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1.7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與目標:

1、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記敘文。“我”在公園觀賞荷花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出了荷花的丰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依據文字性質及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本堂課我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過程與意圖: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激發動機中——入情

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隻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麵。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為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葉聖陶先生在看過荷花後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後請學生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如此激情的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將教材中的插圖製成課件進行展示,並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荷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裡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它們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麼?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後三句: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麼喜歡?並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麼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試著背誦。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彙的積累和內化。

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教師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藉助想象展開和語言媒介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啟用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讀正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內心的情感。

學生略讀第一自然段,知道這一段寫了荷花的清香後。我安排配樂朗讀前三段來結束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反思:

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說兒童的情感有時會比成年人的更豐富。因此這節課我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逐步將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了追求美好,熱愛生活。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水上飛機》是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向學生展現了科技新成果。

全文共8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後想去問個究竟。第二至七自然段,寫小海鷗通過與水上飛機交談,瞭解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主要用途。第八自然段,寫水上飛機聽到警報後立即前往救援遇險船隻。

課文故事性強,情景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按照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瞭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為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主要完成認知目標。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而全課的重難點也就在於第二課時所要完成的目標上,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說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結合教材本身特點,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識。

三.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在國小生面前,枯燥的講解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以讀代講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通過“誰來噹噹吃驚的小海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的語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途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燃。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識。

另外,我還輔以直觀教學法,談話法等多種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四.說學法

(1)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揭題後,就讓學生質疑課題,如“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在整個教學中我也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

(2)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係,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評價,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學習。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鑑。

五.說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談話激趣,直觀匯入。

導語:“飛機”(板書)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們都認識它嗎?誰來說說你對飛機的印象?相機出示課前準備的飛機圖畫。師問:這些飛機都是在哪飛的呀?那你們見過“水上飛機”嗎?(板書:水上),這樣,通過談話激趣,匯入了本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水上飛機。

課一開始,我用導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接下來讓學生質疑課題:看著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明代學者陳敏章說:“學貴質疑”一開始就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課文,帶學生進入課文,從整體感知課文

2生自由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語:當你看到你從來沒見過的很奇怪的東西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它又是怎樣做的呢?

(1)指名讀1自然段,請學生評價

(2)指名讀小海鷗想的話,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

(3)全班齊讀1自然段

(4)解決什麼叫“究竟”

2、學習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採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讀出2、3、4、5自然段

(2)第五自然段:通過提問的方式解決這是一架“救護機”,它的功能是:救援海上遇難船隻(相機板書:救護機

救援遇難船隻)

(3)練習對話,指導朗讀

a同桌對話,師要求要加語氣、表情、動作。

b男女生分角色讀,師讀第六自然段

在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進行朗讀,因為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它既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發展語言,陶冶情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了三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內容不同,但都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後學寫一篇自己覺得有趣的事。《趕海》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因此它是完成後面教學任務的橋樑和鋪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們熟知的歌詞開頭,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具體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一次趕海的經歷:“趕到海邊—抓蟹—捉蝦—快樂而歸”。其中“抓蟹”,“捉蝦”是記敘的重點,具體生動,充滿趣味。結尾再次引用同樣的歌詞,從內容上說,突出的抒寫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從結構上說,照應開頭,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頗具所謂圓合之美。

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裡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是激發學生熱愛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聽說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段話。

(c)能理解課文內容

(d)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大自然的瞭解不是很多,雖說橋頭人生活在海邊,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趕海是有點遙遠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尤其是像趕海這樣的事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我把“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過文章的語言描述感受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屬於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雖掌握的知識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說教法

(一)以讀代講法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加之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字裡行間充滿了童趣,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誰來充當小作者鬧著要舅舅帶我去趕海的事?”“為什麼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麼捉拿“武將”?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非常感興趣的氛圍中自主的掌握知識。

四、說學法

(一)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本篇課文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思”感受趕海的樂趣及文章的語言美。

(二)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新時期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借鑑。

五、說教程式

教學程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幫助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也就完成本課的重點,難點。

下面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

(一)、匯入揭題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趕海》這一篇課文,那麼趕海這件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讓學生簡要說說.師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麼課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讓我們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趕海的'樂趣.(教師板書11趕海)課一開始,我通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並結合課文的圖畫,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起來了,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就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接著提問:“是什麼勾起了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鄉》)教師提醒:在朗讀時,帶上對趕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憶,朗讀時要充滿對大海故鄉的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每當……便”說明了什麼?然後用導語過度下一自然段:趕海對我來說是那麼的有趣,那麼我童年趕海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課文。

2、講讀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文中哪個詞表現了我趕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邊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板書: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接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作者趕海時的喜悅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悟趕海的樂趣,以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發動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本自然段運用恰當的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

3、講讀第三自段

這一自然段類似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在海邊“我”看到人們在幹什麼?

(2)、這些動作用什麼關聯詞語連線的?

(3)、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4)“我”又有什麼活動?

(5)、你覺得哪個場景最有趣?

(帶著問題閱讀,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合作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抓海星 捉 撈撿 捉蟹、蝦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細讀第四段,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2)、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不得不回家……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趕海的人們都帶些什麼東西回家?(學生自由發言,這樣有助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來之不易的海鮮”,迎著柔和的海風,沐浴著夕陽的餘暉,踩著軟綿綿的沙灘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三)、總結

總結在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今天,我們跟著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海了,並且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有機會我們也要親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蝦的樂趣。

(四)說板書

這一板書設計我主要板書趕海過程所看到與所做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趕海的趣事 ,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11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可貴的沉默》一課講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快樂;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的。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不但要接受愛,而且要回報愛。

(二)教學目標:

1、讀懂得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2、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四)教學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一、教學結構:質疑導向——探究體驗——深化主題——

讀寫結合。

二、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向:

愛恩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課文的題目發人深省,是教給學生提問題方法的好時機。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因為這兩幅插圖中人物神情的對比強烈,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利用課文中的泡泡“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是什麼呢?”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二)探究體驗

《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讓學生走進文字,強化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挖掘課文中可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滿足學生想象的慾望,激發學生的情感。首先品析關鍵詞句,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前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從孩子們的動作、神態中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如:異口同聲、神氣十足、興奮、-----快樂的交談。其次是結合插圖,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找出描寫此時課堂氣氛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為什麼大家都“沉默”了。對比後,孩子們感到慚愧。再次我出示課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之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段描述,讓學生讀後提出問題:“孩子們不知父母的生日為什麼還說孩子們可愛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並讓學生想象一下孩子們此時 能想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中,從內心裡產生要回報父母之愛的想法。這正是作者和我們要尋找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在探究體驗中,學生走進了文字,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抒發自己收費時的感受。

(三)深化主題

閱讀教學中,採用“對話”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生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雙方與文字對話的默契程度越深,師生之間的對話水平就 越高,課堂教學就有生機,充滿活力。在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讓學生回憶沉默前、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後,引導學生體會沉默後的熱鬧場面。師生共同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圍繞課文中的話題或由文字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在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誰?(2)老師在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就是圍繞課文中的話題、由文字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的。我想這樣的對話拉近了文字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在課堂的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我又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話題,並配上了《燭光裡的媽媽》這首歌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音樂中寫自己的心裡話,而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現了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師生與文字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感悟和體驗到了愛的真諦。使學生知道了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回報愛。這樣的對話過程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提升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昇華了學生對父母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知道了這沉默的可貴之處。

(四)讀寫結合

本課的選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一是以課程序為線索,

以師生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二是用抓住人物質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的描述來再現當時的場景。這樣的特點恰好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注重了以課文的線索為骨架,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總結板書來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並讓學生通過描寫反映對父母愛的回報的具體事例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描寫方法。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教材分析

《 山村的早晨》是一篇詩歌,描寫了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山村早晨的喜愛之情。優美、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課文的特點。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

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文章中的優美的語句。

2、讀懂課文,想象畫面,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3、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感,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 作、反覆朗讀中感受早晨的.美麗與希望,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合作探究、品讀感悟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思、議、寫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使其在樂於參與的情境中主動、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兩課時教學,如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播放課件:欣賞山村早晨)能說說你看完畫面的感受嗎?而後,引用古代詩人邵 雍 的詩自然的轉到:“那麼現代詩人蓋尚鐸筆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一句 話,拉近了孩子們與課文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引導探究,讀中感悟

1、初讀課文,質疑感知。

學貴有疑,有了“解疑”的興趣、動機,才能產生主動探究的願望,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實踐。因此,在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後,引導他們想一想:“你覺得山村的早晨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學生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從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詞“美麗、寧靜、充 滿 希望” (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這一步驟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21課《荷花》(點)。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後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點)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抒情、移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活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點)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後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汙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裡,能講出理由更好。(點)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絕招》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一專題展開。這篇課文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農村孩子有趣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於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夥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孩子們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是本單元組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終沒有忘記大樹下的尷尬,暗暗在練自己的絕招”這一語文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像並練筆小柱子是怎樣暗暗練絕招的,從中感悟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本課教學重點: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通過朗讀,將孩子們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這是使孩子們喜歡上閱讀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運用自讀、小組討論讀、自主選擇讀、扮演角色讀,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2、討論探究法,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做東進行想像寫作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蘊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感悟。

四、說學法

基於教法,學生的學法是: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說說本課的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領高超,說說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結並指出:孩子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這節課,我們就去看看幾個小夥伴的絕招。

【如此匯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趕快開啟課文,看看他們都有些什麼絕招,自由朗讀,注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再出示本課難讀詞語: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裡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並及時表揚學生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雖然向閱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以課件展示難讀詞語,幫助學生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閱讀包含學生和文字的.對話的過程,在這裡,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和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這一環節有兩個模組:

模組一:感受第一次比絕招的“趣”。

第一次比絕招時,小柱子為什麼覺得尷尬?請同學們小聲讀1-5自然段,從中找找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學生很快就會找出小夥伴們分別是怎麼比絕招的經過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一些關鍵詞,如“唯獨、鼻尖出了汗、想了想、不料、立刻、還”等詞語,聯絡生活體驗,感受其中的“趣”,知道三胖的絕招是(板書:憋氣時間長),二福的絕招是有(板書:武術專長),體會小柱子尷尬的原因,即小柱子認為自己沒有絕招太丟臉了,自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沒想到二福是技高一疇,真是太沒意思了。再出示課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的絕招練習朗讀。並讓學生誇誇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說話練習。(設計意圖:抓住文字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是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能讀出畫面是學生和文字之間有效對話的結果。)

模組二:體會第二次比絕招的“韌”

太丟人了,小柱子蔫蔫地回了家?發生了什麼呢?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吧。課件出示小柱子和奶奶對話的相關課文內容填空,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課文 自然段,並討論完成。知道小柱子聽了奶奶的話,明白了原來三胖的絕招是先天擁有的,二福的絕招是他勤學苦練的成果。(板書:先天擁有、勤學苦練)再引讀課文12自然段。(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的方式,訓練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

第二次比絕招時,小柱子卻得到了小夥伴們的羨慕。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3-17自然段。課件出示小柱子的話,誰來角色扮演小柱子,讀出他自信的樣子。

這麼難的絕招,小柱子是怎樣練成的呢?引導學生想像,幻燈出示填空,進行課文的補白練筆。如:“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小柱子——夜深人靜,只有星星在眨著眼睛時,小柱子——每當別的小朋友在盡情玩耍嬉戲時,小柱子——當他練絕招遇到困難時,小柱子——”(設計意圖:課文補白練習,訓練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又加深了學生對小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個性的體驗,同時利用說話練習,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受,體會主人公為此付出的努力,即勤學苦練。)

教師小結:正是這份努力與堅持,小柱子才練就了令人羨慕的絕招。誰來誇誇小柱子?以激發學生的將文字情感轉化為自身的情感。

4、深入生活,情感昇華

孩子們,小柱子因為自己的努力,一掃第一次的尷尬,練成人人羨慕的絕招。其實,在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經過勤學苦練,練成了絕招,獲得了成功。(教師出示劉翔、千手觀音圖片,深情講述他們成功的祕訣,運用陶冶教育法,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薰陶與昇華)

師小結:絕招,除了個別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還是靠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練出來的。我們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們肯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練成自己的絕招!(完成板書:勤學苦練出絕招)

5、課外延伸,佈置作業

(1)、說說自己的拿手本領是什麼?你是怎樣才有這個本領的?你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怎樣把這個本領更上層樓?

(2)、想一想他們後來再次比試絕招會是怎樣呢,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續寫《絕招》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麼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進行授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詢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 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文後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也放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瞭解。

開始講課時由於本課是一篇通訊,在教學時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課文,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資訊。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用跳著讀的方法。隨文識字,多種方式再現鞏固生字;結合語境理解重要的詞句。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後,抓出與問題有關的資訊:首先,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後,救援隊在搜尋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那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裡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後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同研究。再經過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鬥。”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倖存者……”指名讀——學生練習讀——小組集中精神誦讀→學生理解分析→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投影出示相關圖片。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麼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候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又如:“雖然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前往救援。”

學生理解分析。

由教師點撥、啟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讚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這時回顧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願: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願。”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高潮。最後圖片賞析,結束全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學生看圖片→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讚歎呢?(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清楚課文內容後,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文中,領悟深刻的主題思想,激發起熱愛和平感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儘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並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資訊的能力。

本篇課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採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並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尋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在《國小語文教學法原理》一書中曾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國小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詢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匯入課文學習的環節。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學生漸入佳境。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本文記敘了18xx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全過程,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課文工6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第一自然段虎門銷煙的時間,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敘述了虎門銷煙的全國程,並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群情激奮、人心大快的銷煙場面;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

二、 說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句理解幾個重點詞語,並指導朗讀。

3. 感受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並通過朗讀來表現;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抗拒毒品的意識。

三、 說教法

抓住課文第六小節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這次銷煙的偉大和壯觀,並通過朗讀指導來進一步的體會。

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讀詞語。

2.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新授。

1.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一次怎樣的事件,默讀課文,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

(1)交流板書:偉大壯舉

(2)依次理解“舉”“壯舉”“偉大壯舉”。

(3)指導朗讀“偉大壯舉”。

2. 為什麼說它是一次“偉大壯舉”,先來讀第二小節。

(1)自讀,思考: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畫出有關句子,圈出關鍵詞語,也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引導學生找到有關句子,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請具體說說自己的感受。(注意“擠”)

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人多)

小結指導朗讀。

3. 引讀第三小節,你從哪裡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

(1)交流出示“禮炮……”,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指導朗讀。)

(2)引讀“隨著……”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鹽巴”用簡單的語句概括。)

(3)看圖簡介銷煙過程。

4. 指名讀第四小節。

(1)師抓住“跳啊,叫啊”點評。

(2)練習後,再指名讀,並請學生模仿老師進行評價。

(3)齊讀。

5. 引讀第五小節。

(1)這一小節中哪些詞體現出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說說你的理解與感受。

(2)練習朗讀,評價。

(3)齊讀。

6. 觀看銷煙錄象。

你想對在場的外國商人說些什麼?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麼?

7.小結齊讀課文。

三、作業。

1. 朗讀課文。

2. 預習小練筆: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我的匯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後,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後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後,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麼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麼?“吟”是什麼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範讀詩歌2-3次,並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採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麼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麼時候太陽?“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後,我再問:什麼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麼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麼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國小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並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裡?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麼?品完“鋪”字後,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麼?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並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後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麼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讚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昇”

露珠 ——似—— 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