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5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範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文學活動“蒲公英”,作品原文是:青草地上開著黃色的小花朵,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花朵凋謝後,花托上能結出雪白的絨白色的球。田野的風吹著,那雪白的絨毛在天空中飛揚起來,比柳絮還要輕。飛著飛著,又像一朵朵雪花輕盈地降落下來。

下面我就說說本次活動的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層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稱來寫,使孩子們在欣賞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而易於孩子瞭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優美而又富於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易於孩子們朗誦和仿編。結合季節特點,我在活動前帶領孩子們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為學習散文打下了基礎。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幼兒欣賞散文,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兒情操,感受身邊事物的美麗,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散文。

二、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散文錄音、

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遊戲表演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想說、願意說,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蒲公英,瞭解它的外形特徵。

2、錄音機、配樂散文錄音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著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

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孩子創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孩子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麼?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麼,這時我再告訴孩子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著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孩子們繼續猜想我最喜歡什麼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開啟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孩子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散文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散文,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通過播放散文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在孩子們對散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我回提問:①蒲公英在什麼季節開花?②散文裡說青草地上怎麼樣?“我”最喜歡什麼?③蒲公英開著什麼顏色的小花朵?④散文裡說:“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有趣?

(二)幫助幼兒欣賞散文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

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對蒲公英成長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散文裡是怎麼說蒲公英有趣的?”“田野裡的風吹來,它怎麼樣?”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散文優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孩子理解“飛揚”和“比柳絮還輕”。讓孩子用動作去表現體會“輕盈的降落”。此時,我適時地啟發引導孩子瞭解“蒲公英的種子輕盈的降落是為了什麼?”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美好。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散文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活動的重點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麼是比喻句。教師採用的是示範舉例說明法,讓孩子去討論:①為什麼說花托結出的種子像雪白的絨毛似的球?②為什麼飛著飛著,又像一朵朵雪花?通過孩子們自發的討論歸納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們理解了的基礎上學說比喻句並能舉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臉紅得像蘋果”、“妹妹長得比花兒還要美”等等。最後幫助孩子歸納主題,總結出散文詞語豐富,語句優美的優點。“你覺得這篇散文聽起來怎麼樣?為什麼優美呢?”

(四)請孩子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著配樂散文,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激發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孩子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於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少了點教師機械授教,多了點輕鬆與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孩子們在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第三部分:延伸後續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繪畫——“ΧΧ花”。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張貼,讓孩子們自由評價:花的品種、繪畫的佈局、色彩的運用等等,使一次活動能讓孩子們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2、仿編散文。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進行仿編。“ΧΧ上開著ΧΧ花,我最喜歡ΧΧ花。ΧΧ花開著Χ色的花,多麼ΧΧ的

ΧΧ花,春風吹來,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陽光照著,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鳥)飛來,ΧΧ花說ΧΧΧΧΧΧ。”

散文的長短因人而已,允許孩子有更豐富的想象,不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結構仿編。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說課稿範文2

老師們:

您們好!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來交流說課活動,謹此向在座的老師們學習。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教科書代數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數軸”的第一課時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從標有刻度的溫度計表示溫度高低這一事例出發,引出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初步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以使學生藉助直觀的圖形來理解有理數的有關問題。數軸不僅是學生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有理數知識的重要工具,還是以後學好不等式的解法、函式圖象及其性質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理解數軸的三要素,會畫數軸。

2、能將已知的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3、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確定:

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和有理數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建立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係(數與形的結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數軸概念和數軸的三要素,學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畫圖中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⑶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和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⑷心理上,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五、教學策略: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並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圖形,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三)、手腦並用,深入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六、教學程式設計: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首先複習提問:有理數包括那些數?學生回答後讓大家討論: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這些數的例項嗎?學生會舉出很多例子,但是由於溫度計與數軸最為接近,它又是學生熟悉的帶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學中我將用它來抽象概括為數軸這一數學模型,於是讓學生觀察一組溫度計,並提問: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後讓大家想一想:能否與溫度

計類似,在一條直線上畫上刻度,標出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從而引出課題:數軸。結合例項使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教師設問:到底什麼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呢?

(1)畫直線,取原點(這裡說明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這點表示0,數軸畫成水平位置是為了讀、畫方便,同時也為了有美的感覺。)

(2)標正方向(這裡說明我們在水平位置的數軸上規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是習慣與方便所作,由於我們只能畫出直線的一部分,因此標上箭頭指明正方向,並表示無限延伸。)

(3)選取單位長度,標數(這裡說明任選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標數時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表示1、2、3…負數反之。單位長度的長短,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同一單位長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於畫數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板書這三個步驟,給學生以示範。

畫完數軸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軸?”(通過教師的親切的語言啟發學生,以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通過討論由師生共同得到數軸的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至此,我們將一個具體的事物“溫度計”經過抽象而概括為一個數學概念“數軸”,使學生初步體驗到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

(三)手腦並用,深入理解:

1、讓學生討論:下列圖形哪些是數軸,哪些不是,為什麼?

A、B、C、D、E、F、

A、B、C三個圖形從數軸的三要素出發,D和F是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時間然後展開充分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去接觸學生,認識學生,關注學生。

2、為進一步強化概念,在對數軸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請同學畫在黑板上)

學生在畫數軸時教師巡視並予以個別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畫完後教師給出評價,如“很好”“很規範”“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語言來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並強調: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畫數軸時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設計以上兩個練習,一個是動腦想,通過分析、判斷正誤來加深對正確概念的理解。一個是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有了數軸以後,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表示在數軸上,那麼反過來,數軸上的點是否只表示有理數呢?作為一個問題我讓學生去思考,為後面實數的學習埋下伏筆,這裡不再展開。

安排課本23頁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題圖形讓學生來操作,教師提出要求:

1、要把點標在線上 2、要把數標在點的上方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可以加深對數軸的理解,進一步掌握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當然,此題還可以再說出幾個有理數讓學生去標點,好讓更多的學生去展示自己,並進一步讓學生從中感受已知有理數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從而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為鞏固本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獨立完成:

1、課本23頁練習1、2。

2、課本23頁3題的(給全體學生以示範性讓一個同學板書)。

為向學生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討論:

3、數軸上的點P與表示有理數3的點A距離是2。

(1)試確定點P表示的有理數。

(2)將A向右移動2個單位到B點,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3)再由B點向左移動9個單位到C點,則C點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通過以上練習使

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靈活運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根據學生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

1、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問:你知道什麼是數軸嗎?你會畫數軸嗎?這節課你學會了用什麼來表示有理數?

2、數軸上,會不會有兩個點表示同一個有理數?會不會有一個點表示兩個不同的有理數?

讓學生牢固掌握一個有理數只對應數軸上的一個點,並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為面向全體學生,安排如下:

1、全體學生必做課本25頁1、2、3

2、最後佈置一個思考題:

與溫度計類似,數軸上兩個不同的點所表示的兩個有理數大小關係如何?

(來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七、板書設計:(略)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範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叫***,來自******中學。

一: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說課的題目是《口技》,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絡,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階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

這一單元的重點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會聯自己實際生活體驗,看到作家對“文化藝術”體驗和感悟。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

課文內容: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積累本文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2、朗讀 中讀懂簡易的文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字詞的落實積累上

難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放在本文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三:說教法

1、 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討論法: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說學法

1、 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學情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六:說教學理念

1.新課標中要求中學生能“讀懂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所以重點設為讀,背,大量積累。

2.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七: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裝置,給學生放《口技》表演視訊,讓學生對這門傳統藝術有感性認識,。

八:教學過程:

(一) 設定情境, 激發興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讓學生聽,聽到哪些聲音,聽出什麼時間,聽出什麼故事。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藝術?進而匯入新課(課題)

口技表演含義:(讓學生說)口技藝人僅憑一張嘴,能逼真地模擬各種聲響,能生動地描繪不同生活場景,形成了一種傳統技藝。這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讀後如親臨現場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同時是檢查預習,把握讀音。讀的過程中故設“陷阱”讀錯音,讓學生找出來加以糾正。

2.學生再讀課文:同時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註釋,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全文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善)

(2)找出標誌時間的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然,俄而

(3)有三個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三)合作探究:多媒體問題:

1.一個優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備哪此些本領?(這個問題的設定,是想引領學生,對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這個寫作法的`教學)

(引導學生說出:會摹仿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平時要對聲音仔細觀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聲音,按順序說出來。

狗叫,婦人聲,小兒聲,男人聲,吃奶聲,哭聲,鼠夜出聲、起火聲,火燒聲,救火聲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麼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來

(鼓勵學生讀原文:有的學生能找到正面描寫,也有同學能找到觀眾反映句子,老師等學和找完後, 歸納出:此文一個重要寫作方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相合。

(四)再現情景,表演中背誦。(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斷)

方法:找一個學生,到講臺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到講桌前蹲下,當同學讀到有聲音的時候,讓他們模擬聲音。然後大家評價。

注意:模擬聲音的同學要及時,下面的同學是觀眾,要做好聽眾的表情動作表演。

如時間夠用的話,大家集體朗讀一遍。

九、作業:

思考一下,( 我們岫巖的玉雕藝術,驢皮影藝術,高蹺藝術,剪紙藝術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 哪些人和口技藝人一樣值得我們欽佩?有哪些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廚師的廚技,手工製作者,市場賣肉手腳是怎樣的麻利 ?生日蛋糕

又是怎樣精心製作等,我們學習林嗣環,把這些民間藝術記下來,寫一小段類似《口技》的。

說課稿範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選讀課文,《麻雀》。本課是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與目標達成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麻雀》這篇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之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刻畫,塑造了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學習《麻雀》一課,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著重瞭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表達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並激發起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母愛的偉大,培養愛護弱小的善良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如圖所示。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有如下兩個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深刻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

2、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說讀寫練習,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認識到“母愛”的崇高與偉大,懂得回報父母的關愛。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分為如下四個環節。

(一)故事匯入,激發學趣

(二)析文暢談,發展思維

(三)角色互換,傾訴心聲

(四)感悟關愛,真情告白

五、設計意圖與目標達成。

(一)第一個教學環節的整合點是:在課堂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進行本堂課下面的教學活動。

解決方法:播放本課故事的flash短片。

教學效果:動畫片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第二個環節是在常規教學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設計與效果如圖所示。

(三)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角色互換,傾訴心聲是讓學生暢想:“假如我是那隻獵狗,我想對老麻雀說什麼?”“假如我是那隻小麻雀,我想對老麻雀說什麼?”

整合點是:學生通過角色互換,傾訴心聲,達到語文課上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目的。想要認同文中獵狗、小麻雀的角色,需要學生對故事情境深層次的進入。

解決方法:播放有關課文精彩情節的視訊短片。

教學效果:短片使學生受到故事情節的強烈感染,從而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在第四環節的設計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讓學生對父母說一句,內心最想告訴他們的話,來達到情感的昇華。

整合點是:感情的昇華,需要來自視覺上強烈的衝擊和音樂氛圍的渲染。真情告白,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對典型事件,產生深刻的觸動,才能說得動情。

解決方法:在抒情的音樂背景下,

1、播放真實感人的母愛事例。

2、展示父母對孩子關愛的圖片。

教學效果:深情的旋律,感人的畫面,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解說,讓學生的感情之水盡情流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

結束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資訊科技所帶來的視訊動畫、圖片、音樂,為學生營造出,濃濃的愛的氛圍。課堂上,師生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是在教和學,同時還能感受到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說課稿範文5

《黃繼光》是國小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考進行說明。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黃繼光》時,我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從文字走向人本。

二、結合實情說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的主體課文,黃繼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課文主要描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蹟,而且在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他們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因素對本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三、把握教材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校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四、立足發展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文字敘事條理清晰,語句真摯感人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讀——找——議——說”的方法學習文字。另外,為了縮國小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藉助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網路資源的作用。

五、實踐反思說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最初,我是從課題質疑匯入,進而分析文章內容。但通過課堂實踐後,我發現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開篇就把學生帶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體驗,也就沒有了語文課堂的靈魂。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對本課的設計加以修改完善,採取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的匯入方法。

我是這樣匯入的:“同學們,從古至今我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勝列舉。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請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英雄事蹟,好不好?”

實踐證明:這樣的匯入,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通的氛圍中,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學生在開課伊始就對英雄人物充滿了無限的崇敬,激發了學習慾望,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初讀感知。

無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示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為重要。這一環節,學生在有了充分的預習基礎後,通過再次初讀感知、回顧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黃繼光是一位( )的戰士” 。在彙報交流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適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使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滿腔的愛國主義精神”躍然而出,並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課的情感基調,為深入文字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三)重點研析,精讀感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一環節時,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層層深入:

①讀中找:學生在自讀中標畫出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的英勇頑強。

②品中感:找出描寫敵人子彈的幾個比喻句,通過品讀、交流這樣寫的好處,感受反襯的寫作手法對錶現人物品質的巧妙作用。

③觀中悟:視訊展示黃繼光捨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使學生在理性的認知前提下,感性認識得到充溢。

這樣的教學流程,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效地突顯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能夠層層深入,突破教學難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學、思、感”推向高潮。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找詞句時能夠準確把握重點詞句;在品讀比喻句,對比感悟時,對英雄的敬佩和對敵人的憎恨,溢於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賞視訊播放的黃繼光捨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時,更有學生熱淚盈眶。學生的情感在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本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為了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散思維。在學生的情感飽滿而高漲時,我對文字的空白進行了精心的填補:我軍取得最後的勝利後,戰士們會是什麼樣的心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勝利後的戰場場面。

我們原本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想對黃繼光說些什麼?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並不理想。

後來,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認真思考,反覆研討,最終我們把這一環節的“說”改成了“寫”。再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由於寫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寫後的交流中,學生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課堂效果。

(五)身臨其境,情感昇華

本次教學活動在全班齊讀著名詩人嚴辰獻給黃繼光的詩歌——《永恆》中結束。當學生的情感在“讀——品——悟——寫”中得到不斷積澱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縱情抒發的機會。課堂上全班起立,帶著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蓄積的情感得以釋放,讀的入情入境,讀的感人至深,課堂氛圍最終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高效落實。

六、提煉精華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黃繼光

英勇頑強 主動請戰

英勇獻身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不怕犧牲 佔領高地

這樣的板書設計提綱挈領,重點詞句的提煉和清晰的結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瞭然,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文字內容的提煉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課稿範文6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INTERNET》,其內容包括四部分: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國際網際網路,是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鄂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科書《資訊科技》第一冊中的第八,九兩課演化而來的。

2、三維目標:

A、知識目標:我設計這課的意圖是:讓學生明白INTERNET的基本知識,消除網路在學生心中的神祕感.

B、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辯證看待網路的能力。

C、情感目標:

1、通過對上CCIE的講解,激發學生學習的上進心。

2、通過《焦點訪談》的播放,讓學生遠離網咖,遠離網路遊戲。

3、重難點:

1、重點:網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難點:網路的連線圖和頻寬的概念。

二、說教法

1、培養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討論INTERNET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北京到xx的路由有幾種,有老師講述,有多媒體播放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2、以現場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1、結合實際,精細地講解。當講到TCP/IP,把其比做交通規則。INTERNET就像是道路,資料就像是車輛。

2、合理引導學生。

3、適時變換教學方式。以學生討論,老師講解,學生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四部分進行:

A、引入(3分鐘)

1、以跨國公司的.網路拓樸圖為引子,讓學生寫出由北京到xx有幾種方法,來引出今天的課題:INTERNET。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B、基本知識講解。(15分鐘)

2、引出INTETNET的概念、然後講到他的起源,發展。把INETNET比作公路,車輛比作資料,那麼資料是怎麼傳輸的呢,比作像交通規則一樣的TCP/IP協議。

3、通過展示一組資料分析比較,說明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

4、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自己家裡是怎麼上網的,小組進行討論,歸納上網的方式,老師總結四種上網方式。

5、以現實生活中道路的寬窄引出頻寬的概念,位元組這個單位,展示中國網際網路連線頻寬圖,進行細緻講解,說明網路的複雜性。那麼這些網路是怎麼組建起來的呢,由此引出CCIE,展示CCIE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說明的稱謂來之不易,培訓學生的上進心,立志成為CCIE。

C、聯絡實際。(22分鐘)

6、然後聯絡實際,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就他們所知道的,網路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推一個人出來發言,最後教師總結歸納,並分條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形成一個比較深的印象。

D、進化主題。(5分鐘)

7、播放《焦點訪談》,通過重慶兩名學生因為上網困了,在鐵軌上睡覺被xx這一血的教訓,讓學生遠離網咖,遠離網路遊戲。

最後讓學生針對今天所學的知識,寫一篇感想。

我的課就說到這兒了,謝謝各位老師和專家評審,歡迎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到隨州去指導工作。

說課稿範文7

一、說教材

《皮影》是湖南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11課的內容,在教材上歸屬造型.表現領域,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對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由於皮影戲集繪、雕刻、文學、音樂、舞蹈、表演於一身,其內容可謂博大精深。

二、說教法

第一課時《看皮影》以欣賞評述為主,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歷史、發展與傳播,感受皮影藝術的繪畫、演唱、動作之美。

第二課時《畫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學習皮影的繪畫表現方法,用觀察、討論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點和繪畫表現方法,探究式和自主教學法結合,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皮影戲在表現內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第三課時《做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讓學生學會利用先分解在組合的方法來製作影偶,教師示範製作步驟要點,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製作工藝流程,嘗試用透明膠片或是紙板設計新穎的皮影作品。

第四課時《玩皮影》以綜合.探究為主,讓學生分組合作,用自制的影偶,自編自演。主要由學生遊戲、表演,體驗探究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悅感。

三、說學法

兒童具有好玩、好表現的天性,將皮影戲看作是兒童遊戲的一種方式,就如小孩喜歡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戲一樣,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無疑是滿足兒童自我表現的有效方式之一。

a、 自主體驗

b、 激發情感

c、 和諧合作

四、說過程

上課一開始,我請同學幫忙把我們經常在動畫片中看到的人物用皮影的方式表演給同學們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接著我播放了多媒體關於皮影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皮影是我國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能讓學生製作出簡單的皮影,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是怎麼做的,看完以後學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製作,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

最後的環節是讓學生以演員的身份上臺表演皮影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皮影戲舞臺,有布、有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皮影戲表演的快樂。

說課稿範文8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之一—方向、是國中地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掌握地平面上的八個基本方向、並且學會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兩種主要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活動、比較並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使學生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辨別方向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圖的空間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並結合鼓勵性語言、課堂活動等、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學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2、【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和技能;為突破難點、教學過程通過典型例項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本節內容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學以致用”為主、講授法相結合、並設定教學情境與課堂活動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方法分析

國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興趣開始。要搞好國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很重要、

基於本節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合作討論法: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備課、準備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同時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

2、圖片演示法:圖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充分運用地理圖是地理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徵、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麼圖片演示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設計思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1、匯入新課。由創設情境設問匯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是從同學們的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了解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2)重點使學生掌握如何在地圖上判別方向的兩種方法

首先、分別強調兩種定向法定向的方法和步驟。

其次、讓學生動手上黑板畫、以加深印象。再根據學

生動手畫的情況、強調注意事項。

最後、再通過設計學生活動、角色扮演等、學以致用。

(3)讓學生了解如何在野外判別方向、重點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和用指南針定方向。

3、課堂訓練、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引用。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設計了這麼兩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範文9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課題是《觀潮》。

一、 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農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於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複雜,開始有自己意向。根據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二、 說教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三、 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對農村學生的瞭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講了什麼,引導學習生字,並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於時間關係,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 質疑匯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裡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 (齊讀課題)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的基本內容是這樣的: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 通過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佈置預習了,預習得怎麼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後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複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師真高興!接著讓老師看看你們更棒的表現,好嗎?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奏、停頓和速度。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後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找找文中描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再來讀讀好不好?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讚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因為教師正確使用激勵語言,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如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這些句子讓學生展示讀,教師再指導讀。

5、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頭過後)

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後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彙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通過教師範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並說說人山人海說明了什麼?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五、 板書設計。

1、觀 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頭過後

說課稿範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松鼠》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我認為教材編者的目的是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從而呼喚我們人類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激發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文,它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是採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來說明事物。《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習性的特點,採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所以這是一篇學生喜歡讀的介紹小動物的文章。

2、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用“先......再......然後”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維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是比較淺顯的文章,介紹的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老師的啟發、引導為輔。學生以讀為主,以閱讀促進學生思考,通過師生交流、溝通,生生交流、溝通,合作探究,達到共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同時藉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定來啟用課堂的教學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匯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學生自由發言)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也很熟悉小動物吧,現在我們來一個猜謎比賽,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多媒體展示動物謎語)。

第四個謎語把同學們給難住了吧,因為這種動物在我國主要生活在西北和東北地區,所以同學們不熟悉它,它是誰呢?你看它駕著一隻小船來了。(多媒體展示松鼠的圖片)今天我們就隨著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筆端去結識這位新朋友。

【設計說明】運用猜謎的方法匯入課文,既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又增強趣味性。藉助松鼠的圖片,給讓學生對松鼠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出生字生詞,討論查證。

問題一:請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動物”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同歸納出松鼠的一些特徵,板書)

【設計說明】通過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對松鼠的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訓練了學生對重要資訊的篩選、歸納能力。

問題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松鼠的這些特徵。(板書文章的結構)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文章總分的結構形式。

2、品讀課文

問題一:假如你就是一隻最漂亮的松鼠,請結合課文有關內容,大膽發揮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漂亮。

【設計說明】讓學生以松鼠的身份來介紹松鼠的漂亮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學會用用擬人的手法來介紹小動物。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問題二:(多媒體展示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並串編成一個故事。

【設計說明】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紮實,通過對比學生對松鼠馴良的特點理解更深刻。

問題三:閱讀第4、5段內容請你以“我覺得松鼠是一種……的動物,理由是……”的句式說話。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認識和體驗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設計說明】利用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機靈”這一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3、能言善辯

多媒體一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讓學生與課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設計說明】通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4、遷移訓練

那現在我們就一展身手,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設計說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課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寫作。通過口語訓練,對課堂知識的加以鞏固及運用。

(三)課文小結

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由學生自己來板書明確。

【設計說明】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來總結,會比由老師執筆的效果來得好。這更體現了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探究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的教學方法。

(四)佈置作業

佈置學生課後去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

松鼠啟示:

外形——漂亮

生活習性:活動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範文11

I.教材:

飲食與健康是第一節課的第四單元,第二卷,四年級,科學,第一個師範大學版,第一節課的主要目的是首先引導學生了解人體在食物中需要什麼營養素,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幾種識別食物營養素的簡單方法,最後教育學生合理營養。本課程的教材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導學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營養素。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方法識別食物中的三種營養素。由於食品中所含的營養素通常不容易直接觀察,因此需要通過實驗方法對其進行鑑定。根據學校儀器裝置的情況,教材選擇了蛋白質、脂肪和澱粉三種營養素的.鑑定方法。

第三部分:為學生提供合理的營養教育。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均衡膳食報告的結構、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狀況、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運用合理營養的相關知識,開展科學的飲食活動。

II.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課程標準的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本目標:

1、指導食品中所含的主要營養素

2、學習一種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三種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和澱粉

發展目標:

1、注意自身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蛋清、饅頭、葵花籽、花生、碘、酒精燈等

教學策略、方法和過程

“教學沒有明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獲得方法rdquo。教學方法的體現必須以啟發性和主體性原則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職慾望。本課程的指導思想是通過活動組織教學,創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始參與實驗,能夠積極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探索新的連線方法。往下看,讓我具體談談幾個環節

(我)瞭解食物中的營養

課後,課堂上講:人們每天都吃食物。你明白為什麼嗎?然後讓學生討論並做一個簡短的報告。課後提問:你知道人體在食物中需要什麼營養素嗎?給學生一些時間交流,然後彙報,最後老師總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此連結主要通過學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更好地瞭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二)識別食物中的營養素

1、學習測試食物中營養素的方法

對話:我們如何測試食物中的營養素?

(學生討論測試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1:在酒精燈上燃燒蛋白質,詢問是否有異味,並測試蛋白質

實驗2:將花生壓在紙上測試脂肪

實驗3:將稀釋的碘點在食物上,並測試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測試食物營養素

(教師可以製造“矛盾”,例如,讓學生猜測土豆中含有哪些營養素,讓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對話:採用實驗方法,我們可以測試食物中的營養素。

說課稿範文12

一、說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林。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 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林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林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作者實驗的過程,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從而感受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2、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介紹實驗過程的方法。

四、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將採用以下三種教法:

(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蒐集資訊的基礎上, 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在花的海洋裡徜徉了一番,今天讓我們再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去感受一下。昆蟲界裡有一種神奇的小生靈——蜜蜂,非常惹人喜愛。關於蜜蜂你知道什麼?

2、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3、複習舊知: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通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4、師小結: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的能力,法國科學家法布林還做了一項有趣的試驗來證實蜜蜂的這種能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 通過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讀準生字並組詞(多人朗讀)。提醒難讀的字把它讀準,並可讀一讀含有這個詞的句子。

(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 蜜蜂飛的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3、指名讀課文,評議。

4、默讀課文,思考:法布林做了一項什麼試驗?生交流。

(默讀是本學段第一次出現的朗讀要求,師需指名默讀的要求是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必要時可動筆畫重點詞句)

5、提問:哪些自段段寫了法布林做的這項試驗?哪些自然段寫他得出的結論?

6、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為試驗過程,6自然段為得出的結論)

(三)寫字指導:

1、提示容易寫錯的字,如“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袋”的右邊沒有一撇,“減”的右邊有一撇,左邊是兩點水。

2、師範寫難寫的字,如“概”等。

3、生抄寫生字、新詞,師巡迴指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做了一項什麼實驗。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做試驗的,試驗的結果又如何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課後收集有關蜜蜂的更多的資料。

六、板書設計:

原因(1)

試驗(2—5)

結論(6)

說課稿範文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身份人的愛國之情。讓學生感受愛國報國的赤子深情。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課文的語言簡潔、樸素。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錢學森愛國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體會錢學森愛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一)從預習入手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有一種成功教學經驗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是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是學生自學以後不懂的內容。”這正是建立在學生有效的課前預習基礎之上的。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生字詞較簡單。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不是難點。所以,課前,我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標好小節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並蒐集有關錢學森的資料。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就可以提前完成部分學習任務,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課堂上我就以檢查預習為主,無需在這些相關問題上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了。

(二)抓重點品悟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特色。觀其人,聽其言。錢學森的兩段話是全文的關鍵句。教學中如果抓住這兩段話,通過研讀人物語言讓學生感悟到錢學森濃濃的愛國情懷,就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在出示這兩段話後,我重在引領學生通過思考——他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些話的;體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誦讀——感情朗讀,讀出錢學森此時的心聲,讀出他對祖國滿腔的愛;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學生還不能進入文字情境時,可層層鋪墊,慢慢蓄勢,比如在學習錢學森所說的第一段話時:“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時,我先讓學生讀出錢學森的愛國之情,然後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字,想象當時中美生活、待遇、科研條件的'差異,讓學生對比感知錢學森當時所處環境的優越與回國後處境艱難,並通過教師的引讀,從而激起學生對錢學森發自內心的敬佩,真切體會錢學森的那顆一心為國的赤子之心。

在教學另一句錢學森所說的話:“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這句話的理解,我同樣也是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去理解,談體會,在這裡還設計了一個想象練習:如果你是那位留學生,你是否支援錢學森的決定,你認為他回國值不值得?這個問題的創設,旨在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薰陶。當然這個環節,學生的回答還遠沒有我想象中的深刻。

在此基礎上,反覆的引導學生品讀錢學森說的話,利用歌曲昇華,人物的形象就凸現於眼前。

因為,今年我剛教六年級,一時角色難以轉換,對教材,對學生,對課堂的把握還有許多不足,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範文14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美教版國小美術課本第5冊第11課————《怪獸》。

一、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兒童的世界裡怪獸是他們比較喜歡錶現的物件,通過動畫片、想一想、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等多種材料繪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怪獸;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怪獸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怪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面具》、《機器人》、《民間麵塑》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怪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彩筆繪畫來表現畫面,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說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怪獸的分析,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

說教學難點:怪獸的設計和表現。

說教學準備:有關怪獸的資料,彩紙,教師範畫、作品。

二、說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說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怪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的怪獸,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怪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學法分析:

1、觀察範作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說教學過程

1、出示幾種動物圖片:鹿、馬、魚、鱷魚、蛇、老鷹等,著重觀察它們的一個重要部位,最後出示龍的圖片。並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後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 、下面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到怪獸世界裡去參觀一下{怪獸欣賞}:中國古代的怪獸、外國的怪獸、卡通裡的怪獸。

5、學生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如何表現了怪獸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6、學生思考,“你想怎樣表現你心目中的怪獸?”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的語言交流為繪畫打下基礎。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8、評價。

六、說課堂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怪獸,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個怪獸最吸引你?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七、說教師總結:同學們的作品中表現了很多怪獸,實際上這些怪獸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幻想神話中的“靈物”,雖不足為信,但它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你們讓老師也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都是好樣的。

說課稿範文1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透鏡》。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

一、《透鏡》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是準確理解透鏡的成像規律的基礎,能否掌握透鏡對光的作用是學生今後能否學好第三章的關鍵,是本章的核心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通過實驗,認識透鏡對光作用”這一要求及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瞭解透鏡對光的作用,知道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通過讓學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鼓勵學生用毅力去戰勝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4.教學重點

探究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探究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5.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真實的複雜的物理實驗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學習方法: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一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形象具體,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探究、動手操作,強調學生的感受、體驗、實踐,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本課教學以實驗為教學的主線,以講學稿為學習載體,採用實驗、討論、交流、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四、教具準備:

電教媒體、自制教具、凸透鏡、凹透鏡

五、教學流程:

本節課分為七個部分完成:

(一)課前預習:

分為溫故知新和問題線索兩部分。本過程是在複習光的折射的基礎上,結合問題線索有序地對教材進行全面預習,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板書課題: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第一節 透鏡)

此環節準確的找出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順利的猜想和理解透鏡對光的作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本流程按學點進行。

學點1、凸透鏡和凹透鏡。(板書:透鏡的種類)

先設定活動為“收集透鏡並進行分類,試說出分類的依據”;

此過程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把學習延伸到課外和生活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看幻燈片認識透鏡及概念:主軸和光心;並設定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板書:主軸、光心)

幻燈片可形象地展示透鏡及概念的形成過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學點2、透鏡對的光的作用、焦點和焦距(板書:焦點、焦距;透鏡對光的作用)

本流程設定三個活動,分別探究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並將觀察到的現象用光路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同時設計一道思考題:折射光線相對入射光線而言,傳播方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此環節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工與合作,培養了學生的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通過思考題的設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通過對比的方式,觀察到:平行主軸的光經凸透鏡作用後,折射光線靠近主軸,光束變窄;平行主軸的光經凹透鏡作用後,折射光線遠離主軸,光束變寬。在實驗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接下來,幻燈片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及焦點和焦距。在演示過程中,通過如下問題: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還是虛焦點?在透鏡的另一側還有焦點嗎?透鏡的兩焦距是否相等?引導學生認識實焦點、虛焦點,且透鏡均有兩個焦點。

經過如上流程的學習,學生可輕鬆完成如下部分。

小結: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 ,用 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 ,用 表示。凸透鏡的焦點為 焦點,凹透鏡的焦點為 焦點,且分別有 個。

運用透鏡對光的作用及光路的可逆性,完成下面的練習。

練習過程中安排小組自由指定組員到黑板展示,或將練習情況通過展臺展示,並由學生點評。

此環節學生能夠主動地應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去解決練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學點3、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板書: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本環節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此過程中,要發現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其他方法,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如:學生在測量凸透鏡焦距時,藉助圓規來量焦距(即“亮點”到“光心”的距離),方便、精確!

(三)課堂小結:

學生用知識樹的形式將本節課的收穫展示出來。

此環節可有效督促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幻燈片演示:

(四)課堂達標:

(五)拓展提升:

(六)課後延伸:

以上三個環節,以練習的形式鞏固基礎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七)反 思:

該環節,學生可反思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收穫、能力的鍛鍊、認識上的提升,也可以反思學習過程中成功的經驗以及不足之處,並針對自己不足之處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正。

態度成就人生,細節決定成敗!

作為執教者,我在每節課教學完成後,結合學生學習效果和反思情況進行全面反思和總結。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