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

本節課主要內容通過結合實驗資料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並理解條形統計圖上資料所表示的各種資訊,會將實驗中所得的資料繪製成條形統計圖。在教學中,通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對資料的觀察,讓學生主動去分析統計圖,並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一、小組交流討論,自主學習。

當學生開始嘗試將收集的資料用條形的形式來反映時,他們碰到了一個新的問題:“格子不夠”“用每個格表示2輛車,要畫很多格,太麻煩了!”學生帶著一種疑惑,而教師則將這個問題提供給學生自己進行討論,讓他們自己在想辦法的過程中把問題解決了。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對資訊進行處理。整個過程使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2

在本單元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能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整理統計的資料,並能對其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運用統計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

引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再次經歷統計的過程,並在小組內製作出自己設計的例1主題圖統計圖,代表展示以後我提出:這個統計圖還可以怎樣畫?學生很快就想到了好可以橫著畫,自然的進入新課的教學。

在教學橫向條形統計圖我重點讓學生認識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麼,學生由於已經認識了縱向條形統計圖,所以讀圖並不困難。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知道怎麼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3

本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的,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根據圖進行資料分析;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人教版的教材對統計知識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編排,從一年級開始就逐漸深入、分階段學習,所以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實際上是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相關知識進行的鞏固與擴充。由於學生學過了單式條形統計圖,並且掌握了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把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會看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從圖中獲取資訊、分析問題定位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中選擇貼近生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開展統計活動的素材;讓學生體驗收集、整理資料之後,在分析資料時能有話可說。而把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放在練習課中交給學生自己去學習。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單式條形統計圖進行回憶,進一步明確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為新知做好鋪墊。通過城鄉人口數量的統計,逐步出示單式和複式兩種統計圖,通過兩份單式統計圖的展示、比較,逐漸引導過渡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教學。讓學生髮現單式統計圖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並逐步完善。在此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圖例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概念,比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提問,讓學生在感受到資訊的同時,也發現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既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又能直觀地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關係和比較。讓學生自己體會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兩種數量是需要區分的,每個數量之間需要捱得近一點的,這樣更便於比較數量的多少變化。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和特點。從而掌握了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重視製圖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這學期學生已經學會了畫垂線、畫平行線。具備了一定的作圖能力。在製作條形統計圖時,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使我們製作的條形統計圖整潔、

美觀、漂亮?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製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畫條形的三個步驟

1、在縱軸上找到相應的數量,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縱軸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

2、在橫軸上找到相應的點分別畫兩條垂線,與剛才畫的直線相交,這樣條形就畫出來了。

3、按要求在條形裡均勻的塗色。按照這三個步驟,老師一步一步的給學生示範。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學生領會到怎樣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新知識的過程。在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以鼓勵、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使學生樂於發現問題、善於解決問題,啟用他們的思維狀態,使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學習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回顧整節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率低。反思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沒有充分激發主動性

在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這個環節上,教學思路是通過學生獨立設計將兩種資料表示在一張統計圖上,然後展示各種有代表性的統計圖,否定錯誤的肯定正確的,在彙報中辨析,進一步規範複式統計圖的畫法。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並沒有把握好。在彙報反饋中,多數情況都由教師自身講解完成。使學生失去了一個很好自我完善的機會。

二、沒有及時發揮教學機智

在教學怎樣利用已學的垂直知識來畫好條形圖環節中,雖然學生的回答與教學預設不同,但隨機出現的學生反饋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沒有及時把握住,教師仍然停留在自身的教學環節安排中,沒能及時給予肯定和針對的反饋。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更深刻的明白教學給予教師的使命:課堂上的主角是教臺下每一個孩子,老師要做好一切準備,留出充足的空間讓他們的思想馳騁,最大限度的發揮第一個孩子的自主性;同時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充滿靈動與活力!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4

這節課是在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與表達的過程,從中體會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實際,因此教學時要把生活而且儘可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引進課堂,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例題與練習,讓學生從聯絡生活實際中學習新知。本節課設計了一道例題:“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氣溫統計”;兩道練習:“泉山國小興趣小組參加人數統計”和“奧運會部分國家金牌數量統計”這些內容都跟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目的是讓他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使學習變得更主動。這樣一來,我們便能輕鬆地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想這也是數學的真諦所在。

二、學生為主體,老師是幕後引路人。

這節課知識點較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因此,我為學生創造了很多的實踐機會,比如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統計圖的資訊;通過學習例題,讓學生全面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把一個不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等等。這些既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又讓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退居幕後的引路人,當他們學習的方向偏離軌道的時候,我便給他們送上一盞明燈,讓他們能在數學海洋中順利地揚帆啟航。

三、拓展應用,培養學生處理資訊能力。

在習題設計上,通過“奧運會部分國家金牌數量統計”和“學生參加興趣小組人數統計”這兩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製作複式統計圖的能力。最後通過調查班級同學喜歡電視節目的情況這一拓展練習,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設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重要學習方式。儘管如此,這節課仍存在著一些遺憾:由於講授這一課時是借班上的公開課,面對眾多聽課老師,學生又是陌生的,因此有時怕學生說的不到位扶的多了一些等等。

總之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活動是我受益匪淺,讓我體會到一節課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上出不同的效果,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大膽嘗試,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的教學反思》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5

在第三冊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小統計”,孩子們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分類計數,用直條表示事物的數量,而本節課的內容是“小統計”的延續。主要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對事物進行統計,並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在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統計體驗。

在課堂中,我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努力為學生開啟一扇“新”、“趣”、“樂”的“研討——探究”之門,要求每一位同學自始至終地共同參與統計的全過程,最後共同收集資料,共同整理資料,共同製作統計圖等。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擁有自行探索、自行創造的機會,也使他們初步瞭解瞭如何進行統計。

在製作了完整的統計圖之後,我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讓同學之間互問互答,儘量鼓勵他們進行合作討論,互相溝通想法。在這裡,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有點雜亂,但也能看出他們理解了統計圖中各直方圖所表示的具體數量,誰最多,誰最少,它們之間各相差多少等等。在這裡,我作為他們學習的夥伴、朋友,有時也會投入他們的討論,而積極思考的主動權完全在學生的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活動交往,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互聯,學習的互助互動。通過交流,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異位思考,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聰明才智。

在課中,也有一些地方需要今後進一步改進。一是多媒體的運用不夠,如能用電腦演示先確定高度,再畫斜線的製作過程,,便於學生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分解本課學習的難點,同時給學生視覺上的比較,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一格可以表示不同的數量”。二是還可以在教學中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因為學生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伴對自己的肯定,同時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地把創造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才能讓教育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6

今天對於我來說是特殊的一天,更是收穫的一天——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受了特級教師郭老師的聽課和指導。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較以往比較不同的是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多個單位,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並會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起始格為什麼要用折線表示。

在新知的教學時,我先與學生一起簡單的分析了複試統計表中的一些資訊,然後再重點就這幾個學生的身高進行分析。首先請學生思考:如果將他們的身高製成一個統計圖,你認為每一格表示幾釐米?這一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生1說:“當然是1格代表1釐米。”這個學生的回答顯然是基於以往的經驗,沒有仔細深思。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駁: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釐米,那最多的要畫143格,絕對不行。生2說:“那就1格代表兩釐米。”大家停下來估計了一下,這樣也要畫70多格,認為還是不行。生3說:“那就1格代表10釐米吧!這樣畫起來方便。”大家都點點頭,正在大家都認為已經找到答案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再看這些資料,138和139、142和143,每兩個數之間只相差1釐米,又該怎樣區別呢?”從學生緊鎖眉頭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已經發現每1格表示10釐米也不合適。正在學生覺得“山窮水盡”時,我又給學生一些提示:仔細觀察這些數,它們都在多少以上?生:130以上。師:這組資料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我們比較的數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間?生:138——143之間。師:那138以下的數咱們需要比較嗎?生:不需要。師:那你覺得138以下的數咱們可以怎樣?生:放到一起。師:因為這一格與其他格表示的`單位不一樣,因此我們就畫一段折線以示區別。師: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幾釐米呢?生:因為他們相差1釐米,那就還是1格表示1釐米吧。學生現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對於體重的教學我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由於本節課還要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所以在後面教學“你還能知道哪些資訊?”我也非常重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資訊,課堂上還出現了意外的生成。本節課我預留了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完成作業,當堂反饋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郭老師的肯定,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教學讓學生感受用折線表示起始格產生的必要性放得不夠開。郭老師提出:可以先讓學生看書自學,自己發現今天學的統計圖與以前學的統計圖的不同之處,然後再按照我今天的設計進行教學,這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一些。

雖然今天郭老師指導的是一節常規課,但也讓我收穫不少。他的指導讓我明白:數學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7

設計這堂課時我一直在想著一點:相信學生的能力。於是這堂課上,我一直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匯入,讓學生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兩張單式統計圖,讓學生感知複式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對資料的觀察,讓學生主動去分析統計圖,並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這節課我自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了很多關於統計的知識,教學前我翻閱了第一學段所有有關統計的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知識的起點放手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生能做好的事我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是以欣賞的眼光去評價他、鼓勵他。相信我,孩子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

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沒有強制學生要怎樣去做,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儘可能為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有沒有方法同時描述出男女生人數的情況?”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後,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麼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8

12月23日,在學校督導室的安排下,我執教了一節督導課,內容是《條形統計圖》,課前我用心揣摩,精心設計,課後我虛心請教向聽課老師求教,非常感謝仇老師等幾位督導室成員和其他老師們對我的課堂那麼細緻入微的評課,老師們既有熱情的鼓勵,也有中肯的建議,大到教學環節小到一句話都對我進行了精細地指導,這次督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溫馨生日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猶如一道橋樑,連線書本的抽象內容與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在情境創設上費盡心思,一次次的思考,又一次次的否定,最終我確立了統計學生的出生月份為研究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充滿吸引力,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到學習的探究中來。確定了情境之後,我為了不講講授內容洩密,請家長們再QQ群上悄悄發給我孩子們過生日時的溫馨感人的照片,伴隨著深情的生日歌,課堂與學生一起來感受同伴們過生日的美好瞬間,學生既感受了濃濃的父母情和夥伴情,又自然地深入調查學生的生日月份。

2.經歷統計過程

課堂通過一系列的請學生爭當小小計數員、小小統計員、小小觀察員、小小分析員等活動,通過提出關鍵問題:我們能不能將象形統計圖的直觀形象和統計表的能清晰地表示數量多少的優點合二為一,一起來創造一種新的統計圖呢?學生先動腦思考,然後小組交流,集思廣益完成設計,學生的設計作品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他們很有設計頭腦,在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自主探究,研究出了條形統計圖,甚至創造性地做出了折線統計圖,學生的思維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設計簡明清晰非常精彩!

學生在自主探索、構建新知的環節中,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完整地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過程,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嘗試製作——分析思考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學生學會如何製作統計圖,總結出它的特點和優勢。

3.課件演示梳理知識

這節課中,課件製作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學生展示完他們的設計作品之後,他們的統計圖還不夠完善,這時通過課件動態地呈現製作條形統計圖的過程,

(1)先寫上統計圖的標題,再註明日期。

(2)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帶箭頭的射線。水平方向的線叫橫軸,表示月份;垂直方向的線叫縱軸,表示人數。

(3)在橫軸上,根據統計的內容確定好條形的寬度和間隔,寬度要相同,間隔要相等。

(4)在縱軸上,根據資料大小的情況,確定好每一格的高度,並註明數量,每一個小格表示1人。

(5)按照資料的大小,畫出長度不同的直條,直條既可以塗色,也可以畫斜線,並註明數量。接著我指出:像這樣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條形統計圖。再請同學們來觀察它哪幾部分組成的?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由標題、日期、橫軸、縱軸、直條。

4.感受統計的.價值

統計無處不在,生活中有許多現象都需要進行統計,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課前,我請學生按照學習小組確定他們的統計主題,分別是:一組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水果;二組統計《同步》52頁作業的成績;三組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四組是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課外活動;五組是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明星;六組是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圖形,在他們收集資料中自然而然地就感受了統計的價值,再請每個組根據你們的統計內容製作條形統計圖。

我自己比較滿意的環節是為學生呈現了一個有趣的統計的軍事小故事,在戰爭中,機智的統計學家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個故事講授完之後,同學們對統計有了更大的興趣!課下他們還津津樂道。

5.巧妙運用評價

課堂上我細心用漂亮的紅紙剪成了星星的圖案,精心設計了一項請聽課的各位老師評選表現之星的環節,聽課老師不僅進行了投票,還將評選理由告知孩子們,尤其李主任曾經在三年級教我們班的品德與生活課程,她對我們班的學生相當熟悉,她結合孩子們的進步對孩子們的表現進行了鼓勵和評價,這一環節使孩子們大受鼓舞。

二、努力之處

1.應合理控制教學時間。

課堂時間控制不是很合理,有些前鬆後緊,在學生運用小磁扣來表示自己的出生月份一環節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教學時間,這一環節可以加以精簡或是放在課前進行。

2.語言不夠嚴謹。

教學環節中,一些環節的語言不夠嚴謹,缺少用心揣摩,這點在備課時缺少細緻地揣摩。

3.應變能力應繼續增強。

當課堂上出現學生將自己的公曆和農曆的生日記憶混淆,造成幾個孩子提供了個別錯誤的資訊之後,應變能力不夠,這時我的思維有些混亂,顯示出自己應變能力稍弱的劣勢,這時完全可以通過幾句簡潔的語言加以過渡和解釋。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在這堂課中,我和學生一起暢遊統計樂園,經歷了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製成條形統計圖、並分析資料的統計過程,我相信他們會運用學會的方法和知識去探索更加廣闊的數學天地。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9

本節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知識,是在學習了統計表和簡單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的知識。通過實踐教學,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也基本順利完成,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從師生的互動與回答問題的情況來看,本節課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基礎底子,能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達到較好的效果,與第一次公開課相比,不論是教態,教學課件,板書設計還是語言邏輯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節課並非十分完美,仍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沒有更加突出強調條形統計圖在製作時的規範性及要注意的事項:?不超格;要塗滿格;用尺子畫。因此作業中出現了各種作圖不規範不美觀現象,因此在作業評講時應加強訓練

2.教學課堂上學生活躍程度仍有欠缺,語音語調相對畢竟平穩,沒有起伏,不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教學重點的突出強調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日後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調動積極性,儘可能地鍛鍊自身的'口語能力,練就一把吸引學生學習的好聲音。

3.雖然語言方面有所進步,但是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精煉程度,日後還需加強練習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歡迎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0

一、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後,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於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範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二、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絡,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三、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願意嗎?

幼兒:願意。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後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麼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麼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裡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牆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1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能體現以下兩點:

一、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就要使學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

(一)學習目標讓學生來制定。當老師提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條形統計圖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條形統計圖怎麼畫、怎麼用、為什麼需要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怎麼看。

(二)問題的解決讓學生來探究。在嘗試製作統計圖的過程中,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同的人看事物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可以瞭解到不同的觀點和認識角度。讓學生在爭辯中解決製圖難點,產生思維的碰撞。當學生製圖後,讓學生互相評價,在反思中掌握製作條形統計圖既要注意科學性,又要注意美觀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發展,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絡,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在內容的選擇上我由學生身邊的事引出的數學問題,熟悉的生活事例自然地對學生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和諧的.關係。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合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瞭解決問題的必要的數學工具,讓學生充分體驗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廣泛的運用,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學好統計的初步知識顯得日益重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自我生存的關係。

本節課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北京2008申奧成功的盛典回顧,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後的極大喜悅。接著,我又以中國隊往屆的金牌數為切入口,引出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在弄清的條形統計的製圖步驟後,我以學生喜歡的體育專案為素材,通過即時的調查統計,讓學生繪製出條形統計圖,強化了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和製作過程。課中創設的作品交流和欣賞統計圖的環節,通過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建議的引導,讓大家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學生從最後提供的統計圖中瞭解到了職工平均工資的逐年上升,感受到了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從環境質量分析圖中,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

三、一個沒解決的問題引起的思考。

在課前同學提出了幾個學習目標,最後我問:你覺得剛才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有的同學認為前面提出的“為什麼需要條形統計圖”這一問題沒解決。他沒有從這節課中明顯的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可能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原因一:在匯入部分時,老師的問題是----你喜歡哪一種呈現的方式。學生各抒己見,這時沒有大部分同學肯定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為了充分尊重學生,我沒有統一意見,不知如何處理更好。“六一”活動的設計,我原本想通過這環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條形統計圖的直觀形象,但沒有體現。教學後我覺得雖然這內容既有現實意義,有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對於教學條形統計圖來說,這內容不夠典型,確實無法解決為什麼一定要畫條形統計圖。由此,我深刻地體會到面對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學生,讓他們主動探究的同時,教師該如何導,還得好好思索。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教學的《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根據圖進行資料分析;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我在課堂中設計的.例題是:四年級學生每週五的興趣小組統計表。讓男、女生分別畫單式的統計圖,進而觀察其中的資料,發現不明顯,讓學生體驗產生複式的必要性。

讓學生經歷把兩個單式男女的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圖的過程,即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併的過程。

讓學生來介紹其作品,如何看圖,一方面學習複式統計圖的畫法及提醒學生畫時的注意點。(引出圖例)

課件演示合併的過程,為進一步揭示單式與複式統計圖之間的關係,及三個圖之間的異同之處。

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係。

這個例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畫複式方法,通過比較能夠得出,複式是在單式的基礎上加一個縱條。

執教後,我感覺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

第一:節約時間。

單式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在本節課中只做鋪墊,所以在練習紙中,可以直接寫生專案名稱,不需要投影補充。

展示學生作品時,可以再緊湊一些,讓一個學生回答就夠了,進而電腦演示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自己來介紹。

第二:環節儘量板塊式,大膽放手,相信學生。

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係,問題有點細碎,例題的設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學會畫複式的方法。第一個練習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銷售情況,讓學生會會數量的分析。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3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並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於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興趣是探究的起點,要根據所學內容,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課本從北京市20xx年8月的天氣情況開始先讓學生統計各種天氣的天數,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同時出示統計圖和統計表,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錶和圖的第一印象來說說感受,然後引出課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而製作條形統計圖,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學生會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讓學生直觀感知統計圖的結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嘗試著自己來製作條形統計圖。這種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學生能學的教師絕對不講。藉助於資訊科技這一軟體載體來學習統計圖的製作、分析,通過資訊科技的連結、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絡的感知。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4

這周第一次讓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也是第一次教學生手把手的畫統計圖。

教後感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這冊教學讓學生繪製的統計圖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個單位。

2、會根據條形統計圖分析資料裡所包含的資訊。

學生問題:

1、學生對於一小格代表幾個單位還是能準確把握的,有時代表2個單位,有時可以代表5個單位,有時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代表100甚至1000個單位。孩子們把握的比我前期預測的要好。

2、當讓學生說你知道哪些資訊時,大部分孩子就會說,誰最多,誰最少,誰比誰多多少,誰比誰少多少。對於一些本質的東西分析的不夠。如:學案第65頁有一題是從的降水量的資料圖中你能得到那些資訊,有什麼建議?很多孩子只是看到了本質,但是還是有幾個孩子的想到了環境對於降水量的.影響,甚至有的孩子能看到從1985年到1995年降水量呈下降趨勢,到了20xx年有所上升,從而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的保護環境,所以降水量有所上升。在課堂上,我根據最近西安市最近連續五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居於全國120個城市的最後這一現狀,一起和孩子們又探索了保護環境的問題,孩子們興趣很大,知識面也很廣,很感興趣。這就是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好的例子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5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並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於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思維發散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探究的起點。課堂引趣,要“精”,要根據所學內容,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一開始先讓學生欣賞一組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感受,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統計上海申辦世博會各輪投票情況這樣一個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同時出示統計圖和統計表,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錶和圖的'第一印象來說說感受,然後引出課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而製作條形統計圖,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學生會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讓學生直觀感知統計圖的結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嘗試著自己來製作條形統計圖。這種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學生能學的教師絕對不講。藉助於資訊科技這一軟體載體來學習統計圖的製作、分析,通過資訊科技的連結、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絡的感知。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發言面可以再廣一些。在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時,可以增加一些現場統計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挑選生活中的資料製作統計圖,這樣對學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種提高。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

(3)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枯燥,學生的興趣不是很濃,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練習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過多的結合日常生活的例項。

在今後,我將不斷學習,以課改精神為指導,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反思教學行為,勇於改革和創新,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