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錦集五篇

說課稿2.4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錦集五篇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篇1

同學們的實驗結果是巧合,還是具有普遍意義?

彙報:

1.實驗內容

2.實驗結果

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_______g,反應後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反應前後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_______。

3.演示實驗

演示:

白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1.觀察記錄: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反應後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2.書寫反應文字表達式

3.實驗結果分析:反應前後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_______。

思考:通過以上幾個實驗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科學家曾做過大量實驗,無數實驗都證明: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這是化學反應遵循的規律。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板書課題)

(3)得出結論。實驗完畢,各小組彙報結果,然後我寫出以上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介紹以上各種溶液的成分。接著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參加了反應?哪些成分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後的物質中哪些是反應生成的?

②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

③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其實質上是什麼在反應前後的.總質量相等?

讓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進組際間交流,共同得出以下關係(略)

在建立了質量守恆定律模型後,教師提出:為什麼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要求學生用化學式表達氫氣還原氧化銅:H2 CuO→Cu H2O。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是否改變了?

②反應前後,原子數目改變了沒有?

③計算上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反應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

⑤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⑥通過思考上述問題,你得出什麼結論?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進行組際間交流得出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最後讓學生閱讀課文。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學反應前後質量關係的概括,其中蘊含的守恆思想不僅是化學學科思想,更是所有自然科學中一個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這一節內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節“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恆”中,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和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微觀粒子模型聯絡到巨集觀物質的反應,從量的方面去研究並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作好理論準備。可見本課題的學習對整個九年級化學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在這部分內容上做了一些調整,老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先巨集觀假設,再實驗論證,後微觀解釋。而新教材先是微觀分析初步得到結論,進而聯絡巨集觀,提出假設,並實驗論證。由於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經有了物質的量的概念,所以先進行微觀分析,通過物質的量聯絡到巨集觀,讓學生體會物質的量這個橋樑在巨集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絡作用,同時有了微觀的分析,也使巨集觀的假設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後學生在設計實驗來驗證是否符合微觀分析,這樣的設計也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質量守恆定律的三維目標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實驗設計:驗證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總質量和生成物總質量的關係。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編寫

意圖、本節的特點和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以及質量守恆的微觀原因。

(2)能用質量守恆定律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現象。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微觀分析,巨集觀驗證”的過程,體驗微觀與巨集觀互相聯絡的思維方式。

(2)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初步感受定量實驗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化學史的學習,感悟科學家細緻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解決方法

重點:由於本節課的主要目標就是質量守恆定律,所以本節課所有的安排都是圍繞讓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及實質。

難點:在質量守恆定律中,學生很容易接受“質量”“相等”這些關鍵詞,但對於定律中的限定詞“參加”“總和”等學生比較難理解,而且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對定律內容中的“參加”、“總和”關鍵詞的層層突破。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重點突破:整節課的設計均圍繞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開始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學生有了親身的感性認識,基本上能得到化學反應的本質,可以初步得到微觀粒子變化後質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質的量聯絡到巨集觀,那巨集觀上質量是否相等?學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後通過設計實驗,對實驗進行分析,驗證了在巨集觀上質量是相等,由於是學生親自參與設計並實驗,接受程度會更深。接著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學生髮現質量減少?形成了認知衝突,思維有了碰撞,然後師生一起分析,最終發現問題,改進裝置,從而完善了對定律的理解。這幾個前後聯絡過程的實施,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突破重點。

難點突破:對於“參加”“總和”這些關鍵詞的突破,我是安排在第一個學生實驗的分析中進行的,讓學生講出第一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第二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然後對反應前的氫氧化鈉進行拆分,一部分為參加反應的,一部分為未反應完的,理所當然未反應的肯定在後面的稱量中也有,最後對兩次都稱量的相互抵消。剩下的就變成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質量會等於生成的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溶液的質量。通過拆分氫氧化鈉,讓學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參加”。

二、說學情

經過兩年的科學課以及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

基礎和方法基礎,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利用各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說教法學法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剛接觸化學不久,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對於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都屬於啟蒙階段,若探究和聯絡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於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節課上,我採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歸納推理、實驗驗證的辦法,按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式即“分析現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引導學生。同時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啟發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學習內容,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1)實驗探究法:《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重視化學實驗,特別是要重視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本課內容就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會發現問題,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繼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並認真去思考問題,這樣的實驗活動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使學生能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2)合作學習法:學生心理髮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為克服認識的膚淺和片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採用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

四、說教學程式

1.教具學具準備

(1)實驗用品準備:

藥品: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鹽酸。

儀器用品:電子天平、錐形瓶、燒杯、試管、硬質塑料瓶。

(2)媒體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2.教學流程

本課題的教學過程我是按照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式即分析現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設計,具體過程如下:

(1)提問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學反應是什麼?”為問題進行引入,學生之前見過也做過一些化學反應,其中會有很多明顯的現象引起學生興趣,對這個問題學生肯定都有話可以說。學生說的都是從巨集觀現象來描述化學反應,接著老師再問大家,我們身邊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學生會回答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此時老師話鋒一轉,能否從微觀粒子的角度來描述化學反應了?這樣很自然的引入到課題中來。

(2)微觀分析,得出結論

提供給學生兩個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氫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學生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學生通過動手拆分,很容易明白變化前後原子個數,種類以及質量都不變,並能得到化學變化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從微觀角度看變化前後的質量相等。

(3)微觀聯絡到巨集觀

提問:如果把水分子個數擴大阿伏伽德羅常數倍呢?你會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想到巨集觀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後有什麼變化。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物質的量在聯絡微觀和巨集觀之間的橋樑作用。

(4)設計實驗,巨集觀驗證,

給學生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要求學生根據化學實質,假設反應前後物質質量的變化情況,並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完成後和學生一起分析兩次稱量的物質成分,相同物質的可以抵消,同時注意把氫氧化鈉拆分成參加反應的和沒有參加反應的,能抵消的只是沒有參加反應的,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參加”關鍵詞。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兩次稱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維“整體稱量”。

(5)製造認知衝突

提問學生是否只這一個實驗就能證明,引導學生要選用不同的反應來驗證規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學探究的嚴密性。然後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稱量前後質量發現變小了,學生出現疑惑,思維有了碰撞,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並改進裝置,再一次實驗,結果還是符合我們的定律。這個經歷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也明確了對於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需在密封裝置中進行質量稱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請學生自主說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這樣由學生自己說出來,更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學精神

PPT呈現化學史:拉瓦錫和波義爾的實驗。問題:為什麼同樣的反應,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感悟科學家善於發現,細緻嚴謹的科學精神。

(8)練習鞏固並小結

3.板書設計

質量守恆定律:

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原因:化學變化前後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陝西省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中《物質的化學變化》的第三講內容。質量守恆定律(複習)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質量守恆定律、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本節課主要完成質量守恆定律的複習。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國中化學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和明確其使用範圍;

2、能利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常見的現象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1、通過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驗探究,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1、培養學生用巨集觀與微觀、現象與本質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事物。

2、在交流討論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後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隻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後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於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都屬於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於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採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麼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並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於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並感悟質量變化的關係,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係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後總質量變小;②化學反應後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後總質量保持不變。“確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後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於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瞭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後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型別:主要區別在於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後發現,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究竟哪一種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學生的思維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後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型別:主要區別也就在於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後質量不變。“為什麼呢?”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於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併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麼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後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後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恆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於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為什麼?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後,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你說對嗎?為什麼?

③已知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餘______:______g,為什麼?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恆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髮現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麼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採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粵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化學方程式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國中化學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的特點、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瞭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認識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增減;通過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認識實驗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學會運用歸納等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合作交流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發展學生善於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定律及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於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都屬於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於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採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引入:在生活中我們接觸到許多的化學反應,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提問)上述反應為什麼屬於化學反應?

反應前後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麼,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請同學們猜一猜。

設計意圖: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慾。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分組實驗並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方案一:稱量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指出該規律稱為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記錄實驗的方法、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並發展學生善於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併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4)再次設疑,實驗探究

質量守恆定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並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實驗一: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前後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

實驗二: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後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設計意圖:再次設疑,啟發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你有哪些收穫?請同學們談一談。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質量守恆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9年級上冊第五章課題1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從化學變化中生成了什麼物質向生成了多少物質的過渡,是後面學習化學方程式書寫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重要基礎。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中學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對今後學習化學起到關鍵作用。

3、教學目的:

(1)通過讓學生提出假設、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的測定、交流合作、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以及在化學反應中,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原因。

(2)通過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4、重點和難點:質量守恆定律含義及其理解、應用

5、課時安排:2課時

6、實驗準備:(實驗通知單)主要有托盤天平、燒杯、錐形瓶、玻璃管、酒精燈、氣球、鑷子、石棉網等。白磷、CuSO4溶液、鐵釘、鎂帶、碳酸鈉、稀鹽酸。

二、教法與學法:

1、教育物件是九年級.5、6班學生,接觸化學這門課後,已知道在化學反應中能生成其他物質。但本堂課的實驗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定量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利用電腦動畫模擬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運動, 從而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通過讓學生劃讀、熟讀課文相關內容,增強理解和記憶。

2、難點突破

本課中,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通過2個演示實驗方案,學生是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質量會守恆呢?由於這個問題需要用微觀粒子運動的理論去解釋,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就會有困難。因此,藉助課件,主要作用就是把在化學變化中,原來的分子被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這一運動過程用動畫模擬出來。

例如,(電腦展示)電解水: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其中正極產生的是 ?(學生回答:氧氣)負極產生的是 ?(學生回答:氫氣)

水 通電 氫氣+氧氣

我們用大藍圓圈表示氧原子,用小紅圓圈表示氫原子。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每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每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相應的表示方法我們媒體顯示出來。

氧原子 氫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氫分子

我們在水中通電:

通電 →→→ +

2個水分子 2個氧原子 4個氫原子 1個氧分子 2個氫分子

說明:

1、水分子首先被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

2、每兩個氧原子組合成1個氧分子,每兩個氫原子組合成1個氫分子。3、氧分子在正極聚整合氧氣,氫分子在負極聚整合氫氣。

啟發學生思考,在整個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有沒有發生變化?因為用了固定的顏色和大小來表示同種原子,所以學生容易發現反應前後只有H、O原子,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再問:“在化學變化中,你們有沒有看到有些原子逃跑了?或者突然多了一些出來呢?”學生會回答:“沒有。”於是,學生就可以十分直觀的瞭解到: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因此,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質量守恆。同時加大點難度,讓學生根據媒體的顯示,寫出符號表達式,其實就是下節課要書寫的化學方程式:2H2O通電 2H2↑ + O2 ↑。

三、教學過程

1、 複習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物質的種類改變了,那麼物質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呢?

2、通過課本兩個演示實驗方案:白磷燃燒及鐵和硫酸銅的反應,注意稱量記錄反應前的總質量是多少克,反應後的總質量是多少克。結果是反應前後稱取物質的總質量都不得沒有改變,引出質量守恆定律。

3、為什麼質量守恆呢?用電腦動畫模擬電解水,在化學變化中,水分子被分解成H、O原子,H、O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使學生看到,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原子的種類也沒有改變。因此,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十分直觀地引出質量守恆的原因是什麼。

4、再演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鎂與氧氣反應的實驗,通過觀察天平指標的變化引出前後總質量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探究不守恆的原因。

前一反應生成的`CO2擴散到空氣中去了,質量減少,後一反應增加了氧氣的量,質量當然增加。不過要用規範的語言描述:鎂在空氣中燃燒,是鎂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鎂和氧氣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所以氧化鎂的質量比鎂帶質量大。

這種解釋實際生活中現象要注意強調答題的格式,先說化學反應變化,再聯絡質量守恆定律,如果有氣體,要加(減)氣體,最後得出結論。同時仍然是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的。

5、課堂練習:精選2道習題練習,講評。完成書上P96 4題

6、小結: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雖然發生了變化,但量卻沒有改變。

7、作業:P95 1題和2題(做在書上) 3題(做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磷 + 氧氣 點燃 五氧化二磷 鐵 + 硫酸銅---銅 + 硫酸亞鐵

二、質量守恆的原因:2H2O通電 2H2↑ + O2 ↑

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改變,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化學反應前後變化情況:

巨集觀: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物質種類改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分子種類要變,分子個數可能要變

三、質量守恆定律的運用

鎂 + 氧氣 點燃 氧化鎂 碳酸鈉 + 鹽酸---氯化鈉 + 水 + 二氧化碳

堂上練習

1、在A+B--C+D反應中, 5克A和4克B完全反應生成3克的C和 克D

2、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則它肯定含有那些元素?

A. H B. O C. H O D.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