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衝稱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

《曹衝稱象》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曹衝善於觀察,愛動腦思考,能大膽表達想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 ,讓學生先通過看幻燈片看一看稱象的過程,再換一些連詞說一說稱象的過程。使學生從文字到圖片,再從圖片到文字,最後消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在整個的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表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在學生認識生字之後,沒有注意生字的鞏固理解,生字與課文的相互聯絡。在讓學生用“到底、才”說話時,有的學生把“才”的意思理解錯誤,在說話時,出現“......是天才。”的句子。在課後的作業中,學生把“稱”和“秤”的用法分不清,或者在寫“秤”是,容易把“禾字旁”寫成“木字旁”。同音字“住”和“柱”容易混淆。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2

《曹衝稱象》一文中,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平衡,簡單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根據課文交代:故事中的曹衝也才七歲,班裡的學生也普遍是這個年齡,於是,我創設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鼓勵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想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談話匯入,課題處質疑

常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採用PPT形式,利用圖片直觀地引導學生認識”稱“,通過對”雞“、”羊“、”牛“的互換,間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後匯入課文:”同學們,在古時候,沒有今天的這麼先進的科學技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甚至更重的東西卻是一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故事——《曹衝稱象》。“接著我板書課題,這個匯入,很快抓住了學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問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學生很踴躍,他們紛紛發言:”我想知道這個故事中講誰要稱象,為什麼要稱象?用什麼方法來稱?最後真的稱出來了嗎?“我的導語也就成了學生的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目標。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

在教學《曹衝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後……“理解曹衝稱象的幾個步驟。其次,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強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衝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這些詞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聯絡上下文體會意思。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說話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讀文質疑,合作解疑,課件突破難點

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科教學的重點,《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衝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然後,梳理學生的問題,()循著學生的問題,逐個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最後解決問題。

四、不足之處,認真總結反思

《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樣一個道理。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呢?由於這節課安排了比較多的重點詞語和口頭表達訓練,所以,在拓展的環節,我做得顯然是倉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結合實際,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從課文中悟出的會更多。

我想:今後的每節課如果都能從多個方面著手進行備課、教學研究的話,那我的每節語文課都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我希望在不斷的練習中,實踐中,我的語文課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3

一、談話匯入,課題處質疑

教學中,我利用圖片直觀地引導學生認識“稱”,通過對“雞”、“羊”、“牛”的互換,間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後匯入課文:“同學們,在古時候,沒有今天的這麼先進的科學技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甚至更重的東西卻是一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故事——《稱象》。”接著我板書課題,這個匯入,很快抓住了學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問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學生很踴躍,他們紛紛發言:“我想知道這個故事中講誰要稱象,為什麼要稱象?用什麼方法來稱?最後真的稱出來了嗎?”我的導語也就成了學生的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目標。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

在教學《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後……”理解曹衝稱象的幾個步驟。其次,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強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衝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這些詞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聯絡上下文體會意思。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說話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讀文質疑,合作解疑,課件突破難點

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科教學的重點,《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衝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然後,梳理學生的問題,循著學生的問題,逐個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最後解決問題。

四、不足之處,認真總結反思

《稱象》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樣一個道理。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呢?由於這節課安排了比較多的重點詞語和口頭表達訓練,所以,在拓展的環節,我做得顯然是倉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結合實際,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從課文中悟出的會更多。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4

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在課上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智慧,而且還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起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

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不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群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群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裡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想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於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衝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善於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衝一樣,開動腦筋,想出稱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辦法,一會兒彙報。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孩子們的方法很多。有的說:“可以把石頭換成人,一樣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說:“可以用吊車用磅秤”,還有的同學說:“可以將大象的細胞抽出來,進行化驗分析,直接用生物技術測出大象的重量。”

當了解曹衝這個形象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曹衝嗎?為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更是讓我驚訝。

看來,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夠開動腦筋想辦法!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不能看低他們。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6

“曹衝想的辦法是什麼樣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是我在教學《曹衝稱象》一課時提出的問題。經過一次次反覆的練說以後,曹衝那聰明機靈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我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可沒想到這一問題一提出,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沒了!”連平時好逞強的孩子都是直搖頭。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來曹衝在孩子眼裡已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成了無法超越的神了!這可不行!如何激發孩子的創新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呢?我靈機一動,說:“老師在書上,看到有個學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比曹衝的還要好呢!不知我們班有沒有同學能想出來?”激將法起作用了,馬上有人舉手了。屠鑫元第一個發言。他說:“人走進船裡,人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我心裡一樂!這個辦法真好!正要大力誇獎他。可轉念一想,孩子們懂得這個辦法的妙處嗎?就問:“這個辦法行嗎?”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竟有很多人說不行。有的說:“沒秤怎麼稱人?那時侯還沒有俞醫師(學校的校醫)那種秤。”哦!原來在孩子眼裡只有磅秤才可以稱人。有的說:“小孩子可以稱,大人不能稱。”(一問,才知他們認為書上說沒有那麼大的秤來稱大象,大人身子重,也沒法稱。)“人都到船上去了怎麼劃線啊?”……我耐著性子和孩子們一一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後,正想進入下一環節,課堂上又有人大聲說:“我覺得還是不行!”真是惱火!可新課標提出課堂以學生為主,我忍住這股無名火,耐心地問:“為什麼?”“老師你說的,要很多人在一起才能和大象一樣重。人太多了,稱不完啊!”“也不至於到稱不完的程度,即使很多很多,一天稱不完兩天,兩天稱不完三天……總有一天能稱完,總比把大象斬了要好啊!”最後大家總算一致同意,這個辦法不但行,而且比曹衝的要好。不用把石頭搬上搬下的,人自己會走,多方便啊!這時,我向那位同學豎起大拇指說:“了不起,能想出那麼好的辦法!要是當時你在場,曹操就不用操衝的辦法,一定用你的!”

“誰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呢?”“我有!”“我有!”課堂上小手林立!如今,操衝不再是無法超越的神了!

【教學反思】

一、民主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

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是平等的,應尊重學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這個案例中,老師努力做到不做權威,不強制學生必須聽從老師的理解和認識,完全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暢所欲言,在平等對話中理解文字,超越文字。充分體現了課堂是學生舒展靈性的空間。

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能設計巧妙的環節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本案例中,當學生把曹衝看作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神,學生的創新思維受遏止時,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語,使沉寂的課堂泛起一陣漣漪。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7

通過本次講課,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覺自己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處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進步,現反思總結得與失,以便指導以後的教學。

首先,為了本次講課,我深挖教材,參考了眾多的設計,最後制定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更為學生所接受的引課和難點突破的方法。在引課上,我採用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這樣就使大象的樣子很清晰的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裡,解決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這部分內容,也使學生產生了稱象怎麼稱的興趣。在突破難點上,我採用的是通過學生默讀、勾畫描寫稱象動作的詞語、交流彙報和課件展示的方式來理解稱象的步驟,體會曹衝稱象的巧妙和學習曹衝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

其次,在字詞教學上,我採用了通過字義識字(比如教學“稱”時,讓學生想自己看到過稱什麼的。教學“秤”時,通過秤字 右邊的“平”說明秤的含義)、換偏旁識字(比如教學砍,學生們想到了次、歌、吹、歡)、結合具體情景識字(比如議論,是在出示官員們的話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來理解的,還擴充了詞語議論紛紛)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積累識字的方法,為以後讀書識字打好基礎。

第三,在學習了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擴充套件瞭如果是你,怎樣稱象的問題。沒想到學生們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製作大的蹺蹺板、用地秤來稱等方案,發散了學生思維,不把曹衝當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樹立了學生的信心。

我認為本節課中處理不當的環節有:在學生勾畫稱象的動詞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一來是自己著急了,二來怕學生們說不好,所以想降低學生的難度直接播放了課件。另外在教學“稱”和“秤”時應該再次比較一下兩個字的區別,這樣在以後的讀課文過程中就不會有學生誤解了。還有在學習曹操和曹衝時,做一下簡介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要想講一節成功的課除了需要精心備課之外,更需要一個教師多方面的素質(調控課堂能力、處理生成問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與積累、改進與創新,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8

《曹衝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一、教學效果:

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營造了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讓他們從感興趣的話題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把課文學習作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課文伊始,從曹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讓同學們到課文裡找一找。當同學們對曹操的表情產生興趣後,我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滿懷興致地朗讀課文,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四、我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進而有條理地說,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處:

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稱象的故事。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教學這一課時,我設計讓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再沿著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學生先默讀課文。之後,我問:“你有什麼問題嗎?”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後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我的教法,循著學生的問題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學生的問題。

三、不足之處:

“奇思妙想”“有計可施”環節的設計,沒有更好地發散學生的形象思維。充分讓學生勤於動腦、富於聯想,用智慧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們引導及時,相信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會及時閃現,個個都會成為“智慧星”。

四、改進措施:

以國小生耳熟能詳的小故事為學習材料,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9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通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

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抓在文中幾處內容進行對比:

1、官員和曹衝對比。

2、曹操前後態度的對比。

3、官員們稱象的辦法和曹衝稱象的辦法對比。

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難點,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讓學生抓住“直搖頭”的“直”字來強調曹操對官員們的辦法是不滿意的。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用稱象課件演示稱象的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當時是如何稱象的。注意指導學生抓住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然後…再…最後”,描述稱象的過程,為複述課文作準備。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結尾處我安排了拓展課文這一環節,我想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我說:“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還有什麼好方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一名學生興奮地站起來,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塊石頭一般都很重,。曹衝用石頭稱象,需要士兵們一塊一塊地抬到船上,再一塊一塊地稱,真辛苦!我用士兵來代替石頭稱象。一名士兵的體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土兵代替石頭稱。士兵們跑到船上去,不費吹灰之力,最後,只要每個士兵稱出自己的體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這樣稱不是更快更容易嗎?嘿!說得真不錯!教室裡頓時響起一陣掌聲。“還可以用糧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較沉,又容易計算重量的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曾經見過一種地秤,連汽車的重量都能稱出來。我們也可以把大象趕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對的,只是他沒有考慮當時還沒有地秤這種東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對的,他沒有一味地從別人已經想好的思維角度出發,而是想另闢蹊徑。他的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應該得到老師的激勵,這不正是學生髮散思維之後得到的成果嗎?“但是在三國時期,能解決這個間題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們才說曹衝是聰明的呀!”就這樣這節課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通過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去探究更多的稱重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他們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學生答案的豐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儘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只要能通過正確的方法調動學生去積極的運用大腦思考問題,學生的潛能就能在學習中被釋放出來。我們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於嘗試,敢於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並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0

《曹衝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身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運用資訊科技與學科進行整合,力圖讓“趣”貫穿始終,讓學生樂在其中,思在其中,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我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營造了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二、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讓他們從感興趣的話題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把課文學習作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課文伊始,從曹操的良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讓同學們到課文裡找一找。當同學們對曹操的表情產生興趣後,我有效的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滿懷興致的朗讀課文,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三、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達到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四、我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的說,進而有條理地說,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藉助FLASH動畫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幫助學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有效的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六、“奇思妙想”“有計可施”環節的設計,發散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聯想,用智慧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我相信只要我們引導及時,相信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會及時閃現,個個都會成為“智慧星”。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1

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這堂課師生都覺得輕鬆有趣。而我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學生首先充分地理解吸收了課本內容。然後在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中,讓他們的想象思維從桎梏中解放出來,於是發散思維達到一個高潮。

在教學《曹衝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後……”理解曹衝稱象的幾個步驟。然後我又指導孩子根據課文的介紹做試驗:我用水盆模擬河面,用縱剖的曠泉水瓶做小船,分別用橡皮代替石頭用轉筆機代替大象。在實驗中,我還請了幾個孩子自己來動手試一試。通過親手實驗,孩子們比較形象地理解了曹衝稱象的原理。

正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孩子們開始深入思考稱象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而正是動手實驗這種生動的講解形式喚醒了孩子們的興趣點。讓他們的思維如湧動的浪潮,洶湧澎湃。而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也應該是學生們自己探討出來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課堂,也不應該按照教科書循規蹈矩地進行。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更需要教師具有開放課堂、駕馭課堂的理念與能力。

當他們積極思索,吸收著書本知識,並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時,課堂裡便跳動著學生個性的脈搏,課堂因此而生機勃勃。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2

《稱象》是國小語文二年級的一篇課文,它描寫了只有七歲的曹衝在聽取了眾官員們的議論後,積極思考,想出了一個十分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頭,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是一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知道曹衝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筋。教學難點是瞭解曹衝說出的稱象的方法,知道這個方法好在哪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本課是明確的提出並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提問,可以使用哪些詞語進行提問。在本課書教學中,我首先就從題目入手,教學生就題目提出自己的問題。在第一課時教學時,出示課題並讓學生齊讀完課題後,問學生“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你對這個課題的內容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學生經過思考後問“為什麼稱象?”“怎麼稱的象?”“是誰稱的象”“最後稱出來了嗎?”然後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課文。通過自讀課文其中“為什麼稱象?”“是誰稱的象”“最後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這幾個問題學生都能夠解決,而“曹衝是怎麼稱象的?”學生還不是很明白,於是把這個問題留作第二課時學習時解決,而此問題也恰恰是本課書要解決的一個教學難點。這個問題使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學生在解決起來就更有興趣、更積極。

此外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問題的能力。在分步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問學生“讀讀這句話,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詞語?”老師的提問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詞語,使學生明確地知道了自己要從哪個角度提問。於是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詞語。如:船舷、沿著、下沉等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解答使學生對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徹。

2.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本課時的難點,即瞭解曹衝稱象的方法,知道這個方法好在哪兒,我首先讓學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曹衝稱象的部分,並通過標註句子序號的方法,使學生一眼就看出曹衝稱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瞭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後讓學生說說曹衝是怎樣稱象的。至此學生只是通過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衝稱象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變化,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曹衝稱象的視訊動畫。通過反覆地說,觀看視訊動畫的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曹衝稱象的方法,還記住了此方法。

而在處理曹衝稱象的方法好在哪兒這個難點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讀書知道官員說出的方法是什麼,可行不可行,為什麼?然後在學習完曹衝稱象的方法後,讓學生把曹衝的方法與官員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通過比較,學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員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為沒有人能提起這麼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為這種方法雖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卻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還保全了大象。

3.不足及改進的地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過多,影響了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本學期一個訓練的重點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滲透。可以由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一句或幾句話的意思入手。而本課概括官員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稱象的步驟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自己沒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師包辦代替,直接總結了出來。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3

《曹衝稱象》一課主要寫曹衝想出一個好方法稱出了一頭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講這節課之前,深入鑽研教材,在年級組進行了多次研究,並參考了眾多的教學思路,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學計劃,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衝想出的辦法,感受曹衝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曹衝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學這部分時,結合我們班學生的思維水平,我是這麼做的:

首先,幫助學生弄明白曹衝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麼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脈絡。我先提出問題說說曹衝說的稱象的辦法可以分為哪幾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後點撥學生說說曹衝在稱象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著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曹衝稱象一步步的過程。

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練習說曹衝稱象的過程。剛開始學生不敢說、不會說,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但是表達不如人意。於是我出示flash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邊練習說,在理解課文內容、重難點的同時,鍛鍊了學生複述、口頭表達的能力。在練習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接著、然後、最後”有序表達曹衝稱象的過程時,出現了困難,耽誤了一點時間,課前我預設做的不充分,對學生情況不瞭解。

通過這樣反覆的語言訓練和演示課件讓學生直觀地去理解,我想,學生對於這個稱象的過程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於是我趁熱打鐵,問:你覺得曹衝稱象的辦法怎麼樣?好在哪?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很快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出來。接著我問曹衝是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他的聰明表現在哪兒?第二個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我引導學生思考曹衝是用什麼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學生說出是船和石頭,從而想到曹衝懂得這樣的知識:同一條船,如果每次裝載的物體重量相同,那麼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說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曹衝能給運用上述知識和現有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運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說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識。先用一條船“稱出”(找到)與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塊石頭,再一稱一稱地稱這些石頭的重量。這樣,就把不能分開來稱的身高,體重的大象,換成了可以分開來稱的若干塊石頭,從而間接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曹衝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善於觀察、愛動腦筋。

我覺得這節課教學重點比較突出,教學設計和多媒體的使用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有幫助,還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的。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4

《曹衝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

由於低年級的國小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我根據孩子們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主要是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對他們進行啟發思考的訓練,鼓勵孩子們創新,訓練孩子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在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在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中,讓他們的想象思維從桎梏中解放出來,讓發散思維達到一個高潮。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後……”理解曹衝稱象的幾個步驟,讓學生理解每一步的過程,讓孩子們盡請地討論,然後分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交流學習情況。

這樣時間很快,下課鈴聲就在不知不覺中響起,完成了輕鬆有趣的課堂教學。

這節課雖然孩子們上的非常輕鬆愉快,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由於這節課討論時間過長,所以,在拓展的環節,我做得顯然是不夠的。如果我能結合實際,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從課文中悟出的會更多。對這一點我有點遺憾。

讓孩子們懂得《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樣一個道理。雖然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呢?這個我沒有時間在仔細地詢問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所以不可知,這是我講這節課的一個短板。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5

《曹衝稱象》一課是一篇記敘文,主要寫曹衝小時候運用巧妙的方法稱出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抓住文中幾處內容進行對比。

(1)官員們稱象的辦法和曹衝稱象的辦法的對比。分析官員們的稱象方法的結果和曹衝稱象的結果。

(2)曹操前後態度的對比。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難點,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讓學生抓住“直搖頭”的“直”字來強調曹操對這些辦法是不滿意的。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是用分步驟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稱象的過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指導學生,並抓住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再……然後…”,描述稱象的過程,在總結板書時指出曹衝不是神童,他的辦法是想出來的。表現在第一,他認真聽別人的議論,從中受到啟發。第二,他能夠創新。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學文結束前我安排了拓展課文這一環節,我想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我說:“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還有什麼好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同學們想出了不少的辦法,但有不少的方法對當時來說是不太可能,其中有一個同學想出的辦法是:把曹衝稱的沙子換成人,就會更加省事。就這樣這節課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