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數學說課稿集錦十篇

說課稿3.0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數學說課稿集錦十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集合》。

《集合》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教材的地位和內容)

集合與函式的內容歷來是高中數學課程的傳統內容,也是後繼學習的基礎。作為現代數學基礎的集合論,它是一個具有獨特地位的數學分支。高中數學課程是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習,它是刻畫函式概念的基礎知識和必備工具。

二、教學目標(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本節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學習目標是)

(1)、學習目標

瞭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索出結論,並能有

條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概念的引入,讓學生感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重點 :(本節的重點應該是)使學生了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會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物件或數學內容)

難點 :(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可能遇到的難點是)

(1)(要)區別較多的新概念及相應的新符號;

(2)(如何)選擇恰當的方法來準確表示具體的集合;

四.教法分析

1、以學生為中心,重點採用了問題探究和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從例項、到類比、到推廣的問題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

習能力啟發,引導學生得出概念,深化概念.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節省時間,增大資訊量,增強直觀形象性.

五.說教學過程(下面我以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為例談一談我的教學設計) (那麼整個教學流程分這麼幾塊)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的教學流程:

1問題引入

上體育課時,體育老師喊:高一**班同學集合!聽到口令,咱班全體同學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體育老師身邊,而那些不是咱班的學生便會自動走開。這樣一來,體育來說的一聲“集合”就把“某些特指的物件集在一起”了。

數學中的“集合”和體育老師的“集合”是一個概念嗎?

2構建新知(那麼構建新知的時候,主要圍繞著以下幾點展開)

(1) 集合的含義

數學中的“集合”和體育老師的集合並不是同一概念。體育老師所說的“集合”是動詞,而數學中的集合是名詞。同學們在體育老師的集合號令下形成的整體就是數學中集合的涵義。

師:一般的,某些特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集合,也簡稱集,例如”我校籃球隊的隊員“圖書館裡所有的書”。同學們能不能再接著舉出些集合的例子呢? (自由發言,教師複述其中正確的舉例並板書出來)

(1)我們班所有女生

(2)所有偶數

(3)四大洋

······

(2) 集合與元素的關係

師:元素與集合的關係有“屬於∈”及“不屬於?

如A={2,4,8,16},則4∈A,8∈A,32( )A.(請學生填充)。

注:1、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3) 集合的表示法

常用的有列舉法和描述法。

列舉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的方法。

描述法是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物件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

常見數集的專用符號

N: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

Q:有理數集

R:全體實數的集合

``````

3典例精析

例1, 判斷下列物件是否能組成一個集合,並說明理由

1身材高大的人

2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3所有的數學難題

4滿足的實數所組成的集合

(在這裡我要重點講的是第四個問題,有的同學會認為x^2<0的實數解不存在,所以這樣的集合沒有。事實上這樣的回答是錯誤的,因為不存在元素的集合應該叫做空集。

例2(對於例題2也同學們容易錯的題,這裡主要是圍繞集合中的元素應該具有互異性展開,因為它具有互譯性,所以這個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集合{a,b,c}中的三個元素可構成某一三角形的三邊長,那麼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直角三角形B 銳角三角形C鈍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例3 課本P3例1 例4 課本P4例2

例2, 例4主要是圍繞著集合的描述方法展開。對於這四道題的設計,我們主要

是圍繞著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展開。通過對於例題的解析,加深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

4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歸納小結: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互異的”應理解為:對於給定的集合,它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見數集的專用符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在學習之後,能養成做總結的習慣,有利於新知識的構建。 佈置作業:

一、課本P7,習題1.1 1

二、1、預習內容,課本P5—P6

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教科書《花園》這一情景中蘊含著與“倍”有關的數學資訊,既可以提出來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繪圖,讓學生體會幾何直觀對於解決問題的意義與價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對於除法,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熟練應用。通過前幾節課的分物以及上節課的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等,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倍”的意義,以及它與乘除法之間的聯絡。

2、體會藉助幾何直觀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題思路的重要性。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倍”的意義。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花園裡的花兒開了,你看,蜜蜂、蝴蝶、蜻蜓、小鳥都來了,花園裡可熱鬧了!

出示

說說你從圖中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一)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

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

你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自己解決、並展示彙報

這裡有兩幅圖,你能看懂什麼意思嗎?

第一幅圖:學生看圖講解

第二幅圖:教師一點而過

(二)有多少隻蜜蜂?

同學們,老師想知道有多少隻蜜蜂,你能從圖中找出有關小蜜蜂的數學資訊嗎(引導學生髮現數學資訊)?

注意小蜜蜂的話“我們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你自己嘗試畫一畫,算一算。

學生交流彙報

這是淘氣和笑笑畫的示意圖,你能理解嗎?

生:淘氣用一個圓表示9只小鳥,蜜蜂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所以用3個圓表示蜜蜂的只數。

生:笑笑用一段直條表示9只小鳥,用3段直條表示3個9只,也就是蜜蜂的只數。

同學們,笑笑說了,9的3倍就是3個9相加,列成乘法算式是怎麼樣的?

生:3×9=27(只)

9×3=27(只)

(三)什麼是“2倍”,深化對“倍”的意義的理解

同學們,聖誕老人現在有一個疑問,什麼是“2倍”,你能幫聖誕老人解答一下嗎?

你看這是淘氣的解釋,你能看懂嗎?

引導學生讀圖

引導(同學們,如果把5個Δ看成1份,那麼用幾個Ο表示這樣的2份。)

總結:同學們,其實每一份畫幾個圖形沒有關係,關鍵是畫出這樣的2份。

你看,笑笑說

我用表示,淘氣的是一份我畫一個,笑笑的是2份我畫2個,所以表示出笑笑收集的畫片數是淘氣的2倍。

同學們,現在你可以舉出例子了吧?在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事物有“2倍”關係呢?

拓展:那什麼是“3倍”呢?“4倍”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處理習題1、2、3、4,加深學生對倍數關係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學會反思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時間與數學(二)”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年、月、日的最後一個內容,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系列數學活動情境。它是開了從數學的角度來尋找、發現、思索和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的課。教材中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係,並能運用數學的方法統籌安排時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夠用數學的觀點看時間,使數學生活化,同時提供了素材以及進行探究研究的機會。本節課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設計將教學過程分成了四個環節:第一:認識身份證環節,是鞏固時間單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第二:統籌安排時間環節,是為了讓學生經歷用統籌的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並從中體會到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科學性;第三,滴水實驗的活動,是本課的一個昇華,主要是通過做實驗及對實驗結論的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品質,樹立保護水資源,節約能源等意識。第四,小結:讓學生自己給本課取一個課題,其實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小結本節所學的知識,起到再次鞏固的作用。

二、說學情:

我們學校的學生由於家庭環境都比較好,學生從小生活在父母素質相對比較高的家庭,學生的課外知識相當豐富,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思維也很活躍。並且他們通過對新教材兩年多的學習,及平時的訓練比較到位,所以合作學習開展效果比較好,學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識。這些都為學生學習這一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另外,學生學習了年、月、日之後,對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認知和體驗。有了這些基礎之後,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身份證計算年齡和通過獨立或能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課上設計的“幫助萬老師解決難題”這些活動也就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由於本節課需要交流,運用語言交際的機會比較多,而三(3)班的孩子仍存在表達能力比較弱、不敢說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在課堂的活動學習交流過程中,多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能思會說的能力。這也是我這節課教學中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三、說教法、學法: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直觀演示,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把全課分為四個環節來處理,下面我分別來說說每一環節的具體設計及我我設計思路:

環節一,認識身份證環節。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是這樣來處理的:我創設了一個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的情境,用投影出示這位阿姨的身份證,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身份證來了解阿姨的基本情況,並通過身份證上的數學資訊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本環節設計思路:

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證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場合都需要出示身份證,以提供個人的一些基本情況。我把教材略加修改,改為通過身份證向同學介紹一位新朋友,學生會感興趣,同時也會更喜歡數學。身份證的出示,給學生提供探索的載體,啟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從“身份證”上收集和分析時間資訊,從而啟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探索問題的熱情。很好地鞏固和時間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時間問題的能力。

環節二,統籌安排時間環節:

本環節,我設計了幫助萬老師解決難題這一情境,引導學生經歷從表中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簡單分析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獨立設計工作程式,並能過小組討論和集體交流使思維進一步明朗化。

本環節設計思路:

學習數學的根本是為了更好地為生活服務,統籌的數學思想就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一個重要思想。我之所以有以上的教學設計,是為了訓練學生運用抽象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到數學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科學性。也再次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鼓勵學生用數學思考問題,並用數學的思想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我還特別關注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過程,力圖通過教學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

環節三:喝水問題及小實驗環節:

喝水問題和小實驗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三的位置,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它們綜合在一起進行整合,分別在上課伊始及課堂將結束時進行。這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進行的處理。上課一開始就進行漏水實驗活動,在等待實驗結果的時間裡,先進行後面的教學內容。課將結束時又回到小實驗,記錄實驗結果,並能過實驗來計算喝水問題,同時通過播放有關缺水圖片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本環節設計思路:

對教材進行整合重新處理安排,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所做的調整。這樣設計是希望它發揮兩個作用:第一:對知識技能與解決問題方法策略的一個綜合運用。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要用到時間的知識來計算,還要想怎麼樣計算比較好,這體現的是數學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第二:要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估算,對節水問題進行合理推測,引起他們對用水、節水問題的注意。這樣處理教材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性的,也體現了新課程中倡導的教學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環節四:全課小結:

本環節我分為兩個小環節進行:1、請同學們小組交流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穫?再全班分享。2、請同學們給本節課取一個課題,並說說取名原因。

本環節設計思路:

第一,先讓全班同學都進行本課收穫大討論大交流中,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交流,無形中給他們提供了言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輸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心理。第二,通過學生給本節課取課題,其實就是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再次回憶,通過說取名原因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得如何。

五、說板書:

根據本節課設計的需要,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既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數學說課稿 篇4

課題:

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128頁例6,“列方程解應用題”說課設計。

一、對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在第七冊學習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一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共分四個層次,首先教學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次教學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本課內容是第三個層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是第一次出現在全國統編教材上。例6的內容,在算術中稱為"和倍"和"差倍"問題,由於是逆向思考題,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現在用方程來解,不僅思路較簡單,而且這兩類問題的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了解應用題的能力,是今後國小學習分數等應用題的基礎,也是今後到中學繼續學習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會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會用把兩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已知條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進行驗算;在教學解題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初步的類推和遷移的能力及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數學論文《“列方程解應用題”說課設計》。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確設未知數和列出方程,關鍵要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列簡易方程解應用題是中學列代數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中國小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首先要考慮正確運用遷移原理,這對中、國小的學習都將具有積極作用。在準備階段的練習題中,不論是數量關係和解題的方法對學習例6都具有遷移的作用,利用這一原理可引導學生直接去做例6後的"想一想",這既能培養遷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次,由於國小生仍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刻,所以要考慮怎樣做好這個過渡,在教學中採用畫線段圖幫助分析數量關係。線段圖能使數量關係明顯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幫助學生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和列出方程。

第三還要考慮學法指導。本課要教會學生閱讀、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驗算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教學檢驗方法時,採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想並說出兩個檢驗式子的'含義與作用,從中悟出檢驗的方法。教完例6後引導學生想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對教學環節的安排

本課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主要針對新授的內容和學生不習慣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難等問題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基本訓練,進行列方程的訓練,如,x的5倍與x的和是80;根據題意把方程寫完全的訓練,如,果園裡裡原有桃樹x棵,杏樹135棵,兩種樹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據線段圖列方程的訓練,如,第二個環節是練習例6前的複習題,對學生再現了三年級的內容是為學習例6"架橋".為學習新課予作準備。第三個環節是匯入新課。從改變複習題中的問題和一個條件,將複習題變成例6。使學生感到數量關係並不生疏,但由於需要逆向思考,學生又感到難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習新課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認知的起點。(第一階段需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是教學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安排四個環節。一是審題。即,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畫好線段圖,找出已知數,並將其中的一個設為x,而另一個則根據題中的一個條件寫成含x的代數式。解答例6就應先設桃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數的3倍這一條件得出杏樹為3x棵,畫好的線段圖如下:二是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前面設未知數時已使用了一個條件,現在用另一個條件來列方程。即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來設未知數,根據另一條件列方程。這時設桃樹為x棵,杏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設杏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樹的3倍,得出桃樹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據另一個條件設未知數,即設杏樹為x棵,桃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後幾種方程解起來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學生還不會解,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只列不解。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於全面掌握數量關係,也有利於掌握,先根據一個條件設第二個未知數,再根據另一個條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會列出,特別是中差生,只掌握書中的一種即可。列出這些方程後,學生自然會得出書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為此,教育學生今後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確,還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問題。

第四個環節是檢驗。雖不要求寫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長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那種做完題不知對錯的做法是後患無窮的。(這個階段需20分鐘左右)。

第三階段是鞏固練習,安排三個層次。

一是鞏固新知的練習,可做12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接著做"想一想"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解"和倍"題的方法解"差倍"題,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環節安排課堂上的獨立作業(5分鐘左右)讓學生獨立做129頁練習三十一的第一、二題,(對較好的學生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題目)做完之後要認真進行講評、糾正錯誤和開啟思維受阻之處。

最後做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129頁練習三十一第3、4、5題)。(第三階段需15分鐘左右)。

數學說課稿 篇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重點,先用數方格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麵積單位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過割補實驗,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使學生明確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便於從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

雖說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已經有了“利用數方格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這一活動經驗。但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三年級的時候學的,四年級沒有涉及到圖形面積的計算,只是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如果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引入新課教學,學生很難想到用數方格的方法去求面積。所以學生已經淡忘了“數方格求面積”的這種方法。再加上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這都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造成一定的困難。

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讓學生在“複習舊知---大膽猜想---推理判斷---動手實踐---直觀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用“轉化”的思想,動手操作,推導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充分發揮直觀教具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體會到知識的由來,引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一、複習舊知 鋪墊引入

布盧姆認為,在影響資訊的所有變數中,認知前提佔百分之五十。長方形面積計算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生長點,是認知的前提。為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樑,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回憶長方形面積是怎麼求的。想一想我們三年級的時候是怎麼推匯出公式來的。然後直接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怎麼求,並由此匯入新課。

二、主動探索 獲取新知

自主探究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 它難在學生在探究之前對結果一無所知,必須先進行猜想,然後才能實驗驗證。

1、大膽猜想,展示自己觀點。直接向學生呈現問題:展開你的想象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並以此作為展開教學的依據引起學生探究的慾望,開展下面的探索活動。

2、推理判斷,展示真實思維。我採用了先證偽,再證真的過程。(30+20)×2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大部分學生能夠判斷出這樣算出的是平行四邊形的周長,而不是面積。那麼30×20也就是底邊乘鄰邊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平行四邊形一拉變成長方形,認為30×20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演示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觀察發現拉成的長方形面積變大了,30×20是拉成的長方形面積,而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接著追問:你從哪裡看到面積變了,請你上來畫一畫,指一指。第二種猜想也被排除了。那30×12也就是底乘高可以嗎?為什麼?這時學生看出了把右邊的三角形剪下來補在左邊,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底乘高對了。為了突破難點,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疑問:剛才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底乘鄰邊算出的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也是變成長方形,底乘高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什麼就對了呢?至此錯誤得以澄清,正確演算法得以掌握,割補轉化意識已形成。下面把平行四邊形割補轉化成長方形已順理成章了。

3、動手實踐,推導面積公式。 由於前面推理過程,這一環節我完全放手於學生。學生四人一組分工合作,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了突破第二個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三個思考引導:(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大了嗎?(2)、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3)、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接著學生彙報,形成板書,最後介紹字母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了圖形的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使空間觀念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

4、湊數方格,直觀驗證結論。我尊重教材編寫意圖:讓學生經歷數方格的方法體驗湊數的過程。在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後,我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方格直觀驗證,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底×高。

三、鞏固練習 學以致用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為了能讓學生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新知,練習設計由基本練習、判斷選擇、變式練習、拓展練習、動手實踐組成。

1、基本練習,計算不同形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2、判斷選擇提升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3、變式練習 ,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菜地,讓學生求出它的面積,學生首先必須把它想象成平行四邊形,然後提出要量出它的底和高,這時我就提供給他們兩組資料(底和高不對應)以引起學生的爭議,讓他們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最後形成共識: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底和高相乘。

4、拓展練習, 設計同底等高的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判斷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通過猜測、討論、交流、驗證得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不管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它們的面積總是相等的。

5、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平行四邊形並求出其面積。一方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計算公式的理解, 同時數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個習題設計,雖然題量不大,但涵蓋了本節課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學生思考、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反思交流 拓展延伸

學生只有學會不斷的反思,才能夠不斷的進步,在課末我組織學生暢談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什麼體會?本節課的問題解決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本節課的學習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最後我還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回去後嘗試著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總之,本節課立足 “基本”,注重“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黃金分割》是北師大版8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第2節的內容。本章是繼圖形的全等之後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它與前後有關幾何部分的內容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對圖形全等內容的進一步拓廣與發展。整個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現實和數學現實中的相似現象,總結圖形相似的有關特徵並自覺的應用到現實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同時,通過“圖形的相似”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認識數學豐富的人文價值,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黃金分割》這一節內容通過建築、藝術等方面的例項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觀察、操作、實驗、合作與交流以及學會學習就變得更為重要。

2、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知識點:

1.通過黃金分割的定義來感受黃金分割的發現和黃金分割的美。

2.通過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來畫五角星。

3.會用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來解決一些問題。

4.掌握什麼是黃金三角型和黃金矩形。

(二)能力訓練要求:通過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培養學生的理解與動手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理解黃金分割的意義,並能動手找到和製作黃金分割點和圖形,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

3、本課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通過黃金分割的定義來感受黃金分割的發現和黃金分割的美;並讓學生通過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來畫五角星;引入新的概念什麼是黃金三角型和黃金矩形;會用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來解決一些問題。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需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從操作到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將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

學習的重點了解黃金分割的意義,並能運用.

學習的難點找黃金分割點和會用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來解決一些問題。

二、說學生

1、八年級學生性格較七年級學生沉穩,但對新鮮事物仍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2、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裡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摺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摺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摺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係。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範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裡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裡尋找屬於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麼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餘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麼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採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係梳理一下。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課改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理論,突出了學生的數學活動,希望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索、實驗、交流,達到學習掌握知識的目的。尤其是章是繼圖形的全等之後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它與前後有關幾何部分的內容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對圖形全等內容的進一步拓廣與發展。整個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現實和數學現實中的相似現象,總結圖形相似的有關特徵並自覺的應用到現實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同時,通過“圖形的相似”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認識數學豐富的人文價值,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更是要將學生的學習活動放到生活這一背景下進行,所以教法和學法就會與以往又很大的不同,就會形式更多樣些。加上課程標準的數學活動明確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正是基於這種要求,按照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時間”,及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如下【學法】和【教法】

課堂組織策略: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開展活潑、主動、有效的數學活動,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積極思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黃金分割的應用。

學生學習策略:明確學習目標,瞭解所需掌握的知識,在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下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看、說、操作、展示,從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輔助策略:藉助教具及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觀察、實驗、操作和交流。尤其是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如何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有助於學生尺規作圖的培養。

演示法:把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看,使學生直觀、具體、形象地感知圖形。

實驗法:讓學生動手操作,搭建通過拼和畫來認識黃金分割。

討論法:在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索之後,讓他們進行合作交流,使他們互相促進、共同學習。

練習法:精心設計隨堂練習,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恰當的發展和提高。

四、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演示如何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有助於學生尺規作圖的培養和實際情境的領悟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法、學法的確定,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在課的開始我先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什麼是黃金分割然後由黃金分割的發現來體現數學美的魅力:

1、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國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錐,大小各異。但這些金字塔底面的邊長與高這比都接近於0.618.

2、蒙娜麗莎的微笑: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構圖就完美的體現了黃金分割在油畫藝術上的應用。通過下面兩幅圖片可以看出來,蒙娜麗莎的頭和兩肩在整幅畫面中都處於完美的體現了黃金分割,使得這幅油畫看起來是那麼的和諧和完美.

3、據有關測定,當氣溫處於人體正常體溫(36℃~37℃)的黃金比值時,人體感到最舒適。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時室內溫度調到22.3℃~22.8℃最適合。

4、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致力於推廣“0.618優選法”,把黃金分割原理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實驗中,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再講授新課讓學生“心動不如行動”,自己找出黃金分割點:

由黃金分割畫出的正五角星形,有莊嚴雄健之美.

並提出問題:如何用尺規畫五角星?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八年級(下)第19章第2節《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它不僅是本節的重點,也是以後學習正方形和圓等知識的基礎,通過觀察試驗,歸納證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繹能力,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A會證明矩形的兩個判定定理。

B會根據矩形的定義和判定定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矩形,並能進行有關論證和計算。

(2)數學思考:

經歷探究矩形判定條件的過程,通過觀察猜想證明歸納總結,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3)解決問題:

A探索並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B利用矩形的判定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A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加深對矩形的理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B進一步體會矩形的結構美和應用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矩形的判定方法。

(2)難點:合理應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決問題,

4、教材處理:

根據教學目標,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1時,用教具演示,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在保持互相平分的前提下進行伸縮,當他們的長度相等時平行四邊形變為矩形。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印象深刻,本節課利用學生自制矩形獻給母親的禮物,為檢測禮物是否為矩形,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檢測方法,判定每種方法的數學原理,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時,先讓學生觀察動畫按順序畫出矩形,含有三個直角的四邊形觀察猜想此四邊形為矩形,再證明這個猜想。將106頁練習2作為例題,從不同角度探討此題的解題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本節課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來學習數學,滲透數學思想,交給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讓學生體會基礎知識是解題方法的能源。聯想想象直覺分析與綜合等思維方法是解題的關鍵,比較法化規法,抽象概括法,特殊化方法等數學思想方法是解題方法與技巧的靈魂,注重解題研究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2、教學手段:通過學生自制學具,動手操作和課件可以讓學生驗證體會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猜想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教學程式:

(一)引課:教師通過提問和矩形定義,列表對比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性質,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出本節課題矩形的判定。目的在比較突出矩形獨有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對角線相等的兩個性質。為探索矩形的判定做好鋪墊。

(二)教學過程:

1、先用教具演示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在保持相互平分的前提下進行伸縮,當他們的長度相等時讓學生觀察猜想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並引導學生證明,目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2、研究工人師傅檢測門窗方法的數學原理,讓學生思考不同檢測方法,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3、接著讓學生按順序畫出含有三個直角的四邊形,觀察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在證明這個猜想,目的是通過學生動手畫圖實踐觀察,猜想,驗證,感受到動手操作,猜想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

4、總結矩形的三個判定方法,並應用這3個方法做10道判定題,目的是進一步理解強化矩形的三個判定方法。

5、例題和隨堂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判定定理的應用,學會思維提高分析能力,體會注重解題研究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6、小結:學生對本節課的體會,收穫進行總結。

其目的是:(1)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課堂的反思。

(2)讓學生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學有所成的喜悅,

7、作業:必做題和選做題。

其目的是:(1)便於發現問題,及時查缺補漏。

(2)鞏固提高使各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說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算出普及率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百分數這一單元最後安排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這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以及學生掌握了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學習實踐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調查本班擁有電話、電腦的家庭數佔全班家庭數的百分率,再通過計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區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

教材特點

教材對學生如何活動作了明確的安排。第一步分組登記本組同學裝了電話或購買了電腦的家庭;第二步各組整理收集的資料,並報全班彙總;第三步分別計算本班擁有電話和電腦的家庭數各佔本班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幾;第四步分組討論:比較電腦、電話的普及率哪一個高,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的普及率,談心得體會。

最後,教材還引導學生開展其他的有意義的調查活動,使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深入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學習數學的用途,增強數學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分數、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百分數問題,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通過計算、比較等活動促進計算、分析能力的提高。

過程與方法方面:

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體會選取樣本進行調查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再利用樣本的統計資料分析整體狀況的統計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調查統計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調查實踐中培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結合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到蘇州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蘇州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激發孩子們熱愛家鄉之情、建設家鄉之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活動要求;設計製作表格;調查彙總資料。

活動難點:

設計表格;根據本班同學家庭情況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普及率。

設計理念

1、在教材處理上,合理選取和創生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富有時代性,現實性,挑戰性和科學性。使其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更貼近孩子們數學素質的發展,更貼近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教學模式上,努力營造輕鬆、快樂、有效的課堂生態。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園地,體驗成功的園地。

教學方法

放手活動,突出實踐,老師協助,促進思考。

教學過程

1、天地對話引入課題:

觀看視訊錄影,哪位同學知道他們?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情況嗎?

數學說課稿 篇9

第一個環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

我先設計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摺紙遊戲,我用彩色紙折了學生比較喜歡的簡單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折的方法。讓學生說發現了什麼?生邊彙報,師邊演示對摺,既形象又生動地讓學生體會到軸對稱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摺出對稱圖形,從而引出課題【板書】

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遊戲中滲透了軸對稱圖形的內容,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 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蝴蝶、蜻蜓,獎盃、楓葉等圖片。首先讓學生找出裡面的軸對稱圖形,說一說找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想想,這些圖形有什麼規律?讓學生通過剛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動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對稱性,並能感悟和理解“對摺”、“完全重合”、“摺痕”等關鍵詞,有的學生歸納得出:這些圖形都要沿著中間的直線對摺,圖形的兩側疊起來是完全一樣的。而我,則引導學生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表達概念,都要沿著直線對摺,[板書] 兩側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而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畫)就是對稱軸(寫)。 通過對稱和非對稱的直觀比較,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我的適時引導。把美術圖形和數學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概括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再一次讓學生動起手來,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畫一畫,找出軸對稱圖形和它們的對稱軸,而我,則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重點指導容易判斷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折,你發現了什麼,圓的對稱軸,沿著圓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摺,多試幾次,你又發現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歸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即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第三個環節 綜合實踐 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我安排的直觀判斷題把一些學生明天大量運用的字母,數字。漢子寫在卡片上,只讓學生觀察,判斷,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特點的認識。學生判斷後我又引導學生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既弘揚了中華文化,又體現了數學課堂的德育功效。

接著,我又讓學生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創造性地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先讓學生獨立創造一個從正面看身體的左右兩側是軸對稱圖形的姿勢,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擺出了各種呈軸對稱圖形的姿勢。

而後,我又大膽建議讓兩位同學或三位同學共同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並鼓勵其他同學做個小裁判,大膽的提出質疑。這樣做,即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大膽質疑的品質。

最後,我開展了一個小小設計家的活動,我先利用網路資源向學生展示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各種建築,天安門城樓、清真寺的門樓,汕頭海灣大橋的門樓等等 , 通過資訊網路,美術鑑賞和數學教學的3科整合,教會了學生獲取資訊的途徑,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然後,又利用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新校門的設計,做到學以致用!

練習的設計,從加深認識到體驗創造再到拓展參與,逐層加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增加了學生應用實踐的機會。

【小結】 整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我通過遊戲引入,動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課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薰陶。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我摒棄了傳統概念教學的板書,力求用簡潔的文字將概念表述清楚。把軸對稱圖片作為教學資源展示出來,充分利用。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概念和學會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即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和教學目標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小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推導過程,能熟練地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

對一個數除以小數,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一是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例5);

二是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例6)。在這兩個例題中,都要先教學利用商不變的規律來使除數變為整數,再進行計算。

當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時,只需利用商不變的規律把除數和被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轉化為整數,然後進行計算;而當除數的小數位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相同時,則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來確定被除數應該擴大多少倍(比如:除數是兩位小數,那麼被除數和除數只能擴大100倍,不管被除數有幾位小數或者是整數)。對於這兩種題型有一條規律,其依據都是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推導過程。

(二)通過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引導學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聯絡、變化的,從而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要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來安排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呈現教材內容,以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學的要領是:重視基礎,做好過渡,掌握規律。教師要精講,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以促進他們進行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加強基礎訓練。小數是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應認真適時地抓好幾個基本訓練。如:看豎式口算二、三位減法;做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熟記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等等。要隨著教學的程序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性。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教學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的例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討論的興趣,教師應從整體出發,適當地增加題型的容量和密度,分多種情況讓學生在實際演算中自主地探討、歸納出規律性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的演算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理解當除數的小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時,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的道理。

(三)適時練習提高準確度。不管是在訓練的方式上還是在訓練的時間上,都要精心設計,以達到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以課堂練習最為重要。實踐證明,抓好課堂練習,既是提高練習質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證,也是減少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並及時反饋矯正。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溝通

1、什麼是商不變的性質?

2、計算:108÷3656*28÷27

(二)探究新知

1、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裡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提問:怎樣才能轉化為我們前面所學的整數除法?

同桌討論(引出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2、例6:12、6÷0、28

提問:這道題和上面例題的方法相同嗎?如不同該怎樣擴大被除數和除數呢?

同桌討論:引出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這裡被除數和除數應擴大100倍,才能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同時教師要適時點撥: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分小組演算、討論和提煉方法

A組:6、4÷0、857、6÷4、246、8÷1、2

B組:16、1÷0、460、093÷0、3190÷0、06

課堂學生演算時,教師巡視,進行引導、點撥,使學生逐步領悟本節知識的要點所在。

(三)課堂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進行計算?

(五)作業:(略)