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八篇

說課稿7.68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八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散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它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資源。本文不僅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而且內容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活,很適合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作者莫懷戚運用小說筆法,在敘述“散步”這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時,通過運用截選、嫁接與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鏡頭感,引人入勝。同時,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還善於採用對稱句、大詞小用等方法來豐富文章內容。這些技巧都可以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跟課文學寫作”的資源。

第三,它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資源。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思考。特別是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往往忽略的年邁父母。這篇課文可以作為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範例,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倫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為本說策略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幾點:一是學習朗讀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調;二是暢談朗讀感受,理解課文深層意蘊;三是運用朗讀方法,品味本文優美語言;四是設計活動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為了更好地解決理解課文深層意蘊和品味語言這兩個重難點,我用“朗讀法”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用“散步”這一事件帶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景物描寫的賞析和深層情感的挖掘。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三是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四是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這四個活動分別體現如下意圖:一是試讀課文,旨在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並要求學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二是在美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自己的讀後感,暢談感悟,從而多角度理解課文內涵;三是品讀課文中的“對稱句”,體會語言的對稱美;四是學生通過家庭活動方案的設計,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在這四個活動中,我通過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生活。其中,在暢談感悟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感悟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以讀促學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一)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讓學生試讀課文,揣摩朗讀的語氣和節奏,然後演讀,同學間互評互讀,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範讀。要求學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悅、親切、舒緩、從容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然後,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找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學生不難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機引導學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環節我以讀帶思,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帶著他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

第一步驟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補充。然後,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註。提示他們可以以六要素為感受點來談。

出示範例:“初春的田野”給我感受最深,你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景物描寫點染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傳達出萬物復甦的生命感慨,還展現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學生獨立思考後,我再把他們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讀出來,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生展示時,我引導他們通過談對一家四口的印象來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引導他們通過談“散步”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歸納總結:通過朗讀優美的景語,我們彷彿也走進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機;通過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的朗讀,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個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個溫柔賢惠、通情達理的年輕母親;通過朗讀結尾的關鍵語句,我們彷彿明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是親情和生命,而且還有一箇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攜幼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這一環節我通過淺顯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

(三)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

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除了因為在敘事中穿插了生動的景物描寫外,主要還歸功於文中大量的對稱句。

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具有“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特點的句子。

出示範例:“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根據範例,學生不難找出“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對稱句。找出這些句子後,我讓男女生配合讀,然後不失時機的講解對稱句的特徵和作用,並鼓勵他們寫一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語言除了大量運用對稱句之外,還有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顯著特點。例如,“分歧”“責任重大”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卻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的同時,也明確其作用,讓學生將這些寫法運用到以後的作文寫作中。

(四)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通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朗讀、感悟、品味,學生對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閱讀體驗,我適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溫馨瞬間,也可以是相處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然後,提出建議,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為自己的家庭日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給幾分鐘讓學生寫一寫,再拿出來在班上分享。設計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樣自然、親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數就行。

設計這個環節的說和寫,旨在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所學所悟運用到生活中,啟發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家人,尊重長輩,珍愛生命。

四、淺文深教說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精巧的散文。文章雖然簡短,意蘊卻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選取了生活中散步這一日常小事,卻為我們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這篇看似淺顯,卻意蘊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嘗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字,品味優美語句,透過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後的親情,挖掘背後的生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於每個學生的閱讀感悟不同,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字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容,用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突破尋常的課堂教學常規,引導學社積極開動腦筋,聯絡文字,深入體悟,一篇看似簡單的散文所蘊含的深意也能被我們理解得很透徹。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重難點的設計

《狼》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而且試圖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因此要求學習時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鮮明,言之有理。

作為一篇自讀文言文,《狼》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新課標對於國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基本理解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根據以上兩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學習掌握文言字詞,熟讀背誦文章。

2、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複述故事

3、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係,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由於本文篇幅很短,層次清晰,書上註釋較具體,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註釋初步讀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現象豐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都有出現,因此,落實字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新課標明確“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確定“創造性地複述課文”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說起學生學習文言文,老師們共同的體會是1、底子薄,功夫淺,閱讀存在困難。2、興趣不夠。

三、說教法學法

在“以師生互動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放手讓學生去學,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本文時,採用的.方法有: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

教學千法,朗讀文字。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章,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其重要。

對字詞的疏通,我採用的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採用了討論法。比如“屠夫的神情會發生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一問題上,可以讓四人小組先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同學的成果,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拓寬學生的思路。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比如看圖片、看動畫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之中。

四、說教學過程

程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3次,做到通順流利

2、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字詞。遇到難詞難句,摘錄在《文言文學習本》上。

(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程式二課堂教學

一、開門見山,切入課文(2分鐘)

開門見山,直接匯入新課,可以讓學生儘快進入文字學習,節約時間完成其他環節的教學。因為是第二次接觸蒲松齡,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回顧別人對蒲松齡的評價,然後引導說:“蒲松齡‘刺貪刺謔入木三分,寫妖寫鬼勝人一籌’,那麼他是怎麼刻畫狼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二、自學成果展示

對學生評價的改變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肯定學生,讓他們獲得收穫的喜悅,能引起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1、展示你的聲音——小組流水讀比賽(7分鐘)

①2分鐘自由大聲朗讀,準備小組流水讀比賽;

②小組流水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讀完全文。

流水朗讀指的是小組同學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句通暢,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子,不讀錯字音,一旦有誤,由下一個同學跟上繼續讀。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這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方法,強化學生朗讀,朗讀以致成誦,是培養學生文言文語感的重要途徑。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針對七年級學生比較天真的特點,朗讀競賽的形式效果較為顯著。同學們都精心準備,投入朗讀;注意傾聽,隨時隨處準備找到其他同學朗讀的錯誤。通過熟讀,學生文言文語感明顯增強,漸漸體會到古文的句讀方法和句子停頓的規律,並逐步意識到朗讀對古文學習的重要意義。

2、提出你的問題——難詞難句交流(8分鐘)

①小組成員交流自學時遇到的難詞難句,互相質疑,互相解答;

②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③教師出示字詞的有關投影片,加以分工歸類,進一步落實字詞。

錢夢龍先生說過“文言文中的古代書面語,對於本國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母語,而不是外國語。這個認識對文言文教學中選擇什麼方法,關係很大。”也就是說,當你認識到文言文是一種母語,現代漢語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兩者有不可割斷的血緣關係的時候,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點撥和方法指導上。這一環節,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指導學生。

猜讀法。聯絡上下文,推測該詞在文中的意思,預習時,該法尤其適用。

立體讀書法。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課文註釋,如果註釋沒有的,就要查工具書或者資料。本文生字較多,該法值得運用。

對照歸類法。遷移知識,溫故知新。重點對一詞多義(如:止、敵、意、其等字)、古今異義(如:股)、詞類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進行對照歸類,讓學生積累文言文詞彙。

三、創造性複述故事(18分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用課堂,以學生的“思”與“說”代替老師的講。因此,我設計創造性複述故事。

(一)QQ表情我來選

1、用一句話話概括故事內容。

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為後面的環節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節是遇狼――懼狼――窘狼――殺狼。

2、在概括故事內容的時候,學生找到了不少表現屠夫心理的詞語如“懼”“窘”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整個故事中,屠夫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如果外化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為什麼會發生變化呢?

3、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可以連帶發現本文的一個寫作特色:寫狼必寫人,寫人必寫狼,兩者相互交織,構成段內層次。這時老師丟擲第三個問題圈出描寫狼的動作、神態的字詞,想一想狼有什麼特點。

教師這時,可以指導“分層背誦法”,以便學生記憶。所謂分層背誦法“就是用語音停頓來表現段中句子所表達的一層層意見,從而清晰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脈絡,進而達到流暢地背誦。”

4、然後教師出示QQ表情,說:剛才已經請同學們在腦海裡想象了屠夫表情,現在大家選擇一下,你覺得哪些表情頭像適合屠夫,請大家選擇之後,按你自己的想法組合頭像,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需要說明的是,我為什麼會把QQ表情頭像帶入課堂。①出人意料,給學生驚喜。學生對QQ表情頭像很熟悉,這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娛樂表達方式,與學習沒有聯絡。今天一下子講它們引入課堂,讓他們喜出望外,引起強烈的學習興趣。②文學原來是一種符號系統,文字是一種無限調和的符號,用影象將文字具體化,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無限開放,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講的是從屠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又提供了另一個考慮角度即狼的角度來複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個過程中,其中的一條狼就用這隻眼睛來看屠夫,請學生思考:

1、狼的眼神發生了哪些變化?

2、這些變化背後的狼在想什麼?

(三)實踐

要求:用第一人稱複述故事。用第一人稱,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入想象,更好揣摩語言的精妙,體會情節的起伏。

方法指導:為展開鋪敘,可用一些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來展開想象。如:設定環境、新增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步驟:1、小組討論,選擇角度,試著複述;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準備了一個視訊動畫,根據學生的需要,他們複述故事時可以播放,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講。

四、多角度談啟發(3分鐘)

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句子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學習本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談啟發,來實踐單元要求。

1、從原文角度談啟發;

2、從屠夫的角度談啟發;

3、從狼的角度談啟發;

五、網路共讀,辯思狼性(2分鐘)

“引發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篇文章的狼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其實現在的人類逐步認識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愛、多情、凶猛等。那麼人類一直對狼採取敵對態度對嗎?人與動物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看一些文章後,再說說你的看法。”

由於網路是當今知識、資訊最為豐富最為新潮的傳媒,而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為資訊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練使用網路是必須的一門技能。

閱讀以下文章:

1、《狼耶,人耶,本性耶,變性耶——解讀<與狼共度>》文化星期五

2、《狼圖騰》——天涯線上書庫

3、《讀者》20xx年第8期《狼的另一面》

4、畢淑敏《母狼的智慧》——嶽麓書院

說課總結:

本課的設計,以新課標為依據,充分貫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理念,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為學生的發展銳意創新。

“新”在學生大權在握。要學什麼,怎麼學,由學生說了算,活躍在舞臺上的是學生,教師要做的是方法指導、準備多媒體創設條件等服務工作。也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新”在寓教於樂,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QQ表情頭像和狼眼的引入,將娛樂與學習聯絡在一起,讓學生喜出望外,溢於言表。

“新”在形式活潑,張揚個性。創造性複述故事和多角度談啟發,讓學生飽嘗個性的甜頭,越是有獨到的想法,越能得到鼓勵和肯定。而網路共讀更是讓學生以滿懷的柔情和敏銳的目關看待人與動物的關係,認真思考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竹影》編排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安塞腰鼓》、《觀舞記》中的舞蹈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但是學習的內容並不僅限於文化藝術, 像《竹影》中不僅有中國畫的藝術內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現。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要有意識地擴大學生學習的課堂,儘可能地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瞭解相關的知識,培養相關的能力。對於文化藝術的學習和理解,也要儘可能地鼓勵學生開闊視野,接觸各種各樣的文藝形式,豐富文化素養。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對文化藝術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根據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情感和態度目標: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創造藝術的美;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知識和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過程和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後一點側重學習方法。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全文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著重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至於後半部分有關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內容,引導學生稍微瞭解即可,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討論法。 誦讀法:"教學千法讀為本",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文--聽讀全文--導讀全文,最後個人誦讀;從方式上看,個別學生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散文味,欣賞、領悟散文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鑑賞能力,我在問題的設計上下了很多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了層層深入提問教學法,四個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課文的整體、自主探究、教學重點和難點。特別是整體感知部分,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提高學生欣賞散文能力的目的--這是提問法。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有教師的提問,學生自主性的體現還包括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質疑問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留足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提問、探討,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是討論法。 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詢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法

在當今資訊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散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四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十六個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步、匯入新課 人生就象一條河流,穿越高山、丘陵和平原;人生又如一棵大樹,衝破外殼、阻攔和遮蔽。那人生哪個階段最值得我們回憶呢?(童年)大家知道《童年》這首歌嗎?(讓學生上臺唱一小節)哦,原來童年停留在池塘邊的榕書樹上,原來童年在老師几几喳喳的粉筆書寫聲中,原來童年在那一個個遊戲中。那你想知道豐子愷先生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嗎?那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竹影》,去感受作者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吧!板書課題。(這樣匯入從聽覺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

第二步、簡介作者

1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愾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方面創作成就頗豐;

2教師展示兩張豐子愾的漫畫,請同學來說說漫畫的內容和特點。

初步感受

中國畫的特點。

第三步、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教師出示生字、詞和讀音,探討問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3明確中心問題:作者在本文想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第四步、體驗童趣

教師過渡語: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並試著說明理由。(“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五步、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朗讀中發現的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預設問題:一次童年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我”的小夥伴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和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欣賞一下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拿前面的兩張漫畫和兩張水粉話,請同學說說他們的不同之出。(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的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通過畫圖的對比,讓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強了語文課的容量,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對自己的終身發展也有益。)

第六步、延伸拓展。

小結引入: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語文學習既要讀透課文,但有不能侷限於課文,應向生活拓展。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蔘與說話,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強,這也符在合活動原理。)

第七步、課堂小結

學生根據學習的所得,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收穫、感受。教師小結: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我們經常說要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可教師總是有千萬個不放心。學生通過學習,文章的思想、意蘊打動了學生的靈魂,他們就能說出自己最深感受和體會。教師的小結,讓語文課堂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第八步、佈置作業

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裡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教學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

⑴【課文導讀】;

⑵【課文簡析】;

⑶【七星上天】;

⑷【拓展練習】。

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著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著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出處及聯絡

本單元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遊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說《城南舊事》中節選的,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

2、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瞭解作者插敘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情感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3、教材的重點難點

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於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二、教學方法

1、用講故事的方法,說說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2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

2、對於小說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全文。

3、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說的最基本方法,並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四、教學程式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掃除生字詞障礙,並準備你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匯入新課

在學習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過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愛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的同學說給大家聽聽。

(二)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①檢查預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字詞,重點提示:

腫(zhǒng)脹(zhàng)叮囑(zhǔ)驪(lì)歌花圃(pǔ)

②“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明確: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的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後痛楚,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導學: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面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a、結合課後練習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爸爸對“我”是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學生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板書)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明確:是說“我”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板書梳理)本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教學內容,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五)課後作業

1、細讀課文,再次體會爸爸對“我”嚴厲而深切的關愛,抄寫課文重要詞語。

2、把與父親間發生的故事寫入作文字。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是按內容來編排的。《看雲識天氣》屬於科普說明文,具體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它和該單元其他四篇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一樣,反映了語文和科學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編輯理念。

(二)三維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三維目標(螢幕顯示)。

(三)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雲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於是,我決定從文章結構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雲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於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二、說教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我準備用自主合作為主要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營造和平、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說學法

當然,學生才是閱讀的真正主人,教學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我打算讓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篩選資訊,概括內容要點。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為他們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過程

基於以上考慮,我準備用以下七個步驟(螢幕顯示)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這七步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既有閱讀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導。

(一)匯入

上課開始,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匯入,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看雲識天氣,料定三日後必有大霧。我再不失時機地插入導語,幾句簡短的話,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躍躍欲試,順利地過渡到下一環節:默讀。

(二)默讀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辦法,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勾畫句子,訓練捕捉關鍵資訊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經驗”來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突出教學重點。這些句子提綱挈領,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總起句。於是,水到渠成地總結出閱讀與寫作的一般規律。

(三)精讀

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決定有重點地精讀。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進一步瞭解各種雲的名稱、形態及其與天氣的關係。魯迅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最可寶貴的品格。於是,我決定採

取一個大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雲或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係,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又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我設計了成果展示,讓學生相互啟發補充,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他們進一步的探究開闢了道路。

(四)品讀

葉聖陶先生指出,“凡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穫少”,光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因此,在引導學生熟悉文字之後,又安排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語文最基本的特徵是以語言為核心,通過對語言的品味,達到感知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寫。同時,我還準備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演讀

在熟悉了各種各樣的雲彩之後,我準備採用更個性的辦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親自預報天氣,真正突破“怎樣看雲識天氣”這個難點,並且帶給他們心理上的肯定,活動空間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飛!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為真正主體的課堂,而“說”恰恰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表達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課堂他作主!“民主、科學、個性”的理念,應當成為閱讀教學的靈魂。為了啟用學生的思維,我打算給學生展示一段可視材料,看一看預報員是怎樣從人文角度進行天氣預報的。之後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給了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

(六)總結

最後,讓學生漫談收穫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鞏固加深所學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七)作業

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我還要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語文。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說說自己熟悉的諺語。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的美好境界,讓課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

五、說板書

課堂是一個資訊不斷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板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濃縮後提出的精華。這則板書(螢幕顯示),選擇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組合而成,文字簡潔,學生通過它能聯想到整篇課文內容,便於抓住要領,形成整體認識。

六、說反思

新教材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強調學生閱讀概括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說明文這一體裁,讓學生用記敘文的思維模式去閱讀說明文。為了增強直觀性,我特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雲圖片,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背景。當然,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說明文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可設計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補救的措施。讓我以此自勉吧!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探索為主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練習快速閱讀,提高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為目標。《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寫了飛行員作家聖埃克絮佩裡在飛機墜毀沙漠,瀕臨死亡之時的心理活動。王老師的這節課重點突出,重在引導學生對埃克絮佩裡瀕臨死亡時心理活動的體味,從主人公痛苦、絕望到樂觀、平靜的心理變化的挖掘,最後水到渠成地得出本文的主題——熱愛生命,顯得非常自然。

二、在分析過程中,王老師很注重對文字的朗讀、挖掘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在體會作者的感受這一環節中,王老師讓學生通過“當我讀到——時,我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可填痛苦、絕望、平靜、樂觀等)”這一句式來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這一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走進文字,專注地圈點批註,動情地朗讀,仔細地品味,整堂課裡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三、王老師善於創設情境。在這堂課中有兩處地方情境的創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第一次是在學生分析作者在沙漠遇到什麼困難時,要求學生用比喻說說冬天的感受。以此喚醒學生的體驗,來體會本文的主人公飛行員聖埃克絮佩裡的心理並進行語言訓練,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很快地進入故事中的情境,有助於理解本文的主題。第二次是在學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以後,王老師又對作者聖埃克絮佩裡進行了補充介紹,彷彿讓學生進入了聖埃克絮佩裡所生活的時代,讓學生明白了這位傳奇人物短暫的一生,瞭解了他深切的責任感,從而對其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四、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整堂課課堂氣氛民主,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思維活躍,敢於質疑,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本節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穫,也使老師在這節課中的知識、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標都能很好地落實。

五、有精美的板書。板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傳達給學生最形象最直觀的教學內容, 王老師把上課的思路在黑板上完美地呈現。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說人生修養,並能貼近生活,容易聯絡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業餘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傑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品味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

②學習課文中樸實的語言及表達語言的生動性。

③進一步瞭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的.至於教學難點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的,是學生經過複習還存有疑問和理解還比較困難的地方.根據這些我確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②教學難點: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㈠教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節課突出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如聽說讀的訓練滲透於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最能突出說的訓練集中體現在學生自由發言、自主探究的環節中。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找資料實踐,瞭解課文.

3討論法—幾個同學組成一組討論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4點撥法—通過老師提問時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調動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同學們積極動腦學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因此,我多采用小組討論和點撥等方法.

㈡教學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使同學們能夠更加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所以我決定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㈢說學法

《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尤為重要.

1﹑我採用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思維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義.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提倡“筆記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文章中優美的句子都記錄下來.

三﹑說教學過程(說教序)

1﹑匯入新課

採用提問的方法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鐳是怎麼發現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嗎?再講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後與大家開啟書共同學習課文。

2﹑檢查預習

3﹑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4﹑討論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這一問題意在通過佔有文字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②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現鐳元素後,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說!

5、說板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