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課件

荷塘月色教學課件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樸素、典雅、充滿詩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荷塘月色教學課件,歡迎閱讀!

荷塘月色教學課件

荷塘月色教學課件1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賞讀式,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課件

1、背景音樂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3、VCD片斷: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斷

4、配樂朗誦錄相片斷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媒體顯示:課題、背景音樂

今天,我們要學習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關於作者我們並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說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還被譽為什麼?

(生:民主戰士)

對朱自清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他積極參加民主運動本文寫於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處於苦悶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心裡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麼,但似乎什麼也沒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掙扎”的真實寫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詩人,他的散文具有詩一般的意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荷塘月色》的重點,即文中那靜謐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情與景在散文中達到完美的結合

(二)講授新課

讓我們一起先閱讀課文,初步瞭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蹤哪位同學能複述出作者出家門,去荷塘賞月的行蹤

(生:作者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晚上在院子裡乘涼,想起白天常經過的荷塘,決定去看一看於是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經過一條小煤屑路,作者來到荷塘,觀賞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後作者回家,推門進去,發現妻已熟睡好久了)

剛才這位同學複述作者行蹤,還有哪些細節遺漏了呢?

(生補充:作者觀賞荷塘時,在荷塘邊觀賞荷塘裡的荷葉、荷花等等,然後觀賞的是月色,最後還觀賞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這才引起聯想,想到《西洲曲》,剛才沒有把觀賞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學的發言很好,經過後幾位的補充,我們更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蹤,請看作者是: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小煤屑路→觀賞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門進去

(三)細讀課文

重點賞讀4、5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在瞭解作者之後,我們要進一步知道,文章開頭寫了怎樣的環境,創造出一種什麼樣的氣氛,體現一種什麼心情?

(生:當時在晚上十分安靜,作者感到孤獨,心情“頗不寧靜”)

頗不寧靜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開頭寫道“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動機,也為全篇所體現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調與下文關聯的如小路的“幽靜”,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陰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著江南的“採蓮”等等,象一條無形的綱,連線著全文的網,形成文章的語脈,從而含蓄地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絲,揭示本文的主題。

荷塘小路有什麼特點?

(生:路曲曲折折;樹蓊蓊鬱鬱;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靜)

作者心情有無變化?

(生:有變化開始比較憂愁“心裡頗不寧靜”,後來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絲絲淡淡的喜悅“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同學們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暫時表達作者對現實不滿,對自由嚮往,這一部分寫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發了月下獨處的感受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欣賞這“靜靜的美”吧!

賞讀第4段

剛才我們通過畫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麼作者寫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作者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準確,作者又是如何對其進行描寫?

(生:作者形容荷葉“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說說看荷葉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點呢?

(生:荷葉與裙子在形狀上十分相似,都是張開著樣子)

除了張開的樣子相似,還有沒有呢?

媒介顯示:芭蕾舞片斷

(生:噢,還有就是當舞女旋轉起來裙幅舒展飄動,荷葉在微風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動態美,相連的荷葉高出水面的姿態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樣)

那麼作者如何表現花的呢?

(生:作者用“嫋娜”、“羞澀”形容花,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嫋娜”女子柔美,“羞澀”嬌羞姿態寫花像“明珠”、像“星星”,則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的潔白、明淨、光亮)

幾個比喻連用,其中本體相同,喻體不同稱為博喻

媒介顯示:星空圖

作者怎麼描寫荷香呢?

(生:比喻,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這個比喻把嗅覺範圍的“清香”和聽覺範圍的“歌聲”聯絡起來共同點:兩者(花香、歌聲)給人的感覺都是時斷時續,似有似無,因為歌聲在“遠處”、“高樓”上,這個比喻新鮮又能給人豐富的聯想這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和轉移稱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麼描述的呢?

(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風吹過密密的葉子的顏色和姿態,像凝聚起來的碧綠的波紋,靜中有動,特別傳神水:“脈脈”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荷水滿懷感情)

第4自然段的採用,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動人,給人以具體、生動、鮮明的印象景物由靜態寫到動態,這一段雖然沒有提及一個“月”字,然而卻處處寫月,處處體現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賞讀第5段

對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紹完,作者筆鋒一轉到了荷上月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媒介顯示:配樂朗誦第5自然段

繼荷塘之後,文章著重描寫月色是如何展開的?

(生:葉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叢和柳樹上→總寫在荷塘中的投影)

用了哪些動詞?好不好?為什麼?

生:“瀉”、“浮”、“洗”、“籠”、“畫”

瀉:月光充沛,從高處落下

浮:霧十分輕,擴散慢

洗:花顏色十分潔白,鮮潤

籠:朦朧不可捉摸

畫:具有創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為語言大師,精練的動詞,傳神地寫出景物的特點文章還連續用了三個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這裡刻畫了月光流動、明淨的.樣子

“葉子和花彷彿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寫出了月色中葉、花呈現出潔白、鮮潤的特點。

“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寫出月光照射下的葉和花的朦朧之美,月光在灌木叢中和楊柳上的投影為什麼一個用“黑影”,一個用“倩影”?

(生:因為灌木叢濃密,在月光下顯得黑糊糊一片楊柳條稀疏,在月光下顯得很美,這兩個詞準確寫出了不同形象的特點)

“月光”與“小提琴”有何共同點?如何體會這句話?

(生:這裡運用通感把視覺和聽覺溝通起來,它們的共同點是月色有明有暗,光與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緩,兩者都給人以和諧的感覺)

第5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後是反襯,光與影相互襯托,月色美與荷塘美巧妙結合,明與暗十分協調通過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辭手法,描繪了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而作者苦悶的心緒,也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暫時得到了解脫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寫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樹為中心物件,還寫了遠山,燈光、蟬聲、蛙聲等等。

文中“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什麼意思?

(生:這說明苦悶與寂寞的心情,又湧上作者的心頭,所以熱鬧一點也沒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賞靜靜的美的同時,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

(四)鞏固新課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點是月色與荷塘交叉,動的刻畫與靜的刻畫相互交錯,情與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朧、靜美的畫面表現作者憂與喜的矛盾心態,抒發作者關心國家命運的感情。

(五)再次欣賞重點片斷

同學們一起體會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體會作者淡淡的哀愁齊讀第4、5自然段。

媒介顯示:月下荷塘圖,背景音樂

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體現,下面我們就來實踐一下,寫一個抒情小片斷—《雨中校園》。

(六)課堂小練筆

媒介顯示:作文《雨中校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斷(字數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著雨,朦朧的雨霧將整個校園輕輕地遮掩了在這雨霧中,好像一切都那麼遙遠、渺茫,就像從濃霧裡傳來的笛聲漆黑的山林裡飄出的鳥鳴聲,悠遠而又讓人神往此時,唰唰的雨聲,錯綜而熱烈,深沉而和諧

荷塘月色教學課件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揣摩優美的藝術語言,賞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2、過程與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線索和感情線索;結合優美的景物描寫,具體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辭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4、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

根據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來準確把握朱自清的情感,進而掌握散文學習中分析作者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揣摩藝術語言及分析修辭手法。

【教學方法】

主體引導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許多景物都曾被詩人所描繪,荷花也常常成為詩人筆下的意象。哪位同學能背誦描繪荷花的詩句?

(提問同學背誦古詩,然後根據詩句所描繪的情景、詩人寄託的感情進行點評。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巧妙的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結合起來,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就是朱自清。今天,我們就來拜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二、講授新課

1、背景(大螢幕展示):

《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動亂。作者不滿社會現實,又苦於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正是這種苦悶與矛盾使他寫成此文。

2、聽朗讀錄音(大螢幕展示優美畫面並播放配樂朗讀)《荷塘月色》是篇美文,下面就讓我們凝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和作者一同欣賞幽靜、朦朧的荷塘月色。

3、分析文章:

⑴文章開篇寫道: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通觀全文,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明確: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是本文的文眼,我們在分析後面的景物時不要忘了作者是以這樣的心境去觀察和描繪的。

⑵作者的行蹤是怎樣的?

明確: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⑶這行蹤也是本文的外在結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本文的外在結構是環形的,那麼作者內在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呢?請同學們利用幾分鐘時間討論,找出文中能夠表達作者內在情感的句子,用筆標出來作為文章內在情感的脈絡。

明確: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從這幾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內在情感發展的結構和他的行蹤一致,也是環形的:不寧靜→排遣→超脫→不寧靜。

⑷我們來具體分析作者是怎樣在景物中抒發這種感情的。文中開篇第一句就提到不寧靜,那麼作者是怎樣排遣的呢。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然而作者並沒有彈琴,卻是去觀荷塘。接下來寫通往荷塘的小路,這條小路有什麼特點呢?給人一種什麼感覺?

明確:幽僻,蓊蓊鬱鬱,陰森森,寂寞。給人一種恐怖之感,寫出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但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於是作者便有了獨處的自由感,體會到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淡淡的喜悅初步呈現。

⑸作者將要享用的荷香月色是什麼樣的呢?

標題是聯合短語,作品既描繪了月下荷塘,又描繪了荷塘上的月色。第四、五兩段便為我們展現了這兩幅圖景,在描寫景物時顯示出朱自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尤其表現在疊詞、比喻、通感的運用方面。現在就讓我們欣賞作者筆下的月下荷塘。

再次聽這兩段的朗讀錄音。

提問:第四段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荷塘,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提問:疊詞曲曲折折突出了荷塘的什麼特點?

明確:荷塘面積廣闊。

提問:寫荷葉用田田這個疊詞,又用了舞女的裙這個比喻,為什麼這麼用?

明確:田田突出荷葉的密度,裙則勾勒出葉子高而圓的風姿。

提問:在層層的葉子中間,作者看到零星的荷花,有嫋娜的開著的,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幾句用裡什麼修辭,有什麼好處?

明確:擬人,嫋娜羞澀,寫出花朵飽滿的柔美情態和花兒含苞欲放的嬌美情態;比喻,明珠星星美人,暗寫月光的.柔和。

提問:作者用歌聲形容荷香,是用錯了嗎?

明確:這是今天新接觸的修辭手法?通感。作者把本是嗅覺可感受到的香氣付諸於聽覺,寫出荷香時斷時續、若有若無、清淡飄渺、沁人心脾的特點,正如古詩所說: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烘托出環境的幽雅與寧靜。

提問:寫荷波用閃電做比喻,突出荷波什麼特點?

明確:變化速度快。

提問:最後寫脈脈的流水,用了什麼修辭?

明確:擬人,寫出流水的默默而含情。

提問:描繪荷塘上的月色用了哪些動詞及修辭手法?

明確:寫月光用瀉浮洗籠四個動詞,瀉描繪出月輝照耀一覽無餘的情景;浮以動寫靜,以青霧襯月光,表現了月光的朦朧、淡雅;洗表現月光柔和、鮮豔欲滴;籠則表現月光下葉子和花輕飄柔美的姿容,襯托月光的柔和。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滿月的晚上,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淡淡一詞寄寓作者的情感也是淡淡的,淡淡的愁、淡淡的喜。塘上月光淡淡的,與塘中月影交相輝映,用一個畫字,彷彿是無形的手在描繪,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光與影是和諧的,名曲是運用通感手法,把光、影的黑白塊寫成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兩相烘托,擴大了意境。

⑹這段荷塘月色寄寓作者人生理想境界就是寧靜,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更加襯托寧靜,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然而,蟬與蛙的鳴叫似乎又打破了這份寧靜,攪擾了人的心境,作者忽又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表現作者情感怎樣變化?明確:對古人自由生活的嚮往,反襯了作者的苦悶。一句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畫龍點睛,用到底修飾,表現想超脫而又終究無法超越,心事重現。

三、練習

比較閱讀,賞析周邦彥的《蘇幕遮》同《荷塘月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大螢幕展示《蘇幕遮》,提問學生並明確,進一步理解本課作者的巧妙用心。)

相同點:表達思鄉之情;生動而傳神的描寫了荷葉荷花的美麗形象;用詞精妙;情景交融。不同點:《荷塘月色》思想內容更深刻,時代感和社會意義更強;《荷塘月色》寫月下霧中之荷,《蘇幕遮》寫雨後初陽之荷;《荷塘月色》動詞絕妙,比喻、通感用得絕佳,《蘇幕遮》白描寫意,從不同角度生動刻畫了雨後清荷的靜態動姿;《荷塘月色》發揮散文特長,表達豐富思想內容,展示多種藝術技巧,《蘇幕遮》虛實相濟,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小結

《荷塘月色》是表現朱自清高超語言駕馭能力的散文代表作。疊詞本身從聽覺上就富有音樂美感,能夠創造濃郁的抒情氛圍,動詞的妙用使意象更加鮮明生動,貼近的比喻、通感的運用更是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極富表現力地再現了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景緻,營造出一個超脫於現實的高度審美的藝術境界,使人暫時從喧囂的現實中解脫出來,得以片刻的寧靜,人的心境也得到淨化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正如孤獨時欣賞浩淼江河中一支獨立的小舟,失意時體味雨中漫步的感覺,閒適時觀看牆角牽牛花上的晶瑩露水。同樣,朱自清也正是用這種片刻偷得的歡愉心境體察到的朦朧月色、優美荷塘,自是化瞬間為永恆,鑄平常為神奇,捕捉人類最細微、最難以捉摸的情思,成就一篇有口皆碑的美文。

五、作業

就《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寫一篇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