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十幾減9》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幾減9》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幾減9》教學反思

《十幾減9》教學反思1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週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後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9》教學反思2

今天新授內容“十幾減9”。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複習舊知→情境引入→演算法探究→鞏固應用。因為是開學第一節新課,結合本課內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題,為新課鋪墊準備。上學期在練習口算題環節,我採用的是搶答形式,通過一學期的試驗,本學期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題都要求獨立完成。這樣能做到給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練習的機會。

本節課我將重點放在演算法探究,充分給予孩子們動腦的機會。通過這節課的.講授,我發現孩子們對舊知的接受能力還是強於新知的。統計下來,用“算減想加”方法的孩子們明顯多於用其他方法的孩子。這讓我對新知教學有了新的關注和突破方向。在新授部分,儘可能通過以前所學的方法和內容引入新知。上學期對課後的反饋沒有太多關注,這學期我計劃新增“課後反饋”這一工作,重點物件為後進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對後進生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作業輔導主要以課本練習為主。儘可能做到“今日所學,今日吸收”。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緊緊跟上大部隊的步伐。對孩子獎懲方面的工作,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我偏重於獎。本學期仍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每週評出優秀小組和數學小能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喜愛。

《十幾減9》教學反思3

“十幾減9 ”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這節課中,我注意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導的語言有:“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演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裡?”“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演算法差不多的'有嗎?”“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問?”“誰再來解釋一下?”“有道理,有與他們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麼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發現了自己的辦法。”“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在我適時介入的適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瞭解了演算法的多樣性,還理解了演算法的合理性、培養了優化意識。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斷地閃現,碰撞。

課後,我再次進行了訪談和檢測,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數學生能理解同伴的演算法,能掌握兩種或三種演算法,學生的交流有了實效。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常常教後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必須要使我們的教學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過程。

《十幾減9》教學反思4

“十幾減9”是人教課標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十幾減8、7、6、5、4、3、2打好基礎。所以這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教材的編排也非常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剛剛過完的元宵節裡都去了哪裡玩,玩了什麼?學生的學習慾望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以往的生活經驗全部出現在眼前。

接著就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愛恩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所以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提問題,然後提煉出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幾時,我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演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演算法的過程。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演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裡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 15減9就等於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學生也都能說出了這三種計算方法。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後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下還有兩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計算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湊十法”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這道練習時,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怎樣圈,為什麼這樣圈。部分學生圈成了以前學過的湊十法的圈法。

3、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這節課的內容我一定在這兩個方面加強鞏固。總之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我會發揚優點,改善缺點,力求做到更好!

《十幾減9》教學反思5

《十幾減9》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探討、發現和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由於本課與上學期的《9加幾》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呼應,因此我也繼續沿用了小猴賣桃的情境匯入方式,學生對於小猴賣桃還是很感興趣的,都積極舉手要說圖意,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於十幾減9如何計算的探討,他們也是在激勵的討論中進行的。但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演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兩種演算法——一個一個減和破十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只有個別學生願意發表自己的方法。其實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著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說,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說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演算法,說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演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演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由於本課只是20以內退位減的第一課時,教師在提出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並不能過高的要求孩子對演算法進行優化。因此“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就成了本節課的貫穿語之一。但由於班上孩子對上學期的9加幾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牢固,在做題時,當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頓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後半段的學習中,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嘗試“想加算減”的方法了。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演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於後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於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於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後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後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9》教學反思6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演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9》教學反思7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課,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根據資訊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探索新知形成過程,瞭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決問題,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演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②想加算減: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連續減:13-3-6=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悅,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討論,用畫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數一數,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9》教學反思8

《十幾減9》這一節課是“十幾減一個數”、“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節課,所以要上好,為後面的其他幾節課鋪墊準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自己動手,一起探究十幾減9的方法。我先用一個猴子買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課。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節課創設一個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然後再列式,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思考計算的方法。我讓學生用準備的小棒自己擺一擺,然後再與同桌討論,想演算法。但是發現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從哪入手,後來就我帶著學生一起動手擺一擺,講過程,再總結出方法,這裡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在練習的時候學生沒有很多時間去說一說演算法。

總結3種方法:1、想加算減,這種應該是學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減9:從10減去9等於1,再和十幾的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就是答案。3、慢慢減:十幾先減個位上的數,再去減後面的。再通過後面的練習,讓學生去鞏固複習那3種解答方法。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問題,新課中讓學生操作的時間過長,應該做適當的調整,重點放在讓學生複述3種計算方法。通過指名說一說,小組討論說一說,同桌說一說,每個同學至少要熟練掌握一種方法,最好是3種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讓學生說一說。

《十幾減9》教學反思9

我在教學十幾減9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複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後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通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資訊並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於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說出是等於6。當我再問:你是怎麼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試教時,學生演算法不夠多樣化,顯然讓我在上課時有點亂了“陣腳”。 我想,大部分學生早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過多的死記硬背顛覆了當初在他們腦中出現的各種演算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探討15—9的計算方法時,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演算法多樣化。其實,這時完全不必苦苦追問。應該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演算法,相互啟發,啟用思維。實現演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後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不過,在介紹“破十減”時,時間花得多了,過分強調要讓學生用“破十減”,導致後面的內容講授有點倉促。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遊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並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並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演算法,最後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演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演算法多樣,並注重演算法最優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所以在彙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後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演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本節課還有不足之處: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後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

本單元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知識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階段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開學第一課中,我帶領孩子們初步認識一年級下冊數學書的時候,讓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最想學的一節課,發現孩子們對於20以內退位減法這一單元不太感興趣。這可能是學生還沒有真正瞭解到什麼是20以內退位減法,或者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以後的畏難情緒。所以在本單元的第一資訊窗,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發現孩子們在剛剛結束的寒假中,都去了各個地方玩耍。因此,我由孩子們寒假遊玩、去公園看花燈的話題匯入,一年級的孩子對於遊玩的情境比較感興趣,但是教師需要在此處加以引導,控制課堂紀律。然後再展示課本中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去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並在孩子們彙報的時候,重點強調有用的、有價值的數學資訊。

二、通過列算式解決數學問題,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根據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絕大多數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但是對於為什麼這麼列算式,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能夠說清楚。我先找幾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說一說為什麼這麼列算式,然後根據剩餘學生的反應來進行總結,幫助全班的孩子理解:從總人數中去掉女生的人數,剩下的就是男生的人數也就是從15裡面去掉9,所以用減法計算。

三、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列出算式後,讓學生算出15-9=?,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畫圓圈來計算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用手中的小木棒來擺一擺,並很快的擺出一捆和5根小木棒代表15個學生,但是在減去9的過程中,都是一根一根的去掉。這個時候,我在展臺上展示,如何利用“破十法”“連減法”來計算15-9,並在擺的過程中,清晰完整的說出來過程,引導孩子們直觀的理解算理和計算方法。最後將這幾種計算方法進行總結。這整個過程中,我注重對於學生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我先示範,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說一說。學生剛從寒假中回到學校,課堂紀律有點亂,這一過程,我相對減少了學生聯絡的時間,如果能給充足的時間就更好了。結合練習進行鞏固,為將本節課知識遷移到十幾減8、7打下基礎。

四、按順序列出全部的十幾減9的算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在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之後,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藉助破十法,引導學生髮現十幾減9的得數比被減數的個位數多一。在這個環節中,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有留給孩子很長的時間去探究,在以後的課程中,將整個20以內的退位減法放在一起,再探尋規律。

《十幾減9》教學反思11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喜歡計算題,因為他們喜歡很快的做出結果,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產生一種把得數算對的成就感,但對於計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就不感興趣了,但學習數學的根本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自然不如“授之以漁”,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想說話的要表達的想法,同時把計算題和學生喜歡做的遊戲結合起來,促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錄播教室所執教的這一課教學實際情況,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賣氣球、套圈、猜字謎等)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資訊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處,很多學生已經能夠準確的說出15—9等於6的結果,我沒有要求學生必須先說出想的過程再說出結果,而是順其自然先得到結果6,然後再啟發學生去思考能把結果想正確的方法,從而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了,然後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過程給學生表達演算法的機會和平臺,同時給學生提供點子,通過演示幫助回答問題的學生更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幫助聽講的學生能夠更明白髮言的學生在講些什麼。

三、鞏固練習,寓練於樂,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鞏固練習環節,我結合將要過新年的生活情境,採用回答問題放鞭炮的遊戲學習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更多的學生表達演算法的機會。

四、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用語還不是很精練,不是很準確。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另外教師由於頻發穿梭於講臺和學生之間,導致錄播出來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課堂教學板書還應該規範起來,書寫最好藉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給學生做最好的榜樣示範。學生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表達的不夠多樣化,可能是教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造成的,在鞏固練習環節應該尊重學生的思考過程,提倡學生願意用哪一種就用那一種來解決問題,有點過於側重對“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十幾減9》教學反思12

本課內容是在教學了20以內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讓學生結合小猴賣桃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演算法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演算法,並且能夠正確計算。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演算法,在教學時並不強迫學生把這幾種演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強調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探索演算法時顯得比較興奮,想法較多樣化,對他們合理的想法都進行了肯定,但是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等詞,平時要多注意這些語句的積累,表揚時不再顯得這麼蒼白。

另外,由於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習之後還沒有練習鞏固就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對算理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單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差錯,有的小朋友還只能掰手指頭計算。在算理講述後還要讓小朋友多花時間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著進行下面的步驟。

《十幾減9》教學反思13

新課標重視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並引導學生逐步優化演算法。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中出現了四種演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裡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減3,再減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3,13減9就等於幾。

在教學這一內容的前幾天,我們一年級進行了口算達標測試比賽,在試卷中出現了十幾減9的題目,而這一內容之前還沒學過。有部分學生在家中已接觸過這類題目,所以能正確計算。而有些學生是瞎寫一個答案,更有幾個學生覺得無從下手,乾脆空在那裡。針對這一情況,在講解時,我提醒大家今後計算此類題目時,可以想加法來算……

於是乎,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都說是根據9+4=13來想的。在我的啟發下,只有一個學生根據情境,指出可以先從10個裡去掉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盒子外面的3個合起來是4個……演算法的多樣化已無從談起……

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演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幾種演算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不願說。其實,從課後瞭解的情況來看,並不是都不會。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有的學生不敢說,有的學生是不能正確地表述。只要正確的引導就能啟用學生思維。實現演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著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說,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請學生髮言時,卻又出現了學生與我一對一的局面,回想起來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這個學生的發言,但是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都聽懂了呢?這節課自主探究的教學形式是有了,但實質呢?學生的各種演算法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學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演算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另外,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說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演算法,說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演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演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學生掌握了兩種或三種演算法。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個別學生仍然在藉助扳手指計算,那麼是不是教師急於獎勵學生的演算法引起的呢? 還有,在板書中也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演算法進行整理的暗示;在總結中沒有意識到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優化的判斷。最後,在練習設計上,一味追求吸引學生眼球,過於花俏,沒有達到真正鞏固的目的.

如果學生的表述意思正確,但不規範,該怎麼辦?怎麼評價學生不規範的表述?是否要求學生要學會規範地表達?

《十幾減9》教學反思14

《十幾減9》是人教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匯入,主要是複習了9加幾進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號裡的未知數。二、運用動手操作和實物演示的方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四、課堂小結。

整節課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積極思考,興趣較高,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多種演算法,學生在計算15-9時,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從15裡面一個一個地減去9,還剩6;用破十法,10-9=1,1+5=6。(頭天晚上預習了的)。而一(2)班鄧明東小朋友還想出了連減法:15-5=10,10-4=6,當時,我是喜出望外,表揚了愛思考的他。而“想加算減”的方法卻沒有學生想到,有的學生一節課上連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教學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感覺老師牽的痕跡太重。

課後,我一直在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是不是因為讓學生動手擺小棒時,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操作裡,而影響了聽課的`效果?是不是因為老師講的太多,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而讓學生失去了主動發言的積極性?……思考再三,覺得有以下原因:

1、匯入新課不新穎,練習題設計比較單調。

2、在備課過程中我過高估計了學生。

3、給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時間太少。

4、教師的引導還不是很科學,到位。

我覺得自己還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和努力:

一、 複習鋪墊部分需要夯實

雖然我在複習匯入部分準備了一些9加幾的練習題,但量還不夠,應該出一道“一圖四式”的題目,為“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需要進一步指導和強化

在用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15-9”的算式後,我先用小棒演示 15-9,學生很快發現15-9,要從5根小棒裡拿出9根,不夠拿了,這可怎麼辦呢?在引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後,我馬上讓學生動手擺小棒,探究演算法。在學生說出破十法的思路後,我用圓片圈一圈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算理。我在這裡強調了讓學生說算理,其實,我漏掉了再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理解“破十法”的教學環節。正因為這一操作環節的忽略,而導致在“做一做”第1題的“用小棒擺一擺”中,很多學生還是不會擺小棒。一年級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不強,有時候,空洞的“說一說”還不如紮實的“做一做”效果好。所以還要在操作環節中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師說了算。

三、比較、優化教學方法

雖然新教材倡導引導學生髮現多種計算方法,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但畢竟這是一年級學生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要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得面面俱到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可以在學生提出的多種演算法中,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比較,優化。可以先把“破十法”讓學生學紮實,再讓學生學習“想加算減”的方法,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說演算法時,引導學生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15-9,想:個位上5減9不夠減,先算10減9等於1,再算1加5等於6。儘可能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孩子有表達的機會。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比較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內容上得新穎有趣,有效,我還要更加努力去探索。

《十幾減9》教學反思15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學習新知處,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①將剩下的桃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②想加算減: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連續減:13-3-6=4,13-9=4;⑤簡便計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悅,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課堂提問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還有小部分學生還不能夠很好的掌握計算方法,針對這部分學生,課後還得加強演算法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