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修辭標點

隱式設問的特點及修辭作用

隱式設問的特點及修辭作用

隱藏式設問同其它辭格一樣,總是有其自峰特點並起著積極的修辭作用的。其特點及修辭作用又是怎樣的呢?
一、無疑而問,引人思考
設問的根本牲是“無疑而問”。所謂“無疑而問”,是指作者心中有數,為了引人思考故作無疑而問,而隱式設問又是“問而不答”,則更能令人深思。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以隱式設問句為標題。作者真的不知道誰是最可愛的人嗎?“‘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主題,是我很久以來就在腦子裡翻騰著的一個主題,也就是說,是我內心感情的長期積累。我在部隊裡時間比較長,對戰士有一種感情,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這次我到朝鮮去,在志願軍裡,使這種感情更加深了一層,我更加覺得戰士們的可愛。”(魏巍:《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由此可見,作者是心中有數而問,而讀者看到“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標題時,總要思考:是呀,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思而不得其解,必然要細讀下文,當讀者讀完全文後,便能得出結論:“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就是最可愛的人。”那麼,全文也就回答了標題所提出問題,仍是自問自答,所不同的是:這個答案只是暗含在字裡行間罷了。
二、問而不答,深沉儲蓄
我們所說的“問而不答”指兩種情況:㈠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不需要回答;㈡答案已在上下文暗中交待了,故而不答。
如:“今天,這裡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今天,這裡有沒有特務?”凡是參加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的人都清楚,聞一多先生就是目睹特務們的吹口哨、起鬨的搗亂行為才拍案而起的,“這裡有沒有特務?”聞先生當然心中明白,用“有沒有特務?”故作疑問,顯然是讓與會者思考,認識特務們的反動本質。作者自己提出問題,並沒有明確回答,緊接著作者又慷慨陳詞:“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這個“你”當然也就指代那些搗亂會場的特務們,“有沒有特務?”的答案自然也就出來了。如果是這樣:“今天,這裡有沒有特務?有!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語言拉雜,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無比憤慨的心情。
三、運用靈活,表現力強
1、用作文章的標題或文章的開頭,能啟發讀者思考,幫助讀者領會主題。如:《周總理,你在哪裡?》、《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宇宙裡有些什麼?》等。再如:“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終南捷徑呢?”(馬南邨《從三到萬》)作者以隱式設問句開頭,首先提出大家關心的問題,讓讀者思考。當讀者得出正確答案時,全文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2、用於段與段之間,可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如:“這根生命的支柱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它是否經歷過挫折和打擊?它是怎樣經受這一場考驗成為一根不倒的支柱的呢?”(郭梅尼、徐家良《生命的支柱》)這是文章開頭部分的最後自然段。前面作者交待張海迪的“癱軟的身軀裡,有一根堅強的生命支柱。”後面第二部分用“能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這樣的人。”“戰勝消極悲觀,你就是生活的強者。”“在生活的海洋裡不斷吸取生命的養料。”三個小標題報道了張海迪的感人事蹟。這樣,由三個隱式設問句組成的自然段,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用於分析問題之中,可使文氣有變化、不平板。如:“大家知道,生產力的基本因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科學技術和勞動力是什麼關係呢?歷史上的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講話》)作者在本段闡述科學技術和勞動力之間的關係後,進而闡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前後都是陳述句,其間插入隱式設問句,使得文章行文靈活,句式多變,語意曲折。
4、用於文章結尾,點明主題,使文章意味無窮。如:“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五個介賓短語組成的狀語,從工作、學習、政務、生活等方面描繪了幸福的生活畫面,使讀者意識到我們是處在幸福之中。那麼我們的幸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當然來自於我們“最可愛的人”—奮勇殺敵,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我們也就會更深刻地認識到:志願軍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樣就深化了主題,可謂卒章顯志餘味無窮!
標籤:隱式 設問 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