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

說課稿3.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音樂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

一、 課題:五光十色的音樂畫筆

二、 教材:《國中音樂》(上師大版)七年級下第二課

三、 教時:第一教時

四、 教學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的音樂感受、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音樂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2、 通過欣賞《月光》、《風與海的對話》以及學唱歌曲《春之歌》、創作活動等,引起學生對五光十色的音樂、美術作品的感受與體驗;

3、

通過綜合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印象派音樂的風格特點。

五、 教學重點、難點:

在欣賞和實踐活動中,通過視聽通感及語言、動作,綜合的感受、體驗、表現對印象派音樂作品的理解。

六、 教具:

多媒體教學裝置、錄音機、電子琴、畫筆、紙以及相關道具等。

七、教學過程:

1. 圖片欣賞、匯入新課

以播放五幅大自然的圖片匯入課題。

這節課所要欣賞、演唱的作品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所以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直接進入課題——《五光十色的音樂畫筆》。

2. 音樂欣賞、感受作品

a. 欣賞印象派的管絃樂作品《月光》的片斷,談感受;

b.

再欣賞,用色塊表現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一系列圖片中選出適合作品的圖片。

管絃樂作品《月光》是德彪西的一首非常具有詩情畫意的印象派作品。安排學生首先靜心聆聽片斷,再談談感受,併為它定標題,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想,他們的各種想法都是基於對音樂的直接感受。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對音樂作品色彩變化的理解,為進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做好鋪墊。然後給出作品的標題《月光》。再欣賞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用色塊來表示對作品的理解,其中有同學用淺綠、紅、黃、黑等色塊來表現他們所感受到的音樂中的色彩變化。在作品欣賞的後半部分安排了一系列的圖片,請學生選擇出與音樂色彩相近的'圖片,其中有一張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與另外幾幅色彩非常明朗、畫面也非常清晰的作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能夠分析音樂的色彩變化與《日出印象》的風格有一定的聯絡,並且準確選擇色彩感覺朦朧的這幅圖片。最後,教師適時地介紹有關印象派音樂創始人德彪西以及印象派音樂和印象派繪畫。

3. 初步學唱、表現情緒

a. 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引起與管絃樂作品《月光》的比較;

b. 教師範唱,加強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學唱作品;

c. 學生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強調作品的抒情流暢,不要有稜角;

d. 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e.

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加歌詞演唱作品的第一部分。

從旋律感不強的管絃樂作品《月光》的欣賞,到學唱旋律優美的《春之歌》,目的是讓學生對比感受,加深對印象派音樂作品的認識和理解。

4. 欣賞與創作、感受、表現作品

a. 欣賞管絃樂作品《風與海的對話》,辨別音樂的風格;

b. 小組討論如何參與作品表現;

c. 分組交流,通過配樂朗誦、用相框道具等各種形式來展現對作品的理解。

欣賞過印象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之後,再欣賞管絃樂作品《風與海的對話》,讓學生自己來理解作品、分析作品。教師只是做適當的提示。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創作活動,主動地將音樂與文學、肢體語言相聯絡,表現了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並在相互協作中獲得的成果感到愉快。我著手從促進學生想象與音樂的創新能力方面設計本環節,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著意去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習舞臺,充分給予學生展示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我認為學生藝術創作的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過程,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讚賞。

5. 小結

歸納總結音樂色彩的表現來源於旋律、節奏、配器等。最後在德彪西的話中結束整節課。

八、教學流程圖:

從感知理解、演唱體驗、創作表現三個方面來讓學生感受色彩、體驗色彩、創作表現色彩。

九、教學設計思路:

《國中音樂》(上師大版)新教材,依據二期課改的指導思想,它強調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以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為目標,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創作活動為基礎。這套教材的特點是每一冊書有六個模組,每個模組把音樂知識作為隱線來構架教材。第一課均以介紹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為主,目的是弘揚民族文化;第二課是以介紹外國經典音樂作品和作曲家為主,其中第一冊介紹了古典音樂——“音樂之都”維也納,第二冊是介紹了浪漫派音樂——歐洲音樂大師的童趣之筆,第三冊是介紹了民族樂派——音樂述說的民間故事,第四冊是介紹了印象派音樂——五光十色的音樂畫筆;第三課以介紹與時代同步發展的音樂作品為主;第四課是以介紹外國民族民間音樂為主,增加了多母音樂文化的資訊交流;第五課是以介紹中國經典的音樂作品和作曲家為主;第六課是以與科技發展相關的音樂作品為主。

我選擇的這一課是七年級下冊第二課——“五光十色的音樂畫筆”,其學科隱線是介紹印象派音樂作品及作曲家。印象派的音樂注重的是和聲的色彩變化,強調朦朧感。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想通過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相關內容,讓學生通過綜合的音樂活動初步瞭解印象派音樂的風格特點;通過欣賞《月光》、《風與海的對話》以及學唱歌曲《春之歌》、創作活動等,引起學生對五光十色的音樂、美術作品的感受與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音樂感受、音樂實踐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音樂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位點撥者,引導者,創設一種寬鬆的氛圍,在讚賞中使學生主動參與、表現。雖然學生的表現可能還很幼稚,但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作的精神是我所期望的,更是我想在課堂上看到的。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中七年級音樂第一單元青春的旋律的內容。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階知識分子口中學得,並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構成,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複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維吾爾族鄉土味的虛詞襯字“別的那喲喲”進行渲染,最後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2、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瞭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3、教學重點:歌曲情緒的體驗和實踐。

4、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創造力。

5、教具準備:電子琴、鈴鼓、自制打擊樂器、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對於國中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於我們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教師示範幾個民族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情景匯入引情激趣

1、多媒體播放新疆維吾爾族歌舞《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視聽後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並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三)、整體感知引導掌握

1、欣賞《青春舞曲》。

2、教師和幾位舞蹈能力較強的學生為歌曲伴舞。

設計意圖: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為歌曲伴舞,主要是創設歡樂的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3、突破難點:

(1)、教師用手鼓示範邊拍節奏邊朗讀歌詞。

(2)、學生找出歌曲的主要節奏型並拍出來。

(3)、引導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

(4)、按節奏朗讀歌詞。

4、學唱歌曲

(1)、隨電子琴跟唱歌曲旋律。

(2)、學生跟錄音學唱歌詞。

(3)、教師彈旋律,學生唱詞。

(4)、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

(5)、分小組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

(6)、完整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都已經趨向於成熟階段,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由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四)、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1、為歌曲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

2、全班同學分成演唱組、節奏組和舞蹈組進行唱、跳、奏表演。

3、輪換角色進行表演,並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分角色進行集體表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感受節奏與演唱、舞蹈的結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能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通過對比後,更能確切的掌握歌曲的歡樂情緒。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拓展部分

1、思考:《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蘊涵的人生道理,即告誡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鑑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六)、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3

《採茶舞曲》說課教案《採茶舞曲》是人音版14冊音樂課本中的一首江南歌曲,作者周大風曾經在浙江茶區勞動和生活過,他以流行於我國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區的越劇音調為創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全曲旋律清新優美,節奏活潑明快,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和特點。

一、組織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江南風景課件並與學生交流,引發學生對江南興趣,激起他們對江南知識瞭解的慾望。

二、匯入新課過程:

通過課前江南美景的欣賞引出越劇《十八相送》,通過此曲簡單瞭解越劇,說明我國有許多的歌曲都採用了戲曲的音調,播放《唱臉譜》《採茶舞曲》兩首歌曲進行對比,瞭解《採茶舞曲》揉進了越劇的音調,引出課題《採茶舞曲》。

三、新課教學過程:

通過聽、唱使學生對樂曲的旋律熟悉並分析歌曲的情緒上的變化,分析方言對歌曲風格的影響以及簡單瞭解江南地區歌曲風格特點及其形成原因,再通過方言演唱歌曲使學生對樂曲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四、表現協作過程:

通過教師跳採茶舞使學生初步瞭解這一類的舞蹈形式,並學跳這個小舞蹈體會採茶姑娘們的辛苦和採茶的樂趣,更進一步的瞭解這首樂曲。

五、拓展引導階段:

對比欣賞現代風格的《採茶歌》,使學生更進一步的體會《採茶舞曲》中的越劇音調的使用,更具有柔美、流暢、婉轉動聽的特點,也使學生多瞭解了一首現代風味濃郁的《採茶歌》

六、小結階段:總結本節課內容,激發學生對江南音樂瞭解的熱情,使學生明白勞動是一首最美的歌!

《採茶舞曲》評課記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設計得較巧妙,上課步驟安排的較緊湊,一些對比性的演唱或欣賞的內容的設計巧妙的把《採茶舞曲》這首歌的風格特點襯托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採茶舞的安排更是真正的使學生參與到其中,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教師的教態和藹可親,自然大方,語言親切生動,同學們表現很好。這節課是成功的一節課,但其中也有不足的地方,由於學生對江南音樂的陌生導致學生對這首歌的演唱有困難,對樂曲風格的把握也有待提高。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更進一步。

教學反思上完這節課我的感觸頗深,我覺得對於南方音樂的教學對於我們北方的`教師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從要講這節課開始我就在想“如何讓同學們喜歡上這對他們來說‘咿咿呀呀’的音樂呢?”把這節課純粹上成一節唱歌課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結合多種方式激發同學們對江南音樂的興趣。總體來說效果還可以,但還是有許多不盡如意的地方。比如同學們對音樂知識的匱乏,一部分同學對音樂的漠然態度……當然還有我設計的不妥,都使這節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一是我們教師要設計出更加精彩的課,還有更重要的是學生才是我們課堂的主體,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更多的掌握音樂知識,更加的喜歡我們的音樂,這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都應該努力的,這樣我們的音樂課才會更精彩!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4

一、走進文字,潛心研讀——說教材

其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非洲掠影》選自教材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本單元“非洲掠影”,以非洲民間音樂為核心來組織內容,旨在向學生介紹非洲各國具有民族風格的音樂,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使他們對非洲各地音樂所蘊含的人文背景也有相應的瞭解。使學生能通過音樂對異國的風俗人情有所領略。

其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本課根據新課改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和結構,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欣賞《雪神頌》《非洲的節日》等作品,感受非洲音樂風格特點,拓寬音樂視野,瞭解非洲國家的地域風貌和人文背景,激發熱愛世界民族音樂的情感。

2、通過欣賞、律動、討論、拓展等活動,體驗節奏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及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3、知道節奏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瞭解鼓、馬林巴等樂器。

其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在音樂活動中充分領略非洲音樂的風格與特點。

教學難點:從非洲鼓樂的節奏特點及節奏型入手,與同學一起領略非洲音樂節奏的精髓。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對於這個教材內容相對比較的陌生,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也是平時接觸較少的,那麼如何很好的去挖掘教材,去引領學生了解感受非洲音樂,這是值得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同時學生對於非洲音樂的特點的表現及把握可能缺少實踐的熱情,對於非洲歌舞的體驗與互動有一定的被動性。

鑑於以上學情,整合措施是:通過多種手段創設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欣賞與表現,體驗藝術魅力。在音樂中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人人蔘與,特別是吸引對音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最大的限度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以增強其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儘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音樂的魅力,才能使教學形成良性迴圈。而對於不願回答問題的措施是調整上課情緒,提問輕鬆生動;細心指導啟發,善於搭橋過渡;耐心等待回答,微笑包容學生;實施任務驅動,全面啟用課堂。

三、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教法】

情境教學法:在匯入過程中創設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鑑賞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探究法:分組討論有利於學生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既提高能力又增長見識。

另外還有問答法、講授法等

【學法】

組織討論法:根據教師的要求討論、交流解決任務的方法。

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四、以讀為本,生動課堂——說過程

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完成本課時的教學(1)語言匯入;(2)走進非洲;(3)聆聽非洲(4)感悟非洲

首先第一環節通過讓各小組蒐集資料來進行PPT展示,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同時進行本堂課的一個匯入,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進入本課的第二環節,通過視聽結合,使學生初步感受非洲音樂中節奏的重要性,其中音訊欣賞部分,我將器樂音色和人聲音色分段分層讓學生欣賞和感受;在欣賞樂器部分環節中,我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樂曲中出現什麼樂器?這一問題使學生了解非洲音樂中鼓的重要性,接下來通過觀看各種形態的鼓的圖片讓學生從外觀上認識瞭解;然後欣賞人聲部分環節,再通過提問思考出現幾種人聲音色?這一問題使學生了解非洲音樂的演唱形式。最後再通過視訊欣賞,引導學生概括總結非洲歌舞的特點。

接著第三個環節,在學生感受節奏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節奏的重要性,通過讓學生自制樂器,進行拍擊節奏,這樣的設計用意是讓學生更貼近非洲人民的生活,也是豐富此曲的內涵;並介紹非洲一種旋律性打擊樂器馬林巴,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親身實踐,真切感悟非洲。

最後一個環節,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交流,觀看圖片:其中包括非洲音樂對各個音樂種類所產生的影響與作用,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的影響,提升本課主題!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老師及專家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音樂第十三冊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這是一堂音樂綜合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根據秋天的季節特點,通過綜合性、人文性的主題教學內容,圍繞《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來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所帶來的審美愉悅感受,而且能夠從音樂與相關文化藝術的共性和個性特點的對比、觀照中,瞭解其學科特徵及相互關係。共安排了三個課時,在三課時中形成三種不同風格,特色的對比。第一課時的特色突出優美的抒情性;第二課時應啟發,調動學生體驗感受歡慶豐收的強烈的喜悅之情,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濃郁的詩情畫意中。我把本課進行重新整合作為這次說課的內容。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他們對秋天的感知水平及對各種打擊樂器的興趣,是上好這節課的前提,因此本節課應從這兩方面入手,激發興趣,層層深入。

三、說教學目標

為使本節課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增強學生對我國民族打擊樂器的瞭解。

2、情感目標:能用自然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啟發教育青少年珍惜時光,熱愛生活。

3、技能目標:討論總結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表現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1、由於學生以前的音樂學習只是停留在歌詞的基礎上,而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主要是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所以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①掌握歌曲《西風的話》的演唱情緒,表現歌曲的抒情意境。

②瞭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

2、難點: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固將本課的難點定為引導學生討論總結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表現特點,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提高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說教法及學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通過觀看圖片、聽唱旋律,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意境。我運用了以下教法:

1、欣賞法:通過聽賞歌曲,引導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音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討論法:討論樂曲中主奏樂器出現的先後順序,以及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表現特點,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示範法:引導學生更直接的感受音樂、學習音樂並更好的掌握歌曲。

4、情景教學法:借鑑鋼琴演奏與情景視訊,引導學生更全面融入感受體驗秋天,體會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聯絡。

學法:通過視聽結合,學唱練習,感受情景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節課學習內容。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磁帶等

七、說教學過程

匯入課前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及秋景營造秋的氛圍,創設意境)

(一)尋秋

1、提問匯入:同學們,這首歌曲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秋天、秋季)那這首歌裡提到哪些我們熟悉的事物呢?(稻穀、田野……)是的,秋天是收穫的,也是美麗的。

2、認知和感受秋天(播放課件)

秋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是收穫的季節、是讓人遐想的季節。通過課件向同學們展示秋天的各種“姿態”,各種不同的場面。接下來同學們來認識和感知秋天的多姿多彩,感受秋天的美麗吧!在欣賞秋天各種圖片的同時播放歌曲《西風的話》,引導學生邊感受秋天邊熟悉歌曲的旋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歌曲《西風的話》打下基礎、做好鋪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秋聲

秋天不光是美麗的,更是多情的,你聽西風想和我們說話了,你聽到了嗎?

1、欣賞《西風的話》

2、這首好聽的歌曲是誰帶給我們的呢?(多媒體播放作者簡介)

《西風的話》是音樂家黃自創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風”之口,寥寥數語,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徵,饒有情趣。歌曲的曲式為四個樂句組成的方正性單樂段。由於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風”作為第一人稱,唱起來倍感親切。

展示黃自先生的圖片並進行對音樂家黃自的介紹,指導學生更好的瞭解我國的音樂家,認識黃自先生,更好的學習他。同時感受藝術歌曲的魅力,熟悉藝術歌曲的特點。激勵學生更好的發揚我國的民族音樂。為下一步學唱《西風的話》在情感的抒發上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3、學唱歌曲《西風的話》(播放)

由於前面對歌曲的介紹以及本次的'播放,學生們對這首歌曲可以說已經是比較的熟悉,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後通過老師範唱的方法,學生通過感受,更進一步的體會歌曲的情感風格。然後分組演唱歌曲。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這首歌。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完全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的情感風格。

4、學完了歌曲老師有一個問題要考考你?

小知識:1、力度記號:mp ————中弱P —————弱2、一字多音

那麼我們知道了這兩個小知識,你會唱這首歌了嗎?

5、討論:西風對我們說了些什麼?

西風告訴我們:時光過得真快,提醒大家要珍惜時間。

(三)樂秋

《豐收鑼鼓》樂曲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G大調。主題中音程的大跳,使樂曲形成活躍、明快的風格。

第二部分:C大調轉b小調。旋律質樸優美,富有民族風格,與前後兩段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

打擊樂器的演奏氣勢磅礴,節奏不斷加快,高亢明亮的打擊樂器的音色、力度與弦管聲部形成強烈對比,樂曲情緒激昂,表現歡慶豐收的熱烈場面。樂曲在快速強烈的全奏中結束。

(四)秋語

配樂詩朗誦:

為了圍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絡。同學們一邊聆聽鋼琴曲《秋的喁語》,一邊閱讀沈尹默的散文《秋》。同時伴隨著音樂在心裡默默的朗誦。然後請個別的同學有感情的大聲朗誦散文《秋》。並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表現特點。最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做出總結。這樣學生並能夠更加親近的感受秋天,充分融入到秋天的氛圍當中,從中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學生同時也能夠深刻的體會音樂與相關藝術的作用、聯絡及表現特點。對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對本節課的情感認知的抒發起到了很好的鍛鍊。

(五)回味秋天

播放鋼琴曲《秋的喁語》,學生自由聽賞,浮想聯翩。已經又到深秋,它悄然而來,把碩果和歡樂留給了我們,自己卻被嚴寒吞噬。

八、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秋天和感受藝術歌曲的魅力及特點,同時感知音樂與相關藝術的聯絡以及表現特點。學生從中能夠全面、準確、深刻的體驗音樂所帶來的審美愉悅感受。

九、課外探究及拓展

聆聽優美的藝術歌曲《西風的話》,引發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並能夠喜歡藝術歌曲,喜愛民族音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國家的民族音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季節為我們人類所帶來的益處。在地球環境一天天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更應該去愛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為全人類美好的明天做出應有的貢獻。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6

一、關於教材及學生基本情況:

本課是七年級音樂上冊第六單元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以反映時代風貌的人文主題而構建的,從內容安排上以帶有喜慶色彩的民族音樂為主在體裁上包含了聲樂與器樂作品,旨在使學生在臨近新年之際,感受節日的喜慶熱烈氣氛,並以音樂的熱烈情緒感染學生。

《龍騰虎躍》是一首著名的鼓樂合奏曲,其情緒熱烈、氣勢磅礴,民族風格濃郁。作為經典的民族器樂作品,無論從其創作手法到配器、表演,都呈現給人以豐富的視聽效果和藝術享受,充分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與藝術欣賞價值。教師深入的引導及學生主動的體驗,將為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而積累到直接感性的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審美鑑賞能力。依據本單元內容安排的主體構思,故將欣賞課民族吹打樂定為第一課時內容。

作為每天被流行音樂包圍的學生來講,民族吹打樂無疑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陌生的,甚至是不屑的。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已有的音樂學習經驗,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以審美為核心的理念,我精心設計了本課教學目標及各個環節。

二、教法與學法:

教師課前對音樂把握程度及對音樂的.呈現方式決定了學生欣賞學習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誘導法合作實踐法直觀演示法,學法指導運用了自主實踐法、總結交流法及直觀演示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直觀有效的幫助,便於在合作實踐的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模式理念在模式結構中的應用

本課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體驗為主的教學理念。在長期進行“主動體驗”模式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主動體驗”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模式的四個環節構成課堂教學學習的過程即:創設情境—聆聽感悟—表現創造—拓展延伸四個教學環節。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創設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視訊,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經歷激發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產生了解學習的主觀願望,為整堂課教學內容的學習作好鋪墊。

聆聽感悟—本環節是模式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圍繞新課程理念提高審美,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在此,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又細化為三個步驟具體實施:

1、初步感知

2、深入體驗

3、復聽感悟。

這三個步驟的實施目的在於,使得學生對於音樂的體驗和感悟呈現出一個由表及裡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使學生獲得初淺的整體印象,再由教師精心選擇設計特色音樂片段共同聆聽體驗,並引導啟發學生感悟音樂,使學生逐步積累一些欣賞音樂的知識,有意識地將聽覺、音樂理論及自身感悟巧妙融合,形成學習和鑑賞的基本方法,從而提高對於音樂的感悟和鑑賞能力。其中復聽感悟環節往往會受到樂曲篇幅及時間所限制,如本課《龍騰虎躍》一曲,如果完整欣賞一次需八分多鐘的時間,因此,考慮到學生學習民樂的經驗和實際情況,故作調整:將總體感悟樂曲放到第二課時進行。

表現創造—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活動中設計學生吹打樂合奏的練習,有利於提高學生識譜視奏能力及集體協作意識,在音樂實踐中有利於激發創新意識提高音樂學習能力。

拓展延伸—播放三維動畫打擊樂,本環節意在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拓寬視野,為音樂課的學習和體驗創新思路,使學生不僅有所感悟而且有所啟發,從而能夠更好地開發心智潛能。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的熱情。

四、遇到的問題

本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篇幅與模式流暢完整的實施運作形成矛盾,在授課中我採取的方法是先擷取典型片段欣賞,在第二課時補充完善的設計,但又恐造成教學內容的不連貫,影響實際效果。所以,實施此課題模式,或許可以與課前聆聽相結合,會更利於學生產生問題,從而帶著問題聆聽、提問、互動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避免了課堂間斷欣賞所造成的不利因素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課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的內容為“走進音樂廳”。第二部分的內容為“音樂廳裡的小故事”。教材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選編了世界最著名且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七大音樂廳。對每個音樂廳的介紹,除了呈現壯觀美麗的圖片和簡要的文字說明外,還選取了與音樂廳密切相關的著名歌劇選曲、歌唱家、指揮家、劇團、設計師等供學生欣賞和了解。“音樂廳裡的小故事”一部分,教材創編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通過故事讓學生從反面瞭解聽音樂會時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引導學生如何做一個文明的聽眾。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教材的最後一課,它是對中國小生九年音樂學習的一個總結。通過九年的音樂學習,學生應該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愛好,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音樂修養明顯提高,其中包括對親臨音樂廳聆聽高雅音樂的興趣和願望,瞭解在音樂廳欣賞音樂時應注意的事項等。這是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評價音樂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悉尼歌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這三大歌劇院的所在國家及城市、外形特點和曾在這些劇院執棒指揮、登臺演出的一些中外著名指揮家及歌唱家的情況。

2、能力目標:學習在音樂廳聽賞音樂會時需注意的基本禮儀,做一個文明的聽眾。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本課提高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和願望,並以我國的藝術家登上世界著名歌劇院的舞臺進行演出而感到自豪。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世界著名音樂廳的相關內容。

難點:抓住和突出每個音樂廳的特點向學生介紹。

三、說教法、學法。

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音樂鑑賞能力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欣賞教學理念是影響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通過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提高學生興趣入手,提高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在匯入時,我聲情並茂的講述音樂廳的無限魅力和帶給人們的無窮震撼,讓學生產生了深深的嚮往,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我還為學生探求學習、創新學習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和環境氛圍,讓學生感性地接觸音樂,再進行理性的想象,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音樂欣賞的目的和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去觸控和熟悉作品的旋律、節奏,體會作品的內涵,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把課堂上的主角讓給學生。另外,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我運用音樂的各種要素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參與到音樂當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現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聽賞、表現、律動、創造等教學活動過程中與音樂釋放的情感發生心靈的共振。比如說在欣賞《茉莉花》的時候,我讓學生視唱歌曲的旋律,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真實的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再次,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我充分的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的優勢,利用課件展示,視訊音訊相結合,帶給學生真實的震撼的感受,讓學生不再是靜靜的聽教師描述,而是讓學生充分的感受與體驗,大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式匯入

1、課前播放《拉德斯基進行曲》,學生聽音樂走進教室。

2、播放課件(維也納金色大廳圖片)並聲情並茂的講述音樂廳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目標

1、出示本課學習目標,並找學生朗讀。

2、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及要達成的目標。

(三)、走進音樂廳。

1、認識與瞭解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1)、課件展示歌劇院的外貌及內部構造。

(2)、介紹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重要地位及相關知識。

2、重點介紹維也納金色大廳。

(1)、課件展示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輝煌建築。

(2)、介紹維也納金色大廳名字的由來及大廳的作用。

(3)、聽賞《拉德斯基進行曲》。

(4)、簡介約翰斯特勞斯

(5)、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6)、維也納愛樂樂團

(7)、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的著名指揮家

(8)、介紹中國指揮家彭家鵬

(9)、聽賞《春節序曲》

3、悉尼歌劇院

(1)、課件展示悉尼歌劇院的建築特色及介紹相關知識

(2)、聽賞《茉莉花》

(3)、介紹宋祖英走出國門開演唱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生視唱《茉莉花》主旋律,感受音樂內涵。

4、中國國家大劇院。

(1)介紹國家大劇院的圖特建築及設計師、設計理念並強調國家大劇院在世界音樂廳中的特殊地位。

(2)、介紹四個功能廳

(四)、音樂廳裡的小故事

1、出示小故事

2、學生討論哪些是不文明的行為

3、學生總結出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的聽眾。

(五)、總結

1、學生盤點本節課的收穫。

2、教師總結本課重點及提出倡議。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豎笛是中學生必須學會的一種中國民族樂器。根據國中音樂教材內容可知,在義務教育階段,豎笛教學還僅僅是一個基礎階段。本節課的豎笛教學選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上冊的內容,屬豎笛入門前的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基礎,我選學的是六孔豎笛教學(與教材中的八孔豎笛教學稍有區別)。根據豎笛教學的特點,圍繞課程標準對豎笛教學感受與鑑賞、表現、演奏、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通過開展聆聽、模仿、練習、創造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掌握了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而且也體驗到小小豎笛所表現出來的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對於本單元的豎笛教學共安排了2個課時,第一課時介紹六孔豎笛的音階指法和練習,第二課時為基本樂曲練習及豎笛的基本技法練習,我選擇第二課時作為本次說課內容。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豎笛音階、基本練習曲的練習,氣息流暢,音量飽滿。

2、多聲部豎笛訓練,音準、和諧。

3、欣賞並吹奏樂曲《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開》

過程與方法:仔細聆聽豎笛演奏曲目(教師示範曲),認真模仿,反覆練習,熟練掌握六孔豎笛的指法,體會吹奏的呼吸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聆聽、演奏,體會豎笛這一小小樂器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受。

2、體會合作的力量,啟發學生要有團結向上,珍惜友情,熱愛生活。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通過對六孔豎笛音階和基本樂曲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六孔豎笛的演奏指法及演奏技巧。

難點:

演奏豎笛時,氣息的控制及體驗。

四、說教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其優點是音樂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易與把握所傳遞的音樂知識的尺度,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的連貫知識。可運用講授法介紹豎笛的'音色特點、指法、演奏技巧等等,使學生能瞭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後面的演奏起到了指導和鋪墊作用,許多難點就會迎刃而解。

2、示範演奏法

通過教師的示範演奏,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瞭解到正確的演奏姿勢、指法及演奏技巧。

3、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鞏固新學知識的方法,它能使學生在不斷地、反覆地練習當中,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

4、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不同的演奏方法所表現出來的聽覺享受加以比較,它能使學生準確辨聽出哪種演奏方法和技巧更能將音樂表現得更完美。

五、說學法

1、情境法

“情境法”教學,這是音樂教師經常運用到的方法。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之中,這樣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覺的被音樂感染,身心愉悅。

2、體驗法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聲音的藝術,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在聽了一支美妙的樂曲之後,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氣會變得溫柔,生活多麼甜蜜,似乎覺得自身在這個世界有一種偉大的使命”。體驗法就是教師培養學生有敏銳的音樂聽覺並巧妙地引導他們參與到音樂中去的教學方法。在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體會到豎笛演奏帶來的音樂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

六、教學準備

1、音樂2、若干六孔豎笛。

3、教學課件

4、打擊樂器

七、教學過程

1、以播放豎笛曲目或是教師演奏匯入

2、複習六孔豎笛的指法(出示指法畫面)

A、音階練習

B、基本練習曲

3、教師演奏《大海故鄉》

A、讓學生體會與練習曲的區別,指出演奏的技巧在樂曲中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到演奏時的氣息控制最為重要。

B、讓學生上前感受(和老師近距離接觸)並說出來。

4、基本練習曲(練氣息)

《小星星》的多種節奏性的練習

A、學生試奏

B、教師指導演奏方法

5、學生活動(多聲部練習)。

6、學生感悟。

7、師生共同演奏《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開》

(先欣賞後演奏)

8、課堂延伸

自編練習曲進行練習,並說明練習方法。

9、課堂總結。

八、課堂評價

豎笛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在教學中,豎笛教學應多注重學生運用正確的演奏方法及技巧進行不同層次的曲目練習,循序漸進,最後達到能讓學生單獨演奏,能讓學生展現自我,創造自我,超越自我。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青春舞曲》,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音樂第二單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內容。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階知識分子口中學得,並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複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維吾爾族鄉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2、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瞭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歌曲情緒的體驗和實踐,教學難點是: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創造力。

本節課需要準備的教學用具:電子琴、手鼓、鈴鼓、自制打擊樂器、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對於剛上國中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於我將來所教的學生,是落後地區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1、組織教學:

教師示範幾個民族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動作。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情景匯入引情激趣

(1)多媒體播放新疆維吾爾族歌舞《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視聽後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並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通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3、整體感知引導掌握

(1)欣賞《青春舞曲》

(2)教師和幾位舞蹈能力較強的學生為歌曲伴舞。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為歌曲伴舞,主要是創設歡樂的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3)突破難點:教師用手鼓示範邊拍節奏邊朗讀歌詞。學生找出歌曲的主要節奏型並拍出來。引導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按節奏朗讀歌詞。(邊拍邊讀)

(4)學唱歌曲

隨電子琴跟唱歌曲旋律。學生跟錄音學唱歌詞。教師彈旋律,學生唱詞。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拍的韻律感)讓學生自由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4、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1)創編舞蹈動作,為歌曲配打擊樂器。

(2)全班同學分成演唱組、節奏組和舞蹈組進行唱、跳、奏表演。

(3)輪換角色進行表演,並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通過創編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分角色進行集體表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感受節奏與演唱、舞蹈的結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能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通過對比後,更能確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歡樂情緒。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4、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蘊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鑑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5、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評委!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0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包括兩大塊:一是學唱《青春舞曲》、《踏浪》、《世界需要熱心腸》、《同一首歌》四首歌;二是進行班級演唱組合展示活動。(由於教學進度比較緊,因此班級演唱組合展示作為期末考試的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演唱課本的4首歌曲。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特點與風格,採用組合的形式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並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當眾演唱所學歌曲。

3、瞭解演唱組合中的特點,並能在演唱活動中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做簡單的評價。

三、教學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學唱歌曲《青春舞曲》、《踏浪》。第二課時,學唱歌曲《世界需要熱心腸》、《同一首歌》,第三課時:演唱組合展示(後兩週舉行,也作為期末考試的一個專案)

四、教學方法:視唱法、聽唱法、講解、示範、討論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發聲練習:

2/41230|3450|5654|3210‖

miiyomiiyomiiyoomiiyo

(三)激情匯入

1、引入演唱組合欣賞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組充滿現代氣息的動感組合,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組合演唱片斷,自由欣賞。

學生可以隨意講出所熟悉的演唱組合的名稱,也可跟唱熟悉的歌曲,師生共同營造熱烈、民主的學習氣氛。

3、指名答問,組織交流

(1)形式自由,可集體回答,也可單獨發言,由教師補充、完善。

(2)要求回答的內容。(演唱組合有動力火車、美少女、神祕男孩、風組合;組合演唱的特點是幾個人一組演唱,一般採用邊歌邊舞的形式,應充滿青春活力)。

(3)簡評,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同學們都喜歡這種充滿青春活力的演唱形式,也很瞭解它的演唱特點,班上有沒有同學採用這種形式演唱過?想不想試一試呢?

(4)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保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今天就讓同學們過把“歌星癮”,我們也採用組合演唱的形式來演唱歌曲,大家有沒有勇氣上臺表演?同學們都知道,演唱組合的第一大特點是幾個人同時上臺來演唱,那我們先得準備能共同演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來學唱一首節奏感強、充滿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

(四)新課部分,[一]學唱歌曲《青春舞曲》

1、介紹歌曲和作者

(1)範唱歌曲,整體感受。(這首歌曲可能有同學聽過,歌曲比較簡短,老師唱唱,看你們能否說出這是哪裡的歌曲?)

(2)由歌曲引出作者介紹。(同學們對中國民歌的風格把握得較好,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首具有新疆風格的歌曲,它是由我國的音樂家王駱賓先生記譜譯配的`。大家知道王洛賓先生嗎?但同學們一定聽過他譜寫的其他歌曲,我來唱,你們來說出歌名。)(教師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在那遙遠的地方》,讓學生說出歌名)。

(3)介紹作者及其作品風格。(有人稱他為西部歌王,王老先生是北京人,曾在法國留學學習音樂,但他為了民族的音樂,一生紮根在新疆,他的作品大部分吸取了新疆民族音樂的素材,他一生整理創作、收集了七百多首作品,他把新疆的民歌介紹給全國、全世界,國內外很多歌唱家都喜歡演唱他的作品。)

2、隨樂學唱

(1)欣賞全曲,按照自己的創意拍擊節奏。(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青春舞曲》的活力,請同學們跟隨音樂拍擊節奏,看看誰拍得最有創意。)播放樂曲,學生邊聽邊拍,老師記節奏。

(3)邊拍節奏邊唱歌曲。(有的同學拍擊的節奏很有創意,老師已記在黑板上了,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唱一唱。)師生邊拍邊唱,老師再加一些簡單的身勢節奏,學生模仿。

3、隨樂舞蹈。

(1)嘗試背誦歌詞。(同學們學得很快,歌曲已經唱會了,歌詞能背下來嗎?一定要記熟歌詞,這是我們上臺演唱的最基本要求。

(2)激發學生設計舞蹈動作,表現歌曲。(組合演唱的第二大特點是邊歌邊舞,充滿活力。平常同學們都很活潑好動,還有些同學會跳現代舞,現在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隨音樂跳舞。

[二]學唱《踏浪》

1、播放歌曲,學生聆聽,講出歌曲的意境。

2、用視譜法跟琴學唱旋律,對唱得不正確的地方,教師糾正。

3、引導學生用柔和、甜美的聲音,優美自然的造型來表現歌曲詩一般的意境。

(五)小結本課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發聲練習:

2/41230|3450|5654|3210‖

miiyomiiyomiiyoomiiyo

(三)複習歌曲《青春舞曲》和《踏浪》。前者著重於舞曲風格,後者著重於歌曲意境。

(四)新課部分

[一]學唱歌曲《世界需要熱心腸》

1、歌曲欣賞後請男同學說說對歌曲的感受。

2、歌曲介紹: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流行歌曲,熱情洋溢的男生組合演唱這首歌曲比較適合。演唱時首先精神要飽滿,音色儘可能要統一,做到圓潤不叫喊。

3、嘗試用聽唱法來跟錄音學唱歌曲。

4、引導男生設計簡單的動作配合演唱歌曲,注意動作簡單而不浮躁。

[二]學唱《同一首歌》

1、歌曲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可以直接跟琴視唱第一聲部。

2、瞭解學生情況,對於有合唱基礎的同學,可鼓勵他們學唱第二聲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練一練第二聲部,鼓勵學生演唱兩聲部。

(五)介紹幾種有特色的演唱組合形式,播放範例,供學生欣賞、模仿。

(六)佈置下週班級演唱組合的任務:學生自由組合,給演唱組合取名,設計好動作,利用課餘的時間進行排練,下週開班級演唱會。

(七)小結本課。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出勤情況。

(二)複習歌曲《青春舞曲》、《世界需要熱心腸》、《同一手歌》、《踏浪》。

(三)匯入: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準備,相信同學們都已信心百倍。演唱曲目當然不能只有一首,除了這學期所學的那幾首歌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平時喜歡的流行歌曲來演唱。待會兒我們要來開一個班級組合演唱會,現在給同學們10分鐘的時間準備。組合方式是5到8人自由組合成一個組,小組成員可坐到一起商定歌曲和組合演唱的形式。同時給組合起一個響亮的名字,並用新穎的形式寫好組合名、演唱歌名和演唱人數貼到黑板上,老師已經準備好紙和筆。

(四)學生分演唱組進行討論、排練,教師用屏示的形式提醒學生,如簡單的組合演唱形式,為組合起名字,鼓勵性的話等,學生有需要時隨時幫助學生。

(五)組合演唱會

1、推選主持人

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和投入,現在我們的演唱會就要開始了,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來主持演唱會。(老師交代:按黑板上的演唱組名字報幕,並調動演唱會的氣氛。)

2、分組合上臺演唱,教師當音響師,播放音響或鋼琴伴奏。

(六)課堂小結

電視上的演唱組合是“臺上一分鐘,臺下數年功”,而我們的組合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只有十分鐘”。今天同學們都表現得很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學們就迅速地完成了各自的組合,併為組合起了這麼特別的名字,設計了這麼精美的宣傳單,還採用很多表現手法生動表現自己所選的歌曲,非常了不起,讓我們為自己出色的演出鼓掌慶賀。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本課選自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上冊)音樂教科書。書中第二單元零點樂隊中的《一隻鳥仔》。

2、教材分析:這是一首臺灣民謠。情緒歡快活潑,生動風趣,富有童趣。這首歡快的曲子為2/4拍,五聲徵調式。曲子的旋律活潑,明快,充滿活力,表現了臺灣農村小動物們一天的快樂情景,抒發了臺灣農村孩子熱愛家鄉大自然的真摯情感。

3、本課的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一隻鳥仔》的主旋律。

(2)讓學生合著旋律的節拍,使用打擊樂器伴奏這首樂曲。

(3)通過訓練,合奏《一隻鳥仔》。

4、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一隻鳥仔》,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2)通過伴奏《一隻鳥仔》,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3)通過學生自編伴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5、教學重點:能根據旋律的節拍,用打擊樂器編排節奏並伴奏。

6、教學難點:能用打擊樂器合奏《一隻鳥仔》。

7、教師準備教具:鋼琴、教學磁帶、錄音機、沙錘、雙響筒、三角鐵、碰鈴等樂器。4塊小黑板。

8、學生準備教具:自制打擊樂器(沙錘)等。

二、說教法:

1、情景匯入法

讓學生聽零點樂隊演奏的歌曲《共同的家》,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和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

教師分句彈奏曲子,邊彈邊唱,學生跟唱,這樣有利於讓學生了解《一隻鳥仔》的主旋律,為伴奏這首樂曲作鋪墊。

3、討論法

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一隻鳥仔》音樂的特點,為樂曲創作伴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4、本節課採用奧爾夫教學法,運用打擊樂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多聲部訓練和合奏訓練,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

5、七年級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音樂知識不斷積累,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本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及已有的音樂水準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教師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小鳥們嘰嘰喳喳歡樂的情境,動手創作,動腦分析,學生親身參與樂曲的分析,創作,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

三、說學法

我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聯絡起來,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行“四多”,即多聽,多想,多討論,多創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生的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四、說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音樂常規,師生用音樂語言問好。

(二)教學過程

1、匯入: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欣賞歌曲《共同的家》,提問:這首樂曲裡面有哪些樂器?

生:鼓、電吉它、貝司等。

師:《共同的家》是一首由樂隊用多種樂器演奏的樂曲。

[《共同的家》節奏感強,用這首樂曲匯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也為“樂隊”這個問題做鋪墊]。

師:今天,我們也要組成一個小樂隊,來給一首歌曲編排伴奏,我們就把這個樂隊叫零點樂隊吧。

2、初聽樂曲,獲得感知,新課學習。

(1)欣賞《一隻鳥仔》,聽後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歡快、活潑。

[啟發學生的思維,與學生一起交流自己對音樂的感悟,給予學生表達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對音樂個性化的理解]。

(2)學唱歌譜。

師:下面,我們這個“零點樂隊”就要開始工作了。首先,我們要先學會唱《一隻鳥仔》的旋律,請跟我唱。

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唱二遍)

[熟悉歌曲旋律,為以後伴奏作鋪墊]

3、加花添彩,想象創作。

(1)師:有了旋律,我們這個“零點樂隊”是不是一個樂隊了呢?

生:不是。

師:還差什麼?

生:樂器。

師:那什麼是樂隊?

生:學生討論後,答:幾種不同的發聲體(樂器,人聲)組合起來,就是樂隊。

[採用討論法,學生總結出樂隊的概念,表現了學生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自主能力]

(2)師:老師這有幾種打擊樂器,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樂器。

[學生分成六組,每一小組選擇一種樂器演奏]

學生互動,研究打擊樂器的音樂特點,並進行編創節奏活動。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和節奏感]

(3)討論後,請每一小組的一位同學上來示範打一遍。(跟音樂)全體同學用跺腳或拍手跟著打一遍。(把節奏寫在小黑板上,大家照著打)

[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編創,並出示板書上的節奏,供學生參考]

教師彈主旋律,學生們加入打擊樂器。

(4)六組同學展示完各自的編創伴奏後,全體同學合奏這首樂曲。有部分樂段難合起來,應多合練幾次。

[合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表演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活潑向上的精神,培養學生們的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5)教師選出打得好的同學,再次合奏一遍。

[讓學生有競爭意識]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班個個同學都充當了小樂手,那下節課同學們還想不想當小樂手?

生:想。

師:好,那同學們下去再去練習你們樂器的節奏,下節課希望同學們把這首樂曲演奏得更整齊,歡快。再想想還有什麼辦法把這首《一隻鳥仔》演奏得更加活潑點。下節課我們再為這首曲子《一隻鳥仔》加花添彩。

板書設計

一隻鳥仔

節奏設計

1、XO︱XO︱XO︱

2、XXX︱XXX︱XXX︱

3、XX︱XX︱XX︱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森林水車》,我的說課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說教材

《森林水車》是一首二二拍的歌曲,是一首帶標題的描繪性作品,是德國音樂家艾倫貝格的代表作品,是曲作者到森林裡去遊玩,看到森林裡的水車及優美的景色而即興寫成。作品採用迴旋曲式結構,全曲的結構是引子及程式部組成,音樂清新流暢,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給人以躍躍起舞之感覺,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音樂作品。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過渡的時期,學生的智力和感知能力不斷的提高,記憶方法和學習技巧也明顯增強。但由於個體的發展不平衡,部分學生自覺性差,但表現慾望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個體、多正面引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被關注的機會。從而更充分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多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在反覆聆聽、歌唱中學會唱這首歌曲以及關於本課的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的音樂風格,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甜美、圓潤的聲音、正確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充分感受到深森林的美景所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對音樂、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是:

1、使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妙,感受音樂形象,並通過體態律動、詩歌童話故事創作、愉快的情緒反映等途徑表現出對《森林水車》這首音樂的理解。

2、能用自制的打擊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融合到音樂中併為之伴奏。

教學難點是:

發揮音樂特殊的音響方式,並通過創編、表演活動,感受音樂形象,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感受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等。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貫徹以審美能力為核心的指導思想,懂得xxx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本節課我將採用繪畫、詩歌等途徑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請同學們觀察我們的教室,指出一些東西的方位,如窗戶在哪裡等,並觀察東西的顏色、數量。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還記不記得東西的方位,講一講。傾聽周圍環境發出的聲音,播放水流聲、小鳥的.叫聲及新課《森林水車》音樂。

3、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講一講聽到的各種聲音,並想象早晨的森林裡非常熱鬧的情景。這樣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方位感,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欣賞的音樂中,進入音樂情境,產生興趣。

4、談話引入森林的早晨,請同學們用自制的打擊樂器模仿森林裡鳥兒的聲音、水聲、風聲等自由創編。

5、教師小結,欣賞音樂。請同學們聽一聽音樂,看一看畫面,感受美的畫面和音樂。

6、介紹《森林水車》音樂的特點。

7、播放音樂,學生欣賞,用簡單的圖畫表現出音樂的形象。目的是1、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2、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產生視覺美、聽覺美,感知音樂形象,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8 、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之前我會準備兩條練聲曲,為更好的學習歌唱做準備。A 、先聽歌曲《森林水車》讓學生熟悉旋律,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激發學生。

B 、介紹作者:瞭解歌曲的作者、以及創造背景、主要作品。

C 、老師示範唱旋律,學生跟琴哼唱,師生互動,老師打拍子學生視唱。

D 、學曲這個環節我採用聽歌、教唱、討論等方法,聯絡2/2拍節奏。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E 、男女生互動。

F 、老師點評,對學生予以肯定,同時指出不足指處。

G 、在一次聆聽歌曲。《讓學生用筆簡單的畫出旋律線》

9 、藝術處理:提出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音樂:

(1)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怎樣?音樂的速度是什麼樣的?(讓學生結合詞、曲的特點,談一談為什麼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麼樣的?(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最合適)

(3)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的表達歌曲的情緒?

(4)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麼?(談談對這首歌的感受)

10 、在教師鋼琴伴奏下,全體學生有感情的完整演曲《森林水車》。

、小結:大自然是一首歌,大自然是一幅畫,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篇。大自然屬於你,屬於我,屬於我們大家。希望同學們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學習,健康成才。

我的說課完畢,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的好朋友》是湖南文藝出版社教科書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屬器樂入門教學。本節課以口風琴基本技法與合奏為主要內容,是一節對引導學生熱愛器樂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音樂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2、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和我校學生認知水平,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口風琴的吹奏技法與合奏訓練。

突破方法:通過螢幕提示教師講解和學生模仿練習來完成。

教學難點:合奏中聲部之間的協調。

突破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活動來完成。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主體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通過國小階段和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對鍵盤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並能進行簡單樂譜的視唱。由於多數學生是第一次見到口風琴,他們對這個樂器會感興趣,有著濃厚的探究慾望。但是缺乏口風琴的吹奏技巧,會覺得很難,因此會有焦慮、自卑情緒,教師應理解與保護,引導學生學習本節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最終達到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三、教學目標

依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我校學生具體情況,我確定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聆聽感受、演奏體驗,體會口風琴這一小小樂器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受,培養合奏中的團結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視訊,觀看、聆聽口風琴演奏及教師示奏,認真模仿,反覆練習,熟練掌握口風琴的基本指法,並進行合奏體驗。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口風琴的基本手型、正確姿勢、指法標記;

2、學習掌握口風琴的基本吹奏技法(順指法、擴指法、同音換指法)

3、吹奏樂曲《小星星》片段。

四、教學方法

教法: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在此理論指導下,我將觀察探究法、模仿練習法、實踐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富有個性的進行學習,讓學生感知音樂,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學法:在學法指導上,我希望培養學生通過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學生自己思考怎麼做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我並沒有把現成的彈奏技法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認真模仿,反覆練習,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五、教學準備

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和我校現有樂器情況:

教師準備:若干口風琴、打擊樂器、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口風琴吹管、自制打擊樂器、其他小樂器。

六、教學過程

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力求按照情景體驗,認知生成,實際應用,能力錘鍊的教學順序來安排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我把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學生踏著口風琴演奏的樂曲走進教室)。請1-2名學生說說知道的樂器名字及樂器類別,師生歸納(板書課題)《我的好朋友》——口風琴(多媒體:1)

設計意圖:由於課前學生注意力大都分散,由自己知道的樂器入手,能誘發學生積極思考,集中學生注意力,營造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口風琴的興趣,為新課教學打下鋪墊。

(二)學習新知解決重點

1、老師簡介口風琴及使用須知。

2、自學指導:通過螢幕提示,學生自學

(1)、基本手型

(2)吹奏姿勢、

(3)、指法標記

設計意圖:

(1)通過老師講解和提示,使學生了解口風琴的結構、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有效防止疾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從而喜愛口風琴,最終學會口風琴。

3、分層操練:播放口風琴演奏的樂曲《蜜蜂過江》

A、結合呼吸訓練進行C大調長音、吐音練習

B、試奏P14頁《小星星》片段

設計意圖:以學生興趣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通過觀看口風琴演奏,感受口風琴的.魅力,繼續激發學生學習口風琴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口風琴的基本技法,更好地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同時產生愉悅感。

(三)發展階段合作體驗

1、變奏練習:教師進行不同節奏、節拍的示奏引導,學生模仿練習,進行《小星星》片段的變奏。

2、分組活動:進行(改變節奏X-|XXX|改變音高、加入打擊樂器)合奏練習

3、學生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探究、展示自我,進行自評、互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從而獲得學習樂趣,把自己融入到口風琴的學習中。學生分組分角色合奏時,就是進行音樂的創造過程。通過展示可以增加學生自信心,在合奏中輕鬆地運用某些口風琴技法,體會團隊協作精神。

(四)評價活動

對於每個學習環節進行自我評價,畫星星

分三個檔次:掌握三顆星,基本掌握兩顆星,沒有掌握一顆星,最後:比一比這節課的任務完成情況。6個以上你很棒!3-5個繼續努力!2個以下要加倍努力!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的檢測課堂實效,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五)課堂小結:師生共同對對於本節課知識點進行簡要的總結回顧。

(六)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突出重點,增強學生直觀記憶。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前進國小的音樂教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

說教材:

《久不唱歌忘記歌》是一首貴州布依族民歌,主要流行於貴州修文縣一帶,該歌又以歌中襯詞命名為《咕嚕山歌》。歌曲節奏緊密,速度較快,情緒輕鬆活潑,歌詞風趣。

此次的教學內容有兩項:

⑴學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

⑵即興創編歌詞。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同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為本節課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和認識布依族的人文風情和民族特色。

(2)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記歌》,能體會歌詞中襯詞對情趣表現的作用,通過學唱民族歌曲,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3)主動參與創編實踐,並能作出簡單的填詞並唱一唱。

這節課重難點的處理:

1、歌詞中的四種襯詞既是歌曲的特點,又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節奏緊密,要求吐字發音很快,學生不易唱清。因此,在教唱環節學生多念,多唱歌詞,把歌詞吐字清楚而流暢的演唱出來。

2、全體同學能集體動腦創編歌詞。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整體的音樂基礎還不錯,學生的接受能力不錯,對音樂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演唱時不喊唱,認識到氣息的作用,演唱時充滿感情。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4張學習卡

教學方法:

視唱法聆聽法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採用了EEPO新型課型方式中的'平臺互動式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根據本課的關鍵要素及其所要達到的目標,藉助資訊科技手段,我共設計了以下三個平臺,來完成本課關鍵要素的目標:

平臺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平臺2:體驗音樂,學唱歌曲。

平臺3:擴充套件活動,創編歌詞。

我在教學中適當將要素組合方式融合在平臺互動方式中,通過看、聽、講、想、做、動、靜七大要素,利用小組、團隊等組織形式,利用多媒體、學習卡等工具,進行梯度形態的、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以實現準確、有趣、多維地多次強化關鍵教學要素。下面,說說這三個平臺的具體操作方法。

平臺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為了營造濃郁的民族音樂氣氛,首先播放一段歌舞表演《布衣女》的視訊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使學生產生新奇,新鮮感,使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民族民間音樂的‘美’去感染和薰陶學生從而引出新課,通過觀看視訊片段,讓學生初步瞭解布依族。

2、通過多媒體展示布依族的民族特色和人文風情,欣賞布依族人的服飾,通過欣賞圖片讓學生4人一組觀察自己的服飾與布依族的服飾有何區別,討論交流後,向學生們介紹布依族的穿著:男子頭戴青布或花格布頭帕,身穿對襟或大襟短上衣,大褲腿長褲。婦女們通常梳長辨,有的把長辨盤在頭上再包上青布或花格布的頭巾,上裝多為大領子或大襟衣,鑲有花邊服飾,下穿蠟染百褶長裙。姑娘們還喜歡佩戴銀首飾。第二,欣賞布依族人居住地風景名勝區貴州黃果樹瀑布,請同學們說說風景如何?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開闊視野,介紹雄偉壯觀的黃果樹瀑布,貴州省布依族地區的黃果樹瀑布寬20米,高60米,是亞洲最大的瀑布;布依族是一個勤勞純樸能歌善舞的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56朵花中的一朵民族之花。

到此時,第一個平臺就算搭建成功了。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了解和認識布依族的人文風情和民族特色。同時對目標二當中的情感目標,也有所感悟。

平臺二:體驗音樂,學唱歌曲

1、通過旋律模唱法,在教學生唱這首歌時,首先示範唱,讓學生對此歌曲有初步瞭解之後,我分句彈奏歌曲,學生跟唱,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又能培養學生音樂記憶力。教唱時採用聽——對比唱——多種演唱形式達到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歌曲的教學目標。

2、在學生對這首歌曲熟悉時,提出“這首歌的歌詞有什麼特點?”讓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歌詞的特點,並回答。引導學生理解“襯詞”,唱清唱對“啊是”“嘎拉拉子”“尖嚕嚕”“咕嚕嚕子”,運用師生接唱的方式對襯詞進行練習,總結這首歌的歌詞大意,為創編歌詞的下一環節打下基礎。在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學習已是輕鬆自如時,採用多種形式如:師生對唱(師唱敘述故事的部分生唱襯詞)、分組唱、分男女生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來解決唱清襯詞的教學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最終用歡快活潑的聲音唱出來。

平臺2的構建,主要是用看、聽、唱、想、動、靜這幾個要素輪換使用,讓學生在學唱歌曲時不感到疲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理解歌詞中襯詞的特色。

平臺三:擴充套件活動,創編歌詞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

1、在這一環節中,激勵學生爭當詞作家,激發他們的創作潛能,把學生分成4大組討論,基於對襯詞的理解,提問利用襯詞怎樣編創第四段歌詞,交流後多媒體展示創編歌詞的方法及要求。

2、基於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動腦思維,探討研究,以組為單位討論編寫歌詞,並填在學習卡上,總結討論結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最後把創作出來的歌詞通過學習卡展示並由同學們自己唱出來,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創作歌詞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平臺3主要運用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學習卡等工具共同構建最後達到教學目標。

本節課設計的三個平臺,緊扣教學目標,層層深入,逐步遞進,在瞭解和認識布依族的人文風情和民族特色,同時會唱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記歌》,最後通過民歌特色和對襯詞的理解創編歌詞將本節課推向高潮。本節課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陶冶了高尚的情操。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有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謝謝!

七年級音樂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四單元《樂海泛舟》,《搖籃曲》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於1868年,它通過強弱節拍的起伏來塑造搖籃搖擺的形象。曲調優美抒情,語氣安詳平緩,細膩得勾畫出一幅母親對孩子親切祝福的動人畫面。這首歌曲雖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從第三拍起音,把節奏進行了細緻的改變,將節拍的舞曲化性格化為內在的韻律,使音樂更富於徐緩的敘事語氣,而適於語義。《搖籃曲》最初為母親撫慰孩子入睡時詠唱的歌謠,後來發展到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具有溫暖、親切、安寧的氣氛……這一體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欣賞性,不僅限於催眠和描寫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刻畫寧靜而有詩意的精神境界。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需要,我本著既能讓孩子掌握知識,又能達到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演唱《搖籃曲》,引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色與優美柔和的情緒表現歌曲(中文版),並從中體會母親對孩子的似水柔情與疼愛。

2、能力目標:初步認識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充分了解搖籃曲的主要特徵。

3、德育目標:通過課外蒐集各種形式歌頌母親的作品,並通過在課堂上的介紹、欣賞,充分感悟母愛的偉大,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並懂得要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三、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節課的重難點與學生的理解能力,本人訂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歌曲八度大跳及雙倚音演唱,使學生真正感受搖籃曲的美與母愛的偉大。

四、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國中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和啟發式、聽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賞互助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搖籃曲的音樂特徵,及課外欣賞歌頌母愛的歌曲,很好地滲透到德育教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學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受到母愛的渲陶,從而不僅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還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五、說教具準備

傳統的教學是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的學習會感到枯燥乏味,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卻能集音、形、色、動為一體,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擬的。因此,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六、說教學程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節課我將以張熊飛教授“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誘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唱起來、跳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達到本節課的預期目標。結合本節教材,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情景匯入,醞釀情感

蘇聯科學家巴浦洛夫曾說過:“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敏銳的觀賞力是創造者的基本功”。在匯入部分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情景音樂,並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情景音樂表現了什麼內容,想到了什麼,讓學生了解到音樂也是一種情感藝術。接著再讓學生從三種音樂體裁裡找出一種適合媽媽哄孩子睡覺的音樂,從中匯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

2、學習歌曲,表現情感

(1)讓學生欣賞感受,體會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認識歌曲的作者及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

(2)在學唱歌之前,根據歌曲的難點高八度演唱,為了讓學生輕鬆地唱好歌曲,我設計了一段發聲練習:1234︱5432︱1--‖(LU——),做好唱歌的鋪墊。

(3)品味旋律,全體同學用“LU”字哼唱旋律,師生共同總結歌曲特點。

讓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拍號,為做好表演唱的準備。

(4)學唱歌詞

先讓學生小聲跟音樂哼唱,找出自己覺得難唱的樂句與歌曲中開頭與結尾有什麼特點。然後再用電子琴帶動與學生的討論、嘗試,結合老師動情的範唱,解決歌曲的難點,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後引導學生模枋母親哄孩子睡覺的情景演唱歌曲,讓學生在音樂氣氛下體會到母親與孩子的愛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課外拓展,昇華情感。

(1)欣賞不同民族或國籍的《搖籃曲》,揭示《搖籃曲》的音樂特徵。

通過欣賞不同國籍的搖籃曲,讓學生明白《搖籃曲》表達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母愛都是偉大的。再進一步瞭解歌曲的音樂特徵。

(2)蒐集不同形式歌頌母愛的作品,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本環節我設計觀看不同形式歌頌母愛的作品,從中引導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很好的得到德育滲透,本節課達到最好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著母親的愛再一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七、說板書設計

《搖籃曲》——(德國)勃拉姆斯

1=F

速度:稍慢、舒緩

力度:輕柔

情緒:溫馨、親切、安寧、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的愛)未來的祝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