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彙總10篇

說課稿1.35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模板彙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生活的強者》是《品德與生活》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同在藍天下》的第三課。本單元的重要思路是幫助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體諒、尊重他人,並盡所能關愛殘障等弱勢人群,由此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身邊強者的事蹟,探尋人們自強的足跡,懂得面對困難、克服困難,不輕言放棄,做生活中的強者。本課以四川大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和優秀少年的事蹟為題材,貫穿不畏困難和挫折,努力向上,積極生活的理念,引導兒童珍愛自己,學習做生活的強者。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目標,針對教材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2、瞭解身邊的強者,知道遇到困難時,只要不輕言放棄,想辦法去克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強者。

3、收集名人自強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做生活的強者。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只要不輕言放棄,想辦法去克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強者。

四、課前準備

1、收集人們自強的相關詩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2、調查身邊的強者事蹟。

3、徵集同學尚未克服的困難,製成學習卡。

五、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

六、教具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自制多媒體課件:“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頒獎晚會視訊。

七、說教學流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三個環節:

環節一、感受“強者”精神

1、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難和挫折,可是卻有很多不向困難低頭的人,他們就是生活的強者。(引出課題:做生活的強者)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詩歌《美哉,英雄少年》,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感受。

3、播放“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頒獎晚會視訊。

(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在情景、事蹟、行動中體驗“強者”精神和品質)

環節二、深入瞭解“強者”

1、讓我們一起走進英雄少年。

閱讀材料:

A因為我是班長

B病房裡的小小志願者(通過閱讀材料,讓學生感受和學習強者的精神品質)

2、你還了解哪些“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事蹟?從他們的身上,你怎樣理解“做生活強者”的意義?

分小組介紹自己課前收集到的身邊強者的事蹟,每小組再推選一名代表發言,說說從這些身邊的強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的學習,深入瞭解“強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質和個性特徵)

環節三、學習做“強者”的行為引導

1、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閱讀13頁三份材料,說說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

2.交流大家對身邊的人的優秀品質的觀察與發現:說出身邊的強者事蹟。

3.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你打算怎樣學習英雄和楷模的優秀品質呢?

將事先收集的學習卡貼在黑板上,請同學們討論、交流該如何戰勝這些困難。誰的辦法最好,誰就可以摘下學習卡成為小擂主,主持下一次討論。

4.向同學們說出自己尚未克服的困難。

5.完成“學英雄,見行動”小計劃

(通過事例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能積極面對、努力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向上,做生活的強者)

八、引導學生小結:

一個人要有同情心、憐憫心,才能理解關愛他人。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不要退縮,勇敢地面對,你強他就弱,當你戰勝了困難,就會取得成功的樂趣。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稱讚》,下面我就從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稱讚》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無論是識字、童話、口語交際、展示臺都貫穿了溝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觀念。《稱讚》一文通過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事情,讓學生感受真誠的稱讚會給人帶來自信、勇氣、快樂。課文文質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讓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但對理解詞語、感悟文字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他們喜歡發現別人的不足,不善於真誠的稱讚。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4、激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並給予真誠的稱讚。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驗相互稱讚的快樂。

教學難點:小刺蝟是如何發現小獾優點、並給予真心稱讚的。

四、說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主要依賴於直觀教具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活動情境,並運用以讀代講法、討論法、啟發點撥法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

新課標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自主識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種形式朗讀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受到過別人的稱讚或者稱讚過別人嗎?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

2、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稱讚》,(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稱讚,為學生進入文字降低難度。】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課件播放《稱讚》的故事視訊,學生傾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利用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1)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

(2)碰到不認識的字,請樹葉上的拼音來幫忙。

(3)碰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爭取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這樣的閱讀要求不僅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的過程。】

3、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4、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創設情境,認讀“火車”上的生字詞,重點指導“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讀音。

(2)小遊戲:搶摘蘋果。課件出示蘋果樹,利用蘋果卡片引導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板和椅;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中採用先隨文識字再分步強化的辦法,不僅培養了學生靈活自主識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生生互學、生生互助的能力,並採取多種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三、圖文結合,感悟課文

1、感受稱讚之真誠

(1)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讀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自由介紹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體會小獾此時的心情。把小刺蝟對小獾的.真誠的鼓勵和稱讚用朗讀體現出來吧。

2.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1)(出示圖2)想一想:為什麼一句稱讚的話會讓小獾有這麼大的變化?劃出有關句子。

(2)看一看: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小獾的前後巨大進步。理解“洩氣”和“自信”,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讀一讀:通過分行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3、體會互相稱讚帶來的無比喜悅。

(1)(觀察圖3、4)重點指導學生讀出“高興極了”的語氣。

(2)想一想:課文還有哪一段寫到“高興極了”?說話練習:-----極了------極了。

(3)抓住兩次“高興極了”是因為什麼這一問題,體會稱讚的作用。

(4)分角色朗讀,回顧全文進一步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

(5)想一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文字進行真正對話;通過角色互換、體驗閱讀,大膽假設再一次體驗稱讚的神奇魅力。閱讀能力就在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感悟中得來。】

四、對話文字,學習稱讚

1、課件出示稱讚的要求:我們身邊值得稱讚的同學,你認真的觀察過他們麼?願意把真誠的稱讚送給他們麼?

2、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總結送給小詩。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雙欣賞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學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質。本文的情感薰陶就在這潛移默化的一個個生動的小片段中得來,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同學們回去後自己製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說的話,送給你想稱讚的人。讓陽光自信好心情永遠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體現明理重導行的理念,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相信學生必會有所觸動、有所行動。】

六、說板書設計

稱讚

刺蝟一個比一個好小獾(洩氣——自信)

小獾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小刺蝟(消除疲勞)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挖掘和發展人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負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初步感覺美,表現美的重要使命。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並且富於想象,他們喜歡唱歌,而且對音樂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

賞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們能用誇張但適宜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等去表現角色,能有興趣地聽賞樂曲,能感知不同的節奏;並學會用點頭、拍手、跺腳等動作來表示,能用語言和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與音樂相應的節奏。

《拔蘿蔔》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動活潑,富有動感,反覆吟唱,非常適合幼兒的口味。這首歌的音樂材料十分節省,全曲只有六小節,旋律、節奏完全重複。雖然全部用重複的手法展開但是又不感到單調、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幾遍就能背了。

二、說目標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內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進行歌曲表演。

三、說準備

四、說教法和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

2、情境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用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到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此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表演法、遊戲教學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

五、說過程

播放課件,結合課件畫面講述故事《拔蘿蔔》。我會將歌詞根據節奏說出來編入到故事中。

(1)蘿蔔拔出來了嗎?

(2)誰來幫忙拔蘿蔔了?

(3)誰第一個來拔蘿蔔?他拔不動的時候請誰來幫忙的?

(4)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來拔蘿蔔?

(5)誰最後一個來幫忙拔蘿蔔?

1、出示課件中老伯伯在拔蘿蔔的畫面。

師:老伯伯可開心啦,他還哼著歌兒呢!

師:老公公是怎麼拔蘿蔔的?

讓幼兒初步學一學拔蘿蔔的動作,教師邊唱下面的幾段歌詞邊帶領幼兒拔蘿蔔。

在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通過聽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兒基本會唱本歌曲,並能正確知道角色的出場順序。幼兒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幼兒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幼兒歡迎。

(三)想象並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動作

1、分段練習表演

師:老公是什麼樣子的?他說話的聲音是怎麼樣的?

幼兒自由模仿、學習老公公走路的樣子及說話的語調,這時可請個別表演能力強的幼兒演示一下。

帶領幼兒扮演老公公進行表演歌曲。

本環節是活動的難點,在此我並沒有直接將角色特徵灌輸給幼兒,而是讓他們自由模仿,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因為這些形象都是幼兒熟悉的,易於模仿的。

(四)分角色表演

1、集體中分角色表演

2、自由結對分角色表演

請幼兒自由組合,5人一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進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我表現力和自主性。先進行集體中分角色表演,讓幼兒明確表演要求,再進行自由結對錶演,照顧到了每一位幼兒,讓他們都能參與到歌表演的活動中,解決了只有個別幼兒參與表演的狀況。兩種不同的表演型別,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充分激發了每一位幼兒的表演慾望,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

(五)結束

師: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他們一起用力把大蘿蔔拔出來了。

(六)活動延伸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這一話題。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資訊整合說明:

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地震的相關知識瞭解甚少,僅憑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媒體的相關報道又不繫統,無法滿足學生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所以我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和相關資料,製作專題性站,(展示課件主頁)包括:地震大事記、災害無情人有情兩個模組,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資訊資源平臺。

二、目標確立:

1、知識目標:結合專題網站,瞭解地震的相關知識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認識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

2、情感目標: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提升社會責任感。

3、能力目標: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救互救的方法;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

根據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地震中的自救方法;體會人們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提升社會責任感。

教學難點為利用調查和提供專題網站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本課教學將以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優勢。力求突出創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課程資源,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條件;另一方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專題網頁的學習,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及整合點的'設定: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由以下四個環節建構而成:(出示五個環節框架圖、讀出四個環節:一、聯絡實際,匯入話題二、整合資源,自主學習三、師生互動,共享資源四、體驗交流,昇華情感)下面就其中重點環節及整合點的設定進行說明:

在談話匯入,引出話題環節後進入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整合資源,自主學習。為了突出重點,突破學生對地震知識瞭解少,影響情感昇華及責任意識提高的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本節課的第一個資訊科技整合點:提供地震大事記模組,包括“中國十大地震”“最強地震”“地震帶來的傷害”“地震自救”等十餘張網頁(網頁展示)供學生查閱與學習。網站成為教材的擴充內容,直觀、便捷、生動地將大量相關資源提供給學生,(放查閱及彙報錄影)請大家看:這是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更深入、全面瞭解了地震。當然在課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這節課設想的教學環境是計算機教室,學生進行充分的人機互動,但由於條件限制所以只能以小組為單位查閱,查閱不充分。但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強,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未受影響。(播放下一段)請看這是在之後的師生交流,共享資源環節中,學生將通過學習、整合的各種資源進行彙報、交流。(停止後)本節課他們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及它給人類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及無情的傷害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掌握了地震中自救的方法。這個整合點的設計幫助我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前三個環節,學生的情感已深深融入到地震災區人民的傷痛中,所以我設計了播放視訊,昇華情感這一環節。災害無情人有情,從學生的現有生活入手,引出學生對災害無情人有情的共鳴。此處我設計本課第二個資訊整合點:播放了相關資料:1、學校全體師生為災區人民捐款獻愛心的視訊資料,(播放視訊)2、專題網站的相關資源(網頁中災害無情人有情版塊)如社會哀悼日全國默哀、各界獻愛心、英勇救災。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珍惜擁有,奉獻愛心。此時此刻孩子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迸發而出,在愛心卡上寫下他們最濃的關懷。

課上,通過師生、生生、生機的互動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僅實現了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而且充分表達出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在一張張情真意切的愛心中所書寫的珍惜擁有,奉獻愛心。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更加堅強!的情感就是最好的詮釋。

反思整節課,我力圖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進行合理整合,營造出和諧的多媒體網路環境,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深入課程,深入生活真正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教育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的說課內容。有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開心學英語》第三冊第九課。本課將學習現在進行時,現在進行時是一個重要的時態,常用於日常生活對話中。通過學習這個時態,學生將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的階段性目標和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掌握想知道別人正在做什麼應該怎樣用英語進行問答。

2.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基本掌握現在進行時和現在分詞的基本結構和用法。

3.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學習,參與,合作,競爭的樂趣。

4. 創新目標:在認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動作表現正在做的事情。

本課重點:學習八個現在分詞並能用現在進行時進行問答。

本課難點: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的特點和現在進行時的基本句子結構。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教學任務,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任務——探究——創造”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趣,開放式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觀察,思考,討論和總結,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健康積極,有創造性的人材。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特別強調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興趣,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

因此,我設計第一環節:匯入——巧妙引導

在美麗的大海畫面中,學生欣賞到一首著名的歌曲:I am sailing。歌詞:“我在航行,我在飛翔” 引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現在進行時。通過任務設計: I am sailing。 I am flying。和問題:What are you doing?很好地提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新授——創設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難點,我使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來展示,使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的結構變得生動有趣。

大螢幕上,Gogo來到一個大房間,這個房間裡有三扇門,Gogo依次打開了三扇門。在第一個門裡,Gogo看到了sleeping, studying, painting, playing and eating這幾個動作畫面。為了讓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有深刻的印象,我設計當每個動詞出現在各圖畫的下方時,字母“ing”從右面慢慢向動詞移動,當“ing”和動詞結合成現在分詞時,播放單詞和句子的`發音。

在第二個門裡,Gogo看見一個婦女在購物,他問:“What’s she doing?”,“ing”從右邊慢慢向“shop”這個詞移動,當組成“shoping”時,一個商品從貨架上跳下來擠進“shop”和“ing”之間,並變成字母“p”不停地閃爍。另一單詞“running”也以同樣的方法呈現。

在第三個門裡,Gogo看到一個人在寫字,這次“ing”從上面向“write”移動,在字母“E”上跳動並踩落了它,字母“E”慢慢向下移走並消失。

觀看了有趣的動畫後,請學生總結:Gogo進去的三個門有什麼不同?進而幫助學生總結出現在分詞的三種不同的構成方式:一:在動詞後面直接加“ing”,二:有些動詞要雙寫最後一個字母再加“ing”, 三:以“E”結尾的動詞要去掉“E”再加“ing”。

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方法來教學現在分詞的結構,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但是動畫效果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深刻。他們能清楚地記得現在進行時的用法。我用這個方法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三環節:看看,猜猜——鞏固所學

八個新單詞的圖畫再次出現在螢幕上,學生選擇正確的現在分詞形式。這個練習是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的。

第四環節:比比,賽賽——合作學習

以小組為單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張紙,紙上分別有三扇門,代表三種不同的構詞形式,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裡寫出最多的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

第五環節:動作秀——語言交際

教師將學生分成三人大組:模特團,記者團,觀眾團。模特團的同學們在迪斯科音樂響起時伴著音樂以時裝步走到教室中間,做各種動作,如:做飯,跑步,洗衣,睡覺,踢足球,打乒乓球,讀書等。記者團的同學們用這節課所學句型去採訪模特團的同學,“What are you doing?”,模特團的同學也用本節課所學句型進行回答。觀眾團的同學在觀眾席上也用本節課所學的句型就模特們的動作進行討論“What is he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He She is sleeping。 They are playing”。

這一環節的設計貼近生活實際,創造了一個開放的語言交際環境,並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起來,對所學的句型也能進行充分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第六環節:總結:

教師啟發學生總結本課:

現在分詞有三種形式,現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人稱+BE+動詞的ING形式。

四.說教學效果和反思:

通過巧妙的多媒體展示,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進行時有了很深的印象。他們能在對話中正確使用現在進行時。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我相信學生們真正地從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

本節課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巧妙使用是本節課的亮點,多媒體的展示使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不知不覺中突破,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合作中愉快學習。

Unit9 Where are you doing?說課稿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在這節課中,“動作秀”這一環節設計新穎獨特,並且使語言的交際功能得以充分實現,但教師在設計中沒有充分估計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動性,所以活動過程稍顯凌亂。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估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說課稿 篇6

1.說教材

“研究摩擦力” 是粵教版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第二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內容,有利於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本節的知識與國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臺階;特點之二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特點之三是,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力,後研究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

2。說目標

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會應用公式f=N解決實際問題。

3.知道什麼是最大靜摩擦力,及其與N和有關。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⑶情感目標: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3.說重點難點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型別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律,會應用公式f=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什麼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麼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斷了。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

4。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並引導學生分析其規律和區別,使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數法,引導學生髮現f=N的規律並理解其物理內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課可採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討論並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5.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國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課彈力的知識相聯絡,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啟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6.說程式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1、匯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多媒體)看一則訊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上傳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列車)提出問題:看了一 則訊息和兩個錄象它們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例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桌上,不斷加大壓力並向後拉,從而感受不同型別摩擦力的存在,啟發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別和產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滑動摩擦力:

實驗探究→匯入新課→控制變數→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什麼是滑動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別→設計控制變數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定律→課本例題。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麼是靜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麼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係→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課的彈力,但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並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 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然後評講。

4、佈置作業

練習第3、4題。並預習下節教材.

7。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以上是對本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物理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徵,積極倡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氛圍中學習,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當然,教學中情況千變萬化,這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活動,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上冊《2.2光的反射》首先,我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 本節教材的地位、特點、作用:光的反射現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學習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從本章的知識體系來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點,又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一節研究了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本節進一步研究光在兩種介質的介面上發生反射的現象和規律,這些知識是學習下一節平面鏡和球面鏡的基礎,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遷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規律上去”。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我擬定的本節課教學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知道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並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過程與方法:(1經歷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過程,重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觀察實驗的能力。

(2)觀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通過社會調查或查閱資料瞭解光的反射在實際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光的反射定律簡潔、對稱、和諧,從中領略到物理學中的美

2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過程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本章教學的`重點。

3、教學難點:漫反射和鏡面反射的光路通過多媒體真實、直觀的顯現出來

4教學關鍵:在實驗中觀察、體驗,發現問題,主動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二:說學法

本節課學生在科學探究思想的指引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動手、動腦、觀察。交流。

三 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複習了上一節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規律,也開門見山,引入本節課需探討的課題,省時高效。

2、講授新課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師生同畫光路圖提出問題學生猜想教師學生共同實驗探究歸納光的反射規律。

3根據規律繪圖

4引入光路可逆性

5由現象引出漫反射與鏡面反射比較其區別

6光的反射應用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瞭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並正確讀寫生字及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的經過。

3、理解寓意,並學習紀昌有恆心和毅力,為目標不懈努力的精神。

三、說教、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本課教學採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解疑的方法。

四、說教學教程

1、以舊引新,直接匯入新課

提及“故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激發學習興趣。回顧以前所學的寓言故事,談在寓言故事中所學的道理。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開頭鼓勵提問的設計,是本課精心預設後的亮點,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出示目標,明確學習方向

在自主學習之前,共同瞭解學習目標。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可以直觀明白地確定學習方向,以此為核心開展自主學習。

3、交流討論,以讀促悟

此環節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圍繞三個學習目標展開:

(1)合作交流,自學課文。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習生字詞,在組長的帶領下自讀、齊讀、糾正讀;自寫、互查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最終以小組選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的方式全班共同交流學習。

(2)初讀寓言,把握整體。以練習讀、指導感情讀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說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那麼學生無疑是憑藉了多種形式的“閱讀”來實現的主體地位。同時,以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概括課文內容:紀昌向飛衛學習( ),飛衛讓他先( ),然後才教他( ),最後紀昌( )。

(3)質疑探究,感悟寓意。以三個問題的層層深入:①、飛衛讓紀昌分哪兩步練習眼力呢?②紀昌是怎樣完成飛衛的要求的?③從紀昌練眼力的`這兩部分,你感受到紀昌身上的哪些品質?④紀昌學的是射箭,為什麼飛衛要讓他花這麼多時間來練眼力呢?

4、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生字檢測。以看拼音寫漢字的練習檢測學生的生字學習情況。

(2)趣味連線。將技能與其基本功搭配連線,以此加深學生對基本功重要性的瞭解和認識。

5、引導交流,共同總結

結合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說出從這則寓言中你明白了什麼?當學生表達之後,相機教育學生只要有認真和踏實的學習態度,只要有恆心和毅力,在學習上百折不撓地前進,就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讓學生再次感受課文所包含的寓意。從而激勵孩子們更加熱愛學習。

五、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老師:

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津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步計算和應用》中的相遇問題。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優選教法,注重學法。優化程式,突出主體。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係之後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絡,藉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後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係。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本內容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現規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答方法。

二、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優化程式,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實踐探究、鞏固深化、課後小節。

(一)創設情境

1、引發思考:每天早晨揹著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學生們會很快地說出:車多、人多)

2、播放錄影:注意觀察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髮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呼叫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基於此,課始創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互動作用中學習。]

(二)實踐探究

1、理解意義

(1)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2)制定目標——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研究哪些內容?

(教師依學生所說歸納出學習目標並板書:意義、規律、應用)

(3)聯絡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於相遇問題?

(4)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5)教師指出——本節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律。

2、實踐操作。

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從兩端行進,一位每次行3釐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釐米。

(2)每行進一次把資料填入表中。

(3)觀察表中的資料,研討發現了什麼?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律。

①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②相遇時,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於總路程。

③因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學生在活動中把直接經驗內化為知識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律。

3、應用規律

例:(媒體出示)90頁,例3

(1)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藉助教材(依據小標題列式解答)

C請教同學。

(2)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藉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於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於藉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鞏固深化

1、口答:

先說說解答思路,再列式計算——目的是鞏固新知

小明和小芳同時從自己家出發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經過4。5分兩人在學校相遇(學校在兩家位置之間)兩家相距多少米?

2、自選——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練習十八1、2。

(2)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編題: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並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後小結

談一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說課稿 篇10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第112頁簡單的組合

二、教材分析

排列與組合作為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是比較廣泛的。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為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運用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活動,能採用列舉、連線等方法進行排列,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能解決簡單組合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髮現和理解簡單的組合規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搞清楚實際問題中哪些是組合的問題。

五、設計思想

本課我用提出問題--探索--交流的教學模式,旨在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優良環境,將學生置於廣闊的社會時空中去體驗數學、理解數學、認識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和數學問題能力、數學探索意識和數學探索能力、數學交流意識和數學交流能力。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踐來獲得解題的過程。通過這節課,繼續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和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一、設疑匯入

我們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同學、朋友相見總是握手問好。如果我們全班每兩人之間握一次手,共要握多少次手?學生猜測

遇到複雜的問題時,要學會知難而退,退到事物最簡單的情況,發現規律,再解決難題。

二、探究發現:

1、口答:2個人、3個人的握手次數。

2、自主探究4個人的握手次數。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彙報

學情預設:①、學生指圖用自己的`語言說;

②、用序號: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③、③④

③、用圖式說明:

師課件演示

① ② ③ ④

3、得出規律:

以①號同學為標準有3次,以②號同學為標準有2次,以③號同學為標準有1次。這樣依次相加3+2+1=6次

從握手總人數少1開始加一直加到1就是握手的次數。

4、驗證規律:那麼5個人握手就是4+3+2+1=10(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

(5個同學握握手實踐;畫圖式證明)

6、解決問題全班共要握:44+43++2+1=990(次)

7、揭題:我們生活中尋常的握手就用到我們數學的《簡單的組合》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02年世界盃背景簡單介紹。例3:(出示圖片)

世界盃足球賽是全世界足球愛好者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20xx年世界盃將為歷史寫下新的一頁:這是世界盃史上第一次由兩個國家(韓國和日本)共同主辦的大型單項錦標賽。20xx年世界盃對全世界華人來說,也是個值得驕傲的日子,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第一次闖進世界盃決賽圈。中國隊將在小組賽上對陣巴西隊、哥斯大黎加隊、土耳其隊。

理解題意:20xx年世界盃足球賽C組球隊如下:巴西、土爾其、中國、哥斯大黎加。要求每兩個球隊踢一場,問我們一共要踢多少場?

2、數線段:(1)線段上共有10個點,共有多少條線段?

3、數角:

四、課堂總結

生活中哪些問題還可以用簡單的組合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