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統計》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統計》教學反思

《統計》教學反思1

《統計》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這節課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經歷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激勵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思考,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與知識經驗出發進行教學,並注重方法選擇的最優化。

課上,我從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出發,讓學生統計本班學生中有幾人愛踢毽子,幾人愛跳繩,幾人愛跑步……然後讓學生思考怎麼才能知道喜歡各種活動的人數,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得到了提高,有的說讓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站起來,然後數數人數;有的說給每人發一張卡片,自己喜歡哪種就寫上哪種活動的名稱,交給老師後再數;有的說老師把活動名稱寫在黑板上,老師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臺分別在自己喜歡的專案下打“√”,再數數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分別有幾人……爾後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到用“正”字記錄資訊的最優化。然後,根據資訊設計統計表,通過觀察統計表,讓學生回答發現了什麼?又能提出什麼數字問題?在這一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語言的完整性,而且讓學生區分發現與提問題的不同,最後根據統計表繪製統計圖。

在繪製統計圖時,發現有的學生把方格用鉛筆塗得滿滿實實的,既浪費時間也不美觀,而有的學生是用尺子筆著在方格內畫斜線,當時我並沒有急於作出評價,而是學生繪製完後,我把兩種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更簡便,更美觀,通過觀察和動手學生得出第2種方法更好。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時不細心,出現錯數現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探究怎樣不會數錯、或漏數,真正學會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良好學習習慣。

《統計》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並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於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思維發散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這節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並沒有直接選用教材上的五(4)班統計表這個內容,而是採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日著手,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統計我們班同學在各個季度過生日的活動這樣一個情境,通過複習舊知識(小統計),力圖從真實的生活中提出問題,感悟統計活動的目的 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有必要去進行統計,很自然的進入了調查統計的環節,從而引入課題。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將學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來進行教學,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絡,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使數學課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 運用電腦,自主探究

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是製作條形統計圖,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學生會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運用“自主性學習”平臺,課件迴圈演示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步驟,並附有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脫離老師的講解、自己嘗試著學習製作,更直觀、形象,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嘗試著自己來製作條形統計圖,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還可以再仔細觀察課件的演示過程,其中在製作過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採用多媒體技術加入錄音,這是一般課堂所不能實現的。在學習完條形統計圖的製作後,就要來學習怎樣分析,這部分的教學還是讓學生跟著電腦自主學習,可以反覆地操作,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舉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條形統計圖,學生將自己的見解通過鍵盤輸入,傳送到教師機,讓全班學生都可以體會到。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學生能學的教師絕對不講。藉助於“自主性學習”平臺這一軟體載體來學習統計圖的製作、分析,通過資訊科技的連結、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絡的感知。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的五種需要,最高層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雖然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和目標不同,但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自身價值實現的願望。從蒐集統計圖,到認識各種統計圖的作用,再到制用統計圖,評價優劣等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學生參與,在相互學習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穫,在切磋中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學習,打開了學習的視野,既有全體學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個性智慧的閃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加上資訊科技所創設的廣闊舞臺,使學生各施其能。比如,對於計算機,有的學生擅長上網蒐集,有的學生善於製作圖表,有的學生熱衷於分析統計圖等等,其所表現程度有一定的開放性,很難有標準的答案,倒是隨處可見閃光點。各個學習環節上各有所長又得到相互彌補。

三、師生關係,重在交流

在課堂師生人際關係上,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藹可親,本堂課中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統計、交流, 課堂上流露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不以權威者自居,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平等的資訊。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朋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敢說敢想,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本節課最大的收穫是通過教學形成了對該類知識點的教學模式:觀察統計圖表——自主探索製作過程——製作統計圖——分析統計圖——解決問題。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發言面可以再廣一些。在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時,除了現場統計的內容,還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資料,讓學生通過挑選同一型別的資料製作統計圖,這樣對學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種提高。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如學生獨立製成五(4)班同學生日時間統計圖時,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如“她畫的怎麼樣,你能評價一下嗎?”“你認為哪位同學畫得最好?”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及時激勵學生。

在今後,我將不斷學習,以課改精神為指導,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反思教學行為,勇於改革和創新,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努力成為一個學生愛戴的好教師。

《統計》教學反思3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的親身經歷,我換牙了這一情景進行教學。由於每個學生都經歷了換牙,也知道自己換了幾顆牙,統計同學換了幾顆牙,相對就容易多了。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摸索統計學生的換牙情況,初步收集資料,再引導學生探索更好的方法,然後出示圖和表格為學生提供方法,最後把準備好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由學生自主進行統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課堂上學生能較快地統計完成同學換了幾顆牙。我在教學中沒有涉及到從統計圖到統計表的轉化問題,而是根據情境圖,直接將統計表作為統計的一種方法來呈現的。而在有的練習題當中是沒有情境圖的,所以應該把這個問題補充進去,使學生明白統計圖和統計表之間存在的關聯。另外,還出現了一個問題:

這節課主要特色是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於教學活動中。重視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課的展開階段,首先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然後指導學生主動探究,分類整理再合作交流,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總結階段,注意拓展知識,迴歸生活,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

《統計》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鬆、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

不足之處:

一、課堂秩序,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可是他們一會兒就做不住了,顯得有點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沒有像平時那樣把握好課堂,沒有過硬的駕於課堂的能力,面對較多的同事,自己的感覺是有點緊張。實話說,有點差強人意。六年前,我在全鎮老師面前上過兩節課,一節是四年級的複習課《平行與相交》另一節就是這節課《我換牙了》。記得那時,我還懷著孕,當時,年少氣盛,沒有那沒多的緊張,還記得那副掛圖,是我自己畫的,為此還珍藏了幾年,後來給弄丟了。六年後,兒子都六歲了,再次執教這節課。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個星期,包括教學設計,六個隊的對花以及獎品(小星星),還有每個組長手中的學具袋(裡面有每個學生需要的統計圖,統計表)還有精心設計的掛圖。所有的環節都預想到了,就是忽略了學生年齡小坐不住這點,忽略了他們他們愛咋呼,不愛傾聽別人發言的毛病。

二、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三、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製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於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後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統計》教學反思4

義務教育國小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統計》,參賽前觀看了教材配套光碟上的課例以及平時聽到的課例,教學流程幾乎如出一轍:(1)創設情境引入“統計”:用“正”字方法統計資訊資料;(2)引導學生探究: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畫圖,學生髮現人數多格子少不夠畫,交流得出多種解決辦法(在上邊、下邊、左或右旁邊添格子;把一個格分成2個等份等);(3)揭示探索規律:師引導比較得出“用1格代表2個單位”的方法重新畫條形圖,再看圖分析提問;(4)實踐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似乎沒什麼缺陷,優點很突出。

幾年來大家一直沿用難以突破就是很好的證明,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缺憾卻非常明顯:按如上設計能引出“以一代二”並倉促畫圖已經很不錯了,幾乎絕大多數老師都很難紮實有效地完成第一個活動的教學。為什麼呢?研討過這節課的老師都清楚,讓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的二年級兒童,親身經歷統計過程――畫“正”記錄、填表、製圖、思維由“以一代一”跳到“以一代二”、再畫圖、分析統計圖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還不考慮在實際統計中會出現單數的情況,資訊容量、難度那是相當高啊!因此,整堂課只能圍繞著一個數學活動“轉來轉去”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有幸參加百花獎教學比賽,再次與團隊教師研討這節課,一開始也深受這個教學思路的'影響,精彩的情境精美的課件精心的引導……但反覆試教就是沒法突破上述“瓶頸”,後來,重讀新課標和教學用書,在對教學目標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打破常規,另闢蹊徑,從“學”的視角出發設計“怎樣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學習活動層層深入。

《統計》教學反思5

落實新課程理念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懈追求,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學的成功與遺憾也會相依相伴。反思我的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我最成功的是: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無論是複習、新授課、練習鞏固我都把學生的學習重點放在觀察、比較、分析判斷上,讓孩子們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語言投入其中,充分發揮了同學們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我本節課,本人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引導的:一是認真觀察統計圖。二是仔細分析統計圖。三是正確判斷統計圖。在這節課上,我只是引導、點撥、評價和反饋,同學們在課堂上個性化的理解與發表彰顯了同學們無窮的學習潛力。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課件影象不太清楚,有的同學看不清,沒法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氛圍不濃。我想只要把本節課課件製作更精緻一些,清楚一些,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統計》教學反思6

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教後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感受統計的現實意義及必要性。

本節課我緊密聯絡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兒童年齡特點,創設了“組織比賽”、“最喜歡的水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通過情境問題“究竟組織什麼比賽好呢?”,引發學生爭議,使學生在爭議與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索調查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結果。

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這是數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教學中,我設計必要的活動,化“靜”的知識接受為“動”的過程,我為學生創造條件,“假如你來當小調查員,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調查”,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調查統計方法的多樣性。在調查統計的過程中,我採取分組合作,再彙總全班意見,有意擴大了學生的參與範圍,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身經歷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過程。我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開啟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選擇、加工資訊,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並使學生對統計的實際意義有了進一步的體會。

3背醪腳嘌學生的`合作意識。

組織探索活動時,我要求學生能與小組中的小夥伴分工合作,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組內、班級中彙報自己的調查方法、調查結果,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這節課教學氛圍融洽,師生配合默契,學生都能容入到課堂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統計》教學反思7

《資料處理與統計》,是在學習了Excel基本編輯與運算基礎上,展開的學習,《資料處理與統計》教學反思。這節課我在設計上力求緊扣新課標從創新到指導學生實踐,這樣兩大方面入手設計教學過程的。課後我對這堂課進行了反思和相應對策整改,這節課從預設到生成,有優點也有不足,更找到改進方法,從而促進今後的教學。

好的地方是:

1、緊扣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業水平考試的難度要求,依託教材例項,讓學生多動手,充分體現資訊科技課的特點,在做中學。

2、結合學情,準確把握學生的重難點。現階段的孩子對電腦接觸也不少,但更多是打電腦遊戲。對軟體的學習老師儘可能的細些,要多穿插一些常用操作和常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多練多用,教師輔導指點。重點操作讓學生多用例項練習,難點我就先讓學生思考,然後教師示範後,再讓學生去練習領悟。

反思及策略:

1、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

學生的'資訊科技基礎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排序教學時,不是講完、學生練就完了,應該讓一個操作完成好的同學給大家展示並講解,用榜樣示範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收效可能會更好。

2、多元評價,讓學生找到自信

要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學反思《《資料處理與統計》教學反思》。最好就是當堂練習當堂反饋,只讓學生交作業而沒有保證作業的質量,那麼這份作業也就失去了效用。這裡,我使用小組評價表,對於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其次,可以採用“兵教兵”的方式鼓勵那些學的好的同學來做小老師輔導其他同學完成任務。

3、設計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有梯度的練習

結合學生參加比賽,找到參賽者在全校比賽中的位置。這樣的練習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不枯燥,吸引學生的興趣。

4、應結合知識的重難點來分配好一節課的時間,一節課僅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要讓每個時間點都能充分發光。這節課時間沒有分配好,有點前鬆生後緊,讓一部分能力較差的孩子,沒能完成練習。所以以後在課堂教學上要合理的分配時間段,同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完成練習。

經過反思和總結,我重新規劃了這節課的內容

首先給學生展示一下本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己的腦中形成一個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然後就佈置2~3個任務,讓學生大膽的去自己操作,期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這樣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因為一個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是結合大家想法的話,往往會起到不同的效果。

另外每完成一個任務就請一位同學上來演示,在那位學生演示的過程中,讓其他同學看下他的操作步驟是否正確,這樣可以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

在最後的時候再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期間有不會做的同學,讓會做的同學充當小老師手把手的教,這樣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這樣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走向知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去實踐它並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改進,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

《統計》教學反思8

當我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內容“統計”,突然有個稚嫩的聲音傳出“什麼叫統計?”當時我心裡特別的高興,因為他懂得不懂就問,他有了問題意識。

“統計”一詞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孩子們從表面是無法理解它的含義。為了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學會用數一數的方法進行統計,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結合本單元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從以下方面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數學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通過統計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讓學生體會收集、整理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對統計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從而有利於學生探究如何統計的慾望。

二、讓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下,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解決方法,從而拓展思維,比如:如何統計水果的數量,什麼樣的方法更加便捷。小組討論的結果是做記號,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水果。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於生活,體驗出數學的價值在於“應用意識”

這節課我特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絡比較緊密的情景,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比如如何統計班級小朋友喜歡動物的情況。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的價值是為了應用。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會提數學問題並能解決。

本單元學習的一個易錯點是將通過觀察從條形統計圖中發現數學資訊和提出數學問題分不清。這是本單元學習孩子們出現錯誤最多的,學生很容易將”你知道了什麼?”和“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混淆。“你知道了什麼?”是你從圖上發現的資訊通過準確數字表達出來的。而“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必須先寫出你提出的問題,然後寫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數學的生活化使得數學的課堂充滿了樂趣。通過本單元的和孩子們共同學習讓我體會數學課堂真正的價值讓孩子們學以致用,學有價值的數學更加有利於她們的成長。

《統計》教學反思9

反思自己的教學,雖然比較注重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統計活動,例如:“最喜歡的顏色”、“最喜歡的遊戲”等素材,但對統計教學的目標定位理解卻存在一定的偏差。

也許是對課改新理念理解不透徹,同時也受分數的影響,以前總認為試卷上又看不到學生統計資料的'過程,顯示出來的是結果,只要指導好學生怎樣填寫統計表和如何畫好統計圖以及正確回答統計圖後面提出的問題就行了,這樣做就能衡量出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際教學中,尤其對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過程中方法的指導做的不夠充分。通過不斷學習和交流,使我對統計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通過選擇現實情景中的資料,使學生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注重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

統計實際上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定量刻畫和把握,其結果通常都是真實可*的資料,這些資料一般都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和發展趨勢。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切實感受資料的客觀性和用資料來說明問題的公正性。

注重在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併合理使用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知識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資料統計的過程中,將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學習融於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學生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驗,讓每位學生經歷統計的每一個環節。

《統計》教學反思10

青島版一年級教材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為統計類知識配備的情景圖是“我換牙了”。雖然學生正值換牙期,選材貼近學生的自身實際,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掉了幾個牙,而且情境圖中只體現了換2顆牙、3顆牙、4顆牙的小朋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所以我在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搞清楚自己換了幾顆牙,如果自己不明確,要回家問家長。在充分了解學生換牙情況下,設計並繪製了比課本更為詳細的表格,把換五顆牙、六顆牙、不換牙的、以及換6顆以上的都考慮進去。這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各抒己見的平臺。

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鬆、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感覺不足之處是:

1、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2、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製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於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後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統計》教學反思11

《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是人教版新課改中四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了統計觀念。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並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就把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讓學生完成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並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合二為一,然後介紹這就是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通過提問:“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更寬的角度認識新的統計圖和統計量,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進一步建立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怎樣根據新的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教材處理: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設定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通過例題,我認為,本課的教材編排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對於農村的四年級學生而言,城鄉的人口發展問題畢竟是個“遙遠”的情境。所以,我從調查學生體育活動的愛好為素材。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複式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等知識。另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如男生和女生、城鄉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等,在此基礎上,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資料,最後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統計》教學反思12

《統計》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資料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了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我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靈活選擇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的興趣

通過設計“小象過生日”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將學生帶入美好的情境,引起學生主動參與、思考、主動提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親自經歷收集、整理資料方法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多次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節課我設計統計“小象的朋友”、“聯歡會買水果”、“同學們愛喝的牛奶”三個活動,使學生經歷簡單資料統計過程,獲得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體驗。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三、聯絡生活實際,學習有意義的數學

課程標準對數學內容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同時也提出“學生的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本節課緊密聯絡生活實際,選擇的事例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動,學生樂於參與。在統計活動中,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本節課我還制訂了一個評價方案獎勵紅旗,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參與情況,進行獎勵。一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協作的氛圍;二是當本節課結束時作為評價各小組的一個依據;並又暗含著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紅旗變成了統計的物件,使學生感受到統計這一知識無處不在,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總之,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絕對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使教材成為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材”。

通過《統計》一課的教學,雖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對統計表、統計圖的認識也達到了欲期的目的。但是在處理細節上還不夠成熟,在學習統計表和統計圖之後,應加強對比,突出統計圖的作用,指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資訊,從而體會統計的意義。

《統計》教學反思三

本單元的教學從總體來講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為了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點來體現:

1、創設情境,從學生熟知的投籃比賽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體育比賽中的統計得分用到的就是統計知識,學生對於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所以,在新課匯入時,我設計了小動物投籃比賽的場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統計的目的非常明確,為下一個環節的調查統計指明瞭方向。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探索統計的方法,使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起用小方格來表示紅花的盆數,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這種表示方法,為下一個環節正式的統計圖的出現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時我要學生用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資料,對學生來講是個比較生疏的方法,要指導練習。我給學生推薦了用寫“正”字的方法,就讓他們來統計,結果發現有的.學生無所適從,所以在這裡我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今後要注意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才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準備更充分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課堂時間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許每節課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教師應該爭取。

《統計》教學反思13

這次習作要求學生找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中作一些調查,再將統計過程與結果寫下來,然後根據統計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這篇習作可以寫成調查報告,也可以當作一次活動來寫。課前我做一課的調查指導,在指導下,學生調查物件的選擇面是很廣的,如李念寧關心同學們最看好的.奧運明星,施錦元關心四川汶川大地震,還有同學關心壓歲錢、喜歡的老師、喜歡的偶象等等。我給學生一週的時間進行自己的調查。

我滿懷期待。

當我準備讓學生著手寫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已調查完,可以寫了,可我仍發現班上還有幾位同學還沒有調查,反思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缺少了讓學生調查過程的跟蹤,如果能經常瞭解學生的調查現狀,對學生會有個督促、指導作用,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了。

學生還是學生,教學的過程還需要老師的細心的指導。

《統計》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裡反映出資料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裡的資料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培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選擇合適的記錄方法收集資料,體會合作帶來的樂趣。

教學難點:

利用統計表裡的資料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每組白紙2張統計表一張

教學設計:

師:小朋友們,在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隻可愛的小熊。(出示課件)今天可是他生日,瞧,許多小動物都趕來了呢!(出示課件)

師:那你有數學問題要考考大家嗎?

師:都來了哪些小客人?

師:這個問題可有點意思,那該怎麼解決呢?

[在創設情景後,開門見山的提出問題,能一下子啟用學生的思維,產生求知的慾望。]

師:(出示課件)排一排、再數一數,咱們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每種小動物各來了幾隻。小朋友們可真聰明!

師:來了那麼多的小動物可把熊爸爸給忙活開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呦,熊爸爸正在給小動物們準備午餐呢,瞧他拿出了各種各樣的盤子,有正方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熊爸爸聽說咱們小朋友數學學的特別的棒,準備請你們幫個忙!請你們統計一下各種盤子各準備了幾隻?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數一數!(播放課件)

師:你數到正方形的盤子有幾個?

師:看來意見不一樣,單這樣數,小朋友們遇到困難了。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小組裡商量商量。

[學習過程中產生矛盾衝突,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師: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誰來說說!(請小朋友介紹方法)

師:真棒!現在用你們自己的方法來數一數。(再次播放課件)

師:老師這兒有三位小朋友的方法,咱們先來看這份。

師:誰知道他是怎麼統計的?

(先把各種形狀都記下來,再數一數就知道每種盤子各有幾個了)

師:這個小朋友的方法跟剛才的可不一樣,一起看!你看明白了嗎?

(他把形狀一樣的放在一起,先把各種形狀畫好,然後聽見一個就做一個記號)

師: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麼樣?

(數起來方便)

師:再看,這種方法可有點兒特別,你能看懂嗎?

(先畫好圖形,然後就記錄,幾到幾就是有幾個,還不用數了呢,真方便!)

師:那麼多種方法,統計到的結果一樣嗎?

[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後用自己的方法統計,讓後再交流方法。不僅有利於發現學生的創新火花,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親身經歷、體會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體驗統計方法的多樣性。小組合作探究也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互補。在教學中充分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小朋友們你喜歡哪種方法?告訴你同桌聽聽!

師: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生自由回答)

師:行,以後統計時,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統計。

師:那這張表會填嗎?

形狀△□○

個數754

師:看了這張統計表,你能提些數學問題嗎?

[運用統計到的結果,解決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統計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師:解決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小熊書準備請小動物們去吃水果,小熊給小動物們準備了梨子、蘋果、桃子還有草莓!不過小熊現在有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課件:喜歡吃哪種水果的小動物最多呢?)

師:這可怎麼辦呀?你們能幫幫小熊嗎?

師:讓他們說說各自喜歡吃什麼然後你們記是不是?

師:那好,選擇好你們的統計方法,然後我們就開始了。(播放課件)

師:統計好了嗎?那現在把你們統計的結果填到你桌上的表格裡!

師:小熊呀剛剛把這張統計表也填了一樣,你們跟他填的一樣嗎?

師:一樣的給自己畫上一顆小星星!

師:那你是怎麼統計的?

(介紹自己統計的方法)

師:看來他們用的統計的方法不同但是統計的結果卻是一樣的!

師:那小熊看了這張表能知道些什麼呢?

師:看來這個統計表對小熊的幫助可真大!

師:吃完水果,有小動物建議去森林裡玩一玩套圈遊戲!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套圈遊戲嗎?

師:如果王老師給你一個圈,你覺得你能套幾分?

師:看來最多能套5分,那最少呢?

師:不是一分嗎?我也覺得是一分!

師:原來沒套中的話就是0分,所以最少就是能套0分!

[套圈遊戲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見到過,而且感

興趣的遊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師:現在套圈就要開始了,可小熊想請大家幫個忙,他想知道套種哪個分數的小動物最多,你能幫著統計一下嗎?

(播放課件)

師:誰給大家看看你的統計結果?

師:聽了你們的統計結果,小熊已經把這張統計表給填好了,一起來看!

師:看了這張表你能知道些什麼?

師:這個統計表的作用可真大,從表中我們知道了好多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小朋友們其實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統計,比如我們選小幹部的時候,是怎麼辦的?

師:統計好票數最多的就當選小幹部。比如我們有一個小朋友的.家裡,只有一個電視機,就放在客廳裡看,所以爸爸覺得要再買一臺放在臥室裡,可媽媽覺得太浪費了就不要買了,爺爺奶奶也有各自的意見,這可怎麼辦呀?

師:請他們舉手表決,然後你統計一下同意的有幾個人,不同意的有幾個人,最後少數服從多數是吧!

師:小朋友你說統計的作用大嗎?好這節課咱們就學到這兒!

[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通分體驗統計就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充分體現數學從生活在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宗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信念。]

[總評]

我選擇了《統計》這個課題,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會了排一排、數一數的簡單的統計方法,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而本課的統計教學是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收集和整理資料,並把經過整理的資料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裡。皮亞傑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過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發展。”數學知識過於枯燥將會影響低年級兒童的學習。所以整個課堂中我設計了小熊過生日的情景,由開頭的小動物的出現,對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的複習,到熊爸爸為小動物準備吃飯的盤子,統計每種盤子的個數,自然的引入所要學習的新知,讓學生產生問題的矛盾,激發學習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從多種方法中優化其中的方法,接著通過吃水果,統計哪種水果是小動物最喜歡吃的,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最後一個環節是對所學知識的稍稍拓展:套圈遊戲。最後用生活中的統計來結束此節課。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腦筋思考,動口交流表達想法,動手操作,讓他們自覺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統計》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知識點主要是教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製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統計的知識。

本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所以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概念並不困難。本教案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強調的是用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來統計方法要優越,這對於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十分重要。

同時,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獨立動手畫圖,並進行適當的計解和點評,不僅可以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還可以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能力,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