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快餐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學《快餐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快餐店》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快餐店》教學反思 篇1

《快餐店》是一節數學遊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會用並放的方法感知、比較5以內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並且鞏固點數的方法,提高觀察判斷的能力、對應比較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對於這次活動,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在第一環節中,我以談話的形式激發了幼兒興趣,當我出示各種快餐食品時,幼兒能很快說出食品的名稱,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讓幼兒熟悉了常見快餐食品的名稱以及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第二環節中,我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小客人們想點和自己桌子上數字相符的食物來享用。通過讓幼兒扮演快餐店店長,來服務小客人這樣一個遊戲,為後面幼兒能更好地理解遊戲的規則做鋪墊。這個環節,幼兒表現得很棒。

在活動時,我發現大部分幼兒能理解遊戲的規則,並按照規則自主地進行點數並操作。有一小部分幼兒似乎不能完全理解遊戲的規則,當他們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及時給予引導。這樣就能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的掌握遊戲的方法。

總體來說,這個數學活動具有遊戲性質,所以孩子們非常有興趣。遊戲過程也很簡單,幼兒操作方便。食物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幼兒情緒高漲,考慮到在操作時由於卡片較多,幼兒坐的比較擁擠,所以幼兒之間的卡片容易混淆在一起。所以在幼兒遊戲時,我給幼兒每人一張操作紙板,讓幼兒在紙板上進行操作活動,這樣可以避免這種混亂的現象,活動後收拾材料也比較方便。為了豐富本主題的區域材料,我把《快餐店》的遊戲材料投放到區角中,方便幼兒去探索,進一步鞏固了幼兒對於《快餐店》遊戲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在教學活動中要反覆研究教案,不斷深入,全面考慮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遊戲的樂趣。

拓展閱讀:小班科學教學反思1

昨天開展了《 各種各樣的樹葉》科學活動,現在就教學流程和教學後的思考談一談:

活動中我採用落葉找朋友、掃落葉的人掃落葉的情境來開展教學。這個情景引發了幼兒對樹葉朋友瞭解、觀察的興趣,同時這個情景中蘊含了操作的規則(落葉放好時有不放好的掃落葉的人就會來掃走落葉),這樣在一位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樹葉朋友時,其他的小朋友就能看著他的樹葉並聽他介紹,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在一個點上。聽別人介紹完則趕緊舉手介紹自己的。整個活動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

第一個環節是針對粗看的落葉的顏色、外形發現落葉的不同,同時滲透了樹葉名稱的介紹(個別孩子在介紹落葉時會說出落葉。)

第二個環節則是細看發現葉脈的不同、瞭解葉脈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管道的形象來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葉脈。由此指導葉脈是輸送水分和營養的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送樹葉寶寶回家。這個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前面的對樹葉的瞭解引導孩子可以根據顏色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形狀的不同三個角度分類,最後的操作中是讓孩子按照形狀來分類。

但在實際操作中我是將延伸活動提前幼兒聽著音樂是說故事情境,幼兒在故事情境中表演,最後表演結束送樹葉寶寶回家。

活動後與組內的老師進行交流發現自己還有幾點準備的不夠充分:

第一點,樹葉的種類提供的太多,在分類的過程中不好把控。因此,在葉子的提供上提供:銀杏(黃色)、梧桐(黃色)、櫻花(紅的、黃的都有)、夾竹桃(或柳樹黃色)、瓜子黃楊(常綠)、楓樹(紅的)。這幾種樹葉從外形上孩子比較好描述出像什麼,而且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它們的色彩漂亮,是幼兒所熟悉的,大小比較中也很鮮明。這樣在最後環節中按照形狀來分送樹葉寶寶回家則簡單而且不會亂,孩子的操作性、目的性更強。

第二點,在活動環節上精簡些,內容涉及的更豐富些。在環節二中對葉脈的觀察和發現時是直觀性的,這裡不需要很久的時間。因為在孩子看來葉脈都是細線狀,有的是像一根一根的針,有的是像網。在實際的操作中環節一幼兒要表述的東西反而更多,這也由於葉子提供的中類太多導致的。因此,在樹葉種類調整後,環節一則會精簡省出一些時間。在這個省出來的時間裡可以引發幼兒思考秋天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顏色的樹葉?從而滲透落葉樹、常綠樹的知識,再來觀察葉脈。這樣一些科學的小知識點則滲透活動中豐富活動的內容,讓活動不那麼單一。

第三點,延伸活動隨音樂帶著小樹葉舞蹈讓活動更有趣味性。在孩子們瞭解了樹葉之後再來和小樹葉跳舞孩子們對自己的樹葉更加的喜歡。但這個環節與送樹葉寶寶回家環節相結合則更好。聽著音樂師說像……的xxx樹葉隨著秋天媽媽的歌聲跳起了《秋天》的舞蹈,音樂停了則將樹葉落回秋天媽媽的懷抱裡(框子裡)。這也與之前的音樂活動《秋天》相結合。幼兒有表演的經驗。在遊戲表演中進行樹葉分類。

第四點,課前科學知識準備的不夠充分。活動前只想到了活動中孩子們觀察發現葉脈這個藏在葉子裡的祕密,對於葉脈的用途沒有多想。活動中孩子們提出疑問,則像他們解釋是像管子一樣的通道,幫助樹媽媽輸送營養、水分的。這裡管子一樣的通道幫助了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了葉脈這個名詞和用途。但是在具體的表達中缺少了對幼兒的考慮,我的解說是不是全體幼兒都能夠接受、理解的。因此,對於科學的知識點不僅是要知道理解,更要關注的是怎麼說來讓孩子理解。此外,對於科學知識點不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想當然,而是在知道的情況下還要做一個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一步地確實、鞏固自己的知識經驗,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應變孩子們的迴應。活動後我又查閱了葉脈的用途,遺漏了“支撐葉肉”的用途。

由以上幾點看出在教學活動中細節考慮的還是不夠周到,在備課的過程中自己要有一個嚴謹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細節體現態度。教學路每天似是雷同,卻又是走後一片新的思考,原來,每天都在開創新的路。那就從現在起,以嚴謹的態度踐行新的道路。

小班科學教學反思2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的學習方法。

首先讓幼兒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後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簡單規律排序,個別幼兒還能自己設計規律對物體進行排序。雖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兒似乎沒有按規律排序,沒有達到活動目標,但是,他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現有規律的排序,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體的規律美,在今後的活動中,他能將今天的收穫和感知表現出來,這樣就達到了目的。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幼兒都達到同一個標準,只能力求讓每一個幼兒主動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我認為我們要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這次的排序活動,以往我們都習慣於比較一組物體的'外部特徵的差異或數量的差異來進行有規律的排序,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和遊戲中存在的規律。因此我在日常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玩積木時或在排隊時進行有規律排序的活動,在小結時又引導幼兒發現規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遊戲

中也存在有很多規律,所以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學習按規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

小班科學教學反思3

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動我是圍繞預設的目標:一是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瞭解蘋果和梨的名稱、外形特徵及顏色;二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而開展的。

一、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藉助兩種顏色的水果圖卡讓幼兒玩“摘果子”,然後把手中的圖卡貼到在班級的牆壁上相對應的蘋果樹和梨樹上的遊戲,鞏固幼兒對黃色和紅色的認識與顏色的分類。這時,孩子的個體差異便被顯露出來,有的幼兒能夠把採摘到的水果送回貼到各自的果樹媽媽身上,有的幼兒摘到了圖卡卻不懂得貼在相應的果樹媽媽身上。我及時利用這個機會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使幼兒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認識水果”主題活動的預設中,我以為認識蘋果和梨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發現,很多幼兒把形狀說成顏色,他們有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還有的則跟著前面的孩子怎麼說就怎麼說。於是我根據小班幼兒具有直觀形象的年齡特點,採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首先組織遊戲“摘果子”,幫助幼兒認識紅、黃兩種顏色。其次出示蘋果和梨兩個實物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水果的顏色、名稱和外形特徵。最後讓幼兒品嚐蘋果和梨,感受兩種水果的味道。在活動過程中,我班幼兒都能夠說出蘋果形狀圓圓的,梨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大大的。蘋果是紅色的,梨是黃色的。

三、活動結束了,幼兒對活動產生了興趣、在活動中,孩子的愉悅情感得到了滿足,多數孩子能說出兩種水果的顏色、形狀以及味道,但給予我思考的卻還有:

1、小班孩子對普通話還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給予孩子普通話語言環境的薰染。因為普通話與家鄉方言之間的轉換總會浪費老師課堂上較多的時間。

2、在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語言和評價語言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推敲,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更加機智自如地應對。

小班科學教學反思4

星期四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蘿蔔》,在本次科學探索活動中,主要以幼兒的探究、體驗、感受為主,所以孩子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主動接受經驗的過程顯得非常有趣。這也很感謝家長們的積極配合,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本次活動流程比較清晰完整,但是我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紅公雞,綠尾巴,一頭扎進泥地下。”我以猜謎的形式匯入,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大家紛紛進行猜想,反應很熱烈,孩子們的想象很大膽,可見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平時的觀察力很敏銳。之後我出示了一個挖有小洞的箱子,告訴幼兒裡面裝著這種各樣的蘿蔔,讓幼兒摸一摸,觀察摸到的蘿蔔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在這一環節分發蘿蔔的時間用得比較久,導致後面的時間有些延長了。在觀察蘿蔔外形特徵的時候,我讓幼兒體驗在先,自身感受在先,有了初步地瞭解後,通過在操作卡片上的記錄,加深了幼兒對胡蘿蔔、白蘿蔔和紅蘿蔔的認識,也為之後的分類環節作了一個鋪墊。對於分類,要求小班的孩子能根據物體的一種特徵進行在分類,我主要是讓幼兒根據顏色進行分類,通過比一比的遊戲,孩子快速地分好了蘿蔔。雖然沒有事先給幼兒分組,但是孩子們分好後能快速坐回位子上,表現都很棒。最後我讓幼兒品嚐了三種蘿蔔生吃是什麼味道的,在給幼兒吃蘿蔔的時候,我邊問幼兒“這是用什麼蘿蔔切出來的?”,讓幼兒觀察蘿蔔切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我特別強調紅蘿蔔,因為它外面的皮和裡面的肉顏色是不一樣。幼兒吃完後得出了胡蘿蔔生吃是甜甜的,其他兩個有些辣。最後,遷移到生活當中,從認知上升到情感,我們討論了關於蘿蔔的菜餚,蘿蔔燉排骨的味道可好了,營養也很好,通過討論使幼兒喜歡吃蘿蔔。我認為在這個環節中如果能讓幼兒觀看一下關於蘿蔔菜餚的圖片,或許更能給幼兒視覺衝擊,更喜歡吃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