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

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但其邏輯性較強,理順一條清晰的主線思路很重要。備課時我以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據很重要的基礎地位,同時東北地區的農業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切題引入本課。這對於學生對本單元、本節書的理解是比較有利的。

農業的發展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條件是影響區域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學生對於東北這一區域的自然特徵瞭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響東北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時就比較受侷限,僅僅侷限於預習課文時獲取的資訊,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資訊。我個人認為課前應該給學生補充一些關於東北地區的`地理環境知識,講課時應該比較容易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放收自如。

本課著重考察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圖4.3,讀圖分析東北地區的主要地形與農業發展的影響;圖4.4,讀圖分析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這兩個圖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學生能夠依照設計的思路把握要點。圖4.5,讀圖分析東北地區東西向農業自然條件的差異,難度就比較大,我在講課的時候提示學生首先理解東北作為一個區域,在內部其自然條件是有差異的,本圖是地形、積溫、年降水量三個要素的組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從西向東不同地方地形、積溫、年降水量組合的差異,也就是自然條件差異,在自然條件差異下農業佈局形成了平原地區耕作農業區、山地林業和特產區、西部高原的畜牧業區。這種提示加引導,層層深入的方式,比較容易學生接受,效果不錯。

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比較穩定的商品糧基地,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麼?理順這個思路對下面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生態環境退化的問題,引入未來發展方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充分備課、提取主線、理順思路、知識鋪墊、及時引導、學生探究、教師小結、穿插活動、講練結合,是我這節課的講課方法,從課後練習來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效果還是不錯的。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2

時間很快,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所有工作也進入了最後階段,回顧這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頗有感慨。現對這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了1班、3班、6班、7班共4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其中1班、3班是文科平行班;6班、7班是理科平行班,本學期主要教授這兩個班級的學業水平科目。這學期新接手高二的班級,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必修2及必修3兩本教材,時間緊迫、教學任務很重,最終在期末考試到來前如期完成教學任務。

二、虛心學習,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

一個教師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是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還是成了一個誤人子弟的教書匠?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多次的聽學校各位老師的公開課,讓我有了學習觀摩的機會,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多次的組內教研活動,讓我有了檢查自己的時機;要“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評好每一堂課;反思好每一堂課”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途徑。

三、瞭解現狀,發現問題

自從這學期擔任高二地理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在盡力摸索、瞭解現在高二學生地理的學習現狀以及其對地理學習的態度,以期能夠盡好的融入這個新的學習團隊。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共處,大致總結了以下幾點:

1、學生對於地理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部分偏科嚴重,重視主科而忽略地理學習,作業沒能按時完成。

2、基礎知識薄弱:目前,我們這一屆學生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知識的遺忘率較高。

3、學生的答題規範性有待提高:我們在平時練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但是對問題的解答過程中用語不規範,還不能用“地理語言”來回答現實的地理問題,以致在考試中影響得分。

四、針對問題,深刻反思

針對於以上一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性的作用。

1、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具體的例項來證明地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用身邊的例項來提高同學們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端正學生對地理的態度。

2、學練結合,注重練習:鑑於同學們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我們應對部分知識點進行適當講解,同時,輔以一定的`練習題,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答題速度和準確率,為我們高三進行文綜打好基礎。

3、點評到位,具體提升:對於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批改,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和點評,對於具體問題規範答題用語,從嚴要求,從細節開始進行指導提升。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3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於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

今年我剛到東方書院,執教高二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在學校倡導高效課堂的契機下,我積極的探索高效課堂的環節,教學設計等等方面的東西,也從眾多老師的優質課堂上學習了不少好的經驗,並且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嘗試,以期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進之處,希望能進一步的改進。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於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

() 優質 資源

() 優質 資源

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對策: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人無完人,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執教高二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我把它寫出來,冀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在教學上只有達到計劃教學目標的大部分

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

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大學聯考江蘇地理試卷的最後一題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教育教學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5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今年我執教高二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

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

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

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6

教師的反思主要特徵,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於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於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教師成長的週期;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回首本學期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援。下面,結合地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對教學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的新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樹立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教學理念。如颱風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採用傳統展示錄象,分析颱風的成因、危害、防禦從知識掌握方向也可以達到目標。對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意識方向、合作交流表達等能力則較欠缺。我們採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整體設計的課程理念進行開放教學和延伸教學嘗試,先讓學生觀看或回顧颱風災害,然後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問題,再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材、圖書、網際網路等多種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獨特見解,並將自己的認識與觀點進行整理後,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最終使自己建構起對臺風的全面認知。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實踐教學時,有時會發覺教學過程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設計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我們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農業的區位選擇》一節內容理論性較強,需要運用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有些事例離學生生活太遠,學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學時我用了下列本地農業生產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學習的效果比原來好些。(內容略)

在複習地中海氣候的形成原因時,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我讓學生把氣壓帶風帶圖畫在左邊,世界輪廓圖在右邊,可是學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個班時我調整了教學設計,我讓學生把氣壓帶和風帶畫在世界輪廓圖上,這樣的調整更利於學生的理解。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 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運動地理意義(二)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往往講過多遍,學生仍然不明白,處於一種好象聽明白了,但做題又是稀裡糊塗了。去年我校把多媒體裝置引入課堂,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比原來教師拿一個地球儀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變,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對此我們進行改革,在觀看多媒體課件基礎上採用學生分組討論活動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弄,操縱教師所提供的特定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尋找、體驗活動中得到的概念,獲得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師在學生經過探索、獲得經歷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內容略)從課後的練習來看這樣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在資訊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 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講解練習時往往不是要求學生講出答案,而是學生要求把他的思維的過程講出來。一方面可確定是否真的已學會,另一方面也可培養思維能力。講例題時尤其是大學聯考題要:分析出題能力要求,如何從題中提取有效資訊,分析解題的思維過程,以及相關的知識連結等方面的內容。通過例題分析讓學生明白在學習中如何去掌握課本主幹知識,關注自己解題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題。

在高三後階段試題講評時要做到

① 側重錯誤原因的講評分析。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失分的原因,是知識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錯),還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審題失誤(未看清題意和答題要求),還是技術性失分(如錯別字或筆誤等)。通過錯誤原因分析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後的努力方向。

②側重地理能力的講評分析。地理教學最後階段應由重視基礎知識轉移到綜合能力訓練上來。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也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上,要從地理學科的能力角度進行試題分析,對於學生能力結構的欠缺點加以重點分析和指導。

③側重解題技巧的講評分析。在試卷講評時,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應重視學習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重視解題技巧的指導。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7

本學年度,本人擔任高二年級六個班的地理科任深切體會到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地理教學中著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通過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貼近生活

教師教學中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景,設計案例。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於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荊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意適時評價。

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這樣不僅

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8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提煉和展示的過程。課堂上科學精巧的提問,能夠啟用學生及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通過課堂提問要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提問,要使學生產生積極思維能力,積極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識、歸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課堂提問內容緊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緊扣課堂教授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來設計,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提問的內容要有啟發性,通過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如:在講高中地理《5.8傳統工業基地》這一節時,圍繞魯爾區的區位因素、魯爾區衰落的原因、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措施等重點和難點設問。通過魯爾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和魯爾區相同的傳統工業區共同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傳統工業區的主要工業有哪些?魯爾區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魯爾區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點?魯爾區綜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東北老工業化基地的振興應採取哪些措施?關於魯爾區的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很輕易得出答案。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聯絡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內容,學生必須經過縝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最感愛好的問題,提出的問題必須科學合理,必須與教學重點內容密切相關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緊隨課堂教學節奏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二、課堂提問過程按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規律層層推進

課堂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後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這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鋪路搭橋,層層推進的遞進方式,不僅非常輕易的解決問題,而且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發展。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是按認知的規律層層推進的,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如:分析《5.2農業區位因素》一節,從農業的自然區位因素到社會經濟因素雖知識教學內容的層層推進,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應素有哪些?地形、氣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後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場、交通和科技。。進一步分析後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的因素有哪些變化?人類對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冷藏保鮮技術的出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區位在空間上擴大。然後進一步提出問題:對農業生產影響越來越大的因素是?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場需求量。這樣層層設問,能使同學們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有助於把握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

三、課堂提問有利於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交流

教師的課堂提問中要針對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同學們非常感愛好的問題作為切入點。有利於調動同學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材中的內容往往很抽象而單調,有很多是學生很難見到的或是學生已經很輕易就把握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覺得很輕易回答。覺得回答問題只是讀教材的過程,這樣時間一長同學們就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到索然無味。因此,我在講高中地理課時,找一些學生感愛好並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絡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如:講《2.6氣候的形成和變化》這一節時,首先提出問題:雅典奧運會於北京奧運會天氣有哪些區別?為什麼?學生對奧運會的內容都非常感愛好,自然而然就會根據問題去思考背景和雅典兩地的氣候及其氣候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應用分組討論和師生互動的方法,避免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之間互問互答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這樣使更多地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使每個地理問題都能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分析,促進了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思維過程中,提高了全體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師問學生和學生問老師的互問互答中排出了師生之間的代溝,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9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學生對於本節的知識點一目瞭然,結合前面所學的澳大利亞混合農業進行對比分析,學生互動較好,因此,達到了課標要求。

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採用啟發--互動--探究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多說、多練、多思考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本節課的重點。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發揮地理圖象功能:地理圖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她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本節課注意教給學生讀圖技巧,啟發學生挖掘圖中的顯性和隱性資訊,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運用圖象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但是學生活動面還偏小,合作學習不夠。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多,一節課很難講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由於時間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級上課普遍較快,而在文課班級上課較慢,所以對於學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響。此處,調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但我們很難不去考慮大學聯考與各種質量檢測,這一點是我們轉變教學觀念的關鍵。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0

鄉土地理知識貼近實際,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在整個地理教學中利用鄉土地理最能體現“由近到遠”、“從已知到未知”的教學原則。課堂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選取鄉土地理材料,會使地理課更具有鄉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學生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社會的思想情感,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也能為更多的同學所喜愛。

地理課堂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絕大多數的地理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地理教育的質量。而在課堂中適時運用鄉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鄉土地理知識可以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凡是有興趣的事物,人們總要想辦法去認識它、接近它、獲得它,並對其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學生如果對地理產生了比較穩定、持久的興趣,那麼他必然會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高中地理教學用的雖然是圖文並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闡述地理現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時,考慮到地理事物的整體性和典型性,所選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國性的較多,而對於生活在畢節的同學們來說,對很多知識沒有接觸或缺乏親身體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果老師照本宣科,課堂教學組織得再精彩,學生也不可能將知識內化。鄉土地理材料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親眼看得到的具體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觀基礎上的這些事物,在學生頭腦中很容易形成具體的地理現象,對進一步幫助他們理解概念很有好處。所以鄉土地理知識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有了這些知識,學生就便於理解新的地理知識了。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鄉土地理耳濡目染,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我恰當的選擇鄉土地理材料加以舉例說明,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一些抽象知識點的理解。

記得給高一年級學生講到二氧化碳的玻璃溫室原理時,教材上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幅簡單的示意圖,文字方面沒有作詳細的原理解析,教參上也說明該知識點只是要求學生知道結論就行,不必過多解釋,但常言道:清水煮菜無滋無味,若按教參上的教學要求,學生雖說知道了這個知識點,但教學過程是空洞而無力的,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也僅停留在表面。所以我問同學們:“為什麼冬天我們教室裡比其他室內暖和?”學生回答:“因為人多,大家呼吸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又問:“貴畢高等級公路修建之前,從畢節坐長途汽車去貴陽,中途大家都要下車吃飯休息,車上並無一人,但重新上車時會感覺特別悶熱,又是為什麼?”這一問,學生沉默了,一個個都盯著老師,眼睛裡寫著“為什麼”,這時,我才不慌不忙地給他們講解玻璃的溫室效應。誇美紐斯說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原則是高階事物由低階的去代表,看不見的由看得見的去代替。這節課,通過適當的加入鄉土地理資訊,有效防止了單純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迴圈,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興趣。

二、鄉土地理知識可以有效地實現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長期以來,地理課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回答問題總是少數幾個學生的“專利”,因此學生不愛學,課堂氣氛沉悶,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再加上地理學科的實踐性、直觀性很強,“封閉式”的教學方法是不適應教學需要的。

當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元化的,媒體與社會為他們提供了較多的學習機會和場所。在學到城市化問題時,我課前佈置學生以組為單位調查畢節城區的環境現狀,並將有關資料及圖片在課堂上展示,教學時各組交叉演講和提問,最後由教師引導全班討論分析,由本城區存在的城市問題推導其成因,再由各組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堂課基本上都是學生在“動”,教師扮演著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是主要演員,他們詳盡的介紹、流暢的語言表達、機智的現場應答、激烈的辯論,把整個課堂渲染得一片沸騰,無形中訓練了學生獨立探求知識的願望和本領,這種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探究、交往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充分展示才能,體現了寬鬆、開放、民主的班級風氣和學習氛圍。

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出會學的學生,學生一旦養成自學的習慣和方法,有了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對今後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鄉土地理知識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的認識要經過一個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經過反覆實踐不斷提高的發展過程。鄉土地理中的事實和現象都存在於學生周邊,為學生所熟悉,教學中如果恰當地聯絡鄉土知識,不僅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書本上的概念和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有創見地認識問題或解決問題,就屬於一種創造性思維。在學習城市規劃的內容時,我給學生提供了畢節市地圖及相關產業的佈局現狀,由學生說出其中佈局不合理的企業,並根據自己瞭解的情況分析其原因,然後提出合理的規劃方案,結果學生設計的規劃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學研究又表明,需要是產生興趣、引發探索向上的動力。而地理學科的特點符合人們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注意把地理知識與當地日常生產、生活等實際問題聯絡起來,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認識家鄉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結構,評價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趨利避害的措施,讓他們認識到地理知識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到地理知識活學活用的樂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把所學知識變成將來參加家鄉建設的基本技術,學以致用,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講述旅遊景觀的欣賞時,我在課堂中穿插了畢節的旅遊資源,要求學生為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設計一次區內旅遊活動方案,教學效果也非常顯著。

四、鄉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現象可以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實現情感教育

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在自覺接受和情感認同基礎上的教育,才是比較穩固和持久的。鄉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學生熟悉的,看得見模得著,能具體感知和認識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紐帶作用,“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體現出情感的相融性。與課本材料相比,鄉土事物與學生的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並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規範和法制觀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旅遊地理中有一個教學要求是教育學生愛護旅遊資源,如果單純說理難免空洞說教,對學生心靈達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學生雖對本鄉本土的地理環境有所瞭解和接觸,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聯絡的,理解起來也不深刻。教學中我展示了織金洞內的景觀圖片,同時向學生介紹其形成的漫長地質年代,一邊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為破壞後的溶岩景觀照片;接著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鵑花盛開的情景,一邊介紹其遊覽價值,再展示景區拍下的被遊人悄悄折斷的花枝照片,這些材料頓時引起學生保護旅遊資源的情感共鳴。

五、鄉土地理的適時運用,還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分析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在學習“商業街佈局原則”時,我結合學生非常熟悉的畢節城區商業佈局,問:“咱們畢節最繁華的街道是哪裡?”學生:“南關橋一帶。”我又問:“我們的商品批發市場在哪裡?”學生:“汽車站附近。”我接著問:“兩處商業街區位有何差別?”學生:“南關橋為市中心,汽車站雖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簡單的幾句話,學生隨即明白了商業街的佈局型別和原則。還有,在給學生講解赤道多雨帶的對流雨時,我引導學生回想畢節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現在什麼時段,學生回答:“午後兩點左右。”於是,由午後兩點為一天中氣溫最高推出氣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結成雨的結論。由於諸如此類的提問經常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較留意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以便課堂上能當眾顯示自己的“廣聞博見”。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1

自從7月份擔任高二地理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在盡力摸索、瞭解現在高二學生地理的學習現狀以及其對地理學習的態度,以期能夠盡好的融入這個新的學習團隊。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共處,大致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對於地理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雖然說得不盡完美,但是對於學生學習來講,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很多學生認為:地理只需要在考試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記憶就可以解決問題,更有一部分學生對地理還用“副科”來稱呼,這種現象在理科班表現得尤為明顯,殊不知這種態度已經犯了學習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學習已經明顯的區別於所謂“地名學”,不是單純的記住“北京在中國北方,廣州在中國南方”等等這一類常識性的知識。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分析、並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新課標背景下學習的重點所在。

二、基礎知識薄弱

目前,我們這一屆學生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知識的遺忘率較高。平時,我們進行系統複習和知識網路的構建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種知識性的.問題。

三、學生的答題規範性有待提高

我們在平時練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但是對問題的解答過程中用語不規範,還不能用“地理語言”來回答現實的地理問題,以致在考試中影響得分。

針對於以上一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性的作用。

一、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具體的例項來證明地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用身邊的例項來提高同學們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端正學生對地理的態度;其次,在平時和同學們說明水平學業測試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緊迫感和壓力感。

二、學練結合,注重練習

鑑於同學們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我們應對部分知識點進行適當講解,同時,輔以一定的練習題,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答題速度和準確率,為我們高三進行文綜打好基礎。

三、點評到位,具體提升

對於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批改,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和點評,對於具體問題規範答題用語,從嚴要求,從細節開始進行指導提升。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2

一、課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學內容應調整為必修三和中國地理,高二下期上選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國地理的內容比世界地理更少,這樣安排還可以緩解上期時間緊迫而下期時間又太寬鬆的情況。在順序安排上建議先上區域地理,後上必修三或選修五,充分發揮區域地理“平臺”的作用。

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

區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發揮“平臺”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學生熟悉各區域的區域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體會:

1.樹立正確的區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學習區域地理時,首先應給學生講清楚區域定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如果對區域不能準確的定位,那麼分析的思路就會發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準確了。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區域地理的學習定位十分重要,並非簡單的機械式記憶那麼簡單。老師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大學聯考題,讓學生體會自己去體會區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議老師在區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讀圖或畫圖的活動。

2.認識區域地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構建學習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區域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1)地理位置:經緯網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及範圍等

(2)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地形地勢概況、氣候特徵及成因、河流湖泊、資源等

(3)人文地理環境差異:工業生產及區位分析、農業生產部門結構和優劣分析等、交通運輸與城市、經濟發展現狀與格局等

(4)綜合探究:結合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差異聯絡實際和時事綜合分析、探索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提出相應的發展舉措等

建議老師們以第一個區域為例,分析介紹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其它的區域則可以採用學案導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

3.充分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區域地理

比較法是將各種型別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在學生的導學學案中,建議老師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區域特徵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南美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南美洲和非洲的氣候特徵,還可以比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徵等等。

三、必修三教學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體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組主要介紹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則是將這些地理基本原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並運用到一定區域的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去,也就是說“必修3”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教材內容編排特色

本冊教材共5章10節。全書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組織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節內容都冠以“以__區域為案例”的副標題。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國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內容又並不拘泥於副標題所限的地區,而是以此為分析問題的基礎,就某一個主題向其他區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案例擴充套件到西非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案例擴充套件到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開發。教材內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分析可能帶來的某種侷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對“必修3”內容的編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區域,以案例的形式來探求和說明不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分析這些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學生必須對這些具體區域的區域特徵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新課程的實施,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課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雖然這樣的現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中教師都曾經遇到過,但由於這兩個模組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處理上還相對容易。但由於“必修3”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是圍繞不同的案例進行,各種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現形式也存在差異。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在編寫思路及選擇案例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捨上則更顯困難。

4.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面對學生對區域地理基本知識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關區域背景知識缺失的現狀,要較好地完成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區域地理知識加以補充和進行必要的鋪墊。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為例,教材選擇的大多都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案例,因此,學生學習案例的基礎就是對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基本知識的瞭解。所以我剛才建議高二上期安排中國地理的教學內容,並且先上中國地理,後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

綜觀“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各條標準,基本都要求“以??為例,分析??”來進行範例教學。在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時,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種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來進行教學。因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識並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藉助教材中精選的示範性案例,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養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能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通過一個或一組例項的教學,使學習者在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例項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學會學習相同或相似型別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重從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例如:人教版中的“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現或與此相關的例子有“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無需對此型別所有的案例都拿來講解,只需要精選其中的一個具體案例來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該案例,最終使學生上升到學會總結分析相似型別案例的方法這一高度上來。

比如通過對“西氣東輸”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能在分析資源調配時,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對於資源分佈不均與需求的差異,在教學中就需要從地質、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要實現雙贏,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經濟和環境等方面分析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產生的積極影響。學生形成了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於分析同類型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決。

(3)配合練習,重點在於鞏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於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案例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三山夾兩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運動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加上面積巨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氣候具有晝夜和季節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的特點。例如許多地方最大的氣溫日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在具有乾旱沙漠氣候特徵的吐魯番,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十四點八度,最大氣溫日較差曾達五十度。

1、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據新疆地理條件的特點,你認為新疆可以發展哪些特色農業生產?並說明原因。

4、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通過對該地區的農業發展的分析,請你歸納出分析某一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方法。

這道題的考查並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地區、新案例。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並沒有專門學習過新疆農業發展的內容,但該案例並沒有考查區域中記憶性的內容。學生要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影象資訊的基礎上,運用在前面兩個模組中學習的地理原理,並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許多的活動欄目,一些活動欄目實際上就是一個新的案例的呈現。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內容的精心組織,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運用已有的方法儲備來解決新的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呈現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選的案例來實現這一目標。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3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並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採用以圖代文,使影象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一、 轉變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二、 學會欣賞學生

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慧的催化劑。

三、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照片、統計圖表、統計資料以及進行各種社會調查,課外觀察所得到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進而闡明和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人才的創造素質絕對不僅反映在知識和技能的佔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和創新上。基於這點,在教學中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通過課堂設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提取有用的地理資訊,發現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通過組織學生閱讀課內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讀圖、填圖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相關地理概念、地理圖表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等綜合能力;通過地理課堂教具演示、多媒體演示及課題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及運用地理理論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課程中的課題研究內容以及學校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組一第一章的課題研究《尋找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證據》要求學生通過連續觀察、測量、記錄、六次(三週之內)某一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證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變化規律。雖然該課題難度不大,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要很好的完成,科學步驟必須完整,要有觀測、記錄、資料分析、得出結論,環環相扣,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科學道德、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較強的同學,在做該課題的同時,還會拓展研究內容,研究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對日出日落方位的影響,加深對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這一課題的研究要求小組合作完成,這在學生學習方式上也是一種新的嘗試,既合作完成學習了知識,又學習了別的同學的優點,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瞭解,增進了友誼,增添了地理學習的樂趣。還有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有許多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自發組成小組,推選出組長,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主動探究提出問題,確定自己小組的研究課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合作開展調查研究。在這種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中,無論課題研究的結果怎樣,凡是積極參與的同學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收穫,包括地理知識、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學習情感體驗等許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4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它的本質特點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知識的構建。本月中旬,我校舉行了青年教師講課的活動,我所講的課題是自然界的水迴圈,這次講課對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頗多。課下反思,認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後的不斷反思中學習、進步。

第一,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方面我做的不夠,在知識點講解的時候有些方面怕學生想不到等,總是不經意就把答案告訴學生了,比如在講水迴圈的意義時,想同過材料閱讀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答案,但是在講課的過程中這個答案卻是由老師慢慢說出來的。反思了過後我想主要問題在於教師缺乏引導學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這個方面還需要教師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二,教學時間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學設計時結合教材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我準備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體只用10分鐘結束,重點講解水迴圈的過程和意義,再花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最後是課堂練習,這節課算圓滿完成。但是在講解的時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節奏有點快,甚至準備要學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臨時取消了。課下看了自己講課的視訊後,覺得自己語言不夠精煉,簡單知識也不敢放手讓學生全部解決,所以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不夠完整。

第三,我認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於樂。班上有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前沒有接觸過地理,這就更需要培養他們的地理興趣,讓班上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但在上課提問時就發現有很多學生根本不怎麼動手和動口,一方面可能沒有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聲,說明了我在上課時調動學生積極性不夠,沒有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也就沒有達到新課標的'理念關注每個學生,我認為在這方面我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學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但是感覺自己的教學方法僅限於教師講解和提問,顯得方式比較單一,因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反思後認為主要是自己對於知識點的剖析不夠,方法掌握不靈活,對於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方法的運用。

總之,通過這次公開課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上的許多不足,針對以上問題,今後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15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應關注案例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獲取

新課程非常重視案例教學,而案例教學的教學策略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在實踐中摸索經驗。但是,我覺得案例教學無論是採取歸納法還是演繹法,一條原則必須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應關注案例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獲取。因為案例只是結論提取的材料,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獲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結論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學生能力的很重要的體現。

2.注重案例的驗證

近年來,我們的教學很注重反思,這其中包括對媒體、對學生、對老師本身的反思,而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更為重要。如何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反思,對於高中地理新課程注重的案例教學來講,我覺得教師在提取了結論和學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後,要選取相類似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推導。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儘量能讓大多數的學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結論。而驗證案例的選取可以參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資源。當然,教師也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案例進行驗證,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案例進行分析。

3.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教學貴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課程實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我在教學過程中希望能儘量去解決,也希望能夠再實踐中能夠撥開雲霧。我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課標要求?(2)課標與教材的矛盾如何解決?(3)知識點的難度該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間的差異該如何解決?(5)課標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廣泛的適用性嗎?(6)怎樣面對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識的銜接問題?

新生事物的產生有一個成長和成熟完善的過程。我想,新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就是要在不斷解決問題的同時讓新課程走向成熟。只要這樣,我們中國的教育才能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