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研究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研究工作總結

研究工作總結 篇1

一學期來,我們在區科研部的指導下,在學校的直接領導下,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堂為陣地,開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規範管理,加強學習,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

規範管理。教科學習經常化。注重引導教師結合學科教學,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及新課程理論。

為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課程提供理論支撐,為拓寬教師理論學習的渠道,組織教師“走出去”認真學習,同時堅持“請進來”的方略,邀請教育科研的行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討校級活動形式多樣,結合課改要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每週有活動、有研討。有以增強課題研究實效為目標的課題研討活動,有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動四次,每月各級各類課題組至少活動一次。

教科室與教導處協作,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學校開展“集體備課”“建立研討課”等活動,教師的教研活動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領導以身作則,帶領全員參與。姜校長科研意識強。

儘管工作繁忙,他帶頭搞課改、做研究、寫體會文章。他結合本校實際主持市級“xx”規劃課題。老師們在他的帶領下,結合教學實踐將本校承擔的研究課題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聯絡課堂教學寫出了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長領導下積極工作,發揮了研究和管理的職能。學校將教育科研列入了整個學校工作計劃並有必要的經費投入,制定並實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獎勵條例,學校有比較完備的科研檔案。促進了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項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育人功效的創新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我們將該研究課題有機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進行了探索:

第一,要使學生理解學習的目的,明確學習的目標;

第二,結合新課程標準,將課組織得新穎有趣;

第三,激發學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學生包括待進步生都能獲得成功;

第四,開展學習競賽;

第五,及時反饋、正確評價、適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把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個年級中的學科之中,收到了成效。

另外,我們還圍繞課題研究,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提供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請專家來校講課,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提供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機會,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和分科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培訓的內容傾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定自我發展規劃和每年學習計劃;幫助教師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

三、做好了常規性的業務工作。

1、做好了全校教師的組稿和推薦工作。本學期,全校老師在市級以上投稿科研論文20篇。

2、為總結提煉教師的研究成果,分別編輯了校科研探索報、教師論文集、教育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專集等。

3、加強了科研室的自身建設。一是加強了自身的理論學習,帶頭學理論、寫文章;二是網上交流探索學習;三是做好了相關資料的彙總和上報工作。

總之,我們將課題的研究與學科教學、德育教育、建立工作等有機整合,以科興教,改觀了學校面貌。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加快了專業成長,教師們的業務水平在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

研究工作總結 篇2

現在的學生自學能力差,老師講什麼,他學什麼。從來沒有自己去看書學習的習慣。然而,到了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我們這些過來人都知道想要學到真正的知識,光靠老師教是遠遠不夠的,自己積累的知識更多的是靠自學得到的。因此我們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從“課前預習研究、課中練習、課後作業”三方面進行研究“運用研學材料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初探”,重點研究課前預習研究。經過一學期的研究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學生的進步,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課題研究能力的進步。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帶來一份新的收穫。以下是我科組課題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收穫。

1、課前預習研究使學生養成了課前自學的習慣。

全班學生具有自學能力的人數由原來的37%增加到97%,由此可得出結論,半年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成功的,學生也掌握了一整套的課前研究方法。由於我們確定的自學能力培養是建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且在實驗過程中也是按照這一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對學生加以訓練的,這就使學生的習慣與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成正比例增長。最終學生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課前研究習慣,而且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的實驗達到了目的。

2、課前預習研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要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必須先自學書本知識,那麼自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課前研究就是課前的自學。課前自學的過程是學生自己根據教師佈置的課前預習研究,通過自己努力去回顧舊知識,自學書本新知識去完成課前預習研究的'題目,從而自主的去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教師佈置的課前預習研究中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在經過多次有目的的自學研究以後,就逐漸掌握了對新知識的一些學習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課前預習是學生獨立地接觸新知識,它要伴隨著各種不同的思考,只要長期堅持預習就會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

3、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再去上課,本身他自己已經自學了一遍,上課時再學了一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會更明確,學習積極性也會有很大提高。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麼對新課學習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更有益於新知識的掌握。大多數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可,學生的這種心理更強烈。經過完成課前預習研究,學生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聽得就會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會非常積極。經過認證以後,學生自己做出正確答案的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不太準確的會自覺去修正反思,對新知識的印象就會加深。無論那種情況都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新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快更深。有了教師課前的認真準備為前提,加上學生高昂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將大大提高

縱觀我們一年來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規律:隨著學生自學習慣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逐步提高。教師優美動聽的匯入被學生的胸有成竹所代替,教師耐心的啟發誘導被學生的主動出擊所取代,教師生動地講述被學生熱烈的爭辯所覆蓋,學生學得主動,學習效果顯著。

研究工作總結 篇3

一、課題研究情況分析:

9月,我申報了以“在閱讀教學中發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生長點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課題。一轉眼,兩年過去了,課題也進入了後期總結階段。本學期,課題組將繼續本著科學的態度,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以校本教研為依託,發揮各級專家專業引領作用,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立足課堂,深入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課題實驗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基於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閱讀課文中的空白點、拓展延伸點,形成學生語言表達的資源。

2、研究由教材引發的相關課外閱讀主題活動和閱讀單元活動中教學契機的捕捉,有效開發相關資源,引導學生開展朗讀、編講、擴寫、縮寫、續寫、寫讀書筆記等各種形式的讀寫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3、學生活動中有效性讀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研究如何通過開展各類學生活動,開發其中有利於語言表達能力的資源,開展讀寫實踐,促進語言表達與學生綜合素養的雙贏。

三、課題的具體實施

本學期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我們組織了同組共研討課活動,在有限的時間裡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說,反覆聽評,從研、說、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1、讓文字語言去規範、豐富學生的語言

“文字的`語言是典範,是學習模仿的樣本!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唯有關注語言,發現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語言,才能日積月累,做到運用語言,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圖式”。的確,語言的積累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從積累到運用,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多花心思。

2、找準讀寫訓練點,巧妙進行“課堂小練筆”

模仿文字練筆,可以仿內容,仿寫法;充實文字練筆,可以抓省略號、抓提示語、抓語言、抓情節補白,可以根據課文的語言環境展開想象;拓展文字練筆,可以續寫、改寫、創寫。

3、利用課文情節空白,補寫、續寫,或者寫感想、談心得。

許多課文中留下了情節空白,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對原文進行擴充、填補。

四、階段研究成果:

1、在教學中自然地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糅到一起,由讀句寫句,到讀段寫段,到讀篇寫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這樣的教學,有助於讀中借鑑從讀學寫;

2、在教學中提供程度適合的範文,學生學有榜樣,便於模仿,逐漸由仿到創;安排大量的讀寫訓練,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表現的機會。做到讀寫同步,以模仿為橋樑,以片斷訓練為重要手段,符合兒童心理特點,滿足兒童心理需要,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3、收集整理了教師課堂教學案例、隨筆、教學反思、論文等,並按月及時更新課題部落格。

4、本學期課題組成員組織了辯論沙龍、讀書交流會、戲劇編演等學生活動,並收集整理了成果集(新聞、照片資料、學生作品等)

研究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我們素描習作課題組全成員,按照學期總課題組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前行在用課例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總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的道路上。這學期來,我們課題組成員忙碌著,也幸福著,一路汗水,一路花香。現將這一學期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成長進步=理論學習+交流分享

隨著XX版新課標的推行和實施,每個學段都有了更加豐滿的要求,對於習作更是提出了發展學生能力的具體細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這種發展的落腳點則是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這也對我們課題組的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課題組雖然只有三個人,但我們善於發揮“團隊的力量”,我們常常在組長的帶領下研究我們“素描習作”的相關知識。“好書分享”是我們這學期進步的源泉。《國小語文教師》等書籍是我們組過了成員平日裡學習和研讀的必備材料;雖然我們組三個成員在不同的學校,但qq成了我們交流的'平臺。這一學期,我們課題組進行了兩次次集中理論學習和兩次“好書分享”活動。通過學習,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另外,我們課題組還開展了一次主題式對話,在交流中,課題組成員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所談體會不空洞,不流於形式。

二、“寒冬裡一次溫暖的牽手”

執教研究課始終是課題組活動的生命線。我們明確僅靠課題組中三個成員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聯合了“連結習作組”,展開了一次溫暖的牽手。從第一次分小組磨課到第二次大組磨課,一路走來,更多的是言辭犀利的辯駁與否定,從上課老師的設計思路到聽課成員的實踐,一次次推翻,再一次次重建,思路越來越明晰了。這一學期,本課題組有兩位教師上了研究課。

王惠粉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材內容《——的自述》,這是一篇童話色彩的習作,描寫語文書所經受的折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教師採用對比、創設情境等手法,引導學生充分地說,再結合他們生活的經驗,學生說得興趣盎然,說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怎樣說具體,說生動”,學生學得有趣,寫得有味。

黃靜靜老師執教是人物外貌描寫的習作,黃老師把猜人物的遊戲引入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選擇的猜謎也是有代表性的,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來體現,為學習習作埋下伏筆,再結合已學過的課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寫,結合學生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體現習作指導的過程。通過這節課例也延伸一個討論的焦點:對於不同的年級段,該如何有效地執教“同一個習作主題”,從而達到遷移、運用的目的?寒冷的冬日,大家卻內心澎湃。

這一次的牽手,讓我們兩個組的成員對於“習作教學”有了更飽滿的認識,溫暖和團隊力量,讓我們前進的道路更加堅實。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這學期來,我們組雖然力量微薄,平時教學工作又繁重,但我們仍堅持著樂於創新、團結合作,共同進步。我們還注重利用一切的習作相關的活動,豐富課題的活動研究。比如開展了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習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交流、成長。黃靜靜老師輔導班上一名學生在常州市“中國小作文競賽”中榮獲二等獎;本學期,我們課題組每一位成員都圍繞課題撰寫了教學論文,在 “小語年會”活動中,其中楊霞銀老師和黃靜靜老師的論文分別獲得常州市三等獎;方琳老師一篇論文獲金壇市二等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課題研究工作苦樂相伴,下學期我將充分利用網路和其它機會,繼續加強交流和積累,將本著“勤懇、團結、交流、成長”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這學期,我們課題組能理清要求,團結協作,順利而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課題研究的階段工作,一路走來,揮灑著汗水,收穫著幸福……

研究工作總結 篇5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所以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嘗試。

一、研究活動

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我們從寫和改兩方面出發進行研究。現在,教材中所需要寫的一般是由要求的作文。過去的做法是當堂佈置,當堂指導,當堂完成。學生沒有充分準備,急得團團轉,寫了又勾,勾了又寫,一節課下來,連個作文開頭還沒寫出來。

我們全組老師坐下來展開討論,如何讓學生作文時既感到輕鬆,又言之有物。大家一致認為,要給學生充分地觀察、走訪、查閱的機會,並且交稿時間延長到一週。稿子交上來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改這一環節不可忽視。怎麼改?大家各抒己見。一致認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稿進行加工,修改;然後組織互批互改,小組內4名同學輪流交換,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最後全班交流,每組選出一篇優秀作文,在全班宣讀,學生髮表評論,指出優、缺點,以利於進一步修改,實現共享。

當然,在修改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文題的確認,主題的.確認,題材的確認,文章層次的安排等,同時包括對字、詞、標點的修改。

二、研究進展

一學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師都相機進行實踐。並且對寫景作文和敘事作文進行重點研究操作。

在寫第一篇作文時,在真正讓學生寫之前,讓學生去觀察,查閱資料,或去體驗,從物到人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靜下來開始習作,很多學生初稿就很棒。再經過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寫人間真情的敘事作文前,先讓學生走訪,也可以查資料或向家長了解相關事例,使學生受到觸動,然後成文。現在全體教師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型別作文的指導和修改,探索作文後進生的補救辦法,總結前段經驗,在新學期作文教學中加以落實。

三、研究成果

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實踐,各位老師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自己寫出了高質量的反思、案例、小故事等。

研究工作總結 篇6

一、課題的提出

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主要載體,她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散發著濃郁的芳香。國小生誦讀國學經典,其意義不言自明。

對國小生來講,經典誦讀的內容偏深偏難,學生不易理解,背誦起來費勁,背會之後,也忘得快。因此,很多學生對經典誦讀望而生畏。如何讓經典誦讀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樂意學、有興趣,達到學得好又記得住的效果,是我們需要研究並加以解決的課題。

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國學經典在學生的語文考試中只佔極小的比例,怎樣合理安排誦讀時間,做到減負增效;怎樣評價誦讀經典的效果;怎樣既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經典在新的時代重放光彩,也是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在中華詩詞學會、湖北省詩詞學會及潛江詩詞楹聯學會的大力支援與悉心指導下,我們學校從誦讀古詩詞名篇入手,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並將此項工作稱之為詩教工作。為抓好這項工作,老師們學習了許多專家的相關著作,並實地到XX市一小、XX市實驗國小、XX實驗國小等地參觀學習,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對誦讀經典工作有了比較符合學生實際的辦法。怎樣才能深入、持久地把誦讀經典活動開展下去,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主動?怎樣讓經典誦讀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全社會包括學生家長都來積極支援我們的工作呢?

據此,我們提出開展“學生經典誦讀興趣研究”。從xxxx年4月起,我們從優化學校文化環境,編寫詩教教材,開設詩教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和表演活動,師生共讀經典,鼓勵親子共讀等方面入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並收到了一些效果。

二、研究的構想

1、研究的目標

主要目標: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我校經典誦讀工作更加紮實而富有成效,讓經典不再枯燥,讓孩子們樂意親近經典。通過誦讀,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寧靜而和諧,同時產生無數個書香家庭,讓這些家庭變得詩意而和諧,讓孩子擁有一個詩意而幸福的人生。

2、研究內容

①經心挑選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篇目。

②開設誦讀經典課程。

③開展誦讀結果評價。

④在活動中誦讀,使誦讀經典的過程變得有趣,讓孩子願意學、想學,學得快,學得主動。

⑤進行課程整合,使經典誦讀與學校的其它活動有機結合,讓誦讀經典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

3、研究重點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編出學生樂學易學的經典誦讀教材。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以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為前提,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熱愛經典誦讀。走出一條“全員參與”、“以詩育德”、“寓教於樂”的.經典誦讀新路。

三、課題研究的具體措施

1、成立了課題組。由學校分管校園文化建設的副校長任課題組組長,部分語文骨幹教師、中層幹部為組員,共計12人。這些教師均為從事一線語文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同時,德育處、全校各班主任密切配合,把經典誦讀課題作為學校工程,舉全校之力開展研究。

2、組織學習。我校是全國詩教先進單位,上級對我們開展閱讀經典詩文的做法十分支援,也很欣賞。希望我們繼續探索,再創佳績,這對我們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通過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兄弟學校開展經典誦讀的成功經驗,提高大家對國小生誦讀經典的認識。我們派出部分教師到武漢、恩施、洪湖等地學習考察,以此深化教師的經典誦讀意識。通過網上查資料,購買專門書籍學習等辦法,使我們對如何提高學生讀經的興趣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實踐中我們創造性的吸收了其他學校經典誦讀的成功經驗,並結合本校實際深入開展研究。

我們加強教師專業素質培訓,開展教師誦讀經典活動,讓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經典誦讀的知識儲備,而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死記硬背。

我們組織教師讀書會,請市內外、省內外的一些專家學者來校傳經送寶,這些舉措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

3、“研訓一體化”,將課題納入到學校每一次教研活動中。每週星期二下午第一、二節課,我們開展語文教研活動,都要拿出一節課的時間來研究經典誦讀專題。每次活動,內容都十分具有針對性,如上詩教研究課,學習有關經典誦讀的理論文章,探討學校如何把系列德育活動與經典誦讀結合起來。美術、體育、音樂課如何滲透經典誦讀等。兩年多來,學校進行了多次專題研討。

4、圍繞此課題開展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主要是以活動為抓手。為此,我們把有關的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如:清明詩會、古詩文競賽、畫詩、舞詩、唱詩、寫詩、演詩,辦詩社、編輯詩刊、辦黑板報、手抄報等等。

5、反思、總結、提高。每次活動後,都讓教師及時反思,不斷總結提高。每學期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使教師逐漸對組織國小生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有了新辦法,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研究工作總結 篇7

20xx年已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悄然遠去,而我進行的教師個人課題研究也已開展半年有餘。現趁寒假空暇,對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個回顧與總結,汲取其中成功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失誤與不足,以便對新一學期的研究起到指導和借鑑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於嘗試,不斷進取。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在我們恩施自治州尚屬首次。因此在任務下達之初,大家都有一種畏難情緒。但我轉念一想,這就和我們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樣,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可以借鑑,但摸著石頭也完全有可能過河。就算只能取得點滴研究成果,其實對於自己也是一種收穫與提高。端正了思想,則充滿了信心。所以我勇於申報了一個自己覺得既有一定難度同時又能對自己有所促進有一定研究價值的課題——農村國小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的研究。

當課題取得立項以後,集中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勤奮認真。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去開展研究活動,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成果與進步。但當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卻又驚喜地發現: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循序漸進。

在二零零九年春季學期的最後進行課題申報以後,我首先在暑假期間對一些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原先在口語交際課程中的感受和困惑,聽取他們對此課程的交流和建議。然後據此寫出了。

對農村國小口語交際課程的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後,我在開學初期,經過認真地考慮和準備,拿出了自己對本課題研究的和,為研究工作的具體開展指明瞭方向。

進入研究工作的實施階段後,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積極開動腦筋,採用多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在不斷的練習中去鍛鍊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為我的研究內容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讓我能寫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經驗總結文章。

三、勤於耕耘,善於發現,顆粒歸倉。

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努力,雖然沒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點點滴滴的收穫卻不斷湧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據自己的一些小小發現,還寫出了經驗總結文章五篇,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供同行們和其他社會人士交流斧正。

進入寒假以後,有了一定的空閒時間,我便抓住機會來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通過網上查閱資料。閱讀相關書籍雜誌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並寫出具有較深刻思想價值的讀書筆記。作好這一些準備工作,我對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動就更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當然,由於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因此存在著或這或那的錯誤和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研究的範圍還不夠全面,研究的方法也不夠科學,甚至還沒能取得像樣的研究成果。但這一切都不能讓我退縮,因為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研究工作總結 篇8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課題,是依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相關規定,結合我鄉教學實際的需要而確立的教育科研課題。確立此課題,考慮了“農村中國小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地設定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課程開發已經納入了教育行政、科研和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教學改革在引領學生走向社會和生活的過程中急切需要理論聯絡實際的樣本課程,在全縣已經初步形成了校本課程開發的.良好態勢的今天,為了我鄉校本課程開發的啟動,充分開發、挖掘和運用本地人文、地理、工業、農業等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服務,針對我鄉中國小教學的實際,開發具有更強針對性、時效性的校本課程,對於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培養學生走向生活的學習興趣,推進課程改革,更具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為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丁寨的概述和《曲江河畔》的地理資源、人文資源,以及工業、農業發展情況。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下列資料獲取校本課程研究所需要的內容。

(1)理論依據:《中國基礎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和《開發教育的“第一生產力”》等。

(2)法規政策依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學科課程標準。

(3)參考文獻:《咸豐縣志》、《丁寨鄉志》、《丁寨鄉教育志》、《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咸豐教育資訊網》、《咸豐網》、《咸豐網》部落格、《風景彎彎》等。

2、調查研究法:根據《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實施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調查丁寨地方教學資源,收集與丁寨有關的地理、人文、工業、農業等教學內容,形成校本課程體系――《曲江河畔》小冊子。

3、實地走訪法:根據收集的資料,下鄉走訪,實地考證,補照照片。

(三)研究的分工情況

蘇xx:負責校本教材《曲江河畔》的組織、編寫(主編)、審定工作。

石xx:負責《曲江河畔》〔第一單元〔地理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策劃工作。

楊xx:負責《曲江河畔》第二單元〔人文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圖片設計工作。

鄧x:負責《曲江河畔》〔第三單元〔工業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校對工作。

魏xx:負責《曲江河畔》第四單元〔農業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攝影工作。

(四)研究的過程與成果形式

1、研究的過程:

(1)前期研究階段:從20xx年03月—20xx年05月,這是研究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是: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明確課題研究方向,組建課題研究小組;召開課題小組成員會議,邀請專家進行論證;舉行開題會議,討論實施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目標;做好研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中期研究階段:從20xx年06月—20xx年12月,為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第一階段:20xx年06月—20xx年10月,課題組成員分別查閱資料、文獻,收集整理地理、人文,以及工業、農業四個單元的初步資料。第二階段:從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適當集中,下鄉走訪,實地考證,補照照片,核實情況,核對有關資料。

(3)後期工作階段:從20xx年01月—20xx年02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第一步,根據各單元初稿,由主編集中,形成《曲江河畔》初稿,完成第一次審稿工作;第兒步,課題組全體成員集中發表意見,完成第二次審稿工作,形成《曲江河畔》定型稿。第步:申請縣教育印刷廠印刷的同時,完成結題報告,等待教育局、教研室專家的結題評估、驗收工作。

2、研究的成果:本課題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校本教材《曲江河畔》

三、課題研究的體會:

1、在全縣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我鄉的《曲江河畔》校本課程填補了丁寨鄉校本教材空白,它既是我鄉校本教材首創,也是全縣校本教材研究之一,更重要的是為我鄉校本課程(教材)研究積累了經驗,體現了創新研究價值。

2、《曲江河畔》有效整合了我鄉的綜合資源,能引領教師拓展教材,延伸教材,真正實現由傳統的“教教材”、“用教材”向“編教材”的轉變,激發教師教育科研激情,第一次實現了自己的科研夢想,實現了理論研究價值。

3、在校本教材《曲江河畔》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人人學習科研,人人學會了科研,人人都有收穫;《曲江河畔》按時發放到學生手中,讓丁寨的學生了解丁寨、熱愛丁寨,展示了本課題的應用研究價值。

4、《曲江河畔》是我們自己編寫,容易形成校本教材電子課本,對教師備課,形成電子教案幫助很大,方便快捷。

5、由於時間倉促,中心學校的同志們皆利用工作之餘進行收集整理,加之水平能力有限,錯誤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和同行們批評指正。

研究工作總結 篇9

從確定並提出“有效教學”課題研究以來,我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現將研究工作做一總結如下:

一、教師專業素養得以全面提升。

1、我參與並系統地學習了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讀本。

我帶著問題學,在學中“用”,“用”中學,邊學習邊實踐,邊實踐邊探究,邊探究邊總結,“螺旋式”提升了專業理論水平。我結合自身學習實踐撰寫讀書筆記,校課題組彙編成“學習心得集”。

2、解決了只關注課前備課,忽視課後反思的不完全備課問題,明白了教學反思的意義,開始養成了職業反思習慣。

我通過認真學習有效教學反思的理論,從國內外教育名家的成長經歷史中明白了“教學反思”與“教育教學過程”的關係,“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的關係,從自身的反思實踐中體會到了專業成長的樂趣。我高興地看到骨幹教師們正在擺脫“教書匠”、“經驗型”的老框框條條的束縛,開始邁步走向“學者型”、“科研型”教師。

3、初步解決了“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問題。

在課題研究之前,教師限於平時緊張的工作,大多數教師備課就是抄自己老教案或教案選,教師成了“抄寫員”。大家講究的只是書寫工整,教案有固定的格式,缺乏反思與修改。教師備課只是為了應付教學檢查,上課還是按部就班,陳舊老套或是像機械一樣操作。現在課題組商討:允許教師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備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備”一致。

4、解決了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兩張皮問題。

解決了“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問題後,就較好地解決了我們教師寫教案與潛心研究教材爭時間的問題。傳統的教案是教案,是教師教的程式。教師預設的問題往往是多而細,牽著學生鼻子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或者乾脆遇到問題繞道走。現在教師增強了生成意識,在備課時儘可能少設定,多設想,在備課構想中儘可能滲透應變策略,把解決教學中的生成問題融入了備課構思之中。

5、系統地研究了課堂有效管理的策略,提高了教師課堂管理能力。

A、實施有效管理的課堂管理策略

(1)、課堂需要規劃、有秩序的環境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2)、課堂需要鼓勵,學生學習內驅動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體現。

(3)、課堂需要協調,和諧融洽的課堂人際關係是有效管理的生產力。

(4)、課堂需要威信,樹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

(5)、課堂需要控制,課堂紀律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證。

(6)、課堂需要引導,建立一種對學習負責任的環境是有效管理的出發點。

(7)、課堂需要安全,有效的課堂管理需要降低學生的焦慮。

B、有效的時間管理

(1)、在備課中明確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分配。

(2)、採取多種方法和手段調動不同感官,提高單位時間效率。

(3)、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活動規律,科學運籌時間。

C、有效的作業管理

(1)、趣味性與科學性。

(2)、層次性與激勵性。

(3)、實效性與主動性。

(4)、實踐性與探索性。

6、備課的有效性增強。

向備課要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返璞歸真,大家在有用、實用、有利於教、有利於學上狠下功夫。青年教師基本走出了自己不能獨立備課的陰影,備課能力普遍增強。

7、常態課教學的有效性明顯增強。大家都明白有效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上好常態課,常態課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現在隨便你走進哪一位教師的課堂,都能讓你聽到比較滿意的課。教師教學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8、作業佈置走出了枯燥無味機械勞動的誤區,趣、活、精、實代替了原有的題海戰。

作業佈置適量、適度,不搞滾雪球式重複練習的“一刀切”。基本題與綜合題分層要求,書面題與實踐題儘量兼顧,作業的趣味性明顯增強。

9、許多教師已經養成了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習慣。

一課後、一節後或一單元后,都寫了長短不一的教學反思,課堂教學的水分明顯大大減少。

10、青年教師的網路運用技能和蒐集有關課程資源資訊的能力明顯增強。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研讀教材後,都有上網查閱資料的習慣,合理製作課件已經成為他們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素質教育的整體水平顯著提高

1、合作探究式學習走進了常態課的課堂。

過去只能在公開教研課上看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現在已經普及到各學科的常態課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平等對話、交流,學生學會了合作,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增強,思維的潛能得到較大發掘,教室裡消滅了專聽課的“閒人”。

2、隨著“有效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在我校的深入開展,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

近兩年來,我校的教學質量一直穩中有升。在教學質量上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課題研究今後的設想與建議。

課題研究雖然有力地推動著我校校本研修和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步伐,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師的綜合素質。但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絕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本寫完的書”。“有效教學研究與實踐”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一個永恆的課題。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怎樣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堅持不懈地深入抓下去值得我們去思考、去研究。

研究工作總結 篇10

一、課題前期準備工作

本課題前期準備工作比較紮實,為課題研究的正常進行奠定了基礎。

主持人方小教副教授,長期從事高中政治教師的培訓教學工作,特別是經濟學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擔任歷屆成人本科班教學實習指導教師,對高中政治課教學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是我省基礎教育新課程中學政治學科國家級培訓班成員,已經在省級新課程培訓班主講20餘次,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有比較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主持和參與省廳級課題多項,對課題的操作過程和要求比較熟悉。有30多篇相關學術論文發表,其中國家重點級3篇,國家級9篇。

主持人管琳副教授,長期擔任高中政治教師培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和方法比較熟悉。參與省級中學教師新課程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比較瞭解,有20多篇相關學術論文發表,其中國家級4篇。

課題組其他人員全部從事高中政治教師的培訓和教學工作,對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改革都比較瞭解。其中,兩位同志是高中思想政治課一線教師。

本課題先期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料積累,包括高中政治課標解讀、相關專題研究論文、疑難問題解答彙編、《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方法介紹、《經濟生活》模組教學內容新舊對比表等。與相關專家朱明光、韓震、郝京華、沙福敏、姚蓉兒等保持長期聯絡。

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組織申報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專案,認真填寫《立項申請書》,並於20xx年下半年得到省教育廳批准立項,專案批准號:JG06299。

二、課題研究的組織與計劃

本課題被批准立項後,隨即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進行研討,最終確定了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並根據課題組成員的專業特長進行了科學分工。具體研究內容和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內容的資源開發

1、教學內容變化的新舊對比:未良莉

2、教學內容更新所需要的新資源:方小教

本部分負責人:方小教

第二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方法的資源開發

1、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學方法的改革:黃石衛

2、《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方法的特點:秦德勝

3、教學方法改革所需要的新資源:孫藝

本部分負責人:黃石衛

第三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手段的資源開發

1、《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手段的特點和要求:管琳

2、教學手段改革所需要的新資源:姚垚、吳克巨集

本部分負責人:管琳

本課題總體負責與整合:方小教、管琳

三、課題主要研究階段

本課題研究從20xx年8月到20xx年3月,共分為五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8月前:完成課題框架結構認定、課題組成員分工、原始資料收集。

第二階段、20xx年8月-12月:實地抽樣調查和走訪(合肥、六安、巢湖)、原始資料整理。

第三階段、20xx年1月-6月:各子專案完成初稿,並由各部分統稿人整合成文。(以上為中期成果)

第四階段、20xx年7月-12月:初稿內部討論、初稿專家論證、初稿修改、定稿、論文投稿。

第五階段、20xx年1月-3月:論文發表、資料彙編、課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方法

課題研究的目的:本課題主要研究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與舊教學資源的銜接,旨在幫助廣大高中政治課教師順利完成從原來的《思想政治(經濟常識)》向新課程標準《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的過渡。通過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條從舊教學大綱向新課程標準、從舊教材向新教材、從傳統教學方法向探究式教學方法、從落後教學手段向先進教學手段轉換的.可行路徑。

課題研究的意義:本課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對我省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推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本課題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由於本課題是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細化研究,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到高中政治課教學當中,實際上起到了對廣大高中政治教師進行新課程業務培訓的作用。2、本課題具有原創性。目前,對高中政治課程分模組進行教學模式研究的,在我省還沒有廣泛開展;對《經濟生活》模組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研究的,還沒有發現。3、本課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正好迎合了新課程改革推廣的需要。

課題研究的方法:本課題運用問卷法和深入訪談法實地調查現有制度安排存在的問題;運用文獻調查法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運用比較研究法研究課程改革前後《經濟生活》模組的異同。在研究過程中,做到專項分工與集中整合相結合,實踐調查與理論論證相結合,共性總結與個性展示相結合,課堂教學需要與理論提升相結合。

五、課題最終研究成果與自我評價

本課題根據《立項申請書》中規定的研究內容認真組織相關研究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項研究任務。現將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介紹如下:

1、研究報告:《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教學資源開發研究》。本研究報告4萬字左右,由課題組全體成員合作完成。研究報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內容的資源開發;

第二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資源開發模式;

第三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方法的資源開發;

第四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手段的資源開發。

本研究報告幫助廣大高中政治課教師順利完成從原來的《思想政治(經濟常識)》向新課程標準《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的過渡,探索出從傳統教學方法向探究式教學方法、從落後教學手段向先進教學手段轉換的可行路徑。

2、資料彙編:《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教學資源彙編》。本資料彙編15萬字左右,由課題組全體成員合作完成。資料彙編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教學相關政策性文獻;

第二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內容的資源開發;

第三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方法的資源開發;

第四部分——《經濟生活》模組教學手段的資源開發。

本資料彙編向廣大高中政治課教師全方位提供《經濟生活》模組所需的教學資源,既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又能使廣大高中政治課教師完整準確地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各項政策和要求。

3、學術論文:《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的資源開發路徑》。作者方小教,公開發表在《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xx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個部分:啟用《經濟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拓展《經濟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空間;完善《經濟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機制。本文圍繞《經濟生活》課程標準,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努力探尋《經濟生活》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行路徑,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資源開發與利用模式的範例,對課程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4、學術論文:《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組資源整合與開發》。作者管琳、吳克巨集,公開發表在《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xx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個部分:整合《經濟生活》課程教學的人力資源;拓展《經濟生活》課程的教材資源;巧用《經濟生活》課程的資訊資源。本文喚醒了人們的“課程資源意識”,賦予了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前所未有的豐富內涵,開發和整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經濟生活》課程資源作為教學過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本課題研究的突破點

本課題研究從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的實際出發,以《經濟生活》模組的教學資源開發為中心,從全新的視角對高中政治課程分模組進行教學模式研究。具體創新點與突破點如下:

1、幫助廣大高中政治教師準確把握《經濟生活》模組的課程標準;

2、為新增加和新拓展的知識點及時提供教學所需的新資源,方便了教師的教學;

3、展示了《經濟生活》模組自身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點,幫助廣大高中政治教師儘快適應新的教學方法;

4、為《經濟生活》模組推薦適用的教學課件、社會實踐活動專案、課外輔助材料、經典案例等教學資源。

七、幾點建議

本課題研究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有些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不少是主觀原因造成的。結合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1、經費保障。本課題經費來源有限,小部分來源於主持人所在學校配套科研經費,大部分來源於主持人自籌科研經費、其它成員單位配套科研經費等。希望今後省規劃辦能夠從批准立項的專案中,選擇一部分研究價值比較大的專案適當給予經費支援。

2、研究成果評獎。由於每年批准立項的專案較多,可從中選擇應用價值或理論價值較大的專案進行評獎,得獎的專案成果可以彙編成冊,特別優秀的可以資助出版。

研究工作總結 篇11

本學期,我們繼續開展“實施意趣教學,構建綠色課堂”的課題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在九月份的課題組活動中,我們學習了20xx-2012學年度“構建國小綠色課堂,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總課題組研究計劃,討論制訂了本課題的階段研究計劃。明確了本期的階段研究目標,本期每次活動的具體安排及每次活動的負責人等。對期末將收集的資料做出了安排。明確本階段的重點是圍繞文言文教學精心打造一節研究課,初步確定運用網頁形式規範整理課題資料、展示課題成果,進一步完善課題部落格。

在十月份,我們重點開展了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研究。圍繞《伯牙絕弦》一課展開研討,並由劉俊老師執教為巴南區國小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提供了研討課現常劉老師的教學,以情為脈,多元化的讀,帶領學生逐層推進,品位體會,熟讀成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情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與會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十一月,我們組織教師們展開研討,針對文言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教學進行教學模式的提煉。並收集了每位參研教師的個人簡介、獲獎情況、經典案例、論文等資料。初步建立起課題網頁。本課題組教師劉竣劉伯榮、龔利、羅天瓊參加了魚洞四小“精彩二十分微格教學賽課暨綠色課堂研討”活動。教師們以新穎的設計、紮實的基本功、充滿情趣的課堂,贏得聽課評委、教師的'好評,分別取得了一、二等獎的佳績。

十二月,我們進行了半期總結,完善了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在學校的半期交流評比中,我組獲得了高分,被評為一等獎。

最後一個月,我們總結了本期的研究情況,收集整理了本期研究的相關資料,進一步完善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並思考如何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總結 篇12

20xx年,我園“十二五”課題《幼兒園生活化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步入正軌。年初,此課題正式成為蘇州市教育科學立項課題,並於3月份成功舉行了開題論證活動。我園教師個個參與課題研究,在一日生活中的音樂滲透、電子白板輔助藝術領域課堂教學等方面已初顯成效。現就本學期我園的課題研究工作情況小結如下:

一、做潛心閱讀的觀察者

“非寧靜無以致遠”。要想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遠,首先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這一點對於好勝心強,對新事物、新資訊較為敏感的青年人來說,尤為不易,但這卻又是踏上科研之路必須跨出的第一步。而閱讀,則是靜心的首選之術。也只有讓教師在多看多學,讀得全面、而且能讀得有實效,才能為生活化的藝術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1、用資訊科技,讀無遺漏。

一方面,我們每月各年級組都收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學習內容,通過幼兒園課題網站、校園網等方式供大家閱讀學習,豐富研究知識。另一方面同,我們以“出門學專家”、“日常學師傅”等方式,讓教師儘可能地多觀摩學習。為了保證學習質量,我們要求教師用錄影記錄完整的教學過程,以便能在觀摩後反覆揣摩專家、師傅的一言一行,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用觀察量表,讀有側重。

沿襲“十一五”的課題研究,我園仍將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藝術教育作為課題研究重點之一。在園內開展觀摩活動前,我們先將執教老師的活動設計發給青年教師,讓他們在觀摩前就能對活動有大致的瞭解,同時我們還發給她們一張觀察量表,讓每個教師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有選擇性地關注執教者的提問、迴應等,有側重地瞭解和研究執教者的生活化藝術教育手段,從而深入剖析其科學原理。

二、做虔心修煉的踐行者

俗話說,只看不練假把式。只在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教師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教育、實施科學的教育,為此我們引領每一位教師參與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

1、選課題,依照特長各取所需。

作為蘇州市級立項課題,我們按照開題論證活動中幾位專家的建議,將《幼兒園生活化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進行分解,確立了從生活化藝術教育途徑、內容及模式等方面進行研究。特別是在研究途徑方面,我們以市級課題《電子白板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作為重要輔助,將其立為子課題之一。全園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子課題,實現人人蔘與課題研究,人人有研究課題。如繆麗婭與繆祺的市級課題《電子白板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李娜的《幼兒園情境性音樂遊戲的實踐研究》,惠春燕的《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教學策略研究》,錢靜的《幼兒園繪本教學組織策略研究》等等。而所有這些課題,又都來源於我園的《幼兒園生活化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屬於其不同級別的子課題,經過開題論證活動後,大家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2、選陣地,百花齊放各顯其能。

教師們以小組研討與個體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先是小組商討計劃,教師獨立自主開展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後,在年級組內推廣,得到年級組成員認可後,再在全園集體研討活動中展示。如在音樂活動中,藉助電子白板演示的圓圈舞中標識性人物的動態變化,就讓幼兒一目瞭然地觀察和掌握了舞蹈隊形;再如一日活動中各環節的音樂指令,由大班組率先應用於日常活動中後,在觀摩活動中進行展示,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讚,也掀起了各年級各班引入音樂指令的研究與應用,從而較好地解決了班額超多的情況下常規難把握等現實問題。一日活動中皆有音樂的浸潤,我們的藝術教育特色也初顯端倪。

三、做悉心剖析的研究者

課題研究的過程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反思,在觀察現象中瞭解原因,再以相應的理論指導實踐。我們引導教師做個有心人,以各種方式浸入到對細節的探究中,在所有的活動後都能夠多回顧、多評議,在分析與反思的過程中,深入思考其中的得與失、成與敗,以此獲取經驗和教訓。

1、寫故事,案例分析省課題研究。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生活中不同時間內每個孩子的藝術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求執筆上崗,隨時記錄孩子有意義的言行,抓住其中的亮點,以便有空時能分析孩子的言行,或將現狀與同事們探討,深入剖析、認識其中的原由。這樣的方式讓教師對教育現象與課題研究之間的關聯變得敏感起來。我們還開展故事講述活動,不定期地讓教師們晒一晒自己的生活化藝術教育故事,分享活動自己的發現和做法,實現經驗共享。

2、寫設計,同題異構品藝術整合。

教師工作的價值在於各自不同的創意,而這往往都來源於教師有目的的課題研究中。我們以說課比賽、同題異構等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課題研究成果的機會。在說課活動中,教師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具的使用、活動過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地展示自己在教學中的生活化藝術教育的滲透,解決重難點的教育藝術。在同題異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教師以百花齊放的方式,現場展示藝術教育在各領域中的融合,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實現了成果分享,達到了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

進入課題研究以來,我園教師已認可了自己作為教育者同時又是研究者的角色身份,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園的“十二五”課題研究尚處於初級研究階段,在生活化藝術教育的內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這將是我們以後的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總結 篇13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課題研究活動,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優化學生學習策略,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學校課題研究工作在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深入學習,提高課題研究意識

本學期,我校課題組努力提高各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培養課題組成員的敬業精神,有效實現課題組成員分工合作、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形成研究凝聚力。

1、人員調整。學期初,召開了子課題組長會議,對子課題組長進行了一些調整,將課題研究意識好、課題研究能力強的青年教師放在子課題組長這一重要位置。同時,要求各組長詳細制定子課題組學期工作計劃,並嚴格執行。

2、理論學習。各子課題組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相關課題研究理論知識,做好教師業務素養的提升工作。同時要求教師善於抓緊平時的空餘時間進行學習,藉助學校科研平臺,參加學習研討,並積極發表課題研究文章,提高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

3、教師培養。本學期,教科室每月都派青年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聽各種講座,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課題研究水平。同時組織青年教師上研究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了青年教師素質的快速提高。

我校通過學習、培訓、研究、交流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努力建立一支師德高、善創新的課題研究骨幹教師隊伍。

二、強化管理,提高課題研究實效

本學期,我校繼續做好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主課題和各子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工作,認真完成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研究中期成果彙報工作,注重教師個人微型課題的申報和研究指導,堅持實踐研究,以研究求質量,以研究促提高,以研究創特色,進一步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1、中期成果鑑定。為了進一步推進學校“十二五”課題的研究工作,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加強交流和推廣我校課題中期成果。我校於10月11日舉行了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立項課題《促進邊緣鄉鎮“基礎型”國小生“有效學習”的實踐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活動。

10月11日下午,崑山市教育局教科室張敏華主任和路南教科片的11位教科主任參加了我校“十二五”課題中期成果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共分三項議程:首先,由孫惠萍副校長和段傑老師分別圍繞個人微型課題“國小英語練習的設計研究”和“國小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向參加活動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展示了各自的微型課題研究成果。隨後,孫惠萍副校長就我校“十二五”課題研究工作的實施情況和現階段取得的成果向與會專家做了介紹,同時就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困惑與專家們做了深入的交流。最後,各位領導與專家針對我校“十二五”課題研究現階段開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廣泛的研討,同時針對課題研究中的一些困難提出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行,是我校現階段研究工作的有效總結,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堅定了我校“十二五”課題的研究目標,而且更加明確了下階段我校課題研究的方向,對下階段我校“十二五”課題研究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研究過程管理。本學期,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仍然由教科室牽頭,以學校、子課題組、教師個人三級課題研究網路為平臺開展研究工作。

教師個人在日常教學中,圍繞自己的個人微型課題,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展開研究,積累好研究資料,記錄好個人微型課題研究手冊。

各子課題組,圍繞“二級子課題”,利用“今天我開課”或小組教科研活動展開研究、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寫好研究小結。

學校主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教科研活動,包括課題研究實驗課、說課、評課、研討等一系列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實踐研究。

這樣,教師個人、各子課題組、學校主課題組,研究內容與範圍層層推進,百川歸海,促進學校課題研究有序而有效地開展。

三、注重實踐,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我校積極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4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積極開展個人微型課題研究,在常態課教學中滲透微型課題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成果,不斷深化課題研究的內容,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本學期,我校教師個人微型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活動開展情況如下:

九月份:微型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活動

高虹: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的策略研究(9月24日)

諸春娟:國小高年級英語口語訓練的研究(9月24日)

蔡木明:國小體育課中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9月24日)

十月份:微型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活動

孫惠萍:國小英語練習的設計研究(10月14日)

徐詠梅:國小高年級英語課堂練習句式轉換的研究(10月16日)

姚琴: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研究(10月29日)

王麗亭:國小中年級英語口語練習的研究(10月29日)

馮超:國小美術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研究(10月15日)

王秋霞: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探索(10月25日)

錢小鳳:“責”文化中的家庭禮儀培養(10月29日)

何豔萍:在國小美術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10月29日)

十一月份:微型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活動

盛玉清: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11月6日)

陳星學:國小數學練習的設計研究(11月8日)

周琳:國小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11月26日)

周佩佩:國小音樂課堂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研究(11月26日)

徐靜紅: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英語學習興趣(11月5日)

陳贇秀:教與玩結合的國小體育教學(11月7日)

陳彬:國小高年級語文預習實效性的研究(11月26日)

王娟:國小中年級英語口語練習的研究(11月26日)

鍾琦:國小低年級數學課堂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研究(11月22日)

十二月份:微型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活動

段傑:國小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12月3日)

丁英:國小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實踐研究(12月5日)

王晨暉:國小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研究(12月6日)

翁雅芳:國小高年級語文寫作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研究(12月10日)

黃文英:國小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12月12日)

計愛琴:國小英語課堂活動中有效情境創設的研究(12月13日)

吳惠婷:發掘教材因素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研究(12月24日)

孫豔霞:講解與示範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的研究(12月24日)

徐智慧:淺談提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12月2日)

劉雲婷:低年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12月9日)

申英: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研究(12月24日)

洪琴:國小中年級英語口語練習的研究(12月24日)

本學期,在推進課題常態化研究實踐的同時,我校根據上級部門及學校的工作安排,組織廣大教師(特別是課題組老師、青年教師)認真撰寫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共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科研評比活動共4項,共有7位教師的8篇論文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雜誌上發表,32位教師的.45篇論文(教學設計)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其中省級二等獎2篇、三等獎3篇;蘇州市級二等獎2篇、三等獎5篇;崑山市級一等獎3篇、二等獎14篇、三等獎16篇。

四、深刻反思,正視課題研究不足

反思本學期的課題研究過程,我們取得了頗豐的成果,同時也發現研究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學校課題研究管理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執行不夠嚴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阻礙了課題研究的縱深發展。

2、課題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還只是一些零散的經驗,未能建立完整的體系。

3、教師理論支撐的力度不夠,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強,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反思過於單薄,研究的深度廣度不夠,對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難以提升。

4、研究過程中關注教師的過多,對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研究尚不夠全面、深入。

五、下學期的設想

結合現階段我校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以及當前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為進一步推進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我們將逐步健全課題研究制度,嚴格要求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採取適當的鼓勵措施,把壓力變為動力,提高課題研究水平,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2、悉心聽取專家意見,積極吸取同行經驗,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的豐富資料,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總結經驗,反思不足,逐步建立完整的課題研究體系。

3、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各種培訓,開闊眼界,積累經驗,同時,多邀請專家來校講座、指導,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提高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

4、進一步突出課題研究的主體性,將學生的參與放到課題研究的重要位置,關注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發展與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進一步研究。

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已經結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自己也遇到很多問題和困惑,在今後的研究中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更多的艱辛,但我堅信,憑著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在以後的研究中我們定會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成績。

研究工作總結 篇14

《計算機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開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我校計算機實驗室的資訊化管理水平,針對當前我校計算機實驗室主要使用人工管理階段的現狀,以及實驗室內各項記錄材料仍使用紙質材料為主要的記錄手段,並結合專案組成員多年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經驗,開發出來的資訊化解決方案。

首先,為了“系統”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和推廣,在專案啟動之初,專案組就確定了使用更適合推廣的客戶端/伺服器(C/S)架構,這樣只需要部署和配置一臺伺服器,學校內的各個實驗室就可以通過校園網進行訪問,將及大的方便各個實驗室的管理人員進行協作。

其次,“系統”的執行過程中,特別加強了安全方面的.考慮,“系統”執行過程中使用“三級”使用者分層模式,不同的使用者級別對應不同的操作許可權,限度的避免安全方面的問題。

《計算機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主要模擬解決了計算機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以及實驗室執行過程中各種文字資料的電子化處理。主要的模組包換:

實驗室的管理模組:提供方便實驗室的管理功能:新建、報廢、改建等多項實驗室操作。

課表管理模組:提供多項課表管理功能:實驗室使用申請、預約申請、教師任命、使用核准等課表管理操作。

裝置管理模組:提供實驗室裝置方面的常用功能模組:裝置報修、維護、耗材登記、使用等多項操作。人員管理模組

通過幾大功能模組,基本上可以滿足我校計算機實驗室使用過程的需求。通過《計算機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使用,可以改變實驗室管理過程中主要使用人工管理的現狀,同時對各種實驗資訊的電子化處理,也可以極大的減少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同進通過《計算機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專案的研究、開發和初步的使用,也使專案組成員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時通過“系統”的開發過程,也使專案組成員對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