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3.0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我的匯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後,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後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後,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麼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麼?“吟”是什麼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範讀詩歌2-3次,並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採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麼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麼時候太陽?“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後,我再問:什麼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麼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麼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國小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並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裡?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麼?品完“鋪”字後,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麼?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並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後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麼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讚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昇”

露珠 ——似—— 珍珠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做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2、不要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例文了如下四大板塊: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二)進入文字,品讀理解;

(三)深入文字,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四、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五、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五、教學過程例文:

第一板塊: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假如你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你喜歡誰?為什麼?從學生的發言中總結出他們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使學生對文字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進入文字,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1---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這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而後抓住重點詞“奚落”進行挖掘,“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讓學生找一找、劃一劃,加深對文字的印象,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下來,課件兩次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瞭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二板塊:深入文字,研究感悟

瞭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說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麼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抓住重點句子(1、2)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抓住最後一段,知道鐵罐並不刑他自己說的那樣堅固得什麼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①、捧起陶罐,倒掉裡面的泥土,擦洗乾淨,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②、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第三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說些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例文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說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後要怎樣做才對?藉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2.學到這裡,同學們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想說什麼呢?請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說的話寫上去,寫後再交流交流。

(1)我想對陶罐說:

(2)我想對鐵罐說:

(3)我想對自己說: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3

我說課 的內容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課文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描寫,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譴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課本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

二、是學習課文裡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本節課打算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具體目標1、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交流觀察,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2、是能把觀察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背誦好詞佳句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 課文中描寫西沙群島海水色彩繽紛和海底物產富饒的段落是本節課學習是重點,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小以形象直觀認知為主的年齡特徵,根據兒童遠離大海對大海既陌生又新奇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我準備利用情境教學法,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豐富物產。指導學生觀察,以圖帶文,以文為本,圖文並茂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且本課語言優美,詞語準確生動。因此我將從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出發安排,在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讀,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語言,鼓勵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上教學設計理念下,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情境激趣 溫故知新上課伊始,我將放映西沙群島的風光片,同時配樂解說到:上節課 我們已經初讀了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共同走進錄象中的西沙群島,瞧:在風光秀麗的南海邊上的這片島嶼就是西沙群島,它像祖國的南大門是海防前沿的哨所。這裡的海水鮮豔明亮,色彩繽紛;海底下數不清的各種魚群在五顏六色的.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海灘上有趣的大海龜正在產卵呢,還躺著千奇百怪的貝殼,多有趣啊;海島上綠樹成蔭,群鳥紛飛。通過看錄象,聽配樂解說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顧了課文內容,體會意味,給生以美的享受,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平等對話 體驗美感 在學生饒有興趣地看完錄象回顧完課文內容後,我便佈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4段,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培養學生默讀能力。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邊讀邊動筆畫出能表現出西沙群島美麗和富饒的詞或句,培養學生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讀後引導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在小組內與小夥伴讀並想象句子描寫的畫面,從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組學習後,引導學生彙報。我相機放錄象,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見都沒有見過的各種魚,顏色豔麗形狀奇特的珊瑚”“成千上百的海鳥”等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增強了沒的感染力,更讓遠離海域的 孩子們通過直觀形象理解這些生僻的詞句,感受南海海域的秀麗風光豐富物產。在看錄象的同時,我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看到的內容,並就自己喜歡的部分大膽想象,在學習海水一段時,指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與文字之間0距離對話。

另外,我認為課文中蘊涵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因此在學生彙報時,我指導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自己喜歡的部分,齊讀海水的美麗,配樂讀配畫讀海底物產的豐富並試著背誦一兩句喜歡的句子。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 使學生在讀中去體會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在加深理解能力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從而使學生在欣賞、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中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三、搭建平臺 張揚個性在引導學生交流學習二——四自然段後,佈置學生自主合作根據愛好把五六自然段用畫一畫,讀一讀,演一演等形式表現出來。小組內合作互助,在全班展示時自我評價與他評相結合,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以引導者,合作者的 形象出現,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 口去讀,用自己 的腦去想,給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並以適當親切的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起來,力求在輕鬆愉悅的情境中,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朗朗的讀書聲中完成40分鐘的學習。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這堂課膚淺的想法,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賜教。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4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說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著,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說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說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匯出了課題。

匯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字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著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說:“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著大徒弟調侃說:“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說:“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開啟電風扇開關,球隨著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裡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說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溫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說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峰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燕子專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敘事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主要寫了歐洲瑞士的一個春天氣溫驟然下降,導致燕子經過瑞士時因找不到食物而瀕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就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把他們送到用帶有空調的列車裡開往溫暖的南方這樣一件事,字裡行間充溢著人們對動物的珍愛之情,體現了人們美好的環保意識。從語言文字特點來看,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用詞具體形象,又含有比較多的意義深刻的詞句,既適合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訓練,又適合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結合新課標針對第二學段提出的閱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歐”“洲”“瑞”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紛紛”“頂著”“踏著”“四處”在表達中心思想時的作用;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瀕臨”“呼籲”“長途跋涉”等詞語的意思;並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情感朗讀,感受課文中質樸的語言,感悟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音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文字的解讀,感受人對動物的珍愛之情,培養熱愛動物並能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加入環保的行列。

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本文的許多關鍵詞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引導學生如何聯絡上下文或者生活實踐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對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並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朗讀,加深對文字詮釋的“環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學重點。這個單元的主題內容比較寬泛,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而且還增加了綜合學習的內容,目的是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環境調查,進一步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這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感悟法: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本文的語言質樸又形象,情感豐富,充滿著對動物的愛心,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創設情境法:學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利用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文字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發揮想象,釋放自己的情感。

三、說學法

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我還考慮到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準備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自主識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學習;在理解文字以及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蒐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這一環節,就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團體合作。

想象說話練習法: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新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後練習題三設計了:

(1)我想對貝蒂說:

(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3)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4)我想對說:以及“貝蒂不在乎,只在乎”;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著,彷彿在向致謝,感謝她(他們)。這三個想象說話練習,旨在挖掘文字的留白,激發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再走出文字,超越文字,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落實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標,達到“一箭雙鵰”之妙。

四、說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訊,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後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瞭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瞭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資訊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慾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視窗,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為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字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後,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後,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字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字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為,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後,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後,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為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麼做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裡,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後,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麼?並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在學生深切體會後,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字,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字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為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訊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後,出示句子:

(1)這裡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後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裡,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麼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飢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裡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著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字,進入文字的核心,那麼,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於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後,再引導學生理解“呼籲”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麼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裡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後,才能知道什麼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資訊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充套件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為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互動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儘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為一體。四、說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訊,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後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瞭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瞭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資訊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慾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視窗,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為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字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後,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後,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字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字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為,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後,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後,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為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麼做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裡,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後,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麼?並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在學生深切體會後,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字,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字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為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訊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後,出示句子:

(1)這裡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後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裡,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麼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飢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裡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著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字,進入文字的核心,那麼,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於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後,再引導學生理解“呼籲”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麼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裡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後,才能知道什麼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資訊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充套件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為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互動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儘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為一體。

(四)拓展文字,昇華主旨

1.可愛的燕子快樂地乘著幸福的列車駛向遠方,這樣的故事真的很讓人感動。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下發閱讀材料:《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就是人們保護動物。這一環節機動,可以當作課外作業。

2.學了課文,聽了故事,看了圖片,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你把它寫下來。

寫段練習:

(1)我想對貝蒂說:

(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3)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4)我想對說:

3.指名4~5個學生展示,再進行總結:通過同學們這麼深情的話語,老師相信《燕子專列》中的小貝蒂,《丹頂鶴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多麼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進行語言思維訓練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情感的深化,提升著對文字主旨更深一層的感悟,既發揮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練習設計才是有效的設計。當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一段,可以四個內容都寫,也可以選擇一、二個寫。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也符合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多元性。

(五)佈置實踐活動

自主選擇合作的夥伴,共同蒐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用自己的行動向自己周圍的人呼籲“保護動物、愛護環境”。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團體合作能力,體現了語文的綜合實踐性。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於學生理解文字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