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說課稿2.7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的精神、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二、說學情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

鑑於以上分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課文中7個四會字和5個二會字,重點理解“鍛鑄”“虐殺”“摧毀”等10個詞語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藉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於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法

本課我將採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教學方法。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說讀的重要,比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等,而現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也認為“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通過多種方式聯絡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從中可見朗讀的重要。在學習本課時,為了讓學生在反覆的讀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厭煩。我運用了多種朗讀的方法,比如: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閱讀等。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分兩個板塊開展教學,一是以青海高原地貌的圖片、錄影匯入,讓學生直觀感知青海高原的氣候和地理特點。二是通過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指名分節檢查讀課文、快速瀏覽課文了解大意、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怎樣的柳樹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讀書,為第二課時進一步精讀課文掃除障礙。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特點,緊扣“神奇”展開教學,這是明線,以作者的情感深化為線索,這是暗線。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控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為此預設了以下四個學習活動:環節一:圖文對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樹。

1、投影一幅廣袤無垠的青海高原圖片,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由讀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並說一說,這株柳樹是極其平常的柳樹,為什麼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柳樹的外貌體會柳樹的神奇:

扣住“神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並依據課文特點採用了比較、環境渲染、圖片創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說、讀、悟融為一體。

環節二:引發想象,感嘆生長中的柳樹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6、7自然段,體會在作者的想象中,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又表現出怎樣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並抓住“有幸萌發”“儲存生命”“繼續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後用“(什麼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說一說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著通過朗讀和體會“奇蹟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3、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並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後抓住“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通過說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著在作者想象的基礎上,進而描述情境引發學生再展開更為具體的想象,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中在口頭表達和思想認識方面的語文素養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間。

環節三:整體回顧,深刻體味人生哲理

1、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引導學生聯絡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

2、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讓學生聯絡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根據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描寫一下家鄉的一棵樹

(2)蒐集有著柳樹精神的人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七個生字,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具體語言文字型會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在面對生存逆境時的頑強。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

4、初步瞭解運用想象和對比突出主題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具體語言文字型會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在面對生存逆境時的頑強。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

2、初步瞭解運用想象和對比突出主題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詠柳匯入,出示課題。

1、(圖片展示柳樹)這是極其平常的柳樹,古人說“柳者,留也”,朋友分別時人們常常“折柳贈別”。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對柳樹情有獨鍾,寫下了很多關於“柳樹”的古詩,你知道哪些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這些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柳樹,現代作家陳忠實也寫了一篇關於柳樹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青海高原一株柳》。陳忠實筆下的柳樹和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柳樹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兩遍,不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文不讀通不開講,指名朗讀,相機理解詞語。

3、讀完了,聽完了,現在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根據理解交流)

4、在作者眼裡,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板書:神奇

三、一讀柳樹,感受外形“神奇”。

1、一株柳樹居然被冠以“神奇”的名號,不禁讓人好奇,下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到文中描寫這株柳樹的語句,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作者說的那般神奇呢?

(生自由讀,交流,指名讀,課件出示)

這棵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樹幹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2、這段話一共有幾句,分別是從哪幾方面來寫柳樹的?

(外形:枝幹、樹葉)

3、讀著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現的是怎樣一株柳樹?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

兩合抱粗:學生演示體會,感嘆柳樹的粗壯。

百十餘平方米:對比體會,感受柳樹的高大。

生鐵鐵錠:顏色聯想,體會顏色的獨特。

蒼鬱、深沉:和我們這裡的柳樹樹葉(嫩綠、翠綠)對比感知

鍛鑄:(課件出示)鍛,指把金屬放在火裡燒,然後用錘子打。鑄,把金屬熔化後倒在模子裡製成器物。鍛鑄多半是指金屬、鋼鐵。結合理解“鍛鑄”。

在體會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相機板書:枝幹粗壯高大樹葉蒼鬱深沉)

4、當你看到這樣的一株柳樹,心中會作何感想?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5、有感情朗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株神奇的柳樹吧,齊讀。

6、理解“撐立”:它就這樣“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大家知道什麼叫“撐立”嗎?你們看這個撐立的“撐”,提手旁加個掌,手掌用力就是撐。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出了這株柳樹高大粗壯的樣子嗎?讓我們來看看這株柳樹生長的那片土地吧。

四、佈置作業:

1、從課文中描寫柳樹的幾個方面去觀察我們身邊的柳樹,比較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2、思考課後習題三、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繼續學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我們知道這株柳在作者的心中是——神奇的,是神奇到令他望而生畏的。上節課我們已經跟隨作者的文字走近了那株柳樹,從外形感受了它的“神奇”。你的腦海中還記得那株柳樹的模樣嗎?

(生背誦,課件出示)

這棵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樹幹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2、這節課讓我們再次登上青海高原,走近這株柳樹,領略它的神奇。

3、這段話最後一句說,“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大家知道什麼叫“撐立”嗎?你們看這個撐立的“撐”,提手旁加個掌,手掌用力就是撐。難道這個撐立僅僅是寫出了這株柳樹高大粗壯的樣子嗎?讓我們來看看這株柳樹生長的那片土地吧。

二、二讀柳樹,生長環境襯“神奇”

1、生讀3、4小節,看看是在怎樣的一片土地上長出了這樣一株神奇的柳樹。

(生自讀)

2、用一些文中詞語來說說你讀到看到的那片土地吧。

(根據學生回答整理,課件出示詩歌,配樂朗讀)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雲團

連綿的

鐵鑄一樣的青山;

赭紅色

起伏的原地;

根本看不到

任何

一棵樹。

3、看著這片土地,你的心頭是怎樣的感覺?

(生交流)

4、看著這片土地,作者一瞅見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哦”怎麼讀?“哦”裡包含著的是什麼?)

(驚訝,詫異,出乎意料)

是呀,在這樣一片荒涼的原野上,居然生長著這樣的一株柳樹,怎能讓人不詫異,怎能讓人不驚奇?不過也正因為這片土地的荒涼,才更能烘托出這株柳樹的——神奇。(板書:烘托)這時再讀這段描寫柳樹的句子,相信你的感覺肯定不一樣了。

(出示第5小節,齊讀。)

三、三讀柳樹,生長過程顯“神奇”

1、看著這片土地,看著這片土地上生長出的這株神奇的柳樹,我們不禁和作者一樣產生疑惑: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猜測和想象,一起走進它生長的歲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6、7兩小節,看看這株柳樹是怎樣生長、壯大起來的。

(生自讀課文)

2、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上要生存下來容易嗎?

(結合具體語句體會)

★“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乾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補充青海高原資料:青海高原夏秋兩季幾乎滴雨不下,冬天溫度最低可達零下二十多度,土都成為了凍土。

△“絕不寬容”、“任何”:不僅僅是柳樹,所有綠色的生命青海高原都不會給它活到第二年春天的機會。(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這株柳樹要生長、壯大起來要面對的僅僅是乾旱和寒冷嗎?

★“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老師來讀這段話,同學們和作者一起去想象,想象這株柳樹曾經遭受過的摧殘。

(師配樂朗讀)

△在你想象的世界裡,這株柳樹正在遭受著怎樣的摧殘?

(生交流)

△出示句式提示:

烈日炙烤著大地,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

北風捲著漫天的飛雪呼嘯而來……

一聲驚雷在天空砸響,閃電從天幕劈下來……

……

△這樣的摧殘只有一次兩次嗎?

△三個“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對我們而言也許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詞,但對青海高原的這株柳樹而言,這卻是生命的'摧殘

面對這樣的摧殘,這株柳樹害怕了嗎?

(師生配合朗讀)

△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麼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麼鼓勵自己?

(生交流)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定要活下去,撐下去的信念,(師生再次配合朗讀。)

△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它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在這“絕不寬容”中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現在讓我們再來讀這株柳,你的心靈一定會為之震顫。(齊讀第5小節)

△這時候我們來看這個“撐立”,它僅僅是是寫出了這株柳樹高大粗壯的樣子嗎?

(生交流)

△這一撐撐出了一個生命的奇蹟,這一撐撐出了一方壯麗的風景,這一撐撐出了一株神奇的柳樹。(齊讀第五小節最後一句)

四、四讀柳樹,對比突出“神奇”

1、讓我們接著想象,當青海高原這株柳在為生存頑強抗爭的時候,在平原在水邊的這些柳樹們正在幹什麼呢?

(生交流)

2、作者在第8小節就寫了自己家鄉灞河的柳,我們同學快速的讀讀看,課文寫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為什麼還要寫灞河的柳?

(對比手法)

3、當灞河的柳享受著美好生活的時候,青海高原的這株柳卻要為儲存生命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正如作者所感慨的那樣: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

4、面對青海高原這株柳樹,你想說些什麼?

(生自由發言)

5、你知道這株柳又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呢?

出示:

我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的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我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我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理解最後一句話:

(有感情朗讀)

△此時此刻,讓我們再來讀第5小節。(齊讀)

△此時此刻,讓我們再來讀課題。(齊讀)

五、拓展延伸,總結課文

1、讀著這篇文章,你看到的僅僅是這株神奇的柳樹嗎?

2、同學們,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也許我們也會像這株柳樹那樣遇到困難,遭受挫折,學完這篇課文,希望在你的心中能深深的種下這棵柳樹,當你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想想這株柳,我想你會知道怎樣展現屬於自己的精彩!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著又寫了家鄉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於與命運抗爭。最後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瞭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徵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佔據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於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鑑於以上分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8個四會字和5個二會字,重點理解“鍛鑄”“虐殺”“摧毀”等10個詞語。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藉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於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環境惡劣,進而品味這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1.讀懂“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在全文的蘊涵之義。2.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四、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學生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慾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其一,學生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過培養,學生能夠結合平時的訓練,從整體到區域性,從粗讀到細讀,多次對文章品味,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行精神世界的互通。這不是一日之功,與任教教師平時長期的培養與薰陶密不可分。其二,學生已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並能做出準確地分析和判斷,正確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語言文字,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其三,,學生已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由於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互動對話留下了靈動、充分的空間,因此學生能夠在高質量的對話實踐中,思維的深刻性、廣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分兩個板塊開展教學,一是以“青藏鐵路通車”的鮮活事例和青海高原地貌的圖片、錄影匯入,讓學生直觀感知青海高原的氣候和地理特點。二是通過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指名分節檢查讀課文、快速瀏覽課文了解大意、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怎樣的柳樹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讀書,為第二課時進一步精讀課文掃除障礙。

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特點,緊扣“神奇”展開教學,這是明線,以作者的情感深化為線索,這是暗線。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控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為此預設了以下四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圖文對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樹

1、投影一幅廣袤無垠的青海高原圖片(沒有樹),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由讀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並說一說,這株柳樹是極其平常的柳樹,為什麼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三個層次體會柳樹的神奇:

第一層是圖文對照,想象青海高原環境的惡劣,能長出一株唯一的柳樹,這是神奇的,然後體會“哦”的一聲的想法和情感;

第二層是圖(稍遠)文對照,想象這株柳樹的生長環境比其它地方更惡劣,卻還能長出這樣的柳樹,這是神奇的,並通過反覆讀反問句提升學生的情感;

第三層是通過圖(近影)說柳樹的神奇,通過文字想柳樹的神奇,通過朗讀感悟柳樹的神奇,然後通過討論“這株柳樹好像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來體會柳樹的生命偉力和作者的情感。

[扣住“神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並依據課文特點採用了比較、環境渲染、圖片創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說、讀、悟融為一體。]

學習活動二:引發想象,感嘆生長中的柳樹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6、7自然段,體會在作者的想象中,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又表現出怎樣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並抓住“有幸萌發”“儲存生命”“繼續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後用“(什麼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說一說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著通過朗讀和體會“奇蹟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3、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並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後抓住“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通過說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著在作者想象的`基礎上,進而描述情境引發學生再展開更為具體的想象,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中在口頭表達和思想認識方面的語文素養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間。]

學習活動三:前後聯絡,感悟對比中的柳樹

1、在與名貫古今的家鄉灞河柳樹的比較中,還能看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嗎?邊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找到關鍵詞句來體會灞河柳樹的特點,並適時用圖片來展示兩種柳樹的形象和生長環境的不同。

2、用引讀的方式比較兩種柳樹在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吸引人處等方面的不同,然後抓住“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一句話來體會它們之間的本質不同處,並說說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對自己的命運它是怎樣做的,從而使情感又一次昇華。

[這一設計讓學生聯絡上文、結合圖片來感悟這兩種柳樹的不同,真正體會到這一段落的寫作意圖,並逐步滲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學法上的指導。]

學習活動四:整體回顧,深刻體味人生哲理

1、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引導學生聯絡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

2、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讓學生聯絡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七、說板書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平凡神奇環境惡劣

外形獨特精神頑強

八、說教學小結與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對於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鬱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悟文字傳遞的情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我國著名作家陳忠實的一篇散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歷了高原風雪、雷轟點選,卻頑強地生活下來,在青海高原上巍然撐立著一株柳樹的高大形象,熱情讚揚了柳樹不屈的生命力與頑強的精神。全文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託物抒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指導學生朗讀感悟,獲取文化、精神營養的很好載體。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本人的“朗讀指導策略研究”的小課題研究,給本文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重點默讀課文的5、6、7三節,感受柳樹形態的神奇,成長的艱辛,從而體會柳樹不屈的生命力和頑強的鬥爭精神。

2、通過教師悉心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將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引領學生從文章走向作者,從更高的層面上來體悟柳樹的精神,作者的精神,從而實現情感的感染,思想的昇華。

說教法

朗讀時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表達情感體驗,陶冶審美情趣,增加語言積累進行語感訓練的最重要的犯法,雖然目前語文老師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但是朗讀訓練缺乏具體的方法,所以,在本堂課中我著重指導學生的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促學,緊扣“神奇”通過對柳樹形象及生長過程兩個方面的朗讀指導,在讀中感悟柳樹的“神奇”。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控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身處逆境,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和艱難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心靈對話。因此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教學時圍繞“朗讀指導策略研究”的一次探索和實踐。具體的教學步驟是

教學過程

一、讀好課題,初步感受柳樹的神奇

出示課件,讓學生讀課題。強調“一株柳”、“青海高原”這兩個詞語。從而說明這一株柳的特別和它的生長環境,從而引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讓學生初步感受柳樹的神奇,同時為下文的學習中奠定了基礎。

二、朗讀,感受柳樹的形象

首先讓學生朗讀第5節,並提出朗讀要求:文中的哪些詞引起你的關注,你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然後讓學生讀後說出關注的詞語和感受,同時重點指導學生將感受到的`讀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要重點體現教師朗讀方法的指導,例如:

(1)學生讀“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一句時,如果學生沒有讀好,教師可以相機這樣評議:我覺得這株柳樹綠得還不夠蒼鬱,不夠深沉,聽老師朗讀: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讀時重讀“蒼鬱”和“深沉”,讓學生感受朗讀的方法;

(2)學生讀:“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一句時,可以這樣評議:我覺得你讀的只能稱得上“巍然”,離巍巍然還有點距離。接著再範讀這一句(範讀),讀時突出“巍巍然”一詞,讓學生再讀感受。學生讀好後,教師相機總結: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長得如此茂盛,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但理解了詞語,比如“兩合抱粗”、“百十餘平方米”、“巍巍然”等詞語,同時學生在讀中感受了柳樹的形象。)

三、朗讀,感悟柳樹的精神

讓學生朗讀第6、7兩節,多媒體出示朗讀要求:柳樹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了哪些磨難?在感受最深處寫批註。交流反饋中學生讀出相關的句子,並說出感受,並且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環節中,同樣重點體現教師朗讀方法的指導:(1)以第七節為例:首先教師範讀: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然後問學生:你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讀嗎?通過學生對範讀的理解能更好的理解高原環境的恐怖,又能感受這株柳樹生長的艱辛。接著讓學生練習朗讀,在指名朗讀時教師可以相機這樣評議:我覺得高原風雪還不夠殘酷,這株柳樹的復甦過來的過程還不夠艱辛。評議的同時再讀,師生可以分角色再讀,最後教師配樂朗讀這一節,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朗讀方法,也感悟柳樹不屈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抗爭精神。讀到最後再總結: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長得如此茂盛,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學完這兩個環節,我在此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實一虛把柳樹的形象寫得如此豐滿,在語文教學中學會應用這種寫作方法。

四、對比柳樹,再悟“神奇”

課件出示家鄉灞河的柳樹,學生欣賞並自由讀一讀。思考:這株柳樹的形象已經這麼豐滿了,為什麼作者還要描寫家鄉灞河的柳呢?

通過對比學生不難得出結論,讓學生通過比較再次感受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的“神奇”,難怪作者感嘆:這是一株神奇的柳!

五、走進作者,實現思想的昇華

語文教學需要更加寬泛的視野。聯絡作者的生平,我們發現,作品融入作者陳忠實本人的人生感受,可以說,高原柳的頑強精神正是作者歷經磨難卻頑強不屈的精神體現。作者在文章中傾注了他的情感和思想,體現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從這個意義上,引導學生從這一篇文章走向作者,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將學習的空間有效拓展,因此我在教學最後安排了“走進陳忠實”這一環節,首先簡介陳忠實,出示陳忠實的個人資料:陳忠實,當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於陝西農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熱愛文學,雖然貧窮的現實打碎了他的大學夢,卻沒有打破他的文學夢,高中畢業後,他白天務農,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堅持讀書寫作,經過長達18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創作出著名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小說發表後在文壇引起轟動,1994年榮獲中國文學的最高獎——矛盾文學獎。陳忠實用他的艱辛和頑強為自己開闢了一片壯美的天地!讀後讓學生思考:這篇課文僅僅是寫柳樹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高原柳的頑強精神正是作者歷經磨難卻頑強不屈的精神體現,接著再問學生:你從高原柳身上還看到那些人的身影?學生回答後齊讀最後一節。讀後總結: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絕對的公平,但只要我們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藉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一定會產生奇蹟,就像青海高原的這一株柳一樣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的光彩!(出示名言)

以上就是本課的教學預設,當然,教學是預設和生成統一的過程,預設的過程是否可行,指導朗讀的方法是否有效,還要在課堂實踐中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