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作文(集合15篇)

作文1.23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諸葛亮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諸葛亮作文(集合15篇)

諸葛亮作文1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個大家能耳熟能詳的三囯時期的人物。在人們心中,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諸葛亮是個智慧與謀略的代表。

在《三國志》中,有這麼幾個字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由此可看出,諸葛亮在那個年代,長得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並且八尺,就相當於現如今的一米九了,從長相身材來看,似乎預示了諸葛亮一生的不凡。

諸葛亮自比管樂,管樂,即管仲、樂毅。管仲治囯有方,是個傑出的政治家;樂毅用兵極妙,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管仲卻不善用兵,樂毅不善治國。而諸葛亮認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雙全,因此自比為管樂。

《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二十七歲前,一直隱居在南陽。其實我覺得他並非不求聞達於諸侯,而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實按理來說,曹操那時正值盛氣,並且曹操十分愛惜人才,可諸葛亮卻沒有去找曹操,而是選擇了正寄人籬下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並不是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邊人才齊濟,因此去了曹操陣地,也是不會得到重用的。相反,劉備身邊沒有謀略之才,只有像張飛、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並且三顧茅廬的事件也讓諸葛亮受到了極大的感動與激勵,因此遂許先帝以驅馳。

提起諸葛亮的謀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家喻戶曉的空城計了吧。當時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直逼酉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卻故作鎮定,大開城門,坐於城樓,焚香撫琴。此時的諸葛亮披鶴氅,戴論巾,手瑤羽扇,氣宇不凡。小心謹慎的司馬懿擔心有埋伏,毫不敢輕舉妄動,並迅速撤兵。等司馬懿反應過來,再引兵回去,此時趙雲的兵馬已到,最終司馬懿戰敗。千古流傳的佳段,不過是小說中編造的罷了。據說,真正的 空城計是曹操對戰呂布時所使用的。還有借東風、錦囊妙計等一些流傳千古的故事,都加以誇大。因此,魯迅先生曾說過:《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對劉備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時,小心謹慎,用了四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在那個階段,諸葛亮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於曹魏差別很大,但幾次功打卻都能使對方所懼怕。因此即使沒勝,卻也算不上輸。無奈一直為此事操勞的諸葛亮的身體實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進攻期間,永遠的沉睡了。

諸葛亮雖沒小說中刻畫的那樣神機妙算,但通過三顧茅廬一事,諸葛亮也一定是個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賞他的才智而深入瞭解並得知此事,也確實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們需要尊重歷史史實,但我願讓諸葛亮在我心中,永遠保持著一個神人的形象!

諸葛亮作文2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可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一直輔佐著主公劉備,可謂是盡心盡力。其實,咱班也有幾個諸葛亮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一、諸葛亮·書法

諸葛亮書法那可是一流的。她,是我們班的書法委員,這不,寫字課上,又聽見她在“誇讚”我們班“赫赫有名”的差生——張揚了,他的字“龍飛鳳舞”“筆走龍蛇”,讓她眼花繚亂,最後我們諸葛亮一聲令下:“張揚,你的字實在太好了,我不忍心讓你不重寫啊!”張揚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走了。寫毛筆字的時候,只要一到交作業的點,就會準時響起她的聲音:“組長快把書法作業交上!”要是你沒寫,那你可慘了,諸葛亮會看情況罰你一篇課文,要是運氣好,罰一篇短的,要是運氣背,《最後一頭戰象》就歸你啦。

知道她是誰了嗎?沒錯,她就是趙慧。

二、諸葛亮·歷史

你猜,我們班的“歷史書”是誰?他就是周元陽。雖然個子不高,但他可是十足的諸葛亮啊!有什麼歷史難題,找他準沒錯。有一次語文考試,附加題中都是詩經古詩宋詞元曲,還有歷史朝代人物,尤其有幾句詩,我們全班沒幾個答對的,但他卻答對了好幾題,真應驗了那句老話“人小志氣大”。

三、諸葛亮·數學

還有一位諸葛亮,他可是咱班的`數學迷呢。她雖說不是次次都考第一,但她的數學分數有時高到驚人,這個月就有一次,當數學老師淡定地報出她的成績:“戴珂求,99分。”我們卻誰也不驚訝,因為我們習慣了,不過,她要是考差了,我們倒是會很驚訝。戴珂求不僅書法字寫得好,成績也不賴,尤其是數學。她對數學的興趣那可是深不可測的。有一次美術課,我去借筆,偶然路過她身邊,瞥了一眼她的本子,我簡直傻了眼,滿滿一張的數學草稿,原來她還在糾結那道奧數題。我對她真是五體投地啊!

四、諸葛亮?唱歌

咦,這歌聲這麼動聽,是誰呢?當然又是我們的諸葛亮啦。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我們班的實力唱將——楊洋。她的音樂成績一定是優,不然就見鬼了(不過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候),就比如說這次音樂期末考試吧,楊洋第一個上去,我們全班頓時安靜下來,都想聽她唱歌,你說,她是不是唱歌能手呢。

五、諸葛亮·魔術

想不到吧,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先生也玩起了魔術呢,他就是我們班的開心果——王天鉉,我們都叫他王小寶。一次,班裡搞活動,他也有份。到他上場了,工具倒是齊全,他一共四個節目,他還現場教呢,其中有一個變硬幣的魔術,把我們看得目瞪口呆,臺下許多觀眾想學,可他愣是沒教。

王小寶說成績成績不好,論學習學習馬虎,調皮搗蛋樣樣都不差,可就是這樣的他,成了我們班稱職的魔術師。

瞧,咱班的諸葛亮可真多,不如編本書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諸葛亮的多樣化》。

諸葛亮作文3

今天一早,我睜開眼睛就看見諸葛亮在和爸爸奶奶講話。我趕忙筆和本子跑過去對諸葛亮說:“爺爺,您真是聞名天下,請您給我籤個名作記念吧!”諸葛亮見了說:“好吧,我給你簽名,但是以後千萬別說我聞名天下。”我想:諸葛亮這麼神通廣大,還這麼謙虛,真是了不起!我一定向他學習。

我讓諸葛亮簽過名後,便對諸葛亮說:“爺爺,到我家來,是想看看我們家的房子吧?”諸葛亮說:“是的!”我便帶他從客廳參觀到了房間。

參觀完畢後,我便坐下和諸葛亮說話,奶奶去做飯。我問諸葛亮:“爺爺,您當年用草船借箭時,您怎麼知道三天內必有大霧呢?”說完後,諸葛亮笑起來,如果現在把蘋果塞在他嘴裡,他也不感覺到蘋果在他口裡。

一陣大笑後,諸葛亮說:“那時呀,要知道得多,我當年每天都要看書,寫文章,什麼書都要看,我就是看了氣象類的書,太陽系的書……才會知道三天內有大霧。你們現在是知識時代,一定要多讀書,要知識面廣。”我點點頭接著說道:“爺爺,我現在就是不會寫作文,不知道要寫什麼,不要寫什麼。”諸葛亮說道:“孩子,要仔細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

我以前也是不會寫文章,就是多練多觀察才會的。”諸葛亮教我就像老師在教學生一樣。這時,諸葛亮從他那長袖裡拿出一個圓卷卷的東西,並說:“這是我的.一篇文章。”原來是文章,古人都是用這種木頭寫文章呀!這時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我打開了那捲文章,上面用刀刻著字,不過是繁體字,幸虧我學過書法,還認得些繁體字。

諸葛亮文章寫得真好,我真覺得諸葛亮了不起,難怪周瑜不能不服他。我說:“爺爺,您想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嗎?我給您看一本書。”說著,我便跑到書櫃上找書給諸葛亮看後,諸葛亮說:“能借我嗎?”我答應了。“吃飯羅!”隨著奶奶的一聲喊,我便和諸葛亮去吃飯了。

吃飯時,菜總是夾到這個碗裡,夾到那個碗裡。大家都開心地吃完了一餐飯。下午,我在家裡寫作業,諸葛亮在看書他從袖裡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面寫著“小倉庫”。只見他一邊看書,一邊寫字,摘抄好詞好句,寫出自己讀書的感受。

這時,我想起了錢老師以前教給我們做的“採蜜”作業,原來諸葛亮的這一招也被我們錢老師學到了,我也要好好“採蜜”,寫好習作。我望著他的本子疑惑起來,便問道:“爺爺,您不是在木頭上寫字嗎?怎麼又用起本子來了?”諸葛亮笑著說:“我在街上好不容易才買到一支筆,一個本子,我也要用用你們高科技的學習用品嗎!

你怎麼不寫作業了?快寫呀!”我趕緊寫起來,“做作業不要分心。”諸葛亮語重心長地說。後來,我們就各幹各的了……突然,一隻大手推了推我,我一醒,原來是爸爸。回味著場美夢,我決心向諸葛亮學習,我深信我會寫好作文,我一定會比諸葛亮更聰明,更有文學素養!

諸葛亮作文4

我一直認為,小說是精神產品,給人帶來知識、趣味。

從下筆的那一刻起,我小說中的諸葛亮,一定要閃耀出“智慧的化身”這個角色。

諸葛亮的聰明,在於他把各種軍事思想領悟得比較深。在這個書中,這個“戰場”擴大化了,但諸葛亮的聰明依然淋漓盡致地表現。

小說中的愛情,必然是讓人感動肺腑的,對主人翁的情感,力圖刻劃得深刻。

為了給讀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構建我的故事情節,如果讀者滿意了,這就代表著我的成功;如果讀者不滿意,說明我做得不夠好。

傳統中的諸葛亮,一直是一個儒將風範,在我的小說中,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說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強大,肆意屠殺之輩。這些人,渾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諸葛亮的聰明,是他服從了這些客觀規律。諸葛亮靠著他的善良與純真,最終他打敗了這些人,也是順從了天理。

書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會閃耀出來的,小說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心與友愛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壓與殺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說中表現了她與諸葛亮純真的戀,另一方面,表現了她作為一個愛心大使的形象,樹立於讀者心中。

小說來源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過小說中的'人物,作者將盡力地表現出來。

對於小說中的戰鬥場面,傳統中聲勢浩大的兵戰,本小說中是與諸葛亮熟練運用軍隊是連在一起的。最吸引讀者的是,本小說引用《諸葛亮兵法》的諸多名句,讓讀者親身領略這位傑出的軍事家的才能。

對於書中女主人翁,黃子香,她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溫柔多情的女子,他對諸葛亮體貼倍置,顯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裡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愛上她,是自己的福氣。

關健時刻,子香會上陣,他會幫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說故事中展現了她溫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與諸葛亮的愛,沒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與溫馨。對於與諸葛亮相愛的場面,作者力圖用各種溫馨的情調進行渲染,展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中,讀者會領略到它的美。

愛情、爭鬥、智慧、在這裡,一起盡情地展現,每一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得到樂趣,還能獲得許多豐富的知識。面對這樣的小說,你還得等什麼,千萬別錯過哦!

當你在生活中匆忙地過著,當你心情鬱悶,覺得沒有什麼讓你心動的,開啟這部小說,你會覺得世界是多麼可愛!原來生活是有很多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現。

最後要說的,本書的作者曾是商務類專業畢業的,其中會插入商戰方面的描寫,是值得現代經商階層去看的。

當一本好書,已悄悄地在你面前開啟,趕緊找開吧,悄悄地進入這個世界。

諸葛亮作文5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伴隨著一代詩聖杜甫的深沉詠歎,我們這就嘗試著進入那一個高貴的靈魂。他置身其中的那個凶險亂世,如同拍岸驚濤,曾經把他風霜高潔的人格,砥礪得格外磊落、高潔。

諸葛亮(字孔明)的童年和青年時期是如何度過的?在哪裡度過的?玩味這一問題,對我是一種美好的`心理體驗。西方人曾熱衷於揣測耶穌基督的早年生平,因為,在耶穌誕生於伯利恆那個馬槽裡之後,直到他二十多歲時重新出現,中間二十餘年的經歷,人們一概不知。那裡面可有著一個巨人全部的成長密碼呀!有人猜測基督曾到過印度,更有人說在中國的雪域高原上,曾出現過他向藏傳佛教喇嘛研習東方祕術的身影……同樣,諸葛亮在走出隆中之前,或,在他因避難而不得已走進隆中之前,他有過何種經歷呢?拜何人為師?去何地遊學?所習經術主要為哪門哪派?自己對之又做了哪些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凡此種種,皆使人充滿好奇。

我們有把握的只是,他早年喪父,後來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著叔父諸葛玄過活。諸葛玄曾在袁術手下任豫章太守,青少年時的諸葛亮,耳濡目染,想必得以洞悉官場上的權詐和沙場上的凶險。約在諸葛亮弱冠之年,諸葛玄去世了,有可能死於政敵之手。他的兄長諸葛謹看來較早就離開了兩個弟弟,獨自到東吳闖蕩去了(由諸葛謹"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數語,可知諸葛謹去江東的時間至少在孫策死前,亦即200年以前,約當孔明十八、九歲之時)。

這以後諸葛亮獨自來到南陽鄧縣一個名叫"隆中"的地方,距當時荊州的政治軍事中心襄陽不過二十里。他毫無疑問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而非如羅貫中所描述的那樣,大白天還在睡大覺。"高臥隆中",這應該指諸葛亮一種蓄勢待發的姿態,而非整天酣睡不醒,連累劉備在外面等了兩個多時辰。這不僅是因為諸葛亮經常提到自己"躬耕隴畝",還與他一貫"事必躬親"的行事風格相統一。諸葛亮結交了幾個朋友,但他無疑是木秀於林的,他的朋友這麼想,他自己也無需謙讓。"諸位日後為官,大概可以做到刺史、郡牧。""那你呢?"朋友問,諸葛亮詭祕地"笑而不言"。

諸葛亮的讀書風格,較容易讓人聯想到後世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當他的朋友讀書都"務於精熟"時,諸葛亮只是"但觀大概"。我想,這個"大概"多半可訓為"扼要":孔明以經世致用為己任,匡扶社稷為抱負,自然不同於尋常只會在書卷中經營雕鑿的腐儒酸丁,只知引經據典,死於句下。

諸葛亮作文6

《三國》是人人皆知的一部經典名著,它記錄了整個三國時期的矛盾與爭鬥,塑造了一批批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提起諸葛亮,想必是家喻戶曉,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有勇有謀,聰明機智。正是如此,諸葛亮則是我眼中的三國英雄。

學完了課文《隆中對》,我頓時對諸葛亮敬佩不已。他雖然出身貧苦,但是這卻不能使他的志向也因此卑微,諸葛亮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看了三國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為諸葛亮真的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三國英雄。平凡的諸葛亮,卻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成為劉備的軍師。他為劉備分析的戰略形勢以及他的策略,卻足以體現它的有勇有謀。

他雄才大略,思維縝密。《草船借箭》是我知道的關於他的第一個故事。借箭前他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後有大霧,於是他便利用有利的天氣,利用魯肅的老實成功地向曹操借了十萬之箭。都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諸葛亮則是滿足了這一點,因為他借箭前的細緻規劃和他對各方面的`縝密的考慮,他打贏了這場戰役。不但沒有損失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周瑜的認可,令周瑜自嘆不如。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這個手搖雞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者在那時就在我眼中成為了英雄。

他,足智多謀、有自信。瞭解的第二個他的故事,則是火燒赤壁。看過書也看過電影,所以這個故事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全部在赤壁之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到底輸的是什麼?是兵力麼?八十萬難道還勝不過三萬麼?所以一定不是因為他的兵力不足。那麼他真正輸的就是過於自信以至於自負,認為自己的八十萬人馬必將獲勝,因此他便掉以輕心,最終失敗。而諸葛亮是利用了曹操的輕敵,設計了謀略,與劉備周瑜等人合作,互相幫助,善於思考,自信但不自負,最終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也告訴了我們:光有聰明的頭腦是不行的,憑藉著自己的聰明而不用,那才是真正的愚蠢,而像諸葛亮這樣即使擁有聰明的才幹,做事卻也思忖再三,做好充足準備,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他,低調做人、不張揚。《出師表》中體現了他的這一點。衷心為劉備驅馳,為劉禪提建議。並且自願受任,願興復漢室。並且知道感恩,因劉備諮之以當世之事,便對劉備感激不盡,同時用先帝劉備的行為來激勵劉禪。他不追求名利,不求聞達於諸侯,說明他淡名利祿,不計得失。甘願為劉備奔走效勞。這是他成為英雄的原因。

我眼中的英雄有三點:第一點是文武雙全,鬥智鬥勇,諸葛亮做到了。第二點是有聰明的頭腦,這一點完全就是從諸葛亮的身上總結出來的。第三則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難,諸葛亮的淡泊名利完全符合無私,既然他與這三點完全吻合,那麼他怎能不是我心中的英雄呢?

諸葛亮作文7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粹、死而後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最大特點是謀。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出神

諸葛亮的一生,為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嘔心瀝血,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還不忘劉家的社稷江山。諸葛亮的一生,是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算得上模範丞相!

但倘若你撥開諸葛亮身上華麗的外衣,心平氣和地讀那段歷史,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做為謀士、軍師、丞相,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建立了蜀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非百戰百勝,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讚賞的空城計,實際上是一場僥倖取勝的戰爭,司馬懿若識破是空城計,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空城計,是諸葛亮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失街亭,則又是諸葛亮的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乃蜀國的滅亡。蜀國的滅亡,雖是諸葛亮死後發生的',但諸葛亮難辭之咎!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的丞相、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巨集願,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灰飛煙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劇!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是敗給了天意!天不滅曹!天意不可違!何為天意?民意也!曹、劉、孫等人爭奪領地,發動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痛苦。劉備白帝城託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實為蜀國的皇帝,攝軍政大權於一身,獨步於蜀國政壇上,失街亭後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但當諸葛亮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出現了真空,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政治權力舞臺中心。劉禪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便把蜀國推進了亡國的深淵。蜀國有劉禪這樣的昏庸皇帝,怎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麵前!

諸葛軍師,為你的智慧而喝彩,為你的失敗而深思!

諸葛亮作文8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諸葛亮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後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願。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勉縣境內)軍中。

諸葛亮死後,後人為了緬懷他的功績,曾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晉以來,歷代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來此憑弔,留下了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名楹佳聯。在這些楹聯中有一些對聯巧妙地將數字嵌入其中,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位於河南南陽市的.臥龍崗相傳是諸葛亮當年躬耕之地,這裡景色幽雅,建築別緻。武侯祠內有這樣一副對聯:“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從這副楹聯中不難看出,上聯嵌入了數字一至十,下聯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對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晉末年十六國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內古柏蒼鬱,殿宇雄偉,這裡也有一副對聯,是讚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勳。”此外,“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讚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后為蜀漢大業所作的前、後兩個《出師表》;還“一對”是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

陝西省勉縣定軍山有“武鄉侯”諸葛亮的陵墓,當年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後就埋葬於此,這裡的武侯祠有這樣一副對聯,可謂對諸葛亮一生蓋棺論定了。該聯曰:“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諸葛亮作文9

“蒼天如園蓋,陸地似棋局……真美啊!”我正陶醉著,忽然傳來一句話:“是誰在念我作的歌啊?”難道是諸葛亮?我往後一看,一位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的人慢慢走來,諸葛亮!我激動的衝過去,和他交談起來。

我:“您好,孔明 先生!”

諸葛亮:“你好,小朋友。我日關天象,知道你會來找我。說吧,你有什麼問題?”

我(高興地):“謝謝! 孔明 先生,請問您受到劉皇叔的拜訪,為什麼卻三次避而不見呢?”

諸葛亮(嚴肅的):“天下何人不知劉皇叔?我已久仰,可並不知他的品德。我只不過是一位草民,卻受到劉皇叔三次來訪,說明他絕對會禮賢下士。所以,我便跟著這位賢明之者,也成就了大事業。”

我(好奇地):“那麼 ,劉皇叔第三次來訪,您是在裝睡嗎?”

諸葛亮(感慨):“是呀!我本以為劉皇叔見我如此,會生氣地拂袖而去,但我低估他了。劉皇叔對我如此厚愛,我怎能拒絕他呢?”

我(點點頭):“ 孔明 先生,我特別不解。您未出茅廬,為什麼便知天下三分呢?”

諸葛亮(謙虛地擺擺手):“這並不是我的.功勞。你也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水鏡、元直、崔州平都是。他們也都博學多才,經常與我討論國家大事,不然,我只是一位無知的草名。”

我(豎起大拇指):“先生您太謙虛了。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不都是您的計謀嗎?可我有一點不明白,您為什麼不以捉來孟獲就把他殺了,換成其他您信的人呢?”

諸葛亮(再次嚴肅):“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孟獲也是猛將,可成大事,我用計謀捉了他,卻因他不服而放了他,是為了讓他輸得心服口服啊!如果我逼他為我用,他必定會乘我不備時起兵,那豈不是更糟糕?”

我(羞愧):“ 孔明 先生,真不好意思。請問,劉皇叔託孤給您的時候,您有什麼感想嗎?”

諸葛亮(眼裡閃著淚花):“劉皇叔對我有知遇之恩,並託給我如此重任,我怎麼報答得了呢?”

我(不好意思):“孔明 先生,冒昧地問一句,劉皇叔託孤給您時,您有想過篡位嗎?”

諸葛亮(氣憤):“你怎麼這樣說!劉皇叔對我甚好,我怎麼能篡奪他孩子的皇位呢?如果我這樣做,怎麼對得起他在天之靈?”

我(流下了眼淚):“孔明 先生,您為國鞠躬盡瘁,享年才五十四歲,有什麼遺憾嗎?”

諸葛亮(嘆了口氣):“我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伐魏成功。我也該走了,再見,小朋友!”

我:“再見,孔明 先生……”

“莘妤,起床啦!”咦?原來是一場夢呀!這次與孔明先生的談話,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諸葛亮作文10

諸葛亮究竟為什麼選擇劉備?“三顧茅廬”得以成功,基本條件是市場有需求。《天下無賊》中有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紀最需要什麼?人才!”倘若將這話放到三國的背景下,太合適不過了:虎狼當道,群雄爭霸,相互絞殺,“白骨斃於野,千里無雞鳴,”梟雄們不拉上幾個高人,不僅成就不了霸業,而且可能如呂布一般,搭上身家性命。

因此,求才是當時梟雄們的不二法門,曹操為此就曾發過“唯才是舉”的《讓縣自明志令》。孔明先生臥坐隆中12年,研讀帝王之術,靜看天下大變,本來就是奇貨可居,但因為賣的是性命,在這“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現實下,也不敢輕易出手。革命的道路在哪裡?劉皇叔眼望北斗星,心裡一片迷茫。就在這種背景下,諸葛孔明粉墨登場了。

乍看起來,兩個巨人的握手純屬巧合,是無奈之舉,其實並非如此,倒是有著歷史的必然性,透著不少精明的算計。從大勢看,當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東吳孫權只想劃江而治,割據一方,他們並不缺乏“管仲之才”,所需的乃是“州郡之才”,這就註定了孔明的投靠派不上用場。侯門深似海,在無人引薦的情況下,以一個偏寓荊州、自學成才的無名後輩貿然晉見,重用的概率也有限。更何況諸葛的哥哥諸葛瑾已經投奔東吳,雞蛋不能往一隻籮裡放。倘若諸葛先生能夠另起爐灶,與兄長形成犄角,相互呼應和照應,還真是一個好辦法。而劉備呢,雖然全無信義,手段狡猾,但在漢末的背景下卻能派上用場。

同時,他又是小字輩,被人追得屁滾尿流,以諸葛先生的名氣、能力和策劃,還不搞個參謀長乾乾?諸葛先生不事北魏其實還另有原因。曹操父親曹嵩避難諸葛先生家鄉琅琊時,被徐州刺史陶謙殺害。初平四年,曹操替父報仇,破彭城、傅陽、雎陵等地,沿途雞犬不留,屠殺男女數十萬人。當年,叔父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九江太守,已成孤兒的小諸葛隨同赴任,路上又遭兵匪加害。到了九江,曹操政權又改派朱皓為九江太守,斷了叔父的'活路,逼得他們投奔荊州劉表,這一切給12歲的諸葛亮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你叫他怎麼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地服務北魏政權?從家庭背景和價值取向看,諸葛先生也傾向於劉備。那年單位給知識分子發檯燈,領導解釋說,什麼是知識分子?大專以上就是。

原來領導就是大專學歷。這話給我啟發很大,即使我是領導的敵人,也會有一個檯燈,可見階級劃分並不錯。說到曹操和孫權,他們都是幹部階級,家庭背景不一樣,幹事無規則,又心狠手辣,與諸葛先生是兩條道上的人。諸葛先生曾是山東望族,遠祖諸葛豐就曾做過首都警備區司令員,爸爸諸葛圭也當上了泰山地區副專員,雖然家道中落了,但服務和受惠的都是劉家朝廷,與亂臣賊子曹、孫並不一樣,但與劉備卻有著很多相似和千絲萬縷的關係。惺惺相惜,良禽擇木而棲,諸葛先生承學的是遵從古代典章制度的“魯學”,又心儀於“齊學”的與時俱進,與劉備氣味相投,投靠於是便成為情理之中。

諸葛亮作文11

劉備與諸葛亮,猶魚與水,兩人的關係被視為最理想的君臣關係。劉備臨終託孤那幾句,也被視為肺腑之言。不過,竊以為,劉備決不希望諸葛亮取代他的兒子,這樣說是基於客觀事實。劉備活著時,軍政大事全仰仗諸葛亮;他死後,諸葛亮必定成為蜀漢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若有二心,取代劉禪如探囊取物。劉備高明地說出這番話,諸葛亮只有感激涕零,對天發誓的份了。劉備又遺詔劉禪:“你與丞相共事,如事乃父!”他希望保住劉氏皇位,作為回報,軍國大權交給諸葛亮。

劉禪恪遵父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全權處理國事。《三國志》說:“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只是蜀漢的一個象徵而已。

人人都指責劉禪庸碌無能,把他說成一個昏君。陳壽寫《三國志》,給劉禪的評語是“昏暗”兩字。劉禪果真如此嗎?

首先,劉備並不認為劉禪是個低能兒。劉備有知人之明,況且“知子莫若父”,如果劉禪果真昏憒無能,做父親的能全然不知嗎?

其次,人們說劉禪昏憒,往往援引此事為證:蜀亡,劉禪過往洛陽,司馬昭設宴款待,歌妓唱蜀歌,跳蜀舞,在座蜀臣悲不自禁,唯劉禪談笑自若。第二天,司馬昭問他思蜀否,他竟說此間樂,不思蜀。實際上,這正是劉禪的高明之處。試想,如果他說思蜀,還能活命嗎?

劉禪不是聰睿之人,但也決不昏庸。他之所以無所事事,是因為“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他實際上連個旁觀者都不是。

諸葛亮北伐前,向劉禪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師表》。

在表中,諸葛亮表達了他對劉備的耿耿忠心,矢志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以報劉備知遇之恩。其心之忠,其志之堅,讀之令人肅然。另一方面,表中又透露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各種不和諧的跡象。例如,諸葛亮強調,皇宮與相府的步調已不大一致。至於怎樣不一致,史無明文。但可以肯定一點,不能一致是因為劉禪自作主張而造成的.。諸葛亮對此很不滿,他的反應是讓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干預乃至監管皇宮事務。這時,劉禪已經二十歲了,不僅國事不能過問,就連皇宮之事,不論大小,還必須向諸葛亮指派的人請示。若以“擅權”論,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眾多權臣中,是名列前茅的。通觀《出師表》,不像一個臣子的奏本,倒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在冷酷地教導不懂事、不聽話的孩子。

當然,劉禪決非賢明君主,蜀漢就是亡於他之手。這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連年北伐,使蜀漢國力大耗,此消彼長,更非魏國對手。另一方面,這劉禪即位以後,諸葛亮把一切事情都攬在手中,沒給劉禪任何鍛鍊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對蜀漢來說,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諸葛亮作文12

“我若是螢火之光,他便是皓月之名。”徐元直之薦水鏡之言如此說。

初次見面時在南陽草廬之中,你的淡泊寧靜依然將我折服,“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悠然在這亂世之間顯得那麼突兀,我感嘆你似乎並不為此亂世而生。一襲白衣勝雪青絲流瀉,世上只留下一句“飄飄然有神仙之慨”讓我想象。

我是不想讓你出山的。哪怕無法青史留名,只碌碌無為一生也好,但為了“漢室之隆,大業之興”,你還是選擇了出山。那時你剛剛二十有七。

不鳴則已,一鳴動九霄;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

火燒博望,白河用水,首發第一仗真真贏得漂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借箭借火借東風,赤壁之戰真真勝的驕傲。

你三氣周瑜,使他猝亡在柴桑城中,慨嘆著“既生瑜,何生亮”而你又何嘗不嘆?是暗呼自己快除一仇敵,卻痛失一知己。而自此之後,天下再無人與你稱敵。

此時我才想起你是臥龍哪!是龍,便一定有徵騰萬里,遨於千仞之間,又怎屈得在這方寸荊襄南陽之地屈才無聞一生?

也許,謫仙般的.你並不適合戰爭,只是戰爭選擇了你。

於是,便是好,迎難而上!

我看到你佔荊州取西川,看到你作了蜀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看到你收五虎之一馬超平定涼州。

時光匆匆流去,轉眼間你已年近四旬,歲月在你臉上雕刻下皺紋。

你一生謙遜謹慎,卻難免間有失誤,那便是你錯派雲長鎮守荊州致他敗走麥城;一招棋錯步步輸,喪兄的張飛更加暴躁,步下範疆、張達終於難忍侮辱策劃謀反,於是張飛暴亡。

劉備終日悲泣,把矛頭對準了罪魁禍首的東吳,決定點兵出征。你苦心相勸,奈何主公之意已定,不容更改。我似乎透過書本,看見你蒼涼一笑,聽見你說:“主公的江山沉了,亮便再將它撈起來”。

不出所料,火燒八百里連營,你幾十年來的心血都付之東流。

白帝城東,後主無能,劉備託孤。

三顧之恩,知遇之恩,魚水之恩已然將你束縛,為了大漢的天下,為了主公的委託,你輔佐年幼的後主,佔益州重拾河山。擒孟獲定南邦,你北進以圖中原。

然而,還是敗了。

那是最後一仗,敗在那秋風五丈原,上方谷一場雨,澆滅了謀略所用之火,澆滅了你多日的心計,也澆滅了你伐魏的信心。

你憑生最後一件事,是叫姜維以遺像唬退司馬懿。“死諸葛走生仲達”,是啊,即使死去,也足以威震天下。五丈原前,燃起四十九盞明燈,但終究人不能勝天,你走了。

你二十七年自在悠遊于山水草廬之間,又二十七年復興漢室大業征戰天下。你的半生,堪稱神話……

當我合上書本,彷彿看得見你羽扇輕搖笑得釋然。我多想穿越時空,用我的手拉住你的衣袖,告訴你戰亂已走久遠。

如果真的有那一刻,我會告訴你我對你的崇敬。這樣的你,這樣的守望讓人如何不驚心淚眼?

諸葛亮作文13

千年的古風未老,氤氳出一雙睿智的眼,訴說著他的情,他的志……

——題記

江山如畫,左右了古今多少豪傑。猶記天下三分,他一雙銳利的眼,洞悉了一切。自信如他,一抹英氣由眉間漾開,指點著天下江山……

臥一間草廬,品一杯清茗,躲避亂世,抑或是在蒼茫人海中等待知遇知己。依稀望見劉皇叔時,他那平淡如水的眸子,霎時似若有了星光點點,直覺告訴他,這便是一生都要追隨的人。面對皇叔的真摯、虔誠,不免心生一絲猶憐,一縷感動,一份堅定,羽扇輕搖,淹盡了眸中的百感交集。他的瞳仁,像碧藍的湖水般,深邃而平靜,令人永遠捉摸不透;最終的堅定,恰似陽光灑滿了湖波點點,從此,三顧頻煩天下計。

臥龍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感念三顧之誠,你無悔,無悔走出這個田園。

江畔,霧瀰漫。江水間,徘徊著戰鼓的鏗鏘。江岸上,燈火通明,萬箭齊發。他著一身青衫,執一把羽扇,持一杯美酒,言笑晏晏間,早已借的數十萬箭,那響徹天寰的“謝將年箭”,盪漾了對手多少的自信與倨傲!黑夜,濃霧,他的眸子,似璀璨的'星,雖然無奇,卻裝點了天空,無盡的英明與智慧,盡斂其間。

孔明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志向,你要成就一番偉業。

彈一曲古箏,飲一壺濁酒,慵散地坐子危城之間,談笑風生中,眼望面前十分雄兵,眸中,仍舊是平淡如水,波瀾不驚,更添了幾分自信,幾分得意。嘴角略微勾起的一條孤痕,此時恰恰幻化作一把無形的利劍,將對手的來勢洶洶,刺得體無完膚,任再多十萬精兵,也不能震動這座空城半分。有誰曾望見那平靜如湖水的眸中。多了一份釋然,一份從容,恰似一顆小石子打入水中,漾起陣陣綠的漣漪。

諸葛丞相,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無奈,你無奈七年北伐,終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雙睫微垂,神色黯淡,清淚潸然而下,浸染了滿卷斑駁。此時,他的雙眸中,萬分糾結:先主的崩,天下的鼎立,臣子的無奈,出師與否的進退兩難,令人頓生萬般感觸。想起先主的恩惠,他的雙眸頓時放出了光芒,堅定,再堅定,一顆熾熱的心,揮動三軍,為攮除奸凶,興復漢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知在風餐夜宿的紅軍途中,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遙望蜀川大地,眼中是期盼,還是惆悵,最終都付之於一聲心酸的嘆息。

有誰曾見七擒七縱的欣賞與渴望?

有誰曾見揮淚斬馬謖的無奈與惱恨?

有誰曾見六出祁山的睿智與嘆息?

秋風吹打著梧桐,亮如明晝的營帳中,他的雙眸依舊不減少年時的英智,自知大勢已去,那雙眸竟沒有絲毫的痛苦與生死的憂傷,在一生的最後一刻,他有哪一分打算是為了自己?朝思暮想,殫精竭慮的是劉阿斗的江山,是紙醉金迷,笙歌燕舞的劉阿斗啊!抑或是,先主的知遇之恩,點燃了他一生邁往終點的明燈。

這就是愛國主義的真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抬望眼,他的眸中依舊似湖水般平靜,波瀾不驚……

諸葛亮作文14

諸葛亮的名字,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大家一直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諸葛大名垂宇宙”,歷史上很少人能同他的名字相提並論。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出生在今山東省沂南縣,因為父母早逝,他從小過的日子很清苦。在他15歲那年,由於軍閥混戰的影響,他隨同叔父逃出家鄉生活,但不久叔父逝世,他蓋了幾間茅草屋,經營了幾畝土地,邊種地邊讀書,結識了不少有才華的人,常在一起議論天下大事。他胸懷大志,人們稱之為“臥龍”。

當時正是東漢末年,國內大大小小的軍閥互相混戰,各佔一方。在這些軍閥裡,最重要的要數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個人了。

公元201年,正當曹操盤踞中原·孫權稱霸江東時,劉備卻在軍事上連連受挫勢單力孤,空有雄圖卻無法施展,不得不寄人籬下。於是,他就四處訪賢,留意物色人才。

就在207年冬天,劉備冒著嚴寒,親往隆中訪問諸葛亮。有趣的是他一連三次去隆中,最後一次才見到了諸葛亮。這就是古今傳頌的“三顧茅廬”。這一年,諸葛亮才27歲。劉備向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策略,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並向劉備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劉備非常欣賞諸葛亮,他曾對自己的將領關羽·張飛說:我得到孔明,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208年,曹操迅速帶兵佔領了荊州部分地區,此時,諸葛亮去說服了“觀望成敗”的孫權,馬上和孫權派出的3萬水軍去抗擊曹操。接著叫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劉備按照諸葛亮的策謀,佔據了荊·益兩州,並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

221年,劉備又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做了皇帝。這就有了蜀國。劉備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禪繼位,諸葛亮繼續輔助劉禪,治理蜀國。之後,諸葛亮在抗魏的道路上,改進了弩,能同時發10只箭;又製作了木牛流馬,便於山地運輸軍糧。諸葛亮也十分注意改善和西南各組的.關係。西南少數民族發動叛亂。他採運“攻心為上”耐心進行安撫工作。著名的“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225年,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進行反抗,諸葛亮只得帶兵同他們的首領孟獲交戰。七戰打下來後,諸葛亮大勝,孟獲被擒了七次,他終於說:“我們南人再也不反抗了。

227年,諸葛亮繼續抗魏,6次北伐後,雖然諸葛亮有幾次勝利了。但因為天時地利等原因。始終未能擊破魏軍主力。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34年8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於軍營裡。諸葛亮死後,蜀軍按照他的周密佈置,從容不迫的退回漢中。魏軍將領司馬懿畏懼諸葛亮的計謀,也不敢追擊。

當司馬懿看過諸葛亮駐紮過的地方後,不禁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儘管諸葛亮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事,打他的聰明才智永遠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諸葛亮作文15

夜深人靜,萬物皆夢,樹影婆娑,萬籟俱寂。天空中的流星依舊,仰望星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吹來,只見前方有一人拿著羽扇,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臥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諸葛亮智慧,其他志士也智慧,他與眾不同止處,在於他料事如神。赤壁之戰時,他料定東風會來,最後東風果真幫他們以少勝多;東吳招親之時,他料定東吳會上當,最終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料事如神幫助六被勝了不少“大戰小戰”。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殺以後,劉備出兵討伐動物,諸葛亮也料到了必敗的結果。最後果真——“火燒聯營十八寨”,劉備兵敗而回。

世人贊他,是因為他智慧,能料事如神;世人敬他,因為他赤膽忠心。無論智慧,還是中心,是天下無人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