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秒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2.6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秒的認識》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秒的認識》說課稿

《秒的認識》說課稿1

教學設想: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秒”是在學生一、二年級認識時、分的基礎上,對時間單位的進一步學習。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在時間單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作了較大的變動,將“秒”單獨作為一課時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對“秒”進行充分的感知與體驗。

時間時時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學生對“秒”接觸和感知的機會也比較多,應該說對“秒”並不陌生;但是“秒”和其他時間單位一樣,相對於長度、重量單位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學生缺少系統、充分的認識,對於時間的體驗也較少。因此,本課設計時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結合令全國人民為之自豪的“神州五號飛船”的發射成功,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於現實情境中感受“秒”的意義。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秒”的有關知識,以體驗感知1秒幾秒1分幾分為主線,藉助學生的直接經驗及親身體驗,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理解實際意義,逐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在新的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學生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在本課設計中,力求通過數秒、跟著秒針打節奏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對“秒”這一時間單位的正確表象,繼而讓學生在估計時間活動的過程中,自己主動尋求準確估計時間的策略,並通過一系列與學生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提高學生較準確估計時間的能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61頁,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

2、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培養學生較準確估計時間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與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1、神州五號發射倒計時錄影。

2、能控制秒針走停的表。

教學重點:

正確建立秒的表象,知道1分=60秒,有初步的估計時間的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秒的表象,知道分針與秒針是如何走動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前些天,我們國家航天界發生了一件令世人矚目的大事,誰知道?大家想不想再來一起回顧一下那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時刻。(放錄影)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讓我們中國人終於圓了飛天夢。同學們,當你看到火箭就要發射的那一瞬間,你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生1:我當時很激動,很自豪。

生2:我當時非常緊張。

師:尤其是火箭發射倒計時更讓人緊張。讓我們大家一起數:5,4,3,2,1。

師:這麼短的時間,我們用哪個時間單位計時呢?

生:用“秒”計時。

師:對,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板書課題:秒)

二、自主探索,建立“秒”的表象。

1、認識“秒”

(1)初步感知1秒

師:1秒到底有多長時間呢?

生:眨一下眼、拍一下手或者跺一下腳的時間就是一秒。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的鐘表面,看看錶上的一秒是怎樣表示的。

生: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前臺展示)

師:秒針是什麼樣的,你能給大家形容一下嗎?

生1:紅色的、最細的、最長的就是秒針。

生2:不是,我這根秒針是一隻小海豚。

師;那到底什麼樣的針是秒針呢?

生:走得最快的那根針就是秒針,它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師: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生1:電子錶上表示秒的小冒號跳一下是一秒。

生2:有的電子錶上專門有表示秒的數字。(請這名學生讀出電子錶上的時間。)

師:看來秒針的樣子雖然不同,但是表示一秒鐘的時間都是相同的。

(2)感受幾秒

師:請同學們一起看我們這塊表,剛才有同學說秒針走一小格就是一秒,那麼走兩小格呢?10秒鐘要走幾小格?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一起數出10秒。我們是不是一直要等到秒針轉到12上才能開始?

生:不管在哪個格上只要數出10秒就可以了。

(大家一起數10秒,學生很有可能越數越快。)

師:我們把握好節奏再數一次。

2、知道1分=60秒

師:關於“秒”你還知道些什麼?

生:我還知道1分=60秒。

師:你怎麼知道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大螢幕上的表,看看1分鐘是不是等於60秒。觀察的時候要注意分針和秒針是怎樣轉動的。

(大螢幕上實物投影:秒針走一圈,60個小格,分針走了一個小格。)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1分=60秒)分針和秒針是怎樣走的?

師:看來1分鐘確實等於60秒。那兩分鐘呢?三分鐘呢?

3、探討、感受秒的價值

師:“秒”這個時間單位這麼小,在生活中還有用嗎?

(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談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看來秒的作用還真不小,那麼1秒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生:寫一個字,咳嗽一聲。

師:看來,1秒鐘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不過,老師今天蒐集了一些資料,咱們看一看一秒鐘都能夠做些什麼?

(課件放資料,補充課外知識)

師:看完資料後同學們有什麼感受?我們今後應該怎麼辦?

生:沒想到1秒鐘能做這麼多事情,我們有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

師: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從網上或者課外書上查詢一下,這些就是老師從網上找到的。

三、估計時間

師:現在,老師就請大家來做幾件事情,看看能不能做的又快又好。咱們請一名同學現場戴紅領巾,大家來估計他用的時間。(找一名學生暗暗的準確計時)

學生彙報估計的時間,與實際準確的時間比較。

(學生活動)

師:看來,大家估計的時間不是太準確,怎麼才能估計的更準確一些呢?

生:從心裡默默的打節奏,也就是按著秒針的速度數數。

師:好,我們就用這個辦法試試看。下面咱們小組合作,請一名同學任做一件事情,一名同學掐表準確計時,其他同學估計時間;然後交換任務,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師:剛才同學們找到了估計時間的辦法,估計的也越來越準確了。我想同學們經過不斷練習,一定會估計得更準確。

四、總結提升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幾個時間單位?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我們已經認識了“時”、“分”、“秒”,1時=60分,1分=60秒。(板書)

師:當時間不到1小時,我們可以用“分”來表示;當時間不到1分,我們就可以用“秒”來表示;如果時間還不到1秒鐘那怎麼辦?

生:可以找一個比秒更小的時間單位來表示。

師:關於這樣的時間單位,同學們可以自己去查詢一下。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生:(略)。

《秒的認識》說課稿2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體驗讓數學課堂更鮮活

內容是:《秒的認識》

《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此前,學生已對時、分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課教材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感知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係,體驗1秒、1分的長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時間觀念。

解讀教材和課標後,我擬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標: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體驗併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動中,逐步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其中: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進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是教學的重點。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聽說過秒,但很少用到秒,學生從時、分到秒的過度,需要一個體驗的過程。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儘可能使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絡,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時間單位秒。

根據本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起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難點就在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關係是教學難點。

要有效地衝突重難點,就要選擇適當的教法與學法。

1、以人為本地教:教是為學服務的,本課,我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主要採用了創景激情、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等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變靜態的文字教材為動態的學習資源。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2、注重體驗地學:

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進行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秒,體驗秒,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談一談本節課的設計及想法。

這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活動體驗,探索新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全課總結,系統梳理→欣賞感悟,教育昇華。

我重點談一談自己在為有效衝突重難點的的設計:

1、自主體驗,感悟時間“秒”和“分”(分為兩個層次:認識秒和體驗秒)

認識秒:我從電子時刻上的秒入手,引入新課的學習,接著讓學生自主認識秒針,引導生總結出最細最長的`是秒針,讓學生觀察秒針走動留下的陰影認識1秒和幾秒,其中秒針從12走到差2格到6時,讓學生說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學生是一格格數的,有的是先數5個大格再加3小格,有的是先數6大格再減2小格等,體現方法的多樣化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方法進行優化。整個秒針走到的過程中都同時配有“滴答”聲,讓學生在看其形並聽其音中,親歷1秒。

體驗秒:讓學生聽“滴答”聲,想一秒鐘能做些什麼?學生的答案肯定是鮮活的,無法預設的,也是他們個性的展示機會。讓學生用自己想的方法跟著課件裡的“滴答”聲試一試,有時也可以全班跟著做一做,一起做動作一邊跟著“滴答”聲數,在觀察、傾聽、模仿、數數等多種活動中,充分地體驗時間單位“秒”,“我是小鬧鐘”的遊戲更是讓學生興趣高漲,主動參與活動,嘗試估老師規定的幾秒。我想,這些活動對於“秒”的概念建立應該是有效的。

2、觀察、探索、體驗分與秒的關係

師引導生先觀察鐘面上的分針和秒針分別在什麼地方,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動畫,看完動畫後,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秒針走一圈後,分針有什麼變化?由此可以得到分和秒有什麼關係?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說出1分=60秒,那就又反過來摳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因為分與秒的關係是本課的一個重難點,所以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彙報總結的方式來解決的。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也有利於培養他們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實踐活動,體驗1分鐘

在課前,我佈置了讓學生由家長計時1分鐘,看自己能做些什麼,然後課堂上交流。課堂上,學生在1分鐘的口算比賽中又體驗了1分鐘。我設計時是這樣考慮的。首先,口算是我們數學課堂一項基本的訓練,把它作為1分鐘的體驗內容,可以讓我們活動的數學成分更濃。而且,課堂也只有短短的40分鐘,而學生課餘時間是比較充裕的,讓學生回家體驗與課堂體驗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對1分鐘有更充分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更有利於“分”時間概念的建立。

此外這節課在設計上還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1、給學生提供了現實而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本課裡,我採用了大量的現實素材,例如:“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劉翔110跨欄破世界紀錄的12秒88以及高科技發展的今天,人類利用1秒鐘可以做許多了不起的事情等事例。這些事例都是近期的、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資訊,而且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緊密。這些素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體現了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思想。

2、滲透了德育教育

本課裡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和珍惜時間的教育。

《秒的認識》說課稿3

一、教學內容:教材59頁——61頁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標: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逐步培養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三、教學重難點:形成對時間的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

四、 教學具準備:課件、作業紙、各種鐘錶(課前讓學生自行準備)、鐘面模型等。

五、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 認知“秒”

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時什麼聲音?(課件中傳出“滴答、滴答”的鐘聲)

師:對這是時間行走的聲音,是時間老人的腳步聲,時間老人不停的走著走著他告訴我們已經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之夜了(出示時鐘11:59)認識這個時刻嗎?

師:你們願意感受一下倒計時的氣氛嗎?(願意)好我們一起來倒計時

師:你們知道我們數的每個數字之間經歷了多長時間嗎?(1秒)

揭示課題: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秒”的知識

2、 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認識秒針和1秒

今天咱們帶了各種鐘錶你認為那些鐘錶可以計量“秒”?你知道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嗎?你們還了解那些關於“秒”的知識?把你的想法與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4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對秒的認識)

師:(出示鐘面)根據學生的彙報揭示:

a.有些鐘面上又細又長走的最快的'針就是秒針。

b.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板書)

(2) 認識幾秒

a.師:秒針從12走到1是幾秒?為什麼?秒針從2走到4是幾秒?為什麼?秒針從6走到12是幾秒?為什麼?……

b.以組為單位用自己的時鐘說一說秒針從哪到哪走了幾秒?(一個同學問其他同學答)

c.引出秒針從12繞了一圈,走到12,經過了多長時間?

(3) 教學1分=60秒

(課件演示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

a.觀察驗證: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是60秒)分針走多少,是多少分鐘?(一個小格,是1分鐘)

師:1分鐘和60秒是什麼關係呢?(相等)

b.板書:1分=60秒

(4) 體會1秒的長短

a.1秒到底有長呢?讓我們再來閉上眼睛,仔細的聽一聽鐘錶發出的“滴答”一聲所經歷的時間就是1秒。

b.剛才,我們聽到鐘錶發出的“滴答”一聲就是1秒,你能做一個動作來表示一秒嗎?

(5) 1秒的價值

1秒的確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卻能在1秒鐘做很多事情,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科技出示一組資料)

(6) 體會幾秒

剛才我們看到1秒有那麼大的作用,那麼2秒、10秒……是不是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呢?

a.用5秒時間你能從1數到幾?(先感受5秒鐘有多長,再數)

b.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一會兒我說“開始”咱們把眼睛閉上如果你估計1分鐘到了你就把手舉起來,咱們看一看誰估計的最準!

c.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來計算時間嗎?(生彙報)

(二) 聯絡實際,鞏固拓展

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要想見到他需要經過幾道關卡,你們有沒有信心?

1、3時=( )分 120秒=( )分 30分( )30秒

2、填合適的單位

東東吃早飯大約需要10( )

我們每天睡眠時間大約要9( )

走1千米大約需要15( )

小民跑50米大約用10( )

3、你能說出誰是第一名嗎?

4、秒針從4到6是多長時間?分針呢?時針呢?

同學們真棒!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闖過了層層關卡,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小客人是誰!

師:一休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也想考考我們:媽媽的表比家裡的錶慢10秒,爸爸的表比家裡的錶快10秒,家裡的表比廣播電臺的錶快10秒,爸爸的表準,還是媽媽的表準?

(三) 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穫?

師:今天我們利用了一節課40分鐘,學習了有關“秒”的很多知識,相信大家在今後每時每刻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讓我們永遠銘記古人的教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秒的認識》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秒的認識》內容是在學生學會了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的基礎上學習的,這裡將由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悟時間單位“秒”,逐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並通過觀察鐘錶,得出1分=60秒。這是對時間單位體系的進一步擴充完善,將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秒”這一時間單位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目標

鑑於這一部分知識的重要性及其知識構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時間觀念,並深入體驗1分鐘的價值。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直觀動作、堆積資料等方式感知並抽象的數學知識,初步感受有限與無限的相對性。

3。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之間的進率也比較複雜,這相對於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擬定如下:

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

三、說教學程式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本階段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構想主要運用情境再現、直觀演示、實踐感知等方法,輔以多媒體電教手段,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體驗、思考交流、實踐校正等活動,經歷建立正確的'“1秒”和“若干秒”的時間觀念的過程。基於以上構想,我將整個教學流程預設為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2。觀察體驗,建立表象

3。實踐強化,體驗價值

4。鞏固應用,歸納總結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秒”的產生!課始,為學生播放一段好聽的動畫片音樂——《白龍馬》,並告訴學生音樂的時長是1分鐘。學生感受1分鐘時長,聽音樂,觀察“進度條”的變化。然後再欣賞一段樂曲——《喜羊羊》,邊聽邊看進度條。音樂不足1分鐘便停止了!於是,問學生:從時間的長短來看,你感覺這段樂曲怎麼樣?不足1分鐘的時間,我們該用什麼單位記錄呢?進而使學生自然認識到時間單位“秒”的產生的必然性,加深了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在此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即重點感知“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呢?”。進而揭示課題:秒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明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任務,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定向發展。

(二)觀察體驗,建立表象

本步驟預設要完成三個任務:認識1秒、認識幾秒、歸納秒與分的關係。

1。認識“1秒”

在這一步驟中,為了強化學生對“1秒”時間單位的感知,我設定了三個層次,引領學生感知體驗。

(1)感知“1秒”

揭示課題“秒的認識”之後,作為教師引導發言:認識秒還要用到計量時間的工具——鐘錶或電子錶。

【1】第一,認識“鐘面”計量秒的方法。教師提問:在鐘面上,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呢?學生們自然從顏色、長短、快慢等方面找到了“秒針”。接著藉助學生的已知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動一動,認識到“秒針走1個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此外,引導學生配合語言描述和肢體動作加深對“1秒”時長的體驗感知。

【2】第二,認識電子錶計量秒的方法。教師出示電子錶,如9:20(冒號在不斷閃爍)。向學生提問:在這種電子錶中既沒有秒針,有沒有滴答的聲音,那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學生自然觀察到:冒號每閃爍一下的時間就是1秒。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並配合動作深入感知了電子錶上的1秒。緊接著,我又出示一種這樣的電子錶,如9:25:34(秒在不斷變化)。提問:在這種電子錶中,冒號不再閃爍,那用什麼來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呢?學生們通過觀察發現:最後一部分數字每變化一次就是1秒。於是引導學生隨著電子錶的數字的變化,有節奏地數數,深入感知1秒1秒地變化。

通過以上兩個層次的深入感知,加之多角度多方式的表述,“1秒”的時間觀念在孩子的頭腦中已初步形成,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體驗1秒的價值

為了豐富學生對1秒的認識,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一下活動;

【1】在1秒的時間裡你能在做什麼?談一談你的感受。

【2】接下來,教師通過課件展示1秒鐘內現代機械工具做的事情,突出資料的直觀刺激,強化1秒的巨大價值。

在這一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小結:

1秒雖短,但是如果充分利用這1秒,它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價值。

【3】緊接著,通過課件展示資料,對比劉翔與奧利弗的110米欄成績,通過具體的資料對比,使學生認識到1秒雖短,卻往往能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進而引發學生產生爭分奪秒,珍惜時間的共鳴。

通過以上活動,力求使學生對1秒的感知更加豐厚,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一定的人文教育。

2。認識幾秒

為了加深對時間單位“秒”的認識與運用,在認識“1秒”以後,引導學生認識5秒、10秒、20秒、直到60秒,在夯實時間單位感知的基礎上,感知分與秒的進率關係。

因此,在這一環節中,設定瞭如下三個活動:

(1)感知5秒

【1】邊看變數。

【2】靜默數一數。

【3】自主回答:秒針從( )走到( )是5秒。

(2)採用上述方法,繼續感知10秒、15秒、20秒。

(3)遊戲:估一估

要求:閉上眼睛,老師說“開始”,到宣佈“停”,經過的時間大約是多少秒?分別估測10秒——15秒——20秒——30秒——60秒。

3。感知1分鐘與1秒的關係

設定的活動如下:

(1)分組觀察: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多少?

(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歸結出:1分=60秒。

這一活動的安排,旨在通過看、數、估等活動檢測並進一步校正學生對“幾秒”時長的感知,促進正確時間觀念的形成。同時,直觀地歸納出了時間單位間的進率關係:1分=60秒,促進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知識架構進一步完善。

(三)實踐強化,體驗價值

為了深入感知1分鐘,也就是60秒的時長及其價值,繼續安排了下面的教學活動:感受1分鐘。共設定三層次的活動:

1。靜候1分鐘,談感受。

2。活動1分鐘:分組在一分鐘內寫字、算題、數數等。

3。對比兩個1分鐘的感受。

通過以上的活動,觀察、靜候、活動、對比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與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感知知識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時間的意義,領悟人生的道理,也就是教師在小結中提到的:時間有限,價值無限。

(四)鞏固應用,歸納總結

在新知學習之後,為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設計了練習,即以遊戲闖關尋寶的形式完成練習。

1。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2。改數學日記。

3。知識拓展:“一眨眼”的時間。

最後,引導學生尋得珍寶,那就是時間。教師隨即揭示一句時間名言送給學生,並一起誦讀時間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並以此完結本課知識的學習程序。

《秒的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時分的認識》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五冊第99-101頁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分,學習內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概念。

(2)認識非整時時間,掌握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3)教育學生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教學重難點:

知道1時=60分。

認識非整時時間,能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三年級聾生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具體的、區域性的,主要是通過對實物和具體的數學物件的觀察、操作、模擬等活動,獲得具體的結論。為此,本節課我遵循直觀認知――操作體會――領悟知識――應用知識的認知過程,採用觀察法、操作法、講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規律、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同時寓教於樂,在遊戲中鞏固知識,通過想、看、數、說、比、撥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三、說教學過程

為達成此次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1環節:聯絡生活、匯入新課

《聾校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此,我由生活經驗同學們每天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匯入課題。

第2環節: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一環節就是滿足學生這種精神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步走:

第一步:觀察發現、認識鐘面

由於一年級已經學過認識鐘面,所以我出示鐘面讓學生回憶時針、分針、秒針,數字112。在此基礎上再請同學仔細觀察鐘面,發現鐘面上有一些點和線,通過課件閃動認識大格和小格,並回答問題:鐘面上一共有()個大格;每個大格分為()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個小格。

重點理解鐘面上有60個小格是怎麼得出來的。首先數出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再觀察思考:兩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四個大格呢?一共呢?相機引導學生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小格數。

這一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觀察,使學生加深了對鐘面的認識。說一說數小格的方法,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記得快,為下一步理解1時=60分,認識幾時幾分打基礎。

第二步:操作交流、感悟時分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時分秒的認識》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時分秒的認識》說課稿《聾校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必須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為此,我們先交流:分針轉動1個小格是幾分鐘?轉動一大格是幾分鐘?轉動一圈呢?接著邊操作邊觀察:分針轉動一圈,時針會有什麼變化。再思考:分針轉動一圈是幾分?時針轉動一個大格是幾時?由此理解1時=60分。

這是本課的第一個重難點,我通過撥一撥,看一看,想一想,給學生充足的觀察、操作、思考的時間,科學引導,解決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接下來是感受1分鐘和一小時。先通過一分鐘摸脈搏感受1分鐘很短,再通過播放資料一分鐘點鈔機能點出1500張人民幣等,瞭解1分鐘能做很多事,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最後通過一節課幾分鐘,課間休息是幾分鐘,再加幾分鐘就是1小時,實際感受1小時。

這一步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直接體驗與間接感受,引導學生感受時間的長短,讓學生既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絡,又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三步:探索規律、讀寫時分

例1:認識整時以及讀寫

《聾校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

因此,我利用小明的一天(都是整時的時間),回憶整時的認識。接著學習表示時間的兩種方法,著重學習中間有:的電子表示法,教師範寫第一例1:00,啟發學生搜尋在哪見過這種表示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現、積累知識,剩下的三例由學生書寫。

例2:認識非整時以及讀寫

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聾校數學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特別要倡導主動探索和實踐的學習方式。為此,我是這樣設計突破的:

首先出示鐘面10時15分,讓學生試讀,說說是怎麼讀出來的,教師相機總結看非整時的方法:先看時針剛走過數幾就是幾時,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幾分(此時要回憶剛才數小格的方法,走到幾就是幾個5分)。

再出示鐘面4時45分,指名認讀。提示:先看什麼,再看什麼。

接著出示6時零5分和8時55分的'鐘面,指名讀出時間,重點強調時針一定要過數字幾,8:55不是9:55。

以上時間我都相機用時分表示板書出來,最後教學另一種表示方法。因為有整時的寫法做基礎,我讓學生自己上臺寫出電子時間,再講評,提醒學生注意6:05的寫法,兩點後不夠兩位就補零。

這樣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己探索總結,發現規律,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第3環節:總結練習,拓展應用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

為此,我設計了遊戲:我撥你說;我說你撥。先由教師和一名學生示範,再讓學生同桌互說互撥學具鍾。

之後完成書上110頁練一練,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

最後談談這節課的收穫,看看《作息時間表》,瞭解學校一天的作息安排,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制定一份假期作息時間表。

這樣,通過談收穫,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再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板書設計

認識時分

1時=60分

1時6時零5分

1:006:05

因為有課件的輔助,所以我的板書非常簡潔明瞭,它以學生的探究為主線,充分體現知識點的生成過程,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秒的認識》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的內容。

2、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進一步學習時間單位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會了看整時與半時,初步認識了時針與分針,會讀寫幾時幾分,掌握了1時=60分,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對“時分秒”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由於“秒”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體的實物表現出來,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秒的長短,幫助建立秒的概念。學好秒的認識,讓學生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對於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以後學習其它時間單位打好基礎。

3、說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情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4、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本節課的重、難點定為:學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目標,我選擇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引導觀察、學具操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組織討論探索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教學意圖,我主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 觀察的方法——目的是通過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2、 實踐活動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

3、 小組交流的方法——把小組每個成員的發現轉化為大家共同的財富。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境匯入,秒的認識

放映課件:再現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情景,從學生熟悉的春晚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結合學過的時和分,喚醒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本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一】秒的認識

1.認識秒針。

師:我們知道計量時間的工具是鐘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上的鐘面,你看到什麼?

生:時針、分針、秒針。秒針是最細最長的那一根。秒針跑得最快。

師:對,這根長長的細細的針就是秒針。課件演示動畫出現秒針

2.認識1秒。

師:秒針在鐘面上跑得最快,它可以記錄比1分更短的時間。那怎樣才是1秒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秒針走l小格是1秒。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秒”這個時間單位學生早有認知,幾乎所有的大掛鐘都有秒針,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形狀特殊的“長針”。由學生自己引出秒針,並輔以多媒體,效果更顯著】

3.體會1秒。

(1) 師:我們來感受一下,請把你的鬧鐘和手錶放在耳邊,你聽到了什麼?(滴答聲)滴答聲和秒有什麼關係?(滴答一聲經過的`時間就是一秒。) 收鬧鐘

(2)1秒鐘你能做一個什麼樣的動作?(拍手、數數、眨眼睛、點頭等)

(3)瞭解“1秒能幹什麼“的資訊。

課件演示:動畫出現飛機、火車、汽車、衛星、車間,並顯示相應的文字。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車每秒約行55米;小汽車每秒約行20米;衛星每秒飛行7900米等等。

師: (出示劉翔照片)小朋友,認識他嗎?是呀,在2004雅典奧運會110米欄中以12秒91的成績為我國奪得奧運史上田徑比賽的第一枚金牌。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課件演示:劉翔在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奪冠的鏡頭。

小結:怎麼樣?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因此,我們要珍惜每一秒鐘!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在本節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經歷”,對於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影象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通過介紹、演示,學生明確1秒雖然短暫,但是用處也非常大,正是由那麼多的“秒”才構成時間長河,使學生自己意識到要珍惜時間,並藉機滲透做用時比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來記時。教師飽含激情的語氣和劉翔闖過終點的精彩瞬問讓學生熱情洋溢】

【二】秒的體驗

體驗10秒鐘

師:平常,我們通過看鐘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如果不看鐘,你還能知道時間過去了幾秒嗎?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10秒的遊戲。

老師說“開始”,你們就閉上眼睛,你認為10秒鐘到了,就悄悄的高高的舉起你的手告訴老師。

師:你是怎樣知道10秒鐘到了?

生:(從1數到10)

2.我們再來進行一個寫數字的小活動:老師說“開始”,你就從1按順序開始寫數字,當過了十秒老師喊停的時候看看那位同學寫的數字最多。

小結:10秒鐘雖然很短,但是我們大約可以寫十幾個數字哦。

【設計意圖:此處教學,再一次讓學生體驗了時間單位“秒”,加深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同時還尊重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最後,通過教師的引導優化了方法。】

(三)分的認識和體驗。

1.秒與分的關係。

(1)下面我們來放鬆一下聽一段音樂,聽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在心裡數數,或點頭估算,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一起來估算這段音樂大約是多少秒?。

課件演示:播放1分鐘的音樂。

學生彙報自己的估算時間。

(2)剛才這一段音樂播放的時間就是1分鐘,1分鐘是多少秒呢?我們一起來看電腦演示。

課件演示:剛才的1分鐘音樂作背景,伴著“嘀噠”聲音,鐘面上秒針走了60小格,分針同時走了一小格。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60秒。

【設計意圖:此處教學重點又一次放在了體驗上,通過課件上秒針走一圈和分針就走一小格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能通過觀察,親身體驗分與秒的關係,從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結論。】

2.體驗1分鐘。

(1)師:同學們對10秒鐘的感覺已經很準了,如果是1分鐘,你還能像剛才那樣準確嗎?

遊戲規則不變,一起來感受1分鐘寫數字。1分鐘你能寫多少數字呢?

小結:雖然一分鐘不長,但是在一分鐘時間我們還可以寫40多個數字呢!所以我們可要珍惜每一分鐘哦!

【設計意圖:動靜結合的一分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1分鐘的長短,體驗1分鐘的價值,學生們興味盎然,積極性非常高,同時通過活動還將時間相同,做的數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數學思想加以了滲透。教學中還注意評價的多樣化,培養評價別人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師:接下來,讓我們再一起到數學樂園去闖闖關吧!課件演示:闖關題。

第一關:做一做,在( )裡填上時、分、秒。學生獨自完成

(1)小朋友爬一層樓梯大約需10( );

(2)一節數學課的時間為40( );

(3)放學前整隊大約要用46( );

(4)同學們每天睡覺時間大約10( )。

師:你為什麼這樣填呢?

第二關:綜合應用(這是一段關於小璇的短文,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一讀)

同桌討論後指名學生回答

小璇是個懂事的孩子,每天她總是早早起床,把語文書讀15小時才吃早餐。今天上學時剛巧碰到了玲玲,她們用了3小時邊說邊笑地走進了教室。上午的體育課上,小璇跑50米只用了12小時,全班第一名。為了下午上課有精神,小璇總會睡30秒鐘的午覺。放學後,她回到家便抓緊時間寫作業,一般1分鐘就能做完。晚上,她經常會陪爸爸看30小時的新聞聯播。星期六的晚上,她還看40秒的動畫片。(你覺得這段短文有問題嗎?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彙報)

第三關:趣味智力題 四人小組討論

(1)一個人唱一首歌要3分鐘,10個人合唱這首歌要幾分鐘? 全班合唱呢?

(2)5人各唱這首歌要多長時間呢?(學生彙報,教師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層次性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並靈活應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用了40分鐘來學習秒的認識,你學到什麼呢?

師:同學們,時間是由一分一秒組成的,時間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復返,所以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讓我們記住列寧的名言: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一切!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起到總結全課的目的,最後把一句名言送給學生,再次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達到課已盡意長存的教育效果。】

(六)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 1分=60秒

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簡潔明瞭,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的把握。

《秒的認識》說課稿7

一、說教學物件

我面臨的教學物件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失去了視力,無法通過眼睛來獲取資訊,只能用雙手感知生活的世界。我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年齡層次相差大:學生年齡在9—14歲之間;

2、學習水平層次相差大:在5名學生中,3名學生學習能力強,數學基礎好,思維活躍,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上課,另外2名學生的數學基礎較薄弱,動手能力欠缺,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他們倆的認知能力還處在前運算階段的後期。

我們班的學生閱讀的書籍也和普通孩子有很大區別——盲文書,他們學習的內容與普通孩子沒有很大的區別,但他們的學習的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通過觸控盲文來學習,通過盲文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缺乏整體性,學生不能整體感知文字資訊,只能一個一個地摸讀感知文字資訊,這對於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二、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秒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1節的教學內容。在學習本節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上學期學會了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在一年級下學期學會了讀、寫幾時幾分,知道了1小時=60分,同時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已經對鍾、表的計時以及時、分、秒的換算都有了深入的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正是在學生已經對時、分有了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展開的。

本章節的內容與以前學習的長度、重量單位有很大區別,時間單位是一個很抽象的單位,但是時間又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量,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在材料的選擇上以及呈現方式上都十分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情景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將抽象的量經驗化,依靠學生已有的有關時間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時間單位。本章節學習的秒是一個很小的時間單位,它的進位制也不是十進位制而是六十進位制,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困難,那麼在學習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認識秒。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數學課程標準》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分層:學習能力較好的為A層,包括3名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的為B層,包括2名學生。這也體現了特殊教育中分層教學的特點。

A層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時鐘鐘面,瞭解時鐘的三根指標以及時鐘鐘面的刻度的特點,學會通過秒針讀取時間“秒”,並能根據讀出的秒找到秒針應該指向的刻度。

2、學會分與秒之間的單位換算,並能熟練地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觸控時鐘模型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時鐘的瞭解,拓寬學生的生活經驗範圍,通過猜想、推理、計算的過程使學生理解通過秒針讀取時間“秒”的方法,通過感受秒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及體會時間秒的長短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秒的概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以實際事例以及有關惜時的名人名言等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體會、感悟,從而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

B層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時鐘鐘面,簡單地瞭解時鐘的三根指標以及時鐘鐘面的刻度的特點。

2、知道分與秒之間的換算即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觸控時鐘模型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時鐘的瞭解,拓寬學生的生活經驗範圍,通過感受秒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及體會時間秒的長短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秒的概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以實際事例以及有關惜時的名人名言等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體會、感悟,從而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中提出“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即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段內基本掌握時、分、秒。在第一學段內一年級上學期和一年級下學期分別掌握了時和分,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則是讓學生掌握分、秒之間的換算以及認識時鐘。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分析,本班學生的視力都有不同程度地障礙,因而在認識時鐘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只能通過觸控來感受鐘面刻度的特點。同時,在認識秒針的過程中還會滲透有餘數除法的計算,例如:如果秒針讀出來的時間是16秒,學生需要根據鐘面刻度的特點通過計算確定秒針指向的刻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經歷有餘數除法的心算過程還必須通過推理和空間定位來確定秒針的指向的刻度,這是一個連續的心理過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觸覺來認識鐘面刻度以及在確定秒針的位置。

五、說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本章節主題內容以春節聯歡晚會的倒計時為切入點,因而在本節課的開始就播放擷取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倒計時視訊,引導學生一起倒計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積極引申,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引導學生認識秒針的過程中巧設問題,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逐漸深入,幫助學生學會通過鐘面上的刻度來讀秒,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讀取的秒來確定秒針所指的刻度。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程度由淺入深,思維的過程由正到反。

(三)、直觀教學,發揮學生觸覺的補償作用。因為學生的生理缺陷,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設計大量的教學具,讓學生通過觸覺來感知,從而幫助學生學習。這也是符合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直觀地操作獲得的學習經驗是最真實、最有用的,直觀的經驗經過加工後就可以轉化成抽象的知識儲存在學生頭腦中。

(四)、分層教學,個別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個體之間都會有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絕對不可以一碗水端平。不同的學生最近發展區不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方法選取上都會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穫。

六、說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種學習方法認知時間單位——秒

1、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認識時鐘的指標和刻度。這裡所說的觀察的方法主要只學生通過觸覺來直接感知時鐘;

2、學生通過體驗和感悟的方法來感受秒的長短,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

3、在確定秒針所指的刻度過程中引導學生猜想、歸納、推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的結構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我是這樣安排教學內容的:

(一)、情境引入

首先在上課時播放PPT中插入的新年倒計時的視訊,帶領學生一起倒計時迎接新年到來。

然後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像這樣計量很短時間,我們就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將開始新的單元學習——時間單位時、分、秒,首先我們來一起研究研究秒這個時間單位。

教師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理念: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倒計時的過程中學生共同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用學生最熟悉的場景引入秒的認識,可以使學習的內容更生活化,從而從學生主觀情感上降低了對知識內容的認知難度。】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時鐘上的秒針

(1)引導學生通過模型認識時鐘上的三根指標。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時鐘上有幾根指標?分別是什麼指標?指標走一格表示經過多長時間?走得最快的是哪根指標?

學生自己摸模型,分析思考,然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討論結束後,請學生代表交流思考、討論的結果。

教師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視力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主動討論交流,因而在數學課上我會增加學生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習能力B層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認識鐘面的刻度

在認識了三根指標後,接下來引導學生認識鐘面的刻度:同學們先自己研究研究這個鐘面,等一會說一說你自己發現這個鐘面上的刻度有什麼特徵。

首先由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的鐘面刻度的特點,然後教師總結: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字,從12開始往後分別是1、2……11,從12到1之間是一個大格,每個數字之間都是一大格,大格的中間有5個小格。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秒針從12走到1經過了幾秒?從12走到5經過了幾秒?走一個大格是5秒,5個大格就是25秒……

(3)認識60秒=1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如果秒針從12又回到12,那麼秒針走過了多少秒?

學生思考,彙報自己的思考的結果。教師總結:秒針從12回到12就是走了一圈,那麼經過了60秒,那這時候分針就會向前走一格,表示經過了1分鐘。

教師板書:60秒=1分鐘

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秒針轉2圈是多少秒?多少分鐘?

(4)學會讀秒

提出新的思考題:

如果讀出來是20秒,指標應該指在什麼位置?讀出來是35秒指標應該指在什麼位置?

如果讀出來是8秒,指標應該指在什麼位置?17秒應該指在什麼位置?

【此處的問題設計由淺入深,先引導學生學會通過除法計算找到秒針所對應的大刻度,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有餘數除法計算找到對應的小刻度】

解決方法:

可以通過有餘數的除法來解決:

8÷5=1……3 ,17÷5=3……2 ,

先找到對應的大格的數字,然後向前再撥餘下的小格的格數。

【前面四個教學環節是逐步深入的,首先認識秒針,然後再認識鐘面的刻度特點,再通過鐘面的刻度讀秒,最後則是通過讀出的秒來確定秒針所指的刻度,思考的難度也逐步增加,學習能力為A層的學生需要掌握這四個教學環節的學習內容,學習能力為B層的學生則只需要掌握前面三個教學環節的學習內容】

(5)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秒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大家能不能舉例說明一下秒的應用?

在學生分別舉例後,教師播放視訊,舉例秒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後教師列舉田徑賽場上的資料,說明秒的精確性。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秒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秒的特點——精確性,主要是通過生活中的例項來感受,使得知識迴歸生活,增強學生對秒的認識】

(6)感受1秒鐘的時間長短

教師開啟課件中的計時器,計時1秒,讓學生感受1秒鐘的長短。然後請學生談一談對1秒鐘長短的看法。

1秒鐘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了?

首先由學生舉例,接下來播放PPT展示事例,說明1秒鐘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提醒同學們要珍惜時間。最後教師列舉中外名人有關惜時的名言,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這一環節是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昇華,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引用中外名人名言,為學生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的珍惜時間的觀念,這也體現了數學的人文性特點】

(三)、課堂練習

(1)1分鐘=( )秒 5分鐘=( )秒

(2)秒針轉2圈是多少秒?

(3)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每天睡覺大約是9( ) 系紅領巾大約需要20( ) 煮飯大約25( )

【課堂練習也是本節課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課堂練習既要反映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又要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我在選擇課堂練習中選擇的是那些與課堂學習內容聯絡緊密又具有生活化氣息的習題。在做課堂練習過程中,我還會對學習能力為B層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示範的過程中,也會有針對性地請B層的學生來回答,增加B層同學的課堂參與度】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秒,還一起認識了時鐘,在時鐘上秒針轉1圈表示60秒,也等於1分鐘。秒這個時間單位在我們生活中應用也非常廣泛。

生活中每一秒都已經成為過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送給大家一句惜時的名言: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時光,好好學習!

八、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一小格表示1秒

1分=60秒

《秒的認識》說課稿8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時、分、秒》的第三課時《秒的認識》。

一、說教材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一學段數與代數領域中的內容。通過前兩節課的實踐活動,學生已對時、分持續的時間具有一定感性體驗,知道時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本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地順勢教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瞭解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進率關係,體驗1秒及幾秒的持續時間,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三年級的後繼學習《24時記時法》打下基礎。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瞭解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體驗一秒及幾秒持續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和探索分與秒的關係。

在教學資訊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這樣更直觀易懂,並分小組為學生準備了活動材料袋,同時讓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鐘表。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同時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的這些情況,在教法和學法上,我注重豐富學生對秒的長短的體驗和聯絡實際生活,採用:情境教學、直觀演示、實驗操作、遊戲教學、體驗感悟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建構和內化。

三、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特點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 設景激趣 .匯入新課

首先,通過課件演示“春節晚會倒計時情景”,引出時間單位秒。

然後,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場合是用用秒來計時的,結合學生的舉例,課件播放火箭發射,跑步賽場,劉翔跨欄情景等。同時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錄象,設定情境,自然的匯入新課,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第二個環節是自主探究 體驗新知

我打算分為5個小步驟來進行,在第一個小步驟認識秒針和1秒中,首先讓學生觀察鐘錶面,認識秒針,看課件演示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著聽秒針走動發出的聲音,並讓學生用一種聲音來表示1秒的時間,最後讓學生介紹電子鐘錶上是怎樣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鐘表,如:擺鐘、卡通表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秒針、聽聲音、模仿聲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個小步驟是體驗1秒的長短,感受1秒的價值,首先讓學生做一個動作來表示1秒的時間,學生可能會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腳等等讓學生感受1秒的短暫,接著出示課件介紹1秒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卻能做很多事情,如:噴氣式飛機 每秒約行500米,有的電腦 一秒可以計算約3萬億次等等讓學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機出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表示1秒的時間,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同時通過課件讓學生感受了1秒的價值,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

第三個小步驟是認識、體驗幾秒 首先是認識幾秒,設定問題情境:秒針走1格就是1秒,那麼春晚倒計時是從10開始,那它走了幾格呢?重複播放剛才倒計時的情景圖,讓學生經歷10秒是由10個“1秒”組成的過程,學習計算幾秒的方法。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鞏固計算幾秒的方法。接著讓學生體驗幾秒。如果不看鐘表,怎樣知道一件事經過幾秒呢,讓學生想出估算幾秒的方法,如:數數、眨眼睛、拍手等,然後讓一個學生跳繩20下,其他同學用估算時間的方法估算出跳繩用的時間以及做遊戲扳一次手腕用的時間。[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估算用的時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生的興趣,學生能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估算中,充分體驗了持續幾秒的時間長短。]

第四個小步驟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讓學生聽一段1分鐘的音樂,讓學生在聽的同時估算這段音樂用了多少秒。學生已經有了上面估算的經驗,應該說大部分同學都能估算得比較接近,這個時候再讓學生猜想1分等於多少秒,接著通過課件演示證實學生的猜想。這個小步驟通過讓學生在聽音樂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驗證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動中來,再通過直觀演示,加深了學生的認識。

三、第三個環節是綜合實踐 學以致用

設計了三個層次性的練習,第一個是一個活動練習:首先讓學生們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幾秒種可以做一件什麼事情,接著讓學生分小組根據材料袋裡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過這個練習的安排,讓學生再次通過做和估加深了對秒的持續時間的估算和體驗,建立了秒的時間觀念。第二個練習是想想做做的第5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推理,同時,在這個練習裡增加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一個人唱一首歌要3分鐘,5個人合唱這首歌要幾分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三個練習是想想做做的第6題,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填空時的思考過程,在思考中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時、分、秒這3個時間單位的認識,鞏固對相鄰時間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

四、第四個環節是全課總結 課外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去總結:說說如果回家讓你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你打算怎麼介紹?我會讓學生先在小組裡說說,然後指名學生集體彙報。接著通過課件《秒娃娃的悄悄話》對學生的知識進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紹了有關秒和時間,以及時間應用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也滲透了對學生時間觀念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這樣,既體現的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預測學生能通過這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對秒的時間認識能有一個深刻的體驗。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理解和設想,希望領導和老師多提建議。

《秒的認識》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此前,學生已對時、分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我擬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標: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體驗併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動中,逐步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進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是教學的重點。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聽說過秒,但很少用到秒,學生從時、分到秒的過度,需要一個體驗的過程。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儘可能使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絡,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時間單位秒。根據本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起點,我認為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關係是教學難點。

要有效地衝突重難點,本課,我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主要採用了創景激情、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等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變靜態的文字教材為動態的學習資源。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進行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秒,體驗秒,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設計

下面我談一談本節課的設計及想法。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我採用了大量的現實素材,例如:“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劉翔110跨欄破世界紀錄的12秒88以及高科技發展的今天,人類利用1秒鐘可以做許多了不起的事情等事例。這些素材,既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體現了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思想。→活動體驗 探索新知→→全課總結,系統梳理

我重點談一談自己在為有效衝突重難點的的設計:

1、自主體驗,感悟時間“秒”和“分”(分為兩個層次:認識秒和體驗秒)

認識秒:我從電子時刻上的秒入手,引入新課的學習,接著讓學生自主認識秒針,引導生總結出最細最長的是秒針,讓學生觀察秒針走動留下的陰影認識1秒和幾秒,其中秒針從12走到差2格到6時,讓學生說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學生是一格格數的,有的是先數5個大格再加3小格,有的是先數6大格再減2小格等,體現方法的多樣化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方法進行優化。整個秒針走到的過程中都同時配有“滴答”聲,讓學生在看其形並聽其音中,親歷1秒。

體驗秒:讓學生聽“滴答”聲,想一秒鐘能做些什麼?讓學生用自己想的方法跟著課件裡的'“滴答”聲試一試,有時也可以全班跟著做一做,一起做動作一邊跟著 “滴答”聲數,在觀察、傾聽、模仿、數數等多種活動中,充分地體驗時間單位“秒”,“我是小鬧鐘”的遊戲更是讓學生興趣高漲,主動參與活動,嘗試估老師規定的幾秒。我想,這些活動對於“秒”的概念建立應該是有效的。

2、觀察、探索、體驗分與秒的關係

師引導生先觀察鐘面上的分針和秒針分別在什麼地方,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動畫,看完動畫後,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秒針走一圈後,分針有什麼變化?由此可以得到分和秒有什麼關係?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說出1分=60秒,那就又反過來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因為分與秒的關係是本課的一個重難點,所以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彙報總結的方式來解決的。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也有利於培養他們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實踐活動,體驗1分鐘

在課前,我佈置了讓學生由家長計時1分鐘,看自己能做些什麼,然後課堂上交流。課堂上,學生在1分鐘的口算比賽中又體驗了1分鐘。我設計時是這樣考慮的。首先,口算是我們數學課堂一項基本的訓練,把它作為1分鐘的體驗內容,可以讓我們活動的數學成分更。而且,課堂也只有短短的40分鐘,而學生課餘時間是比較充裕的,讓學生回家體驗與課堂體驗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對1分鐘有更充分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更有利於“分”時間概念的建立。

《秒的認識》說課稿10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數學源於生活,以用於生活”。因此,我將“加強生活體驗,注重學生髮展”設定為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秒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通過前兩節課的實踐活動,學生已對1分鐘、1小時持續的時間具有一定感性體驗,知道時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時、分觀念的基礎上進行地順勢教學。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瞭解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2、經歷聯絡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並且我認為本節課教學重點應為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是如何才能讓學生正確區分時間單位時、分、秒,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我認為,學生是否能選用恰當的時間單位進行事件表述,是其時間觀念建立情況的反饋,而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正是我們教學追求的最終目標。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實踐活動,體驗交流,培養應用意識”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匯入時我利用奧運冠軍劉翔奪金時的場景,詢問其奪冠所用時間,在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由學生自己引出“秒”,學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揭示課題“秒的認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開放性的發問“你還知道秒針走幾大格就是幾秒?”,讓學生自主探索秒針的走動情況;組織學生拍手體驗60秒,觀察分針走動情況,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通過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小組活動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續時間。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秒這一時間單位應用的廣泛性。練習中,我加入有關明明的短文,實際是綜合考察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的應用能力。

4、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鑑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①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鐘面,認識秒針與分針、時針的區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②活動實踐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為了學生能更有效地學會用拍手等方式估測活動的時間,集體活動時我將電子錶放於課件螢幕上,由此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1秒的感受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同桌練習。

③獨立思考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把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方法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機會。例:在教學中,開放性的發問“你還知道秒針走幾大格就是幾秒?”,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答案。

④小組交流的方法,在小組交流中每一個成員的發現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對於教學中的部分環節,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法更有利於學習。例如:練習中有關明明的短文,交流更有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⑤課外閱讀的方法,學生在欣賞秒在生活中應用短片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了秒,認識了交叉學科的知識。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加強生活體驗,注重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知道在希臘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共奪得了多少枚金牌嗎?其中有一枚金牌獲得者被世界稱為“東方神鹿”,他是中國人的驕傲,你知道他是誰嗎?(劉翔)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劉翔110米欄的奪金時激動人心的場景吧!感覺怎麼樣?為了給祖國爭光,劉翔奮力拼搏,跑出了好成績。畫面上顯示12.91的12表示的是他剛才所用時間是12小時嗎?12分鐘?那是多少呢?

秒是比分更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尤為重要。本節課開始由激動人心的奧運比賽錄影引入,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感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激起了他們的探索新知的慾望。]

二、觀察探究

1、認識秒針

讓我們觀察一下商店裡的鐘,你發現鐘面上的針有什麼不同嗎?(有的兩根針,有的三根針)有兩根針的各是什麼針?其實,鐘面上應該有形影不離的三兄弟,看又來了一根針,你知道它叫什麼嗎?對!秒針長什麼樣?(引導:和時針、分針比呢?秒針最長最細)

①我們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一分,秒針走1小格是多長時間呢?(1秒)請兩生完整地說,同桌互說。(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

②秒針走1大格的時間又是多少呢?為什麼?你還知道秒針走幾大格是幾秒?舉例。

③秒針從12走到6是多長時間?秒針走一圈呢?(板書:60秒)

2、秒與分的關係

下面我們跟著秒針弟弟的每一下走動,邊數數邊輕輕拍手,感受一下60秒有多長,好嗎?注意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麼變化。

分針有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一小格)同桌互相說。

分針走了一小格是多長時間?(板書:1分)

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兩生說一說。(板書:=)

3、思考:想想時針、分針、秒針每天都在鐘面上賽跑,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為什麼?小組討論,再集體交流。(引導:這說明了1時、1分、1秒,誰的.時間最長?誰的時間最短?對比把握好時、分、秒之間的關係)

4、老師這裡有個電子錶被花瓶擋住了一部分,你會認這個時間嗎?(8時30分)你是怎麼認的?把花瓶拿開這個時間你會認嗎?(8時30分34秒)還差多長時間就是8時31分?

(課件演示)電子錶計時介紹:只有秒在走,滿60秒,增加一分。滿60分,增加一時。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認識秒針的特徵,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以及電子鐘的計時方式。以拍手的形式,初步感受1秒的時間。小組交流討論,區別時、分、秒三個時間單位,正確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三、活動感受

大家想進一步感受秒,和秒做朋友嗎?

1、集體活動

①請兩生同時跳繩20下,其他生用喜歡的方式為他們計時,可以拍手、心中默數數,有困難的同學隨著螢幕中的電子錶秒的走動計時。

② 同樣的方法,估測從教室後走到前面用了幾秒。

2、同桌活動

同桌合作,互測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幾秒。

3、小組活動

由組長分配小組成員,分別進行四項活動。

①寫字:老師 百年 乒乓 買肉 網夾 丟盡(都為六畫)

②口算:小組內集體檢查。

③數脈搏:

④數數:從0開始儘可能快而清楚地數

(教師用秒錶計時15秒)

通過活動,你覺得秒怎樣?你知道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次性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秒,逐漸學會用秒作單位的估測,也是學生進一步建立“秒”概念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生活實踐

1、剛才老師幫大家計時用了專門測秒的計時工具,叫秒錶。瞧!你還在什麼時候見過它嗎?(體育課計賽跑時間)用法介紹:按一下計時開始,再按一下計時結束。

2、你知道哪些事情需要用秒做時間單位?秒雖然是很小的時間單位,但生活中用到它的機會可不少!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一看!

(課件介紹:①獵豹是陸地上的跑步冠軍,它最快時每秒約跑30米。

②雨燕是飛行健將,它的最快記錄約是每秒飛行47米。

③日本的磁懸浮列車每秒行駛約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車。

④光每秒總大約跑300000000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間跑一百多個來回

⑤南京紫金電視塔的高速電梯每秒上升6米。

⑥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傷,為了生命安全,請多等幾秒!)

看了這些和秒有關的資訊,你有什麼想法?

[設計意圖:在生活中感受秒的應用。]

3、闖關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時間單位?根據生活實際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你會用嗎?敢不敢接受挑戰,去闖闖關?

①想想做做3(填合適的時間單位)

搶答,有問題的集體交流。

②日記:

明明是個乖孩子。每天他總是早早起床,把語文書讀20小時才吃早飯。媽媽說吃飯不能太快,所以明明會花15秒把早飯吃得乾乾淨淨才上學。明明家就在學校旁邊,今天上學時剛巧碰到了玲玲,他們用了3小時邊說邊笑地跑進了教室。上午的體育課上,明明跑50米只用了12秒,全班第一名。為了下午上課有精神,明明總會睡30秒鐘的午覺。放學後,他回到家便抓緊時間寫作業,一般1分鐘就能做完。晚上,他經常會陪爺爺看30秒的新聞聯播。有時,他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鐘很累,就說學校有趣的事讓他開心。

A、這篇日記,在你的小組中討論一下有沒有問題?

B、你覺的明明怎麼樣?(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③趣味智力題:想想做做5

小組討論再交流。

改“5人各唱這首歌要多長時間?”

④認時刻:想想做做4(可依時考慮是否納入教學內容)

小組討論先認時刻,在說說這些時刻同學們各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在層次性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能夠靈活應用。闖關1是基礎性練習,闖關2是綜合性練習,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經歷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闖關3是道趣味智力題,通過對教材的改編“5人各唱這首歌要多長時間?”,學生更深刻地加強了對本題的認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全課,談談收穫

今天學習了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回憶歸納本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知識網路,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