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找規律》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找規律》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找規律》說課稿

《找規律》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真心希望我們的這次交流能為師弟、師妹們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那也更真誠希望各位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一課。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將教材的意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機結合,整堂課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快樂,在快樂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基於以上的教育教學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等方面來談一下我對本課的教學構思與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並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圖形的迴圈排列規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等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三、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小兔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通過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運用課件出示路邊的景物,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景中,回顧學過的'數學規律,從而引入本課主題“找規律”。接下來出示小兔家的密碼門,與孩子們一同探討密碼的設定,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

(二)合作探索,尋找規律

出示小兔家牆壁和地板的設計圖片,找出其中的迴圈排列規律。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在學生充分討論和觀察後,通過課件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迴圈規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加深認知。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動手操作,感知規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熱情好客,出示按一定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學生接著往下排。

然後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學具擺擺,加強感知。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經歷實踐,創造規律

以幫助小兔乖乖設計窗簾圖案為主線,讓同學們應用今天學的知識,做個小小設計師。最後通過設計 “窗簾”圖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探索,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將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五)全課總結,昇華規律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也正是因為數學規律的合理應用,才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多姿多彩,所以親愛的孩子們,我們要善於用自己充滿智慧的眼睛去發現規律,用勤勞的雙手去運用規律,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裝扮得更加美麗!

以上我就從幾個方面交流了我對本課的構思與設計,當然,還有很多的缺憾與不足,還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導。說到這裡,我想起了葉瀾教授的一段話,她說:我們之所以把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鎖定在探索,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上。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那麼,真心希望各位師弟,師妹們能從我的說課中有那麼一點點的收穫。更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多學,多看,多練,那麼你就會發現:生活,雖平淡卻浸透著精彩,工作,雖勞累卻飽含著充實與快樂!

最後,我想把我工作中總結的幾句話送給大家:

幹工作,相信自己;肯努力,做好自己;常反思,看清自己;多學習,充實自己。

用反思回首昨天, 因為那裡沉澱著經驗;

用踏實經營今天, 因為這裡書寫著輝煌;

用驚喜期待明天, 因為那裡充滿著希望。

對於教育教學,年輕的我們永遠是在路上,我們堅信:只要把臉迎向太陽,撒在臉上的總會是陽光。謝謝!

《找規律》說課稿2

說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演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演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說學情分析:所執教的三年()班共有學生()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規律,總結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2.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

學法:自主嘗試、驗證......

三、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後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開課之前向學生說明獎勵機制:四小組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星星最多,這個小組的每位學生都將被評為今天的學習之星。

㈠、課前熱身(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道題目)

第一題:將這些算式寫在學生感興趣的卡紙上搶答,然後再說一說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目這要是鞏固前面學過的口算方法,也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題:說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回顧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第三題:猜猜星星後面藏著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引出了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找規律,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課本中的那三組算式,激勵學生,你們能把它們全算對嗎?(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這個環節通過學生獨立嘗試主要讓學生髮現整十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鼓勵學生髮現的這條計算規律也就是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計算規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①、先把乘數中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5×1=5

②、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2個0

③、就在乘得的數(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500

3、我相信你們49雙慧眼一定還能發現這些算是中的規律,請同學們再找一找,每一列算式之間又怎樣的規律?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後把各自發現的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後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這就是這節課要探究的的第二條規律,

發現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發現2:一個乘數擴大10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10倍,積則擴 大10×10=100倍。

第二條規律不做重點要求學生去掌握。

4、你們還能根據今天所學的計算規律,編幾道題目考考你的同桌嗎?(同桌學習交流,重點關注看看還是否有沒掌握計算規律的同學,如果發現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並組織同學們幫幫這部分同學,當堂消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同桌合作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好處,再次強調了本課的重點: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 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鞏固反饋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的令我出乎意料,你們太聰明瞭,今天我就帶大家去數學王國去參觀,敢去嗎?如果你們能闖關成功就可以免費進入王國的遊戲宮,有信心嗎?(激勵學生,讓同學們很快進入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中來)

第一關:逛同學恩喜愛的食品店(這一關的設計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鞏固了本課重點——計算規律。)

第二關:我們來到了你們的媽媽喜歡服裝店(這一關先讓學生獨立嘗試,並抽生板演,全班訂正,注意強調答語的寫法。)

第三關:現在我們來到了養雞場。(這一關仍然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這道題目主要考察同學們對第二條規律的掌握情況)

第四關:進入數學王國繼續玩搶答遊戲和猜一猜活動(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回 顧 與 反 饋

本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是什麼?

你對本節課上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這個環節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後去彌補。

(五)、教師小結:引導學生齊讀本節課的兩條規律,獎勵這節課上表現好的小組。

四、說板書設計:

找規律

5×1= 5 3× 2 = 6 12× 4 = 48

5×10= 50 3× 20 = 60 12×40 =480

50 ×10 =500 30 × 20=600 120×40 =4800

發現一: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發現二: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設計理念: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謝謝

《找規律》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找規律》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數學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說教材。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也多次經歷尋找數或圖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通過發現具體現象中的週期規律,對現象的後繼發展現象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綜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的重點是: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一探索過程。

教學的難點是:用計算的方法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的算理的理解。

二、教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特點,採取以下方法:

(一)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便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分享思維成果,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在探索生活問題中,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

(四)用多媒體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化解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有:多媒體課件,學生同桌一組準備黑白棋子若干。

三、我分如下七個主要環節完成本課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三)初步運用,優化策略(四)提高練習,加深理解。(五)生活萬像,再現規律。(六)生活問題,挑戰智慧。(七)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場景圖。說:“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綵,彩旗招展。更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接著問:“盆花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彩燈和彩旗呢?”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提煉,如:盆花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一藍一紅,情況完全相同。使學生對週期問題有本質上的把握。

(這一環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當指導,深化學生認識,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準備。)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我提問: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的花?自己試一試。讓學生獨立思考,給他們充足的時間。

等大多數學生解決出問題後,組織學生在小組裡交流。這時,我注意每個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不同的策略,並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小組交流後,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畫圖策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藍花和紅花,一直畫到第15盆花,是藍花。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號是奇數的)盆花都是藍花,第2、4、6……(也就是序號是偶數的)盆花都是紅花。所以第15盆是藍花。

3、計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列式: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這裡,方法3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點分析。我讓學生說說算式裡每一個數的意思,通過不斷追問,使學生明白:因為每兩盆花為一組,每組花情況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為這樣的7組,還餘下1盆,是第8組的第一盆,和每組的第一盆一樣,是藍色的。配以課件,顯示15盆花的分組情況,便於學生理解算理。

最後,讓學生來比較這三種方法。“比較這三種方法,你想說什麼?”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方法3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不要急於灌輸給學生。

(以上環節,學生探索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相信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利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化解難點。)

第三部分: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這一環節,我先出示“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評價時,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重點理解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算式每一部分的含義。特別是18÷3=6,問:沒有餘數,說明什麼?第1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得出:每3盞燈為一組,正好6組,第18盞等正好是第6組的最後一盞,所以應該與每組的第三盞燈顏色一樣是綠色的。

如果學生不贊成計算方法簡便,可以提問:第3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第100盞呢?讓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

然後,讓學生練習“試一試”的第二題。評講時,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和判斷的結果。

(這個環節,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實現策略的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用事實說話,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現自主建構。通過幾次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我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3,練習後,讓學生說說這幾小題中圖形排列規律有什麼不同,是怎樣確定每組中第32個圖形的?

然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圍棋,同桌一組,有規律地擺一擺,說說第30粒是什麼顏色的。集體交流時,請幾組拿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說說是怎樣判斷的。我還可以對照實物,任報一個序號,讓學生口答。

(這個環節,隨著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漸熟練。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過程記在心裡,直接根據餘數判斷,逐漸提高要求。本環節的第二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自己參與提出問題,邊活動邊思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部分: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大自然中有許多周而復始、迴圈往復的現象。”媒體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圓月缺等現象。“我們對規律的認識、發現也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體播放霓虹燈、花布、地磚等圖片。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有這樣規律的現象。

(使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規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從上一環節自然過度到對十二生肖現象的探討。媒體出示如書上練習十,第一題的十二生肖圖,簡單介紹相關知識,然後讓學生解答這道題,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如:“小明是國小生,他和爸爸都屬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幾歲呢?”等問題。

(提供給學生更富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七部分: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我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有怎樣的收穫?你會用哪些方法解決今天的問題?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讓學生勤於反思,學會反思。

《找規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找規律》,它是在學生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基礎上教學的。學好這一節內容可以為下面繼續學習找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採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裡,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呈現例題情境圖,看看圖上有什麼?你能從圖中找出像我們剛才遊戲中手指和空檔這樣排列的事物嗎?看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最多?

學生交流,再問每一組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各有多少個,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說一說。

指名彙報並總結。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動手操作,並討論為什麼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比只排在中間的那種物體多1個呢?

3、教學想一想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蘊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周玉仁教授倡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能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活動,在豐富的現實問題的場景中,讓學生探索規律,而不是直接將規律灌輸給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著再回到主場景中,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裡,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最後可用多媒體演示。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四、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說課稿5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迴圈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迴圈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迴圈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著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找規律》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找規律》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週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迴圈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迴圈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教學方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迴圈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裡找到自信。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我以動畫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公主,高飛的慶祝圖匯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學習內容——找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牆面和地面圖案的內容和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一種 "這麼漂亮的圖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概括規律,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3、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這一環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地面圖案鋪滿的教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再次感知圖形迴圈排列的規律,併為下面例1的畫一畫提供心理上的匯入,讓學生產生:迴圈排列的規律居然會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案,我也想動手畫一畫。二是遊戲環節的設計,此環節是為了讓迴圈排列的規律走進學生的身邊,融入學生的心理,以便於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更好的靈活運用。

4、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這個提議對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肯定是個很大的誘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再次迴圈排列的規律,對這個知識印象深刻,進行鞏固。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找規律》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裡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絡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說說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裡,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裡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說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資訊。

3、問:你能發現這些資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著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資料,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裡面的多1,排在裡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資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開展此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進行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匯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匯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找規律》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第八單元《給圖形找規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

二、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只有構建具有創新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策略 ,規範數學教學過程,才能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指出: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造的方法。在這裡充分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活動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設計組織好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給學生。 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採用了我們學校提出的自主參與式創新性學習教學模式。

三、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為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讓老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國小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沒有孩子們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比如,我在執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有規律的塗色,讓學生觀察周圍,小組討論,努力的體現以上的教學策略。

(三)和諧、民主、寬鬆、活躍的課堂氛圍。

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關係和諧;營造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錯了允許重答,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想好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學生思維被啟用,情感被撩起來,靈氣得以釋放。

(四)、營造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局面。

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情意因素千差萬別,教師無法完全把握每個學生瞬息變幻的外在、內在的狀態。為此我不單純從表現效果出發來設計教學,而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引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師生心往一處想,學生各自勁往需要處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單為教而教,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但現在想來,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缺憾和不足。

1、 在有規律塗色展示時,我應該讓學生到投影前面去指著圖片說。

2、 在最後的有規律串氣球的活動中,我應該把要求更進一步強調,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注重了操作活動而把氣球串成了一堆的情況。

3、 智慧寶塔的第四層我設計的是一道發散性的題目:1個紅珠子,1個綠珠子,1個紅珠子,2個綠珠子。

1個紅珠子,3個綠珠子,讓學生想接下去應該怎麼串。因為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出示就進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思考題出示,可能會更好。

《找規律》說課稿11

【教材概述】

本節片段教學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下冊找規律的新授部分,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會觀察物體的迴圈排列規律。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初步學會了觀察物體,能找出物體簡單的重複排列規律,所以在簡單的記憶遊戲匯入後直接切入主題學習。本節課抓住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用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來重新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對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學方法】

類比教學法、演示教學法、問答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複習舊知

記憶遊戲

出示一組12個的數字,讓學生快速記憶。(987698769876)

[設計意圖]:複習重複排列規律並揭題。

二、趣味活動,探索新知

(一)挑戰圖

1、出示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挑戰圖,讓學生觀察每一行的之間的規律並試試說一說第四行是怎麼排列的。

2、課件依次展示前一行和後一行之間的變化關係。

(二)瓷磚圖

1、懶羊羊帶領大家來到村長家的廚房裡,仔細觀察牆面,漂亮的圖案裡能找到什麼規律嗎?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可藉助學具擺一擺。引導學生從橫著、豎著多方面觀察。)

2、課件演示驗證學生想法。

3、單獨觀察地面圖案,自己說一說。

4、總結新規律。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練一練

設定遊戲情境:幫助喜羊羊他們解決問題。

1、喜羊羊:課本115頁例1。

2、美羊羊:課本115頁做一做。

強調這一題和前面幾題的不同。(他的規律是和前面的倒過來的)

3、懶羊羊:課本11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強調這一題和前面幾題的不同。(他的規律是旋轉的)

[設計意圖]:三道練習層層遞進,練習觀察物體不同方向的迴圈規律。

三、暢談收穫,歸納方法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歸納找規律的方法。

四、課堂延伸,動手設計

設計小卡片。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找規律》說課稿12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江蘇國標版第十冊《找規律》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和五年級上冊學習過《找規律》的內容,也多次經歷過找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探索簡單圖形覆蓋現象的規律,解決相應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個理念和本課的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主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髮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思考的策略,感受規律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則是:把圖形沿一個方向平移,根據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

(四)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本節課所選擇的教具學具為:多媒體課件,每人兩張方格紙條,四個方格框。

二、說教法和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實現以上目標呢?根據教材特點,我採取瞭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1、問題匯入:2、直觀演示:3、引導探索:4、實踐應用:

學法:1、自主學習:2、操作實驗:3、合作交流:4、比較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6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課一開始:我請一個小組的同學站出來排成一行,從“1”開始報數。然後問:老師想從中找連號的兩位同學,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案?找不同方案時,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由此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是找規律。這從學生身邊出發提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帶著問題來學習。

(二)、經歷探索,感知規律

為了便於研究,我選用了10個自然數製成這樣的數表。通過課件先協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相鄰數,然後再顯示問題,讓學生拿出手中的數表想一想,動動筆,或者拿方框試著框一框。學生完成操作之後組織合作交流想法和做法。學生的做法可能是:直接計算或者平移方框來找答案,此時注意引導學生怎樣做到既不遺漏又不重複?學生交流後充分肯定了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思考。此時,叫一位學生上黑板來演示一遍。然後我再用課件來直觀演示一遍,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共同完成填表。既然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此題,那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由此引導學生說出第(1)種方法要算出每個具體的和,而第二種方法只要考慮把長方形平移多少次就可以了,第二種方法簡便。

(三)、自主嘗試,發現規律

在學生經歷探索,比較的過程後掌握了用平移的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接下來就引導學生框3個數,4個數、5個數有多少個不同的和的自主操作,並完成相應的填表。再組織學生觀察分析表中的資料,通過交流討論,從而發現了圖形覆蓋現象的規律。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規律:總個數-每次框出的個數+1=不同的和的個數。到此,教學逐步深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練習鞏固,深化規律

為了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首先是試一試,這個練習是對應例題來設計的基礎性題目,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新知的理解。然後接下來的練習逐步到較為抽象的花邊、字母、有限數字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豐富了對規律的認識,同時有助於學生逐步掌握規律,提高運用規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講到這,我讓學生回到匯入時的問題情境,並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解決問題,應用規律

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要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設計了以下2道貼近生活的練習,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六)回顧反思,全課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老師引導,讓學生回顧反思學習過程,和總結評價學習結果,使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鋪墊做好思想準備。終上所述,在這節課的設計當中,我讓學生經歷了“探索-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識過程。

《找規律》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共安排兩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著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絡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用數學的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作為重點。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三、說教學程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5位女生排成一隊,在每兩個男生中間站一個女生。讓學生們數一數男、女生的人數。接著提問:照這樣排,6個男生中間可以站幾個女生?7個呢?20各呢?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課件(例題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絡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接著分別出示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說說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接著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的第2、3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螢幕的演示,讓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然後通過做遊戲。發現新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並且發言。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預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 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絡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裡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絡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麼?學生說(……)說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裡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接著教師從口袋裡變出一朵紫花,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說,老師出示,並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接著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花是怎麼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一說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麼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說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應該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說說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說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說一說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應該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說: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找規律》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迴圈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說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老師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老師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談話,複習舊知,為引新課作準備。

師:聽說二(2)班的小朋友可聰明瞭,今天張老師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

(1).小遊戲。接著老師的動作往下做,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幾何圖形?用學過的圖形畫出一組有規律的圖形。

師:果然名不虛傳。老師很願意和大家做朋友。

二、匯入新課

剛才大家所進行的兩道找規律的練習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規律,而且有許多規律比我們以前學過的`更美麗、更復雜,這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繼續探索這些更美麗、更復雜的規律。大家願不願意?有沒有信心?板書課題:找規律

三、 探索新知

1.欣賞主題圖,感知規律

(1)師:最近老師家買了新房子,想請大家去做客,願意嗎?首先請大家欣賞一下女兒豆豆設計的牆壁裝修圖,她說她設計的這幅圖既美觀又有規律,可我總覺得亂七八糟的,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一下,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到底有沒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

(2)學生:合作交流,探索規律,然後彙報各組發現的規律。(對於學生髮現的各種規律要積極地給予評價、鼓勵,增加學習的信心)

(3)師: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觀察出一些規律,可有些同學卻很迷茫,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幅畫面,看看到底有什麼樣的規律。先引導學生說說每一行都有哪些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麼關係,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藉助課件演示,使學生髮現相鄰兩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後,其他圖形統統往前平移一格)

(4)當學生行與行之間的規律發現後,引導其觀察列與列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髮現變化規律同行與行之間的變化規律相同。

2.進一步探索驗證規律。

(1)師:大家到老師家作客,忙乎了半天,下面老師請大家來吃水果,好嗎?(出示課件)。

(2)學生:觀察水果圖,觀察前三行的水果有什麼樣的排列規律?

(3)師:第四行應該按什麼順序擺水果呢?能不能用牆面的規律來找水果圖的規律呢?

(4)學生:同桌交流一下發現的規律,然後動手擺一擺,補充第四行。

(5)師:如果接著擺下一行,應怎樣擺?

(6)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

(7)師:揭示“迴圈”概念。

3.遊戲中進一步驗證規律。

(1)指名四人到臺前進行排隊遊戲。

(2)教師指第二位同學排頭,問:第一位同學應挪到什麼位置?

(3)指名第三位同學排頭,其他同學應怎樣挪動?(學生自己變換位置,其他同學訂正)

4.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表現真不錯,從牆面裝修和水果圖中發現了有趣的圖形排列規律,下面老師請大家幫我一個忙,可以嗎?(可以)。老師家有一塊花布中間斷了一截,請同學們用學過的規律幫我補上,比一比看誰補得又快又好!(指名1人到黑板前補充)

學生:觀察後拿出筆在紙上畫一畫。

師:評價學生補充的結果(注重鼓勵)。

5.探討迴圈方向相反的圖形。

(1)師:同學們已經發現了這麼多有趣的規律,下面大家再跟老師去欣賞臥室的窗簾,看看它的圖案排列有什麼規律?與我們前面發現的規律一樣嗎?

(2)學生:觀察畫面,分組討論,彙報交流。

(3)學生:動手擺一擺,然後補充空缺的第四行。

四、應用規律,進行個性設計。

1.師:老師家的牆面已裝修好,可是地面的裝修卻讓我很頭疼,今天我想在大家中間評選幾名優秀的小設計師,為老師家的地面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咱們比一比看誰設計的最好。

2.欣賞作品。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規律的,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五、全課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同時也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我們的數學樂園裡還有許多更有趣的知識等待我們大家去繼續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