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說課稿2.1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終沒有忘記大樹下的尷尬,暗暗在練自己的絕招”這一語文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像並練筆小柱子是怎樣暗暗練絕招的,從中感悟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說教學重點:

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說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說教法:

1、朗讀法,通過朗讀,將孩子們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這是使孩子們喜歡上閱讀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運用自讀、小組討論讀、自主選擇讀、扮演角色讀,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2、討論探究法,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做東進行想像寫作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蘊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感悟。

說學法: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領高超,說說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結並指出:孩子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這節課,我們就去看看幾個小夥伴的絕招。

如此匯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趕快開啟課文,看看他們都有些什麼絕招,自由朗讀,注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再出示本課難讀詞語: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裡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並及時表揚學生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雖然向閱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以課件展示難讀詞語,幫助學生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閱讀包含學生和文字的對話的過程,在這裡,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和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簡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學情與學法分析】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儲備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語言和有感情朗讀指導兩方面。對於理解文章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做課前充分預習及思考探究,課堂中給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仿寫句子等方法,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並對秋天的美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在知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塊,由於平時我班學生少言寡語,課堂上不積極發言,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通過圖片展示,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影象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刺激學生的眼、耳等多種感官進行品味,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也為了課堂能自然活躍、輕鬆愉快。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詞並寫好12個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通過仿寫句子,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認讀生字詞,並指導寫好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最後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課時則主要是兩個教學環節,第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秋雨的特點以及秋天的五彩繽紛,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第二,積累展示環節,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著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現在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每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匯入。通過劉禹錫的《秋詞》,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勝過春天的美麗秋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第一遍讀課文讓學生自由地朗讀,先自查生字認讀情況,第二遍指名分段讀課文,目的是檢查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能不能做到正確流利。接下來的認讀生字詞。分開來出示一類字和二類字,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本課生字不難,以抽查和說句子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認讀和理解的水平。在指導寫字上,尊重學生的感受,讓他們來挑選不太好寫的生字並作詳細的指導,有觀察有分析三是整體感知。用“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這個問題來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藉助“前置性作業”學習之後,簡單的同桌交流,進行彙報。四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每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兩個問題,先以小組形式彙總問題,接著是彙報,在彙報中篩選問題,簡單問題直接回答,課文中有答案的'問題一會兒在書中作答,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並板書,引導學生在提問時提出能讓大腦動起來的有價值問題。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重點環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主要方式就是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美美地閱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為了能讓學生儘快融入這美麗秋景中,並將喜愛之情讀出來,特意將第一自然段改編成一首小詩,希望能激發學生朗讀詩歌的熱情;在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了秋景圖片,並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影象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給學生更多的感官體驗。

第二個環節是積累展示環節,通過朗讀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著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由於住校生條件不允許,最後我讓他們自己創作有關秋天的詩歌,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

秋雨,你是紅的嗎?——看,你把這麼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紅色的火焰。

秋雨,你是黃的嗎?——看,你把數不清的穀穗,都染的金光燦燦。

秋雨,你是()的嗎?——看,你把()的(),都()。

【課後反思】

1、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不夠有激情。在學生不說話的狀態下教師應變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帶動學生,讓氣氛活躍。

2、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有時表述不清,有時表述不夠精煉。

3、駕馭課堂能力不強,課堂教學環節完成的效果不好,第一課時的指導學生梳理有價值問題超時,拖到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指導朗讀效果不好,沒有讀出情感。

4、有個疑問,選課是不是有問題。這篇課文是不是不適合提出更多問題。美讀好像才是這篇課文該把握的重點。

5、由於各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導致每個環節進展和效果都不好。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今天所說的的是出自義務教育新課程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找駱駝》。

教材內容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分析判斷,指點商人找回。

學生情況分析:

教師的可設計的再好。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先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分析,我瞭解到學生預習的很充分,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簡單得了解,但不具體。學生再朗讀時情感投入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課。

設計理念: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通過個性化閱讀,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3、轉換角色,顯露個性化的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的結論。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文中老人如何知道駱駝的下落的。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峰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裡。

教學流程:

一、巧設懸念,讓學生想學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對駱駝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跟駱駝有關的課文,讀了課文後,你們還會受到很多啟示呢?一起讀課題。通過預習,你都讀懂了些什麼呢?(學生交流)

隨機板書出示 : 駱駝(走失)

商人(尋找) 老人(指點)

二、質疑解疑,讓學生樂學。《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而且本單元的重點也是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於是我是這樣設計的:

1、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麼多的問題。那麼,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2、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係不是很密切的我們放著以後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3、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課件出示:至於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裡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2、學生自學討論。

3、交流,反饋。

①老人觀察到了什麼?書上是怎麼說的?

②隨機出示: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還看見 樹葉留有齒印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老人看見的情況。

④這裡為什麼用上“看見”、“又看見”、“還看見”呢?出示:仔細觀察

⑤老人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出示:得出結論

⑥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左腳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一顆牙

⑦用“因為……所以……”“……那是因為……”的句式說說老人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得出怎樣的結論。

⑧老人從“仔細觀察”到“得出結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分析的過程。(出示:思考分析)現在請大家學著老人的樣也來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想過來的?

⑨交流,結合表演左腳跛怎麼走路;觀察圖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別樹葉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⑩師生對讀老人分析判斷的話。

小結:老人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那麼,老人看到的情況有三個,他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

請同學們朗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四 課外拓展,發揮個性化的見解。

我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舉一反三,進行課外的拓展延伸。我設計一個課外拓展的訓練:老人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現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如果你就是這位商人,在回來的路上又碰到了這位老人,你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重溫了剛學過的推理,讓學生各抒已見,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表現的舞臺,人人蔘與,成為一個個小小推理家。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堂課,你學懂了什麼?

2、還有什麼疑問嗎?

課後反思:

在本堂課中,學生的表現是非常讓我感到欣慰的,第一:預習得特別充分。第二: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但自我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非常明顯:

第一,自己的語言不是很豐富,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還是不夠,而且學生說過的話習慣性的進行重複。

第二,自己還不能真正投入到課堂中。

第三,自己深深地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把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但在具體教學中,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在語文教學中,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為基礎,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思維,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學語文,用語文,要敢於讓孩子各抒已見,讓那些富有個性的思維方式,獨特的思維使課堂煥發活力,還學生以真正的自我,還語文以自然的面目,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家是什麼》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極富真情,筆墨不多,卻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但耐人尋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這條主線,通過富翁有別墅卻沒有家,熱拉爾雖然無家可歸,但有女兒就有家這兩個故事揭示“家”的含義,“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教學的:

一、氣氛渲染,調動情感

這篇課文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走進文字,設身處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簡單,但真正要讓學生懂卻比較難。所以一開始,我通過教師講故事,配合媒體畫面音樂,使他們較快地進入故事情景中。

在課後拓展階段,我聯絡了今年春運,那場大雪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考驗著中國的春運。我們班也有許多外地的小朋友,他們在春節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加上媒體的宣傳,許多學生是有感受,瞭解的。所以在課後拓展中,播放春節前廣州火車站人山人海的場面,以及滯留旅客滿懷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二、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這篇課文生字只有3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隨機滲透。有幾個詞語也比較難理解,本課中我採用多樣理解的方式,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對課文的認知。如通過出示竹籬茅舍、高堂華屋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故事講解,引讀等理解“離散喪生,悲喜交集,輾轉數地”,通過提出問題理解“無家可歸”。

三、反覆讀文,讀中感悟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家是什麼的句子。再讀讀重點小節,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後,再進行反覆誦讀,回到家是什麼。其實這一個句子也貫穿了我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反覆出現。加深感悟。通過理解“然而”表示轉折的.詞語朗讀帶有轉折及反問的句子。同時增加了讀的形式,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四、發揮想象,訓練說話

語文課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暢遊在語文天地。複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父女倆再見面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根據課文目標,讓學生想象:將父女倆見面時的情景說具體。以及熱拉爾冒著哪些生命危險尋找女兒,感受他為了找到家不顧生命安危。想象富翁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家體會他的孤獨等,抓住契機,進行想象和說話訓練。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麵包換國旗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來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文字語言內斂深沉,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通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字,感情文字,吸納文字,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昇華。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下是我設計的本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感、動作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體會面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薰陶下,讓學生感受到由於“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促成老闆態度的轉變;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文章的`兩個人物是“我”和“麵包店老闆”重點是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因此本課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精神,二是麵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本課時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勾畫讀書法:

教學時通過具體要求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畫,讀後思索,研讀難點,思考疑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朗讀感悟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敘事清晰,描寫細膩,可讀性強,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我”對國旗的熱愛、外國老闆的愛心,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與內心。

3、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對比教學法

教學時通過讀句子,抓重點詞,感悟老闆的前後態度的不同;通過讀句子,揣摩重點詞,感悟“我”對國旗的真愛與老闆的言行形成對比,激發學生不管何時何地都要愛國旗,維護國旗的尊嚴,才能得到別人理解和尊敬。

五、說教學的過程

(一)複習舊知,回顧處境。

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學生對文章已有一些瞭解,上課一開始以提問的方式把文章中的“我”發生的事情再回顧一次,複習舊知,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直奔重點,研讀變化。

教學實施時直奔重點,研讀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然後順藤摸瓜,引導學生探究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我”對國旗的熱愛,這樣的設計可以做到簡潔流暢,主線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三)多向對話,體會情感。

通過對文章重點的探究,品析,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的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薰陶和感染。

(四)深情引讀,迴歸整體。

這個片斷,體現了從整體入手,區域性指導,迴歸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拔,使朗讀更有效,學生更能理解文字,感受情感。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在課堂的最後,播放歌曲《五星紅旗》,讓學生在音樂中結束課文學習。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感人的氛圍和愛的旋律中,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六、說板書

板書我用簡潔明瞭,突出重點方式設計,並用鮮紅的顏色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讀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4.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重點:

瞭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些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鑽石的關係。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蘇聯卡泰耶夫寫的童話故事《七色花》嗎(有或沒有)師說:" 《七色花》講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實現自己和他人的願望的事,表現了珍妮願意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好品質.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和珍妮同樣善良的小姑娘,我們一起來學習童話故事《七顆鑽石》.板書: 七顆鑽石

二、初讀課文

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藉助課後生字表,認讀字表或查字典讀準字音.<認讀生字詞,認讀字詞及句子.(課件出示)<水井榦涸乾枯乾渴而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都乾枯了,許多人和動物也都乾渴死.<(學生讀後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同學們再讀這句話感受當時的環境.")<絆倒遞給一瞬間水罐<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接著一股清澈<這時,突然從水罐裡射出七顆閃閃發光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一股清澈,新鮮的水流.再讀課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三、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默讀後按提示說一說: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的一件事.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變成金的湧出清水,射出七顆鑽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一個同學讀第三自然段,然後說說從中知道了什麼?

2、當小姑娘發現水罐裡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時什麼表現出喜出望外想喝個夠決定留給媽媽)說說"喜出望外"什麼意思。小姑娘為什麼會喜出望外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3、你從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書:孝心,師小結:正是因為小姑娘有一顆純潔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

4、指導生字的記憶和書寫<(一)學習生字<一學生出示卡片:"絆","遞"指名讀字音<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比較,"絆,遞"念"半,弟"的音<得出結論:"絆,遞"的讀音同聲旁相同,是同聲旁的形聲字.

四、作業 :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背誦課文1自然段

3. 板書設計 : 孝心<美好 七顆鑽石 心靈<愛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讀懂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於奉獻的情感。

一、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並想一想為什麼。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彙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

2.小組彙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於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裡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幹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裡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裡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裡的水還是滿滿的。”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乾裂的嘴脣和冒火的喉嚨呀。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蹟。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乾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生。(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麼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造了奇蹟。(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裡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水罐裡能跳出鑽石,能湧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鑽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乾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三.有感情朗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後同學們自願接讀後面的段落。

板書:裝滿水 (孝心感天)沒有灑(旱災水罐) 銀 (愛心如銀)金(七顆鑽石 一股水流 )

作業:讀《七色花》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說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著,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說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說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匯出了課題。

匯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字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著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說:“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著大徒弟調侃說:“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說:“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開啟電風扇開關,球隨著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裡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說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溫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說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峰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第一、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大意。

《紙的故事》的大意就是介紹了紙的發展過程,表現了民族自豪感。

首先,在第一課時中我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並沒有把課文分開來讓學生理解,而是讓學生能夠完整的讀課文兩遍,至少使學生對課文能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把握住課文的大意,我結合課後練習3按紙發明的過程給圖畫編號這個練習,讓學生明確紙的發展過程。

其次,在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掌握紙的發展過程,我按照用品、原料、特點的思路設計了紙不同的發展階段的兩份表格。這樣紙發展過程的各個要點就能夠比較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儲存。

第二、備課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備。

第一,根據學生能力情況,分層設定要求,有差別地對待學生。

在第一課時根據學生對於紙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預定為“A、對課文內容瞭解比較少。B、和課文差不多。C、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三類情況,這樣在讀課文時針對這三種情況就有三種不同的要求:

A、讀通課文,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記一記。

B、自讀課文,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

C、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這樣有了層次的教學,在一定層度上將會提高整堂課的效率。

在第二課時,爭當講解員這個環節中,我針對班內學生的情況初步定下了三種層次:

1、根據課文句子段落來說的。

2、大部分根據課文,適當增加自己的語言,比如說加上自己對祖先的讚歎。

3、能較多地補充課外的內容或按自己的語言來說的。

這些都是希望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備課,設計教案。

在我初次備課的時候,我一門心思想得是我如何把這堂課上下來,我要做哪幾步,經過馬老師和周老師的啟發指點,我開始轉變我備課的'思考方向,我們班的學生比較喜歡角色扮演的這種型別,做做小老師、噹噹小法官等等,而這篇《紙的故事》正好可以讓學生來噹噹講解員,那我就圍繞這一點備了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有階梯,我把課文分成“紙發明前”和“紙的發明”兩塊讓學生來學習,來講解。

“紙發明前”的內容側重的是把內容介紹清楚完整,而對於“紙的發明”的介紹,不僅要求介紹清楚完整,而且要求介紹時突出民族自豪感,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說教材

本課是國小三年級蘇教版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主演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還要讓學生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法

這裡主要說說我的教法:

首先,讓學生看圖,介紹長城和運河,讓他們有個大致的瞭解。

其次,讓學生熟讀課文,講解課文大意,讓學生理解課文,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通過聽課文磁帶,讓學生欣賞,然後跟讀。在讀中讓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容。

最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輕鬆的背誦課文。

四、說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讚歎?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並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後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並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麼?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於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絡奇蹟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後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於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於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於兩大奇蹟嗎?

2、文章僅讚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習題第三題。

2、課後作業。

五、說反思

通過教學,發現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喜歡,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利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