx年1月1日。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是20xx年元旦我買給自己的禮物。剛買來的時候,興致盎然地讀了幾頁,便擱置起來。後來斷斷續續的讀了幾頁,感覺深奧需要費腦經去想,所以不願意讀下去。

重讀此書時,兩天內竟然讀完了,渴望已久的感覺。讀起來也不那麼費勁了。雖然有些句子還是需要用腦子好好想想,消化消化,但是想來還是有道理,並且可行的。

這本書不是讀一遍就能完全讀懂的,需要讀多遍,並且應用到生活中,行之有效。

晚上整理資料的時候,用一個資料夾替換另一個資料夾,替換完了之後,辛苦好幾月的稿子找不到了。於是兩個電腦來回找,就是沒有找到。這意味著我所有的採訪資料和帥選資料都功虧一簣了,那一瞬間我快要崩潰了。氣憤、沮喪湧上了心頭。立馬起身準備出去,又考慮到夜深了,去一條半個人影都沒有山路實在不安全。想到書中說得,要接受事實,臣服情緒。只有臣服了,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才會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於是,我接受事實,找出那個被替換的資料夾,對照上個月的資料夾,一個文件一個文件的對比,這樣可以少費些力氣。我發現被替換的資料夾只有一個文件錯了,其他的都是正確的。終於可以不用熬夜加班,早點睡了。回到臥室之後,開啟蘋果膝上型電腦,桌面上我的稿子好好地躺在桌面的中央。為什麼我剛才回來找的時候就是沒有看到呢?原來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的身上。很多事情都是我的粗心大意,然後自己假想出來自尋煩惱的。

我要再仔細看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美好。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內容揉和了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許多形而上的內容,無論形式看上去多麼簡單生動,也註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氣消化的書籍。雖然我已經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我知道離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挺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小說的形式,將這些如此神祕深奧的理論融入到一個故事中,層層解析,讓讀者讀起來不覺得過於枯燥和吃力。這樣的表達形式讓我想起《蘇菲的故事》,每當大家對哲學望而卻步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把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實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通讀全書,我覺得它就是引領人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命題:我是誰?我想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用不著思考的問題。

但作者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還告訴我們,我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實上人們常常把他們混為一談。那麼究竟我是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真正的我也許就如宗教裡說的人的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呢,我們也無從知曉。所以作者說,我是誰,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應該是充滿了愛、喜悅、平和的感覺的,那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不快樂,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錢、地位、名聲、愛人等等。

作者說,那是因為我們誤認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這些表象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時地審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困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4

這本書講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是在講一個故事,在故事中學習,很是愜意。故事中的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如何去面對?這是張德芬要告訴我們的。

俗話說,每個人的閱歷都是一本書,我想,張德芬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她人生的閱歷,層層剝繭,我們會看到現實中我們遇到許多不如意。而當我們通過書中老人教導,掌握了心靈成長的方法之後,我們就能脫繭而出,重獲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好的事實,然後告訴自己不需要它,這是很艱難的,因為不少的人對發生的事情第一反應往往是推卸責任的態度:條件不好、別人不好、這件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結果那些不愉快思緒就像鬼魂一樣依附在你的意識中,讓你不得安寧,其實這樣的折磨更甚於一頓痛打和責罵,有的人甚至讓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輩子,結果本來是一時的不痛快卻變成了一輩子的抑鬱。書上有些方法教導,讓我們感到並不困難,一旦逃離這種負面的情緒,我們就會有機會獲得新生,人生燦爛的一面正在等著你。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辦到許多以前認為辦不到的.事!

另一個概念“胜肽”我也挺感興趣,這種由情緒引起在體內自動產生的化學物質,左右著我們未來的情緒,而“豢養”什麼的“胜肽”其實是由我們每個人決定的,如果平時我們樂觀一些,那麼就有樂觀的“胜肽”,久而久之,細胞感受器對樂觀“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細胞會讓你的生理有快樂的需求,這讓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講過的兩兄弟的故事:一個負面情緒很重,一個很樂觀,父母把悲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孩子喜歡的玩具的房子,把樂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牛糞的屋子,若干時辰之後,父母開門,悲觀的孩子對著滿屋的玩具發愁,不知該玩哪一樣?而樂觀的孩子對著那堆牛糞正在揮汗如雨地挖掘,因為他堅信有什麼寶貝藏在裡面。其實,“胜肽”也好,正面負面情緒也好,講的不就是同一樣的東西嗎?快點發現自己那些快樂、正面的一刻,豢養它們,你會更快樂、更成功的!

讀了張德芬的書,讓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樂中成功,而這些快樂和成功實際上是你給自己的,除了你,沒有別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現代修心的書,感觸良多,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還不是那麼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現實,不願意直接面對,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為害怕改變,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好的關於身心靈脩行的書。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書裡面有一段話很有用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你現在的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會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這些情緒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說的,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任由它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它們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那怎麼帶進光來呢?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rdqu;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