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說課稿

說課稿2.89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維護人格尊嚴—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式”等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維護人格尊嚴》是八年級《思想品德》第六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的第二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一課題《維護人身權利》,瞭解了法律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權利保護的規定,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學習《維護人格尊嚴》將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法律對公民人格尊嚴保護的規定,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自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這為後面《保護個人隱私》的學習做了鋪墊。處於重要的地位。

2、學習目標要求:

(1)、知識與能力

A、使學生了解人格尊嚴的含義和內容,區分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教材單獨1個學習單元)的具體內容;

B、能夠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判斷侵犯公民人格尊嚴中哪些權利;

C、瞭解未成年人人格尊嚴受保護的法律規定,學會保護自身的人格尊嚴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人格尊嚴的內容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這些權利與每個公民生活息息相關;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中學生能在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時,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逐步擴充套件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個人修養,自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培養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養。

(3)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案例的討論,理解人格尊嚴的含義及所包含的內容,明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的含義及法律規定。

3、教學內容

“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介紹了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及所包含的內容,分別闡述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四個方面的內容及法律規定。

二、說教材重點、難點

學情上看:

1、認知結構方面:“人格尊嚴”是比較抽象的內容,要具體到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等,學生才易於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對這些權利的認知較差,對發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有關事件,中學生甚至不懂得判斷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嚴。

2、情感方面:在21世紀的文明社會,人格尊嚴越來越得到重視,中學生侵犯他人人格尊嚴的事情與被他人侵犯人格尊嚴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要教育學生重視維護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嚴.形成和發展尊重人格尊嚴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國中學生的文明素養不高,也不注重個人道德修養,有時會發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嚴而不自知的情況,當事人還以為自己僅僅是在開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是違法的,因此要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質。

教學重點: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權利的重要內容以及學生的人格尊嚴的權利意識淡薄的實際,確定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人格尊嚴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覺維護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依據本課教學內容“人格尊嚴”是比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依據上面學情分析,主要採取:

(1)、討論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採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情景教學法:採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

此外,還採取歸納法、演示分析法等。

2、說學法:

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於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程式,採用小組探究等學習法,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基礎上,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理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此外,還採取,引導學生能舉一反三,積極培養髮散思維。

3、說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製作課件給學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視聽感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4、課時安排:本單元共3課時,這裡說的是第一課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利。

四、說教學模式

為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將採用“激勵——質疑——探索——體驗——感悟——創造”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這種方法有利於把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生的心理感悟與體驗、探索與學習、實踐與創新、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有機統一起來,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以達到發展學生能力和素質的目的。

五、說教學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

1、根據教材的需要蒐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有關維護或侵犯人格尊嚴的典型案例和素材,並製成課件。

2、認真學習有關人格尊嚴的法律條文,收集法律依據。

學生:

1、尋找發生在身邊(學校、家庭、社會)的有關侵犯人格尊嚴的事件。

2、查詢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教學程式

A故事匯入引出話題

(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內容:a(故事描述)廣州白雲機場有一乞丐在行乞時,有一個乘客鄙夷地將施捨的錢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臉上,該乞丐不滿這種施捨態度,認為有傷他的自尊,他說:寧可餓死、凍死也不需要這種施捨。根據這件事,讓學生以“乞丐有尊嚴嗎?”進行思考。

b(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36“情境探討”(體罰學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綽號)並回答書上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乞丐有尊嚴嗎?”的思索,引出對人格尊嚴權的學習與討論,引發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振動,從而為下文在法律上認識人格尊嚴打下基礎。設定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場景,勾勒出“生活畫面”,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尋找問題、探求問題的興趣,從而創設出良好的活動氛圍。

B.理性思考學習權利

(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案例分析法”來進行新授知識的教學)

(1)活動內容:引導學生根據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①什麼是人格尊嚴權?②人格尊嚴權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設計意圖:挖掘故事與教材中蘊涵的“理”,幫助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體系,使學生系統地、巨集觀地把握所學內容,從而增強思想品德課的理性魅力。

(2)活動內容:學習“肖像權”的含義及相關法律規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活學活用——我來當法官”和課文P37“個案研討”——《報社侵犯了小陸的肖像權嗎?》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設計意圖:“我來當法官”的活動,寓教於生活中,讓教育迴歸生活,凸現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相聯絡。通過活動,聯絡現實,分析案件,處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提升了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終身收益。

(3)活動內容:學習“名譽權”的含義及相關法律規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說法對嗎?”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哪些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方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本案例的辨析,使學生比較全面地認識到侵犯他人名譽權的種種行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譽權行為給受侵害人造成的損失和危害,並明確這種行為要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法律的制裁,從而引起廣大學生的共鳴。

(4)活動內容:出示兩幅圖片,引出“榮譽權”;再學習“榮譽權”的含義及相關法律規定;最後進行“情境研討——周老師對小陳的處理對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本案例的辨析,讓學生知道在回答法律問題時要養成事事以法律為依據的習慣。

(5)活動內容:出示“李士鬆案件”,引起學生思考;進而學習“姓名權”的含義及有關法律規定;再對“情景劇場——秦壽生的故事”進行分析;最後“探索——以他人姓名給別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權?”。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學生明確侵害姓名權的表現形式:盜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提高學生的維權意識。

C課堂小結(歸納法)

設計目的:使前後知識形成系統、網路,使學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後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D自我反思與評價

活動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還有沒有疑問?

設計意圖:反思是認識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重要形式。通過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反思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自主性,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E、作業設定:(多媒體展示)

(1)、練習。設計目的:圍繞本課時主題選擇有代表性選擇題進行訓練,力爭突出體現本框的重點、難點,目的是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力爭使學生達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2)、(活動探究法)查詢〈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關於對公民人格尊嚴的法律規定條文。為下一課時“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受法律的特殊保護”的學習做鋪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運用直觀式,這樣看起來條理清晰,思路明確,重難點突出,學生容易知道本課的基本知識,便於今後複習、掌握。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與方法為主線,(以材料為依據,以媒體為手段,以覺悟為目的,)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的教學理念,儘量做到“兩個突破”,即一是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要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適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反映,靈活應變,因勢利導,儘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