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

《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裡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裡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裡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2

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於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城市靈光》是國小六年級美術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以“城市靈光”為題,圍繞城市標誌性建築展開學習活動,通過畫自己喜歡的建築以及製作和設計建築模型,在讓學生了解身邊建築的同時,培養學生感受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我通過此次教學,有了一些感悟。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通過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創設學生相互觀察的機會,讓學生欣賞眼前的作品,遠觀,近看,最後拿在手裡看,這些建築模型的外形,從並在體驗的過程中拆開到粘合,學生都要親身一一體驗,並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學生在把觀察、重組模型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建築模型的實體,外型、質感、功能;通過造型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立體型,而且發現不同形狀的型的.區別;通過動手製作體驗,才發現建築模型與生活中的建築物又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絡。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製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效能、特徵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型別可分為:觸控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絡,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複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3

我採用了《裝飾畫》的課件展示各種裝飾畫面,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想法和課件都不錯,但是在解說部分有點面面俱到,應有所側重,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加深學生記憶。

接下來我設計了查詢資歷這一環節,旨在拓寬學生視野。但學生查詢的資料有限,沒有把裝飾畫的相關知識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知識性、趣味性體驗不深,教師在課前應充分帶領學生查詢資料。在觀看課件——裝飾畫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絡時,我覺得讓學生充分討論比觀看課件效果要好,可以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

最後展示部分,學生繪畫的`作品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體現了人人有特色及合作精神。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4

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絡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為主,老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己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孩子學習設計機械手和製作機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機械立體形的畫法,能運用各種媒材進行機器人模仿造型活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共同探討,使小組活動有序協調地開展。對設計與製作的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放動畫片,欣賞機器人動畫和影像片斷。進入課題,教師引導提問:你瞭解機器人嗎?你是從哪裡瞭解到機器人的有關資訊的?學生自由交流,談論機器人。認識機器人:你認為機器人是什麼呢?是人嗎?是機器怎麼又叫機器人呢?我們給它取名機器人,並不是因為它像人的樣子,而是因為它具有與人相似的智慧水平和一定的思維能力,並且具有在人類不可接觸的.環境中進行工作活動的特殊功能。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驚訝機器人的聰明程度。

1.瞭解機器人的作用。引導思考:機器人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來看一看機器人的型別有哪些,分別都能做什麼。機器人分為兩大類:即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而特種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於非製造業並服務於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機器人化機器等。在特種機器人中,有些分支發展很快,有獨立成體系的趨勢,如服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6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系列內容,課堂練習是利用收集的盒子製作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平常生活中禮品盒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包裝的非常精美,上面貼有蝴蝶結,等飾品,很吸引人,而且都是禮品店裡的阿姨非常嫻熟的技巧包裝起來的。而這節課我們就是要自己動手做一做。

本堂課我先以啟發性談話來引入新課。問學生在節日或紀念日有心愛的禮物送給親近的人嗎?比如爸爸媽媽。以此來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再欣賞課件瞭解禮品盒基本結構,用途,再組織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喜好以及想好要準備送給他們的禮物,然後一起研究製作方法,最後教師出示自制的禮品盒,我製作了一個粉紅色的禮品盒,外包裝上有一個蝴蝶結,裡面貼上愛心圖片並寫上祝福語:送給親愛的媽媽。並放入了禮物:是一幅玫瑰花的畫。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製作興趣。

回顧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有些同學課上沒有帶盒子過來,我就督促他們下堂課一定要帶過來,對於這小部分美術興趣較弱的學生,要多多給予鼓勵,加強其美術學習的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非常好,他們自己去禮品店買了很多蝴蝶結等飾品,增加了禮品盒的美觀度,還在自制的禮品盒中放入了卡片,糖果,飾品等禮物,很用心,效果很好。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7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於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於對這三……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於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於對這三要素的不同認識。

一、對色彩混合的認識。

不同色彩經混合後,得出新的色彩,這是非常淺顯的常識,無需讓學生死記色彩混合後所以規律,但對三原色的不同混合所獲得色彩以及色彩混合後大體色彩傾向要讓學生理解。教學中,通過對農民畫的瞭解,學生感受到農民畫色彩在用色上的特點,

二、是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色彩組合所產生的美感,離不開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裝飾色彩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於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複製。學生將學過的對比色知識,運用到對裝飾色彩的理解上,這樣便會更好的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直覺敏感。然而,確始終以色彩原理為基礎的。

三、光線對色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物在光線的照射下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色彩。國小美術以平面色彩為主。但對學生的色彩感受要積極的給予肯定。

四、繪畫學習與學生的情緒也有密切的關係。

有人認為審美的知覺,就是一種情緒的知覺。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從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緒體驗開始的。色彩的體現更有說服力,在作畫過程中,情緒對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藝術作品如何有感人作用,就在於它的吸引力,如何把作畫者引入,這就要求先調節自己的心態,穩定情緒。讓我們得去“喜歡”它。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8

通過教學《我的成長記錄》這堂課,讓學生綜合已嘗過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表現出六年學習生活中最難忘的瞬間。能用美術語言來記錄童年成長的足跡。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及愛生活的情感。發揮其想象力及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同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這個話題是不僅美術課堂上要解決的,還包括在作業本上,和美術創作活動有關的作品上都是與之探究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應該在相關書籍的相應理論指導下和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起來,通過師生討論交流,真正做到這方面的.收穫,以便促進教學進展

其次讓學生在自信和賞識中產生創作的慾望。這對我們教師的素質也是一種長期考驗,在學生的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體會到自己勞動的價值和自我存在的價值,並感受到創造性勞動的喜悅,這時的孩子是多麼的自信,當然歸功於教師。可想而知,尤其當獨特的構思與新穎的作品受到表揚獲得讚美的時候,更有可能增強他們創造的自信心與創作的慾望。所以,這是能夠給學生從小奠定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觀念的心理基礎,大而言之可以樹立他們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理想與信念,甚至影響其一生。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9

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我一味注重形式上的創新,卻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養、藝術沉澱以及藝術審美的系統訓練,非但不能促進藝術水平的提高,反而造成藝術需求的斷層。經過一次次的反思,我深刻體會到美術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本事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課堂中如果忽視了美術基礎教學、學生缺乏基本的審美心理本事、造型表現本事、色彩分辨本事、手工操作本事等,就很難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我利用這次在培訓中學到的教學方式以及自我學習後對美術課的理解嘗試上了幾節課,效果的確很明顯。

利用主角扮演的課堂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課堂。

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作品進行主角扮演來豐富課堂,異常是在欣賞名家的畫。例如,欣賞《最終的晚餐》(如圖1)的時候,我先把這幅畫的故事告訴學生,可是不直接把答案說出來,此時學生最大的興趣都是放在了畫面中的叛徒尤大身上,我就順著學生們的想法和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經過引導,

讓學生自我去發現,我就採取讓13位學生對這幅畫裡面的人物進行表演,學生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自我的座位上討論,不明白要從哪開始表演,我就提示他們:“你們看著這張圖上的每個人的動作和表情,經過自我的理解去想象他們會說些什麼,只要說一些簡單的臺詞和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把畫面裡每個人的心理都進行思考。”我話音剛落,學生很快就舉手了:“教師,我來扮演耶穌”、“教師,我演尤大”……很快,課堂一下活躍起來,幾個學生表演得很形象,下頭的學生也都跟著樂了,答案很快就能夠出來了。經過主角扮演很快把學生帶入到這幅畫欣賞的切入點,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欣賞的主體,吸引學生參與到欣賞這幅畫的興趣中來,調動了他們對欣賞課的`進取性。

利用色彩繪畫激發學生樂於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與繪畫中的顏色是否鮮豔有很大的關係,黑白的畫一般不能引起他們的美感;大部分學生在色彩的強烈和淡弱兩項選擇中,較喜愛淡弱的色度。我上七年級《國畫——梅花》時,剛開始我只是用墨汁在紙上畫出梅花形象,沒有任何顏色,學生們對此所產生的興趣不大,自然對審美需求也就少了很多。當時學生就問:“教師,這個梅花怎樣是黑色的呢?梅花不是紅色的嗎?”、“教師,沒有顏色的梅花一點都沒有生氣,形狀也不漂亮。”於是,大家都是依葫蘆畫瓢,我畫什麼樣,他們就跟著畫,完全沒有對墨梅這種造型產生興趣。然而,等到了用色彩簡單的來表現梅花的各種形態的時候,學生都“譁”的一聲,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的讚歎聲:“教師,好漂亮的梅花,是怎樣畫出來的?”、“教師,我也想畫這樣的梅花”、“教師,有顏色的梅花比黑白的梅花漂亮多了,感覺它好象活了。”還沒等我示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自我動手畫起來。他們的這些話都說明了他們對事物已經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興趣,也產生了美感。總的來說,學生喜歡畫面生動而活潑,有生命的東西比沒有生命的東西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多利用色彩去表現事物,自然就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反思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一些藝術家,而是應當重視美育的正確實施方法。藝術的形式很多,有音樂、舞蹈、繪畫、雕塑、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經過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美,表達了藝術家的審美趣味、審美情感以及審美夢想。學生經過課內外的藝術鑑賞活動,能夠掌握人類的審美經驗,受到藝術美的薰陶,培養審美心理,發展審美本事。而這些都應當是各個階層(學校、家庭、社會)的職責。這次反思讓我更新了自我的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以及作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更好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成效。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0

在上完一班的《圖形的魔術組合》這一節課後,發現同學們對圖形的組合已經出現模式化,結果作業交上來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能夠利用發散性思維進行創作。

在萬般焦急之時,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兒書畫》一書見到教師在教學生畫畫時是按照故事的發展過程表現繪畫過程的。

於是,在上另一個班時,按照此種方法,我在

1匯入夏加爾的作品《我和我的村莊》時,利用作者夏加爾的口吻編成離奇的童話故事將其繪畫過程和目的連起來,發現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

2於是我便順勢按照此種方法介紹書中學生作品,並要求學生自己編排故事情節創作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

童話故事就像指南針一樣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幾乎集中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打開了學生的創作思維,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並勇於嘗試;在思想和故事情節跳躍的過程中找到圖形的魔術組合的訣竅——逆向思維.

3在巡視輔導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已經運用到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形成了大量的離奇的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可見同學們腸道了逆向思維的甜頭。

我想最近幾年流行的沙畫也是因為互動、時效性、故事情節而取勝的吧。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1

《擬人化的卡通》是六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節“造型.表現”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面進行考慮:

一、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卡通形象的外部形態,讓他們感受卡通形象的結構特點,使他們對卡通形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創作過程中針對其五官、身體、形態等特點通過誇張、擬人化的手法,創作出富有情趣及創造性的卡通作品,體驗卡通形象的設計過程,提高繪畫能力。

二、通過課件欣賞優秀的卡通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學習觀察方法,提高對卡通作品的理解及審美能力。

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感受擬人化的卡通作品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意義,提高創作的興趣。

教學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他們通過書籍、DVD、電腦以及遊戲卡片等多種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卡通圖片,並通過討論、分析表達出對這些作品的感受。我通過示範給學生直觀的顯示動物擬人化的變化過程:真實照片——寫實繪畫表現——概括表現——誇張、擬人卡通形象,同時指導學生多運用多向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聯想等思維方式開展創作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創新,設計出美觀、個性化的卡通作品。很多同學將自己的書包、水壺、筆記本、鋼筆等學習或生活用品創作出來非常有趣的卡卡通形象。

當然,學生在學習中也出現來一些問題:

1、學生設計的卡通形象單調,設計思路有侷限。

2、學生創作中,擬人化的卡通形象不夠巧妙顯得比較呆板。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2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美麗的昆蟲》一課,雖然學生對昆蟲不是很瞭解,我通過圖片、讓學生查資料、實物展示等方法,讓學生儘可能的瞭解昆蟲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並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首先讓學生課前查資料,找實物昆蟲,或在網上查資料;然後在班上和同學們交流、探討,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昆蟲有那麼多的種類、形態特徵又各異、生態習性各異,而且還和人類關係密切。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探討,發現我們的生活世界是如此的五彩繽紛,更激發了學習美術的興趣。於是,我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昆蟲能不能用我們的手繪製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討論、探討、不斷地向夥伴、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

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3

《勞動最光榮》是湘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1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本課是要求學生掌握人物動態速寫的造型基礎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上課伊始,我從聆聽一首《勞動最光榮》開始的,伴隨著音樂還呈現出了一幅幅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然後提問學生看了以後有何感受?學生的回答都很好:勞動很光榮,很辛苦,是件快樂的事情。從視屏中的勞動場景慢慢引進到了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呢?學生的回答還是很積極地,需要使用哪些勞動工具?並且把這些工具呈現在了黑板上,但是課後我覺得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示範勞動工具會更好,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會更好。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於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瞭解。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課的重點是勞動動態的把握,難點是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採取了欣賞、討論、教師示範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接受知識。“動態線”這一知識點在講解透露中我採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課教學還體現了一個人文性:熱愛勞動,要幫家長做家務。在課堂中這一關鍵點我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美術教學的.人文思想得以體現。

總之,本課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認真反思,認真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提高。而美術新課改又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需更加努力,在課改的洪流中才會百尺杆頭更進一步。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4

在上這節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活動,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會變淡,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就想到了用餐巾紙試試,不料效果非常好,幹後色彩絲毫沒有變淡,再說餐巾紙在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反覆嘗試,所以我讓學生多帶點質量好的餐巾紙。第二是讓他們準備一盒水彩筆墨水、手套和舊報紙。每個班我都在課前通知學生帶齊工具,為了讓他們記住要求,我還特地和班主任老師聯絡,用簡訊的方式告知家長,讓家長配合學生買齊材料,督促他們帶工具來上課。結果從5個班的情況來看,幾乎沒有不帶工具來上課的同學。從課堂上學生的作品展示來看,這節制作紙手帕是成功的。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學生上臺隨意用彩色墨水染制。通過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先折後染。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教師並沒有講解,而是通過與學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看到演示,很輕鬆地就瞭解了製作紙手帕的製作方法。為了啟發學生有哪些折法時,問學生除了老師折的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折的方法嗎,學生分組討論折的方法並試著摺疊。有的學生反應非常快,說:老師,不用折可以嗎?我直接把餐巾紙的當中和兩端用手捏緊,這樣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紋的。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他很開心的製作起來並且做的很認真。其實這學生已經把後面一部分的扎染、夾染的製作方法在製作紙手帕中很好的運用了。

學生創作出來的方法新穎、巧妙,為後面的活動二:扎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最後學生的作品也有相當一部分很漂亮,老師為他們打了最高分A+,還讓班主任老師把優秀的作業展示在教室裡面,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認為在美術課手工製作教學活動中,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這樣的效果我想應該會更好一些,也符合新的課程理念。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5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陶藝系列的內容。無論你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鄉村,都會發現身邊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房子,它們可能是鄉村的老戲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這些老房子有的是磚石結構,有的是土木結構,有平房、有樓臺、有院落。它們都曾經輝煌,曾經人聲鼎沸,曾經有著美麗的裝飾,曾經熱鬧溫馨。它們有些雖然出自鄉村工匠的手,卻代表著一個時代或一個地區獨特而精湛的工藝水平,蘊含著濃厚的地域文化,散發著淳厚的鄉土氣息,就像一位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悠悠的.歷史中感受著時代的程序。這些老房子是我們難以忘懷的鄉土瑰寶!引導學生髮現老房子的美,用泥塑的方式製作老房子,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關注鄉土文化,從不同風格的建築中體味文化,同時也培養他們對建築、家鄉風貌、家鄉歷史文化的感情。也許,在他們略顯稚拙的小手下,只能表現老房子的一隅,但是我們相信,源於創作中的感悟與關注,會對他們一生的審美產生影響。

在以前的陶藝學習中,我們曾經學習過手捏成型法、盤條成型法、泥扳成型法。根據房屋特點,泥扳成型法是本課創作最主要的方法。當然根據房屋特點不同,也可以採用靈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