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

說課稿3.38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的風箏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風箏》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敘事性散文,這篇魯迅文章。既表現手足親情又意蘊豐富,有助於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文章講述了“我”因為看到風箏,引起對兒時虐殺自己小兄弟的風箏夢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展現了兄弟間濃濃的手足親情。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整體感知和理解能力;但獲取知識的方式多以圖片、聲音等具體形象為主,較少接觸意蘊深厚的文章,對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難以抓住要點來準確體會、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殺” 指什麼;

難點:體會、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濃濃的手足親情。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敘事中的描寫語句,積累詞彙。

能力目標——學習迅速抓住文章要點的.方法,通過討論賞析,理解“精伸虐殺”實質。

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親情,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說教法

1、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能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問題帶動閱讀學習”。

2、教學方法:

實踐法:親身體驗體會到文章意圖。

提問法:本課教學主要方法,通過連環問題促使學生閱讀文字,理解主題。

誦讀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畫法:通過重要句詞來落實重點,理解文意

討論法:培養合作精神及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風箏圖片。

三、 說學法

依據以上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安排,指導學生上網收集資料,通過實踐參與培養學生自學和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啟發、討論、探究來賞析、理解敘事散文。問題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讓學生學過本文,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逐漸形成主動閱讀文字、理解文意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配樂展圖,引出課文)

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疏通生字積累詞彙

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全文圍繞風箏回憶了什麼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讀賞析

“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指哪件事?具體說說。(誦讀,表演)

(四)討論探究

“我”當時為什麼要那麼做?現在的心情是怎樣?劃出關鍵詞。(引導,討論)

(五)拓展實踐 播放學生放風箏錄影,寫一段放風箏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的板書是一隻展翅飛翔狀的風箏,上面印著大大的精神虐殺,一方面是我不許小弟放風箏,一方面是小兄弟對風箏的痴迷,而這其中又承載著濃濃的手足親情。板書簡潔明瞭,形象地體現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

六、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把語文從單一枯燥的文字解說種釋放出來,擴充套件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願意主動去閱讀文字,動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文段有很多寫得非常優美。存在的問題是對教案不夠爛熟於心,提問有時不夠有針對性,被外界干擾後顯得不夠流暢。因此,充分備好每一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案時我今後在教學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三、說重點與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根據閱讀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二>學法: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小黑板與錄音機。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整體感知(相機出示小黑板)

截去撐地手持撒脫

支撐急速擎著拄著

甩掉 轉向拉動 蹦跳

泛起跳躍仰望追趕

酸澀旋轉漾出抓住

1、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2、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丟腿”的事情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情

二、精讀文字,感悟特點

1.這節課我們隨著作者的回憶,一起走近這位特殊的老師。

指名讀第一件事情寫劉老師的,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讓你讀到了怎樣的劉老師。

(1)師生交流

這是一個幽默的劉老師。幽默在哪兒?

(2)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劉老師怎樣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從“笑”這個詞語中你們感受到劉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一個非常開朗的劉老師;這是一個笑對人生、樂觀向上的劉老師。)

(3)誰再來讀讀這個劉老師“笑談丟腿'的故事,讀出他的幽默與樂觀。

2.劉老師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學們,每個人的笑後對泛出了一種酸澀的感情,對老師丟腿感到非常惋惜,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3.下面請同學繼續讀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邊讀邊想,你又讀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劉老師?

(1)學生自讀課文

(2)師生交流

同學們,我寫板書可能是比較輕鬆的,但是對於身有殘疾的劉老師呢?

(劉老師寫板書很艱難)

(3)如此艱難,劉老師每轉一次都會引起同學一次心跳。相機提問:

這“心跳”源於什麼?(對劉老師的擔心);這“心跳”出於什麼?(對劉老師的.尊敬)

(4)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劉老師?(敬業負責、身殘志堅、有執著追求的劉老師)

4.然而最難忘的是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讓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跟隨劉老師一起放風箏,邊聽邊思考,說說你聽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劉老師?

(1)師生交流

(從親手扎的各式各樣的風箏可以看出劉老師是個認真細緻、心靈手巧的老師);

(2)教師出示:“他總是手持線拐……在風中翱翔盤旋。”

讓學生讀這一段話,然後思考:此時的劉老師沒有說一句話,但是他的心裡在想什麼呢?

(他希望他的學生在未來的日子裡和燕子一樣高飛;)

(3)同學們,老師臉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寫的時候,用了一個什麼樣的詞語?

從“漾”這個字,大家又感受到一個什麼樣的劉老師?

師生交流,教師板書。(這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劉老師)

5、在學習第四個典型事例時,我運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讓學生依照剛才的學法去概括出劉老師的特點。(這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的劉老師)

過渡:在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後,如何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這一教學難點呢?

我提出了以下四個問題。

1、劉老師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

2、他放飛的是什麼?(理想)

3、那他的理想是什麼?(理想就在劉老師放飛與追逐的風箏裡,對生活的滿懷激情;理想就在劉老師旋轉的柺杖裡,對工作的執著追求;理想就在劉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對學生的無私關愛;)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熱愛生活的標誌。劉老師儘管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寄託自己要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放飛自己心中的理想)。相機畫風箏。

4、劉老師放飛的風箏給予我們什麼?(劉老師的身傳言教,給學生以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幼小的心靈裡也播下了理想的種子,升起了理想的風箏。當作者蘇步陽在xxx時遭到殘酷打擊的時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難忍的時候,總是會想到劉老師,要像劉老師那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挫折都要樂觀向上、有執著的追求。)

七、說作業安排:

以“一個______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和本節課的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

22理想的風箏

樂觀向上身殘志堅熱愛生活挑戰自我

↑↑↑↑

笑談丟腿 旋轉板書放飛風箏追趕風箏

↑↑↑↑

截去撐地手持 撒脫

支撐 急速 擎著 拄著

甩掉 轉向 拉動 蹦跳

泛起 跳躍 仰望追趕

酸澀 旋轉 漾出抓住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之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找到了一個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生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充分利用文中這樣幾組重點詞語,使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課文講了劉老師哪幾件典型事例,由於抓住了教與學的結合點,學生就能深入淺出地閱讀文字內容,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劉老師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鳴。

在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時我用了四個問題。不難發現這是一組分解難點又逐步靠近並解決難點的問題。給了學生臺階,又順應著整堂課的理解,顯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讓學生理解了“理想的風箏”是什麼!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之二:

國小六年級的長課文是與國中相銜接,是為學生升入國中學習作準備的。如何長文短教、精處細讀?我想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如何讓學生學會取捨;如何讓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去理清文字的線索,去統領全文,這一教學理念的設計在這節課中我作了一些滲透。相信學生能從這節課的學習中能學到一些閱讀長文的方法。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粗淺的認識,旨在拋磚引玉,不當之處,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風箏》,本課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重點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思考、理想信念、自然風光、科技知識之後的又一學生切身體驗的生活領域,所以感悟文章內容、談自己體會仍是重點之一,而朗讀和圈點勾畫則是本單元的又一重點。

《風箏》一文作者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自己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並把小兄弟做的風箏踏扁,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之後,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作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說出感受。

3、情意目標:體會文中通過誤解和衝突所表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煉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國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加之,現代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引導學生自己看書、自己練習;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為真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字中走出,以人為本。

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我採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激發學生興趣:

1、在教學前,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3、把有關風箏的知識、名句等融於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累。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撥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是教師、學生、文字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鼓勵學生從以下方面去學習探討:

1、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整體感知課文。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詞語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互幫互學,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5、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補充完善。

四、說過程:﹙僅以第二課時為例﹚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下程式操作:

﹙一﹚引入課文,創設情境。你有沒有做過讓自己非常後悔的事情﹖說說看。

﹙二﹚速讀課文,深刻理解“無可把握的悲哀”一句的深刻含義?

(三)品讀重點段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提示:1、從詞語、修辭、內容、情感等方面提出,圈點勾畫。

2、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兵教兵﹚

﹙四﹚默讀課文,多角度提煉文章主旨:

1、文中回憶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幕後來作者稱之為什麼?

2、後來我的想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造成我思想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3、我對自己的過錯,想怎樣補救?弟弟接受了嗎?為什麼?

4、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作者在文中表現了怎樣的思想內容?

(五)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孔子怎樣評價這種做法?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說明。

2、文中在寫我對小弟弟精神虐殺的一幕時,寫到“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請結合小弟弟的性格特點,想象小弟弟那時的表情和心理,進行片斷描寫。如:“看著哥哥傲然離去的背影,我的眼淚……”(150字左右)

(六)總結:

《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

(七)作業:

1、積累古詩詞中關於風箏的句子,抄到資料本中。

2、鞏固性試題。

3、思考:① 魯迅的自我反省精神對你有什麼啟示?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4

一、教材簡析

本篇課文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是一篇寫人的回憶性文章。主要通過回憶劉老師的三件事情,表達對劉老師的熱愛與眷戀之情。這篇課文重點在於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想課文內容、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並通過課堂的教學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闡述

針對《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要求,從知識、情感和技能方面入手,通過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引導學生去自由品讀語言,去自由討論,去小組合作探究,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始終圍繞一個問題:你從哪些細節感受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讓學生自由讀文章、品語言,選擇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施以適時的點撥、歸納和引導,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的學習動向和熱情成為教學進行下去的.方向和動力。

三、學法指導

教師通過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和實踐操作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討論,去提高和改進,最後能夠實踐和運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發現和探究過程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動向,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這整個靈動的教學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對劉老師深深地敬意,感受到了劉老師的堅強樂觀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培養了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題的能力。

四、程式概說

一開始就通過回憶匯入,由於是回顧上節課學習過的重點內容,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接著丟擲一個具體問題:“劉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放開手,讓學生自己讀、自己體會,每個學生的回答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期待引入”,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鼓勵評價,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維持的更為持久。並且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多詢問幾個“為什麼”,一步步引導學生透徹理解文意。

接著,在學生討論交流完之後,補充作者的資料,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放棄嗎?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劉老師的精神影響之大。最後加以實踐,讓學生通過本文寫作手法的學習,運用到自己的小練筆中,讓學生很自然地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探究學習,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五、效果分析

本課充分彰顯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學生積極性高。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比較佳。通過自主討論、換位思考、引發質疑、期待引入,讓學生有效的進行了自主學習,很好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認知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三、說重點與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二>學法: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

1、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隨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現在來回顧一下:

出示: 問題解決單

二、我會讀。

截去 撐地 手持 撒脫

支撐 急速 風箏 拄著

甩掉 轉向 拉動 蹦跳

泛起 跳躍 仰望 追趕

酸澀 旋轉 漾出 抓住

(1)指組讀詞語。

三、我會說。

說說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腿疾”的事 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風箏”的事 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 教師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追風箏

2、熱愛生活、渴望激情的蘇叔陽。在回憶劉老師這些動人心絃的事情時有這樣一段心靈獨白:

出示:(指生讀)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幻想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

3、師引入:這是怎樣的一位老師,讓作者魂牽夢繞了30年呢?這理想的風箏指的

是什麼呢?(這也是我們上節課留下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隨著作者的追憶,一起走近這位特殊的老師。

四、品味細節,感受人物。

出示:學習小提示:

1、小組內自選感動你的故事。然後自由默讀相關的段落,劉老師的哪些細節撥動了你的心絃?將相關語句圈畫出來,用心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讀出一位怎樣的老師?適當地作一些批註。

2、小組內交流讀書感受。

過渡語:師:同學們剛才在書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跡。現在,誰來說說文中哪個故事打動了你?哪些詞句觸動了你的心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一)

1、 笑談腿疾 師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寫介紹了劉老師的慈祥、忠厚、身有殘疾的特點。

②這是一個非常開朗的劉老師。這是一個笑對人生、樂觀向上的劉老師。

從“笑”這個詞我體會到劉老師的幽默風趣 坦然面對自己的殘疾 。

師:劉老師的幽默源自對生活的樂觀。

2、感情朗讀:

師:你們能透過文字的表面更深層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覺得無論怎樣,一個正常人失去一條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劉老師卻是笑著說自己的腿殘,是何等的樂觀啊!誰能學著劉老師的樣子笑著來說一說?試讀——指讀——評價——再讀。 ③劉老師笑得那麼自然,說得那麼輕鬆,可同學們聽了心裡卻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裡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心裡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生交流:

同學們對老師丟腿感到非常惋惜?

▲出示:教室裡騰起一片笑聲,是因為 ( ) 。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心裡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是因為( )。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又是因為( )。 (學生是笑劉老師的風趣,酸澀充滿著理解與同情,尊敬反襯出劉老師的堅強樂觀,與孩子親密無間,令孩子們敬佩。)

▲同學們由笑聲→酸澀→尊敬,多麼微妙的情感變化呀,這就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作者表現人物的靈魂,以後我們寫作時要多有這方面的細節刻畫。能讀好嗎?(指名讀,並及時評價)

3、身體殘疾,卻那樣的樂觀幽默,劉老師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學生,所以作者說——出示:

生齊讀: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裡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

過渡語:又是哪個故事,哪些細節深深地感動著你呢?繼續

(二)旋轉板書

1、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細節。

①(“撐地”“離地”“急速”“轉”等詞語感受老師的板書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輕鬆,而是竭盡全力的感覺。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

②“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多少次”(體會敬業執著)(劉老師的堅強;他對工作的熱愛)

③一個殘疾人,可是他卻和正常人一樣給學生上課,他的意志非常堅強。

師:④一個殘疾人能這樣笑對人生,的確很堅強,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那就是“身殘志堅”。

2、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老師靠著一根圓木棍撐地,你說支撐起他的僅僅是這根圓木棍嗎?(不是)那是

什麼?(是劉老師的堅強;是他對工作的熱愛 樂觀與自信等)

3、師:看來這圓木棍已和劉老師融為一體了。它撐起的是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工作的熱愛也就是後文所說的:他是一個功德無量的圓木棍。。所以——(引讀:他每轉一次??激動的心跳。)這心跳源於(對劉老師的擔心;這心跳出於對劉老師的敬佩、感動。

4、感情朗讀:

②這心跳裡包含了這麼多的情感,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情一起讀一讀這一小節.出示:第五小節

②師:你的朗讀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情景。

4、是呀,劉老師的每一次旋轉都撞擊著同學們的心,引起同學們一陣陣激動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裡。難怪作者說(齊讀“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裡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

(2)放追飛風箏

過渡語:劉老師的一言一行都震撼著同學們的心,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誰來說說又有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1、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細節。 8自然段

(1)劉老師在春暖花開的之時放起親手製作的風箏,可見劉老師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愛好。

(2)“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風箏。”體會到劉老師的心靈手巧 熱愛生活 樂觀。(他能扎出這麼精妙的風箏,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3)“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引導從“決不肯”來體會。指導讀出劉老師的堅強不屈。)

(這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的劉老師)

(4) “他總是手持線拐??在風中翱翔盤旋。”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6

【教材分析】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麗的感情。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親情的豐富和多樣,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風箏》寫作者童年時,在自己的偏見和無知支配下,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自責,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弟弟的伶愛,洋溢著人情美。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文章,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多樣的主題:兒童教育,批評封建教育思想,親情,自我解剖等。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新課標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們不要以一箇中心思想去框死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多角度去解讀文章。《風箏》一文難點很多,需要學生字斟句酌的基礎上,反覆探究方能理解文章,這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教材。課標把語文定性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風箏》筆觸細膩,情感悽婉,可用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藉以體現人文教育觀。

【學情分析】

親情血濃於水。我們也把兄弟稱為“手足”。而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無兄弟情同手足的情感體驗。加之,他們年紀小,涉世未深,不懂情為何物,讀了文章難起波瀾,難以產生共鳴,有的學生只能體驗溫馨和美的親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很難兼顧。新課標則剛剛試行,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還不能應用自如,特別是農村學生傳統思想定勢根深蒂固,反映在學習上自主性不強,探究能力差,不善質疑。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遵循三個難度的要求、我將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積累字詞。

2、培養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質疑──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瞭解兒童的教學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兄弟手足的親情,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教法和學法】

1、我準備採用總體教學法,問題導引法,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

傳統語文教學把一篇美文活生生地肢解得支離破碎,甚至曲解,誤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新課標7~9年級教學要求: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整體感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因此,我採用整體教學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分層教學法是因材施教的一個體現,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水平出發設計一系列問題,導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最終完成對文章的理解。通過以上分析。我的總體教學思路是從質疑開始,要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要鼓勵質疑問題,再進行合作探究,過程可分為三步走:從整體──區域性──整體,聽讀──朗讀──精讀,從預習──合作探究。

2、學法:

教學是師與生的雙邊互動,是平等的對話,我遵循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為主線,合作探究是關鍵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⑴ 主閱讀,教學中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的閱讀,要求學生在反覆的讀中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⑵ 互動合作探究(討論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應該平等、融洽地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探究議題,並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⑶ 聯絡生活法,語文教學應根植於現實生活,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悟來閱讀本文。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六個階段)

一、課前預習

1、查資料,瞭解魯迅其人其作。

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利用工具書落實生字詞的音義。

此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利用和檢索各種工具書。

二、揭題

大螢幕展示“風箏”圖片,說說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配樂朗讀,整體感知: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你聽了有那些感受?(此過程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通過朗讀、合作探究

過度質疑:風箏是春天的信使,看見風箏人知常情是愉悅,而我為什麼感到驚異和悲哀?請同學自讀課文從中尋求答案。大螢幕出示思考題:

1、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2、弟弟喜歡風箏嗎?找出依據,他為什麼沒有反抗?

3、事隔多年,魯尋訊怎樣看待此事?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三個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就完成了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整體感知。

教學小結:

作為兄長的“我”,小時候放風箏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所做的遊戲,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他的嚴格要求。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對弟弟進行精神虐殺。魯迅對自己的行為是深深的自責。不因當年自己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樣的沉重。可見他嚴於律己,敢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過渡:這篇課文難點教多,需要同學們多角度理解,只有多角度理解才能感悟文章的深刻的內涵,獲得思想的啟迪。

請同學把課前準備的疑難問題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並針對這些問題反覆朗讀課文。四人一小組合作研討。

課件展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當我看到關於討論兒童行為的書,為什麼是一種“不幸”?

3、當我看到兄弟驚異的笑著說,為什麼我不是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4、為什麼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5、怎樣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教師引導:第一題:比較北京與故鄉放風箏的令。

第二題:聯絡“懲罰”一詞。

第四題:無法補過

第五題:不僅說天氣還說內心深處的悲哀。

此環節是文章的重難點的突破口,老師要認真引導,學生要反覆探究。

四、密切聯絡生活: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每一小組可選一題目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1、如果你的弟弟,你會採取這種方法嗎?

2、如果說你是弟弟你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3、你認為哥哥愛弟弟嗎?

4、你對孩子玩玩具有何看法?

此環節的設計是體現新課程的人文教育觀,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加深感悟

學生自選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反覆朗讀,進一步深刻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並用一小段文字對文章進行總結。

教師鼓勵並總結:《風箏》不僅表現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會有很大的收穫。通過學習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這些感悟和收穫都能指導你們的學習和生活,讓你們感情更真摯、純真,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延伸,比較閱讀

閱讀《滿天的風箏》,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蘊含的感情有何不同。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7

一、教材說明: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裡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隻只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起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雲端。

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飛天空的風箏……”

三十多年過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讀完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劉老師所深深的感動。《理想的風箏》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作者以學生的語氣,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一位殘疾老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祖國、愛學生,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學習文中運用各方面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表達方法。

為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①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5個生字,瞭解課文主要內容;②過程和方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課文的敘述順序及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③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瞭解課文通過哪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二、教法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理想的風箏》一課,感情豐富細膩,文字簡潔明快,易於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略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字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學程預設:分享精彩人生,叩響學生靈魂深處的感動

(一)故事匯入,激情鋪墊.

課前老師介紹聾啞舞蹈演員邰麗華的事蹟,並展示《雀之靈》、《千手觀音》等舞臺劇照,適時配以音樂渲染情境。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調匯入:邰麗華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實現了生命的價值。有一位年過半百的特殊的教師,用自己的行動締造出生命的尊嚴,演繹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讓我們一起去分享這份堅定執著的生命歷程。教師相機揭題板書:理想的風箏

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鋪墊,更容易讓學生從生活世界走向文字世界,滋生出對學習內容的期待,揭題板書水到渠成。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課前,已經要求學生讀熟課文,此時老師通過言語誘發:看到一張張充滿自信的笑臉,可以肯定,你們一定進行了認真預習。現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主人公的特殊之處呢?

瞭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師又順勢丟擲這一問題:這篇文章又是通過哪些事情來表現這位特殊的劉老師的呢?這一環節,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反饋,也是對下一環節學習的自然匯入,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學生讀出文中有關句子,考察學生生字詞掌握情況,讓學生明確本文寫的是一位左腿殘疾的老師,作者是從課上上課和課下放風箏兩個方面來寫的。幫助他們把握課文的主體內容,從感情上對劉老師有個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

1、自讀自悟,點滴傾吐。

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的老師,他的記憶中深烙上了老師的印象,;我們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殘志堅的老師,心中激盪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劉老師的生活鏡頭,去感悟劉老師的人格魅力。

在學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讀書之後,將個人的體悟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體現“導”的價值,跟隨學生的發現去牽引指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引領學生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讀體會朗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並適時板書:課上慷慨陳詞,跳躍旋轉,和藹可親;課下放風箏:稚氣純樸,生氣勃勃、頑強樂觀。不知不覺中走進劉老師的精神世界。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2、厲練語言,真情告白

教師創設情境:在同學們的點滴傾吐中,平易近人的劉老師正拄著他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奔走、跳躍、旋轉,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劉老師說些什麼呢?

這一情境的設定,將讓學生一吐為快。可以肯定,學生有了課文文字的依託,有了心靈的震撼,傾吐的將是劉老師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飛的將是理想的風箏。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在此不講自明,本課教學難點也將迎刃而解。

3、有情賞讀,砥礪人格

導語: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進了劉老師,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就讓我們把心中的感受讀出來吧!你想讀什麼地方就讀什麼地方,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賞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四)梳理全文,情感昇華

1、質疑激思,自主發現。

此處,教師安排一個質疑環節:“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學到這,同學們,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在學生的質疑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疏理,把問題指向學習寫作方法的切入點:課文開頭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情景?為什麼看到這種情景,作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和他的風箏?作者為什麼要選取對工作和對生活兩方面的事件來表現劉老師的精神貌?它們之間有何聯絡?在小組合作探究之後,學生便會發現:表面上看,劉老師是個愛放風箏、性格開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僅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個健康者更有活力。將工作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現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種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

2、詩文薦賞,昇華情感。

課巳近尾聲,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散文詩《理想的風箏》,和著曼妙的音樂,與學生一起低呤淺唱:“天,瓦藍,瓦藍,理想的風箏隨風飄蕩,每一個風箏都寄託著一個夢想,飛向理想的天堂……”。有了這樣的氛圍,有了這樣的基調,孩子們就能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課堂上,此時的課堂一定是一個智慧飛揚,情韻生輝的和諧境界。

結束語:

“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所示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作為劉老師的學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樣,我也願意把這種幸福傳遞給我的學生。教學的程序其實就是師生共同分享精神財富的過程,在分享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樂,交流的愉悅,成長的幸福。

朋友,讓我們在心靈裡點亮幸福的燈盞,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實踐幸福的課堂,去譜寫理想的樂章。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22、理想的風箏》第二課時。下面我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八個反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重點語句感悟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2、體會“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劉老師對工作、對生活的愛與追求,體會作者對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說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重點語句,感受劉老師對工作、生活強烈的愛與追求,體會作者的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理想的風箏”的含義,從而理解題目為什麼叫“理想的風箏”。

四、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根據閱讀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2、學法: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詞語組讀,構建課文內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讀下面每組詞語,聯絡課文想一想,每組詞語使你想到文章中劉老師什麼樣的故事?

女媧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丟了腿

旋轉跳躍 撐 離 急速一轉

手持線拐 翩翩起舞 扶搖直上 翱翔盤旋

撒脫 蹦跳 氣喘吁吁 得以滿足

2、總結:笑談腿疾 上課板書 放飛風箏

<二>、學習事件,體驗人物豐富情感,感受細膩描寫之妙

1、笑談腿殘

(1) 過渡:我們知道,劉老師是一個殘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殘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會有什麼表現?(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劉老師卻笑著把自己的缺陷拿出來開玩笑,他是怎麼說的呢?請同學來讀一讀。

(2) 思考:你覺得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樂觀幽默)

(3)問:那麼同學們聽後,情感發生了什麼變化?指名說說同學們的感情變化。

情感體驗:教室裡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心裡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情感,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呢?

A、“酸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找出幾個近義詞(心酸、難受、傷心)

B、一個沒有左腿,身體殘缺的人,多麼叫人心痛啊。那麼又是什麼讓同學們尊敬呢?(劉老師堅強、樂觀的精神)

多麼微妙的感情變化呀,請同學們帶著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讀一讀這段話。

2、上課板書

(1)、指名讀第5自然段,哪些細節之處打動你?

(2)、細讀第二句,為了寫劉老師板書,作者具體寫了他哪幾個動作?學生圈出動作的詞語,(扣住“撐地” “離地” “急速” 三次“轉”等詞語感悟),為了一次板書,劉老師竟要做上這麼多艱難的動作,你體會到什麼?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你又體會到什麼?

(3)有感情地朗讀: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轉一次,就引起同學們一陣激動的心跳。這樣的旋轉凝聚著劉老師頑強的意志,這是多麼令人難忘的旋轉呀!這一次次的旋轉就是動人心絃,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喚——“劉老師啊,您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放飛風箏

(1)、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上課時的劉老師,那課後的劉老師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6至9自然段,說說作者主要回憶了劉老師放風箏時的哪兩個情景?(放風箏、追風箏)

(2)、 品悟句子,體會劉老師熱愛生活,挑戰困難的精神。

A、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和我一樣的少年。

B、他笑著,叫著,拄著柺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

(3)、小結:劉老師雖然身體是殘疾的,但劉老師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失去樂趣,他不但親手放風箏,既享受著風箏飛上藍天時的快樂,又享受戰勝困難成功的喜悅,從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的朗讀第8、9自然段。

(5)從劉老師放風箏的表現中我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愛與追求是那樣的強烈。相對於劉老師,作為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4、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 理解:“理想的風箏”指的什麼?

劉老師在學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種子,升騰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希 望劉老師的風箏也能播散在同學們的心間。

<三>、提升感悟

1、雖然已經近30年沒見到劉老師了,可這麼優秀的老師又怎能不讓人思念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帶著對劉老師的思念讀課文中最後一段吧。 2、在文中找出讓你感動的句子並說說令你感動的理由。

<四>、作業小練筆

如果讓你在劉老師的風箏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麼?

七、說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笑談腿疾 樂觀幽默

上課板書 頑強執著

放飛風箏 熱愛生活

八、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劉老師的三件事情我主線,詳細學習笑談腿疾。上課板書、放飛風箏則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自學,去領悟劉老師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重點詞語讓學生進行理解,有利於學生深刻的體會劉老師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9

在語文學科中,詞句解讀是學生髮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情感體驗,達到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的手段;還是指導學生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並在自己的習作中學會準確生動地表達的通道。怎樣在教學中藝術地啟發和引領學生進行詞句解讀,是我們六年段在此次關於教學藝術方面的小課題。

這次我們選擇的課文《理想的風箏》是第七單元“師恩難忘”的第二篇課文。記得以前讀這篇課文時,總讓我想起兩句詩,一句是:“我的心想要去飛翔,雙腳卻踩著大地。”一句是:“我腳踏大地,我的心在飛翔。”這篇課文的人物詮釋後者。課文塑造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熱愛與執著的追求,他甚至比一個正常人更有活力。而做為一個老師,他最成功之處不是在於教給學生多少知識,雖然他的歷史課為的作者蘇叔陽在大學時選擇歷史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有很大的關聯,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對作者的影響是深遠的。之所以起名為《理想的風箏》也與此有關。

這篇課文是一篇相當長的課文,有1200多字,三個課時完成教學全部的教學任務。要求長文短教,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這節郭老師上的是第二課時的一部分。

一、中心句子的選擇的藝術——找準一個點,拉出一條線,畫一個圓

選哪天個句子作為這節課的主線呢?這個句子必須能體現的主旨,又能為學生在這節課抓住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有切實的幫助的。在選擇這節課上能提綱挈領的句子時,我們也考慮了很多。有三個句子先後進入了視線。第一句是:“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這個句子更多的關注在於這根圓木棍象徵的精神在劉老師生命中的重要性,作為第二課時,特別是做為“師恩難忘”這樣的單元主題,我們覺得更多地可以關注一個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所以我們放棄了它。第二個句子是:“劉老師啊,您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這個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我們認為這個句子理解起來並不難,對於六年級長文短教的課文,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句子、內容,老師可以選擇略講,甚至不講。最後我們選擇的句子是:“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裡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因為這個句子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也最能體現劉老師放飛的不單是自己生命的風箏,更是一個個學生生命裡的風箏,照應課題,突出主旨。

其他句子的選擇我們也以中心為根據,不過到了六年級,學生在讀課文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課上也關注了學生的選擇。另外,老師們會發現,這節課我們並沒有把課文這幾個段落的每一個句子全員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基於上面的考慮。

二、句子解讀的方法指導藝術——品讀詞句,讀到文字背後去,觸控的靈魂

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細節生動細膩,這些句子是學生理解文字的最佳抓手,以它們為憑藉,可以帶領學生一步步地步入學習的佳境。在這節課上我們設計了多種解讀的方法,有情境創設法,如寫板書的細節描寫的學習,創設了三次劉老師寫板書的情境,讓學生借用誦讀來體會劉老師寫板書的艱難,感受每次的旋轉跳躍是怎樣地激動著他的學生的心,讓學生在情景交融的課堂情境裡,感同身受地理解課文。有追問法,“撐”這一動詞,郭老師問學生:“撐著劉老師的只是這根圓木棍麼?還有什麼?”,“抓住了線繩”這個“抓”,劉老師僅僅是抓住線繩嗎?他還抓住了什麼?這樣的窮追猛打,可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理解詞句及要表達的中心;品賞詞語法,相信本節課“漾”、“終於”、“轉”等字的'學習給大家留下不少印象吧,在這樣的字詞間停駐腳步,在課文的文句中欣賞準確生動的語言,在語言創造的意境裡為主人公喝彩。想象法,上課時,結合作者生平教學“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裡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這句話讓孩子們具化想像“行走”“微笑”,切實地理解劉老師對蘇叔陽的影響,劉老師放風箏,喊“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的情境想像,這些環節的處理,就是為了用孩子們的想象補足課文的空白,發展語言及想象力。郭老師聲情並茂的課堂語言也是課文語言的另一補充,使整節課處在魅力四射的語文磁場中。這些設計與實施引領學生由詞到句到景到情到思,一步步地實現教學的目的。同時這些解讀方法的的應用及授與,不但讓學生理解課文,更是讓他們掌握方法,為進入第四學段的學習做好“漁”的準備。

三、句子解讀的層次安排藝術

一節好的課,應該像爬山,創設一個螺旋形上升的梯度,不斷讓前面的好風景成為學生的期待,才能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最佳;也應該像渡大河,有波瀾起伏,有跌宕波頂,才不至於讓學生覺得體驗單調,而是充滿激情。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梯度呢?我們將蘇叔陽的生平資料引入課堂,這個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平凡的,我們發現在很多的抗癌網站上也經常拿他做宣傳,他的影視劇本和其他文學作品非常多,而且場面都很壯觀,是一個很大氣的人。這樣的一個人的人生與劉老師的影響應該是分不開的,於是在課上讓他的人生起伏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條大河;又將他的人生閱歷與劉老師的“風箏”緊緊聯合,交錯上升,而兩個人的生命也像翱翔藍天的風箏,相依相偎,而孩子就站在高山之巔欣賞這兩個生命合奏的雄壯的交響曲。最後很自然地呼喚出“劉老師啊,您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這既是蘇叔陽對劉老師的呼喚,也是課堂上每個個體生命對偉大的生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的呼喚吧。

一節30分鐘的語文課,不可能全面的體現我們的教學藝術的方方面面,而這10分鐘,我也不可能盡述這節課涵蓋的教學藝術,但一個小小的課題研究,讓我們有所得,而且是切實地所得,已是足夠。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S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6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講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從劉老師的言行中收到薰陶與教育。

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三、說重點與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

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根據閱讀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議論與抒情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

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 課件。

2. 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瞭解劉老師上課的情景。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7—12自然段,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頑強執著的精神,以及作者對劉老師的情感。瞭解文章的寫作方法,揭示課題含義。

(一)複習舊課,談話匯入

1.作者回憶了劉老師上課的情景,分別是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來描述?

2.從這些典型事例中,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劉老師?

(二)繼續學文,瞭解放風箏的情景

默讀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麼打動你。

(三)議論抒情,體會“我”情感

1.自由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麼?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們,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四)小結

1.討論: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境界以及表達自己對劉老師的情感?

(1)通過幾件典型事例,描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通過細緻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人物,表達情感。

(2)文章開頭借春天那萬物復甦、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來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戰勝了嚴寒,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劉老師恰似春天,他頑強而樂觀地抗爭命運,挑戰困難,懷著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譜寫著動人的生命樂章。他的腿雖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卻一直在飛翔。

(三)議論抒情,體會“我”情感

1.自由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麼?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們,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四)小結

1.討論: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境界以及表達自己對劉老師的情感?

(1)通過幾件典型事例,描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通過細緻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人物,表達情感。

(2)文章開頭借春天那萬物復甦、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來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戰勝了嚴寒,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劉老師恰似春天,他頑強而樂觀地抗爭命運,挑戰困難,懷著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譜寫著動人的生命樂章。他的腿雖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卻一直在飛翔。

(五)作業

七、說作業安排:

寫一個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兩種修辭手法。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師恩難忘”。

單元目標是:在閱讀本組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陶冶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同時繼續培養速讀能力。

單元學習目標:學會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認知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三、說重點與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二>學法: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揭題之後,設定懸念.

2、簡介作者

二、自瀆課文整體感知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抽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1)品讀第一自然段(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裡的風箏勾起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讀文,瞭解劉老師,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一是劉老師上課,講他上課生動而富有激情,體現他對祖國深深的愛。二是;講他課下放風箏,講他講他放風箏時表現出像孩子一樣的歡快和稚氣,體現他對生活質樸,強烈的`愛與追求。

(3)課上講課,課下放風箏都體現了劉老師雖然是個殘疾人,但對生活充滿了愛,對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四.拓展練習

1.按要求完成填空練習:課件出示

劉老師個子(? ?? ?? ???),(? ?? ???)的臉上有一雙(? ?? ???)的眼睛,一頭(? ?? ?? ? )的頭髮,跟襯出他的(? ?? ???)。

你怎麼理解“理想的風箏” 含義

五.作業:人物外貌片段描寫。

? ?板書設計

? ?? ?? ?? ?? ?? ?? ?? ?? ?? ?? ? 談腿疾? ???樂觀

22.理想的風箏? ?? ? 寫板書? ???堅強

? ?? ?? ?? ?? ?? ?? ?? ?? ?? ?? ? 放風箏? ???對生活的熱愛

理想的風箏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本單元的主題是“師恩難忘”。

2.單元目標是:在閱讀本組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陶冶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同時繼續培養速讀能力。

3.單元學習目標:學會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

4.教材分析: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表現了作者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採用倒敘的寫法,觸景生情,回憶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文章語言生動,飽含深情。 718;805;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於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並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之間的聯絡,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因課文較長,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805;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係。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討論解決。

3.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薰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4.學習作者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從作者含蓄的敘述中,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熱愛生活,頑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自學引導。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揭題之後,設定懸念.

2、簡介作者

二、自瀆課文整體感知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抽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1)品讀第一段(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裡的風箏勾起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指導讀出作者對春天美好景色的喜愛,引導找出這段所用的修辭手法,說出用擬人手法的好處。指導“連翹花”的“翹”的讀音,簡介連翹花。說出“倘若”的近義詞。

(2).讀文,瞭解課文哪幾自然段主要講了劉老師?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讀文後小組討論,指名交流。(一是劉老師上課,講他上課生動而富有激情,體現他對祖國深深的愛。二是;講他課下放風箏,講他講他放風箏時表現出像孩子一樣的歡快和稚氣,體現他對生活質樸,強烈的愛與追求。)

(3)試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生動的地方,讀一讀,談談你的.感受。

四.拓展練習

1.出示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寫劉老師外貌的句子,討論練習找出人物的特點。

2.仿照這段細節描寫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的外貌,交流。

五總結

五.作業:仿照第9自然段寫一個人語言,動作,神態。

板書設計 22.理想的風箏

(1——3 )引起回憶

(4——9) 上課 談腿疾 寫板書

下課 放風箏

(10——11) 深深的思念

設計意圖: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找到了一個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生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充分利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使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課文講了劉老師哪幾件典型事例,由於抓住了教與學的結合點,學生就能深入淺出地閱讀文字內容,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劉老師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鳴。

在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時我用了四個問題。不難發現這是一組分解難點又逐步靠近並解決難點的問題。給了學生臺階,又順應著整堂課的理解,顯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讓學生理解了“理想的風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