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篇

讀後感2.23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裡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裡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裡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裡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經典句子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小時,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2

這是一本現代都市人應該怎樣活著的哲理小說。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以至於漸漸失去自我,正如書中若菱所言“活著好累!”

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的就越嚴重,內心就更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書中老者的答案是,那個真實的我—內心的愛、平和、喜悅—先是被自己的肉體包裹,再被情緒左右,外面還有一層思想的枷鎖—知識層面的東西,最外面,才是每個角色扮演者和身份認同的假面具。所以,真實的自我,連自己都觸控不到了,別人,怎麼能感受得到你人性中的善和愛?

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它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對另一半的'埋怨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界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

如果一個人充滿了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和事物,就容易和他 產生共鳴。相反,如果一個人老是悲觀和憤世嫉俗,那麼在他眼裡,世界就陰暗、生活就痛苦得多。

世界的真相只有一個,為什麼會有千姿百態的感受,並衍生出豐富多樣的喜怒哀樂?就因為個人的心態和角度的差異。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開啟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所謂技巧,就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歷,並把經歷變成知識,把知識變成智慧,再加上對生命深沉的愛,對生活的執著認真,從而凝結成的一種習慣和態度。

這些思考角度和方法,對於認識自己的人生,正確地把握自己無疑是很有益的。它能夠讓我們從日常生活和習慣性的思維中跳躍而出,用另外一種方式和角度觀照自己。當然,你會發現原來不曾意識到的許多問題。就是這些問題,冷卻了我們的熱情,蠶食了我們的純真,消解了我們的快樂和幸福。

匆忙的生活中,一定要適時地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使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抑或是越來越遠?這樣,我們對某些事情上做出抉擇的時候就不會隨波逐流,而是真正地做到了實現了自己的真正目標。忙碌的生活是充實的,有時也需要停下來,讓自己和心靈靜一靜,感受一下大自然中新鮮的空氣,清醒一下大腦,認真地對生活和人生進行思考,這樣不僅使自己活的有目標、有動力,並且能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3

如果要給這本書定義性質的話,我覺得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並且它提供瞭如何解除這些固定人生模式的實際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解脫身體、情緒和思想的桎梏。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這裡包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輿論,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裡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裡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也會永遠駐留不變,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無數的時光帶著我們的青春容顏從手指間流逝,彷徨、感傷、哀怨、悵惘……不經意之間也有無數的快樂與喜悅。從曾經的偏僻小鎮到大都市的喧囂繁華,改變的其實只是外部環境,我們仍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心靈淨土。在品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了解到,書中所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裡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裡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其實,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影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住,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在沒讀這本書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唯此才能讓一切真相才能自動還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4

當初讀這本書的時候,被它的名字——《遇見未知的自己》深深的吸引。準確說來,其實是因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常常想,人們對於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稱得上如何瞭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真正考慮自己內心世界的想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給了我一個同自己對話的機會。看這本書的第一遍,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幫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從若菱的一次次成長,一次次飛躍中,我學到了很多道理。其實,對於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而言,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若菱?

書中的大部分理論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說的話。例如:這就像我們平時說的積極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同樣的是要面對,為何不樂觀一些,這樣樂觀面對讓自己的心情也會好一些。還有第23章,愛過、痛過、哭過之後──臣服的體驗。它是將若凌在朋友和丈夫欺騙背叛後很傷心,而老人讓她對此臣服。這就是我們日常中所說的,當我們無力改變時,我們只有選擇認清現實,從而更好地面對。第10章當靈性與科學相遇——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我們所處的境遇都是自我選擇的結果,無論好與壞。這點也與薩特的選擇哲學的觀點有相似的地方。第26章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轉念作業。“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被寫過多次的話語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

在看過這部《遇見未知的自己》後,我明白了,她不過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定義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種,這取決於人們的價值取向。但有一種,我將其定義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隨本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首先,人活著雖然是一個個體,但卻是生活在多重環境中的個體,我們寓於整體之中,這決定了我們不能僅僅只是一個個體,而是要處於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們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師,有同學……我們寓於一個又一個社會大環境之中。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的內心裡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狀態與生活方式。然而,社會的大環境又使得我們不得不顧慮他人的眼光,社會的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對人生有許多高見,其實許多事情正是我們所經歷過的,只是一直沒有將其系統地解釋出來。例如“思想改變態度,態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很多時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時,我們別無選擇,只好臣服於事實。於是,當我們絕處蓬生時,常常慨嘆“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實,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認事實最大,而事實,恰恰給予我們最好的回報。

重新審視自己,我認識到,每當工作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走它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來光。”從書中這句話,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只有自己才是你轉變所有事情的關鍵所在。從前,我只當這是命運對我的眷顧,現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於事實所得到的福報,是我的潛意識給予我自己的禮物,由此我更加領會了書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東西必須命裡註定該是你的,或者與你更高的目標是一致的,有利於人類社會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潛意識和真我層面,破除人生模式,學好自己該學的功課,破解你的命運,否則,心想事成,不過是紙上談兵。”

最後,文章結尾處老人給若菱的那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給予每一個人的幸福與磨難都是同等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造成這一切的,只有我們自己,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在。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5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我〉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我,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我的看法,自我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裡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我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裡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但是五個字就能夠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主角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先的面目嗎?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裡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裡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方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我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我。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思考,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理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理解!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著和自我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我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我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能夠改變的部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一天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我,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我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我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能夠是一個災難,也能夠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光,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完美,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我!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我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我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思考,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理解,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6

若菱終於走出了觀念,還原本心,迴歸了真我的自然狀態。若菱經年累月養成了一種習慣,每當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用自我毀滅的方式和行為作踐自己,直到無意間闖入了老人的房間。你是誰……老人的發問讓若菱疑惑了很久,我是誰……一家外企計算機軟體部門經理,老人搖搖頭……我是誰……若菱終於忍不住潸然淚下,極度的陷入悲傷自憐的的情緒之中,我說誰……我是一個苦命的人,自小父母離異,由外祖父母撫養,繼父一向對我不好,冷酷流離。為脫離家庭早早結婚,久婚不孕,飽受婆婆和小姑的嘲諷,連老公也不同情,工作遇小人,沒有幾個知心朋友,若菱哭訴起來。這不是你,這只是你的一個身份,老人緩緩地說,“我認同你是一個不幸的人,命運多舛、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讓人很同情,不過,這也不是你。”我是誰……若菱又說“我是一個身、心、靈的集合體!”

若菱從一個滿腹牢騷,悲憐楚楚,遇事自罰的人一步步走出陰影,迴歸了本真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是——愛、喜悅、和平,而不是每個人追求的財富、權利、名譽。多一份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少一份愛、喜悅、和平。筆者用意深刻,文字細膩,語調委婉,將文中的主人公心理活動描述的淋漓精緻。文的思路清晰由一種由淺而深的發問形式把主人公悲涼的情緒帶到人性本善的層面,一步步引導主人公從小我的思維邏輯走向本真的狀態。這個過程是不易之論的一種扭轉的過程,正如,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存在類似的事件。社會的複雜,人性的扭曲,人的脆弱讓更多的女性失去了依靠和保護,成就了更多的女性自我保護和堅強的意志。

在我的生活裡,有這樣一個女性朋友,她曾深愛一個人,愛的真誠而痴迷,她不需要對方能給於她金錢的幫助,給她買多麼貴重物品。只是希望每天能見到他,從背後抱抱他,僅僅而已。事實證明這一切只是一廂情願,失望在一點一滴中慢慢累積成了眼淚,慢慢學會放棄。人都是第一次活人,為什麼要為這些得而不真東西去浪費時間和感情。起初,是痛苦的,時間會慢慢沖淡一切,好的東西一直都在路上……

人只有經歷大起大落才能看清人性,經歷了一些事,看清了一些人。最近,幾日我的朋友一直處於低潮狀態。或許,因為,太多的故事讓她無法自拔。或許,昔日的情懷還在心底蠢蠢欲動,她一蹶不起。沒有了長髮飄逸,也聽不到她爽朗的笑聲,更見不到她美麗的'笑顏。入心的人迴歸本心需要一個過程,生活本不易,何苦執著於心,搞的心累人累。正真的自我是擁有一顆真心,愛別人更要愛自己,經營好了自己,把自己變優秀了,才會有更優秀的人來愛你。一個女人只有將自己變的更強大、更優雅、更獨立,才會有更優秀,更匹配你的人悄然而至。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做好自己,一切自有天意!

人這一生太匆忙,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放棄生活,哪怕生活有多麼的不堪,我們都面向陽光,心若止水,讓自己靜下,慢下來,尋找一絲屬於自己的溫暖,漸漸你會發現整個心都會被融化了,世界也變的更加美好。

放下生活的雜念,做一次人生的斷離舍。該珍惜的珍惜,該放棄的放棄。愛無言,每一次的相遇是靈魂的相守,無言的陪伴是人生的救贖。最好的愛是不糾纏,不打擾,放在心裡的拐角處,不動聲色的維護它。

我們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浪費著一生僅有的3萬多天的一天,在潮溼的時光裡,我們變的越來越懶惰,越來越情緒化。我們何不停下腳步,聆聽自己的內心,將真實的自己,信心滿滿的自己找回,過好每一個神采奕奕的日子。

“當你把你的內在世界調整得很好的時候,你的外在世界就會自然而然變得很順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7

一、相關書訊: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因為內容有許多哲學道理。這本書利用一篇故事來說出許多富有心靈哲學的許多道理,裡面大意是:女主角若菱,自名校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心中卻不實的自問:為什麼我不能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麼我不快樂?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個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個智慧老者,在與智者談論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傷口,尋找最勇敢真實的自我。

透過本書主角的經歷與起伏,不僅能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生活指南,更可與實際生活問題產生連結,活出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實的自己。

二、內容摘錄: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裡面是一直沒有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能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的內在真我的感覺。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會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月角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三、我的觀點: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日本國小生做的米飯實驗。

在教室中放叄碗米飯,每天孩子上學的時候,對第一碗米飯說:「我愛你,你好好吃喔!」第二碗米飯完全沒有得到任何關注。第叄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

醜死了,沒人要理你!」

一個月後,第一碗米飯變成黃色,發出香麯味。第二碗米飯變黑髮臭,還長出黴菌,見證了無人理睬的悲哀。第叄碗米飯稍好一點,變黑髮臭,但是因為至少還有人理睬,所以情況不如第二碗那麼糟。

所以一個人要有快樂、正面的思想,不要有悲觀、負面的想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那麼難怪這個人常常有倒楣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每個人都有潛意識,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現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做決定的過程。

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瞭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佔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老智者畫了一匹馬,然後是一輛馬車,加上馬車伕,後面還有位乘客。

這個圖畫就代表著我們的人生。

馬車的構造和品質,代表我們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輪大車,含著金湯匙出生,或是聰明能幹,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兩個小輪子要混一生,出生窮困,生不逢時,才智平庸,相貌不揚。而這路程,就是我們的運,有時康莊大道,有時羊腸小徑,而所謂命好不怕運來磨,馬車大的時候,走險坡也不覺得搖晃。」這部馬車前進是要考這匹馬,而且你問這匹馬,你有沒有權力決定怎麼前進哪?馬兒會說:「有啊!有啊!我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進了嗎?沒有我,這車是走不動的呀!」但是你要問牠:「那你剛剛為什麼左轉?」牠會說:「我覺得左邊的臉緊緊的,我就左轉了呀!」

馬代表我們的表意識。

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就像這匹馬,不知道左臉緊是因為馬伕收緊了左邊將繩的緣故。

馬伕代表潛意識,也就是我們人生的自動化導航系統。

而乘客就代表真我。

我們要找到真實的自我,必須要與自己的身、心靈相連結,利用運動來放鬆心靈,藉以達到舒緩壓力的方法。

我們要一步一步的找到未知的自己,與自己的心靈相結合,才能找出真實的自我。

四、討論議題:

心裡的念一轉,慢慢地找到喜悅、愛與真我。但如何找到未知的自己呢?這值得我們好好去實踐,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真實的自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8

首先知道自己不是誰?和真正的自己連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太注意別人的眼光,貼近自己的內心。

回到你的內心世界,發掘內在能量。我比較喜歡這本書,文中講述了一個女白領生活的起伏,以及遇到智慧老人,由對話來解答生活的難題。還有很多大佬為這本書推薦。李娜:“《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充滿智慧。”

吳淡如:“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說,也是現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靈指南。”劉亦菲認為,這本書呈現一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最真實的本我,富有創造性。

楊冪:這是一本對自己有用的書,因為它不單純講述心理療程,更告訴讀者如何尋找真正的本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書中講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這講述瞭如何情緒控制,擺脫生活中負面情緒的支配。

喜樂和快樂

快樂: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

快樂和喜樂。——我正在去深入思考這個話題。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鬆,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

我有慾望,但我並非自己的`慾望。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怎麼心想事成?

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已的功課,然後全心全意地用觀想的方法去散發‘事已成’之後那種愉悅感受的振動能量,”若菱這時頑皮地一笑,“然後賴皮地在未實現之前就先去感恩,嗯,還有就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很清楚、很具體,而且要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言行一致。”

醍醐灌頂啊,女主真的從來也沒想過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什麼樣的婚姻!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好好想想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讓我想到之前談過的,美好的一天的重要性了。我是否願意花點時間去思考無意義的事。

我很喜歡她的觀點:對於困境的觀點

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張德芬說,心想事成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我一直覺得,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而來的。你相信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變成什麼樣子,真心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

對於如何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

讀完這本書,很震撼人心。就像張德芬在書的開頭寫到的一樣,不要一口氣看完,邊看邊實踐出來。實踐之後,效果甚好。我相信她說的:“已經發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生,所以我們臣服於它。然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生。”

我們可以選擇臣服過去,並滿心歡喜地期待著未來,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找到自己真正是誰,和自己連線,跟隨自己的內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9

前些年,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朋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在閱讀之前朋友告訴我想要學會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可以找到答案。於是,我在學習閒暇間,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於20xx年6月在臺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

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腦海裡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開啟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從小到大,我們產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思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當你對某一類的人或是他們的行為特別有意見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所以又一個觀點產生了:“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多年來,我都被一種叫強迫症的心理疾病困擾,失去了快樂,失去了陽光,在我心理身體幾乎崩潰,感覺前途茫茫之時,我在圖書館看到了一些心理書籍,通過閱讀,我懂得了許多快樂幸福的方法,身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感覺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雖然現在還有時病發,但是總體上還是處於可以調節的狀態。快樂就是一種選擇,是天堂還是地獄,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我的認知有幾大的力量。來看一個邏輯推理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而已。這就是著名的ABC認知理論。《遇見未知的自己》,還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一開始,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美好的緣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0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在新華書店看到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的書後,拿起來便放不下了。作者在自序中寫到:如果你在追尋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嘗試解決人生的一個難題,或是你正處在一個停滯的階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許就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你會有心領神會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動浮動。衝著這段話,引領著我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心中有很多感觸,非常希望與朋友們分享。

書中的女主角,似乎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平常已婚的少婦,只不過這是個高智商低情商的女人,敏感地感覺到高富帥的愛人有了感情出軌,一時間不知如何排解,衝動之餘差一點做出出格的事來。這時她生活中遇見一位智慧老人,及時指點了她,其實老人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態的不合適,繼而指引我們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擁有好的心態。老人說: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戲,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滅,它可以目睹、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個人最欣賞一段話是: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是本特別的書,告訴我們喜歡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或討厭某個人某個事物,其實都是內心的一種投射和需要,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他教會我,當我再次產生不好的情緒時,要往內看,看看自己是否是沒有去接納臣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是真正產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

說實在的,這幾年一直在學習心理精神分析、焦點技術之類,也當了接心理熱線的志願者,接觸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有關的`心理方面的書,看的也挺多,許多心理分析的頭頭是道的書,我個人並不推崇,而這本書,它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都溶入到一個小說故事裡後,引領著我們漸入佳境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當我讀第一遍的時候,我就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淨化著我的心靈、滌盪著我的浮躁、悲觀和慾望。它讓我停下腳步問自己內心裡真正的感受,也讓我驀然驚醒,問自己:我離我的真我到底有多遠的距離?我真正渴求得是什麼?我又翻看一遍,用筆記錄其中的精典好句,因此這本書僅僅看一遍是不會吸收很好的,他值得反覆的閱讀、咀嚼和吸收。

本書中有兩句話說得特別好,呼應了我長久以來的沉澱信念——也相信能感動廣大讀者,拔動你的某根神經,點醒你的夢:

“相信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會和他共鳴,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實,這個就是潛意識法則中的信念的力量,一種最近比較火的正能量。

還有一句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1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咱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裡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愉悅,即使是愉悅,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愉悅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裡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咱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咱們人類生命所追求的東西,也但是五個字就能夠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咱們這麼發奮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愉悅?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這什麼咱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主角扮演就能遮擋咱們原來的面目嗎?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裡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裡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方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好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好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思考,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理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因此要學習並領悟臣服,臣服,不是讓咱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習並領悟理解!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咱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好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能夠改變的部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咱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一天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咱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咱們的內心世界時,咱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咱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性命的主人,更糟的是。咱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咱們,使咱們生活在了不愉悅中……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咱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因此,它能夠是一個災難,也能夠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刻,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完美,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習並領悟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思考,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理解,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2

《遇見未知的自己》,簡單的故事,簡單的道理,讀起來很輕鬆的口袋書,像一個老朋友突然的造訪,推杯換盞之間互相聊聊得失榮辱,感慨下彼此的改變,第二天昏昏醒轉,揮揮手繼續走自己的路。也許大部分的道理都這樣吧,嘴上縱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只是在找一個知曉自己的人好好傾訴一番罷了。彼此都非常明白,我們只是有些疲乏,找到地方歇歇當然是好的,但是路還得繼續走下去啊。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是整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諸事繁雜,一天天的生活裡,似乎什麼都是新的,又似乎什麼都發生過,有驚喜,也有波折。人潮洶湧,被推著走了很長一段路,仔細想想,還真覺得其實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也僅僅只是根據自己不那麼穩定的臆想,自己加工出來的概念。那些讓你快樂或者不快樂的精神因素,大多也只是幻覺。反正對世界的認知也是糊里糊塗,想法子讓自己高興一點就是了唄。書中的道理我們都懂,無外乎是說要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阿甘正傳》裡面講說:"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時越來越寬容涵蓋,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純簡的人。"如果那個"未知的自己"真的存在自己的身體裡,那我想他應該有著像阿甘一樣簡單的人格,知道為什麼而奔跑,又該因什麼而停下,大方地承認人生中的確存在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的事情,總有回不去的時光,你應該出現卻缺席的地方,你愛卻不愛你的姑娘,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風吹落到他們該去的地方,我們能做的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認真且豁達的生活,認識到一生是如此短暫,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盡情遊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到來,捲走一切。

顧城說,"一個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會永遠清楚無二的呈現在你的面前,這和你的憧憬無關,就像你是一顆蘋果樹,你憧憬結橘子,但是你還是誠實的結出蘋果一樣。"這個"自己"不是你的願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來又吹散的風,他是大地,無論走到哪裡,做了什麼,都還在自己的命中。我們堅持著固執的理想,保持著難填的匱乏感,牢記著那些撕扯神經的遺憾,也許所愛的已不是彼時的種種,但為其付出的熱情,也將我們的生命堆疊得精彩豐饒。它們代表著對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廟,即使荒蕪,仍是祭壇。某一天,我們站在某個路口,閉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生命本來就是一場迴歸,一次求證自己的冒險,越活越明白自己到底應該是誰,從而堅決地從自身處境掙脫,不再計算利弊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對生命本質的塑造之中,我們的一切品質、一切願望都在這場對質中獲得意義。這本書本來也沒有講述什麼真理般的深意,只是隨著故事的演進,試圖讓讀者撥開繁蕪,看見這真實的生命罷了。水滸裡面寫魯智深最後的結局用的一句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講的就是這種頓悟,對自己的知曉與放下。所有的糾纏阻擋,新傷舊恨在這種認識之下就不再重要了,魯智深是真性情,而這種真性情是相通的,明白的人似乎自然就會明白。

曾經聽說一個佛教典故,迦葉見佛祖拈花不語,破顏微笑,那或有時,我們見到那另一個自己,也會有那樣的自在圓融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3

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後,心靈亦需要慰藉。於是有空便會到圖書館閒逛,一年多前,無意間看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初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於是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享讀了這本書,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成長的小說。作者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暗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猶如搭乘上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讀完這本書,它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裡,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讀完這本書,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些無關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

“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讀完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沐浴,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良久的放鬆,讓自己更好的定位,更好的煥發激情工作。

在最好的時光,做想做的夢,去想去的地方,做最簡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