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說課稿2.8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一分鐘》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20分鐘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說學情:

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但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有過相似的情感體驗,所以理解本文難度不大

設計理念: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二年級國小生要達到這個理想目標,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的引導更為重要教學中,我們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一分鐘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珍惜時間,牢牢把握每一分鐘,做一個惜時的孩子

說教法:

教學時要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後悔;在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新課

1、同學們,看老師這兒:1 =20,你覺得這個算式正確嗎?

2、板書課題《一分鐘》,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將生字詞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學生再次拼讀

3、去拼音讀一讀

4、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遊戲

三、再讀課文,感悟時間的寶貴

1、課件範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元元聽到零聲後,開始是怎樣想的? 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3、 事情的結果呢?指名讀李老師的話,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模仿教師的語氣,朗讀“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可讀出不同的語氣。

元元遲到了半節課,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樣走進教室的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呢?(後悔)

4、師: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鐘,怎麼就遲到了20分鐘呢?找一找這20分鐘是怎麼來的

四、小結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1、將課文內容演一演

2、摘抄惜時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緻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瞭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

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瞭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字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字,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絡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字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覆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字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字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匯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物件,“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為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字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為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為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豔、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為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瞭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為“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為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訊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裡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汙、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讚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字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字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為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為什麼梅花能成為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字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字為起點,又從文字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裡。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字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著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裡,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字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著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板書)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

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著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並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我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匯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匯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麼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後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字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並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後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就嚥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迴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資訊,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並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個板塊:說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

快樂懼怕

竊讀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絡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瞭主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了問題,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語言優美、生動,貼近兒童的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設計思路】

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於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結合課標精神與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以下三點予以定位:

1、知識目標:

⑴認識“旅、蒲”等12個生字。會寫“已、甲”等10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瞭解文中介紹的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製作標本,並介紹其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發學生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和慾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正確認讀、書寫生字。

難點:

⑴瞭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著帶刺的鎧甲”等所表達的意思。

為了將三維目標得以真正落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圖片激情、課件展示、音樂渲染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以達到熟讀背誦。

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一、激趣匯入。二、自讀識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讀領悟。五、鞏固延伸。下面,我就對本課的教學流程做以具體的闡述。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談話匯入的方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牛馬有腳,鳥有翅膀,它們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沒腳,沒翅膀,它們要旅行靠什麼辦法呢?聰明的植物媽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今天我帶你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媽媽。同時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自讀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 充分利用雲空間課堂魔方,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配樂動畫,教師伴隨著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從剛才的畫面中,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2.學生自讀課文。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邊讀邊標出生字,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方法自主識字,從而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

(2)討論: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公英、耳、豌豆。齊讀詞語。

⑵說說用什麼方法記住“蒲、蒼”兩個生字?(提醒學生勿把“蒲”字寫成左右結構)

⑶利用遊戲鞏固識字。我將採用摘蘋果、識字大轉盤等遊戲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小組內輪讀生字,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小組長為他貼上“ ” ,沒有達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5)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讓學生在多音字“得”下畫上記號。看看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得”的讀音有什麼不同。

出示小黑板:

A、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

B、那裡有許多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種子,飛得多遠哪!

先認讀“得”的.三種不同的讀音“děi、dé、de”,再讀句子,選音節注音,最後齊讀這三句話。

D、讓學生在課文中找找還有哪些多音字?(為、降、乘……)畫上記號,並給這些多音字組詞。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互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互助互學,人人蔘與,不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6)識記字形,練寫生字

1、識記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練讀,小老師帶讀。

⑵小組討論: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比比誰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導書寫

⑴讓學生觀察本課要求會寫的10個字,想想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了。

⑵教師重點指導:

①“絞絲旁”的寫法,提示學生注意兩個撇折的起筆收筆基本上下對齊。

②比較“窪”和“娃”的字形。

⑶學生自由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生需要教的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品讀感悟

本環節的設計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說蒲公英

⑴我們先來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麼傳播種子的?請喜歡蒲公英的同學一起讀讀第二節。

⑵讓學生拿起蒲公英輕輕一吹,一邊吹一邊觀察,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⑶全班交流:剛才給蒲公英吹氣時,你看到了什麼情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拿起蒲公英標本,邊吹氣邊引導學生理解:風一吹,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開了,像一把把降落傘四散開來,你們瞧,種子這裡一顆,那裡一顆,都從空中飄落下來了。(教師相機板畫:蒲公英的種子)我們可以用哪一個詞來描述?引導學生說出:“紛紛”。

⑷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情景可以用上“紛紛”這個詞,試著用“紛紛”說一句話。

⑸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媽媽給你們準備好了降落傘,微風一吹,你打算到哪裡去玩耍呢?

⑹指導朗讀:

①教師渲染氣氛:蒲公英娃娃們,我們就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安家落戶了,遠方有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遐想朗讀第二節。(引導學生用較輕較慢的語調朗讀。)

②哇,微風一吹,你們終於可以離開媽媽,到處旅行了,好開心呀!(生讀)

③蒲公英娃娃們,你們勇敢地離開媽媽的懷抱,從高空中飄落下來了。(生再讀)

④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齊讀第二節。

⑺教師小結:(手指板書)蒲公英媽媽真有辦法,能借助風的力量讓自己的孩子四處去旅行。

2、說蒼耳

⑴師:認識了蒲公英媽媽,我們一起去找找蒼耳媽媽。請喜歡蒼耳媽媽的同學讀讀第三節。

⑵蒲公英媽媽是靠風來傳播種子的,而蒼耳媽媽又有什麼好辦法呢?誰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呢?畫出相關的語句。

⑶讓學生再次拿出蒼耳標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帶刺的鎧甲”。

⑷讓學生任意把蒼耳掛在自己的頭髮、衣服上,然後走一走、跳一跳,體會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妙處,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說,教師相機板畫:兔子)

⑸蒼耳寶寶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窪。這個辦法多妙呀!誰來誇誇蒼耳媽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3、說豌豆

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四節,教師提出要求:

①自由讀第四節。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

③說說豌豆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⑵各組選派代表彙報學習情況。

⑶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子突然收縮,形成彈力,豌豆便彈射出來。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與“豌豆晒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豆粒兒蹦著跳著離開媽媽”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學生明白了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板畫:太陽)

⑷出示句子: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①比較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引導學生從豆莢炸開的響聲、豆子蹦跳的動作、聯想生活中蹦跳的快樂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導學生讀出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離開媽媽時的高興的心情。

4、試著根據板書背誦課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本環節的學習中,從老師的引領,到小組合作,到自學,引導學生由扶到合作,到獨立學習,教學生學會學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鞏固延伸

1、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採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說說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讓學生拿出課前採集的其他植物標本,邊展示邊介紹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鬼針草寶寶只要掛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窪;芭樂的種子被貪吃的小鳥帶到遠方;太陽一晒,鳳仙花娃娃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2、交流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然後仿照課文表達形式寫一小節詩歌。

3、教師總結:植物王國裡的奧祕還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們做細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

【設計意圖】對課文知識進行拓展,加強課內外知識的聯絡,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2、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3、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根據文字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②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⑤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字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著讀著,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國小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的新選入的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兒童故事。是一篇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好課例。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注重學生讀中感悟,體驗情感。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國小語文教學任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發展,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基礎,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還指出,語文教學要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理解內容,從而確定了本課的重點目標、難點目標。

四、教材教法、學法分析

新課標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篇閱讀課文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如下:

因為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所以我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教師以一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手畫,動口說,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畫中培養創新能力,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知識,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畫、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悟課文中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的策略及運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圖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更動態化,形象化,更好地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

(1)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設計了四個大的環節。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生動的情景匯入,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易學。引入新課,我採用直接板書“風”。然後問:誰會唱與風有關的歌?誰會背與風有關的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紫鳶。)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風的聲音)通過生動的情景設計,唱、背、聽,多角度的感受風,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相機提出:風還能畫出來嗎?很自然得匯入課題。板書課題:畫風。(畫風)

(2)國小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是一大重點,必須做好識字、寫字這一工作,為以後的學習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本課認讀的7個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寫的12個字也有規律的特點,識字時,利用多媒體,出示三個孩子的圖片及名字,(課件)讓學生喊他們的名字,再開火車讀字卡,(宋、濤、陳、丹、趙、藝、顯),並口頭組詞,找朋友,(找朋友宋、丹、顯、陳、藝、趙、濤文、波、英、微、明、浪、靜)設計不同的識字環節,生動地讓學生對認的字進行了很好的掌握。對寫的字,抓住有特點的藝、絲兩個字進行重點教學,老師認真示範書寫。引導學生掌握規律,掌握四個上下結構的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已經進入二年級的下期,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自主地對剩下的7個生字進行學習,掌握寫字的要領。教師及時得給予反饋、評價。

(3)各種形式的讀,質疑的設定,多媒體的運用,不外乎都是服務於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對語文的閱讀提出了很多要求,讀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本堂課的設計就會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悟內容,理解課文。因此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1、初讀課文,認讀生字2、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的主要內容,3、默讀課文,勾出文中三個孩子畫風的句子4、個別扮演角色讀5、小組分工讀6、全班分工分角色讀)教師重視引導學生怎樣去讀,特別在其中設計了藉助插圖,給畫配上文中的文字,進行圖文對話,(三幅孩子畫風的圖)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又理解了朗讀的內容,應用圖文聯絡的方法,取得了圖文互補的效果。也激起了孩子朗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朗讀的目的。

語文教學中,設疑是學生求學的重要途徑。問題的設定要注重巧妙和整合。抓住本篇課文培養學生聯想力,創造力的生長點,精闢的提問:你喜歡三個孩子嗎?為什麼?(你喜歡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讓學生在回答中,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是主體,尊重學生,課堂的設計為了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鍛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讓他們的主動性,互動性,得以充分的體現,在合作中發揚他們的個性。形象思維的載體把語言文字變成了生動的畫面,極好地創設了情境,理解了課文,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實現了語文學科與資訊科技的整合。

(4)為了拓寬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能力,讓學生合作畫風。(1小練筆你還有什麼方法畫風?都來說說。2、小畫展請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繪出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於實踐。利用動口說,動手畫的環節,在說中訓練語言,畫中培養創新能力,創造了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法的全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5)學習了課文,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實際上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

(6)一堂課的靈魂在於板書,我的、板書力求做到簡潔、實用。設計如下:

(畫風)

藝絲

六、思想總結

以上設計,我注意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圖文結合,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和創新能力。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阮恆獻血事的神情、動作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2.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11個生字,掌握“孤兒院、休克、輸血、顫抖、迫在眉睫、草墊、擦拭、嗚咽、抽泣、竭力、輕柔”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繼續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其中,前者還是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既要抓住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又要讓學生“繼續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課堂上要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圈畫、思考、討論、彙報。表演……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要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主要還得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常說的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也是這個道理。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引導學生抓住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他當時的'內心活動時,我以課後思考題3為切入點,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來體會阮恆的心理活動。然後引導學生學法遷移,運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重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寬鬆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起來才會興趣盎然,彙報交流時,才會爭先恐後,一個個思維的火花才會在課堂上閃光。

(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激發創新慾望。

一節閱讀課教學是否成功,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體驗,是否有創新的慾望。佔有大量的表象是創新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通過深入的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然後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通過鼓勵和誘導,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比如,讓學生通過讀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內心的想法時,我引導學生畫、讀、演示來表示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詞句,通過對錶示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質疑,來了解他內心變化過程,從而體會阮恆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才會深刻。要讓學生能夠從阮恆一次又一次的掩飾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裡雖然非常害怕抽血會死去,但是他為了讓他的朋友能快點輸到血而活下去,他強忍著這種痛苦,堅持為小女孩輸血。同時,他又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很害怕,因為如果醫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會給他抽血,他的朋友就會因為不能及時輸到血而死去。讓學生有了深刻的體會後,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體會阮恆為了朋友不惜犧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質。然後,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課文插圖,再次想象阮恆心裡是怎樣想的,醫生會怎樣安慰他,他會怎樣說。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充分揮想象,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課後我還安排了一個寫對話的小練筆。把醫生和阮恆的對話寫成一段話。這樣,讀寫結合,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阮恆當時的內心思想,同時也能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在整個教學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才能有所收穫。

【說教學過程】

一、名言匯入,揭示課題

1.導語: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有朋友自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寫的就是朋友間的故事。

2.揭示課題:她是我的朋友

二、檢查預習效果,教學生字

三、引導學生交流初步的閱讀感受,並質疑問難。

四、探究小男孩獻血時的內心活動

1.要想知道小男孩獻血時心裡是怎樣想的,就要從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神態、動作入手。

2.我們要從小男孩的神態、動作去想象他的內心,思考·練習2的句子可以幫我們的忙。

3.請同學們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模仿阮恆的動作,想象阮恆的內心,他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4.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阮恆的心情。

五、人物評價

阮恆在獻血的過程有過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認為他可愛嗎?說說你們的看法。

六、佈置作業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國小九年義務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語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學家巴金到這裡遊覽後,就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鳥的天堂” 還寫下了這篇散文。巴金運用了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南國圖畫,抒發了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

[文章特點]: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妙不可言。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暢,琅琅上口。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技巧嫻熟,波瀾起伏

[課文中心]

課文記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讚美了美麗而有生機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縫隙、應接不暇”等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四、教學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五、教學設想:

(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錄影,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①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②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絡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學模式上,構建“主體、和諧、發展” 的個性化學習課堂。如以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四)、在教學理念上,提高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1、精妙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審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學法指導上,採用讀悟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整體感知(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1.匯入: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麼感受?鳥兒又給你什麼感受?

二、深究課文,重點感悟。

(一)學習“大榕樹”部分(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對語文材 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美。

3、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1).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2).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聯絡本組重點訓練專案“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

(3).通過教師參與的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二)、學習“群鳥紛飛”部分(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夥伴)

2、指名學生在榕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讓他們體會“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課的資源)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裡的鳥兒多?

4.學生彙報、交流。

5.看到這麼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6.教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1)(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裡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7.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8、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群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三)、交代任務,拓展延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播放“小畫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麼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說些什麼?說一說。

(2) 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3) 編寫歌詞,唱一唱。

(4) 看到些什麼?畫一畫。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環境,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3、寫一份解說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人教版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荷葉圓圓》描寫了盛夏季節池塘裡邊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荷葉兒圓圓的,碧綠碧綠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嬉戲,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作了機場,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歌臺,而池塘邊的小朋友則把荷葉當作了涼帽。字裡行間處處都表現出荷葉兒給小動物、小朋友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文章共有5節,除第一節外,其餘4節的寫法基本相同(先寫誰說什麼,再寫他怎麼做),想象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

【說學情】

通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姐妹字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礎好一些的學生能讀出句子的語氣。

【說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根據拼音讀準11個生字,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避免老師機械、重複地領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前階段所學的拼音字母及拼音方法也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對上海地區的學生來講比較不易,因此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閱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為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為閱讀而閱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感受到荷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看圖說話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說教法】

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看圖激趣,匯入課文”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非常惹人喜愛,國小生也不例外。當看見綠得晶瑩剔透、大圓盤似的片片荷葉出現在螢幕或黑板上時,小朋友會眼前一亮,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課文的第一節描寫的是荷葉的形狀與顏色,在寫法與內容上與其他幾節不同,因此安排在匯入課文時,通過學生的看圖說說話、讀讀句子解決,與遊戲融為一體。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2個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三,四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挑選你自己喜歡的小節,讀讀演演”,“其他小動物來到荷葉上會怎麼說,怎麼做”,“看圖把句子說完整”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字的字音、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主要採用自學的方法。通過前階段的拼音教學,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拼音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放手讓學生自己拼讀音節,讀準生字字音,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極大多數學生能勝任。個別學

生有困難,在後面的幾個教學環節或聽同學交流、或聽同學朗讀課文中會得到幫助。對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通過“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等簡單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

對於生字字形的識記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識記生字的方法,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可比比誰的識記辦法多,方法妙,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識字效率。至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讀悟悟、練練說說,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說實施】

匯入課文學習可以看圖說話著手,當學生說到“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時,教師可適時引導“那麼,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匯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裡學知識,學本領。設計練習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看圖把句子說完整中,“蘑菇是小白兔的”,可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最後一句則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最後一個環節中“小水珠變魔術”,說穿了就是鞏固字詞,若製作媒體有困難,抽讀卡片也無妨,但效果不及前者好。

【課堂板書】

荷葉圓圓

搖籃機場歌臺涼帽

小水珠說。小蜻蜓說。

小青蛙說。小朋友說。

【教學反思】

本文文字優美,想像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因此,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思想集中,學習積極性高,發言積極,能各抒己見,大膽練習說話。

根據本課特點,除了學習生字之外,我設計了較多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例:在匯入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荷葉的形狀顏色;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學生看圖開展想象,說說小魚、小螞蟻會把荷葉當做什麼、會怎麼做。一次次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人人說話的機會,而且說話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難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於說話練習的難度設計得有坡度,加上有課文內容做鋪墊,所以學生並不覺得很難。說話練習的設計,要結合課文內容、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讓學生從“敢說”到“會說”,積累語言,為後續的學習打好基礎。

【訓練材料】

一、基本題

1.認讀漢字:晶荷搖臺停籃友朋油放紅

2.認讀詞語:寬大展開菜籃水珠荷花日光燈搖頭停車涼帽

搖籃機場笑嘻嘻

3.想一想,說一說。

圓圓的荷葉是誰的搖籃,誰的機場,誰的歌臺?它們各在荷葉上幹什麼?小朋友又把荷葉當作什麼呢?

二、拓展題

1.用不同顏色的筆將下面的詞語連成句子。

小水珠歌臺,躲在下面吹泡泡。

小蜻蜓屋頂,停在上面休息。

小魚把荷葉當作機場,戴在頭上遮太陽。

小朋友搖籃,躺在上面眨眼睛。

小青蛙涼帽,蹲在上面唱歌。

2.想一想,說一說。

你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你能仿照課文說幾句話嗎?教學實錄片段

(看圖說話部分)

師: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那麼,其他小動物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出示小魚、荷葉的圖片,讓學生練習說話。)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房子。”小魚游過來,住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陽傘。”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帽子。”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

生:我覺得把荷葉當作小魚的帽子,好像這頂“帽子”太大了一點。

師:我也有同感。把荷葉當作小魚的房子、陽傘還

是比較合適的,當作“帽子”對小魚來說確實太大了一點。

(出示小螞蟻圖,繼續練習說話。)

生: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說:“荷葉是我的小船。”它坐在上面搖呀搖。

生:螞蟻說:“荷葉是我的操場。”螞蟻爬上荷葉,踢踢腿,彎彎腰。

師:小朋友的想像真豐富,說得挺不錯。教學案例

從“學會”到“會學”

在教學本課生字階段,除了讀準後鼻音“晶、停、放、朋、紅”字音外,我讓學生重點說說“搖”和“籃”的識記方法,使同學之間相互啟發,逐步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師:“搖”、“籃”的字音我們已經會讀了,接下來,讓我們想些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生:我用動作記“搖”字(做“搖”的動作)。

生:“搖”是用手來搖的,所以有個提手旁。

生:我是用部件來記的。“搖”有三個部件,左邊是“扌”,右上是“爫”,右下是個“缶”。

師:這三種方法真不錯。能說說怎麼記“籃”字嗎?

生:籃子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籃子”的“籃”是竹字頭。

生:我知道它有一個姐妹字:藍天的“藍”,草字頭的藍。

生:我想請教大家,籃球的籃是兩個(藍、籃)中的哪一個?

生:我想大概是竹子頭的“籃”。因為我看見籃球架上的那個“籃”,形狀有點像編的籃

子。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嗎?

生(齊):有!郭沫若說:“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由自己的頭腦想,由自己的眼睛看,由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如果學生具備了識字的能力,識字的潛力將可大大發揮,學生遇到不識的字,可通過自學解決。學生自學而識的字是通過自己動腦探究學到的,印象深刻,容易鞏固。教師改進教學,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讓學生探究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創造好的方法識字。通過教學,學生掌握並創造了許多方法,獨立識字能力不斷提高。在識字過程中,他們思維活躍,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聯想,時時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伴隨這個過程的是一種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

傳統的識字方法,是課文中要求識的字,不論難易,一律按讀準字音、分析結構、組成詞語的順序,平均使用力量,字字過關。這種識字方法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其實,低年級的學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們的思維既形象又活潑。在生字字形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讓一個個靜靜的漢字在學生們頭腦中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案例中的“搖”字,可以用部件來記,也可以用動作幫助記憶。正是這些生動有趣的識記方法,使學生學習漢字成為了一種樂事、趣事。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學生的識字方法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老師引導和同伴之間相互啟發、影響逐步學會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同學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能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這樣,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會”,逐步變成了“會學”,並且越學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