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

說課稿2.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1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的限度》,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課時。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本節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確定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也是深入認識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程序的入門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1.本節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安排在 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和總結之後,為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2)通過化學史實(鍊鐵高爐尾氣之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慾,為學生學習本節知識鋪設了心理橋樑

(3)經過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分析推進,逐步形成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體現了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

(4)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實踐性。

(5)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沒有從原理、定義的高度予以重點討論,體現了大眾教育的思想,併為選修教材的學習留有充足的空間.

2.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旨在由淺入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實驗中抽象出有關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個由巨集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複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動態平衡的觀點,讓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過程是:

3.教材處理(基於以上設想,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

(1)引入學生分組實驗,通過對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的實驗設計和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從而認識並相信可逆反應的存在。

(2)通過動畫模擬,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可逆反應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3)以學生實驗為媒介,通過對溶解平衡狀態的分析討論,類比匯入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學習。

(4)將科學史話放到本節最後,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機會,從而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在知識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本部分知識的積極性,為選修教材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

(6)通過階梯式的習題設定,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梳理知識脈絡,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前面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的學習和探究為本節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

2.本節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在此之前缺乏類似的學習經驗和探究經歷

三.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和手段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

(3)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並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n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n教學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和外部特徵。

n教學方法:科學探究(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相結合);思考與交流。

n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動畫模擬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發現、探索問題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關係進行反應的,那麼,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是否能真正按相應的計量關係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與Na2SO4的反應為例,應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學生思維,並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填寫表格。培養其動手能力,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並自主發現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激起其進一步探究的意識。

實驗步驟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後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置於另一隻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1mol/L Na2CO3溶液

實驗現象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列出你對問題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題目

那麼什麼是可逆反應呢?學生可輕而易舉地給出概念。為加深學生對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我在此處加入了動畫模擬。接著通過問題設定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內化其對可逆反應的認識。

並以此為契機,提出新的探究題目:根據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可逆反應具有哪些特徵?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可逆反應的四個特徵。

(三)問題引導 、 類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實驗可知Ca2+與SO42-反應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時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時,溶液處於何種狀態?該狀態有何特徵?

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此條件下溶解量達到了溶解限度,CaSO4達到了沉澱溶解平衡狀態。

此時及時提出問題:那麼化學反應中是否也同樣存在化學反應限度和平衡狀態呢?

通過這樣的類比,由巨集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為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考空間。

接著,趁熱打鐵,以學生較熟悉的可逆反應氮氣與氫氣合成氨為例,引導學生展開問題探究:

(1)當反應剛開始時,是反應物濃度大還是生成物的濃度大?

(2)當反應剛開始時,是正反應速率大還是逆反應速率大?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如何變化?

(4)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5)反應進行到什麼時間會“停止”?

(6)此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變化?

(7)給這個狀態命名?

(8)反應真的停止了嗎?

通過以上8個問題的思考討論,步步推進,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隨著揭開層層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影象、聯絡生活

那麼什麼是化學平衡狀態呢?你能否用時間——速率圖象表示其建立過程?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後。

我用大螢幕播放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時間——速率圖象,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建立過程的理解。

接著繼續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動態平衡例項?你能舉出一些嗎?

然後以對“水槽中的進出流水”的生活例項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的理解。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深入淺出,實現由微觀到巨集觀、由理性到感性的迴歸。

此時再提出:化學反應平衡狀態有哪些特徵呢?

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和師生互動得出化學平衡狀態的五個特徵。

此時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實際應用 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科學史話”。

並提出問題:高爐高度增加,為什麼CO的濃度、比例沒有發生變化?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習積極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應在給定條件下的程序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應的限度不同,那麼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實驗:NO2平衡混合氣在冷熱水中的顏色改變

並在說明影響化學平衡狀態的外界條件以後,強調指出: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中深入學習。以真正實現知識的延伸。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第2章第1節的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必修2中已經初步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從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化學反應,使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問題時,體會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本節內容將進一步理解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是對必修二中化學反應速率的延伸和總結,同時進一步介紹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本節內容也為後面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礎,對後續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介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顧完物理現象速率的示方法後,進而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後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內容由表及裡,由淺深入,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識規律。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1)學生起點能力分析:學生在高中化學必修二中已經初步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節知識難度不大。

(2)學生“生活現象”的分析:本節內容重在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學習,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接觸過很多關於化學反應速率的生活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

(3)學生“認知方式”分析:學生理解能力基本沒有問題,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式及其簡單計算

3、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知道化學反應速率是通過實驗測量的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描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重視實驗的規範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思維品質,體驗化學實驗的喜悅,培養對化學研究的興趣。

3、通過學習化學反應速率,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的化

學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難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2、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體現“教學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課本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聯絡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化學,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本節課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開展知識活動,運用實驗,層層匯入,讓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運用講授、引導、探究、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首先,展示幾幅運動的圖片,以物理現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後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六、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聯絡生活中的現象,結合高中化學必修二所學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知識,理解並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過實驗展示,觀察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國中教材中介紹過製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本節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容聯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並且採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準備採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新課:

(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於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設定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2)、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熱後混合反應不加熱混合反應

經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混合物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並且我還會講到當溫度升高10°C,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以便在以後的實驗課中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3)、根據PV=nRT,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與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即與濃度成正比。

得出結論:對於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強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化學反應速率 )說課稿,標籤:國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對於固體、液體或溶液反應,壓強改變,反應速率不變。

(4)、演示實驗: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結論:a產生大量氣泡,b產生少量氣泡。可見適當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問題:除以上四點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後,老師總結:光、超聲波、鐳射、放射線、電磁波、反應物顆粒大小、擴散速率等對反應速率的理解。

4.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通過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利用改變反應速率解決具體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解

5.課後作業:

六、說板書

1.主機板書: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副板書:演示實驗內容及反應現象。簡略其他因素。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4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說課內容是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章第二節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全新的知識,這節課通過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作綜合歸納和提升,為以後繼續學習化學平衡的學習提供知識和方法的鋪墊。本節內容以生活現象為背景,學習化學反應速率,使知識與背景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強化了知識的應用。

2、教材處理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二期課改的化學學科提出,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化學學科中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

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習慣、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注重科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統一。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注重促進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協調發展。我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本著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是注意線索清晰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探索活動更條理化、系統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學力的培養要求,注意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具體的處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識及圖片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反應速率,並以此為核心構建整個課堂教學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識源於生活,又可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了體現這種意圖,也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探討、對具體題目作總結性回顧,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3、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時這也是本節的難點所在。化學

反應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內容比較抽象,但又是學習化學平衡的基礎,因此是本節的重點,但對學生來說抽象的知識在認知和理解上都存在著困難,故它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所在。

4、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上述的總體分析和二期課改思想的指導下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性學習目標]:

(1)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2)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及其原因

[技能性學習目標]:

(1)學會控制某一變數進行對比實驗

(2)培養學生實驗技能,觀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性學習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實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協作精神

(2)通過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教學方法分析:

1、總體的教學構想及構想依據

總的教學構想是:

第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序幕,培養學生研究性學力為暗線,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研究性學力的培養。

第二,以探索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明線,將探索分為三個階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從而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鬆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

2、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匯入設計:利用日常生活的例項,讓學生首先深切體會到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從

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課改的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環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資訊收集和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針對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的現象,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實驗的探究,大膽得出結論,教師再加以點評,讓教師的認知結構迅速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整個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實驗,同時強調團隊精神。

教學結束設計:利用一道綜合討論題,讓學生充分應用現學知識進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鞏固,教育學生學以致用。

三、教學物件分析:

1、通過國中和高一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反應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實驗等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一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鞏固訓練

本節課的鞏固訓練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傳統的短期作業選用課本及習題冊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佈置給學生完成。二是讓學生做一項長期工作,即平時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現象與化學反應速率有關,如發現做好相應的記錄,應該說學生樂於這種全新的自主學習活動。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國中化學的學習,瞭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於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瞭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麼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並能用於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於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麼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

本節課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採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設情景、引導發現、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資訊→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式設計

本節雖然屬於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並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後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 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例項。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麼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絡。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示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

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麼?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象,複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採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示式:v(B)=△c(B)/t

4、單位:mol/(Ls) 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2〕濃度的影響

〔3〕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徵

3.化學平衡的標誌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選自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的第二章第二節,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就全章內容來看,既是第一節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延伸,也是第三節化學平衡的研究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處理:

○1為了加強學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邊實驗邊理論的方式,採用先理論猜想後實驗驗證的科學發現的次序,使實驗的開放性更強,方案均由學生設計。

○2為了使現象對比更明顯,增加caco3和不同濃度鹽酸反應的實驗。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的知識:

○1必修2中,學生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認識;

○2在本冊緒言中學習了碰撞理論相關知識。

2、已具備的能力:

○1學生初步具備簡單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能夠合作完成實驗探究;

○2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質疑和表達能力。

3、可能遇到困難:

○1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困惑於巨集觀現象的微觀解釋,尤其是壓強對速率的影響;

○2對實驗方案的選擇和評價,缺乏多角度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運用碰撞理論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聯絡舊知-提出問題-理論猜想-實驗驗證-現實應用”的科學發現方法來學習化學反應速率;

○2通過設計方案-動手實驗-交流討論-自評互評,掌握對比法、控制變數法、定性實驗方案選擇原則等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聯絡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化學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求實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實驗探究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選擇與評價;壓強及催化劑對化學速率的影響。

四、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直觀教具法、視訊動畫法

學習方法:探究發現法、討論交流法、對比評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動畫匯入-討論猜想-學生拼圖-深入講解-實驗探究-自評互評-應用思考

在任務驅使下,經過討論,學生拼圖思維容量很大,能帶給學生一次認知飛躍,而實驗驗證將迎來認知上的又一次飛躍,自評互評則把整堂課推向高潮,現實應用則使學生產生言猶未盡的感覺,把進一步探究留到了課後。整個過程重現了“聯絡舊知-提出問題-理論猜想-實驗驗證-現實應用”的科學發現方法。

【匯入】通過動畫演示,複習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舊知識,思考討論:

化學反應速率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總數、活化分子百分數、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有效碰撞次數之間的邏輯關係?

【任務一】碰撞理論。

請學生根據討論結果完成拼圖。

進而思考:影響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們(碰撞機率、內能、反應路徑、攪拌、接觸面積、濃度、壓強、電弧、溫度、超聲波、放射線、光輻射、強磁場、催化劑)之間的邏輯關係?組織討論並通過完成拼圖展示討論成果。

教學中預先準備好一些因素(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的動畫講解,針對學生出現問題的因素,有選擇地進行動畫演示。例如上課時,我發現很多學生對催化劑的影響不是太清楚,就播放了動畫。又針對壓強影響的多樣性,我播放了壓強的的影響,並藉助圖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啟發學生得出壓強對速率

影響的關鍵所在。

【任務二】實驗探究

任務:用實驗法探究濃度、溫度、催化劑等因素如何影響反應速率。

試劑:大理石,1mol/L鹽酸,0.01mol/LKmno4,熱水,冰水,0.1mol/LH2c2o4,0.2mol/LH2c2o4,0.1mol/L鹽酸,0.1mol/LNa2s2o3,5%H2o2,0.1mol/Lcuso4,0.1mol/Lfecl3溶液,mno2粉末

分組實驗:組織各小組“明確任務—瞭解試劑—設計方案—小組分工—進行探究—交流彙報(強調從所控制的變數、方案、依據的現象、結論、微觀解釋五個方面進行彙報)-自評互評”。如此開放的實驗設計,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往往能得到多種設計方案,教師再加以恰當引導,引發認知衝突,為實驗方案的選擇與評價提供了平臺。

例如:探究濃度影響時,有小組提出用硫代硫酸鈉和鹽酸反應,先後用0.1mol/L的鹽酸和1mol/L的鹽酸,對比生成沉澱所需的時間。

立即就有學生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兩組同時操作,更省時間,對比性也更強。

這時我對同時操作予以了肯定,並啟發學生思考:兩隻試管現象差異大嗎?對比真的很明顯嗎?從節約時間和現象對比考慮,還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案?

這時有人提出,他們小組選擇用大理石和濃度不同的鹽酸反應,控制的變數也是鹽酸的濃度。

又有小組又提出質疑:變數唯一嗎?如何控制兩組實驗大理石顆粒大小一致?應該選用Kmno4和H2c2o4……

有小組反駁:Kmno4和H2c2o4反應速率太慢,浪費時間,現象對比也不如大理石和鹽酸的明顯……

這樣,學生在爭辯中,掌握了知識的同時,收穫了對比法、控制變數法和定性實驗方案選擇等科學方法。

【練習】設定目的:第一題針對實驗結論,第二題針對碰撞理論,第三題節選自今年新課標大學聯考題,檢驗學生對控制變數法的理解。

【結課】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體會。

以當地景觀本溪水洞結課,有關人士建議限制日遊客數量的原因何在?速率的影響因素在生產生活中還有那些重要應用?作為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