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的長河中有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有受盡外敵侵略的屈辱,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篇一:白居易進長安

唐憲宗即位以後,對政治進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絳那樣的正直的大臣當宰相。但是他仍舊寵信宦官。他想討伐藩鎮,用一個宦官頭子做統帥。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對。反對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遺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音guī)人。他擅長作詩的名氣,很早就傳開了。白居易自小聰明,生下來剛六七個月,就能辨認“之”、“無”兩個字,五六歲就開始學寫詩。大概在他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讓他到京城長安去見世面,結交名人。

那時候,正是朱泚叛亂之後,長安遭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連年戰爭,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當時,長安有一個文學家顧況,很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遇到後生晚輩,常常倚老賣老。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了自己的詩稿,到顧況家去請教。

顧況聽說白居易也是個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見了顧況,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瞅了瞅這個小夥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兩個字,皺起眉頭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價很貴,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顧況莫名其妙地數落了幾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了下來,眼睛盯著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到這裡,臉上顯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說:“啊!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住在長安也不難了。剛才跟您開個玩笑,您別見怪。”

打這次見面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詩才,逢人就誇說白家的孩子怎麼了不起。一傳十,十傳百,白居易也就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取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馬上提拔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左拾遺。

白居易可不是那種爭名求利、向上級阿諛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斷地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一面在憲宗面前多次直諫,特別是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

這一回,白居易諫阻憲宗封宦官做統帥,惹得憲宗很氣惱。他跟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來的,怎麼對我這樣不敬,我實在忍耐不住啦!”

李絳說:“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諫,不怕殺頭,正說明他對國家的忠心。如果辦他的罪,只怕以後沒人敢說真話了。

唐憲宗勉強接受李絳的意見,暫時沒有把白居易撤職。但是,過了沒有多少天,終於把他左拾遺的職務撤掉,改派別的官職。

白居易寫了許多詩,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現實的,像《秦中吟》和《新樂府》。在這些詩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勢欺壓百姓的罪惡,有的諷刺官僚們窮奢極侈的豪華生活,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詩歌通俗好懂,受到當時廣大人民的歡迎,街頭巷尾,到處都傳誦著白居易的詩篇。據說,白居易寫完一首詩,總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夠使她聽懂。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說,但是說明他寫的詩歌是比較接近群眾的。

正因為他的詩反映現實,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來了一些人的咒罵和忌恨。有些人想誣陷白居易,只是一時找不到藉口。

過了幾年,白居易在太子的東宮裡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殺了。這次暗殺有複雜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誰也不想開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來,首先向憲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緝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這個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主張,狠狠地告了一狀。

接著,又有一批一向討厭白居易的官員,亂哄哄造謠汙衊,向白居易潑汙水。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是看花掉到井裡淹死的,白居易居然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

經過這樣羅織罪名,誰也沒法給白居易辯護,白居易終於被降職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當司馬了。

白居易無辜受到貶謫,到了江州之後,心情十分抑鬱。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叫人一打聽,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彈的。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她訴說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滿腔心事。回來以後,寫下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說: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幾次回到京城,做過幾任朝廷大官。但是當時的朝政十分混亂,像白居易這樣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他把他全部精力傾注到詩歌創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寫了二千八百多首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裡的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篇二:歐陽修改革文風

范仲淹被排擠離開朝廷以後,他的同事富弼,因為支援新政,被誣陷是范仲淹的同黨,丟了官職;韓琦替范仲淹、富弼辯護,也受到牽連。當時,有些人雖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頭說話。只有諫官歐陽修大膽上書給宋仁宗說:“自古以來,壞人陷害好人,總是說好人是朋黨,誣衊他們專權。范仲淹是國家有用的人才,為什麼要把他罷免?如果聽信壞人的話,把他們罷官,只會讓壞人得意,敵人稱快!”

歐陽修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廬陵(今江西永豐)人。他四歲的時候,父親病死,母親帶著他到隨州(今湖北隨縣)依靠他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就用荻草稈兒在泥地上划著字,教歐陽修認字。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早就愛上了書本。

歐陽修十歲時候,經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有時候還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書,從那家的一隻廢紙簍裡發現一本舊書,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來,帶回家裡細細閱讀。

宋朝初年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文風講求華麗,內容空洞。歐陽修讀了韓愈的散文,覺得它文筆流暢,說理透徹,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樣。他就認真琢磨,學習韓愈的文風。長大以後,他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

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在文學上的聲譽已經很大了。他官職不高,但是十分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事。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這一回,歐陽修為了支援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誣陷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歐陽修到滁州後,除了處理政事之外,常常遊覽山水。當地有個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遊人休息。歐陽修登山遊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寫的散文《醉翁亭記》,成為人們傳誦的傑作。

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調回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以後,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朝廷派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在閱卷的時候,發現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考試結束以後,有一批人落了選,對歐陽修十分不滿。一天,歐陽修騎馬出門,半路上被一群落選的人攔住,吵吵嚷嚷地辱罵他。後來,巡邏的兵士過來,才把這批人趕跑。

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就發生了變化,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和樸素的文章了。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並不那麼出名的人才,經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音xún)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篇三:李定國轉戰西南

隆武、魯王兩個南明政權先後覆滅之後,清軍分三路向西南進攻,駛守在兩廣的明朝官員瞿式耜(音sì)等在肇慶擁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年號永曆,歷史上稱他永曆帝。公元1647年十一月,明朝將領何騰蛟,依靠大順軍餘部的力量,在全州大敗清軍;瞿式耜在桂林,也打退了清軍的進攻。南明軍聲勢大振。但是,由於桂王政權內部的不團結,湖廣和廣西又被清軍佔領。過了兩年,何騰蛟在湘潭被俘殺害,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後就義。在桂王政權面臨覆滅的時刻,李定國領導的大西農民軍,擔負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帶又繼續戰鬥了十多年。

李定國是張獻忠手下四名勇將之一,又是他的義子,最大的是孫可望,李定國是老二。張獻忠犧牲以後,留下五六萬起義軍由孫可望、李定國率領,南下貴州、雲南。他們派人向永曆帝建議,願意和他們聯合抗清。經過一番周折,永曆帝看到形勢危急,只好依靠大西軍,封孫可望為秦王。

孫可望是個野心家,他把永曆帝控制在手裡,在貴陽作威作福,獨斷專橫,不把抗清放在心裡;李定國卻一心抗清,他在雲南花了一年時間,訓練了三萬精兵,加緊製造武器盔甲;他還找了一批馴象的人,組成一支象隊。在做好準備之後,決定出兵進攻清軍。

李定國領導的軍隊士氣高漲,軍紀嚴明。他們從雲南、貴州一直打到湖南,連戰連勝,收復了幾座重鎮,接著,又三路進攻桂林。駐守桂林的清軍主帥孔有德幾次派兵迎戰,沒有交戰兵士就逃散了。孔有德不得不親自帶兵到嚴關,和明軍對壘。李定國大軍一到,前面是高大的象隊,後面是雄赳赳的兵士。大象一上陣吼叫起來,清軍的戰馬聽到象吼,就嚇得到處亂竄。那時,天忽然下起大雨,電閃雷鳴,象群趁勢一衝,清兵大敗,明軍奮勇追擊,殺得清軍一敗塗地。

孔有德急忙把兵士撤進桂林城,把城門關住。李定國把桂林城緊緊包圍,日夜猛攻。孔有德親自登城防守,明軍的亂箭射去,正中了孔有德的前額。這時候,他又得到城北山頭己被李定國攻佔的訊息,就放起一把火,投到火裡自殺了。

李定國攻進桂林,一面分兵繼續肅清殘敵,一面安定百姓,把逃到山裡的南明官員接回城裡。有一天,李定國在七星巖邊擺了酒宴宴請官員,他跟官員們說:“現在的局勢,就像南宋末年一樣。你們不是敬佩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諸公嗎?他們的精忠浩氣,固然是名留青史,但是我們盡忠國家,畢竟不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啊。”

大家聽了,都深深佩服李定國的豪邁氣概。

永曆帝得到捷報,封李定國為西寧王接著李定國又帶兵打下永州、衡陽、長沙,逼近嶽州。清朝廷大為震驚,連忙派親王尼堪帶兵十萬反攻長沙。李定國得到訊息,知道敵人來勢很猛,就主動從長沙撤出,卻在退到衡陽的路上設下伏兵。尼堪親自率兵追擊,中了明軍的埋伏,尼堪當場被砍死了。

李定國的勝利,引起秦王孫可望的妒忌,孫可望假意邀請李定國商量國事,想暗害李定國;李定國發現他的詭計,只好帶兵離開湖南,回到雲南。孫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親自到湖南進攻清軍,卻打了個大敗仗。

孫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曆帝讓位。他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除掉李定國,就親自帶兵十四萬進攻雲南。哪裡想到,他手下的將士們恨透了他的分裂活動,在雙方交戰的時候,紛紛倒戈奔向李定國一邊,孫軍全部瓦解。孫可望狼狽逃回貴陽,又遭到留守貴陽的將士的反對。孫可望走投無路,就逃到長沙向清軍投降。

宣告政權經過孫可望叛亂,力量已經削弱。公元1658年,清兵由降將吳三桂、洪承疇等率領,分三路進攻雲南、貴州。李定國分三路阻擊,都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回昆明。永曆帝和他的幾個親信官員驚慌失措,逃往緬甸。

永曆帝逃往緬甸後,李定國繼續在雲南邊境上收集人馬,打擊清軍,準備恢復。他接連十三次派人去接永曆帝回國,永曆帝都不敢回來。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一到昆明,永曆帝被吳三桂勒死,最後一個宣告政權到這時候徹底滅亡。

李定國艱苦抗清十多年,沒有實現他的願望,他心情憂憤,終於得病死去。臨死時候,他對他的兒子和部將說:“寧可死在荒野,可不能投降啊!”

標籤: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