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化石吟》說課稿 8篇

說課稿1.5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石吟》說課稿 ,歡迎大家分享。

《化石吟》說課稿 8篇

《化石吟》說課稿 1

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的人類的偉大。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如魚類進化、鳥類祖先、兩棲類祖先、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覆朗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節奏韻律之美。科學詩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這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此激發學生愛科學文學的熱情。

本節課我要完成如下幾個目標 :

(1)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教學重點,本文教學重點是: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重點研討、質疑釋疑、拓展延伸、 小結、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1、匯入新課。

導語如下:大家聽說過“滄海桑田”這個詞嗎?這個詞什麼意思呀?晉代葛洪《神仙傳 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2、整體感知。

在進行整體感知的時候我先出示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投影顯示),然後範讀課文(或用錄音帶)。學生聽讀時要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2)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課文內容,特別講解詩歌的幾個層次,理清詩歌結構。

因為這首詩歌比較長,學生在整體把握的時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在講解這一部分的時候。要進行分層。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暇思的內容;第七節為第三層,迴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響應。

最後讓學生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特點。

3、重點研討。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把握文章主旨,在進行重點研討的時候,我設計了這麼幾個問題:

(1)“你能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然後組織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為單位起來發言。(其他的小組成員可以做補充發言),可能學生的回答不會很完善,這時教師就要適當提醒,幫其完善。

4、質疑釋疑。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學生討論的方式。四人一組進行探討,將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可以採用記者招待會的方式)。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5、拓展延伸。

以“交流會”方式,讓學生將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化石的圖片、光碟、書籍等內容展示給大家,互相交流。通過這個環節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關於化石的資訊,有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

6、小結、佈置作業。

《化石吟》說課稿 2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情詩,通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第四單元的主題——科學,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有感情的誦讀課,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3、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木魚石的傳說》,在歌中有一句歌詞,“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就這句歌詞提出疑問:“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學生明確:石頭雖然沒有生命,但在特定的歷史、特徵、環境下,也會儲存和傳遞一些資訊,留給後人去研究。這就是會唱歌的內涵。通過這一階段探索性的討論,使學生對課文中“化石也能說話”這一問題找到一個答案,為學生本詩打下思想基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和幻燈機展示一幅化石圖片,讓學生對化石的特徵和形成過程有更分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新課講學:

在這一環節中,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重點句析。學生朗讀課文後,教師可提出問題:“在這首詩中,你認為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句詩?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以這種形式,通過討論、分析、朗讀、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對文中的重點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為後面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思想內容的理解打好基礎。

第二步是整體把握,結構分析,內容解剖,從三個方面入手: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2)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3)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要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化石吟》說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2、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3、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情感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四、學法指導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

五、課前準備

1、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六、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1、匯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教師指導閱讀:

3、問題討論:

Ⅰ整體把握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例: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Ⅱ結構分析

②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Ⅲ內容解剖

③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4、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5、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

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

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6、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麵前,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7、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化石吟》說課稿 4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二關於教法: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詢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五、教學程式:

一)提前佈置好預習: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 1-2節 :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迴應

《化石吟》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化石吟》是一首以科學為題材的抒情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的人類的偉大。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如魚類進化、鳥類祖先、兩棲類祖先、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覆朗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節奏韻律之美。科學詩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這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此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設定

1、認知領域目標

①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②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③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

2、能力情感領域目標

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確定的理由和根據]

本課是一首以科學為題材的抒情詩,所以本課的教學,既要通過詩歌來讓學生了解奇幻如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要把握住語文學科的特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科學”,故將本課的能力情感領域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2、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重難點確定的根據]

在關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我們不能把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教學中必須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故以認知領域目標③為重點。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僅限在語文學習的小圈子裡,也是不可取的。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既學到有關詩的知識,又瞭解了自然科學知識。

[重難點突破設想]

激發學生多感官感受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故在研討重難點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反覆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師作出適當的評價,通過朗讀激發情感,通過朗讀、討論使學生理解深刻,

四、教學建議

1、擬用一課時完成教學。

2、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3、聯想想像法。詩歌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聯絡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理解詩中所寫內容,激發探究生物進化的興趣。

4、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圓合的結構美。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法實施的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所以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學法與要求

1、課前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詢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朗讀詩歌的時候要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學法指導的目的]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性質的界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結合詩歌抒情性強的特點。同時體現“四合一”學法指導要明確具體“做什麼”“怎樣做”等預習及閱讀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有“法”可依。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化石吟》說課稿的全部內容,如果對您有幫助,希望您繼續關注語文網。

《化石吟》說課稿 6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 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 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詢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教學程式】

一、提前佈置好預習

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詩歌朗讀

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分組討論

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 1~2節: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迴應

《化石吟》說課稿 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與科學知識有關,學習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化石吟》是以詩歌的形式,讚美了化石對於人類認識古代生命的作用,目的是啟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因此,在本詩的學習中,除了詩歌知識的學習,還必需瞭解化石的有關知識作為背景,才能較深刻地理解化石對於生物進化論的貢獻以及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要靠教師補充和引導。

三、教學方法:

1、預習背景知識的方法。教師提供化石與進化論方面的知識材料給學生預習,使學生對化石的感受能夠豐富起來,側重點是理解化石說明了生命演變的事實,證明了生物進化的真理。在此基礎上理解作者讚美化石的感情,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祕的興趣。

2、擬採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出示遠古動植物化石的相關圖片和播放有關遠古時代恐龍的科學幻想片(《侏羅紀公園》)。(這個做法能積累理解本詩第3節、第6節的知識背景)。

3、對比法。引入學生學過的《石灰吟》和本詩對比,同是讚頌詩,但讚頌的側重點卻不同。

4、朗讀法。本詩與第6課《理想》一樣,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化石的外表特徵,如“冰冷的骸骨”,“肉體腐朽”,“黑色的軀殼”,“臉上道道皺紋”等。同時在朗讀中理解本詩的押韻、設問、擬人等特點。

5、拓展延伸法:閱讀本冊教材第166~167頁“進化論和神創論的激烈爭論”,請利用學過的或查詢的化石資料,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辯護,寫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學過程:

1、課前印發教師收集的“化石簡介”的資料,學生自由閱讀。

2、課堂提問,就同學們所看資料,回答:a、什麼是化石?b、化石是怎麼形成的?c、化石分為哪幾類?d、科學家是怎樣研究化石的?e、化石說明了什麼真理?

3、請一個同學背誦《石灰吟》,另一個同學朗讀《化石吟》,思考這兩首詩歌的異同點。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兩首詩歌都是讚美詩歌,但前者主要是詠誦石灰的堅貞的精神,目的是用來象徵一種人;本課則是讚美化石講述了令人驚訝的“神話”,是讚美化石本身,讚美它講述了生命演化的故事,讚美它證明了生命進化的真理。

4、多媒體播放化石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齊讀詩歌,談談同學們對詩歌中描繪的化石形象做一個對比,增強對“冰冷的骸骨”,“肉體腐朽”,“黑色的軀殼”,“臉上道道皺紋”的理解。

5、同學們對圖片上的化石形象也許有點失望,這樣的化石怎麼就“講述了奇幻的神話”呢?播放《侏羅紀公園》中的凶猛的恐龍和原始森林片段5分鐘。接下來請同學朗讀詩歌的第6小節,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由衷讚美。(即“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6、再次朗讀詩歌,分析詩歌的寫作上的特點。結構分為3個層次,1、2小節設問,第7小節回答,形成首尾照應。中間3、4、5、6小節寫化石對回答了真理,它的珍貴和證明了生命的不停息的事實。並歸結到對大自然的由衷讚美。再分析一下擬人手法的使用好處及本詩押韻上口的特點。

7、小結作者讚美化石的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化石儲存了遠古生命的資訊,使人類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從相信上帝、相信造物主到相信科學的進化論,這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這裡就有化石的功勞。

8、作業設計:閱讀本冊教材第166~167頁“進化論和神創論的激烈爭論”,請利用學過的或查詢的化石資料,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辯護,寫出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師批改作業後,選擇一部分好的在教室牆壁上張貼,供學生們交流。

附錄學生預習資料:

化石簡介

1、什麼是化石?

儲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簡單的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就稱為化石

2、形成條件: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地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型別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儲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大概動物柔軟部分的化石得以儲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在這兩個地區的凍原上發現的大量的凍結的多毛的猛獁遺體——一種絕滅的象。這些巨獸有的已被埋藏達25000年。當凍土融解,猛獁的遺體就暴露出來。也有些屍體儲存得很不好,當它們暴露出來時,其肉被狗吃了,其長牙被象牙商倒賣。猛獁象的毛皮現在在很多博物館展覽,有的把猛獁象的肉體或肌肉放在乙醇中儲存。

生物變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尋常的一種方式就是在琥珀中儲存。古代的昆蟲可被某些針葉樹分泌出的粘樹膠所捕獲。當松脂硬結後並進一步變成琥珀,昆蟲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蟲和蜘蛛被儲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顯微鏡下研究它的細毛和肌肉組織。

雖然生物體的軟組織的儲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化石,但這種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對罕見的。古生物學家更經常地是研究儲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3.化石分類:

遺體化石:遺體被埋藏並在一定條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遺物化石:生物的排洩物(糞化石、卵化石)及人類使用過的工具形成的化石。

遺蹟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脫水後的碳痕及足跡等化石。

4.化石與生物的進化

生物進化的順序和意義:

(1)越是古老的地層(深層)裡化石生物越簡單、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層(淺層)裡化石生物越複雜、越高階。

(2)意義:動植物化石是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

化石在地層按一定順序出現的事實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說明了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它反映了生物進化的順序是:簡單→複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化石吟》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 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2、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3、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情感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四、 學法指導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

五、課前準備

1、 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 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六、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1、 匯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教師指導閱讀:

3、問題討論

Ⅰ整體把握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例: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Ⅱ結構分析

②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Ⅲ內容解剖

③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4、 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5 、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

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

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6、 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麵前,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7、 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