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趣識面粉說課稿

說課稿2.85W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趣識面粉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趣識面粉說課稿

趣識面粉說課稿1

一、設計思路:

近來我發現我班幼兒對於麵點比較喜歡,但對於麵粉卻一無所知。麵粉是一種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大的物品,具有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兒喜歡操作,喜歡自己動手,並且做一些能吃的東西就更為愉快,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所以我設計了關於麵粉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青豆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做做的活動,初步感知麵粉外部及內部的特性及各種型別的麵粉製品。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鞏固捏、團、搓、壓等技能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激發幼兒喜歡吃麵粉製品,及愛惜糧食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初步感知麵粉外部及各種型別的麵粉製品。

難點是:嘗試用加水的方法把麵粉變成麵糰感知麵粉內部粘的特性。

為了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還採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嘗試、探索,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等。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地參與活動,更應該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採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與學法,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

總之,目標的定位遵循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科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方法的靈活性、手段的多樣性,以遊戲操作為基本活動方式,寓教於樂,動靜交替,為此我還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麵粉、水、盤子、抹布(人手一份)、各類點心若干佈置在流動小商店經驗準備:活動前豐富大量好吃的麵粉製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動的基礎。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問題:流動小商店來了,商店裡放著什麼?你認識這些糕點嗎?它們都用什麼原料做的?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法引出活動的主題麵粉。

(二)初步感知麵粉外特性,活動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麵粉的外部特性,主要採用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範,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感到他們有新發現,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麵粉的外部特徵:白色、無味、會粘在身上手上,再通過實驗法與米粒比較感知麵粉輕的特點。

(三)瞭解麵粉粘的內部特性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孩子們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證了每個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幼兒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使麵粉變成麵糰。在設計中教師注重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從無目的地操作,到點出重點加水操作,加以指導,其中基本由幼兒主動發現,主動解答,極大的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教師隨機地進一步感知麵粉粘的特性。此環節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在討論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麵粉做出來的呢?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來感知各類麵粉製品的同時也進行了愛惜糧食的教育,目標三在這一小環節中得到落實。

(四)學做小廚師這一環節中麵糰的可塑性給予幼兒極大空間的想象,發散性思維,再度讓幼兒表現展示的機會,把自己的想象付諸於行動,把想象的內容展現出來。此環節讓幼兒產生極大的成功感,體驗到活動的樂趣所在。目標二在這一環節中得以落實。

趣識面粉說課稿2

說課:幼兒喜歡吃各種麵食,但對面粉的特性一無所知。麵粉的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強。中班幼兒喜歡探索、喜歡自己動手操作,並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為愉快,所以我們設計了關於麵粉的主題系列活動。活動前我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麵食製品,為開展活動提供感性經驗。本次活動中,幼兒大膽操作、探索,滿足了他們極大的探索慾望,並且在操作的同時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了麵粉的特性,體驗了揉麵團的樂趣。本次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通過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麵粉”,並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麵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環節為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活動之前我們帶領幼兒參觀拉麵館、水餃店等等,感知麵粉加水將麵粉變成團的過程。設計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嘗試活動發現問題,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自主發現、相互討論、學習經驗並極大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感知了麵粉與水之間的.關係,知道放適量的水才能使麵粉變成麵糰。此環節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體驗了揉麵團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在揉麵團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放的過多,造成麵糰過稀;二是水放的過少,使麵糰變形。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濃厚,基本完成目標要求。

《綱要》組成員討論與建議:

1、幼兒語言詞彙較豐富,語言能力強,教師指導語較好,第一次出示麵糰時可以出示老師自己的示範團。幼兒不大會搓,教師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選擇盤子,讓幼兒看幼兒作品時也要出示盤子裝的。小結時可以看看小手怎麼樣變乾淨,教師也要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技能。

2、語言精練,環節過度自然,層次清楚,分享經驗不夠及時,要深入幼兒的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幼兒的答案。不要說“好不好?對不對?”座位可圍成圓,教師可成為一員參與,可以考慮增加做好的麵食,讓幼兒品嚐會好一些。教師可以參與中去,進行隱性指導。

3、科學活動生活化,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的教態、語言很符合幼兒特點,教學要求清楚。座位可採用小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時能再細一些,進行對比。活動開始時可以從主題中來,結束時可以品嚐,回到生活中去。

4、幼兒手上的麵糰太多時,可以指導幼兒將手上弄乾淨的方法。

專家評析:

科學活動:孩子興趣很高,活動時間三十一分鐘。幼兒一點點加水做成麵糰是需要很大力氣的。對於技能的問題,教師可隨機地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可以滲透進去。教師可以出示做好的麵食再說說哪些東西是用麵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兒的經驗少了一些,可以課後進行豐富。教師對於幼兒回答出來的問題反饋的少了一些,每個環節要強化一下,給幼兒一個反饋。可以課後在幼兒面前做成面片,讓幼兒來吃,讓幼兒來體驗製作的成果,也是一種愛惜糧食的體現。教師研究精神值得學習,幼兒上來講述的語言聲音很大,挺好。幼兒在製作麵糰中興趣很高,在體驗失敗與成功中獲得發展,目標一可具體些,感知麵粉的特徵。麵粉散的特徵可以提升。前期準備中要加入知識經驗準備。在探索活動中觀察、指導是本節活動的弱點。幼兒的問題要觀察、提出來。怎麼解決問題方面要請幼兒多講,讓幼兒觀察。有的幼兒做的團小,團大,要引導幼兒去觀察,解決問題。

趣識面粉說課稿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做做的活動,初步感知麵粉的特性。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好吃的麵食

2、麵粉、水、盤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籤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麵粉。 1、教師:咦!這些是什麼呀?我們一起看看、摸摸、猜猜這是什麼?

(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麵粉的外部特徵:白色、無味、輕輕的會粘在身上手上。)

2、教師小結:麵粉是白色,沒有味道、粉狀的、輕。

二、瞭解麵粉的特性

1、教師:麵粉可以做什麼呢?(麵包、饅頭等麵粉製品)

2、提問:那麼,你們知道用麵粉做麵包、饅頭等這些東西時先該做什麼呢?教師小結:先應該和麵團的。

3、教師:怎麼樣把麵粉變成麵糰呢?

請小朋友動腦筋、動動手,試一試把麵粉變成麵糰。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進一步讓幼兒感受麵粉粘的'特性。

小結:白白的麵粉加了水後是很粘的,多捏捏就會變成麵糰。

三、中華小廚師 1、欣賞-好吃的麵食

2、教師: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是用麵糰做成的,都是廚師叔叔阿姨們發明的,

今天我們也來當個中華小廚師,來發明好吃的東西好嗎?

3、提問:你想把麵糰變成什麼呢?

4、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四|展示作品,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