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說課稿7.49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學難點。為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歡樂的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家。接著,引出課題:.有一首很美的詩,題目就叫家(板書課題:家jiā)

指名讀課題。

並設疑:詩裡的家究竟是怎樣的。

(二)看圖識字,整體感知

(出示書上插圖)這裡的景色美嗎?你看到了什麼?再引導學生認識“白雲、種子”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相機正音,接著通過提問“他們的家在哪裡?”引出課文內容,啟發學生互動交流,然後我結合學生回答,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字。

教師:藍藍的天空白雲飄,鳥兒在樹林裡歡快地歌唱,魚兒在小河裡自由地游來游去,種子在泥土裡慢慢地生根發芽,多麼優美的景色呀!書上是怎樣寫的呢?自己讀一讀課文。並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連貫。讀完後老師加以檢查,指名讀。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1、第一句

(1)白雲的家在哪兒?(出示白雲圖)練習

說話:藍天是——的家。(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說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2)把(四幅圖)它們送回家(貼圖),“送回家”時需說一句話:——是——的家。

(3)自由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雲的家?白雲的家怎麼樣?指導讀第一行:指名讀、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什麼?齊讀。練習用“藍天是——的家”說話。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隻小鳥,會在樹林裡幹什麼?你和小夥伴會說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開心的讀第二行。練習用“樹林是——的家”說話。

③出示第三行:(顯示動畫)魚兒在幹什麼?魚兒能離開水嗎?學著魚兒遊動,讀句子。練習用“小河是——的家”說話。

④出示第四行:(看圖)猜一猜種子在泥土裡會慢慢地怎麼樣?讓我們來做一粒種子,演一演你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呀!種子從生根發芽到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提供的營養,讀句子,練習用“泥土是——的家”說話。

(4)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由於低年級學生對祖國瞭解甚少,我預計理解本詩句的精確得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的知識儲備,創設“我對祖國知多少”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由交流課前瞭解的知識。接著在音樂的渲染下,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激發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字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再出示句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師:這首詩彷彿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瞭解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麼你們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在整體感受文字的基礎上,請學生仿照課文,實現遷移,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

(五)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重點教學生字白、雲。出示生字卡片:白、雲,指名讀準字音,組詞。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再讓孩子們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最後老師師範寫,學生描紅。

國小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幸福鳥》是湘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找到幸福鳥,使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的動人的西藏民間故事。歌頌了旺嘉不畏艱險,勇於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節生動,描述具體,語言通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語言。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對文字的解讀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能力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②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前因後果。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得到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

重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難點:明白敘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後果。

二、說教法學法

四年級學生思想漸趨成熟,好奇心強,因此本課教學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來幫助學生理解、體驗課文內容,感受課文中的情感,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就是情境教學法;同時我秉信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之能和諧發展。”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比比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代講,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即賞析教學法。

三、說教學程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所以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四個板塊進行

一、播放歌曲,感知樂趣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裡》。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將學生帶進對幸福的美好的憧憬裡。

2、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提升認知

(一)前後對比,直觀感知

上課伊始,我利用出示了旺嘉家鄉前後兩張圖片,(出示——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畫面)抽生說這兩幅圖有什麼區別?看看文中是怎樣描述這兩幅畫面的?學生通過圖文對比看過之後體會到了旺嘉家鄉人們生活環境的艱苦。同時我相機指導朗讀變化前讀出人們悲涼、對幸福渴望的心情,而變化後的家鄉採用男、女生分角色配樂讀。這樣的比較後,我隨即讓學生觀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了什麼描寫手法?(出示文字比較)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感悟對於這樣開頭和結尾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句子幾乎一一對應,首尾照應的特點十分鮮明,這就是——前後照應。

(二)重點品讀,強化感悟

旺嘉的家鄉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接下來我把重點放在文字的的二部分:重點分析,圖文演示,讀講結合,突破難關。我首先提出學習要求:通過多媒體出示圖表,讓學生在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表格填寫。(出示 ——表格)實施中,我把時間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最令自己感動的一關找到並讀出自己的體會。我沒有完全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來講,因為多媒體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展開圖文動畫(演示),兩者的結合有效的幫助了學生理解文字。

例如在瞭解第一關時,當畫面定格在這(出示——第一關動畫),旺嘉那血淋淋腳印出現在畫面中,這揪心的一幕令他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在為旺嘉擔憂的同時又被他的堅強勇敢所感動,那一瞬間,無需更多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明白幸福的來之不易。抓住學生此時的情緒,我出示文字燈片,請一個合作小組的同學朗讀。(出示)“妖怪吹了吹長鬍子,平坦的道路立刻變成了亂石灘,每塊石頭都鋒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劃(huá)穿了,雙腳被割破了,鮮血流在石灘上。”引導學生畫記動詞,體會旺嘉的勇敢,再相機指導朗讀,並分兩大組有感情地比賽讀。學生們在這樣的學法中更進一步提升了對文字思想上的感悟。

雖然多媒體能很好的輔助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會有缺陷。例如在旺嘉過第三關時,(出示——第三關動畫)畫面中得的旺嘉摸索著前行時的艱難學生體會還不夠深,於是我讓一個學生閉上眼睛從座位上走到講臺前。當學生跌跌撞撞走上來時,他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更領悟到旺嘉爬雪山的艱難。我抓住契機讓該生用自己的體會讀文字,再大組讀,齊讀,做動作配合讀,孩子們的'情緒更高漲,昇華了。

最後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學生彙報時,我不對學生進行限制,喜歡先彙報哪部分,就先說哪部分。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自讀感悟、合作學習、有效評價等方式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讀懂課文內容。。

(三)引導想象,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所以,當旺嘉終於站在幸福鳥面前,幸福鳥馱著旺嘉飛回家鄉時,我打出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旺嘉會對幸福鳥說些什麼?鄉親們看到旺嘉又會是怎樣的情景?旺嘉和家鄉的人們會過上怎麼樣的生活?我讓同學們隨著旋律充分想象,暢所欲言,我告訴他們:你們的想象有多美,他們的生活就會有多幸福!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當音樂嘎然而止,同學們都還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到現實時,他們內心裡的情感還在湧動,噴發。“同學們,你們知道幸福是靠什麼得來的?”這樣直白的問話顯然是多餘的了,因為在整堂課,讀、講、聽、看、想等的設計裡已經水到渠成的讓他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同時他們也在暗自為自己加油打氣,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旺嘉一樣做一個堅強勇敢,不畏艱險敢於追求幸福的人。隨即我進行了課文總結,點明情感目標,並給他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國小語文說課稿3

一、國小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要求。

1.學習目標:(1)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2)學習目標明確、恰當。

2.教學內容:(1)教師能深刻理解、正確把握教材,注意引領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2)積極開發和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發揮漢語拼音在教學中的作用。

3.教學方法。(1)能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教學策略和方法靈活多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3)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適時、適度,講求實效。(4)及時採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

4.教師素質。(1)教師的語言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性。(2)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3)有較強的組織、調控及應變能力。

5.教學效果。(1)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訓練紮實有效,各層次學生學有所得。(2)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二、要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

1.改革識字的教學方法,打好識字的基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藉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書來獨立識字。

2.加強生字的複習和鞏固。(1)在一節課的不同環節複習和鞏固生字;(2)複習前面課文中學過的生字;(3)複習、鞏固生字的形式多樣、活動有趣。

3.識字融入閱讀教學中,在語言環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寫字指導。 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2課《雨點兒》。本課要會認的字有:點、數、清、彩、飄、落、空、問、回、答、方。教師在教學生認字的同時,還出示生詞卡片認識了相關的生詞,其中有:雨點、數不清、雲彩、飄落。這時,教師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前幾個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讀一讀(個體讀、小組讀、全班齊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裡飄落下來。”這樣,就將識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課文中,融入到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認、讀這些生字、詞語,發音準確,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課外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習慣和能力。

5.根據學生年齡不同,識字指導的重點應不同,有所側重。加強範寫,抓重點: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6.重視寫字的講評,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二)閱讀

1.重視朗讀的指導:(1)要體現朗讀的層次性。讀幾遍,每遍要達到的朗讀目的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太隨意。(2)朗讀形式要多樣,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3)發揮範讀的作用。不主張全篇範讀,要抓重點指導朗讀的地方:長句子、難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導學生質疑,相互問答,適當講解和點撥。引導學生說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激發學生自己的獨到的內心體驗。

3.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有思考價值,激發學生的思維。

4.注意積累語言:課內外好的詞語、句子、段篇。

三、低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一)整體教學目標

1.感悟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發揮漢語拼音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工具作用,加強識字指導和訓練,培養朗讀能力。

4.注意糾正不良的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5.根據學生年齡特徵,選擇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可以藉助動作、表情理解詞義,可以藉助課件理解句子的意義。

6.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給予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識字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特點及編排意圖,創新識字方法,探索識字規律。

2.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識字情境,搭設字詞和事物之間圖文結合的橋樑,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緊密的生活聯絡。

3.多種途徑、多種方法識字,體現識字的層次性,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採取的形式和環節有:在課文中藉助拼音讀一讀、離開課文藉助拼音讀一讀、去掉拼音讀一讀、通過猜謎等遊戲活動記一記、回到課文中讀一讀。

4.重視課堂教學的書寫指導,教師示範要規範。給學生當堂書寫的時間,培養書寫習慣和審美能力。課堂識字和寫字做到動靜結合、疏密有致。

(三)閱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目標,實現低段閱讀教學認認、讀讀、說說、背背、寫寫、畫畫的教學策略,進行人文教育。

2.閱讀教學一定要熟讀文字,可以要求學生讀的淺一點、少一點、遲一點。

3.以讀為主,把講放在難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讀形式多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感。學生語言積累豐富,思維敏捷。

5.積極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邊讀邊畫,促進知識向技能轉變。

四、實施建議

1.課堂教學符合低段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和特點:姓語、姓低、姓小、姓細。

2.倡簡: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求真:識字、寫字的指導、書寫訓練紮實,朗讀面向大多數學生,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個人的認識、體會,哪怕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務實:完成和實現識字及閱讀教學目標。

3.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儘可能隨文識字,在語境中識字,在閱讀過程中識字、記字。

4.教學設計要儘快轉變“線性”的單一設計,改為“塊狀”的開放設計。基於本校和自己班級的實際,從常態課的教學中反思、總結、提高。

5.課件要少而精,應後置於文字的閱讀理解基礎上。課件文字儘量用楷體字或宋體字,且為黑色。課件色彩不宜絢麗,過多的畫面會造成學生思維的缺憾。

6.寫字練習必須在課上當堂完成,與學生課下的減負緊密聯絡。

7.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識字教學中知道哪些是會認的字,哪些是要求學會的字。

8.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清輕重緩急,不要平均用力。

9.關注文字,提供足夠的朗讀時間,讓學生看著課本讀。

10.學會傾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存在的問題。

11. 充分發揮單元導讀、自學提示、課本插圖插語、課後思考練習題和語文園地習題的教材編排導向作用

12.課堂評價多提供展示學生識字和閱讀成果的平臺,評價語言適時、適度,恰到好處。

國小語文低段寫話教學的建議

1.要有目的地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使他們樂於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大家交流分享。

2.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品讀好詞佳句。注重課內外聯絡,多做擴詞造句,積累運用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句子概念。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從一句話中的逗號、句號到問號、感嘆號,要在不斷練習中提高運用的能力。

4.要巧用課文插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表達,使我們的教材能活學活用。

5.選擇典型句段,進行模仿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層次差異性,不能侷限學生的思維,多鼓勵學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課文中的留白處,補充延續,發揮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能力。形式要多樣,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7.多做看圖寫話的練習,從單幅圖起步,到二年級學會寫多幅圖,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或時間順序,寫清圖意,表達清楚,有條理。

8.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生活。積極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閱歷,主動獲取寫話素材。

9.提高課堂寫話的有效性,及時交流反饋。注重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交流意見,幫助學生樹立寫話的信心,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國小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程序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著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閱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臺階。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匯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匯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說、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說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說話練習:教室裡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我沉默著,心裡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裡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說說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說板書設計及說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無價 偉大 無私

(快樂) ( 慚愧 ) (享受)

感受 思索 回報

設計說明:

1。 課題“可貴的沉默”置於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瞭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 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後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六、說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國小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當代聞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詳細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浩嘆息。牢牢圍繞"急忙"二字,精緻地描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細緻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緻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嘆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並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可以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型別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匯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匯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匯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控文字,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字、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裡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國小語文說課稿6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瞭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複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採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於: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採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節:

1、激情匯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匯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並配音樂,設定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然後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採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並體會情感。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採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後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著“小燕子是什麼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後投出一隻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並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後,帶著“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麼”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下,採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盪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杆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杆的構影象什麼,引導學生沿著“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後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後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彷彿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後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國小語文說課稿7

【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緻,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說字裡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⑶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

課件

【說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

1、合作法: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匯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匯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出示課件)接著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後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生字寶寶找家。(出示課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後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出示課件)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著我採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後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後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出示課件)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出示課件)

陪同著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著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國小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內容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於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麼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二、學情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於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多媒體,採用"創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巨集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學生將採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

首先我採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說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後,放錄影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後,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裡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於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採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後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並採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並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影。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麼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麼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後,江面的景象是什麼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麼?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絡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節: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國小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新選入的閱讀課文,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一)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體會三個小朋友能畫風的高興心情。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設重點為: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予、主動獲取。因為這篇閱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以一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手畫、動口說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畫中培養創新能力,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畫—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課堂

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談話,匯入新課,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從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使學生樂學、易學。畫畫是學生最愛做的事兒,開始讓學生談自己會畫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既能開啟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於說話,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進而談談風吹在身上的感覺,問題稍有加深,但感覺不一樣,答案就各不相同,學生依舊興趣盎然。風這一自然現象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畫風,啟用思維,體現創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風”這個初步的概念之後,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風(即畫出有風時各種景物的變化)並配上美妙的音樂。其目的有五:一是檢查學生課前觀察風的情況;二是通過畫風理解課文內容;三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五是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繪畫氛圍。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ae》是蘇教版國小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主要講了ae的認讀、它的四聲以及書寫,課文以圖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了3個單韻母,課文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教材。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 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會ae三個單韻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拼音,有主動學拼音的願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 創設情景,藉助媒體,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e的四聲。

3、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能力。

其中,讓學生認讀ae及四聲,並能正確書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讀準四聲。

二、說教學策略

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圍繞學習目標,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的整體構想上,我準備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有所發現,再帶出語境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然後採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並結合遊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為此,我準備安排兩個課時引導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設定形象生動的動畫情景,讓學生整體上感知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藉助表音表形圖,在語境中認識ae3個單韻母,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藉助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複習ae的音形,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四種聲調符號,掌握ae的四聲,能夠直接讀出帶調的韻母。

三、說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藉助情境圖,引出字母

靜止畫面的刺激強度不能足於讓學生進入情景,點燃求知火花,我把情景圖製作為動畫,隨著悠揚的背景音樂,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展現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水,綠綠的草,阿姨帶著一位小女孩來到了河邊,這時他們看到了水裡的鵝,正在“eee”的.向她們打招呼,籬笆上的公雞正在“”的唱歌呢。此時,我設疑:你喜歡圖上的什麼?便用滑鼠點選一下,ae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從而帶出本課的學習內容:ae

這樣,通過動畫情景,主要是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覺得學習拼音是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的,於是期待著每一節語文拼音課的到來。

(二) 看看說說、認讀字母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展示情景圖畫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象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看圖,知道畫圖的意思,從“阿姨”的“阿”、“喔”、“鵝”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有關的口語音節,讓他們反覆地聽——聽老師標準的示範發音;認真地看——看老師發音時的口形變化和模擬發音口形的手勢,教a時可以出示大蘋果,引導想象張開嘴巴咬上一大口的口形,教時觀察公雞的口形,教e做微笑的口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絡具體的語音學生模仿練習,體會發音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覆地認讀,做到至少人人單獨讀一次,進行相應地輔導。然後讓學生將學到的字母迴歸到相似的具體語境中,指導學生學讀“語境歌”,學說規範的脹ɑ埃?娣蹲約旱撓鋂浴=?徊澆?⒆幟阜?龐刖嚀逵錁車南嗨屏廢啊4傭?⒒印壩錁掣琛鋇惱嬲?饔謾?/p>

這樣的設計,主要通過情景的創設,點燃學生的求知慾,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能夠讀準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記憶。加強字母的識記。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認讀,規範語言。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表形圖,同桌討論,找出圖中與字母相似的地方,同時還可藉助電腦形象演示,說說這些拼音的筆畫。

3、再一次展示情景圖與音形圖,小組合作編寫順口溜如:“圓臉蛋,彎髮梢,阿姨阿姨aaa:大公雞,喔喔喔鳴,嘴巴圓圓,大白鵝,浮綠水,扁扁身材eee“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運用低年級學生所喜歡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並結合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在編寫順口溜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激烈的討論,形象的演示,學生不僅認識了形,還了解了拼音的筆畫組成。

(三) 玩玩遊戲、再認讀

1、 看看老師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對的小朋友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

2、 摘蘋果遊戲:讀準的小朋友得到一個蘋果,並出示畫外音(鼓勵的話)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個個趣味盎然的遊戲中躍躍欲試,樂學不彼,把學拼音當作一件快樂的事,真正達到了以“趣”導學的效果。

(四) 字母寶寶住樓房

1、 根據互動的原則,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討論討論這些拼音的筆畫是怎樣的,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書寫,然後再描紅,提示描紅的注意點。

這樣教師與學生的換位互動,體現了“雙主體”的和諧交融,同時,教師形象直觀地展現描紅經過,防止孩子在描紅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寫a時強調半圓要圓潤,教寫時要圓潤,教寫e時要一筆寫成,分佈勻稱。

2、 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緩的歌曲,指導學生描紅、書寫。

這是學生開始練習寫字的起步階段,關心握筆和坐姿,注意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克服過於緊張的心理。

四、說板書 a e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潔明瞭又美觀大方,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教的內容。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匯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控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定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課的內容,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三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變化;難點是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幾類材料的習慣

為了更好實現以上的教學理念,我在課前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知識,為更好地學習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定具體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即設疑自探。然後組織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共同解決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即解疑合探。接著,讓不同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即設疑再探。最後,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分別編擬基礎性和拓展性習題,讓學生訓練運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設計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課,老師要考考你們字詞掌握情況。 用複習進行匯入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上節課對字詞掌握情況,而且自然的過度到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

2、設疑自探

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整體感知了觀潮的大體內容,那麼每一段都寫了哪些內容呢?帶著這個問題自主探究,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出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環節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結束後,我組織學生以全體討論的形式來檢查學生自探結果情況。並且幫助學生總結,這幾段主要講的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江面的變化。即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聲音:潮來時: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接著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最後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起頭並進。潮來後:江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才恢復平靜。並且重點講解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讓學生在評價和傾聽的過程中,發現、感悟,從而得到提升。

4、質疑再探

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將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例如,你能結合本篇內容說一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探究的精神。

5、拓展運用

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為藍本,以插圖和錄影為依託,融進自己的感悟“現場直播”,培養學生創造性複述的能力,解說詞可以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中”的順序講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處。

6、小結

我讓學生說一說,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讓學生大膽的發表見解,給學生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體現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又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既讓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注重了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

22、觀潮

天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人山人海)

下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來時

觀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恢復平靜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

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生藉助網路瀏覽資訊,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字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裡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

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

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

b、霧氣是從哪裡來的?

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

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資訊。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字)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路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通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教材國小六年制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

《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豔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魚翁的啟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喜愛翠鳥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旨在讓學生感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三〉課時安排:

本課準備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愛的自然段;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難點: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

二、說教學理念

〈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境與文字,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二是關注學法指導,著重導讀第一段,相機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合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閱讀能;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教具準備:插圖、教學課件)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一〉導讀

1、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2、展示翠鳥圖,引導觀察,感受外形美。

3、圖文對照,閱讀感悟。

(1)讀一讀第一段課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文中描寫的翠鳥是什麼樣子的?

(3)說一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4)品一品文中那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裡。

4、指導感情朗讀。

5、小結學法。

[通過電教媒體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特點的方法指導,為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自讀2—3自然段。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自學:

(1)自由讀2—3自然段,劃出描寫翠鳥捉魚動作的語句,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想一想,這些詞句突出翠鳥的什麼活動特點?那些詞句用得準確、生動?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1)學生自由發言;

(2)相機導引,學習佳句。

4、指導朗讀。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閱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字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自讀4—5自然段。

1、默讀4—5段內容,想一想,老魚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

2、交流明理。

[本環節著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思活動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誦讀

1、配樂,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1)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1)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2)蒐集其它鳥類的資料,準備編輯手抄報。

[作業的設定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