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釣魚說課稿

說課稿7.04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釣魚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釣魚說課稿

釣魚說課稿1

一、說教材及學情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第四組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生活中的啟示”選編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著深刻的做人哲理。《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釣魚的啟示》設計在本冊的第四組課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檢驗一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本教學設計基於“研究性閱讀”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閱讀課堂教學新模式。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能讀,但不一定讀得懂。幸好課文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教學中可以憑藉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為文字中的人和事所感動,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要帶領學生走出文字,聯絡生活實際,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發,感悟無私處事、誠實做人的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學生能正確無誤地認讀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

3、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三、說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

2、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本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上述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談談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字詞。

1、教師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為什麼釣魚會使人從中受到啟示?會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

2、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

3、指名分段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個別學生不能準確理解的詞進行指導,如“漣漪、小心翼翼、皎潔、乞求、不容爭辯、誘惑、抉擇、告戒”等。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讀課文中理解和學會字詞)

二、熟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

1、提示閱讀:請用心讀課文的釣魚部分1—3自然段,邊讀邊想:“我”釣到魚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父親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語句,並在重點詞下打上重點號。)

2、在“我”釣到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著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卻沒得意多久就面臨著一個難題?(學生再讀課文,討論面臨什麼問題?預設:對這條鱸魚是放還是留?)

3、面對這個難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父親做出決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4、組織交流:對於父親的決定,“我”是一種什麼態度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為什麼不想放魚?父親為什麼堅決要“我”放?從中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抓住主要詞句總結“我”不願意放鱸魚的原因。在教師的引導下由父親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和愛。)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離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啟發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裡的“魚”是指什麼?作者最後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肯定會心存感激。)

三、拓展延伸,深入體會

拓展: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時你會怎麼做?(學生思考問題,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確在具體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道德的“是”與“非”。)

(設計意圖:語文課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說板書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得意

急切

放魚 乞求、委屈、難受

無奈、依依不捨

獲得啟示 感激

合村國小

張富財

釣魚說課稿2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小猴學釣魚》是青島版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資訊窗六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以及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會口算10以內數的兩步加減混合式題。

2、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在交流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10以內數的兩步加減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學情分析:

學完10以內數的加法、減法基連加連減後再學習本課,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但由於需要讓學生明白事情發展的過程,教學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要求學生要說出運算順序。

3+2+3= 3+6+1= 2+5+0= 7-1-4= 5-2-1= 9-5-4=

4+0+5= 8-0-4= 10-7-1= 2+4+6= 4+3+2= 6-2-4=

二、新授

出示圖,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關於小猴子釣魚的故事。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講故事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一幅連環畫,看一看誰能根據連環畫,為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多媒體出示故事情境)

(第一幅圖中5只小猴看小朋友釣魚很好玩,紛紛用樹枝學釣魚。第二幅圖描繪出用樹枝釣不上魚,有3只小猴感到沒意思離開了,同時遠處又來了1只小猴。隱含資訊:小朋友魚缸中原來有3條魚,後來蹦出魚缸1條,又釣上來2條。)

1、哪個小朋友勇敢地起來交流自己發現的數學資訊並提出問題?

(通過孩子的提問,引導本課重點)

(1)、現在有幾隻猴子學釣魚?

(2)、現在魚缸裡有幾條魚?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出猴子的變化過程嗎?

(教師要特別注意讓小朋友弄清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為此,結合圖意多讓小朋友說說小猴學釣魚只數變化的過程,從而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列出 “5-3+1”,或“5+1-3”,並口算出結果。計算完成後,再讓小朋友說一說每個算式中各數代表的內容及每步計算的意義。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表述運算順序,初步理解加減混合算式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順序。)

師:你能用剛學的方法解決現在魚缸裡有幾條魚嗎?

(3-1+2=4”或“3+2-1=4”,都是合理的。算完得數後,組織學生結合自己列的算式,說說魚缸裡小魚的條數是怎樣變化的,先算的什麼,後算的什麼。進一步理解加減混合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小結

請同學們運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前面學到的有什麼不同呢?

對,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應怎樣計算呢?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小猴子看見同學們這麼聰明,想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幾個問題,你能幫助小猴子解決這些問題嗎?

1.自主練習1。

看圖,說說圖中的意思。根據圖意及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

列式解答。說一說運算順序。

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說一說想法。

2.看圖,說一說圖中原來有幾隻天鵝,後來發生什麼事情。

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怎樣列式?

說說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運算順序。

四、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覺得自己表現怎麼樣?

釣魚說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釣魚的啟示》,我準備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及設想、板書設計、教學理念上來說一說我“教什麼”和“怎樣教”,來闡述我“為什麼這樣教”。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裡。34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課文在敘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的決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師教學用書的提示,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繩子。能正確讀寫“捕撈、

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交接、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裡的理由,讀

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

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本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關鍵:以讀為本,融情於境

四:教法學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且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2、邊讀邊想象,合作交流法。

五、教學流程及設想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我覺得學生只有在學習前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目標指向,那麼學習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所以在開頭我用本組的單元提示進行匯入。“同學們,請開啟課本翻到57頁,讀一讀這個單元的提示,你瞭解到了什麼?”學生通過閱讀會得到答案,原來本組課文的一個特點就是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一個啟示。這樣,學生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就心中有個數了。

“一件事情就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相信你一定讀過〈小貓釣魚〉這個故事,你讀懂了什麼?”從〈小貓釣魚〉這個故事匯入,激發學生興趣,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本課的生字詞,二、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五年級的字詞教學並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有所體現。在字詞教學上,我採用“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名讀,然後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後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後默一默,錯的訂正好,並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第二個要求,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應該培養起來,大部分孩子通過閱讀都能說出來。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體現更多的是品讀課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個難題。我想,讓學生找到這個釣魚的啟示並不難,但是要去理解它卻有一點的難度。所以先把啟示找出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了這句話之後請學生質疑,“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難,這和釣魚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讀課文3到9自然段,找一找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並在邊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體會道德實踐的難。”其實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然後是急切,接著又是委屈、難受,最後是不捨。

在這裡,緊緊抓住兩個點進行研讀,第一個是我得意的時候,也就是第三自然段中魚大、漂亮的句子,在反覆研讀文字後,我們會發現文章是以“魚大”為引子,滲透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寫法指導,挖掘文字語言的訓練點,增強語文味,使教學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第二個點是抓住“不容爭辯”,我分三步逐步豐富這個詞語。一是抓“盯”這個詞的寫話訓練,豐富父親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過程,讓學生明白父親也是通過反覆掙扎才有了這一決定;二讓學生我面對父親要求我放魚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難受再到不捨;三是設計一個情景,假如你是那天的我,你會如何向父親乞求把魚留下來。

這部分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讓學生反覆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過程中的難。

4、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在體會了作者放魚的過程之後,我們再把學生領到這個道德實踐的問題上。學生對這個啟示也就有所感悟了。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這樣一堂課也就結束了。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釣魚的啟示

道德實踐

是 非

得意——急切——委屈、難受——不捨

我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七、設計理念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裡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3.教學中學路分明,從“導—扶—放”上,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展開。

以上就是我關於〈釣魚的啟示〉的說課,謝謝大家。

釣魚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鞠躬)我是國小語文組3號考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從小就熱愛教育,做著教師的夢。長大後,一直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站在三尺講臺上用自己畢生的心血與智慧,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我至今已執教23年,今天,有緣與各位評委老師相識,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請問我可以開始說課了嗎?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計計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今天的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我要說的是教材。《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以"生活的啟示"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從生活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寫在三十四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裡,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鱸魚放回了湖裡的故事。

本課按要求安排了兩個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根據國小語文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二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我認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其次,依據學情,說說教法和學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無論什麼樣的教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也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採用"情境渲染""讀一讀,品一品,議一議"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課文的思想感情。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自讀、質疑、圈畫、討論、交流等方法,深入領悟課文內容。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匯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會利用多媒體配樂播放《小兒垂釣》並帶領全班同學深情朗讀"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讓學生初步感知釣魚的樂趣與艱辛,繼而揭示課題:13釣魚的啟示。這樣不僅可以立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是為學生的完滿生活服務,閱讀自然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情感。而文章的內容又是情感的源泉,因此,水到渠成的進入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新課標要求五年級的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我首先佈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養成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補充,明確課文寫了什麼事。籍此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順勢進入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深入分析。通過以上初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環節主要在學生粗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總體上,客觀上把握課文,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情感。同時,讓學生把文中相關句子畫出來,對於感受較深的語句,用圈點勾畫批註,將自己的`感受批註在句子旁,接著,我會相繼出示"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抓住"好大,從來沒有見過,漂亮,翕動"等關鍵語句,體會"我"和父親的那份欣喜、(得意)的心情。面對這麼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我"和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呢?請學生快速默讀第4∽9個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我(急切)地問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從父親那不容爭辨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裡。"引導學生交流交流,讀一讀,寫一寫,使學生在思考與朗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那種無耐的(委屈)和(不捨)。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對全文的感情有了昇華,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鍛鍊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引導學生快速讀文,找到父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後,多媒體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實踐、勇氣、力量"仔細琢磨,從中體會父親的嚴格與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接下來,進入第四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第一,迴歸文字,朗讀全文,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得意識,從小養成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第二,拓展延伸,生活中,遇到同樣的事,該怎麼辦?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聽。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明扼要,抓住文章的中心,體現了文章的主旨,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設想,在教學實施中,我會根據課堂的生成做適當的調整。不妥之處,敬請評委老師予以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附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

放魚――不捨

是與非――難

釣魚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國小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說一說教材。《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主要寫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本文分為釣魚、放魚、啟示三部分。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

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從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個人都應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由於本課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比較多,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

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鱸魚和放魚的心情變化,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針對本文的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朗讀感悟法。講授法可以讓教師系統地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感悟法,教師應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語句。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採取“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圈畫出重點的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五、本節課我計劃安排兩個課時進行講解,下面,我將詳細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上課前,我會這樣提問:同學,你們釣過魚嗎?如果你們釣到了一條大魚,你們又會怎麼做呢?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一位小男孩,在他11歲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卻又把魚放回了湖中,而且還從中得到一個受益終生的啟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一起去認識認識這位小男孩,學習學習這釣魚的啟示。(出示板書:釣魚的'啟示)用這這樣的方式引出課題,能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慾,接著再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請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鱸”“餌”“鰓”等字的字形。要注意他們的偏旁,千萬不要寫錯,當然,像這樣的生字詞在文字中還有不少,我會通過多媒體課件一一列舉出來予以指導,這樣就為學生閱讀文字掃清了障礙,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徵。接下來,我會請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重點是找出作者在釣魚的過程中心情發生變化的詞語,理清文章脈絡,不難發現,“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著是急切,然後是難過和委屈,最後是不捨。這部分有大量細微的心理描寫,讓學生反覆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中的難。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

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能統領全文的大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文,即:為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麼做。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了幫助學生有效解決這個大問題,我在教學中又預設了兩個小問題來引導學生抓住文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一: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為什麼那麼堅決,他做得對不對?請學生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二:“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學生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通過把“道德實踐”這樣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加深對“啟示”的理解,以突破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用自己的行為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所以,我會適時引導學生:同學們,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你也會遇到像文中所說的大鱸魚,這個時候,你又是怎麼做的呢。例如在商場裡營業員多找了你錢,在路上你檢到喜歡的玩具,老師多給了你分數,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是怎麼做的?在這一環節裡,讓學生轉換角色思考,並分小組討論,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容易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受到啟示。

環節五:課後作業

環節5課後作業

我想讓學生寫一篇小作文,主要把他們經歷過的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啟示寫下來。有利於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六、說板書

下面我要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高興

放魚:急切、著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啟示: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尊敬的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的耐心聆聽,敬請您批評指正,謝謝!

釣魚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敘事的,全文共11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我”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水裡,使“我”懂得“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啟示,這一啟示讓我受益終生。很明顯,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們進行社會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 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們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的把握

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與他人進行交流閱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並積累捕撈、操縱、沮喪、誘惑、皎潔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父親要“我”把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三、 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們、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

點是培養學生們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匯入創設情境,通過朗讀感受情境,讓學生們入境動情。

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們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們的閱讀實踐。教師應當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們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們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在學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們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們的發展。

四、 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具體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理念。

1、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所謂興趣是學生們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上課前,我會這樣提問:同學,你們釣過魚嗎?如果你們釣到了一條大魚,你們又會怎麼做呢?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一位小男孩,在他11歲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卻又把魚放回了湖中,而且還從中得到一個受益終生的啟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一起去認識認識這位小男孩,學習學習這釣魚的啟示。出示板書:釣魚的啟示

用這這樣子的方式引出課題,能激發學生們旺盛的求知慾,接著再引導學生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上面創設情境中,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們已經對本課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並且有兩個目標:本課的生字詞,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五年級的字詞教學並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有所體現。我採用的是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明學生們讀,再讓個別同學講一講難寫的或者難度的字,再全班讀一讀,然後把難寫的字在邊上寫一寫,默一默,或者在書本上圈出來。對於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相信對於五年級的學生們,在閱讀的基礎中,大部分學生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話講出來。

3、 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讀課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個難題。我想,讓學生們找出釣魚的啟示並不難,但是要讓學生們理解釣魚的啟示卻是有一點難度的。所以,我再次讓學生們瀏覽課文,找出釣魚的啟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了這句話後,請學生們質疑: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難這些和釣魚有什麼關係呢?我請學生們認真朗讀課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不難發現,“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著是急切,然後是難過和委屈,最後是不捨。

在這裡我緊緊抓住兩個點進行研讀。

第一個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寫魚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學生們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讓學生們感同深受,明白我為什麼會這麼不捨這條魚。挖掘文字語言的訓練點,增強語感,使學生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第二個點是“不容爭辯”。我會分二個步驟豐富這個詞語。

第一,緊緊抓住“盯”這個詞,理解父親在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們明白父親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才決定放走這條魚的。二是讓學生們懂得,面對父親要我放走這條魚時,我的心情的變化過程,從得意,急切,再到難受委屈,最後到不捨。

這部分有大量細微的心理描寫,讓學生們反覆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中的難。

4、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用自己的行為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所以,我會適時引導學生們:同學們,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你也會遇到像文中所說的大鱸魚,這個時候,你又是怎麼做的呢。我相機出示各種情景,如在商場裡營業員多找了你錢,在路上你檢到喜歡的玩具,老師多給了你分數,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是怎麼做的。

學生們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交流後,從而明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社會道德人,此時,課文的重難點就得以突破了。聯絡學生們的實際,這樣就能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們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們的人生。我趁勢進行總結:同學們,正確面對每一件小事吧,拒絕誘惑,面對道德抉擇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樣你的人生必將走向成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釣魚說課稿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小貓釣魚》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在瞭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義(什麼物體也沒有時),再學習書寫0,最後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並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使學生樂學、愛說。

學情分析: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麼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集訓,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從有到無的變化過程,理解0的意義,知道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指導學生規範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使學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幾種常見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不同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魚形卡片,直尺,溫度計。

課型

數的認識授新

教學時間分配:

見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你們看!(出示課件)小貓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貓爺爺帶領著他們一家人外出釣魚,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釣魚說課稿8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而且很深奧。這篇課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回憶了一個釣魚的故事: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父親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使“我”從中獲得終身難忘的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二)、學習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2、聯絡實際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三)、教學重點

1、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我先說一說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嘗試的一些做法:由於這是第二課時,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已經在第一課時有所瞭解,所以我就讓學生在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直接匯入新課。課的開始,我藉助“這一次釣魚給了我什麼啟示?”這一問題讓學生讀出父親曾經告誡我的話“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難點在課的一開始就和學生見面,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對這一啟示有個初步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這一難點,我分兩個層次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會。首先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我讓學生通過讀父親決定讓“我”放魚這句話明白:在放不放魚這件事上,怎樣才是“是”,怎樣是“非”,然後通過抓重點詞“盯”、“好一會兒”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在決定讓“我”放魚時複雜的心理活動,或者說是曾經猶豫過,通過父親決定放不放魚的矛盾讓學生第一次感受到“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其次是站在文中“我”在角度來體會:在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我”不願意放魚的三個理由,並與父親幾經爭辯甚至是乞求仍不能使父親改變主意之後,迫於父親的威嚴的“我”只好將鱸魚放回湖中,通過體驗“我”把魚放回湖中的沮喪和無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一難點。

2、再談一談感受體驗朗讀方法的指導: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是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上力求符合文字特點。我所嘗試的:一是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 “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如對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引導想象父親此時是怎麼想的?又如“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 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 ”,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3、最後談一談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所進行的一些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力求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和自身實際,藉助對話還原生活,例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那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我先讓學生思考:對於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來說,可能面對哪些利益的誘惑?學生藉助這一問題的理解自然很快地找到了生活中這“魚”的所指,再讓他們談: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類似誘惑人的“魚”嗎,難度就就減小了。

釣魚說課稿9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師教學用書的提示,我設計瞭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

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以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小語課本中入選的教材,多是經過千錘百練,反覆推敲的名篇佳作,其文質兼優,字裡行間無不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其審美點也往往與語文知識點有機地聯絡在一起。《釣魚的啟示》正是對學生美育的好教材。

執教《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匯入欣賞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悅目。欣賞美、品味美將能淨化人的靈魂。”在我語音未斷的導語後便點選滑鼠,伴著優美的樂曲,幾幅精美的月夜圖出現在大螢幕上,學生入神的欣賞著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同時提出:“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會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故事發生?”音樂嫋嫋,餘味悠悠……這時,稍一轉曲,開始播放課文第二自然段的配樂範讀。錄音結束,學生自然陶醉其中,我也由心醉轉入感嘆,進而啟發學生:“這麼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給讀出來,讓大家欣賞。”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之後,又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誰願意到前面來配上音樂朗讀?”同學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老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學生把欣賞文字美,想象畫面美,甚至字裡行間的意境美都通過感情朗讀給展現了出來。同時作者這種遣詞造句的表達方法也使小讀者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讀懂課文感受美

閱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釣魚的啟示》一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中蘊含著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這一部分的內容是:

父親划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裡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釣魚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我執教的課文是《釣魚的啟示》,《釣魚的啟示》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畢生的啟示的事,從而闡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次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過細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入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需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課文的訓練重點是要把握課文的重要內容,懂得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癥結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根據單元訓練要求、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的制定為: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發,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是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發。

二、說設計理念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探究學習是本課設計的重要思想。把自主閱讀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朗讀、默讀、體會感情讀等多種方式,將自動學習、積極探究滲透於每一個環節和活動中,從而真正做到讀書的自主性、多元化、情緒化。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換,增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增進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和體驗。

三、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讀題匯入,整體感知

二、———閱讀課文,直奔“啟示”——

三、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四、創設情境,設身體驗——

五、拓展延伸

深入懂得課中,我先要求學生讀標題,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接著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個簡略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為切入口,牽動起因,經過,繼而層層剖析:感悟放魚的“難”,體會父親的良苦居心,理解父親的教育給了“我”勇氣和力量。這種直奔中心,變序教學法,避免逐段講解,節約了教學時間,突出“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這個重點,突破了“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發”這個難點,有利於培育學生髮明性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逆向思維能力。然後,我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34年後的作者,此時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發生深切的體會。最後,我引導學生走出文字,說說“在生活中,你遇到過相似的“魚”嗎?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就讓凝聚著作者靈感、豪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緒、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根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構造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重點及教師教學的過程,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

釣魚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這件事情讓終身受益。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但不一定讀得懂。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可以憑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帶領學生走出文字,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處理利益和道德的關係。

三、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裡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覺抵制各種“魚”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心理變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匯入並恰當的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很快入境動情。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六、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說教學過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匯入發現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幻燈片播放月夜圖,伴著優美的樂曲,學生欣賞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畫。讓畫面定格在一幅和課文內容吻合的幻燈片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課文中描寫這種情景的句子嗎?這麼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讀出來?”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同樣

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學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充分展示出來了。同時也把學生帶入月夜的故事裡去了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樣美好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釣魚部分),邊讀邊想:“我”釣到大鱸魚的時候,“我”和“父親”是什麼樣的心情?

(2)、自由朗讀課文4——9自然段(放魚部分),“我”釣到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面臨著一個什麼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態度。(教師也扮演角色參與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語氣堅決肯定)孩子:“爸爸!為什麼?”(急切)

爸爸:“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平靜)

孩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大聲爭辯委屈)

通過以上朗讀,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中的“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3、瀏覽課文第3——9自然段,小組討論,歸納出“釣魚—放魚”時“我”的心裡變化過程:驚喜——驚訝——委屈——無可奈何

(得意)(急切)(難受)(依依不捨)(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品析重點句(10——11自然段啟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裡的“魚”是指什麼?作者最後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金錢、地位等吸引人的、讓人追逐的利益。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會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昇華美

當學生還沉浸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在個人利益和道德之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

道德。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

最後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螢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裡是那麼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著,默唸著這句話。我相通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

八、說板書

釣魚的啟示釣魚得意興奮

放魚著急委屈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實踐道德難)

啟示感激(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放棄“魚”的誘惑,實踐道德)

釣魚說課稿12

課 題:《小貓釣魚》第二課時

使用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三年級上冊(湖南文藝出版社)

教材分析:

《小貓釣魚》是一個兒童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它是國小語文課本上的一篇課文。本課以這個兒童寓言故事為情境主題,安排了音樂童話劇表演。《小貓釣魚》是一首根據上述故事創作的,有簡單的情節,幽默風趣的敘事歌曲,充滿了兒童情趣,孩子們易學愛唱,又宜於表演。通過歌曲演唱和音樂童話劇表演,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則一事無成。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某件事發生興趣,就會全身心的投入,並且會很快、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如果把音樂和生活聯絡在一起,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課堂會表現得活躍、開放。

設計理念:

把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讓生活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倡導學生自主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讓掌握這首歌曲。結合不同的情節進行歌表演,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

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音樂童話劇表演活動,並從中得到樂趣和教益。

2、從音樂表演中體會到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音樂童話劇《小貓釣魚》的表演與創造。

難點:音樂童話劇《小貓釣魚》的動作設計.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2、首先讓我們來模仿下小魚是怎麼遊動的.:

小魚遊

1=C 2/4

‖:5 i 53 ‖ 5 i 3 1 ‖2 2 ‖45 42 ‖45 42‖45 72 ‖i i :‖5 3 ‖5 3 ‖5 5 ‖3 ‖5 3 ‖5 3 ‖ 5 5 ‖ i ‖

⌒ ⌒

3、把4組學生分別分成4個半圓,圍著半圓坐,模仿在池塘邊的情景.

⌒ ⌒

[設計意圖:讓學生模仿小魚的遊動,為下面的表演做好鋪墊.]

二、掌握

三、師:今天我們學習《小貓釣魚》第二課時,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演唱這首歌,那麼今天我們要來表演這個童話劇.

1、說一說

簡單的把這個故事說一遍,故事中有哪幾個場景?

[設計意圖:學生講述時輕聲播放《小貓釣魚》的音樂,讓學生融入自然的音樂氛圍之中。這樣的設計,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的邏輯性。]

2、讓我們跟著簡單的音樂動話唱一唱這首歌.

3、下面我們來簡單的把這個音樂劇來表演一下,組與組之間進行一個比賽,看看哪組的同學表演的好.老師為今天表演最好的那組準備了小小的獎品,大家要加油喲!

(引導學生演唱時很好地體會歌曲各部分的情趣:a、風趣;b、著急、傷心;c、自信;d、高興。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

4、分組討論、排練.

(1)選擇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

(2)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角色,設計銜接語言,排練表演過程.

(3)邊唱邊演

(4)學生評價,老師肯定.

[設計意圖: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挖掘每個人各方面的才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新理念。]

1、根據原音樂,設計表演角色,故事情節,表演道具.

2、分組在一次討論,發揮想象,認真排練,讓我們把小貓的動作、表情誇張化,注意小貓的不同時刻的心情,a、風趣b、著急、傷心 c、自信 d、高興,

3、現在根據原音樂完美的表演自己創編的音樂童話劇《小貓釣魚》.

4、評出表演最好的那組,傳送獎品.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充分尊重音樂教學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自由的空間裡盡情發揮,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更好地表現自我。]

(五)小 結

師: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呢?

現在,讓我們拿著戰利品----小魚兒,高高興興的回家去吧!

五、下課

自我評析

本課教學設計,我儘量把每個環節都安排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模仿魚的姿態,投身於教學活動,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習這首歌表演設好鋪墊。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去創造和表演,並巡視指導,參與到其中。創作、表演是一個非常好的環節,平時應多一點開展這樣的活動。

釣魚說課稿13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第四單元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特別是啟示部分爸爸告誡的話學生很難弄懂。好在他們能借助語文知識讀通課文,知曉大意。他們有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能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可以講述自己遇到的事情 見到的現象。他們已能看懂教材的插圖,說出插圖的大意。這為課文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說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繩子。能正確讀寫“捕撈、

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交接、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裡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本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關鍵:以讀為本,融情於境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以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說教法學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且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2、邊讀邊想象,合作交流法。

說教學流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匯入欣賞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悅目。欣賞美、品味美將能淨化人的靈魂。”在我語音未斷的導語後便點選滑鼠,伴著優美的樂曲,幾幅精美的月夜圖出現在大螢幕上,學生入神的欣賞著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同時提出:“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會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故事發生?”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描寫月夜的片段:“這麼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給讀出來,讓大家欣賞。”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之後,又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誰願意到前面來配上音樂朗讀?”相信肯定會同學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老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學生把欣賞文字美,想象畫面美,甚至字裡行間的意境美都通過感情朗讀給展現了出來。同時作者這種遣詞造句的表達方法也使小讀者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讀懂課文感受美

閱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釣魚的啟示》一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中蘊含著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這一部分的內容是:父親划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裡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分角色讀,然後我參與其中和學生合作表演。老師讀“兒子”說的話,學生讀“父親”說的話。在分角色朗讀中,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驗“父親”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態度的堅定;體驗“兒子”的不理解,不服氣,內心的委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課文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我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兒子說的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在學生入情入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讀讀、議議、想想。學生這時的讀、議、想,就更深入課文內容了。在小組合作後,再來練習分角色表演這段對話,課堂氣氛會進入高潮。

學生各抒己見,會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兒子。從而深刻地體會出父親此時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對兒子的關愛,另一方面又要態度堅定地嚴格要求兒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學生再讀這段時,把“兒子”從感到突然、不理解的急切到委屈、不服氣的爭辯到再三乞求,最後無可奈何的放棄這一內心感受淋漓盡致地給表現了出來。從而體會到父親的言行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美麗。

通過我的組織和引導,從小不貪便宜、誠實守紀、有道德,這種高尚的情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跡。

此時,我相機出示賀拉斯的名言:“父母的美德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身教勝於言教呀!

三.理解昇華表達美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螢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裡是那麼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著,默唸著這句話。我相通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

《釣魚的啟示》這篇美的課文讓我們的學生領略到美的故事,走進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實踐之美,學會用美的眼睛體驗美的生活,做一個帶給祖國,帶給他人美的人;同時,《釣魚的啟示》一課的教學也啟示我今後從事語文教學要領略語文的美,感悟課文的美,去以“美”啟智,以“美”育人!最後,要求學生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會如何選擇,再次感受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釣魚說課稿14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七冊第29課《釣魚的啟示》。

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為: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為: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二、說教法及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願地在說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基於以上認識,我採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1、組織教學。

因為是抽籤借班上課,第一次見學生。我先話家常式地讓學生猜“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敢問敢答,不怕問錯答錯”,消除學生的顧忌和緊張,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以營造一種輕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2、匯入。

採用師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讓學生明白語言積累的重要,又在學生取得成功體驗得到激勵性評價,情緒高漲之時出示投影,贈送給學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難句、中心句。然後讓學生聚焦中心句並針對中心句質疑問難,從而激發出學生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學習新課文,去主動探究答案的熱情。

3、新授——研讀課文。

① 聽讀課文錄音,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 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釣魚”部分採用記者採訪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角色置換,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啟示”部分,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從正反兩面幫助學生領悟含義,突破難點。

4、總結。

全文學完後,以自寫“名言”的形式交流讀書感受,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維並充分地發

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又進行了書面表達的訓練。

5、作業。

作業佈置一為與自己的父親討論,交流自己對本文的閱讀感受,既複習鞏固了課文,也是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二為推薦閱讀篇目《中彩那天》(文旨類同),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用語文,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設計者:陳香蘭

教學目的:

1、按事情發展順序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2、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並勇於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學過程:

一、質疑: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有什麼不懂得問題?

2、除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你還想學會什麼?

二、答疑:

導:就從某的問題入手學課文。這個問題學懂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書,劃出有關詞句,讀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作者釣到鱸魚後驚喜、得意。(板書)時說出來的嗎?作者直接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導:還有哪些描寫也襯托出了作者釣到鱸魚的高興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②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2、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在什麼時間?是放?是留?父親和我對待這條誘惑人的'鱸魚態度一樣嗎?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合作讀書。(板書)

①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去。你理解父親的做法嗎?(討論)

儘管作者“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說:“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為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②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誰跟他的意見一樣?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樣呢?

語言:

①小組合作讀對話。②引讀。③表演

小結: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行動:

①“乞求的目光”的擴充套件。

②放魚動作的朗讀指導。

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1、“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特殊的含義)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說。

2、讀作者的啟示,聯絡這個故事說說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3、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著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總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2、寫法上學會了什麼?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麼?

四、擴充套件: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3、同學們還有疑問嗎?

父親 我

釣魚 得意

放魚 不容爭辯 依依不捨

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有道德的

釣魚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著手。

二、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絡實際來理解。

三、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3、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絡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教育意義,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整體回顧 ,複習匯入——初讀啟示,質疑——自讀自悟,解疑——聯絡實際,指導行為。

課中,我先要求學生讀標題,說說文章主要內容,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接著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為切入口,牽動起因,經過,繼而層層剖析:感悟放魚的“難”, 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理解父親的教育給了“我”勇氣和力量。這種直奔中心,變序教學法,避免逐段講解,節約了教學時間,突出“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更”這個重點,突破了“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發”這個難點,有利於培養學生髮明性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特殊是逆向思維能力。然後,我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34年後的作者,此時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發生深切的體會。最後,我引導學生走出文字,說說“在生活中,你遇到過相似的“魚”嗎?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就讓凝聚著作者靈感、豪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緒、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他們精力世界中最深層、最根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構造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重點及教師教學的過程,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