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可能性》說課稿

說課稿5.36K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可能性》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說課稿

《可能性》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可能性”這一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範疇。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分兩個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階段只要求學生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階段就是本課時,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能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遊戲方案。這是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簡單的遊戲方案。

3、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在觀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遊戲方案。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營造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採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在遊戲中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相機滲透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匯入新知

課件演示:情境圖(教科書第99頁的情境圖)。

由足球比賽開球前的情境引出遊戲公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去活動、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自然、真實,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二)、實踐探索,深入體驗

1:動手實驗,獲取資料。

(課件演示)通過課件出示試驗要求。

這一環節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試驗、去探索、去體會。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2:分析資料,初步體驗。

請各個小組彙報實驗結果。彙總到總統計表(課件出示總統計表如下表)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填入相關資料。

小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總次數

1

2

3

4

5

合計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後討論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是非常接近的,初步體驗等可能性。

3:閱讀材料,加深體會。

如果我們繼續拋下去,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出示歷史上數學家做過的拋硬幣實驗資料。(課件出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結果,如下表)。

數學家總次數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豐404020481992

費勒1000049795021

皮爾遜240001201211988

羅曼列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讓學生觀察資料,發現規律,再次體會等可能性。

4:分數表示。

小結:我們親自做過了實驗,又參照了數學家實驗資料,發現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很接近,說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們能用一個分數表示它們嗎?引導學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這一個環節,學生在拋硬幣的實驗中遞進式感悟、理解、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制的公平性。並學會用二分之一表示等可能性。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三)、小組遊戲體驗新知

玩飛行棋(出示飛行棋的圖)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玩法:用擲骰子來玩。

把全班分成紅、黃、藍三隊,進行遊戲。

(2)接著遊戲前決定哪隊先開始?引出用轉盤來決定,先設計這樣一個轉盤,(課件演示方案一)

各隊學生肯定認為這個轉盤不公平,“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說一說指標停在紅、黃、藍色區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用分數表示。

既然這個轉盤不公平,“你會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嗎?”運用等可能性的知識放手讓學生動手設計出公平的轉盤,有效地突破難點。(課件演示方案二)那現在每隊出現的可能性是(1/3)這樣就公平了。

(3)、選骰子

轉盤選定了哪個小隊先開始,我在這裡設計兩種骰子,如果你是隊長你會選哪個?為什麼?

再次讓學生體會,感悟,鞏固等可能性知識。

(4)開始飛行棋遊戲

最後擲骰子玩飛行棋,有的隊贏了,有的輸了,如果再玩一次,輸的隊有沒有可能贏?為什麼?讓學生體會隨機事件的存在,滲透隨機觀念。

這樣設計遊戲活動,學生願學,樂學。在公平、公正的遊戲中進行鞏固、應用、拓展性練習,讓學生深刻感悟到:要使遊戲公平,遊戲中的事件發生必須是等可能性的。

遊戲2:生活體驗:

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又設計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摸獎遊戲,讓學生懂得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這些遊戲的公平性。培養其科學態度及明辨是非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課件演示:幸運摸獎)。

(四)、小結,拓展延伸

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受?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找到這樣的例子與大家分享,好嗎?通過交流感想和體會,滲透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可能性》說課稿2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可能性》,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單元內容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對三年級上冊所學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並培養學生初步的隨機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後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密切關注並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學生實際重組教材,通過精心設計各種遊戲活動豐富學生的經驗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關知識的構建。課堂上力求使孩子們每一次遊戲活動都富有深刻的數學內涵,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概率的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據新課程對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難點:可能性與公平性的判斷。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活潑,且較易接受新鮮事物,課堂上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再者孩子們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發生有確定與不確定之分,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的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和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

三、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本課中我採用遊戲發現法、小組合作學習等不同的學習方法,讓他們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課堂上組織學生認真操作、試驗分析,推理猜想,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設計

新課標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更好地凸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新知猜想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慾望。”只有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創設情境又是產生興趣的前提。

新課伊始,我創設了同學們非常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課件)通過故事的講述,問題出現了:到底阿凡提想的是怎樣一條妙計,丟擲的金幣可能都正面朝上嗎?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內容——可能性,並立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巧妙的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課件出示足球比賽畫面(課件),講述足球比賽開始時裁判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哪隊先開球。然後提問:“你認為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麼?

為證明拋硬幣的公平性,我設計瞭如下3個步驟:

1、教師試驗,初步感受。

根據提出的問題,教師拋一次硬幣,讓學生猜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加深對可能事件不確定性的理解。同時學生初步感到拋一次硬幣下來,出現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2、合作試驗,深刻體會。

出示試驗要求:(課件)

A、每人獨立拋十次,並記錄拋擲的結果。

B、小組討論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的關係。

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進行合作探究,充分發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彰顯學生個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操作分析、試驗猜想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3、彙報交流,綜合概括。

各小組彙報試驗結果,發現了正面朝上的次數與反面朝上的次數都是接近總次數的1/2,次數越多越接近。為驗證這點,課件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課件)使學生認知與思維活動逐步深入,瞭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從而驗證了在足球比賽前拋硬幣來決定誰開球的規則是公平的。

(三)運用新知,鞏固內化

練習是學生領悟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設計了以下不同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做一做)

遊戲前決定哪隊先開始?引出用轉盤來決定,先設計這樣一個轉盤。(課件)

各隊學生肯定認為這個轉盤不公平,“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說一說指標停在紅、黃、藍色區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用分數表示。既然這個轉盤不公平,“你會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嗎?”運用等可能性的知識讓學生動手設計出公平的轉盤,有效地突破難點。只有每隊出現的可能性是1/3這樣才公平。

2、提升練習(練習二十第3題)

小強用長方體橡皮做骰子,投擲數字的遊戲方案為什麼不公平?應怎樣設計才公平?

此題我做了長方體,正方體骰子各一個,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兩個骰子的不一樣。由於前面知識的學習,同學們會迅速指出長方體每個面大小不一,投擲出的概率是不相同的,只有使用每個面都相等的正方體來投擲才公平。

展開全文閱讀

3、發散練習(課件)

(1)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以及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抽到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紀念獎的可能性會怎樣?

(2)如果抽獎箱內放了300個乒乓球,上面分別寫上一、二、三等、紀念獎,商場會怎樣在乒乓球上設定?

此題學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肯定。

4、解決課前問題:阿凡提想的是怎樣一條妙計?

經過孩子們思考和討論得出,阿凡提把硬幣反面相對,兩個兩個的粘起來,所以硬幣拋在地上,都是正面朝上的;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贏了奸詐的老財主巴依。但是一定要指出在遊戲、比賽等活動中,我們不能採用這種非常規手段,要保持遊戲、比賽的公平性。

(四)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開放性總結,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協作精神,學生回顧本堂課的收穫,有利於培養其反思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五、板書設計

可能性

正面朝上

1/2 可能性相等

反面朝上 公平公正

我在板書設計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簡潔明瞭,條理清晰,便於增強學生記憶,啟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趣味性,知識技能得到落實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可能性》說課稿3

尊敬的親愛的各位領導、評委:

下午好!

我此次說課的課題是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摸球遊戲——可能性》,

一、說教材

1、本課地位本課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惟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它的前置基礎是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經驗基礎,它的後繼地位是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為後續學習作好堅實的鋪墊。

2、教學目標

(1)藉助摸球遊戲,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生活中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確定性描述。

(2)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形成判斷、推理的能力,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教學重難點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藉助遊戲活動和直觀圖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面向全體引領學生藉助有趣的摸球遊戲活動和直觀操作演示及圖示法進行教學。兼用小故事、猜謎語、小遊戲等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同時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通過摸球遊戲,調動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激疑、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起來更直觀。

三、說學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讓每位學生參與遊戲活動,充分調動眼口心等各種感官,親自動手摸,猜想,統計(畫正字法),表達,歸納總結,經歷統計和猜測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提供素材,遊戲匯入

同學們都喜歡做遊戲,今天老師帶來3個袋子,編號為甲、乙、丙,裡面分別有黃色、紅色小球。咱們如果做個摸球遊戲,捂著眼睛從袋子裡任意摸出一個球,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課件大螢幕顯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和參與學習的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以遊戲切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數學素養。)

2、遊戲前奏,運用素材,猜測感知

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師現在不告訴你們,請根據你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從三個袋子中任意摸一個球,分別會是什麼顏色?(課件大螢幕顯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確定,到底是什麼結果呢?我們來動手試試好嗎?(好奇引發猜測,猜測促人探究,讓學生根據情況大膽猜測,在培養他們猜測意識的同時吊足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結果的胃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3、遊戲進行,合作交流,驗證猜測,建構概念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甲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先明確遊戲規則(大螢幕顯示);

分小組合作,小組長帶領組員開始摸球;交流結果,懷疑全是紅色;倒出驗證,果然如此;老師及時表揚鼓勵,敢於質疑,一個個真像科學家!(板書:確定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從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分小組合作活動,並根據記錄表用畫正字法統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體會畫正字法進行統計的優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顏色有什麼樣的?既有紅色又有黃色;倒出口袋驗證結論。(板書:不確定的')

(3)解決第三個問題,從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這次遊戲有變化,先直接開啟袋子看看裡面紅球、黃球各有多少個(4紅1黃)。猜一猜,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怎樣?小組活動驗證猜想(個別會出現黃球多,摸的次數越多,還是摸到的紅球多)因為紅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黃球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來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書:大小)

(4)舉生活中例子老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膽猜想自己動手驗證的就是我們學習的新內容: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個遊戲環節給我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探索空間。恰當地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觀察、質疑、驗證、反思、交流、感悟這樣的過程,在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增強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拓展,應用知識

(1)自主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

(2)改變可能性大小(課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與金幣

(本環節通過基本練習,鞏固、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通過“改變可能性大小”、“聽故事”環節,既調動了學生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5、課堂總結,交流收穫你有哪些收穫?(引導從知識、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師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強學習信心和樂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遊戲“再見”(大螢幕顯示遊戲要求)

(在結尾處以“再見”遊戲把本節課推向了高潮,達到鞏固知識、激發興趣、靈活反應、發展思維的目的)

7、板書

摸球遊戲——可能性

一定發生

確定的

不可能發生大

不確定的可能性小

(板書畫龍點睛,提煉出一堂課的精華,配合教學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增強效果。一幅獨具匠心的板書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件藝術品,是學生認知的“腳手架”,是教師教學的“導遊圖”。課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課的重點表現得一目瞭然)

《可能性》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性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性的規律的數學分支。標準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的現象,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部分內容可用四個課時來教學。我講的主要是第1課時,例1和例2的內容,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下面我就本節課說一說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結果。

2、 過程與方法:

(1) 創設有趣的活動和遊戲,如摸小正方體實驗、塗色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2) 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初步體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 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描述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 說學情 :學生在平時的說話中也會用到可能這個詞,說明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生的了。

2、設計理念: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遊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 教具準備:小正方體、盒子、課件。

五、教學過程 :

課前活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幾呢?可能是星期六嗎?為什麼呢?同學們都盼望周未,因為周未呀!有你們自己自由的空間,那麼周未你可能去幹什麼呢?

(一) 創設情景,匯入課題。

教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小正方體的遊戲,讓學生推薦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講臺上來,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學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後讓學生以剪子、包袱、錘的形式來決定勝負。然後師小結:同學們從剛才活動中,我們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贏,也有可能女生贏,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當中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出課題:可能性

(二) 通過摸小正方體遊戲,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感知階段)

老師和同學進行摸小正體遊戲,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麼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紅色的小正方體,由於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有了實效性。學生會主動的對所出現的摸小正方體現象進行推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體驗階段)

通過教學教材105頁的例二,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判斷哪個事件是一定發生的,哪個事件是可能發生的,哪個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接著讓學生進行一個即興表演活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

(四)應用知識,拓展練習。(昇華階段)

通過對教材108頁練習二十四1、2題和課件上面的練習題的練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習了身邊有價值的數學。

《可能性》說課稿5

說教材:

統計與可能性是國小數學第五冊90~91頁的內容,本課教學的內容是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以及認識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這是學生在已進行過簡單的統計和初步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安排的為後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進一步瞭解概率的意義奠定基礎。

教材先組織學生玩摸球的遊戲,袋中裝有3個綠球,每次摸1個球,摸出後把球放回原處,一共摸40次,讓學生在摸球活動中體念摸到紅球,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從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時學習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使學生再次體會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還通過拋小正方體裝鉛筆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確定事件。

說教學目標:

1、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並作出適當的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之有效的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紅球綠球的機會是相等。

說教法學法:

充分利用教師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的過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適於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法,老師採用了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教學形式多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迸發智慧的光芒。

說教學流程:

1、通過複習舊知,喚起學生對有關可能性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課做好心理及知識兩方面的準備。

2、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資料的引導非常自然,產生於學生記住摸球結果的需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取於學生的生活智慧,利於學生的生活應用。

3、就國小生而言,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獲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初步體會,而實驗活動是學生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驟。為此,老師精心組織活動,明確活動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讓學生通過操作親身經歷並具體感受到摸到紅綠球的次數差不多,並進而啟發學生想象,繼續摸下去的結果。

4、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歸納反思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探究活動的神祕感,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而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實驗是驗證猜想、獲得結論的重要策略之一。

5、拋小正方體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的熱情,通過活動進一步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6、課後學生自主總結,既能把所學知識結合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觀整個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遊戲貼近生活實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

《可能性》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正是以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達事件發生的情況;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大環節: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遊戲來匯入新課,這項遊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後,師生共同進行遊戲,並要求學生做好記錄,遊戲結束後,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遊戲的形式匯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遊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組的同學分別進行摸棋子的遊戲。要求摸到黃色棋子最多一組同學獲勝。實際上,分發到各組的棋子袋中,有四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黃色,在同學們高興的遊戲,到失敗的嘆氣,再到對比賽規則的猜疑中,教師適時點拔,讓學生開啟口袋看一看,在同學們對“如此比賽不平”的抗議聲中,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在全是黃棋子的袋裡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一定是黃棋子,那其他小組沒有獲勝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裡不可能摸到黃棋子。在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用眼觀察,評析結果的過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隨著教師的適時提問:“這樣的遊戲公平嗎?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呢?”將教學推入本環節的第二和第三板塊,體驗“可能”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後,也就是說出“在一個袋既要有黃棋子,又要有白棋子。這樣才公平”之後,教師適時引導,“這時我們在這樣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會怎樣?”點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了對可能性的大小進行驗證感知,此時教師將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黃棋子中的一顆棋子進行對換,強調如果遊戲規則不變,還是摸到黃棋子多的為勝的話,你願意到哪組的袋裡來摸棋子呢?為什麼?並讓學生再次進行摸棋子的遊戲,並做好記錄,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此環節的設計來源於聯歡會情境圖的啟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為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製做搖獎轉盤,並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可能性》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正是以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達事件發生的情況;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大環節: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遊戲來匯入新課,這項遊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後,師生共同進行遊戲,並要求學生做好記錄,遊戲結束後,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遊戲的形式匯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遊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組的同學分別進行摸棋子的遊戲。要求摸到黃色棋子最多一組同學獲勝。實際上,分發到各組的棋子袋中,有四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黃色,在同學們高興的遊戲,到失敗的嘆氣,再到對比賽規則的猜疑中,教師適時點拔,讓學生開啟口袋看一看,在同學們對“如此比賽不平”的抗議聲中,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在全是黃棋子的袋裡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一定是黃棋子,那其他小組沒有獲勝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裡不可能摸到黃棋子。在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用眼觀察,評析結果的過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隨著教師的適時提問:“這樣的遊戲公平嗎?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呢?”將教學推入本環節的第二和第三板塊,體驗“可能”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後,也就是說出“在一個袋既要有黃棋子,又要有白棋子。這樣才公平”之後,教師適時引導,“這時我們在這樣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會怎樣?”點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了對可能性的大小進行驗證感知,此時教師將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黃棋子中的一顆棋子進行對換,強調如果遊戲規則不變,還是摸到黃棋子多的為勝的話,你願意到哪組的袋裡來摸棋子呢?為什麼?並讓學生再次進行摸棋子的遊戲,並做好記錄,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此環節的設計來源於聯歡會情境圖的啟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為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製做搖獎轉盤,並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可能性》說課稿8

教材說明: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主要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三年級時學生接觸事件發生有確定和不確定的區分。不確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要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從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這是對隨機思想的理解的一個大的飛躍,是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定性到定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對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關係到對事件發生的隨機性的理解。因此,教學時要通過大量豐富的例子和活動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豐富對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某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這些遊戲的公平性時,他們當然會表現出極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悟,一改傳統數學課堂死板而呆滯的現象。

教學目標:

1、在討論比賽規則、拋硬幣、摸球遊戲等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2、能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能對遊戲規則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並闡述自己的理由。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在討論遊戲規則是否公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教學重點: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可能性與公平性的判斷。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資訊,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以學生熟悉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直觀感受到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並逐步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

3、成語連線、評語、街頭騙子利用可能性行騙三個小片段,聯絡生活,進一步體會學習可能性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幣、小組調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實物圖。

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通過拋硬幣感受等可能性

1、說反話遊戲。

利用遊戲引出公平的遊戲規則。(出示一些反話)

2、觀看足球比賽開始片段。(視屏足球賽開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這麼多公平的遊戲規則,哪一個最適合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國際比賽中常用的一種方式拋硬幣。

學生討論:這種拋硬幣的方式公平嗎?為什麼?

3、拋擲硬幣實驗。(出示硬幣、實驗記錄表、科學家實驗表)

(1)猜測。

師: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麼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進一步說明了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

(2)試驗。

1、每人拋10次,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試驗完成後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有什麼關係。

(3)交流驗證:大家來觀察一下這些資料,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有這麼多的發現,我們會發現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不一定是總次數的`一半,有些小組少一點,有些小組多一點,但是全班加起來正面朝上的次數就比較接近總次數的1/2。

師:其實歷史上有很多數學家也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來看一看他們實驗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出示統計資料)

通過做實驗,你們認為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麼?(學生小結)

二、實踐探索,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1、三個同學準備下跳棋,他們想用三人比賽轉盤決定誰先走。(紅色佔1/2,藍色和黃色分別佔1/4)。師生共同做玩遊戲並交流,彙報遊戲公平與否。

如果將這個轉盤轉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轉到藍色的次數大約是多少次?

這是一個有失公平的轉盤,先讓學生來判斷這樣設計公平嗎?其實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與佔的份數的多少有關係,同時也鞏固了新知。

2、公平遊戲轉盤的設計。

學生回答後,進行公平遊戲轉盤的設計。接著進行設計展示由學生上臺展示並講解自己的作品,全體師生做評委,評選出優秀的設計作品。(活動的轉盤)

3、6名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小強在一塊長方體橡皮的各面分別寫上1,2,3,4,5,6。每人選一個數,然後任意擲出橡皮,朝上的數是幾,選取這個數的人就來當老鷹。你認為小強設計的方案公平嗎?

雖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勻的,但它的6個面大小不等,一個面的面積越大,投擲後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強設計的這個方案不公平。(老鷹抓小雞遊戲圖片及長方形數字橡皮)

三、聯絡生活,進一步體會學習可能性的價值

1、詞語連線。(連續滾動播放這些個成語)

說說平分秋色、萬里挑一、十拿九穩、大海撈針的可能性是多少?

2、評語。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老師把三個詞語送給大家太優秀了棒極了真出色,你得到每個詞語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個詞語來評價大家太優秀了、棒極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個詞語評價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這四個詞語中棒極了是老師最喜歡的,我想送給我們班的一個同學,每個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這個詞語送給班裡穿紅色上衣的同學,(請穿紅色上衣的同學站起來),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圖說一說。(出示街頭騙子的摸獎遊戲圖片)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遊戲的不公平性,不去玩這種遊戲。強調指出:凡摸獎活動,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都是組織者得利,參與者受騙,所以嚴禁學生參與。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在遊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例如:拋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擲出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數學上屬於概率問題。概率問題起源於博弈,在現代的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天氣預報、降水概率的預報,太空梭的發射等等,都運用到了概率的知識。如果同學們有興趣,課後可以自己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與此相關的資料,你會發現,概率的知識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可能性》說課稿9

一、結合學情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可能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的新增內容。這一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範疇,而概率已成為未來公民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它是培養學生隨機性觀點理解世界的主要內容。“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要求:

讓學生從生活事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注重對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慾強,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經驗自己解決,但他們沒有與我們的數學知識聯絡起來。所以可以聯絡實際出發教學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

二、聯絡實際說策略

(一)說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我設計了“提出問題情境——學生實踐驗證——解釋與應用”的教學模式。

整節課,學生在猜想、驗證、判斷的探究活動中經歷著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嘗試著成功的喜悅。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

(二)說學法: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所以,我這節課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猜一猜、畫一畫、說一說、實踐、驗證、遊戲等。

三、體現課標說流程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猜一猜”的遊戲使學生在有趣的遊戲中初次接觸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喚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板塊: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本板塊開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驗、猜想、驗證以及交流的過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條件,同時,通過對統計結果的觀察和比較初步培養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例二的處理,採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安排學生自己去學習彙報,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使學生有可以施展的平臺。然後,再次調動積極性,採用了用喜歡的手勢判斷生活中的事例一項活動,目的是進一步豐富對生活中確定與不確定的理解。

第三板塊:鞏固昇華,活用知識。

本版塊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四個小練習。其中塗一塗和舉手遊戲是為了讓學生細心地判斷,而且在舉手的同時他們也在進行理性的思考,怎樣才能符合要求,這也為下節課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鋪墊。我設計了說、塗、動手結合的練習模式,能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鞏固新知。

第四板塊:總結評價,深化知識。

一方面是總結學生的收穫,另一方面提出今後學習的要求,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知識,並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的關係。

四、說反思。

我的整節課重組教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體驗“一定”、“可能”、“不可能”。組織學生活動中驗證事件發生出現的三種可能性。學生學的興致勃勃,達到了預期目標。但是在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上與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三種可能性的時間安排上還不太科學。

《可能性》說課稿10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國小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說教材

可能性屬於統計與概率方面的教學內容,概率的基礎是隨機現象,這就涉及確定事件(包括一定與不可能兩種)與不確定事件,在不確定事件中,有很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雖然每種結果都是隨機出現的,但出現的次數在統計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這也決定了概率與統計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單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實驗資料的統計為基礎來探討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單元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和一個實踐活動,本節課是其中的例1,感受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本節課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同時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二、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並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的結果。

2、創設有趣的活動和遊戲,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滲透愛祖國愛家鄉和怎樣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把對“隨機現象”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並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這些事件。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

五、教法及學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觀察實驗法。

六、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盒子、彩色乒乓球、節目籤。

七、說教學環節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下面我將一一闡述這五個教學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通過猜一猜老師帶來的禮物的遊戲,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確定事件,並引入本節課的學習的主題——可能性。接下來通過謎語的形式猜出老師帶來的禮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發生又是確定的。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選用遊戲的方式匯入新課,讓每個學生投入、參與其中,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領悟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從而產生探索的需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創設情境,因情境中活動的需要而組織學生開展了“抽籤表演節目”這一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三個概念,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活動:出示三張捲起來的紙條,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麼?(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型別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2、(以抽籤時學生抽一張跳舞籤為例)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籤,可能會抽到什麼?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引導學生質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為剩的兩張籤裡沒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3、引導:最後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麼嗎?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為只剩下朗誦這張紙條了。

4、小結:剛才在猜測會抽到什麼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屬於不確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確定的。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現象。接著以一個“摸球獲獎”的遊戲,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的確定性和事件的不確定性。

1、活動:1號盒中有6個紅球,2號盒中有3個紅球和3個綠球。請學生從1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摸到什麼球?再請一位學生從2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出現什麼情況?並根據摸到的球給予相應的獎勵。老師設定條件,不可能摸到紅球,讓學生幫老師選擇從幾號盒中摸?想摸到綠球,又該從幾號盒中摸?從哪個盒子裡一定能摸出紅球?

2、小結:當一個盒中全部是紅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紅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當一個盒中既有紅球又有紅球,可能會摸到紅球,也可能會摸到紅球。(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興趣、愛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可能性的三種情況提出問題,並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發生的現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主動學樂於學。)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下面兩個練習:

1、塗一塗(課件出示)

2、連一連(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按照由易到難分層設計,既鞏固了知識,又深化了學生的認知。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一題多解”的題目進行訓練與培養,既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儘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的提問引發學生暢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和收穫。

引導學生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分別是:可能、不可能、一定,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是不確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確定的。

2、一題多解,考慮問題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整理、複習、鞏固教材知識,深化對課堂教學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識具有更大的遷移價值,為後繼的學習和運用它們奠定基礎。同時讓領悟數學思想和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八、板書設計

我覺得這樣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九、教學反思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學生可能有二三十種不同的反應。但是,老師一定要把握住底線,這個底線是由學生髮現知識而不是老師去灌輸。

《可能性》說課稿11

教材內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學習時間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預知,即確定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於概率知識範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元旦節快到了,東方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準備舉行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裡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購物滿50元的顧客,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板書學生的方案:全放紅球全放白球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更貼近學生、學生更熟悉、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第一次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㈠學生小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提問:根據你們的方案,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小組合作,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試驗結果記錄單)依次進行摸球試驗,並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彙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4.摸完後,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麼。

試驗結果記錄單:

⑴全放紅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⑶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㈡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彙報試驗結論,並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彙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麼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完成板書:

可能性

一定

結果確定[url=]{[/url]

不可能

結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空間,學生沒有老師的限制,只有根據學習目標的自主學習活動,盒子裡放多少個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學生做主。教師的作用發揮在彙報過程中的引導學生反思上,讓學生通過第一次摸球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裡放幾個球,也不管摸幾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紅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紅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如果既放紅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紅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出示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彙報,說說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設計意圖] 藉助現實世界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和列舉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描述、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

四、第二次摸球,進一步認識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㈠認識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後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個紅球和2個白球,說一說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能確定嗎?為什麼?

學生猜一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請猜的同學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前一次摸到紅球后,下一次可能猜會摸到白球,這時讓學生親自摸一摸,想一想為什麼不能如人所願,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後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繼續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並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又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再摸一摸……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設計意圖]可能性作為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願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紅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我設計了第二次摸球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暴露學生的認識,並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於某一次摸球來說,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並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後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五、學習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組織練習,深化對確定和可能性的認識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

㈡根據結果設計放球方案,,說一說怎麼想的,並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紅球;

2.可能會摸到紅球;

3.不可能摸到紅球。

㈢猜一猜:東方超市的老闆會怎樣放球?為什麼?每種顏色的球放多少?

[設計意圖]設計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練習,讓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又有新的認識,學生的思維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並且為下一節課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可能性》說課稿12

教材內容: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於概率知識範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摸球遊戲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試驗資料,經歷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讓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3、在活動交流中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概念。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的教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內設有組長、彙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體驗,同時養成學生樂於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可能性》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國小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充分實踐,幫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3、教學目標

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正確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能夠舉例說出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觀察、猜想、實踐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不同情況下可能性的區別。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觀察實驗法。

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全課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成為實踐的主人,發現的主人,詮釋的主人。

《可能性》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第一課時的內容。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國小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單元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聯的,因為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本質上就是參與遊戲的各方獲勝的機會均等,用數學語言描述即是他們獲勝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僅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注意統計知識與概率知識的聯絡,而且密切關注並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悟。此外,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分析資料,幫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試驗操作,進一步認識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並能用分數表示。

能力目標:

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試驗結果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以及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增強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徵。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用分數來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體驗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驗證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藉助拋硬幣、轉轉盤等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為讓學生能較輕鬆地學習掌握本節知識,採取引導發現法。

學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取自主探究與互相交流相結合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硬幣、骰子、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硬幣、統計表、圓紙片、直尺、彩筆

六、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設景激趣,匯入新課

我通過用抽籤的方式決定4人小組組長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從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遊戲規則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在此,巧設陷阱——讓一個小組中有2人抽到了組長,同學們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會想到用剪刀石頭布或猜硬幣等方法來決定。

這樣設計主要有兩方面的目的:

1、通過猜測使學生回顧複習第一學段中有關可能性的知識;

2、讓學生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激發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達到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目標。

(二)、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激發探究。

我們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了這個小組的組長,大家覺得公平嗎?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同學們討論過後都認為是公平,因為正面和反面一樣大,出現的機會是相等的。這時我引入課題我們在拋硬幣時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因此拋硬幣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正面反面可能性)緊接著提問:如果我們拋10次硬幣,你認為正面朝上的次數是幾次呢?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通過這一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節。

2、合作驗證,統計資料。

在開始試驗之前課件出示試驗要求:

試驗要求:

1、確定“字”為正面,“花”為反面,注意拋的力度與高度要適中。

2、做快速拋硬幣試驗,每人拋10次,記錄每一次出現正、反面的情況;

3、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

有明確的試驗要求,學生的小組活動才能有序、有效的開展,從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驗證”過程中,初步感受拋硬幣這一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3、分析資料,初步體驗。

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時同學們會發現自己的試驗結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組之後,這樣的偏差變小了。緊接著提問:如果我們把每個小組的試驗資料加起來,會怎樣呢?計算出各組試驗資料的總和,學生們會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數更接近於總次數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現正面朝上次數正好等於總次數的一半,這時我會追問學生:我們再做一次還會是這樣的結果嗎?通過討論,學生會說如過再來一次的話,就不一定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數還是會比較接近所拋硬幣總次數的1/2。

4、閱讀資料,科學驗證。

如果我們繼續拋下去,又會怎樣呢?課件出示幾位數學家的試驗結果(如下表):

數學家總次數正面朝上次數正面朝上次數÷總次數

蒲豐40402048≈0.506

德摩根40922048≈0.500

費勒100004979≈0.497

皮爾遜2400012019≈0.500

羅曼諾夫斯基8064039699≈0.492

我問學生通過大家的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呢?學生會想到隨著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就會越來越接近,總是無限趨向於總數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們說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這也說明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這個組的組長是公平的。(教師板書:公平)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在拋硬幣的活動中體驗、理解不確定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同時,也讓向學生滲透隨著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就會無限接近於總次數的1/2這樣一種極限思想。

(三)、聯絡實際,理解運用

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給學生討論、合作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一)、轉轉盤,走跳棋遊戲

出示的課件之後,我把全班分成紅、黃、藍三隊,問誰先走呢?每支隊都爭著自己先走。我們用什麼方式決定哪支隊先走才合理呢?同學們會想到拋硬幣、轉轉盤、剪刀石頭布等方法。在全體同學一致同意用轉轉盤的方法來決定的情況下,出示一個可能性不公平的轉盤(如圖),這時學生立刻看出紅隊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著問你能使它變得公平嗎?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的說把圓盤平均分成4等份,轉到空餘的地方就再轉一次。也有的學生說把這個圓盤平均分成3等份,這樣三支隊來遊戲就公平了。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確定好遊戲開始的順序後,我送給每個隊一個骰子(教具)。我假裝遊戲開始,這時肯定會有同學提出質疑,說這樣不公平,引發同學們的討論。之後,經過大家的一致同意確定一個骰子為三支隊共同使用,開始遊戲;遊戲結束後,我引導學生對活動結果進行分析,再玩一次結果會怎樣呢?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集體認同感,發揮團隊的力量,增強團隊意識,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分角色,設計抽獎大轉盤

為了用等可能性來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分角色設計轉盤的活動——某商場國慶舉行促銷活動,活動設一等獎(膝上型電腦1臺)、二等獎(mp4一臺)、三等獎(可樂1瓶)和四等獎(撲克牌2副)。規定:凡當天購滿200元的顧客可參加轉盤抽獎活動。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組:1、如果你是商場經理,你打算怎樣設計這個轉盤?2、如果你是顧客,你會怎樣設計轉盤?3、如果按公平性原則來設計又該如何設計呢?學生完成後,由小組代表介紹本組的作品,只要是根據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釋都給予充分肯定,並不一定要說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是多少,這將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一個鋪墊,因此,商場經理和顧客兩項只要設計的能區別出來都是正確,而按公平性原則來設計的小組則要把轉盤平均分成1/4,以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

(四)、小結,體驗收穫

通過學生自己談本節課的感受,使學生學會總結,深化認識,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五)、板書設計

可能性

正面反面公平

(六)、預期效果

整節課,我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以活動貫穿始終,有“拋硬幣”“轉轉盤、擲骰子”“設計轉盤”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教育的生活化特點,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聯絡,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學生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徵。

《可能性》說課稿15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說教材

教材的結構與地位:

本節內容是北師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節,是國小階段學習可能性的最後一個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了“用‘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等可能性;遊戲規則公平”等內容。因此,將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語言轉化為“數”來表示,對培養學生的數感,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有很大幫助。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遊戲公平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體念,能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力圖使學生理解到為什麼要用數表示,用哪個數表示,為什麼要用這個數表示。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操作,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用分數表示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將“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語言轉化為資料表示。

二、說教學方法:

由於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這部分知識時有較大的難度。為讓學生能較輕鬆地學習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在教學設計中儘可能安排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旨在通過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並會將這一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在教學方法上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藉助撲克牌,利用撲克牌的點數和花色,以例項為背景,使學生體會到用數來表示“不可能”、“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觀事件的簡潔和準確。幫助學生完善新知的建構,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的例項吸引和鼓勵學生,在整個教學中採取情景教學法

三、說學法指導: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徵,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取自主探索與互相交流相結合的方法,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研究,最終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玩過撲克牌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遊戲,想不想玩?

[激發學生興趣。]

課件出示:

遊戲規則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從1(a當成1),2,3,……8這八張撲克中抽牌,抽出第一張撲克,將數字寫在十位或個位上,(選定不能更改)再抽第二個數字。

2、組成一個兩位數,組成的數大的一方獲勝。

[1、通過男女生對抗遊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體會到等可能性的應用,喚醒學生舊知;

3、在遊戲中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師:玩了這個遊戲,你有什麼想法?

生:有訣竅。第一次摸到較大的數(像5、6、7、8),應該在十位;摸到較小的數就放在個位,這樣獲勝的的可能性要大些。

[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師:看來這個遊戲還有訣竅,我也想來試一試。老師來一次,好嗎?

摸到“7”(“7”已做提前做了暗記),我放在哪一位呢?

生:個位。

生:十位。因為“7”已經是比較大的數了。在這八張撲克中摸到比7大的可能性比較小;而摸到比7小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最好把7放在十位。

師:非常好!許多同學都能用數學語言“可能性”來說明這件事,有誰聽懂了,再來說一次。

(板書:可能性的大小)

[通過部分優等生的引領,在激烈的爭論中,使所有學生都明白可能性有大小。]

二、用數表示“不可能”、“一定能”:

課件出示:a到8八張紅心

師:在這八張撲克中,有可能摸到“9”嗎?

[丟擲問題,啟發建構]

不可能摸到“9”,那麼,怎麼表示這裡摸到“9”的可能性呢?

生:0。

(板書:數)

師:能幹,學數學,用“數”來表示的想法非常好。用數字“0”簡潔、準確地表示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師:我們說,從這八張撲克中不可能摸到“9”,我們就說,摸到“9”的可能性是0。

師:有可能摸到紅心嗎?

生:一定能摸到紅心。

(板書:一定能)

師:為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爭論中完善建構]

生:齊說。

[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明白了用數0來表示不可能,用1來表示一定能]

師:舉例說說,在生活中哪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0,哪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1?

三、用分數表示“有可能”:

課件出示:1張紅心1張梅花

師:在這兩張撲克中,任意摸出一張,摸到紅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課件出示:1張紅心2張梅花

師:此時,摸到紅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師:如果將1張梅花換成1張紅心

課件出示:2張紅心1張梅花

師:任意抽出一張,摸到紅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師:現在我再加入2張梅花。

課件出示:2張紅心3張梅花

師:任意抽出一張,摸到紅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紅心和梅花各加入1張

課件出示:3張紅心4張梅花

師:任意抽出一張,摸到紅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通過撲克牌花色和張數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目標元素和總元素個數的變化導致可能性大小的變化;同時,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目標元素出現的可能次數佔所有可能出現次數的幾分之幾就是摸到目標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師:觀察黑板呈現的資訊,你有什麼發現,相互說說。

生1:可能性的大小界於0到1之間

生2:可能和不可能的大小之和等於1

生3:摸到目標球的所有可能和摸到所有球的可能的幾分之幾就是摸到目標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師:現在想想,老師在摸牌遊戲中,第二次摸到7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大於7的可能性是多少?小於7的呢?

你現在能否解釋“不可能”和“一定能”為什麼用0和1來表示?

[進一步驗證學生剛才制勝策略是正確的;從理論層面驗證了“不可能”和“一定能”用0和1來表示的科學依據,昇華了學生對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天氣預報說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0,你會帶雨具嗎?為什麼?

2、一副撲克牌共有54張(大王、小王各一張,紅心,梅花,方塊,黑桃四種花色各13張)去掉大小王后,背面朝上,任意取出一張。

(1)是大王的可能性是();

(2)是梅花的可能性是();

(3)是點數6的可能性是();

(4)是紅心6的可能性是();

3、課件出示:

(出示:紅心2,3,4,5;梅花5,6,7,8;方塊9)

你能提出哪些與可能性相關的問題?

4、討論:

在一個盒子中,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球各若干個,(總共不超過50個)要使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1/7,那麼,總球數可能是()個,紅球可能是()個。

[對可能性的大小的應用,在逆向思維中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將取得不同的收穫。]

[這一環節通過對實踐問題的分析解決,突破教學難點,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的遷移、深化、鞏固,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實際問題,增強用數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